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明君社死现场,给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送金手指 —— by零度冰川
零度冰川  发于:2024年02月04日

关灯
护眼

有官位但朝廷没钱怎么办?汉灵帝玩起了公开标价卖官,把卖官得到的钱去大修宫室。
那时候官员们拿钱去买官,买官后没钱就去拿百姓的钱,百姓们就像牛马一样被扒皮喝血吃肉,反正不是人就对了。
自此,东汉宦官横行,贪官遍地。
民不聊生,田野凋敝,仓癝耗空,百姓没钱皇帝竟然还在建宫殿?终是激发黄巾军大起义。
黄巾起义爆发,腐朽的朝廷有力气解决吗?根本没有无力平叛,汉灵帝看到东汉的岌岌可危,于是……饮鸩止渴,给予各郡自行募兵守备的权利。
黄巾起义镇压,但地方州郡长官却拥兵自重,军阀割据起。
中平六年,刘宏病逝,终年34岁。
他走得潇潇洒洒,却只留下了被权贵们玩成破娃娃的汉室。】
刘彻根本就说不出话了,他没想到东汉到后面竟然可以这么可怕。
这就是皇朝末期的皇帝吗?
如此……垃圾。
【等汉少帝刘辩上位,东汉王朝已经江河日下,濒于灭亡。等董卓控制了中央政府,废掉了汉少帝,让九岁汉献帝刘协上位,东汉已经正式进入军阀割据时代,朝廷已经无力回天,宦官与外戚斗争激励,相互残杀。
政治腐败,疾疫频发,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皇帝不再是皇帝,军阀们挟天子以令诸侯,谁拿到皇帝这个人,谁就像是正统。
汉朝的皇帝,变成了荣誉娃娃。
荣誉娃娃汉献帝在军阀割据时代,就像玩物一样奔走于各个军阀之中,被曹操控制,被董卓控制,等汉献帝刘协和群臣逃到洛阳,继续被军阀曹操挟持。
当曹操逐渐掌握朝廷权力后, 220年,曹丕篡汉,改国号为“魏”,东汉灭亡,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三国时期1.】
【东汉皇帝少儿子,常断代,汉献帝替老祖宗扬眉吐气了一把,他努力的生了七个儿子,可惜有什么用?东汉亡了。】
【建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享国407年的汉室大山,坍塌了。】
————————
1《汉书》《资治通鉴》《后汉书》等历史书籍

本就不轻松的心上像是压了一个大石头,。
察觉到老父亲压抑的情绪,刘据拉了拉刘彻的袖子以作安抚,看老父亲浑身的郁气,还没有任何消减,他直接抱住刘彻的肩膀,暖声道: “父亲无需担心,我们不会再重蹈覆辙的。”
即使没有受到安抚,刘彻也能很快就恢复心情,更何况儿子都这么说了,怎么能够气馁,他道: “东汉……”
他停顿许久,还是觉得荒谬: “东汉皇帝幼帝多也就是算了,竟然个个早亡。”除了前面光武帝和汉明帝这几个,其他二十,三十岁去世的一大堆,甚至还有上台不到一年就入太庙吃供奉。
汲黯他们也觉得很奇怪,诺大的王朝有幼帝是正常的,但东汉幼帝的数量实在是多得可怕,皇帝的寿命也短得可怕。
恍若被吸去了……
想到这个可能性,汲黯赶忙停止脑中荒谬的想法。
但他不想,其他人也在想。
“实际上西汉东汉除了皇家继承者有问题外,确实也过于以来外戚,宦官,士大夫了。”卫青的话引起了另一层思考,可不是吗?就是太依赖了。
东汉西汉的外戚,宦官,士大夫简直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节奏。
“是啊。”霍去病沉声。
“从汉和帝到汉桓帝前期,就是皇帝与外戚在进行权利的斗争,皇帝为了掌权杀前任外戚,掌权后再扶持自己的母族,士族始终在双方之间游走,两不得罪。等汉桓帝灭杀梁氏之后,就大规模提拔阉党。外戚不再成为问题,但宦官们却搅动得朝廷鸡飞狗跳,把控仕官渠道,染指地方财政,由此才有仙幕后面一直强调的党锢之祸。”
“士族与宦官间不断争斗,皇帝作壁上观,使得忠直之臣不断下狱,朝廷无可用之人。”这何尝不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他们看向仙幕,不知道仙幕接下去还会讲什么。
仙幕确实也在继续播放着:
【汉朝是亡了,但我们后世之所以想要了解历史,有一方面就是想从历史的发展中提炼出现在可用之处。
而汉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呢?】
刘彻他们停止猜想,一个个眼睛炯炯有神地盯着仙幕看。
【常言道故国恒以弱丧,而汉以强亡。
汉朝灭亡的一个原因就是汉以强亡。
从汉朝后面发展来看,汉朝的灭亡并不是由于外部的入侵,而是内部的不团结,上位着不慈,下位者反抗,军阀割据。
东汉是亡于自耗。
汉朝是一个军国主义国家,上至士大夫,下至百姓,人人习武,兵强天下。
在人才选拔制度为察举制的汉朝,百姓们想要升官获得权利唯有利用军功授爵,虽然荒诞的皇帝们违背了刘邦这个老祖宗留下的指令,封宦官,外戚们的侯比拉屎还容易,但并不妨碍百姓们热衷于练习武功。
汉朝每一任皇帝都有天朝上国的意识,不允许外来侵略者踏入汉室的每一寸土地,甚至常常会和外部国家进行‘友好交流’,对周边民族具有一种压倒性的军事优势。在这种情况下百姓们习武的兴趣个更甚,更喜欢用习武去用军工来上位,而且依靠军工上位也切合实际,少祸事。
所以在东汉皇帝不给力的情况下,汉室盗贼天天有,军队日日兴,才有了最后各路军阀瓜分天下的三国局势,汉朝本质上还是亡于农民起义,只不过被各大军阀政治集团摘了桃子而已。】
刘彻他们想了下,确实是这样没错: “汉室此番灭亡与秦末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无不同,皆是从下至上,只不过桓,灵二帝放任地方自行聚集兵力,形成强大的势力,才有军阀割据。”
秦末虽说是农民起义,但中间掌权的还是各大世家,所以秦末,汉末本质上农民起义,没错。
刘彻遗憾,他本以为自己的后代会做的比秦始皇的后代好,没想到最后还是被百姓,世家们给推翻了。
【但汉强是自刘邦建国就在发展,刘彻时期达到顶峰,汉自始自终都强。面对汉朝从上至下的习武之风,东汉皇帝要是有用倒也好,能够统领全局,但你们知道,东汉皇帝的寿命那真的是中了邪了。
所以汉朝灭亡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子嗣危机。
换言之,老刘家的种到后面不行了!】
“呲——”一声小小的声音右侧传出,刘彻愤怒地看过去,就看到……泪眼朦胧地霍去病……
本以为是哪个兔崽子在笑老刘家种不行的刘彻: “?”
“去病为何眼眶发红?”
霍去病听到这话,泪花在眼眶打转,颤声道: “臣……臣觉得仙幕所言实在残忍……”
刘彻感同身受,可不是嘛,怎么能够造谣老刘家的种不行???
要不是想要维持皇帝的威严,刘彻也想哭了,因为他觉得仙幕说的……是有道理的。
老刘家的种不会真不行了吧QAQ。
看东家已经转头了,霍去病赶忙把手臂从卫青的魔爪中解救出来,舅舅捏得他好疼,他以后再也不笑东家了,仙幕的话一点都不好笑,好疼!
唯有卫青深藏功于民。
笑话,要是让东家知道去病竟然嘲笑他家种不行,那还不得炸了?
同样觉得刘姓皇族生育能力是不是有些问题的汲黯: “……”
他努力控制住自己的眼神不要乱飘,要不然他家皇帝恼羞成怒不知道会干出什么事情。
但……这脑子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想要怀疑老刘家的生育能力到底是不是出现问题了,这未来可不一定能够解决啊!
【老刘家种的问题,从整体数据就可以看出这真的不是空穴来风。
历时195年的东汉,这不足两百年的时间,八世十四帝,六位皇帝无子。七次之多的非正常皇位继承,没当上皇位的也不用担心,因为皇帝不一定能够生出孩子,东汉的皇帝就差被怀疑是不是不孕不育了。
还有就是除了头三位皇帝: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即位时就已超过十八岁,其余十一位皇帝都是未成年,更有四位不足一岁的“奶娃皇帝” :汉殇帝,汉少帝,汉冲帝和汉质帝,这些人又全都在位一年就驾崩,精心养护的皇帝也能够一年夭折,真让人怀疑皇位是不是烫屁屁。】
刘彻略委屈: “东皇皇嗣危机是人力能够改变的,朕也想改啊!”
这些皇帝一个个早逝,他也觉得很恐怖好不!
【而且他们孩子的数量也是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九头牛也拉不回来的那种。
光武帝有11个儿子,汉明帝有9个儿子,汉章帝有8个儿子。
到了第四代汉和帝,开始芭比Q,锐减到只有两个儿子,长子还身怀“痼疾”,最后才让出生仅百天的殇帝刘隆即位。等汉殇帝刘隆也驾崩后,汉朝出现了第一次绝嗣。
后面的皇帝继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东汉的皇帝在生育能力上真的有问题,第五代皇帝早夭,紧接着的第六代汉安帝只有一个儿子,汉顺帝也只有一个儿子,汉冲帝,汉质帝,汉桓帝无子。第七代汉灵帝有点儿本事,终于打破了纪录,将皇子的数量提升到两个!
对此我们表扬下汉灵帝打破了东汉中后期皇帝的生育记录,成功做到了和东汉第四代皇帝汉和帝齐平。】
刘彻很憋屈,但也不敢说什么,因为仙幕说的都是事实,用事实说话。
“那朕是不是得夸奖下汉灵帝突破记录?”
“呵!”
刘彻嘴唇轻颤,狠狠地给自己灌了一杯茶。
卫青吶吶不敢言,他觉得仙幕的话阴阳怪气的,并且成功阴阳到了他东家。
卫青悄悄地伸出一个大拇指。
仙幕,牛!
世界上也唯有仙幕敢说出老刘家未来的种会不行这种话吧?
不过一想,世界上也唯有仙幕这种穿越时空的厉害东西,才能有机会在刘彻面前摆事实,讲道理告知他家皇帝老刘家种子不行这个点吧?
【不过嘛,老刘家是真的有皇位可以继承,并且在汉朝人眼中继承皇位的还是得皇子来,所以为了能够提高老刘家皇子们的存活率,老刘家的皇帝们也是费尽心思。】
【皇帝们开出了民间偏方,把皇子们送到民间去抚养,像汉和帝就是这么操作的,不这么操作不行啊,生了十几个儿子,各个夭折,就剩下病歪歪的长子刘胜和一百天的刘隆,那当然得想出各种方法,比如汉和帝把刘隆送到民间养,还有汉灵帝家的刘辩,更是直接送给道士养。】
刘彻皱眉,看向汲黯,这种民间的东西,汲黯深有研究。
看皇帝看过来,汲黯悠悠道: “陛下,他们可能是参考了汉宣帝陛下吧,毕竟汉宣帝陛下比昭帝活得久。”
看皇帝没有转头,他继续道: “民间其实有‘贱命好养活’的说法,就是给子女取名阿狗阿猫的贱名,认为这种名字阎王都看不上能够长寿。”
“不过嘛……”
刘彻点头: “刘隆回宫后也夭折了。”寄养民间求保命不靠谱。
【不过你们看汉朝皇帝的留存率就知道这法子不靠谱。
民间偏方也不靠谱,那西汉东汉为什么后期总是出现皇嗣断绝这种事情呢?而且不是一次两次,而是连续性的出现,原因到底在哪里呢?】
刘彻仿佛看见了光一般精神。就连本来恹恹不敢说话的其他人也精神起来了。
终于要说个关键信息了吗?
【嘿兄弟,你们知道什么叫做近亲结婚导致基因衰退吗?】
————————
汉和帝娃是真多,但死的也多。史料: “帝每有所问,常逡巡后对,不敢先阴后言。帝知后劳心曲体,叹曰: “修德之劳,乃如是乎!”后阴后渐疏,每当御见,辄辞以疾。时帝【数失皇子】,后忧继嗣不广,恒垂涕叹息,数选进才人,以博帝意。” ——《后汉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一只陆压哦~

【番外二】陷入了依赖循环的汉朝皇帝(精修)
【嘿兄弟,你们知道什么叫做近亲结婚导致基因衰退吗?】
“近亲结婚导致的基因衰退?”近亲结婚小刘据懂, “应该就是亲兄妹之间的亲属关系吧?”
小刘据的话获得众人的赞同。
“但是基因衰退这玩意儿是什么?”霍去病头顶冒出一个问号。
其他人一起在脑袋里冒出问号,他们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其实皇朝后期皇室的生育能力下降并不只有汉朝一家,很多王朝后期都会出现末几代皇帝绝嗣的现象,比如清朝后期的三个皇帝也是绝嗣的种子选手。
所以汉朝后期皇帝生育能力下降,我们并不能说是老刘家的种不行,而是有合理的原因。】
知道自己并不孤独的刘彻:真好,老刘家还有得救: )
【从医学角度看,古代皇家有个非常不好的现象就是喜欢自己人和自己人结婚。
而汉朝受到的影响更大,因为汉朝最盛行的就是外戚,也就是世家,毕竟外戚往往就是世家头头。
汉朝盛行的外戚政治,让皇帝从小皇子时期来往皆是母家或者母家的人,他们身边围绕着一大群表姐妹加表侄女, (清王朝这点的问题更加严重,清王朝严格的等级制度下,汉人就像是二等人,在他们眼中皇家和蒙古贵族通婚才是顶配。)
所以长此以往,各种遗传疾病就会堆积在皇朝末期爆发。】
【尤其是东汉内部通婚的情况更严重,光武帝的上位只要是解历史的都能知道豪强们在前期给予了他非常大的帮助,而这些豪强为了加强彼此的联系,早就形成了内部通婚的不成文规定。
一百九十年的东汉一朝,梁氏就出现了三名皇后,窦氏两名,阴氏三名。窦氏,阴氏,马氏,贾氏,梁氏等世家还喜欢把人往皇帝后宫送,所以皇帝后宫中也往往会形成姑姑侄,姐妹同时出现在后宫的场景。比如汉顺帝的皇后梁氏,她的两位姑姑是贵人;汉明帝的贵人有贾氏姐妹姑侄,阴氏姐妹,阎氏姐妹,而两任皇后马氏与阴氏,还是姑侄关系。[1]
显而易见,皇帝的外戚就是这些世家,这些送进皇帝后宫的女子和皇帝也是沾亲带故的关系。
封闭的婚姻圈子,必然会导致皇族们身体潜藏的遗传疾病爆发,最后导致后世子孙多夭折,生殖能力大幅下滑。就像东汉前面三个皇帝都一切正常,但到汉和帝才二十几岁十几个皇子出生,十几个皇子去世。
所以老刘家的不是种不行,只能说内部通婚虽然能够加强彼此的联系,但是三代旁系亲属结婚只能让皇帝生子的产量越来越低。
还有皇帝也不能太早结婚,君不见汉和帝二十几岁就十几个孩子但也夭折了?就是因为太早生娃,精子质量不合格,导致孩子容易早夭。】
“原来如此。”刘彻眼中还有些许迷茫,但还是听懂了仙幕所说的话, “原来不止三代直系亲人不能成婚,就连三代旁系亲属也不能成婚。”
汲黯也听明白了: “看来世家们引以为傲的相互连接有时候也不是好事。”想到这里他准备结束这个视频就去查查看自己家中三代旁系成婚的情况,要是有正准备三代成婚的那还是叫停的好,省的出意外。
卫青倒是不慌,只觉得还好卫家刚起来,还没来得及搞这些乱七八糟的联姻,要不然有得头疼的。
小刘据和霍去病这两个较真的还在纠结一些细枝末节,听得似懂非懂: “为什么呢?为什么旁系亲属成婚会有遗传疾病堆积爆发?”两个人互相讨论的下,还是讨论不出来。
只能看向仙幕,希望仙幕能够在多说点。
仙幕也确实准备解释清楚,只听仙幕继续道: 【建议汉朝皇帝们不要近亲成婚,咱们自然不是口说无凭,有法律和医学上的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八条,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这项法律上的规定能够成立是有背后的医学依据。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个人身体里都携带五到六种隐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如果我们使用是的随机婚配非近亲婚配,那夫妻两人就没有血缘关系,身体里携带的隐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就比较不同,不容易形成隐性致病基因的纯合体患者。
那如果结婚的夫妇两人是三代直系或者旁系亲属,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很大,子代相遇,就会让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升高。】
仙幕一边讲,一边展示视频。
看到这个视频刘彻突然有种知识从脑袋里滑过,但燕过不留痕的感觉。
放下一滴血,仙幕上穿着白大褂的人拿着一个仪器就能看到了被命名为基因的螺旋状东西。
刘彻感叹: “这就是后辈们的厉害之处,能够看到吾等看不到的东西。”
本来还在疑惑仙幕为什么会知道这个原理的刘据和霍去病不说话了。难怪仙幕会知道这些知识,他们看到血那就是血,根本就看不到里面含有的‘基因’,哪里会知道这个知识。
不由得,刘据想到百姓们也不知道这个知识,他开始想怎么办: “百姓们看不到这名为‘基因’的东西,吾等若向他们宣扬三代旁系越不能成婚,他们不服气怎么办?”
看出小家伙的眼中的不解,霍去病解答道: “百姓不信服,那就寻找能够让他们信服的方法呗。”
小刘据一个白眼,只觉得霍去病在和他说废话,敲了一下对方的脑袋: “表哥在和我说绕口令吗?”
被刘据敲了脑袋霍去病也不恼,只说道: “确实得这样子,要不然没办法。”
刘据沉思,刘彻也不打扰,孩子大了,那就自己想。
半响,小刘据开口说道: “仙幕一直提到一个‘率’字,以数据让我们信服,其实我们也可以反过来以‘数据’让百姓们信服。”
刘彻摸了摸小家伙的脑袋瓜: “是。”
他继续道: “仙幕所说的我们也不能完全相信,还是要进行调查才行。”调查时就可以以数据见真章了。
【所以说汉朝多幼帝和身体不行的皇帝,而关于这点,还有一个点我们得说道说道。】
被儿子以崇拜眼神看得正舒爽的刘彻: “……”
这幕是还有什么不好的话要叨叨吗?
【相信看完对汉朝上下四百年的盘点你们都应该发现问题了。
这个问题就是汉朝真的很奇怪,上下四百年,从开国皇帝刘邦开始到汉献帝有一件事情一直没有整明白,他们想要维护王朝统治是没错,但为什么搞得不是相信外戚就是相信宗室,要么就是相信宦官,四百年就像是单选题一样只能选一个?
让牛哄哄西汉灭亡的直接原因看起来是王莽篡位,让东汉灭亡的直接原因是宦官乱政。遇到像汉元帝这种想选两个玩制衡的就开始玩不明白了。整个王朝就像是只有汉明帝一个人玩明白——宦官不用,外戚不用,宗室打着用,用好官才是正道。
但即使是汉明帝压制住了各方势力,让他们发展均衡,但也没有形成稳定的政治体系来彻底解决和管理这个历史遗留问题,以至于他家儿子汉章帝也陷入外戚的陷阱当中。】
说到这个刘彻那个叫心虚。
若是回顾汉朝皇帝在这个问题上的处理和结果可不就是这样子吗?
汉高祖刘邦信任外戚,最后就是吕雉乱政,诸吕之乱;汉文帝吸取诸吕之乱的教训,带领宗室的力量灭了吕氏外戚,令宗室的势力水涨船高,等到汉文帝时宗氏的势力庞大到形成了‘七王之乱’,最后他老爹只能启用外戚来制衡宗室。
等到他自己上位被外戚们压制得喘不过气,就扶持了外戚打压宗室,最后再让外戚霍光作为辅政大臣。
还有汉元帝时期变本加厉的重用王家,一家五司马,到最后西汉根本压制不住外戚的力量,外戚势力从幕后走到台前,让王莽篡位。
他觉得后世帝王会不会感叹汉朝真它娘的天才,外戚的干政,宦官的乱政,直接就让外戚,宗室,宦官三足鼎立了。
【西汉糟心,东汉更是直接陷入了依赖症的循环当中。】
【东汉皇帝们的依赖症是这样子的。
东汉中期以后常常是以皇帝早崩为原点,不足十八岁的幼帝上位,由外戚大规模把持朝政;
质量参差不齐的外戚为了长期摄政害死皇帝,或者直接从旁系皇族中选择婴幼儿做储君;皇帝们茁壮成长后因为长期的傀儡生涯及非血缘关系与外戚们的矛盾加剧;
长成的皇帝们等太后去世,失去执政合法性的外戚就被蓄谋已久的皇帝联合宦官一勺烩;
但皇帝不是那么好当的,皇帝亲政后因为掌握不了突如其来的巨大权力,只能依靠自己人,这个自己人包括娘家妻家人和自小长大的宦官,于是国家重要部门就遍布外戚和宦官。等皇帝们早逝,皇后一家又成为了新一轮掌权外戚。
就……这就是一个循环。】
【而如果要说士族能不能成为皇帝的助手,就像我们刚刚说的,士族与外戚是长期穿一条裤子的…… 】
循环一说完,接着就说士族,一旁围观的卫青朝皇帝投去怜悯的眼神,他觉得东家有点惨,真的是被仙幕批评的体无完肤,从头到尾,就差指着刘彻的鼻子直接说你家制度存在很大的问题,不改你就死定了。
刘彻也觉得惨,因为仙幕所说的是真的,仙幕说的每一个点,被仙幕点出来后他都能够接下去想,就比如说到这个士族他也懂。
皇帝,诸侯王为子嗣安排妻室最喜欢的就是世家大族的姑娘。妻家有绝佳名声,妻家子弟还是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若说士族自己愿不愿意?那自然是愿意的,毕竟他们可以借助结亲皇室的方式让自己家族迅速飞黄腾达。
刘彻:最痛苦的不是被仙幕批评,而是被仙幕提出来的每个点他都认同。
就很惨Q!
【士族们根本就不爱东汉的皇帝们,他们爱的是权势,是家族,他们甚至会因为利益受损和宦官干起来,直接打了患有依赖症皇帝一个巴掌。】
【东汉中期以后的窦,邓,阎,梁四大外戚家族,属于士族中的顶级豪门。
他们在朝廷上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他们是外戚,是士族头子,轮流当外戚,轮流当头子。
他们是一个圈里的兄弟,用姻亲,师承和上下级关系形成了庞大的网络。一个外戚上位掌权后基本上会对对士族集团进行拉拢,把剩余蛋糕分给士族们。
汉朝就是士族们迅速发育壮大的黄金期,他们团结到能够过着我吃肉你喝汤共同奔小康的神奇场面。
所以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帝。
他们把持着汉朝的一切,皇帝在他们眼中不过是利用的工具,他们有用时与皇帝是利息互换的关系,皇帝掌权后就是和皇帝互相争利的敌人。】
【于是皇帝亲政前要打倒的第一个阻碍就是上一任皇帝时的士族头子,扶起自己的士族头子。
但士族们没想到桓帝亲政干点士族头子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参与政变的五位宦官头领全部封侯,在地方大力扶持宦官子弟,让他们用流程外的渠道进入各类部门“辜榷财利,侵略百姓”。直接触碰到了盘踞在地方的世家大族“入仕”的基本盘。
不服气的士族和宦官们干起来了。
经过百年的发育基数越来越庞大的士族集团,将最大的怒火对准了抢他们蛋糕的宦官集团!
士族互相标榜,互相结托,疯狂聚堆开会,品评公卿,游学者众多,牢牢把控着社会舆论的方向。
士族在朝廷中盘根错节的紧密联系,让皇帝政令越来越失去权威性,也根本没法逐一击破。
他们形成“三君”, “八俊”, “八顾”, “八及”, “八厨等领袖,锋利的矛头,直指宦官集团和他们背后的桓帝。
被惹怒了的地头蛇经过长达几十年的集团化发展,让本以为可以轻松享乐的桓帝,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冰冷感,他们在桓帝眼中已经是连皇家都无可奈何的怪物。
经过一番士族诛杀宦官,宦官桓帝有样学样直接抓捕相关党人,党人再攀咬宦官子弟
终于,桓帝保留了相当大的克制,以大赦天下作为结尾结束了第一次党锢之祸。
皇帝维护国家系统根本不能只依靠宦官而离开士族,士族也不能脱离皇权给予的合法性加持去占据一方。
士族外戚和宦官皇族那时候就像是坐在跷跷板的两头,利用权力为支点,摇摇欲坠地保持平衡。
至于崔寔在汉桓帝初年所上的《政论》里说道: “自汉兴以来,三百五十余岁矣。政令垢玩,上下怠懈,风俗凋敝,人庶巧伪,百姓嚣然,咸复思中兴之救矣。”
谁在意?谁也不在意东汉已危,将走向不归路。】
刘彻只觉得可笑: “说一千道一万,他们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汲黯深有同感: “没有谁是好人,也没有谁是坏人,只不过是要保持微末的平衡罢了。”
阉党拙不浊,士族也非清流,真正让政治的天平崩塌的,永远是极端。
【后面等34岁高寿的桓帝崩于洛阳,汉灵帝上位,士族领袖的窦武执政。
当士族集团原以为自己在短暂蛰伏后翻身农奴把歌唱,攀高峰。
当天下人原以为征李膺,杜密等贤人列于朝廷,共参政事。就能想望太平的愿望。
却不知,第二次党锢之乱起,九月辛亥政变,大狱再起再兴,
凡是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中任官的,一律罢免,禁锢终身,并牵连五族。[1]
山巅之后,即是悬崖。】
【为何提到东汉灭亡总是离不开党锢之乱?
为何甭管你看哪年拍的三国演义,汉朝衰败的屎盆子总是离不开桓,灵二帝,甚至觉得汉亡与桓,灵二帝。
因为桓,灵二帝之前,宦官,外戚虽然专权,但‘汉世乱而不亡,百余年间,数公之力也’。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