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婚军官后,炮灰在七零开挂逆袭—— by言蹊云浅
言蹊云浅  发于:2024年06月12日

关灯
护眼

很快,苏茉便把菜地里及周边的野草都拔干净了。把干枯的野草拢一拢,直接抱到厨房,当烧水的燃料给烧了。
知青点的浴室,就在厨房的角落,用土胚给垒了一个小隔间。
等水烧开后,苏茉赶紧装了两桶,到浴室好好洗了个澡。

洗完澡,苏茉坐在房门口,一边擦拭着头发,一边思考接下来的安排。
原主虽然豪富,但她留下的东西,目前真正能用的,其实并不多。
两张存折,都是海市的,这个年代并不能跨省取钱。
况且,苏仲黎留下的那八万块钱,是苏廷谦和苏廷德两兄弟的,如何使用,该他们两人去分配。原主父母的那3000块钱,她也准备留着,若有朝一日他们能提早回城,给他们带回去也能有钱用。
剩下原主那1030块钱,看着是很多。但她看书上说,黑市的东西都贵的要死,若没有票,东西都要黑市买的话,估计也用不了几年。
而且,她还得攒资本,等恢复高考后考大学,圆自己的清华梦。然后借着改革的东风,囤房子,做生意,发家致富!
所以,她得有进项!
靠什么挣钱呢?用异能催生水果蔬菜去卖?
只能勉强算一个备选项。
水果蔬菜在这个时代价格低,卖不了多少钱。要卖也只能反季的时候去,卖些这边稀有的品种,才能卖的起价。
而且,她也没去过黑市,也不知道安不安全,得先去探了才知道。
所以,在没有找到安全的方式之前,这个只能算备选。
既然催生低价值的效益不高,那就催生高价值的。
她记得,东北是有不少野山参的。若她能找到野山参,那么她就可以催生野山参去卖。
她看过不少年代文,貌似一根野山参,都能卖一两百块钱。她若一年能出手个几根,那与那些领工资的也没差多少了。
但这只能算私底下的收入,不能摆到明面上。
在末世没新鲜肉吃,在这里,她想过上能吃肉的日子。她要想过的好又不被人非议,必须有一份摆在明面上的收入。
原主作为纺织厂的宣传干事,文笔还是很硬的。在海市的时候,就经常给报社投稿,几乎就没有不被采用的。
本来,这个特殊时期,投稿是没有稿费的,一般都是发点票证或者给个样刊。
后来,报社的编辑爱惜她的才华,给她申请了一个“编外通讯员”证,就类似后世的临时工,这样她的投稿就能算稿费了。可惜这个证申请下来才一个多月,原主就下乡了。
苏茉想了想,上个月原主貌似是收了二十多块稿费的。
【1966年,文化部提出全国报社、杂志社、出版社采取统一的稿酬标准,著作稿每千字2~8元,翻译稿每千字1~5元。但文革期间,是停止向作者直接发放稿酬的,而是改为发样刊、票券或物品。直到1977年,才恢复直接发放稿酬。】
苏茉想起那堆书中好几本《人民日报金句》,以及后世听过的不少励志歌曲,觉得这个可以搞。
她一个学霸,学习学习,再揣摩揣摩,应该还是能搞得定的。
这样,她就有了一个明面上的收入。
这个时代,给报社投稿能被采用是非常有面儿的事,这样她在大队的地位也会提升一些,如果有什么竞争老师之类的职位,应该也容易一些。
干农活拔拔草种种菜的,她或许还行。但真要花大力气干的,她估计也不成啊,真是泪目!
而且,她记得,1972年M国总统尼克松就会访华,这些官媒都是狗鼻子,最能捕捉某些信号,到时候肯定会连载一些M国的小说来释放某些信号。
到时候,她也可以跟报社申请接一些翻译稿件,这样又多一份收入。
她打小接受双语教育,英语可不要太好。原主也是会一些英语的,也不怕穿帮。
原主之所以能有那么多侨汇券,是因为原主的大伯爷苏仲清在建国初就全家移民外国了。
1955年,国家开始使用票证后,苏仲黎便给国外的哥哥去信,也不知他们兄弟二人如何谈的,总之此后每年,苏仲清都会给他们汇一笔款。靠着侨汇券的票证,原主家基本就没有缺票的时候。
偶尔,他们也会辗转寄一些东西回来,其中就有外国书籍。苏廷谦年轻时候是留过洋的,会英语,所以也教了苏茉一些。
如今算来,她也算有挣钱三计了,就且先这些,后面再看看有没有其他更挣钱的方式。
挣钱的事搞定了,现在就是买东西了。
她记得,书中原主父母会在半个月后,被下放到隔壁大队牛棚。
就原主什么御寒物资都没有带的样子,他们的境况更不堪,肯定也不会有,她得提前给他们准备好这些。
原主带的棉花票不少,但做这么多东西,肯定是不够的,她还得去再弄点棉花。
弄了棉花还不算,她还得去跟别人学如何做棉衣,不然父母的,她都不知找谁做。
至于棉被和褥子,倒是可以找人做。要是人问起,就说要结婚了,做来当嫁妆。
还有其他日用品,也要赶紧买回来才行,不然真的很不方便。
现在秋收已经接近尾声,原主干活也很慢,厚着脸皮的话,应该也能请到假。
她准备明天请个假,去县城一趟。
把要用的东西买齐,顺便买个礼物感谢陆小兰这两天对她的照顾。
至于陆长征,就不用了,以身相许了都。
这样想着,苏茉又转身进了房间,拿出纸笔,给苏廷德写了一封信,明天去县城的时候,寄给他。
这个年代,电话转来转去的,非常容易被偷听,还不如写信安全。
信中,她隐晦的提及她听杨素云说父母下放的地方在她隔壁大队,她会想办法照顾,让大伯不要再奔走,免得被人钻了空子。
还有,就是告诉他,今年大伯爷的汇款应该快到了,记得安排人去签,免得便宜了别人。
虽然这个时期特殊,但国家正缺外汇,有人汇款,都是收的。

第9章 被气到的李月娥
见老儿子来帮自己干活,李月娥十分高兴。虽然拔花生这活轻省,但儿子有孝心,她也就休息休息。
陆长征虽然不爱干农活,但干起来速度也是很快的,三两下就把划给李月娥的活给干完了。李月娥去记分员那里,把今天的工分记上,一天7个工分。
记完,母子二人便一起回去了。
陆家村大队每天上工前,会给每个人分好任务。早完成就可以早回家,要是没完成,那不管多晚,你都得做完,不然就算消极怠工,扣工分。
李月娥看着帅气的儿子,内心十分骄傲。她这老儿子,真是没得说。
打小就聪明,样貌更是整个大队一等一的俊,也有能力,年纪轻轻就靠自己拼到如今的位置。
不过想到儿子身上的伤疤,李月娥心里是又骄傲又心疼,农村孩子要出头,真是不容易。
“你这两天准备一下,到时候去相看,对方是文工团的,你又在部队,正合适。”李月娥道。
“娘,不相看了,我跟苏知青处对象呢。”
“什么?”李月娥惊的差点没跳起来。
“是因为村里那些碎嘴婆娘的话?这你不用理,看我不去撕了她们。公社领导早就下来教育过了,这些陋习是要不得的。”
这几年,不断有知青下乡来,跟当地村民们,因见识习惯的不同,也产生了不少矛盾。因此,公社定期都会派人下来,给各大队的社员们进行思想教育。
“不是,是我看上苏知青了。”陆长征回答的干脆。
李月娥胸口堵着千言万语,竟不知如何开口。半晌,才哆嗦出一句:“你、你…怎么就看上她了?”
“她怎么了?我觉得她挺好的。”
李月娥:……
这苏知青是漂亮,可是这人,她看着就是个娇贵的。不是说她长得白净就是娇贵,城里来的知青,大部分都是白白净净的。可这苏知青,就是跟别人不一样,一看就是娇宠着长大的。
这样的人,会下乡来,那肯定是家里出事了。
陆家村生产大队是有订报纸的,她公爹和男人都看,他们讨论的时候,她也经常在一旁听着。对城里的形势,多少了解一些。
先不说跟她处对象,会不会影响老儿子前程。
就说这女人,太漂亮了,也不好。
古语不都说了嘛,自古红颜多薄命。说句得罪人的话,这苏知青,她看着就不像个福厚的。
这要真娶了她,能落得什么好?
“长征啊,你要不要再思量思量?”李月娥只觉得嘴里泛苦,这老儿子打小就是个有主意的,他定下的事,只怕不容易改。
“这苏知青一看就不是个干活的料,不适合我老陆家。”
“不会干就不干,我没准备让她干农活。有我津贴养着呢,她顾好我们的小家就成。”陆长征应道。
“啥玩意?”李月娥声音都拔高了。
她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都没说不让她干农活。这才刚处上对象,就准备养着了。
怪不得人们都说,有了媳妇忘了娘。
这也是个没良心的。
李月娥真是被气到了。
“那你跟苏知青处对象,之前说好的相看怎么办?”李月娥语气也不好。
“直说呗,就说我已经有对象了,不相看了。”
“这怎么能?对方可是公社妇联主任介绍的。”李月娥不同意,万一儿子去相看后,又看上对方了呢。
虽然这样好像挺不是东西的,但她宁愿儿子不是东西。
“没什么不能的,直接说就好。相看本来就是互相的事,我有对象再去相看,不是更不好。”
“这……”李月娥还想再说什么,就被陆长征打断。
“娘,现在整个国家都在强调作风问题,娘是准备让我犯错误?要是被人知道我有了对象还去相看,那我这身军装可就穿到头了。”
“娘,娘没让你犯错误。”李月娥吓了一跳,“这不是刚处上,别人还不知道嘛。”
“现在只怕大家都知道了,我刚才驮苏知青回来的时候,路过大队部,被那些晒谷的婶子们瞧见了。”
李月娥只觉得一股热血往脑上涌。
她这老儿子肯定是故意的!去知青点,哪里需要经过大队部。还让那些碎嘴的婆娘看到了……
想到李翠花今天就是在那里晒谷子,李月娥眼前阵阵发黑。
以李翠花那见不得她好的性子,只怕已经宣传的满大队都知道了。
看来,那个相看是去不得了。只是这样一来,就得罪了妇联主任,她还想着,等村里的妇女主任退下来,能不能争一争,看来是没戏了……
“那你跟她处对象,你爷咋办?不是说好这次回来就结婚的?”
“我们先处两天对象,你过两天再去提亲,到时候就领证结婚。”
“你这么急?人苏知青能愿意?”
她娘家村里可就有娶知青的,人家可不跟农村人一样,看对眼了就结婚,而是要先处个半年一年对象的,通过了革命考验才行。
苏知青看着比那些人更娇,愿意跟她老儿子这样,着急忙慌的就结婚。
“她很通情达理,我们家情况特殊,她会愿意的。”陆长征道。
他再努力努力,应该就能成了。

苏茉写完信,出来见还没人回来,估计着又是在帮新知青们干活。
她们这一批新知青一共5人,二男三女。他们一来就遇上秋收,根本没有适应的时间,所以经常干不完活,都是老知青做完自己的,再帮他们。
知青点目前一共11个知青,六男五女。大家暂时相处的都还不错,知青们也算团结,经常互相帮助。
想到老知青们前段时间对原主的照顾,苏茉准备给大家做顿好吃的。
整个秋收下来,大家眼看着都瘦了一圈。
苏茉拿出末世吃剩的那包大米,还剩个2斤左右,全都倒进盆里,然后又舀了两碗玉米碴子进去,准备熬个大米苞谷粥。
过水淘了两遍,苏茉把米倒入锅里,加上大半锅水,生了小火,让它慢慢熬着。
又去外面的菜园子,摘了三个大包菜,几个西红柿,从空间拿出一条大概一斤多点的腊肉,准备做个腊肉炒包菜。
知青点一共两口锅,平时大家也不是一起吃的,只是秋收时才一起。现在一口锅熬粥,还有一口锅可以炒菜。
西红柿则生切了,然后在上面撒点白糖当凉拌。
这样的伙食,在这个年代,已经算不错了。有大米粥,有肉,还能吃点甜,一般人家过年也差不多这样了。
等知青们回来,远远就闻到了肉香味。饥肠辘辘的他们,一个个都加快脚步往知青点赶。
见苏茉正在厨房里炒菜,那香味,闻得他们哈喇子都快流了三尺长。
跟苏茉关系最好的马小娟,赶紧跑过去,开心的喊道:“苏茉,你回来啦?是做红烧肉吗?这么香。”
马小娟是苏茉的室友,还有一位,叫陈兰。
“不是红烧肉,是之前从家里带了点腊肉,拿出来给大家补补。前段时间真是太麻烦大家了。”苏茉笑笑。
原主干活真的是倒数第一的那种,基本上每个人都帮她干过活。
老知青们听了这话,心里妥帖不少。
知青点的负责人马建民笑着道,“大家都是革命同志,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其实,老知青们也不是十分情愿帮新知青干活。
但知青们是一体,村民们对知青本来就有些排外,如果他们不团结,在大队里就更处下风了。
而且秋收过后,马上就冬季了。如果新知青干不完活,那他们就没有多少工分,意味着他们也分不到多少粮食。
大家同在知青点,新知青没粮食了,肯定会找老知青借。他们自己的也才勉强够吃,如果借给了新知青,他们自己就熬不到下次分粮。
所以,只能捏着鼻子帮他们干,让他们尽量多挣点工分,多分点粮食。
干是干了,但心里多少会有怨言的。如今苏茉懂事,拿出好东西来感谢他们,他们心里也舒服不少。
“苏茉,真没想到你竟然这么会做饭。”陈兰咽着口水,眼睛盯着锅里,肉可还真不少。
之前见她这么娇,以为是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主,想不到竟还有些可取之处。
苏沫笑笑,没说话。为了能把青菜炒得好吃,她在末世可没少研究厨艺,厨艺能不好么。
菜很快炒好,苏茉拿了平时装菜的大盆,装了端上来桌。
苏茉刀工不错,腊肉被她切的薄薄的,配着嫩绿的包菜,看的大家眼睛都挪不开。
“天呐,苏茉,你这是放了多少肉?”一位叫郑彩萍的老知青惊呼。
“也没多少,估摸着一斤多点吧。”
“一斤多你就一次性炒完了?”郑彩萍差点没尖叫起来,一副看败家子的眼神看着苏茉。
“我这不是看大家秋收都瘦了一圈,干脆做多点,让大家好好吃一顿嘛。”
“行了,郑彩萍,人家请你吃肉,你咋意见那么多?赶紧吃饭吧,你不饿我们还饿呢。”赵国平斥道。
他可真是累惨了,做完自己的,还要帮别人干,真是操蛋。
“对对对,开饭。”已经有知青回房拿了自己的饭盒。
有知青掀开另一口锅的锅盖,顿时惊呼出声:“大米粥!”
这下,大家都不说话,十分一致的回房拿饭盒,就怕迟了被别人吃完了。老知青们都到这里一两年了,大米粥可是逢年过节或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才舍得吃的。
一顿饭,吃的大家都没有出声。实在是太好吃了,要不是记得自己还是知识青年,他们都想跟农村大婶一样,直接上手抢了。
当然,吃的主要是粥和腊肉炒包菜,至于番茄,则被忽略了个彻底。
直到快吃完的时候,才有人夹了一块番茄吃。
“甜的!你放糖了?”
苏茉点头,“放了点白糖。”
大家又是一溜烟的夹了番茄,一吃,这甜度,可不止是放了一点。大家也不说话,默默的加快速度吃。
白糖苏茉放的早,等大家回来,早就融掉了,所以别人也没发觉。
后世的白糖颗粒小,颜色还雪白雪白的,苏茉也不知道现在的白糖啥样,为免被发现端倪,便早早把白糖撒上去了。
好吃的自是不必说,也是精光的,就连糖水,也被几个男知青分了倒进粥里。
吃完饭,大家都客气的感谢了苏茉一番,然后各自烧水洗漱回房休息去了。
至于什么思想政治学习之类的,秋收后再说吧,人都快累死。
苏茉坐了会儿,也回房了。
这个时候还没通电,照明都是用煤油灯。苏茉她们的煤油灯是陈兰带的,只有一盏,煤油还是找老知青借的。
这么大一个房间只点一盏灯,光线可想而知,只是勉强能视物的程度。
苏茉看也干不了什么,便铺好铺盖,准备睡觉。明天早点起床,去县城。
马小娟刚好洗完澡回来,凑近苏茉,忽然疑惑道:“你擦了什么?好香。”
苏茉心里一个咯噔,她洗头用了洗发水。后世日用品的香味,可不是现在的东西可比的。
“擦了点头油,友谊商店买的。”苏茉简单带过。
马小娟不疑有他,她们一个房间,之前苏茉拿衣服的时候,她有瞄到过,那些衣服一看就是进口货。
马小娟家里也不差,也去友谊商店买过东西,眼力还是有的。只是家里孩子多,总得有一个下乡,所以她便自告奋勇下乡来了。
家里每个月都会贴补她,所以她也不怕。农活做的动就做,做不动就算了。知青里,苏茉干活倒数第一,她就是倒数第二的存在。
“你身体没事了吧?我本想请假去照顾你的,但大队长不让,说劳动要积极,真是气死我。”说起这个,马小娟就气愤,她还想着趁机偷偷懒呢。
马小娟跟苏茉不同,苏茉是真的干不动,而马小娟是属于那种惯会偷懒的。
偏偏大队长最看不得这种人,马小娟去请假就直接不批。若其他勤劳干活的知青去,他是会批的。
偏偏其他三位女知青,舍不得工分,都没说去照顾苏茉,大队长没办法,只得拜托陆长征偶尔去看看,反正卫生院有医生,医生会看顾的。
“我这两天听村里的大婶说了一些风言风语,你不会真要嫁给那个当兵的吧?”马小娟有些担心。
她妈妈是医生,她是知道这是正常的急救措施的,只是这些愚昧的村民们不懂。
“嗯,我现在跟他处对象。”
“什么?”马小娟大惊,“你是不是被胁迫了?我们可以一起去找公社领导,这是很正常的措施。”
苏茉这么漂亮,说不定是那个当兵的动了色心。
“不是,他这个人不错的。”
“那也不能跟他啊,若真嫁给他,以后说不定一辈子就在乡下了……”
“乡下有时候也不错。”苏茉不欲多说,转了话题,“秋收应该快完了吧?你们现在在干什么?”
“在拔花生了。听那些大婶们说,拔完花生,基本就是晾晒入库的事了,然后就等着交公粮了。”马小娟答。
“你说我要不要秋收完了,也去买点肉,请大家吃一顿。”马小娟见苏茉不想多说,也没继续问,跟着转了话题。
“要是条件允许的话,我觉得可以。毕竟我们这段时间,麻烦了老知青许多。”苏茉回。
“那成,那等秋收完了,我去供销社割点肉,再买点鸡蛋糕什么的,也请大家吃一顿。”
“小娟,要不大家合着一起请吧?”陈兰刚好进来,听到立马开口。
她家庭条件一般,要是一个个单独请,她可请不起。
“也行,那到时候合起来一起请。”马小娟应得干脆。

同一时间,陆家一大家子,也正吃晚饭。
主食是二合面馒头,玉米面掺着白面,因为陆长征回来,所以白面掺得比较多。
桌上还有一大盆蛋花汤,一盆茄子烩豆角,里面放了一些猪油渣,一盆萝卜焖鱼。鱼是今天早上,陆长征从河里网回来的。
李月娥把馒头给大家分好,大人两个,小孩子一个,陆长征难得回来,多给了一个。
她家生活虽然在队里算好的,但也不敢敞开肚皮吃,得计划着来。
那三年的饥荒她可是怕了,家里每年她都得攒点粮食,这样若再遇上自然灾害,不至于一家都吃草根树皮。
陆家人口众多,陆长征爷孙4人,陆长征大哥陆行军一家5口,陆长征二哥陆卫国一家4口,一共13口人,围着一个大圆桌,正呼啦啦干饭。
陆家的房子,是村里为数不多的青砖大瓦房。正面一排五间房,东西两边各三间,中间围着的空地也铺了青砖,用来晾晒东西。靠近厨房的那边,还打了一口水井。
门前还有一大片种菜的自留地,菜地边用土坯搭了一个厕所。
正面的五间房,正中那间是堂屋,平时待客吃饭的地方,左边两间,一间陆清安李月娥夫妻住,一间陆爷爷陆伯鸣住,右边两间,一间之前陆小兰住,一间是厨房。
左边的三间房,给大儿子一家五口;右边的三间房,给二儿子一家四口。
陆家的房子,也是前两年新建的。
本来还要再建三间的,但面积不够。建的时候征得了陆长征的同意,他的那三间,就给他在别的地方另建了。
当时陆长征团长家婆媳矛盾闹得正凶,他们多少有些听闻,有可以分出去住的机会,他自然没有不同意的。
于是,今年给陆长征在陆家不远处,也建了三间砖瓦房。在建的时候,陆长征又额外再寄了钱回来,建的自然就比这边气派。
那边屋子的地面,都铺了水泥地,还用石灰混了水泥和细沙,刷了白墙。整个屋子看着干净亮堂,还不掉灰。屋顶也用木板做了吊顶,真是夏天隔热,冬天保暖,算是村里头一份。
在右边一侧,还用土坯建了一个大间,隔成一大一小两间房,大的用来放柴和杂物,小的做成了厕所。厕所还是旱厕,不脏。
院子里还给打了一口水井。
当时村里人就劝陆清安,陆长征又不经常回来,以后娶了媳妇估计也是带去随军,没必要再打一口水井,费钱又费力。
但陆清安有不同的想法。老三好歹是个军官,以后回家探亲,还要去别家挑水,多不合适。
吃完饭,孩子们都玩去了,陆大嫂和陆二嫂也收了碗筷去洗。洗完,还得洗衣服。
“我听你娘说,你跟苏知青在处对象。”陆清安问陆长征。
“是。”
“想清楚了?”陆清安又问。
他都能猜到苏茉应该是家里出事,下来避难来的,他不相信他这个儿子看不出来。
又怕儿子真不知道,还是又说了一句:“苏知青来的时候,带了两个皮箱。”
这年头,能用得起皮箱的,不会是普通人家。不是普通人家还来下乡的,不是家里官大要做表率,就是出事了。
看苏知青那个样子,家里多半是出事了的。
“想清楚了。”陆长征应得坚定。
他现在的一切,都是靠他自己拼搏来的,实打实的功绩,谁也没办法抹去。而且,他也不认为这种情况会持续很久,国家要发展,大领导们肯定不会让情况乱下去的。
“行,你想清楚了就行。”陆清安抽了口旱烟,“那你什么打算?”
他爹的身体,只怕撑不了多久了。
“不用顾忌我,按你自己的计划来。看到你有对象,我也就安心了。”陆伯鸣道。
这个铮铮铁骨的汉子,哪怕已经年迈,又病痛缠身,依旧尽量坐得笔挺。
陆长征是他最喜欢,也是最看好的孙子。只是以前看他一心扑在事业上,怕他孤老终生,他才说了一嘴,想在走前看到他成家。
老三的性子他了解,若不是真喜欢那苏知青,不会因为救个人就跟人处对象。
“看情况,我尽量在归队前把婚结了。”陆长征道。
他这次归队,再回来就得明年了。他一直不在,就他对象这长相,万一被人截胡了咋办?
他必须在离开之前,把名分给坐实了。
“那得尽早定,结婚要准备的事可多了。”陆清安道,“你是什么意思?是只找亲近的几个过来吃顿饭,还是整个大队都请?”
陆家村大队,算是大的大队了,全村一百五十多户,人口有一千多人呢。就算一户来一人,那估计也有二十桌左右了。
“整个大队吧。”陆长征道。
他要娶,就不能让别人觉得,他不得已才娶了她,该有的体面,一定要给她的。
陆行军和陆卫国本来只是听着,听老三说要请整个大队,不由皱了皱眉。
这么多人,那可得费不少粮食。
“席面的东西我会想办法,爹娘你们只要找人帮忙就成。”陆长征道。
“那哪成。你两个哥哥结婚,家里也是摆了十桌席面的,怎么能什么都让你准备。”李月娥立刻反对。
这些年,老大和老二家,占了老三多少便宜。
“这样,你只管负责肉就行,粮食和青菜,家里给你准备。”李月娥道,“老大、老二,你们没意见吧?”
“没没!”陆行军和陆卫国连连摆手,没看老娘那吃人的眼神,哪里敢有意见。
“那就这么定了。”李月娥直接拍板。
“至于聘礼,你大哥和你二哥结婚时,彩礼给的是50元。但那个时候是困难时期,50元彩礼在乡下也是顶天的了。”
“这些年,你也往家里寄了不少钱,这房子,大部分都靠你寄回的钱才建起来的。所以,我跟你爹商量了,彩礼家里给你出200元。”
“老大,老二,你们没意见吧?”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