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佑华说:“不浪费,我是自愿的,给您开车比开坦克更重要。”
领导给他们说了被保护人员的重要程度,他们每个人都心甘情愿执行这项任务,她还是因为表现优秀,才被选中了呢。
何佑华感到很荣幸,也在心里下定决心,一定要保护好孟秋同志。
何佑华从后视镜中和坐在后座的许小莹对视了一眼,两人默契地点了下头,必要的时候,牺牲她们的性命,也在所不辞。
给孟秋配备的是一辆吉普车,底盘高,视野开阔,在崎岖的山路上,也能如履平地。
何佑华同志的技术高超,开车开得又快又好。
下车的时候,孟秋这么夸道,许小莹也点头表示赞同。
何佑华同志微笑,神采飞扬:“当初去汽车班学习时,考试我是第一,连那些男同志都没我考得好。”
“优秀!”孟秋和许小莹同时竖起大拇指。
从云川省到京城,开车太远了,她们先到省城,再换乘火车。何佑华将车子存放在当地的一个部门,自己跟着她们一起前往火车站,司机的任务告一段落,接下来她就要执行保护的任务了。
她们这次是去101研究中心的,何佑华和许小莹,一个在后方,一个在侧方,护着孟秋上了去京城的火车。
她们订的是软卧的票,包厢里只有她们三个,没有再安排其他人。
何佑华和许小莹分工合作,前者负责车上各种事宜,诸如打水买饭,后者留在孟秋身边,始终不离左右。
两人动作都有意放轻,保证不打扰到孟秋。
孟秋说:“没关系,不打扰。”
两人应着,却依旧如此。
包厢门关上,就是一个独立的空间,环境安静,无人打扰,除了偶尔能听到火车发动的声音,和在研究所、在家里没什么两样。
孟秋左右看看,算了,环境这么好,不看书可惜了。她躺下,进入系统空间学习。
何佑华头一回当警卫员,又听领导科普了孟同志不少事迹,心里对她很好奇,见她似乎睡着了,多看了两眼。
许小莹注意到她的视线,担心她第一次跟小秋接触,对她有不好的印象,小声解释道:“孟秋同志的工作量多,费脑子,消耗量大,孟秋同志的身体又不好,所以一有空就要抓紧时间休息,好恢复精力。”
哦,原来是这样,何佑华道:“孟秋同志真辛苦。”
许小莹给她传授自己的经验:“所以,孟秋同志休息的时候,我们一要保持警戒,二要尽可能把环境变得更舒适一点。”
她站在窗边,将车窗上的遮光帘放了下来。
何佑华重重点头,明白了。
两人坐在对面的床铺上,保持安静。
快到中午,何佑华看了一眼时间,小声问:“要叫孟秋同志起来吗?”
马上就要到吃饭的点了。
许小莹道:“不用。孟秋同志对时间把握得很准,虽然她睡着了,但心里有数,到时间,她自己就会醒。”
何佑华半信半疑,真的吗?都睡着了,还能知道时间?
她说:“那我先去买饭?”
许小莹点头:“好。”
何佑华去了餐车,她动作很快,十一点二十出去的,四十五就回来了。她记得许同志说过,孟秋同志一般习惯在十二点吃饭。
何佑华将饭菜放在桌子上,看着手表,不知道为啥,有种莫名的期待。
指针跳到了十一点五十,床上的人睫毛颤了颤,睁开了眼睛。
何佑华手攥住了拳头,竟然是真的!科学家都这么厉害的吗?睡觉都能“睁”一只眼睛!
其实只是被闹钟叫醒的孟秋伸了个懒腰。
系统空间和现实的时间流逝一比一,每回进去,她都会设置好闹钟,到点了出来,这样不会耽误事。
两天时间,火车到站。她们在上车时,便联系了这边,因此早有车子来接,一路将她们送到了地方。
到了研究中心,孟秋刚从车上下来,便听到一声“孟秋同志”。
她回头一看,笑道:“陈科长。”
是101研究中心保卫科的陈科长。
陈科长上前,一边帮忙提行李,一边说道:“孟秋同志,你总算来了,何教授朱教授他们一直盼着你过来!”
101研究中心可不是一次性的,当初自行火炮研究出来之后,研究中心又继续下一项任务,研究装甲车中的另一种——坦克。
他们最近正在进行的一项研究是关于轻型坦克的,原型来自于孟秋以前有意无意透露的“蝎尾”,《陆战之王》中提到的一种轻型坦克。
在这之前,孟秋和101这边就在电话里沟通过几次,这次是听说差不多了,过来看看实际情况。
这趟说是出差,其实更像是度假,不需要她做什么。
101这几年变化不小,当初破败的那些建筑,整修的整修,推倒的推倒,重建的重建,现在的101越来越有研究“中心”的气势了。
陈科长问:“你还记得咱们后院那个湖吗?”
孟秋道:“记得。”
研究中心的同志们见多识广,当初大家去那边逛过,就有同志认出湖上的石桥用的料子是一种名贵的石材。
湖中心还有个亭子,据那位在这方面有所研究的同志说,亭子用的木材也不便宜。
亭子加上石桥花的钱,差不多都能顶他们十分之一的项目花费了。
当时大家看着亭子和石桥的眼神都冒绿光,要不是那位同志说现在卖不了多少钱,大家都想把亭子和石桥给拆了。
陈科长说:“我们把那湖重新打理了一下,亭子和石桥破败的地方修补了,湖里面种上了荷花。现在风景可不一样了,大家吃完饭都喜欢去那边逛逛。”
他问孟秋要不要去看看,孟秋说:“好啊。”
陈科长带她们绕到了后院,湖中大片大片的荷叶,层层叠叠,风吹过,叶片摇动,仿佛碧绿的波浪袭来。
果然是好风景。
“是吧?”陈科长道,“这是农学专家新研究出来的一种,荷花少莲藕多,在湖里种这个,既好看,又能吃,去年湖里收的莲藕都够我们吃上好几个月的。”
孟秋忍俊不禁,101还真是保持优良传统,不放过每一快地,不浪费每一片湖。
陈科长道:“山脚下还有一个池塘也被咱们圈起来了,那地方长菱角。我们保卫科每天训练回来,划着木盆去摘,一摘就是一大篮子!”
经过几年的打理,陈科长他们真是把研究中心的地盘利用得充分彻底,目前除了保证了蔬菜上的供应,三五不时还能提供些水果零嘴,比如菱角。
“孟秋同志你吃过菱角没有?这东西长得不好看,味道却不错!生吃脆甜,煮熟了吃,软糯,还能煮粥炒菜,各有滋味!”
孟秋道:“陈科长,你再说,我口水都快下来了。”
陈科长哈哈笑道:“你放心,别的咱们不一定有,菱角管够!”
陈科长问她:“现在这个点,何教授和朱教授应该在实验室,是先去宿舍,还是?”
孟秋道:“我先去和大家打个招呼,麻烦陈科长带她们去宿舍。”
陈科长道:“行。”
跟着孟秋同志一起过来的两位同志,许小莹,陈科长认识,之前还和他们一起训练过,相互之间并不陌生,另一位虽然没见过,但扫一眼,就能猜出是什么身份。
许小莹和陈科长打了个招呼,何佑华也冲陈科长点了点头。
兵分两路,孟秋不用人带路,陈科长说何教授和朱教授在以前那个大实验室,那地方她忒熟悉了,之前在101的那段时间,一天跑好几趟。
到了大实验室,孟秋站在走廊上,隔着窗户,先观察了一下,见不影响,敲了敲窗户,等里头人看过来,她挥手,露出大大的笑容。
同志们,好久不见。
101研究中心这几年更加完善了,除了设施更加完善,人员也增加了。何教授和朱教授为了培养后辈,还招了学生进来。
新人们没见过孟秋,但他们知道何教授和朱教授对待工作可是很认真的,见这个陌生的同志竟然敢在何教授和朱教授都在的时候打扰,心想,这人谁啊?这不是找骂吗?
看吧,何教授和朱教授看过去了吧!
然而,下一秒,他们却见本来还皱着眉、表情严肃的何教授和朱教授在看见来人时,眉头一松,竟然笑了!
不止如此,两人竟然还不约而同地放下了手里的工作。
“你们先做其他的,下午再继续。”
何教授和朱教授走了出去,直奔来人。
新人们好奇不已:“这是谁啊?竟然能让何教授朱教授在中途放下工作?”
实验室里的老人道:“之前我们的一位组长。”
他们简单地回答了一句,也跟着走了出去,和来人说起话来。
“组长,你回来了啊?”
“孟秋,你可太不够意思了,这么久都不回来,也不说来看看我们……”
孟秋夸张道:“我人虽然没来,但我的心与你们同在。”
大家哈哈笑。
谢可道:“怪不得上回我卡了好久的问题突然想通,原来是组长的‘暗中指点’!”
孟秋说:“离谱了啊,脑电波沟通这招我还没学会呢。”
“哈哈哈哈……”
新人们听着外面的动静,隔着窗户,偷偷摸摸地看,这人到底是谁啊?
有人突然道:“我知道她是谁了?”
“谁?”
“刚才齐组长不是说那是他们之前的组长吗?你们忘了,齐组长、谢可他们经常提到的那位……”
有时候项目上遇到问题,组里的老人就时常提到一个人,说:“要是组长在就好了……”
或者是在讨论时,随口提及“上次组长提过……”
“这一定就是传说中的那位——孟组长!”
何教授摆手示意其他人回去,对孟秋道:“走,咱们出去说。”
朱教授开玩笑道:“你一过来,他们都没心思干活了。”
众人用幽怨的眼神看着何教授和朱教授,你们都走了,还让我们留下来干活?
何教授道:“急什么?小孟才来,要说话有的是时间。”
众人恋恋不舍地回实验室,让孟秋记得找他们,孟秋保证道:“好!”
三人往外走,边走边聊,说起这次的轻型坦克的项目。
“……主要是给空降部队用的。”
“这么巧?”孟秋就说起她上次和空降部队的近距离接触,“那时候还听那位罗指导员说起这事,说他们目前很缺这种能够跟着他们一起机动的大型装备。”
何教授道:“‘猎豹’就是考虑到这种需求研究的。”
“猎豹”是何教授他们正在研究的这款轻型坦克的名字。
朱教授道:“你还去了空军基地?我要是没记错,是在大西北吧?跑那么远,也不来我们这儿,是嫌弃我们研究的是在地上跑的,比不上人家天上飞的?”
孟秋的手在鼻尖扇了扇,故意问:“何教授您有没有闻见什么味?”
何教授说:“什么味?”
“好大一股酸味!”孟秋“噗嗤”一声笑了。
朱教授道:“好啊你……谁给你带坏的?几年没见,变调皮了!”
孟秋道:“不是变了,我这是熟悉了,本性暴露了!”
朱教授拿手指点她:“油嘴滑舌!”
玩笑几句,继续说回正事,孟秋道:“最新的运输机在负重和容积上都有所提升……”
她报了一个大概的数据变化。
何教授道:“那这样倒是可以适当放宽要求了。小孟啊,你看你跟我们这儿多有缘?一来就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
孟秋道:“何教授,我不来你们也会知道的,那边正在进行试飞,等第二阶段结束,估计消息就会传过来。”
“早一天知道,就早一天缓解了我们的心理压力,这难道不算好消息?”何教授说。
好吧,孟秋问:“何教授,这个项目我能去看看吗?”
她记得系统中“蝎尾”的数据可是很优秀的,不知道“猎豹”的性能如何。
“当然能。不过……”何教授指了个方向,“咱们还是先去食堂,吃完饭?*? 再说。”
食堂的师傅还记得孟秋,一见她便笑道:“孟秋同志,我今天煲了虫草瘦肉汤,你待会儿可得尝尝,看看我的手艺有没有进步?”
孟秋道:“好!”
食堂师傅给他们盛汤,一边忙,一边说:“这个时节多喝汤好,春养肝,夏养心,可惜没有乳鸽,要不然这虫草和乳鸽一起煲,才滋补呢……”
陈科长听见这话,心说,乳鸽吗?他倒是知道哪里有,就是不知道来不来得及。
他问孟秋:“这次过来能待几天?”
何教授、朱教授都看向孟秋,孟秋道:“大概一周吧。”
“那就行了!”陈科长心想他回头就去问问。
何教授和朱教授可不觉得满足,才一周,七天而已,随随便便就过去了。
中午大家都来吃饭,在食堂见到孟秋,很高兴。
“听说你回来了,我们还在说真的假的,没看到人……”
孟秋挨个和大家打招呼:“白教授,丁主任,唐同志……”
新人们看到那边众星捧月的场景,再次为这位孟组长的人气感到吃惊,怎么好像整个研究中心的人都认识她?不管是谁,看到她都要走过去和她说两句话。
连食堂师傅都把刚出炉的菜盛了一盘送过去,还说:“孟秋同志,我记得你最爱吃这个了。”
她也太受欢迎了吧?
新人们既惊讶又不理解,就算她曾经是研究中心的一员,至于吗?
旁边的老人听见他们的嘀咕,笑了,道:“怎么不至于?你们来得迟,没跟孟秋同志相处过,相处之后你们就知道了!”
工作上,可靠,生活中,可爱,这样的同志,谁会不喜欢?
殊不知一开始也有几个人对孟秋同志有意见,现在呢?挤在她身边的就是了!
新人们觉得太夸张了,要是换成他们,他们肯定不会这样。
新人们如此笃定地想。
吃完饭,休息了一会儿,孟秋和何教授、朱教授一起去了实验室,不是上午的大实验室,而是另一个,说是实验室,更像是库房。
门打开,一眼就看到了停放在正中间的坦克。
“这就是猎豹?”
“是。”朱教授问,“怎么样?”
孟秋毫不吝啬地夸道:“真好看,难怪叫这个名字,给人的感觉,就像一头在丛林中蛰伏的猎豹,身形虽小,却迅猛矫健。”
朱教授听得心花怒放:“还是小孟你有眼光!”
何教授的脸上也带上了笑容,他道:“没那么夸张。‘猎豹’在重量上确实较轻,最大车重不到‘新生’的三分之二。”
这里的最大车重指的是包含燃油、弹药和人员时的重量。“新生”就是上次孟秋参与研究的那款装甲车,重达29吨。
孟秋算了一下,高兴道:“那可太好了!”
新研制的Y-6运输机最大运载能达到22吨,“猎豹”的重量不足二十吨,在运输一辆“猎豹”的同时,还能运载几名全副武装的战士。
要是几架Y-6一起行动,瞬间就能形成一支机动部队。
何教授笑道:“是啊,本来我们还在考虑继续减重,现在倒是可以继续下一步了。”
先搞出来一款,让空降部队先用着,后续他们可以再升级改进。
何教授继续介绍:“它的主要特点是机动性强、易于投送,可以在高原、山地等复杂的环境中使用……缺点是攻击力较弱。”
孟秋道:“这是难免的。”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连系统中的“蝎尾”都没有做到兼具火力强大的特点,以他们现在的技术水平,为了实现机动性强,牺牲部分能力,很正常。
孟秋参观了一下“猎豹”,如果它的攻击力不足,是不是可以考虑其他方面的攻击手段,比如某些单兵装备。
孟秋想起一样装备——火箭筒。
那可是个好东西。
体积小,扛着就走,威力大,厉害的能直接穿透敌方的装甲车,还能打击坦克、步战车、有生力量、野战工事等多种目标。
假如一支部队投送至敌军后方,战士们一人扛一个火箭筒,目标小,就用猎豹轰,目标大,直接上火箭筒,唰唰唰,打完就跑,还减轻了负重。
火箭筒不仅方便携带,造价还不高,对空降部队来说,比反坦克导弹可好用多了。
孟秋想起前世的一个玩笑话,说是我军战士诉苦,你们看,我们华国日子苦啊,几十年前,一个班只有一支枪,现在还是如此。
其他国家看着华国的演习视频,怒而拍桌,说这话前,你们要不要看看自己背上扛的是什么?我们用枪,你们直接上火箭筒,有这么欺负人的吗?!
想到这里,孟秋忍不住乐了。
何教授和朱教授看她,朱教授道:“怎么着,这么稀罕‘猎豹’,看着看着还偷笑?”
孟秋忍笑:“我想到一个好东西。”
她简单说了一下火箭筒,又从火箭筒想到了另一样东西:“还有自行火箭炮系统。”
“自行火箭炮系统?”
“嗯!”
自行火箭炮可不是现在才有的,苏国的自行火箭炮“喀秋莎”在二战中打出了风采,打出了威风,可以说是声名远扬。
后来M国进一步研发了多管自行火炮系统,威力较“喀秋莎”更上一层楼。在后来九十年代一场著名战争中,M国的那款自行火箭炮系统发挥出了很大的作用。
据官方报告记载,当时M国的一个自行火箭炮排打出了一个自行榴弹炮营的威力。要知道,前者不过三辆自行火箭炮车,而后者足有两百八十八门炮。
其威力,可见是非同凡响。
何教授道:“走,咱们去办公室详细说说。”
三人转战办公室,路上,何教授又叫人去喊了几个人过来一起听。
后勤把茶水送过去,陈科长看到,说:“我带过去吧。”
他一手提着热水瓶,一手拎着一个篮子过去。
“这一盆是生菱角,这一盆是熟的。”到了办公室,放好热水瓶,陈科长从篮子里拿出两个搪瓷盆。
他道:“正好你们要开会,边开边吃。”要是在实验室,还吃不了了。
朱教授瞅了一眼,打趣道:“哟,壳都剥了,我们陈科长还真是铁汉柔情啊!”
陈科长笑笑,上午说到菱角,把许同志她们俩送到宿舍,他就去摘了,一半直接剥开,另一半送去食堂蒸熟。
孟秋同志上回做的金属探测仪,部队里改造成了探雷器,帮了大忙,金属探测仪很敏锐,在排雷工作中,大大减少了他们工程兵的伤亡。
陈科长作为一个从部队出来的,很感谢孟秋同志。
菱角而已,他打算下午就去找战友弄乳鸽,务必让孟秋同志在离开之前喝上乳鸽汤。
这边在开会,那边实验室的工作还在继续,只是新人们发现今天下午不少人都不在。
休息时一聊——
“哎,你组长也不在?对啊,下午我们组白教授也不在……”
“何教授和朱教授也没来……”
奇怪啊,怎么这么多大佬都不在?今天下午中心有什么重要的事吗?
一打听,开会?
“听说是那位孟组长也在,何教授把大家都叫过去一起听了。”
“是不是何教授他们在讨论什么重要问题?”
“应该吧,不过刚才馨馨被她老师叫去送东西,听了几句,说是好像是那位孟组长主讲。”
新人们挠头,她这么厉害的吗?
“调我去火箭筒小组?”新人之一越霖问。
“嗯,新成立的一个项目组,孟秋是组长,正好有机会,你们过去跟她学学……”
越霖心里有些异样。
从小到大,他都是天之骄子,家境好,脑子好,就是特殊时期,他家也没有受到波及,他更是没吃过什么苦。
活到现在,对他来说,最大的苦大概就是学校里今天运动,明天运动,让他没办法安心搞研究。
越霖想继续深造,却没有机会,学校里也有几位教授,但都不是他想要的老师。
就这么一点不顺心的地方,也被解决了。
一年前,研究中心去他们学校招考,他一听说是专门搞研究的一个基地,就决定了自己要进去。
越霖对自己有信心,专业能力上他绝对不输给谁,结果如他所料,他成功进了101研究中心。
越霖对这个地方很满意,环境单纯,人员简单,大家的心思都在研究上,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外人也进不来,简直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地方。
越霖觉得101里连空气都是甜的,他家就在本地,但自从进来,他回家的次数一只手都没有。
要说研究中心,他最崇拜的是谁,毫无疑问肯定是何教授。
越霖在学校期间,曾看过何教授编写的一本教科书,早就对何教授神往已久。得知何教授就在研究中心,他高兴得半夜绕着湖怒走三圈。
越霖就给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标——他要成为何教授的学生。
越霖努力表现,希望能入何教授的眼,终于进入了何教授的项目组,有机会向何教授请教,何教授还记住了他的名字。
眼看着距离他的目标越来越近了,孟秋出现了。
早在之前就从别人口中听说过这个名字,当时越霖并没有当回事,对大家说的那些事迹,他认为,有或许是有,但肯定夸大了。
直到孟秋的出现,她在别人那儿有多受欢迎,越霖不在乎,让他难以相信的是,连何教授、朱教授也和她相谈甚欢,他们对她的亲近都不用说,一眼就看出来了。
越霖终于忍不住将注意力放在了这个人身上,他打听孟秋的消息,得知了一件事,之前何教授、朱教授都挽留过她,还提出了很好的条件,她却拒绝了。
拒绝了!
越霖有种“我努力争取的东西,你却弃之敝履”的感觉,这时又听罗组长让他去跟孟秋学习,心里更是不爽。
罗正新见他沉默,问道:“怎么了?越霖,不愿意去?”
越霖微笑:“愿意,我愿意去。”
声音中夹杂了一丝咬牙切齿。
他倒要看看,这位孟秋组长,到底值不值得何教授看重!
跟越霖一起调过去的还有几个人,一部分是老人,新人只有三个——越霖、燕同春、李怀瑾。
带他们的人都叮嘱他们好好学,说:“孟秋工作忙,难得回来一次,正好有机会,跟着她多了解了解。”
他们中年龄最大是燕同春,今年二十五岁,最小的越霖,也二十一了,和孟秋都是同龄人,越是听到这样的话,心里反而越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同一批进来的人关系亲近,私下里他们就聊起这事。
“你们去吗?”
“去啊,为什么不去?”越霖扯了扯嘴角,皮笑肉不笑。
燕同春和李怀瑾道:“等我们去探探虚实。”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被选中的他们仨正是他们这一批中最优秀的,其他人相信他们能够摸清那位孟组长的底细:“那你们可得好好探探。”
“孟组长好!”
“你们好,请坐。”
“组长,咱们终于又一起搞研究了!”谢可呲着一口大白牙道。
孟秋的时间不多,这段时间打算先开个头,以理论研究为主,所以小组的人数也不多,就十来个人,除了三个新面孔,剩下的都是研究中心原来的人。
孟秋笑道:“谢可同志,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谢可咧嘴笑。
越霖撇了撇嘴,心道,不知道傻乐什么。
“废话不多说,咱们直接进入正题。”孟秋站在上方,问道,“大家对火箭筒有多少了解?”
谢可道:“我知道它是一种反坦克武器,主要针对坦克、装甲车……”
另一个人补充:“弹药方面,最主要的是破甲弹,除此以外,还有专门的火箭榴弹以及其他种类的□□……”
一人一句,大家拼凑出关于火箭筒的印象。
孟秋问:“还有吗?”
谢可挠挠头,他知道的就这些了。
越霖举手,孟秋看向他:“越同志请说。”
越霖淡淡地开口:“最早的一款火箭筒是M国的一款,专门为了对付二战中D国装甲洪流研制的。在整个二战战场上,表现优秀,M国曾将其在二战中起到的作用与原子弹、吉普车、运输机相提并论。”
“最初的射程近,后来发展出了一些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火箭筒,比如苏国的一款,射程能达到200米至500米……”
“还有M国的、D国的……”
越霖洋洋洒洒说了好一会儿,说完他看向孟秋。
孟秋点点头:“嗯,看来越同志对火箭筒知道得不少。”
越霖轻描淡写道:“我只是了解一些基本的信息。”
一旁的谢可拳头硬了,这小子的语气是真欠揍啊!
中午吃饭,新人们聚在一张位于角落的桌子,其他人好奇地问:“怎么样,怎么样?”
越霖道:“也就那样。”
大家追问详细情况:“也就那样是什么样?”
正问着,有人推了推问话的人:“嘘,说曹操曹操到……”
门口几个人一起进来,其中一个正是他们聊起的那位孟组长,一行人说说笑笑,不知道说了什么,朱教授朗声大笑。
走到打饭的地方,里头的大师傅把那位孟组长喊过去,从锅里端出一个不大的瓦罐,揭开盖子,热气升腾。
大师傅将瓦罐里的东西倒出来,端给那位孟组长,还让她趁热喝。
竟然还给她开小灶!
连何教授、朱教授都没有,她凭什么?
越霖夹了一筷子菜,重重地塞进嘴里。
大家收回视线,压低声音,继续问,越霖说话太简短了,他们不问他了,改问另外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