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980—— by大江流
大江流  发于:2024年02月06日

关灯
护眼
晋江VIP2024.01.30完结
总书评数:7004 当前被收藏数:30581 营养液数:58748 文章积分:434,832,864
机械工程学博士许如意一睁眼穿越到了1980年,去燎原县机械厂报道的路上。
此时的机械厂刚刚被人挂在了行内最著名报纸《锅炉》上,认为他们生产的锅炉,设计落后,水平低劣,质量堪忧,服务差劲,在业内成了著名“臭老鼠”!
厂长郭培生更是发出了招贤令:谁能解决问题,谁来当厂长!
许如意:我能啊。
自此燎原厂职工见证了奇迹的发生:工龄三天的代理厂长算什么?从臭老鼠成为行业内领头羊又算什么?你能相信,我们一个锅炉厂,后来扩展机床业务,一举打破了国外垄断,成为世界领先?
就连几十年后的UP主们科普夏国工业史,也变成了这样:八十年代,高端精密机床的制造成功,打破国外对五轴机床的封锁,自此以后,汽车、芯片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夏国实现弯道超车,成为世界工业最强国!
1、大女主苏苏苏苏爽爽爽爽文。
2、现代架空,发生地夏国。
内容标签:时代奇缘 重生 现代架空 爽文
搜索关键字:主角:许如意
一句话简介:穿回80年振兴机床行业。
立意:为国争光!
作品简评:
机械工程学博士许如意穿越到1980年,成为一名技术员。此时的机械厂因为产品低劣,即将倒闭分流。许如意临危出手,解决了机械厂的技术难题,自此带着机械厂一路披荆斩棘,最终制造出高端精密机床,打破国外对五轴机床的封锁,让夏国实现弯道超车,成为世界工业最强国!
本文节奏明快,情绪饱满,以穿越者许如意的视角,讲述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夏国制造业众志成城、努力赶超世界强国的故事,是一篇热血沸腾的工业文。

“马上毕业了,你是什么打算?”
“留校或者去耀华精工做研究,还没想好,不过肯定要干这行。”
“你学了这么多年机械,怎么没够呢。这行多坑啊,没啥前途的。”
“哥你不是也干机械的吗?”
“就因为我干这个的,才有资格劝你,真没必要,还是听姑姑的,进体制吧。”
许如意醒来的时候,还想着这段与表哥的对话。
她博士即将毕业,准备投身科研,可家里都不愿意,爸爸更是派了同样学习机械的表哥来劝她——机械没有出路的,还是考公前途好。
许如意自然不愿意,她从小就生长在机械厂,摸着机器长大,她喜欢机器开动时的轰鸣声,更明白那些宏伟的机器所代表的意义——那是我们的第一台电视,第一台洗衣机,第一台汽车,第一架飞机火箭,是……我们的底气。
只是没想到,曾经跟她有着同样梦想的表哥,居然在工作数年后,如此的悲观。
当然,她更没想到,还没等她反驳,居然穿越了。
现在,她站在了南河省肃南市燎原县机械厂门口,时间是1980年7月。
她的面前站着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大的男孩十五六岁的样子,小的女孩十二三岁,都瘦的跟柴火棒一样,这会儿正冲着她叫姐姐。
男孩晒得跟黑炭头一样,这会儿咧着嘴露出一口大白牙:“姐,你咋才到?我和吉祥都等你一上午了?”
女孩则直接凑了过来,拽住了她的胳膊,笑的跟朵花似的:“姐,你终于回来了,饿坏了吧,我做了好吃的,走,回家吃饭去。”
许如意是愣了一下,记忆才翻腾出来,眼前的男孩叫许为民,今年17岁,在燎原一中上高三,女孩叫许吉祥,今年十五岁,在燎原一中上高一。
这两个孩子居然这么大了?可他们瘦弱的根本不像。
而她,作为南河省第一机械中专的毕业生,昨天刚刚毕业,因为是定向培养,所以又被分配回了燎原县机械厂。
等着进了屋,她才将脑海里这个家的穷困和现实结合在一起,许家父母都是机械厂的职工,所以住宿倒是很合规——两间平房,一个小院,几乎全部开垦成了菜地,只留了一条窄缝通过。
进去就知道,这也太穷了。
两间平房,外间是许为民的卧室和客厅,里面是许吉祥的卧室,土炕上连个褥子都没有,就铺着一张洗褪了色的床单,大概是夏天,根本没瞧见铺盖。
几件带补丁的衣服叠好摆放在土炕上,一张有年头的小方桌又当餐桌又当学习桌,还有一个马扎,两个铁凳子,其中一个还掉了腿。
桌上一共三个碗,放着三个菜。一个炒土豆丝,一个凉拌西红柿,一个鸡蛋糕。
这就是好吃的?
许吉祥直接推着许如意去洗手,她跟个喜鹊一样叽叽喳喳:“姐,你饿坏了吧,赶紧吃饭。”
许如意被推着洗了手,又被推着坐下,两个孩子一左一右坐在她身边——许为民坐着那个坏了的凳子,找了两个砖头垫着。
许如意瞧着就不得劲,直接站起来,靠着记忆从床底拖出了许军的旧焊枪——许军原先靠着这个给人干私活挣钱,后来许如意每次放假,也靠着这个挣点生活费,所以没有卖掉。
她熟练的焊接上,递给了许为民。
许为民用屁股使劲蹲了两下,自然牢靠无比,马屁就拍过来了:“姐,还是你厉害。赶紧吃饭吧。”
再坐在桌子前,许为民和许吉祥却没有动筷子的意思,许如意这才发现,他们根本没给自己准备筷子!
许如意问:“你们不吃吗?”
许吉祥明显的喉咙咕噜了一下,不过她很快摇头:“我们吃的晚,不饿,姐你吃吧,好久没回家了,尝尝我的手艺。”
许如意怎么也看出来了,这家里恐怕就没多少存粮,俩孩子舍不得,她伸手抽了筷子递给两个人:“吃吧,我报道后就是技术员,一个月能开24块钱呢,够我们生活了。”
许如意的母亲得病去世,为了治病,借了不少钱,父亲许军原本想慢慢就能还了,谁料想前几年突发疾病也走了。
对于这样的孤儿,厂子里自然有照料,每个月给他们15块钱生活费。吃饭是够的,可他们还欠债呢?
虽然说叔叔阿姨都很照顾他们,不但不催要钱,还时不时送点粮食过来,可大家都是普通工人,谁家也不多二两米,怎么可能不还?
姐弟妹三人一商量,每个月还款五块,三个人生活就捉襟见肘了。等着许如意上了中专,有了补贴,更是省吃俭用,把余下的钱寄给了弟妹还债。
所以,许如意伸出的那只胳膊也瘦骨伶仃,她猜测,原身就是这么去的。
许如意本想让两个孩子放心吃饭,哪里想到,一提这事儿,两个孩子脸色都沉重起来。
“姐,厂子现在不咋好。”许为民虽然看着不大,但说话沉稳,这会儿皱着眉头就跟个小老头一样,“我们不是这一年改生产锅炉了吗?”
这事儿许如意知道,燎原机械厂原本是给省内车床厂生产零配件的,效益一直一般,这两年人家买了进口设备,燎原厂技术水平有限,达不到人家的要求,订单越来越少,厂长郭培生决定转产锅炉。
过年的时候她回来,说是卖的挺好。
这是出变故了?
果不其然,许为民说:“我们的锅炉焊接有问题,前一段时间,坤县大成螺丝厂的锅炉就漏了,厂里去了三次,也没解决,人家急了,直接找了市劳动局鉴定。劳动局检查后,认为我们生产的锅炉焊接质量不过关,结构不合理,不能达到所描述的蒸发量。”
许如意本科实习的时候,去的就是锅炉厂,一听就明白,这锅炉问题挺大。
谁料还没完呢,许吉祥居然也能说的头头是道:“人家就要求,换一个结构合理的,能用的锅炉。但咱们一共就这一个产品,哪里拿得出?就把人家激怒了。”
“对方厂长姓苏,挺厉害的,居然写了一封揭发信给了《锅炉》报纸,登在了上面,这下全国都知道了,咱们彻底出名了。“
许如意不得不说,这苏厂长可太厉害了。
这会儿的报刊可不像是她的时代,随着人人都可当媒体的概念深入人心,已经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这年头,电视不普及,广播有局限,报刊杂志是人们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许多杂志单期销售量以百万计,读者遍布全国各地。
尤其是《锅炉》这样的专业报纸,几乎所有涉及到锅炉制造使用的单位都会订一份的,这可不是臭满全国了?
许如意已经明白了许为民的意思:“最近厂子日子不好过吧。还开支吗?”
许为民摇摇头:“没人买锅炉,还有好多退的,两月没开了。”
那24块钱显然也拿不到手,怪不得两个孩子没点高兴的样。
许吉祥还补刀:“姐,本来你回来是大喜事,该多炒几个鸡蛋的,但太贵了,我就蒸了一个鸡蛋糕,你别怪我。不过这两个菜我多放了油,肯定很香,你尝尝。”
许如意这才发现,就算回了80年代,她也不能立刻马上投入到机床的研发中去,她第一要务是填饱肚子。
好在她不是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性子,她就不信,有着超前的知识和眼光,还有着不错的技艺(原身带的),在这个蓬勃发展的年代,还能饿着?
许如意豪迈的给弟妹一人一大勺子鸡蛋糕,“放心吧,我回来了,以后天天让你们吃鸡蛋糕,吃到够!”
大姐显然是这个家的顶梁柱,明明根本什么法子都没有呢,这两个孩子眼见着松快了一些,捧着碗,抿着嘴一点点吃起了不多的鸡蛋糕,还说呢。
“真香!”
“姐,快点吃,我放了两滴香油,凉了就不好吃了。”
许如意也饿了,低头吃了一口差点哭出来——这丫头肯定为了显多,放了不少水,这水不拉差的好吃个啥,她得挣钱。

第2章 2
吃完饭睡了会儿,许如意就把行李翻了出来,东西不多,除了两身换洗衣服,被褥锅碗瓢盆,剩下的一个大包都是书。
这里面除了课本,还有不少过期期刊——她的老师舒南搬回了京市,这些杂志不带回去了,都给了她。
许如意一看,有《夏国机床》《锅炉》《技术工艺》等多种刊物,都是如今发行量较大的专业杂志,在燎原县这个小地方,想买都都不好买。
许吉祥一直听着动静,听到声音知道许如意醒了,就撩开帘子挤了进来:“姐,你收拾东西?我帮你吧,我保证小心,不给你弄坏!”
许如意摆摆手,指了指前面翻过的,“你会卖东西吗?”
许吉祥有点没反应过来,眨眨眼。
许如意就说:“把这些卖了,就去厂门口,马上下班点,正好卖。”
“这不是你的宝贝吗?”
这东西如果是原身看,的确是宝贝,但对于许如意来说,已经是很过时的技术,除了了解现在的行业水平,并没有太大用处。而对于燎原县的技术人员来说,这却是很难买到的好东西。
这个身体刚刚饿死过,两个弟妹也瞧着营养不良,如果不赶快补充营养,人没了,书还在,有啥用?
“我都看过了,不用了,赶紧去吧,一本五毛钱,这几本一块钱。”她指了指另外一叠。
一本就五毛?这可有几十本!
许吉祥的眼睛都瞪大了,连忙喊:“哥!哥!跟我卖书去!”
许如意瞧着兄妹俩风风火火出门,就将挑出来的几本杂志放在了饭桌上,她原先也不是没看过工业文,什么穿回八十年代改变夏国工业史,利用时间差带领夏国工业弯道超车,许如意看的热血沸腾。
不过轮到自己……
她也是个博士,她也挺有宏伟目标的,谁能想象第一件事是填饱肚子呢。
杂志就算全卖了也就是能支撑一两个月,给人焊接挣不了几毛钱,如今工厂发不出工资,她得找个其他来源,原本还以为挺难的,没想到刚刚翻杂志倒是有了渠道。
这年头的专业报刊还是很接地气的,有专门的读者来信栏目,如果有任何技术上的疑问都可以提出来,看到报刊的读者们如果会的话,就可以写信回答,也会被登在报刊上,也有稿费。
其实这还是计划经济的衍生——夏国从一穷二白到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底子实在是太薄弱了,每每遇到困难,都是群策群力,集中力量解决,这也形成了风气,大家对于技术并不藏着掖着,甚至有点小发明小创造,能够省时省力,都要分享出来。
许如意留下的几本杂志,都是今年的,上面都有读者来信提问,她准备写信回复一下。
至于是不是已经有人回复过了,这并不重要,因为她准备写的更深入一些。譬如今年三月的锅炉报上登出的是锅炉过热器超温问题。后面的回信也刊登了解决办法,但只回答了问题出现的可能,一共三点,譬如什么受热面分配和锅炉系统结构选择不恰当之类的。
但实际上怎么解决,并没有给出任何答案,许如意就准备详细阐述一下这个问题。
这么一写很快就到了傍晚,老远就听见许吉祥的声音:“姐,姐,我们回来了。”
许如意探头一看,就瞧见中午出去满满当当的包如今已经瘪了下来,居然都卖完了。
不过不用问,许吉祥就是个小八哥,叽叽喳喳全都说了:“姐,我们就在厂门口,一下班好多人出来,不过想买的没几个,我还以为卖不出去了呢,没想到,不一会儿,郭厂长出来一瞧见这些东西,就都要了。”
许如意其实是想卖给技术科的几位技术员,她记得有几位挺爱看书读报的,这些专业杂志可不好买,看到肯定会要,就是没想到被厂长包圆了。
郭厂长她没见过,但知道。
许军去世后,家里完全揭不开锅,不少人就建议他们分开被领养,可他们三都这么大了,又养不熟,谁愿意要啊。
郭培生拍的板,说是一个月给发15块钱生活费,一直到许如意中专毕业回厂参加工作,这才解决了他们的吃饭问题。
许如意问:“卖了多少钱?”
许吉祥得意地说:“一共52本,12本1块的,”一块的是今年的,“40本五毛的。一共32块钱。我说少收点,郭厂长不愿意,说是他真想要,不是照顾我们,回去拿的钱塞给我了。哥!”
她说完就看许为民,抢话抢不过许吉祥的许为民,这才露出了小虎牙,一掏兜,居然真的掏出了三张大团结,还有两张一块钱。
许家在王红梅生病前,其实过得挺好。
双职工,两个人加起来一个月60多块钱,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养好三个孩子还是可以的。
但这五年,可真是穷困潦倒,他们已经很久没瞧过这么多钱了。
许吉祥又高兴又忐忑,小声地问许如意:“姐,我们能不能拿出一点来,再还钱。我想吃馒头。”
经过三年的还钱,他们外面还有80多块的外债。
许如意看向许为民,这个稳重的男孩子想了想说:“我也想吃馒头,刚蒸出来的大馒头。”
许如意就叹口气,还债重要,可人更重要,都饿死了,拿什么还给人家,她直接抽出了两块钱,“家里有肉票吧,买两斤肉,十个鸡蛋,剩下的买馒头,咱们吃顿好的。”
这俩孩子都没敢接,不敢置信地看着她,许如意直接塞进了许为民的手里,她看出来了,家里许为民管账:“放心吧,我已经有办法挣钱,很快我们就能还上债务,赶紧去,等会儿没卖的吧。”
这是真的可以吃肉?
许为民和许吉祥眼睛都冒光了,扭头就跑,许如意还喊了一声:“别摔着。”
话音刚落,许为民转弯太急,一个屁股蹲坐地上了,没等许如意再喊,已经爬起来跑的不见人影了。
只剩下一片尘土飞扬……
等他们的时候,许如意就把稿子再润色了一下,决定明天买邮票寄出去。
不多时,许为民和许吉祥就回来了,许吉祥手里拿着一条上好的五花肉和十个鸡蛋,而许为民则怀里揣着一小袋面粉。
见许如意看他,就笑了:“姐,一斤馒头两毛钱,一斤面粉一毛七,一斤面粉可以出一斤半的馒头,柴火水都是不要钱的,这个合算。”
许如意不由说:“那得几点吃饭?”这会儿天都大黑了。
许吉祥已经奔了厨房了:“姐,我们手快着呢。”
许如意不会做饭,只能接着构思稿件,又回答了一本杂志的一个问题,不过好在她中途出来一趟,阻止了这俩孩子想要炼猪油,炒肉丝放着吃一个月的想法。
“就做红烧肉,等会儿把鸡蛋也煮好,剥了壳切几刀放到红烧肉的汤里。”
许吉祥都惊了:“姐,那得多香啊。”
许如意就笑了:“你尝尝就知道了。”
等着摆饭的时候,都已经过了九点了,这年头没有电视,大家睡得早,许如意站在窗前往外看,漆黑的夜里,只有寥寥几点灯光,而扭头,这个简陋却不大的小屋里,因为馒头的蒸汽,有些朦胧,更和着许吉祥叽叽喳喳的声音,许为民时不时的憨笑,显得特别温馨。
许如意想这样也挺好。
两斤肉出了满满一盘的红烧肉,外加十个红烧鸡蛋,许如意还以为自己能忍住,结果也许是这具身体太缺营养了,还是如今的猪肉没有任何科技与狠活,真是太香了。
结果就是,鸡蛋下去六个,肉剩了个盘子底,三个人都吃撑了。
许吉祥忍不住说:“这就是神仙日子吧。”
许为民捧着肚子:“真幸福。”
许如意向他们保证:“我们以后天天过这样的日子。”
第二天一大早,许如意就拿着报到证和毕业证去燎原厂报道。
过年的时候她还来过,没想到不过半年,变化这么大——燎原厂是过去提倡五小工业时候的产物,本来规模就不大。
进门是两层办公楼,然后一二车间在左手边,三车间在右手边,整个厂子一共300来人。
如今,铁栅栏还是那个铁栅栏,就是办公楼前不大的空地上,多了个七八米高的没组装好的锅炉,摆放在正中央。
一个老头蹲那儿正盯着看。
大概是他看得太认真了,许如意也认真看了看,然后不由摇摇头,这是个横水立式蒸汽锅炉,型号可真是够老的。
显然使用过一段时间,修理后没有装回去,如今裸露的炉胆的焊缝都快成梯田了,那一条条一块块的,密集的很。
按理说锅炉是应该留下检修口的,能切成这样又焊接起来,只能说明,当初设计就没给自己留后门,偏偏焊接质量又不过关,进行了多次修理,这设计水平配上这焊接质量,许如意只能说一声:难啊。

说是办公楼,其实就是个两层小楼。
办公室就在二楼东头,许如意是本厂子弟,她不认识对方,大家可都认识她,谁不知道史上最高分上中专的许家大姑娘啊。
所以报到特别简单,科员李远征让她填了几张表格,就把她送到了技术科,交给了技术科科长徐磊。
徐磊给她安排了个靠窗的座位,又给了她一份厂史,让她先看着,许如意就这么上班了。
屋子里静悄悄的,许如意观察了一下,表面看图纸,其实有人愣神,有人玩笔,如今技术科形同虚设,人心也浮动起来,心思都不在工作上。
她坐了一会儿就坐不住了,小声问徐磊:“科长,我能去车间看看吗?”
徐磊看她一眼,点点头,“去看看独轮车生产的怎么样了。”
许如意直奔三车间,一进去就瞧见里面忙得热火朝天,许如意才觉得浑身舒坦起来。
大步往里面走了走,就瞧见车间主任蒋成玉正焊接呢,她叫了一声:“蒋主任!”
这边轰隆隆的,她扯了嗓子喊,也就跟一滴水落入了大海一样,全部淹没了,许如意只能又扯高了嗓子喊了一声:“蒋主任!”
其实这声也没多大,还是蒋成玉扭头拿焊条,一眼瞧见她了,蒋成玉简直不敢置信,扭头又看了一眼才确定,连忙焊完了手中的工件,大步朝着她走过来:“如意,你毕业了?”
她爸许军就是三车间的工人,跟蒋成玉是老工友了,关系很好。
许如意点头:“分配回来了。”
蒋成玉一听就高兴:“回来就好,赶紧回办公室吧,晚上带上弟妹来家里吃饭。”
许如意这才说:“我分到技术科了,科长让我看看生产的独轮车。”
一听这个,蒋成玉立刻说:“走,我带你去。”
这里面不少是他爸的工友,大家都认识许如意,一个个叫着:“如意回来了。”
许如意一一打了招呼后,就带着她到了成品区,几百辆的独轮车等待喷漆。
这东西几乎没什么技术含量,一共就三个部位,车斗、扶手和轮子。车斗由铁皮焊接,扶手由钢管焊接,轮子机械厂生产不了,只能是购买后组装。
许如意仔细观察了一下,需要焊接的地方大都不错,焊缝平滑没有气孔夹渣,可偏偏锅炉有焊点漏了,她大致猜到了漏点的原因。
这批独轮车要的挺紧的,一直加班到七点,许如意回技术科就是看厂史,干脆就没回去,不但看了独轮车,还翻了翻后面的锅炉半成品,更心中有数了。
就这么上了两天班,许如意给杂志社寄出了三篇文章,还将车间全部都逛遍了。
厂长出差了,一直没回来。
等着第三天,许如意正数数呢,她新交的好朋友张美义偷偷跑过来了,小声说:“如意,厂长回来了,你不是要找他吗?”
许如意就问:“你咋知道。”
“厂长叫蒋主任开会呢,蒋主任让我告诉你的。”
许如意来了车间才知道郭培生出去干啥了——因为那篇读者来信,他们厂名声已经臭到了极点,市局根本没有订单,这五千台小推车是郭培生撕破了老脸,去省厅老同学那里跑来的,客户是一家农场。
但人家农场负责人也说了:“我们这个交给你们行,但五百辆一交货,我们需要验货,如果一批不行,后面就不要了。”
这是第一次交货,郭培生不放心,带着办公室主任供销科科长,专门跑了一趟,显然这是有了结果,叫车间主任开会通告商量呢。
这会儿去根本搭不上话,许如意就说:“我等等,开完会再说。”
张美义一想也是,“那你别忘了,我干活去了。”
到了六点,瞧见蒋成玉终于回来了,她就请了个假,去找郭培生。
没想到,郭培生不在办公室,又坐在台阶上——对的,进厂三天,在郭培生一号粉丝张美义的宣传下,许如意终于知道了,坐在台阶上忧愁的看着锅炉的小老头就是厂长。
小老头个子不高,穿着宽松的半袖白衬衫,里面还加了件跨栏背心,下面是土绿色的军裤,还有一双黑色松紧布鞋。
今天看锅炉的表情也是不咋样,木着脸,微微皱眉。
许如意干脆也蹲了过去,“您在看什么?”
郭培生居然不奇怪不惊讶,许如意问,他就回答:“我在看这锅炉到底该怎么改?”
许如意摇摇头:“难呢。”
他倒是认同:“当然难,可不是没希望,焊接水平再摸索一下,设计上再加把力,倒也是能用的东西。”
“只是能用而已,好产品这么多,为什么要用它?”许如意作为新时代年轻人,主打一个实话实话,更何况,她觉得现在的燎原厂根本没本钱走岔路了,只有一击到位才能翻身。
“这东西叫立式多横水管式锅炉吧,这东西由炉胆,横水管还有炉桶组成,你说是焊接出问题,一般就在横水管。”
“横水管是由蛇形管组成的,我看外面的焊缝还是很标准,那么问题肯定出在左手焊接上,你们没有掌握左手焊接的工艺,所以焊接过程中肯定频繁断弧,导致了缩孔问题,所以开始使用几个月没问题,很快就会出现漏点。”
许如意发现小老头不看锅炉看她了,她也没停:“漏了就得修,瞧瞧这横七竖八的焊缝,说明没有维修口,先割开炉胆,再一排排割开横水管,找到漏点补上。但重新焊接横水管的时候,肯定会产生新的缩孔,所以,这漏水问题就是子子孙孙无穷尽也。修都没法修。”
这显然说中了,就是有点太直白,郭培生深深看她一眼:“信息收集能力不错,车间待几天就能弄懂问题在哪里。”
许如意:……
她立刻强调:“我自己分析的,我能解决。”
郭培生压根不信,这焊接他咨询过许多人,甚至锅炉大厂的焊接师傅也问过,都说焊接质量就是不稳定,一般也就六成成功率。
大厂的好处是经验足,有着严格的检验制度,所以不合格的都剔除了,可他们骤然转产,根本不知道这些,瞧着不错就都用了。
结果导致了现在的问题。
你现在就是想以量取胜,也没人要了。
连这些干了多少年的师傅都不能解决,一个刚毕业的小姑娘怎么可能会?
对的,他认识许如意,毕竟当年许军去世,许家15块钱的生活费还是他特批的呢。
他直接站起来:“基础不错,去找技术科科长徐磊,就说我说的,让你进锅炉攻坚小组。”
说完,就想走。
许如意是真无奈,怎么就不信呢。
她忍不住说:“厂长我要是真能解决怎么办?”
郭培生看向她,发现许如意居然真是一脸认真,没开玩笑的样子,他倒也没直接否定许如意,居然也是一脸认真:“我刚刚在会议里说了,如果谁能解决锅炉问题,我愿意让贤。”
说完,扭头离开。
许如意:这是独轮车验收受气了吧。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