硬核系统让我当大佬by醉鱼仔
醉鱼仔  发于:2024年08月11日

关灯
护眼

孟秋问:“边上这几块地是谁家的?”
一营的王嫂子、张嫂子、二营的江嫂子等人没回答。
孟秋道:“如果有损失,算我的,我不要稻谷,按被破坏的面积赔偿。”
也就是要是有损坏的,稻谷归她们,还额外给赔偿。
王嫂子笑笑:“也不是这个意思,都是粮食,要是糟蹋了,这不是也可惜吗?”
孟秋道:“嫂子说的是,我会让他们小心。大家都在边上看着,如果真的有问题,咱们随时停下。”
王嫂子勉强答应了:“就试试哈,要是不行就算了,哎,这就开始了?没问题吧,这怎么割啊……”
越霖对她们的态度很不满,哼了一声,孟秋笑道:“她们没见过这种机器,自然不知道可不可行。咱们只是做一次试验,对她们来说,却可能损失整季的粮食,她们不愿意,很正常。”
她耐心地给王嫂子她们讲解:“这部分是收割台,农作物从这里进入,收割,传送到脱粒装置,脱粒后,稻穗从这里下去,稻谷通过管道装袋……”
嫂子们听得一愣一愣的。
“啥?这机器还能直接脱粒?”
“不可能吧?就这么一个机器?”
“小孟你是说,割完就直接装到袋子里……”
“真的假的?”
孟秋笑了笑道:“等试试就知道了。”
考虑到秋收,部队今天训练结束得早,一群男同志过来帮忙,刚走过来就听见这话,他们站住了,真行?
张云起撞了撞季屿:“哎,这机器真这么厉害?”
季屿很淡定,双手抱臂,示意他自己看。
收割机发动,轰隆隆的声音响起,开动到田边,从边上慢慢地下去,不可避免地,压倒了一片稻穗。
王嫂子顿时满脸肉疼,却也不好刚开始就叫停,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要是……要是再这样,她可不看小孟的面子了。
机器继续,一个人站在后面操作,调整了一下方向,轰隆隆的声音中似乎夹杂着一些其他的声音。
有眼尖的人喊道:“割了!开始割了!”
大家顿时朝收割台看去,只见一片稻谷被机器的大口“吞”进去,不一会儿,唰唰唰,从边上吐出一片片稻草,咻咻咻的声音从管道中传出,管道下面固定着一个箩筐。
竟然真的有稻谷了!
众人惊诧,一个个站在田埂上,跟着收割机移动,恨不得凑到跟前看。
“天哪天哪,竟然真的能脱粒!”
一块地大约有半亩,按照往常的速度,两个人收割,大概要大半天。然而用这个机器,不到十分钟,就收割完了。若不是中间箩筐装满,换箩筐耽误了时间,只怕更快。
大家震惊不已,要不是他们亲眼看见,别人跟他们说,他们都不能相信。
小孟在那边和人说话,说着什么密度、磨损、效率,她们不敢打扰,直到她停下,嫂子们才凑上前。
王嫂子乐得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她挤开众人,一把抱住孟秋,“叭”一下,亲在她额头上。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天哪,天哪,这就收完了!全都收完了!”
“小孟,之前是我不对,你别跟嫂子计较,嫂子没见识,没想到天底下竟然还有这样的好东西!”
一旁的越霖连珠炮一般:“你们以为这样的好东西是凭空出现的?是老师专门研究的!为了赶在秋收让你们用上,老师这些天加班加点,还亲自跑了好几趟农机厂!”
原来这竟然是小孟专门为她们做的,难道上次问她们就是在研究这个?她们当时还说小孟不会干活,哎呀,她们真是……
嫂子们又羞又愧,很不好意思。
孟秋摆摆手:“没什么,是我自己想研究的,能用上就好。”
大家心里更感动了,小孟她,人真好。
她们以前只知道小孟脑子好,这次才有了具体概念,给她们一万年,她们也想不出这样的又能收割又能脱粒的机器啊!
一营长手里拿着帽子扇风,咂舌道:“小孟同志真厉害啊!”
二营长十分赞同:“孟同志哪里是不会干活,他们干起活来,我的天,一个人能顶咱们所有人!”
这就是科学家的威力吗?
大家叹为观止。
季屿看着人群中的孟秋,嘴角含笑,眼神温柔。
不管什么时候,小蝉永远是小蝉。
像太阳一样,会发光。
嫂子们嘴上不好意思说,用实际行动表示感谢,瓜果蔬菜,一筐筐地往孟秋家里送,不要也不行。
她们有时候不是自己送来,使唤家里的孩子,孩子往这里一扔,孟秋让他们带回去,他们“咻”地蹿出去。
“不行啊,要是带回去,我妈得揍死我!”
他们家就两个人,哪里吃得完?
孟秋瞅着家里的“储藏室”满满的东西,发愁,这么多,怎么解决呢?要是坏了不是可惜了吗?
季屿道:“送到食堂去吧。”
“可以。”
食堂吃饭人多,消耗快。
两人挑了一些喜欢吃的留下来,剩下的让人搬去了食堂。
王嫂子送来的一种甜瓜,孟秋特别喜欢,清脆爽口,又比黄瓜多了一丝甜味。
她抓着半个,咬了一大口。二哥在修补院墙,孟秋蹲在他身边,拿着另外半个喂他。
“好吃吗?”
“好吃。明年咱们家也种点。”
“好。”
然而,比甜瓜更早到来的是离别。
季屿想过会和孟秋分开,但没想到这一天会这么快到来。
林首长将调令放在季屿面前。
“M国有海豹突击队,Y国有特种空勤团,苏国有阿尔法,F国有特勤队……季屿,我们国家需要一支属于我们的现代化特种作战力量。”
季屿看着面前的调令,久久未言。
林首长拍了拍他的肩膀,将空间留给他。
特种部队的训练场位于秘密基地,一旦去了,未来将很长一段时间无法离开。
深夜,月亮从东边走到西边,房间里面静悄悄的。
孟秋突然开口:“二哥,睡不着吗?”
过了几秒,季屿回答:“嗯。”
声音沉闷。
孟秋眨了眨眼睛,看了看窗外,翻身坐了起来。她爬下床,趿拉着拖鞋,走到窗边,趴在窗户上,朝外看。
月凉如水,天边几颗星子闪烁,天地间空茫寂静。
孟秋转过身,笑盈盈道:“二哥,我们去爬山吧。”
云川省的一大特点便是山多,驻地更是在山里,四面环山,没有哪一座山最好,也没有哪一座山不好,每一座山都有自己的特点。
他们去的只是一座普通的山,没有漫山遍野的花,没有一到秋天便挂满枝头的野果子,也没有雨后怎么也采不尽的蘑菇,唯一的特点就是高,站在山顶,能体验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时间还早,黎明前,天似乎更暗一点,四下静谧,远处黑蒙蒙一片。
孟秋靠在季屿的肩膀上,山风吹动她的头发,拂过季屿的脸庞,他将外套披在孟秋的身上。
两人就这么静静地坐着,不知道过了多久,或许一个小时,或许两个小时,霞光划破天幕,一轮太阳跃上地平线。
从东方开始,天,慢慢地亮起来。
孟秋看着东方:“二哥,去吧。”
季屿猛地转头,孟秋看向他,笑容狡黠:“你忘了吗?特种小队还在配合我们试验呢。我可是组长。”
他们要走的事,她听说了,林首长告诉了她一声,顺带还提了二哥将任特种部队大队长的事。
这就意味着,二哥也要走了。
孟秋笑着说:“这没什么,无论身处何方,我们都在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就像眼前的太阳。”
“我……”季屿嘴唇抖动,眼神中带着愧疚、不舍与某些更复杂的情绪。
孟秋闭上了眼睛,季屿倾身,蜻蜓点水。
他们的身后是万道霞光。
调令已经下了,特种部队的训练基地在草原,季屿身为大队长,即刻便要出发。
他要离开,不放心孟秋一个人住在家属院,在走之前,先帮孟秋搬到研究所宿舍。
来了有四年多了,刚来时,对这栋房子很陌生,没想到走的时候,会有这么多行李。
孟秋最后看了一眼这栋房子,从屋前的菜地、院墙下破损的水缸、角落里种的薄荷,到窗户上窗花。
那还是过年的时候,他们贴的,一直保存得很好。
“走吧。”她深吸一口气。
家属院的嫂子们围在门口:“还真要搬走啊?”
“不走不行吗?在这儿都住这么久了……”
“季营长调走,小孟你不是还在这儿吗?”
孟秋笑道:“二哥调走了,就我一个人,也住不了这么大的地方。我只是搬去研究所住,又不是不在咱们驻地了。”
大家想想也是,一个两个接过他们的行李,送他们过去。
“小孟,你有空过来哈……”
“对,要是有事你就找我们……”
“食堂要是吃腻了,就来我们家吃饭!”
“来我们家也行,我们家还有一块火腿呢,火腿菌菇烧汤,舌头都能香掉!”
送到研究所外面的空地,外人便不能进去了,家属院的嫂子们莫名有点伤感。
“谢谢各位嫂子们,我们进去啦。”
“哎,好……”
研究所给孟秋安排了一间单独的宿舍,面积比她之前的房间略小些,但布置得很好。
孟秋一看就知道是二哥的手笔,她看了看窗边宽大的书桌,边上的书架、衣柜。
“二哥,你什么时候做的?”
房间已经打扫过了,季屿帮她把行李分门别类地放好,回答:“之前你说想要单独的书房,家里的书桌小了点,看你总是不够用,我就找人重新打了一张。”
“其实……那只是借口。”
“我知道,但我想给你更好的。”
孟秋心里甜滋滋的,二哥总是让她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多。
孟秋搬到研究所的第三天,季屿就要离开了。
离开的那天,她没有去送。
所里的人知道季屿调走了,今天离开,看着她有些担心,孟秋反倒是最正常的那个。
她抬头,看向驻地门口的方向。
车上,季屿回头,看向研究所的位置。
孟秋摸了摸挂在心口的戒指,季屿抓着戒指,低头吻了吻。
放下戒指,孟秋转身走进实验室:“昨天说的那个问题,我有一个新想法……”
另一边,汽车发动,奔向千里之外的训练场。

比如智能手表。
简单来说,智能手表就是通过传感器,将人体生理运动数据传输到系统中,处理后,再输出。
其中涉及到的部位,首先不用说,传感器,接着是处理器、电池,以及显示屏。
之前她暂时做的两只,显示屏很简陋,只能显示简单的数字,另外还有个缺点,便是耗能大。
电池她使用的是最新研发的锂离子电池,已经是目前最优的选择了,在这种情况下,手表的续航能力还是堪忧。
因此,他们需要一种体积更小、耗能更低、显示清晰的显示屏。
这就是孟秋站在这里的原因。
所里化学领域的郭教授的实验室里。
孟秋和郭教授站在一处,看着面前正在进行的实验。他们在测试液晶的“电-光效应”。
液晶,一种特殊的有机化合物,当外部电场、磁场等发生变化时,其内部分子再排列,从而光学性质发生变化。
利用它的这种特性,便能制造一种以液晶为主要材料的显示器,也就是后世,显示器发展的另一个阶段产物——液晶显示器。
郭教授伸手示意那边的学生薛镇继续。
说起他这个学生,当初孟秋开展无人机项目时,还是他把人塞过去的,让学生跟着学着点,结果学生一去不复返,从无人机项目组又被孟秋薅到了单兵装备项目组。
郭教授这个老师想使唤人干活,都找不着人了。
除了郭教授,还有其他几位教授塞过来的人,不仅自个儿没回去,还把师兄师姐或是以前的小伙伴一并拐走了。
几位教授看着自己实验室稀疏的成员,大骂孟秋是属貔貅的,只进不出!
薛镇这次还是跟着孟秋回来的,要不然按郭教授的话说“只怕连自己实验室大门朝那边开都忘了”。
薛镇拨动开关,调整电流。
电流刺激液晶分子,配合背后的灯管,逐渐显出新的画面。
旁边其他人唰唰记录,在不同的电流强度下,液晶分子扭曲的程度不同,显示的效果也不同。
郭教授道:“如此一来,就可以通过控制电流,实现光线变化,从而达到显示信息的目的。”
孟秋道:“是的,此外还可以配合彩色滤光片,改变其透光度,使其显示不同的颜色。”
“若是如此……”郭教授笑了,突然问,“小孟,你知道彩色电视机吗?”
“难道我们国家已经有了?”
“果然不愧是小孟!”
话一提,她就猜到了。
郭教授道,“没错,其实70年左右咱们国家就试制了第一台彩色电视机,不过技术受限,当时还是全晶体管电视机。前段时间,首都电视机厂试制出了第一台集成电路彩色电视机,屏幕采用的是柱面显像管。他们这个屏幕就出现过一些问题,一个是边角模糊……”
孟秋点点头,显像管屏幕并非完全水平,边角有一定的弧度,因此在显示时,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柱面显像管其实较另一种球面显像管已经改进了不少。
郭教授继续道:“……除此以外,还出现过闪烁的情况,还有一些聚焦、汇聚方面的问题。”
孟秋道:“显像管显示器还有一个问题,笨重。”
“没错。”
两人明白了对方的意思,相视一笑,共同转头看向面前正在实验中的液晶。
液晶显示器的其中一个优点就是体积小、重量轻,另外还有一点值得一提,那就是耗能少。
若是能用在电视机上,想必他们自己生产的彩色电视机又能更进一步。
除了电视机,液晶显示器还有很多用处,比如计算机。
目前的“大屁股”台式计算机用的也是显像管显示器,若是换成液晶的,既轻薄,又省电,或许,笔记本电脑很快就会问世了。
孟秋将这件事记下,打算晚上给计算机所的薛教授写信聊聊。
她迫不及待地想用上笔记本电脑了。
从郭教授实验室出来,孟秋又去了张教授实验室。
处理器也是智能手表中的一个关键部件,或者说核心部件。
在孟秋的前世,智能手表几经发展,功能已经很强大了,比如说通讯。他们现在当然没办法做到,孟秋的要求也不高,能够显示时间、输出身体数据、进行简单的页面交互。
张教授没好气道:“你这还叫要求不高?”
是,他们国家最新的处理器已经发展到了32位,但放在计算机上,和放到一块橡皮大小的手表上,能一样吗?
孟秋道:“咱们要求的功能,和计算机相比,那不是也简单多了吗?”
张教授不想搭理她。
小孟一回来就把他们使唤得团团转,偏偏他每次都拒绝不了小孟的诱惑。
比如这次,小孟就说:“手表处理器要是成功了,未来是不是有可能将计算机上的大部分功能挪到一个更小的机器上。”
小孟找他聊的时候,他第一反应是不可能,话还没出口,想到了计算器,为什么不可能?计算器不就是把计算机的计算功能放进去了吗?
计算器使用的只是最简单的微处理器,如果换成更加复杂的处理器,增加其他功能,是不是也能实现?
孟秋表示,没错没错,就是这个道理。
于是,张教授就被她忽悠来帮忙搞智能手表的处理器了。
想法很美好,真做起来却困难重重。
张教授道:“首先,目前在同一个周期内,只能执行一条指令,数据的交换速度方面……”
孟秋一心多用,一边翻看实验记录,一边听他说,一边思考:“或许我们可以尝试采用连续传输,指定起始地址和……”
“你是说……”
“是的,不用每次传输,都要重新发送地址,提高传输效率,减轻处理器的压力……”
张教授的手有规律地拍在桌子上,这是他思考时习惯性的动作。他张口喊道:“老施,你过来一下。”
一个两鬓斑白的男同志走过来,张教授道:“老施,来,咱们一起听听。”
老施脸上没什么情绪,沉默寡言,存在感很低,在孟秋和张教授激烈讨论时,他只是默默地听着,孟秋差点忘了还有一个人。
讨论完,老施继续回去工作,全程未发一言。
孟秋小声问张教授:“他是不是那位施同志?”
“是。”张教授点点头,“他以前不是这样的。以前在学校时,他是我们那一届的风云人物,能言善辩,锋芒毕露。”
孟秋看着现在的他,完全想象不出来张教授口中的那个风云人物是何等风采。
然而,有些人即便历经风雨,天才依然是天才。
几天之后,张教授让人找她,说速度问题解决了,孟秋惊讶:“这么快?”
她赶到张教授实验室,解决这个问题的竟然就是这位施同志。
看着面前的运算结果,孟秋看施同志的眼神放光,施同志后退一步。孟秋问:“施同志,关于相邻存储单元……”
“是,目前就是自动进行,不过……”
张教授看着和小孟聊起来的老施,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自从过来,除了他找他,老施一天都说不了三句话,他是真担心。
除了显示器、处理器找了外援,智能手表项目组还有两个小组,一个负责传感器,另一个研究次声波武器。
除了心率监测,孟秋试图在这次研究的智能手表中增加更多的监测功能,比如运动、体温、血压,因此,需要的传感器也更多。
说是一个小组,其实内部也分了几个小队研究。次声波也一样。
次声波就是手表攻击使用的声波。
这种声波与人体器官固有频率相近,容易与人体器官产生共振,从而导致器官变形、移位,甚至破裂。
次声波还能干扰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恶心、头晕、呕吐乃至昏迷。
之前智能手表中用的就是这种方式的次声波。
老实说,将这种攻击手段放在手表中,确实有些大材小用。
所以,孟秋就决定了,削弱手表中的攻击威力,同时进一步研究其他专门的次声波武器。
研究手表中的次声波武器的为一组,其他的又根据研究武器的不同分为一、二、三组。
如果不是人手不够,其实后面还可以有四、五的。
系统中利用了次声波的武器有很多种,比如一种次声波抢,手枪形状,巴掌大小,威力大,穿透力强,能够穿过掩体攻击,她觉得这种完全可以作为特种部队的备用武器。
还有一种体积较大,作用距离远,完全可以作为一种秘密武器使用。
因为工作太忙,孟秋多了一个助理,正是她的其中一个学生燕同春。
燕同春有些疑惑。
次声波武器组下属三个实验室,分别研究三种不同的武器,老师似乎对他们有不同的安排,一个只给了总的研究方向,一个制定了具体的研究计划,让他们自己研究,还有一个亲自参与,几乎是手把手带他们做。
是因为三种武器难度不一样吗?
不,是因为她在进行一个实验。
孟秋想看看她参与到哪种程度能够实现星币最大化。
每一个项目都全程参与太慢了。
装甲车项目组,她几乎是全程参与,用时一年,获得星币总共不过十万多。
运输机项目,她只参与了关键部分,获得星币约一千三百万,假使当时那本书能得满分,最终大概能获得星币两千五百万。
虽然多了近一倍,但从时间成本上来看,却并不划算。
运输机项目,她实际上待了不到半年,如果真的从头参与,至少要两年时间。
两年太久了,她没有那么多时间。
结合过往的经验,和这次实验的结果,孟秋得出了两点结论,一,要选择初始价值更高的书,换算成项目,大概就是难度更大的项目。
运输机和单兵装备两个项目,前者的初始价值是后者的三倍,在研究单兵装备时,她还同时学习了其他和枪械相关的书,两者最终获得的星币却相差无几。
二是只参与关键部分。
通过这次实验发现,在初始价值差不多的情况下,百分之百参与某一个项目,与同时参与多个项目,但每一个参与程度不超过百分三十相比,同样的时间里,后者获得的星币更多。
一句话说,就是多刷难度高的副本,回报率更高。
当然,要在她的能力范围内。
孟秋将这个结论重重地圈了起来。
“你想去导弹项目组?”
一大早,小徒弟就给自己放了个大雷。
沈教授放下水杯:“你的那个智能手表项目组不是才开始吗?”
孟秋道:“那个项目我已经安排好了,不需要我一直盯着,中间我可以每个月回来一次。”
都安排好了,这是决定了。
沈教授问:“怎么突然想去导弹项目组?”
孟秋道:“之前在军博会参观了不少导弹,有了一些想法,想去看看。”
真正的原因是她需要更多、更多、更多的星币,在最短的时间内。

第103章 756基地
一望无际,杳无人烟的戈壁滩上,在比空军基地更偏僻的地方,是华国的一个秘密基地。
十二月份,大西北的温度低,孟秋里三层外三层裹得跟个球似的,一下车还是被风沙扑了满脸。
“呸……”
“小师叔!”
一道同样裹得严严实实的身影跑过来,拉下帽子,孟秋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
“师侄。”她惊喜道。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她的师侄高扬。
“师叔,你怎么没戴围巾啊?帽子也没有?”高扬解下自己的围巾,给她在脖子上绕了几圈,连脑袋也包住了。
孟秋把乱飞的头发捋到耳后,道:“嗨,准备不足。”
她们预估到了这边天气冷,特地带上了厚衣服,连毛毯都带上了,却没料到能这么冷,风也大。
一路上一边走一边加衣服,都快把带的衣服都穿身上了。
难怪以前往这边叫流放呢。
高扬一手提起一包行李,一手扶着她,看向许小莹、何佑华两人,两人表示她们能行。高扬便也不跟她们客气,军博会期间,他见过这两位女同志,知道她们不是一般人。
当初暗地里盯着他们的人,还是许同志第一个发现的,要不是他们另有计划,何同志差点当场给人拿下。
“这边!”高扬带路。
这里虽然没到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程度,但也差不离了,一路上走来,都是穿着军装的人,边上更是有人在训练。
高扬见他们看着那边,介绍道:“那是驻扎在这里的部队。”
有穿着军装的同志见他们手里提着行李,询问是否需要帮忙,高扬道:“不用了,我们拿得下。”
询问的同志退下,对她们三个陌生人丝毫不好奇。
高扬笑道:“他们到这里的第一条规章制度就是不该好奇的别好奇。”
这里有太多不能被外人知道的东西,可能随随便便一个不起眼的东西,就是一级保密级别。
“我们这些研究人员也是一样,你们才来,等乔主任知道,肯定要来找你们谈话了。”
“到了,就是这里!”
面前的是几排普普通通的平房,外面竖着个牌子,写着“756基地”。
如果不是严密的防守,如果不是高扬带她们过来,她们自己找过来,见到这些平平无奇的房子,只怕都要怀疑是不是找错地方了。
高扬带他们去了后排靠里的一栋房子,推开门:“小师叔,这是你们的宿舍。”
一个不大的房间,两边靠墙各放着一个铁架子床,中间是一张桌子,桌子下塞着四张凳子,桌子上放着热水瓶、脸盆、饭盒、毛巾之类的生活用品。
除此以外,屋里再没有其他东西。
高扬将行李放下:“小师叔,环境简陋,你们先住着,有什么缺的和我说。”
孟秋打量了一圈,道:“没关系,必需品都有。”
和901所那边的环境相比,确实简陋许多,但她只是短暂地生活一段时间,相比之下,他们才是一直在这里。
听老师说,大师兄在这里已经十几年了,当年这个基地建立,大师兄是第一批申请调过来的人。
想到大师兄,孟秋问:“大师兄在哪儿?我去和大师兄打声招呼吧?”
高扬道:“老师在实验室,说都是自家人,不用见外,让师叔你先安顿,收拾好了,直接过去找他。”
孟秋说:“也没什么要收拾的,现在就可以去。”
两人还没出门,消息灵通的乔主任找来了。
如高扬所说,乔主任是来给她们进行思想教育的,特别强调保密制度,孟秋三人认真点头。
思想?*? 工作做完,乔主任伸手,两只手握住孟秋的手:“孟秋同志,欢迎来到咱们756基地!”
“刚刚听见你们说要去找裴工是吧?刚好,顺路,咱们一起?”乔主任笑眯眯地说。
756基地很大,不算外面的部队驻扎区、导弹发射阵地,仅试验基地,占地面积便有一百多亩。
宿舍、食堂属于生活区,实验室位于工作区,两个区域有一段距离。
一路上,乔主任很热情地给孟秋介绍,只是三言两语之间,就将她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