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之路by默陌书
默陌书  发于:2024年08月06日

关灯
护眼

康熙这次南巡,也是亲眼见识到了洪水的危害,他没想到还没等自己巡视完河堤,就有人特地过来献上水泥这样可以解决河堤稳固性问题的好东西来?
在亲眼见识到了水泥的好处以及低廉的成本后,康熙更是龙颜大悦,重重的奖赏了那从海外获得这样好东西的商队,还给领头的封了一个五品的下官来当,让他负责指导水泥的制作!
康熙当初决定开放海禁,允许出海以后,居然能够给自己带来水泥这样的好东西,这确实算是意外之喜了。
因为这个商队是以前跟陶长安那边的商队合作过的,那个商队的队长其实也是陶长安安排的人。
反正好处最后都会落到自己这边,陶长安安排起人手来,就比较爽快了。
看到康熙很快就安排好人手,去制作更多的水泥,并且还运用在了修路上面,举一反三的把水泥的功用做到了极致。
胤礽那边看到又是一个新出现的东西,也只以为水泥真的是那些商队在海外意外发现的好东西。
毕竟要不是他们经常的派人到海外去进行贸易,其他商队也不会跟风一起去。
水泥的出现,估计就是他们无意当中引出来的结果。
反正胤礽上辈子的时候,一直被困在皇宫里面,并不知道海外有没有水泥这样的东西出现?

如今可能是自己重生引发的蝴蝶效应, 大清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幸好这些变化都是往好的方向发展,很多事情甚至自己也掺和了一脚。
因为新事物的出现并不都在一个人身上,而是随即的出现在某个人身上, 胤礽也没有怀疑这些事情跟陶长安有关系?
不过水泥确实是一个好东西, 在工部那边研究了各种水泥的用法以后,大清各方面基础设施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因为水泥制作成本十分低廉, 在保证了黄河淮河那边堤坝的用量以后, 京城这边率先在各个街道上铺起了水泥路。
平整光滑的水泥路, 让马车行驶在上面的时候, 平稳了很多, 受到了各方面人的一致好评。
虽然这个时代还没有钢筋的出现,不过治铁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当初为了改进船只, 陶长安可是特地引导了那些治铁人员提高了治铁技术, 让铁器里面的含铁量得到了十分大的提高。
不过大清这边的治铁技术到底比较差,铺路和修筑堤坝的时候, 还没有奢侈到可以用那些铁器一起修筑到堤坝和路面上的。
即使没有铁器加固堤坝和路面, 但可不能够小看这个时候人们的聪明才智,除了往水泥里面搅拌沙子和石子以外,还往里面加了一些可以更好凝固堤坝和路面的材料进去, 让堤坝和路面可以使用的寿命更加长。
要不是看到了两岸老百姓遭受洪水之苦, 估计陶长安还不会那么快的把水泥这个东西拿出来, 如今见康熙把水泥这个好东西利用到极致, 陶长安看了还是感到十分高兴的, 算是没有枉费自己免费拿出水泥的初衷了。
胤礽这次也是跟着一起出来了, 并没有留在京城那边留守, 看到老百姓受苦他也是有所触动的,不过既然如今已经有了水泥这个好东西,接下来的事情自然有康熙安排,胤礽对康熙的能力还是非常肯定的。
想到今年老三就是因为敏妃过世却在没注意,居然在百日里面剃了头,被康熙这个皇阿玛把老三从郡王爵位降成贝勒的事情,胤礽就忍不住反复在陶长安耳边念叨,让他要注意这些礼节的问题,可不能够在这些方面犯了康熙的忌讳!
陶长安本来还没有注意到这一年对原主来说的特殊性,被胤礽这么反复的一提醒,就想起来原主那个时候平白丢掉一个爵位的事情来了。
只能够说原主没过百日就剃头这事做的确实不对,还平白跟老十三结了仇,简直就是得不偿失。
尽管这里面可能有被人算计了的原因,但跟原主的粗心大意也有点关系。其实陶长安也没有注意到后宫当中敏妃过世跟自己有多大的关系,毕竟他跟后宫的宫妃可不熟。
但好歹是老十三的额娘,人家正在悲伤的关头,原主这个时候表现出对死者的不尊重,可不就是妥妥的把老十三的仇恨值给吸引过来了嘛!
如今换成了陶长安自己,从南巡回京以后,在胤礽不放心的叮嘱下陶长安肯定是不会犯这样低级错误的。
没有了这事,郡王的爵位仍然牢牢的呆在陶长安头上,可没给其他人笑话自己的机会。
南巡回来没多久,永定河那边也出现了决堤的情况,因为有水泥这样的好东西出现,康熙就下令全速生产水泥供应黄河淮河以及永定河这些洪水比较泛滥的地方,先修筑堤坝。
考虑到地下人可能出现偷工减料或者隐瞒不报的情况,康熙还命令胤褆这个长子带领八旗将士一起修筑堤坝,加快那边工程的进程,尽量减少洪水对老百姓的影响。
胤褆的性子比较直率,做不来那种弯弯绕绕的事情,有他在永定河那边看着,康熙还是比较放心的,至于胤礽这个太子,康熙可不放心让一国储君去做这些事情,万一被那些反贼抓住机会进行刺杀,可就不好处理了。
虽说胤礽这些年习武成效不错,但放他一个人出去办差,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康熙心理到底是不大放心的。
至于让老三去?在康熙眼里陶长安就是一个吃不了什么苦的人,让他去修筑堤坝,估计没几天就要跟自己诉苦了,还是让胤褆这个比较能够吃苦的长子去办这个事情妥当一点。
陶长安在大清这边混了这么多年,给人的印象是他武功虽然十分不错,但在为人方面还是比较娇气,偏向文人的娇气,比较喜欢享受生活,让他去干点复杂或者辛苦的差事,他一般都是不大愿意去做的。
陶长安的行事作风也是往这些方面偏向的,反正即使他不去办那些差事,康熙自然会派其他人去办。
康熙手底下人才济济,能人还是非常多的,即使不想派臣子去办差事,自己那些兄弟一直愁没有差事可做,都会抢着去做的,自己可没有必要去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反正自己已经拿出很多好东西惠及这个时代的老百姓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至于自己做的这些事情其他人知不知道,这对陶长安来说也没什么意义,他也不在意这样的虚名。
把能够做的做了,剩下的时间,那就是陶长安好好享受生活养老的咸鱼人生了,傻子才去跟其他人抢着去办差事呢。
反正他的爵位已经是郡王了,只要没做什么原则性的错误,康熙这个皇阿玛也不会轻易的掳去这个爵位。
在其他兄弟还没有爵位,或者只是贝勒的时候,陶长安对自己头上郡王的爵位,还是非常满意的,没有那种一定要努力获得康熙看重,得到更高爵位或者拥有更多权利的想法!
九月份的时候,大清朝发生了一件震惊所有读书人的乡试科举舞弊案,听闻顺天府那边居然有人科举舞弊,这让得到消息的康熙十分震怒!
科举取士可是关系到朝堂选拔人才的大事,读书人也是靠着科举出仕才能够当官的,如今居然在可以说是关系到大清根基稳固的地方,出现了舞弊,这简直就是在啪啪的打康熙这个皇上的脸!
天下读书人听到这个件事情,瞬间哗然,科举的时候要是不能够做到公平公正的取仕,那他们辛辛苦苦寒窗十多年苦读岂不是一个笑话?
顺天府那边这一届的考生都聚集起来,要求官府这边清查舞弊案,给大家一个交代,取消这次考试的成绩,要求重新进行一次乡试!
出了这样的事情,康熙当然要派钦差过来进行清查了,这个案子要是不查一个水落石出,他都无法向天下读书人交代。
在考虑钦差人选的时候,康熙也是思考了很久,综合各方面考量以后,为了能够尽快的把舞弊案彻查清查,派过去的人必须身份足够,为人也足够正派清廉才能够服众。
最后康熙选了于成龙作为钦差人选,当然为了能够在身份上压得住顺天府那边的人,康熙还特地派了胤禛过去协助办案。
毕竟胤禛的性子也是比较容易较真,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的人,让他去办这样的差事还是比较合适的。
要是派老三过去监督案件进展,康熙还真怕老三一过去,就找了一个地方舒服的待着,把查案的事情全部加交给于成龙去干了。
康熙特地派一个皇子过去震场,是想减轻与成龙这个臣子的负担,可不是给他添乱的,当然要派一个能够帮得上忙的皇子才行了。
陶长安对于自己被跳过,没有被安排任何差事的事情,一点都不生气,这正合他心意。
老大去修河堤,不是污水就是泥土,面对的还都是一些灾民,看着心情就十分沉重,那日子可不好过。
老二作为太子,天天要被康熙拎到御书房那边批改奏折,那也不是一个好活。
老四去清查科举舞弊案了,还得绞尽脑汁的去查案和安抚那些激愤的学子。
这些差事哪里有陶长安可以在翰林院里面摸鱼养老舒服?
相比于出去干活,上辈子为了清除异兽,陶长安可是天天在外面呆着。
这辈子既然投胎到了大清,不用他天天出去奔波,他就想在翰林院这边清闲的呆着,最好什么事情都不用干,做一个光领俸禄却不用干活的关系户!
好不容易成为皇子,这个朝代最高统治者的儿子,还有比这更加硬的关系吗?
能够过混吃等死的生活,陶长安可没有一定要逼着自己努力奋斗,去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争斗。
邵阳对于自己丈夫这辈子胸无大志的表现,也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对?
毕竟上辈子丈夫已经站在了顶峰几百年了,这辈子不想操劳那么多,想好好休息一下,这也是应该的。
如今丈夫有身份有地位,还有金钱,还能够抽出大把时间陪伴自己,这简直就是邵阳上辈子梦寐以求的生活啊。
邵阳只希望如今这样的日子能够过久一点,以后要是丈夫在大清待烦了,夫妻两个人到时候再到海外逛逛,散散心那也是可以的。

第239章
胤褆那边深一脚浅一脚的踩在污泥当中, 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河堤,两岸河水泛滥的模样,看得他心都凉了。
要不是想要干出点成绩来给皇阿玛看,加上有工部那边提供水泥石料, 只要自己耐心仔细一些, 永定河这边的河堤工程他怎么也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
在看到那些搅拌好的水泥倒入模具当中定型,第二天就能够变得跟石头一样坚定结实, 胤褆就忍不住感叹发明了水泥的人。
难道海外的人这么聪明, 居然发现了水泥这样的好东西, 那海外是不是还会有其他更加好的东西呢?
想到出海那些商队, 经常能够从海待带回来不少好东西, 这让从来没有出过海的胤褆,忍不住对海外开始感到好奇起来?
好奇归好奇, 胤褆也知道满人不能够随便离京的规矩。
作为皇长子, 他最多只能够派手下的商队到海外收集一些好东西回来, 但自己却是去不了的。
只是海外既然有那么多好东西,要是不想办法多弄点回大清, 胤褆都感觉吃亏了。
胤褆这边一边监视河工, 一边想着等自己回京以后,是不是应该也组建一些商队到海外去探探险了?
胤褆手底下也有一大帮人需要养,朝廷给的那点俸禄可养不起这么多人。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为了能够好过一些, 胤褆不得不开始打起到海外挣钱的主意来!
陶长安可没想到胤褆居然也想赚海贸方面的钱来。
这些年来, 陶长安和胤礽两个人, 通过海贸可是赚到了不少, 只是赚得多花的也多。
为了把自己的海外基地建设得更加完善, 胤礽和陶长安两个人可是下了血本, 把大部分赚到的银子都投入了进去。
即使投入这么大,但想到那是他们以后的退路,两个人对属于自己的那个基地,还是会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建设。
两个人建的基地倒也不怕被其他的商队发现,即使被其他商队发现了,那些人估计也只以为基地是大清是以前流落在外的一些人建立起来的,并不会联想到陶长安和胤礽他们身上。
陶长安和胤礽两个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活了那么久,哪可能这么轻易的就被人给发现了呢!
胤禛那边跟着于成龙,也是在紧锣密鼓的开展调查活动,忙得连晚上睡觉都没时间...
康熙这个大忙人看到老三那一点出息都没有,一天天的就知道混时间的模样,感觉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好好一个大清皇子,不想着为大清做点事情贡献一下自己的力量,居然只想混吃等死,这跟普通人家的纨绔子弟有什么区别?
康熙作为一个十分勤奋皇帝,自己每天睡觉的时候都需要数着时辰,哪里看得惯陶长安这样懒散度日啊!
胤礽已经提醒好几次,让陶长安收敛一点,要不然康熙这个皇阿玛就要收拾他了。
陶长安倒是没有觉得自己有哪里过分的?
毕竟自己也有按时到翰林院这边上值,该干的活也干了,还需要注意哪里?
总不能让他真的跟康熙一样,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这样才算过得有意义吧?
胤礽看着这辈子越发胸无大志的老三,想了一下觉得他这样也没有什么不好。
要是老三也跟老大他们一样,提起精神来去争夺皇位,难道让胤礽告诉他一个十分残忍的事实【老三即使争了,到最后估计也会是一场空吗?】
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争斗上面,还不如就让老三这样随心的按照自己的心意过日子,至少胤礽看老三这日子过得还是十分舒服的。
要不是自己从一出生开始,就被册封成为了大清的皇太子,这个位置注定了他只能够原地不动或者往前更进一步。
不能够后退,要不然等待胤礽的就是万丈深渊。
胤礽觉得要是自己也有资格可以后腿的话,估计他的状态跟老三也是差不多的。
既然努力没有意义,还不如趁着有时间,好好的享受生活呢。
可惜没有如果,胤礽如今能够做的也就只有慢慢积蓄力量,等以后离开大清以后,才能够过上自己喜欢的日子了。
胤礽这边劝说不了陶长安,只能够在康熙这边多开解开解康熙了,让他不要那么上火。
可是康熙也知道胤礽跟陶长安的关系不错,胤礽这么一直替老三说话,时间久了在康熙那里也起不到多少作用了。
这一天陶长安正在自己院子里面晒太阳呢,就被康熙身边的梁九功给宣到御书房那边去见康熙了。
陶长安被晾在御书房外面一个多时辰以后,这才被里面的康熙给叫了进去!
一进入,康熙就一脸不高兴的问道:
“老三,知道这次朕叫你过来是,是因为什么事情吗?
你最近做了什么好事,好好的自我反省一下,看看自己哪里做错了?”
陶长安一来就被康熙凉了这么久,在外面的时候他心里早就琢磨开了。
最近他可没有做什么能够让康熙这么不高兴,特地把自己叫过来教训的事情。
若是真的有让康熙感到不高兴的地方,估计也就跟胤礽几次提醒自己,让自己不要那么咸鱼有关了!
可这个都是自己一直以来的生活习惯了,让他为了康熙改变这个习惯,陶长安可不愿意。
如今站在御书房这里,看着房间里面只有康熙以及梁九功这些伺候的宫人,再没有其他人了。
反正自己本来就没有什么大的志向,康熙总不可能逼着自己去争皇位吧?
因此陶长安十分光棍的表示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一脸无辜道:
“皇阿玛,儿臣最近可是有老老实实的当差,可没有干什么不好的事情。
在外面待了这么久,儿臣也没想出来哪里惹皇阿玛您不高兴了?
儿臣可猜不出您心里是怎么想的,皇阿玛您有什么事情,还是直接跟儿臣说吧!”
康熙看老三那连猜都懒得猜,一点都不知道自己生气在那点上的样子!
越看老三这个懒散的模样,康熙越感到生气,自己这么情况厉害的一个人,怎么就生出了这么一个胸无大志,只知道混日子的儿子来?
越想越生气,康熙那间歇性发作唠叨的毛病马上就犯了......
劈头盖脸的,对着陶长安就是一顿骂,那骂人的话不带重复的,听着听着陶长安都有点走神了。
反正康熙最毒那是出了名的,要是真把他骂人的话听进心里去,还不得被气死?
陶长安都是老油条了,心里面没有什么感触,但面上他还是装作一副十分伤心羞愧的模样,任由康熙在那里责骂!
今天要是不让康熙把这个气给出了,让他憋着的话,估计以后还会找其他由头找自己麻烦。
与其到时候让他从别的地方挑自己毛病,还不如让康熙骂个痛快,反正老子骂儿子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骂一骂又不会少块肉,又不会触及到自己的根本利益,就让他出出气吧!
康熙一番酣畅淋漓的责骂,把自己心里面积累的不快通通发泄了一遍以后,他心理这才舒服多了。
看着安静跪在那里的老三,康熙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喉以后,这才问道:
“对于朕刚刚说的问题,老三你有什么地方先要反驳,觉得朕说的不对的?”
刚刚康熙骂的那些话语,总结了一个意思,就是嫌弃自己得过且过,没有斗志,年纪轻轻的,就什么都不想干,一副养老混日子的咸鱼模样嘛!
对于这一点,陶长安是承认的,也没有觉得康熙说错了,可人各有志总不能够康熙自己不停下来休息,还要求其他人也跟他一模一样吧?
估计康熙这个做皇帝的,还不明白人的本性可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要不然就没有那句俗语【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了。
自己的性格就是这样,早已经定型了,康熙想凭几句责骂,就能够让自己改变性格,那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做不到归做不到,但老实承认错误,还是要的,毕竟康熙才是最高统治者,这点面子还是要给他的。
因此陶长安一副十分羞愧的模样,承认错误道:
“皇阿玛您骂得对,儿臣也没想到自己身上居然有这么多问题,这个是儿子做得不够好,让您失望了!”
看到老三并没有辩解,诚恳的认了错,康熙脸上的表情这才稍微好看了一点,问道:
“既然老三你已经知道错了,那你说说以后你打算怎么改变这个毛病,能够主动为大清做点什么事情?”
康熙的这个问题实在是太犀利了,好完全没有让陶长安可以回避关键问题的机会,直击要害,这让陶长安沉思了好一会儿,他这才试探着说道:
“儿臣也不知道能够做点什么事情,要不,以后有什么需要儿臣去办的差事,皇阿玛您再交给儿臣去办?”
反正陶长安是不想去主动干点什么的,那些他主动免费拿出来的东西又不能够让人知道,那从表面上看,可不就显得他有点咸鱼了嘛!

第240章
陶长安可不想为难自己, 干脆把皮球踢了回去,让康熙自己想主意,以后要办什么差事他都发话了,陶长安不管愿不愿意那都得干!
把选择权交给康熙, 他觉得自己应该干什么, 那自己就干什么了。反正等去办差的时候自己总是有办法可以摸鱼养老混日子的。
康熙被老三这话说的一噎,自己手上的差事底下的儿子或者是大臣可是想尽办法想要从自己手上接到差事干, 如今到了老三嘴巴里面, 就好像那些差事是什么烫手山芋一样, 还得自己这个皇阿玛主动找合适的差事交给他来办!
这一下子让康熙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总不能够让他特地去想出一个合适老三干的差事, 来让他干吧?
不过大清这么大, 康熙看陶长安这么悠闲的模样到底还是不大顺眼,干脆想了一差事让他去忙活算了。
康熙就不信了, 等老三忙活起来以后, 看他还有没有时间这么混日子?
想了一下有什么合适老三可以办的差事, 康熙干脆对陶长安吩咐道:
“既然老三你没什么差事,那就干脆去做点你比较喜欢好擅长的事情编书吧!
自从人类拥有文明以来, 还没有一部上至天文、下至地理, 中有人类、禽兽、昆虫,乃至文学、乐律等等,包罗万象的书籍出现呢。
老三你整天埋在翰林院书库那边, 完全可以开始着手编辑一本囊括前人所有智慧的书籍出来, 留给后人翻阅考据, 你觉得怎么样?”
接了这个差事, 康熙觉得就足够老三忙上几十年的了, 他再时不时查看一下进度, 这样老三也就别想偷懒了。
要是真的能够编辑出这样一本文学剧作出来, 那就是大清自己在位期间的巨大功绩,足够后人考据缅怀大清这个时代的事情了。
即使老三最后没有成功,这件差事也能够让他改掉混日子的习惯,就当是打发时间,给老三找点事情干了。
反正只要老三能够干活,不在像纨绔子弟一样混日子,康熙就觉得自己心里出了那口气了。作为自己的儿子,康熙可不能够容忍儿子什么都不会,整天虚度光阴什么的。
陶长安在康熙那逼迫的目光下,只能够无奈的领了这个差事,反正他自己也喜欢看书,这么多年的见闻,他的学识可是比一般人润博多了。
大不了花费点时间,都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然后再让人编辑出一本书来向康熙交差!
康熙让自己去编书,总不可能真的只让自己一个人干吧?肯定得派其他人手来协助自己,有人可以指挥,不用自己亲自干所有活计这点,陶长安还是能够接受的。
想当初原主也是主持编辑出各类著作的人,如今换成自己来干这个活计了,陶长安并不觉得自己就比原主差到哪里去了?
反正康熙也没有规定什么时候必须编著完成,自己完全可以掌握住编书的节奏,按照正常速度干活就可以了。
要是碰上康熙查进度,自己保证有东西可以交就是了,质量的问题那就得花费更多的时间仔细琢磨了。
陶长安也明白,康熙估计就是见不得儿子比他清闲,就想让底下的儿子拼命干活,在他面前挣表现,这样他心理就舒服了。
等陶长安精神不振的从御书房里面出来的时候,就在乾坤殿外面的小花园里面碰见了胤礽这个太子。
胤礽笑着走过来,说道:
“三弟,孤那里今天得了一些好东西,知道你会到这边来,就特地过来想要邀请你到毓庆宫那边一起用一顿膳,不知道三弟给不给孤这个面子?”
太子邀请自己去用膳,别说没事,就是有事陶长安那也得先过去用用完膳先啊。
陶长安笑着答应道:
“难得太子二哥主动邀请弟弟过去用膳,弟弟无论如何那也是要去的。”
两个人屏退了身边伺候的人,让宫人在后面远远的跟着就行了。
胤礽看了一眼陶长安,确定他只是精神不大好以外,并没有其他不舒服的地方,心里这才松了一口气。
“皇阿玛刚刚叫你过去,不会是把你叫过去挨骂的吧,他有提出什么让老三你为难的要求吗?”
老三毕竟是自己同一个战壕上的战友,要是他被康熙为难了,胤礽怎么也得过来安慰一下,看看有什么地方帮得上忙的吗?
陶长安见周围并没有其他人,这才一脸苦笑的说道:
“跟太子二哥你预料的差不多,这次除了被叫过来挨骂以外。
皇阿玛为了防止弟弟继续偷懒,干脆想一个编书的差事让弟弟去办。
看来皇阿玛是真的不想再看到弟弟闲着啊!”
胤礽听到是这样的一个差事,心里松了一口气,毕竟胤礽可是有拜读过上辈子老三编辑出来的那些书籍。
自己有上一辈中的经验,老三这次修书要是遇到什么难题,他也能够给他提出一点有建设性的意见了。
“老三你读书一向比较好,记忆力也强。
修书这个差事虽然说比较繁琐,耗费的时间比较长,但也不算太难的差事。
孤自认博览群书,在见识方面还是可以的。
以后老三你修书的时候,要是遇到什么难题,可以过来跟孤说一说。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说不定跟孤说了以后,很快就能够把困扰你的难题给解决了。”
陶长安也知道胤礽肯定读过上辈子原主修的那些书,自己要是想要节省一点时间的话,多请教一些胤礽这个先知的人,才是最省事的。
能够给自己减少工作量,让自己能够多一点时间偷懒,陶长安当然是非常乐意的。
“太子二哥你的知识储量有多广,弟弟是知道的。
那以后弟弟要是有什么不解的问题,可就要多麻烦太子二哥您了!”
老三能够不跟自己见外,胤礽当然是十分高兴的,他笑着点了点头。
等陶长安跟着胤礽到了毓庆宫那边以后,那边东宫的人早已经把十分丰盛的膳食给准备好了。
陶长安跟太子妃石氏打过招呼以后,就跟胤礽一起坐下来开始用膳了。
太子妃一向知道太子跟三皇子的关系非常好,没想到这次好不容易得到好东西,还巴巴让自己准备好了,特地去请老三过来吃。
看来兄弟两个之间的关系,比自己原来预想的还要好了。
太子妃石氏默默在心里面提高了三皇子在东宫的重要程度以后,就带着宫人回后院那边用膳了。
胤礽这次还真的没有说谎,东宫这边今天早上刚刚才收到康熙那边让人送过来的大闸蟹和大虾已经其他各类海边特产。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