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系统让我当大佬by醉鱼仔
醉鱼仔  发于:2024年08月11日

关灯
护眼

沈教授被哄得身心舒畅:“回来就回来吧,又不是不让你来。”
“不过,”沈教授突然想起一件事,“不许再挖自家人!”
孟秋心虚地摸了摸鼻子。
她在901所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春节,假期一过完,就赶紧溜。
“师兄,快点,快点!”
孟秋将顾师兄、林师兄推上车,“啪”地关上了车门。
“快走,快走!”
身后,901所,沈教授怒而拍桌,桌上飘起一张纸,纸上写着两行字——
“老师,要不您退休吧,去我那儿当个镇山太岁!”
“臭丫头!!”

春节过完,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展新项目。
关于新项目,孟秋年前就有了想法,还是科林的那件事给她的启发。
孟秋还是挺怕死的,科林这次只是利用药物,如果下次换了另一个人,带着枪或者其他武器,出其不意,来那么一下,虽然她穿了防护衣,但也不能确保百分之百防护。
以防万一,孟秋觉得有必要研究另一样东西——安检工具。
八九十年代,因为环境的放开,人员流动频繁,再加上返回城中的大量的待业青年,治安很是混乱了一段时间。
她就记得,另一个时空在那段时间,曾经发生过不少事情,比如火车站爆炸、影院爆炸、劫持飞机,还有一些被煽动的暴乱事件。
安检可能没办法完全制止这些事件的发生,但它是一道安全防线,或许能够减少公共场所大型案件的发生。
另外,对某些特殊人群来说,如果能够研制出某种便于携带的工具,随身携带,或者放在工作的位置。
当不怀好意的人,携带管制刀具或是威胁武器靠近,工具发出警报声,既能起到一个提醒的作用,也能及时呼叫救援。
就能避免某些遗憾发生。
当然,研究安检工具也是一重掩护。
通过科林的事,就知道,M国大概率怀疑她和微波武器有关。仅凭怀疑,他们就能暗下杀手,如果让他们知道她还参与过更多的研究,特别是军工相关,只怕会不惜一切代价要她的命。
不是孟秋自恋,按照M国的尿性,干出这样的事,真不稀奇。
另一个时空,几十年后,华国的诸多研究人员还会遭遇各种“意外”。
安检工具这样的东西,技术并不复杂,也没什么杀伤力,作为她明面上的项目,刚刚好。
至于真正研究的东西,那就不能让外人知道了。
将新项目搭建好,孟秋带着大家开了个头,剩下的将任务布置下去,她则安排好时间,往返不算太远的空军基地研究所。
新一代的轰炸机已经定型,在获得“夜鹰”之前,暂时命名为“H-8”的轰炸机已经基本确定,一开始研究,就没有往隐形上面靠。
因此,“H-8”的研究中,虽然借鉴了“夜鹰”的部分技术,比如机体设计等,但这款轰炸机并不是隐形战机。
隐形战机是空军基地研究所的下一个项目,也是目前孟秋暗地里真正参与研究的项目。
叶总师道:“你上次带来的资料,我们结合‘夜鹰’认真研究过,虽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天时地利人和,目前至少占了两个,怎么能不试试?大家一致认为要进行这个项目。”
孟秋一点儿都不惊讶,华国的科研人员们从来都不惧怕从零到一,哪怕手里什么资料都没有。
这次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感谢M国送的战机。
孟秋一过来,便直接去开会了。
他们肯定不能照搬M国的隐形战机,具体怎么设计,还要深入研究。
这场会议参与人数不多,只有孟秋、叶总师,以及空军基地研究所的几位教授。
几个人围着桌子,头脑风暴,从外形设计,到吸波材料,再到特殊部位的隐身处理。
“你们来看这张图,这是根据与‘夜鹰’交过手的同志的描述,画出的‘夜鹰’的图形。夜鹰’外形设计就很值得借鉴……”
“常规的布局是肯定不行的,或者将主翼的后掠角设计成可以根据飞行速度调整的布局……”
“不行不行,这种设计结构太复杂,整体重量也过大,不够灵活!”
“要么就不要水平尾翼……”
“材料上,要用到的吸波材料显然不止一种,小孟资料中提到的那几种,我们已经向材料研究所咨询过,其中……”
“驾驶舱的玻璃肯定是要特制……”
这场会一开就是一个星期,这还只是开始,接下来还要研究论证是否可行,再之后是方案设计、实验研制、设计定型。
这一切完成,才能进入试飞阶段。
总之,战机的研制时间一般都是以年为单位的。
空军基地研究所的同志们已经习惯了。
孟秋不太习惯。
上一次,以及上上次,她都是中途加入,还没感受到时间长,这次从头开始,听他们说四五年是常有的事,她惊呼:“这么久?”
“这还是一切顺利的情况呢!”
孟秋挠头,一架战机要研究四五年,那轰炸机、歼击机、运输机、侦察机,这么多种,能研究得完吗?
叶总师拍了拍孟秋的肩膀,笑眯眯道:“没关系,这不是还有你吗?”
孟秋:“!”
不要啊,每一种战机还要更新换代,感觉有生之年都研究不完!
培养人才刻不容缓!
年纪轻轻的孟秋同志对这点有了深深的体悟。
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眼下,还是只能他们这帮“老将”先干。
一边忙着这头,一边还得顾着那头,好在她明智,把两位师兄薅了过来帮她干活。
话说其他的师兄师姐们有没有空?自己没空的话,他们的学生也行啊!
往返两地之余,孟秋挨个给师兄师姐们写了封求援信——
师兄/师姐,江湖救急啊!
919所的成员+1,+1,再+1。
由此可见,哭穷是很有必要的,求援也是很有必要的。
隐形战机的项目慢慢来,安检工具却先一步……不,先好几步出来了。
又是一年春节,车站已经有了春运的雏形。这几年,南边大力发展,不少人去南边打工,要过年了,当然要回家了。
火车站人山人海,再加上大包小包的行李,偌大的火车站,竟然都没有下脚之地。
检票的队伍更是从车站里排到了外面。
一个男人排在队伍后面,戴着帽子围巾,只露出一双眼睛,身上裹着大棉袄,双手揣在袖子里,和其他乘客似乎没什么两样。
只是偶尔,他微微抬眼,观察四周,眼睛在穿着制服的公安身上划过,又低下头,像是什么也没看。
今天的队伍格外得慢,龟速前进,天气冷,乘客们又归乡心切,抱怨声四起。
“怎么回事啊?今天怎么这么慢?”
“就是,前面人到底在干什么?”
“能不能快点呀?再过半个小时,我的车就要到了……”
“挤什么?前面不动,又不是我不动,你着急,我不着急啊?”
因为心情烦躁,有人还吵了起来。春节期间,特地安排过来维持秩序的公安上前劝阻。
“行了,行了,大过年的……”
“公安同志,前面到底怎么回事啊?以前检票感觉没这么慢啊?”
“对对对,去年就不这样,今年忒慢了!”
公安同志道:“这次不一样,检票口安排了新机器。”
“什么机器啊?检查用的?有什么好检查的啊?这不是耽误时间吗?这么多人呢……”
公安同志没有多说,只是让他们排好队,把行李带好:“每个人都快一秒,队伍不就快了吗?吵有什么用?”
队伍慢慢前进,好半晌,到了那个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男人。
只见检票人员的旁边还放着一个有点像门一样的东西,两个公安一左一右站在“门”边,提醒乘客:“从这里通过。”
边上有几个乘客被叫过去检查行李,男人揣在袖子里的手紧了紧。
检票人员已经检过他的票:“好了,进去吧。”
男人犹豫了一秒,后面人催道:“快点啊,走不走啊!”
男人走了过去,从“门”下通过的一瞬间,只听“滴滴滴”,一阵急促的、刺耳的警报声响起。
男人转身就跑,边上的公安一下子将其扑倒。男人还在挣扎,其他公安听到声音,立即赶了过来。
几名公安合力将人压制住,其他乘客不知所措。
“发生了什么?这是干什么?”
“不知道啊,突然就把人扑倒了……”
“不会是杀人犯吧?”
议论纷纷,还有人好奇,眼看那人已经被公安制服,上前两步,凑近了看,然后就看见其中一个公安从那人的行李里捧出一样东西。
炸弹?!
看热闹的、四周的其他乘客“唰唰”后退。
公安同志的脸色也变了,立即将人押送到小房间里。
经过审问,炸弹是这人自制的,他将炸弹带过来,就是为了报复社会,打算上了火车,在车厢内引爆。
这人的原话,上了车,其他人想逃都逃不掉。
这段时间,人流量多,一节车厢多少人?至少三四百人。
那样密集的空间,真要是让他在人群中间引爆炸弹,伤亡人数至少上百人。若是火车受到影响,一旦出事,伤亡更是不计其数。
想到那样的可能,公安一阵后怕,差一点就酿成特大事件了,幸好提前发现了!
这件事就发生在众目睽睽之下,一传十,十传百,后面的乘客再也不抱怨程序多,队伍慢了。
检查就检查,一定要检查!
谁知道还有没有神经病?万一再有人携带炸弹什么的,他们情愿慢点,也要命啊!

这一年的春节,孟秋是在蜀中度过的,跟她一起的还有叶总师等人。
他们在蜀中的空气动力研究所,进行风洞试验。
风洞试验就是将飞行器或者其他东西放在风洞中,通过模拟各种复杂的飞行条件,研究气体流动对其的作用。
简单地来说,许多需要通过实际飞行测算的数据,可以通过风洞试验获得。
风洞试验有很多优点,第一条就是方便,外部条件可以人为地控制,需要的数据能够多次测算。
其次,安全可靠,试飞的危险性是很大的,即便是和平年代,也有飞行员在执行试飞任务时牺牲。
另外,相较于其他的空气动力研究,风洞试验的费用那可就太低廉了。
风洞试验的应用范围也很广,除了飞行器,汽车、导弹、火箭,在研发中,都能通过风洞试验来测算数据。
华国的第一个风洞实验室是六十年代建立的,就在蜀中空气动力研究所。
空气动力研究所的郭所长介绍:“目前,咱们所里已经有直通型微波风洞、反射型微波风洞等多个风洞实验室。”
叶总师是研究战机的,经常要进行风洞试验,郭所长和她常有来往。孟秋虽然不常来,但之前协助某个汽车厂研究发动机时,曾经与这边联系过,和郭所长算是笔友。
相互之间都不陌生,郭所长在她们面前也没必要装模作样。
他道:“我们这儿的微波风洞与实际上大多数国家的都不一样。我们采用的事氢氧燃烧驱动方式,性能不比国外的差,造价上嘛,你们猜,就这一个风洞实验室要多少钱?”
孟秋和叶总师问:“多少钱?”
郭所长昂着下巴,表情颇为骄傲,比了个数字。
“八万?”
“嗯!还是华国货币!这就叫花小钱办大事!”
孟秋投以敬佩的眼神,要是有性价比更高的方式,其他国家怎么可能不用?据她所知,这种方式机器危险,稍不注意就会发生爆炸,其威力比TNT都大!
这一代的科研人员,搞起研究来,真的是有一种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
这不是暂定代号“J-10”的隐形战斗机第一次进行风洞试验,在次之前,已经进行过数十次了。
大家熟门熟路来到控制室,主控室内,空气动力研究所的同志们站在操作台后,正在准备。
几分钟后,试验开始。
“5、4、3、2、1……起爆!”
实验室内传来持续的轰鸣声,像是火车开过去的声音,敲击着耳膜,那种感觉不太好受。
随着实验的进行,地面、门窗更是微微震动,主控室里的同志们却已经习以为常。
类似战机的研制,整个过程中,可能要进行上百次的风洞试验,不断地调整模型的位置、姿态,控制气流的方向、速度等变化,进而优化设计,测算出最合适的气动布局,提升气动性能、飞行性能。
进入工作状态后,耳边的噪音自动被屏蔽,郭所长还道:“在别人听来是噪音,对我们来说,却是音乐。”
一直到实验结束,从实验区域出去,耳朵里仿佛还回响着那种震动的声音。
孟秋揉了揉耳朵,心想,难怪空气动力研究所的同志们个个都是大嗓门,耳朵里有声音,不喊大声点,都担心别人听不见。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J-10”的初步设计工作终于完成。
这架他们自主研发设计的隐形战机的外形没有采用“夜鹰”的多面体设计,而是一种曲面。
整个战机采用无尾三角翼气动布局,尾部借鉴了“夜鹰”的部分设计,同样有一堆很高的后掠角双翼。
这个设计是为了向两侧折射雷达波。
武器部分,“J-10”共有两大两小,四个武器舱,可以携带空空导弹等多种导弹,以及水面攻击武器。
比“夜鹰”还多两个武器舱。
“J-10”还设计了先进的电子系统,包含红外搜索、跟踪传感器、光电检测系统等等等等。
“J-10”的发动机也是根据它的动力需求,专门研制的,预计可以达到超音速飞行。
而“夜鹰”仅能够进行亚音速飞行。
也就是说,“J-10”研制出来,理论上,性能绝对能够超过“夜鹰”。
只要想到这一点,隐形战机项目组的成员们就十分有干劲。
尤其是有一次某个人嘀咕了一句:“不知道苏国有没有隐形战机。”
孟秋道:“没有。”
虽然M国隐形战机的关键性技术是从一位苏国科学家的论文中得到的启发,但苏国自己还真没有重视。
“那这么说……咱们的‘J-10’研制出来,岂不是世界最先进的一款战斗机?”
这话一出,大家越发跟打了鸡血似的。
这次M国的“夜鹰”能来他们国家的领空晃,下次说不定就轮到他们的“J-10”去M国转一圈了!
当然,他们一定会谨记M国这次的教训,不会让“J-10”像“夜鹰”一样被打下去。
在隐形战机的核心工作完成后,孟秋不顾叶总师他们的挽留,毅然地回了919所。
让她绑在一个项目上,她真的做不到啊!
孟秋翻出记录待办事项的小本本,在隐形战机的后面打了个勾。
她看了看剩下的待办事项,空军力量解决了,下一步该到海军力量了。
华国的海军起步较晚,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面临无船可用的境况。
当年,海军总司令到小岛上视察,坐的还是当地渔民的渔船。
五十年代,他们从苏国采购了首批驱逐舰,仅仅四艘,就花了68吨黄金!
华国也曾和Y国订购了一批军舰,包括什么护卫舰、巡洋舰,一系列的舰艇,协议都签好了,结果因为支援北高丽对抗M国,Y国单方面取消了他们的订单。
这件事告诉他们一个道理,靠山山倒,靠水水流,别人的东西再好,都不如自己造!
五十年代,华国就开始自己研制舰艇的道路。
QZ-51就是他们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种导弹驱逐舰,排水量三千多吨,装备了两座导弹发射装置、武器系统,以及各种口径的火炮。
可以说,这艘驱逐舰是华国船舶建造史上的里程碑,同时也是目前华国海军的重要力量。
但这还远远不够。
前年,一艘QZ-51在执行巡航任务时,在海上遇到了苏国的驱逐舰,对方的驱逐舰排水量高达2.43万吨。
没错,万吨级!
虽然他们的海军战士毫不畏惧,与对方对峙,并成功逼退对方舰艇。但还是让他们认识到了他们的舰艇距离真正的大型舰艇还有很大的差距。
海陆空三者,缺一不可。
他们的海军力量亟待提升。
去年,六机部领头,组织701所、711所、721所、722所多个单位共同研制新的驱逐舰。
一种具有水面打击、空中防御、反潜战斗等多种能力的现代化舰艇。
在研讨会上,六机部的领导就提出了研制的目的:“要具备自主作战能力,适应远洋作战的要求,将海军活动范围从第一岛链解放出来,让我们的海军从被动防御,走向主动出击……”
在隐形战机的项目在进行时,新的驱逐舰的研制工作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除了几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因该项目难度过大,也时常会邀请其他单位的相关专家前来支援。
孟秋这次就是被邀请过来的。
滨海造船厂,研究基地。
总设计师江教授的助理引着一行人进来,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
又来人了?咦,前面那人看着似乎有点眼熟。
等一行人走过去,才有人反应过来:“哎,那不是孟所长吗?”
“孟所长?”
“对啊对啊!”
虽然这几年孟所长没怎么露面,但以前报纸上还有她的照片,他肯定没有认错。
“奇怪啊,孟所长怎么来咱们这儿了?”
“看样子是去江教授办公室的,肯定是邀请过来帮忙的。”
“可是孟所长研究的也不是……哎不对。”
孟所长成名之作毫无疑问就是地震预测装置,随着与全球其他国家合作的进行,这项发明受到的赞誉逐年增加。
前两年国外还想给孟所长颁发一个诺贝尔奖,还邀请孟所长去国外领奖,那能去吗?感谢孟所长的人越多,想杀她的国家只怕也越多。
孟所长所在的研究所出面,以孟所长忙于研究为借口,婉拒了邀请。
国外见邀请不到本人,只好说可以让人代领。
除了地震预测装置,还有那个都快发展成小狗家族的机器狗,也一样有名。
只这两项,就不是一个领域的。
还有孟所长成名后,其他人整理的她以前发表过的论文,涉及多个领域,跨度忒大。
这么想来,研究研究舰艇好像也不是不行。
“我看过孟所长以前写过的一篇讲发动机的论文,说不定是来协助发动机研究的……”
“也有可能是武器方面,不是一直有传言,说孟所长是从军工研究所出来的,一开始研究的好像就是武器……”
办公室里,孟秋和江教授正式会面。
她这次过来,既不是研究发动机,也不是协助武器方面,而是为了自动化作战系统。
包含数据控制、战斗指挥的一种整体性的系统,实现立体作战全面指挥,提升各级反应速度,让他们的驱逐舰向着国际化、现代化的目标前进。
“孟秋同志,欢迎!”
两只手交握,底下是复杂的图纸,上方的标题写着——“新一代导弹驱逐舰”。

1985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对华国来说,也是一件喜事。
华国和Y国发表联合声明,Y国将于九七年后放弃对港城的主权。
也就是说,被殖民一百多年的港城进入了回归倒计时。
这可是一个大好消息,大陆人民兴高采烈,欢欣雀跃。
“可算是回来了!港城被抢走多少年了?一百多年了吧?”
“可不是嘛,旧社会那会儿就被抢走了!”
“声明上说什么时候还给咱们来着?”
“97年!”
“97……还有12年,到那时候我都六十多岁了,没想到死之前还能看到港城回来!要是澳城、湾岛也能回来,那才是齐活了呢!”
大陆的民众畅想着美好的未来。
相较之下,港城的人就不太开心了。
一百多年不是十年二十年,许多人从出生下来,港城就处于Y国的殖民中,这么多年,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港城人民早就习惯了。
现在回归大陆,对他们的生活会不会有什么变化?
有钱有势的想的是大陆的政策,大陆讲究的可就共产,解放时就将不少地主、资本家的财产收缴充公。
接管港城之后,会不会也来这么一下?
他们可受不住,按照大陆的成分论,他们一个个都是资本家。
许多混黑的就更担心了,听说大陆法律严格,前两年在街上吹个口哨都有可能吃枪子,轮到他们,还不得被扒皮抽筋?
大多数的普通民众对回归也不太希望,开放?*? 后,港城有不少过去投资,普通民众也有过去探亲的。
据那些人说,大陆可穷了,一个月工资才几十,跟他们这边根本没法比!
有个穷亲戚勉强还能接受,让他们也过上穷亲戚的日子,这谁愿意啊?
“真要是回归了,大陆政府不会拿咱们这边的钱去救助大陆吧?”
港城民众心里越发没底。
谣言满天飞,港城暗流涌动,很不平静。
有钱人忙着转移资产,尤其是手上不干净的,恨不得在大陆接管港城之前,连家都搬走。
郑家就是典型代表。
自从当年试图运送到Y国的珍宝丢失,且始终没能找回来,郑家就大不如前。
郑老爷子气得中风,后来虽然养好,但远不如当年精神矍铄。
他没精力料理家业,只得将权力下放给几个儿子。儿子们为了争权夺利,你算计我,我算计你。上行下效,几个少爷们都如此,他们手底下的人更是整天勾心斗角。
郑家的业务在日复一日的争斗中,日益缩水,眼下几乎只剩下个空架子。
郑老爷子七十大寿时,郑家的山顶别墅门庭若市的场景再也不复存在。
即便如此,在得知华国与Y国达成协议时,郑老爷子还是第一时间准备搬到国外。
“快!快!”他强调。
郑二少道:“时间太紧,资产不好处理。”
郑老爷子道:“那就便宜处理!”
郑二少不情愿,心说,他爹这是老糊涂了,急着处理哪能卖上价?手上没钱,去了国外怎么生活?
郑老爷子却知道自己做过多少事,落到大陆手里,必定没有好下场。他虽然已经八十多了,但还没活够。
如郑家这样跟逃命似的家族只是少数,大多数都选择两手准备,让一部分优秀儿女带着部分资源去国外发展,另一部分留在港城,继续观望。
如果以后还能留在港城,自然最好,这里毕竟是自家的大本营;如果大陆的政策真的让他们没办法生存,也有一条后路。
当然,也有极少数人选择了另一条路——向大陆靠拢。风险越高,收益越大,这未必不是一个机会。
豪门家族还有退路,港城的大小帮派才是人人自危。
哪个帮派没砍过人?尤其各帮派的老大、高层,多数都是从下面爬上去的,要服众,靠的就是两点,要么狠,要么能打。
眼下Y国政府管理,他们混得如鱼得水,要是换成大陆,不能混就罢了,就怕连命都没了。
反对港城回归的人里,帮派一定排在前列。
有的心想惹不起我躲得起,麻溜儿收拾家当跑。还有的试图破坏协议,各种□□。
港城进入了黎明前的黑暗。
日常生活受到影响,普通民众对回归的意见也越来越大。
除了自己人捣乱,更有外人趁机搅乱局势。
华国这几年的发展速度太快了,想给华国找事的国家不是一个两个。
港口,一艘轮船靠岸,乘客们陆陆续续下船,人群中夹杂着一行外国人。
港城的外国人很常见,无论是同行的乘客,还是岸上的本地人都没当回事。
走在中间的男人抬头,冰蓝色的眼睛从帽子下面露出来,正是艾伦·赫尔姆斯,CIA局长的有力竞争人选。
赫尔姆斯看着眼前的港城,眯了眯眼睛。
与此同时,港城的动乱也引起了大陆的注意。在正式回归前,港城依旧是由Y国管辖,□□不便插手,以免激起民众的抵触心理。
但也决不能让港城继续乱下去。
非常时期,用非常之法,上面特别安排有过港城任务经验的季屿再次带队进入港城。
这些年,隔空交手过数次的两人,于同一时间,到达了同一个地方。
赫尔姆斯一进入港城,便没闲着,接连见了几大帮派的高层。
7月2号,港城大学将开展交流活动,来访者是大陆几个高校师生组成的联合代表团。
这是自联合声明后,大陆与港城之间,官方的第一次活动,意义非凡。除了港大师生,港城上层人士也将到场。
提前几天,港城大学的大礼堂便开始布置,礼堂内部某些位置有损坏,还特地请了工人过来维修。
“就是这里了,后天我们要用,两天时间能修好吧?”
“能!我带的都是熟练工!”
港大负责的人放心了,工人们开始干活,忙碌之间,没有人注意到有人悄悄离开,又很快回来。
活动当天,大陆代表团到场,港大的师生在门口热烈欢迎,两方友好会面。不时有各大家族的人前来,港大门口车水马龙,十分热闹。
学校外面,与礼堂位置隔着一条马路的路边,停着一辆不起眼的汽车。
车窗关闭,车内安安静静,像是没有人一样。
良久,港大正门处的动静渐渐小了,礼堂内传出阵阵声响,夹杂着掌声与欢笑声。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