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章帝开东汉任用外戚之先河。
他来了他来了,汉明帝打下的外戚豪强们卷土重来了!】
“又来了,熟悉的外戚。”刘彻叹气。
其他人也开始叹气。
霍去病捂脸,他知道西汉正是亡于外戚之手的。
小刘据痛苦脸: “明帝刚把外戚打下去,怎么这会儿又来了。”他以后虽然不至于像汉明帝一样让后宫妃嫔的家族子弟不封侯,但也知道吸取教训以功论赏,不能偏心了,但是这个汉章帝……
众人纷纷痛苦脸,只希望这个汉章帝不要太过分,让东汉再一次亡于外戚豪强之手。
————————
1.《耿弇列传》汉纪,资治通鉴等
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后汉书·耿弇传附耿恭》)
白虎观会议
【番外二】倒霉蛋汉和帝
【十九岁登基的汉章帝很依赖母族,即使这人不是他亲妈,他只是认皇后为母而已,但并不妨碍他依赖马皇后家。
怎么依赖呢?对马太后的娘家舅舅那真是一直惦记着给他们封侯,即使他老母亲马太后拒绝了好几次他也依旧是惦记着。
建初元年,帝欲封爵诸舅,太后不听。
明年夏,大旱,言事者以为不封外戚之故。
太后诏曰:凡言事者皆欲媚朕以要福耳。
皇帝再说。
太后闻之以‘高祖约,无军功不侯’为制约,以‘欲封王皇后之兄’为反例进行劝告。
可惜,最后还是被汉章帝的坚持给封爵了,
‘帝以天下丰稔,方垂无事,封卫尉马廖为顺阳侯,马防为颍阳侯,马光为许侯。1’
不久马皇后去世。】
刘彻嘴角抽搐,有种活久了什么玩意儿都能见着的头疼感: “这马援之女倒是聪慧的,还记得高祖之言,就是这个汉章帝的脑袋瓜还得修一修。”他老子在议云台二十八将时都因为马援是皇后亲属而落选,人家马皇后都劝说了‘无军功不能封爵了’这糟心孩子怎么就不知道以军功受爵呢?
虽身为外戚,但卫青和霍去病也赞同刘彻的话,毕竟他们卫霍两家就是真正以军功来获得爵位的,绝不用靠皇帝的宠幸,所以他们有绝对的实力在心中腹诽:外戚的名声就是被这群人所败坏的。
卫青与霍去病对视,摇头叹气,只觉得这官是越来越难做了,同时也庆幸看到了后世的发展,也只有看到后世的发展他们才能知道原来做外戚更得谨言慎行,要不然都能坐上皇位了,可怕可怕。
【马皇后的去世并不能让汉章帝摆脱对外戚们的喜爱,汉章帝从喜爱马家到换了一个喜爱对象,对自己媳妇家窦氏家族颇为喜爱。
如果只是重视倒也好,但‘外戚窦宪骄擅,帝仍待以宽容’。】
小刘据眉头皱起,无语极了: “父皇,儿臣总觉得这个汉章帝和汉元帝一样不靠谱。”就是他的曾孙,和他的曾孙一样不靠谱。
原先对贪官污吏们仁慈也就算了,现在是怎么回事?独立行走不行吗?干嘛要如此喜欢外戚啊!
【但这不是最糟糕的。】
刘彻肉眼可见的开始头疼: “这竟然还有更糟糕的。”
才来没多久的几个人现在已经知道为何他们进来后刘彻面色会如此不好了,他们也就看了一个皇帝的一部分就觉得火冒三丈了,没想到还有更糟糕的。
心开始提起来了。
【最为糟糕是的章帝以继世承平,天下无事,却壮年骤崩。
汉章帝英年早逝,三十三岁驾崩,身后事一件都没有交代,甚至连顾命大臣都没来得及安排。
只留下十岁的幼主汉和帝刘肇和‘骄擅’的窦氏。
更悲伤是的这个幼主是窦氏自己扶立上去的——窦皇后废黜皇太子刘庆,改立养子刘肇为太子。
东汉朝廷第一次迎来了幼主。
外戚势力真正崛起,进入了后宫临朝摄政阶段】
刘彻眼见着瞳孔地震: “汉明帝四十八岁去世,汉章帝竟然是三十三岁去世。”而且留下的竟然是年纪才十岁的幼帝?这人甚至没有为幼主铺好后路?
世界上除了秦始皇那个倒霉蛋竟然有没来得及为后背铺好路就死的皇帝?刘彻只觉得三观都被刷新了。
原来他们刘家也出了一个和秦始皇一样的小丑?
“和帝幼时为帝,无人教导他为帝之法,窦氏又强大,不知对东汉朝廷有何影响。”汲黯担忧得眉头都可以夹死一只苍蝇。最可怕的是陪伴这个幼主的不是贤明的臣子,而是被仙幕盖章定论的‘骄擅’窦氏。
“主少国疑,国危矣。”这是听道这则消息的汲黯心中唯一的担心。
刘彻还担心一个,外戚势力的崛起,幼主长成后为了能够制衡外戚,自然会扶起另一个势力,也就是宦官,到时候朝廷自己本身就在内斗,哪里有精力关注地方?
他很担心百姓甚或会不会过不下去,然后就反了汉朝的天下。
生活不易,刘彻叹气,只觉得当这些糟心皇帝的老祖宗真难,每天都被他们气得想诈尸替他们当皇帝。
【实际上汉章帝很努力了。
他很努力的想要跟上老父亲的步伐,光武帝末年,全国在籍人口2100多万,至汉章帝末年人口已达4300多万。与他老子合成天下安平,百姓殷富的“明章之治。1
他很想让东汉再复西汉的辉煌。
但宏裕有余,明断不足,闺房谗惑,外戚擅宠。
让人不得不感叹,明,章二主,或损有余而补不足,则古之贤君矣1.
并且汉章帝的死因疑点重重,史书讳莫如深。
只能说章帝素号长者,愚谓章帝之病则正在不刚耳。】
仙幕的惆怅影响了听这话的人。
仔细想想人不就是这样子,哪里有十全十美的皇帝。
就连他们家刘彻都有不足之处,更遑论在历史上没啥名气的汉章帝。
就是很可惜,可惜圣明之君难得,国家长治久安难得。
汲黯心中总有股子悲凉萦绕在心尖,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苦的终归是当下的百姓。
“孤记得明章之治接下去就是永元之隆,老师何必悲观,相信和帝一定会逆风翻盘的。”
见不得这些大人的惆怅,小刘据出声打断道。
小家伙的话也让几人纷纷想起仙幕在犄角旮旯提到的这点,瞬间他们就精神起来了。
“如此逆境这幼帝竟然还能逆风翻盘?我记得永元之隆乃冠斯往代,奄有万国。”霍去病也想起了仙幕曾形容永元之隆的句子。
他最后笑着在心里感叹道:这新脑子就是好,不会被仙幕轻易的带入情绪当中。
刘彻他们对汉和帝的事迹更好奇了,一个十岁就上位的皇帝是如何能够逆风翻盘的?
【汉章帝既然已经去世,接下来就是窦太后倚仗亲族,窦氏戚族开始专权。】
【窦太后临朝称制,窦氏戚族开始专权这是不争的事实。
并且窦氏的专权不同于吕雉,邓绥,刘娥的临朝称制,因为她不具有公正性。
吕雉擅权,有根除勋贵的行动,但这件事所带来的最高收益是维护刘姓江山的统治。
邓绥临朝称制长达十六年,但她躬行节俭,大力救灾,时人颂曰“兴灭国,继绝世”
刘娥临朝治宋,但她结束十年党争,兴修水利,创设谏院,兴办州学。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心在江山社稷,而不在帝王之位,为‘仁宗盛治’打下基础1.
更不要提武皇了,人家是货真价实的女皇。
窦太后和以上四位临朝称制的女政治家比差距极大。】
刘彻看到这几个临朝称制的女子,突然觉得给皇帝找皇后可以找有治世之才的,皇帝早死,皇子不成器还能撑上一撑。
“不知这个窦氏能够做成什么样子。”只希望不要气死人。
其他人深有同感,仙幕说这个窦太后和其他几位女政治家比差距很大,他们真希望不要是气死人的大。
【窦太后深谙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道理。
自她临朝称制之后,别说什么军功文治授官,窦氏子弟无论品德才干皆升天。】
汲黯目瞪口呆:东西两汉以察举之制取士,这一番操作寒门子弟与平民基本上无上升途径。”
他已经能够想象得到朝堂之上皆佞臣的局面了。
画面很糟心,百姓很悲惨。
【窦太后的哥哥窦宪为侍中,掌管朝廷机密,皇帝对外诰命全权由他代理。
弟弟窦笃,任虎贲中郎将,统领宫中禁军,二十四小时全天候保卫皇帝的安全,或者说监管也很合适。
另外一个弟弟窦景,任职中常侍,陪王伴驾,为汉和帝的贴身男秘书,小皇帝的政务工作和代办文件皆出于他的手,也可以说就是来时时洞悉小皇帝的生活状态。】1
此种安排直接让刘彻攥紧手心: “窦氏职位皆是小皇帝身周的显要地位,如此精密细致的护卫工作,可直接掌握国家政治中枢,无疑是一种变相的监视。”
他还没有见过这种阵仗的监视,实在可怖。
小刘据深有同感,尤其是他的年岁和视频中的汉和帝差距不大,但他一想到自己被这样子监视,就打了把寒颤: “总有种身周群狼环伺,随时会扑上来撕咬的感觉。”虽然宫殿精美绝伦,但他代入进去,却觉得背脊发凉,深宫更像是囚笼。
无法脱困。
“父皇,儿臣只代入进去就有背脊发凉之感,汉和帝和窦氏无血缘关系,在前朝无根基,在后宫无势力,实在无法想象应当如何脱困。”
刘彻沉默地揉了揉小家伙的脑袋: “汉和帝身处这种绝境自然会找寻四处找寻方法,联络外臣,培养亲信,扶持宦官,皆是方法。”
只不过……
刘彻叹气: “窦氏势力密不透风,在此裹挟之下,这个孩子所处的困境确实比你我更难,他基本上处于失权的边缘。”更可怕的长成后被灭杀,换一个听话的皇帝上位。或者在这个小皇帝幼时就开始投毒,让他自然而然的身体败坏。
像他刚上位时也曾想脱窦王两外戚的牵制,但不一样是的窦王两外戚,是他自己的外戚,他的父亲也为他铺好了路,而这个汉和帝,基本上就是处在一个密不透风的牢笼之中。
毫无根基的十岁幼帝如何脱困是一个极其艰难的问题。
艰难到他都不忍心想了。
其他人心有戚戚: “实在是无法想象幼帝如何脱困。”这个孩子一定很艰难吧。
【所以汉和帝才十岁,在权力分割问题上刘肇和窦太后的矛盾已经到了难以调和的地步了。
而如果窦氏家族的人品行端正倒也不失为好臣子。
但很不幸的是。
窦氏外戚资质如何呢?
他们资质低劣,品性和操守毫无下限。例如窦太后的老弟专横跋扈,大白天就敢在皇城沿路抢劫,调戏和侮辱妇女1.
国有此等之臣,实属不幸。
因此就算窦氏外戚没有篡权窃国的意思,也不敢像王氏外戚一样除掉小皇帝自立为王,但他们的日常所作所为,就已经是严重阻碍帝国发展,带给东汉当下的环境一个坏榜样的作用。】
【那问题来了,十岁就已失权的汉和帝如何在窦氏势力密不透风的裹挟下把东汉国力拉到极盛,创‘冠斯往代,奄有万国’的永元之隆,这是一个非常神奇的问题。】
————————
明德马皇后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之一。她贤德仁厚,知书达礼,待人和善,母仪后宫,倡节俭之风,辅佐明章两位皇帝,抑制外戚专权,凡外戚,有功者奖,有罪者罚,决不徇私情。成为明章政治安定的基石,对东汉王朝“明章之治”起着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
汉纪;后汉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玥曦1瓶, =3=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番外二】十四岁的天才汉和帝(精修)
仙幕所说的正是在场众人所疑惑的,一个没人培养的幼主很难斗倒窦氏大山,汉和帝能做到,是实在是令人震惊。
【毋庸置疑窦氏是强大的,他们不止在小皇帝身周布置势力,他们也不止掌握了朝廷的政治中枢,他们还想要得到朝臣们的敬仰,朝臣们的认同,他们想要笼络朝臣。
他们希望能在高位上建立成就。】
“若是朝臣都能被笼络,那小皇帝真可谓是四面楚歌,草木皆兵。”小刘据很担心。
【例如窦太后老哥窦宪握有兵权,为了能够获得朝中大臣的尊重,就进行了远征塞外创北匈奴的活动。】
汲黯蹙眉: “怎么看着像是好事。”像他们陛下就远征塞外。
“是不是好事还是得看情况。”霍去病道。
看汲黯不解,念及汲黯对军事上的信息掌握少,他开口道: “陛下远征塞外是因为匈奴来势汹汹,若是放任他们行动,最后造成的就是匈奴南侵。但经过陛下的大规模的征剿,匈奴基本上销声匿迹,后面更是懦弱不堪不敢再犯中原,即使西汉末期有所兴起,但经过光武帝和汉明帝的打击,匈奴就已经不成气候,对汉朝俯首称臣。”
汲黯恍然: “所以此次行动就是无稽之谈。”
霍去病耸肩: “可能吧,在下只是根据仙幕所表露出来的态度进行推测而已。”具体情况他还真不知道。
他们看向仙幕,未来之事只有它知道。
【窦宪很牛,他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做到了‘登燕然山,刻石勒功’,封大将军,后称冠军侯。】
“哇~”众人惊叹,这场行动看来也不是没有用处,能登燕然山,刻石勒功很厉害了。
唯有刘彻不以为意,只觉得对方脑袋抽筋,匈奴没什么威胁还跑那么远。
顺便还嫌弃下:靠,朕的冠军侯称呼脏了!
【可然并卵?
百官对此次的军事行动褒贬不一。
因为进过汉武帝疯狂剿杀和后面帝王持之以恒的补刀之后,匈奴那些顶多就是散兵游勇,构不成什么大威胁,他们也就敢趁着皇位交替之时打打秋风而已。
所以嘲讽窦氏以‘以一人之计,弃万人之命’的人比比皆是,只觉得对方在脱裤子放屁,为一己之私导致过度军事支出罢了。】
汲黯倾佩地看向霍去病: “霍将军聪慧。”
霍去病无奈挠头: “军事乃霍某长处,略懂一二。”
他懂的不多,但军事上还是敢与天下将士们有一争之力的。
【虽然军事行动上让百官敬仰这个计划失败,但在年幼的汉和帝刘肇(zhào)眼中这可不是失败,他看到了窦家人在军事上的行动已经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他看到窦家人在东汉朝廷中的重要地位,他看到窦宪的女婿都敢在宫中‘拔佩刀惊上’,他看到手中的皇权即将暗淡无光,坐以待毙即死路,皇权将变黄泉。】
“小皇帝的前途可不乐观,不过好在应该还未和窦氏有正面冲突。”卫青为小皇帝忧心忡忡。
汲黯却压不住心中的憋闷,要是他教养长大的太子落入这种境地,杀窦家的人一定有他汲黯一份子!
为帝者者,怎能如此憋屈!
【汉和帝自然不是坐以待毙之人。
他很勇,在自身被窦氏的党羽和爪牙监视,权利中枢与内外朝皆被窦氏牢牢把握之时,处于孤立的小皇帝崛起,脑袋瓜启动,开始筹谋如何全歼窦氏外戚。】
“咕噜。” “咕噜。”,仙幕话完没有说还,小刘据已经和霍去病抱在一起紧张咽口水了。
刺激的场面要开始了吗?
【官僚大臣们刘肇(zhào)自然不敢深信,就怕前脚刚和对方聊完对窦氏的不满,下一秒窦太后的毒药就端上来,换一个皇帝当。
而且被窦家牢牢控制的他,也没机会和内外臣僚接触,他们甚至都无法亲身接近。
所以汉和帝和他无数的老祖宗一样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刘彻面色沉着,只觉得能把这个群体猜得八九不离十。
【——宦官。
封建时代的特殊产物,对皇权保有绝对的忠诚性。】
刘彻深呼气: “宦官,长于内宫,与皇帝接触时间最长,关系亲密,为皇帝而存在,他们是刘肇的最好选择,也是唯一选择。”
这也是他刚刚心情沉重的原因,他们汉朝的皇帝,也就只有这么几个选择而已。
选择面小得可怜的选择。
【汉和帝依附的对象就是中常侍郑众,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他对窦氏集团不行谄媚之事,谨慎机敏而有心计。
但只有宦官也不够,外朝也需要人辅助,于是清河王刘庆就落入了汉和帝眼中。汉和帝借机亲近刘庆,常于其秉烛夜谈。
空有想法,但也需要计谋辅助, 《汉书·外戚传》中汉文帝诛杀舅父薄昭,汉武帝诛杀舅父窦婴的故事就是最好的参考模板,更有历朝历代‘皇帝诛杀舅父先例’,都是汉和帝的参谋长1.
没有人指导的小家伙,只能以史为镜,试图参透人心。】
“好!好一个以史为镜,以史为警,明得失,知如何兴替,好样的!”刘彻眼睛发光, “这才是我刘家的好儿郎!”
刘彻早就猜到这个小家伙会参考他诛杀窦婴的故事,但并不妨碍他觉得这个汉和帝确实聪慧。
刘据眼中也对这个没比他大多少的少皇帝露出欣赏的目光。
卫青赞叹: “十岁就能知晓学习先例,阅史书明智晓理,通古博今,此乃明智之选。”
【在此不得不说下窦氏的操作确实不行,一群猪队友,硬生生地把人心全给汉和帝送过去了,中央的太后刚愎放纵,独断专横,强予决策。遍布中央与地方的窦氏家族子弟和亲朋好友基本上全是送菜的,上下勾结,专权放纵,报复打击,为所欲为1.
就连他们的当家人窦宪伴驾皇帝左右,也有朝臣敢拜他时高呼“万岁”。
主打的就是不怕死。
直接就被尚书韩棱指责其“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正直朝臣也不断上书进谏,以死抗争。
他们的行为简直就是为汉和帝做助攻,让汉和帝能够以点拓面,一点一点的策反朝臣,培养自己的人。】
听到这话的众人满头黑线: “这些人是完全不懂的什么叫做以史为鉴是吧?”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都懂得以史为鉴,这人不懂?
历史上飞扬跋扈的外戚或者权臣哪个不是死地很惨,不是被这任皇帝反杀就是被下任皇帝所杀,要么就是导致乱世被敌人砍死。
谁得善终?
【苦心经营之下,蛰伏了做了三年‘傀儡皇帝’的汉和帝,在登基的第三年开始了他的行动。】
众人搓手期待,期待这幼帝的操作。
【灭杀行动的铺垫是在永元三年。
正月,十三岁的刘肇加元服行冠礼,尚书仆射乐恢疏反对外戚干政,被窦宪威逼服毒1.
其后,尚书仆射郅寿上书弹劾窦宪骄纵,并试图拿出王莽篡汉之事试图让百官们引以为戒,可惜最后也被逼自杀1.
此后,群臣惊恐,谄媚者更迎窦氏,正直者如三公大司徒袁安常则为此呜咽流涕1.】
“此番操作一下子就能辩明忠奸,可直接避开谄媚者,正直为国者对窦氏更厌恶,方便纳为己用。”刘彻嘴角扬起。
“父皇,可是以为此二人之死乃汉和帝主导?”小刘据提出这个问题。
对这个问题刘彻并不认同: “皇帝行冠礼,正直为国者会请求窦氏还政于君是为忠臣之道。无需汉和帝主导。”
小刘据焕然大悟: “原来如此,那儿臣明白了,难怪汉和帝要在永元三年动手,他刚行冠礼就有臣子死谏要还政于君,那等他稍大窦氏定难做住,或许还会谋害汉和帝,还新幼主。”他原先还想为何要着急在登基三年之后动手,原来原因在此。
刘彻摸了摸刘据的小脑袋: “据儿垂髫之龄就能举一反三,真聪慧。”
小家伙扬起大大的笑,领着刘彻继续看汉和帝接下去的操作: “这个和帝看着也很聪慧,真厉害。”
刘彻认同,确实厉害,十三岁的孩子能做这么多。
【刘肇深谙人心,开始了他真正的猎杀行动。
永元三年十月,行幸长安,下诏寻高祖功臣萧何,曹参的近亲,让他们继承封地,以此暗示群臣效仿二位功臣1.
十一月,祭祀汉高祖刘邦等西汉十一陵才返回京师洛阳,借此宣他正统皇帝之位。
永元四年六月,大司徒丁鸿借发生日食上书暗示刘肇发动政变。
十几天后,刘肇以“到白虎观讲经”为由,带着亲信移驾北宫章德殿,
并让丁鸿任三公之首的太尉,同时兼任卫尉,统领宫中禁军,控制南宫,北宫。
最后关闭城门,杀窦氏亲信郭璜,郭举,邓迭,邓磊等人成功夺中央管控权。收窦宪的大将军印信绶带,改封冠军侯,等他们到封地后勒令自杀1.
自此,虚岁仅十四岁的少年天子刘肇成功夺回政权!】1
【汉和帝在铲除窦宪,窦笃,窦景之后,直接就把窦氏势力的依附分子‘皆免归故郡’, ‘皆坐免官’,稳定东汉政权,让濒危的皇权重新加强1.
怎么说呢,历史的神奇就在于我们能够看到许多我们认知之外的事情,看十四岁少年天子用最普通的策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灭权臣,无需剧本,却是绝佳的电视剧剧本。】
“妙哉!十四岁的年纪有此略以及政治手段,不愧是能够创立永元之隆的帝王!”
刘据和霍去病两人拍手称赞。
汲黯面上虽然平静,但眼底是掩不住的笑容: “和帝幼冲威断,魄力实过于章帝矣。”
刘彻也很满意,只觉得这人的贵察而断,可与汉昭帝诛除上官桀相提并论: “即位之初遽能折外戚骄横之权而进贤,远继孝昭之烈。”
他觉得这人真的比他老子汉章帝好太多了! “仲卿以为呢?”刘彻期待转头问卫青。
卫青笑道: “和帝选刘庆之亲密,择郑众之谨敏有心几,不事豪党。晓丁鸿拥君派之用意,用人得当,组织严密,措施谨慎,确实是当世明君。”
虽然是夸赞后辈,但刘彻总有种是自己被夸的舒坦感。
他觉得自己很喜欢汉明帝和汉和帝,都是有勇有谋之辈。
就超满意!
他看向仙幕,只期待能够说出更多汉和帝的故事。
【十四岁的少年天子虽然年幼,但他亲政后勤恤本务,深夜批阅奏章,从不荒怠政事,历史称赞——劳谦有终。】
本来还有点担心小皇帝年岁过小会做的不好,但刘彻现在一点担心的心情都没有了,只对汲黯矜持笑道: “这小皇帝十四岁竟就能做得这般好,实在是有天赋。”
这东汉果然不错,开头出现的就有三个皇帝让他很喜欢,颇有汉武之风。
刘彻:兴奋!
【贤明的帝王在治理国家上总是有很多相同点,像赈济灾民,减免赋税,诏理冤狱,优礼贤者,克纳嘉言,四夷希侵,恤鳏寡,矜孤弱,薄赋敛,勿违农时,这些都是明明白白记载在《汉书》里的功绩,无需多说,只一项就能说明汉和帝的厉害
——在汉和帝刘肇的治下户籍人口达东汉之最5325万多人,国力也是东汉之极盛的永元之隆。】
刘彻: “明章之后在养民,永元之年看来定是上无败政使人户滋殖,好!”
其他人:佩服!
【然后……元兴元年,汉和帝病死京都洛阳,时年二十七岁。
自此,东汉糟心的衰落就开始了。
而且不是一般的衰落,是极速衰落,没有回旋的那种哦^??_??
开心没有两秒的刘彻: “???”
比前面两个皇帝还早死QAQ
————————
仙幕:东汉也要完了呢^??_??
刘彻:……你怎么阴阳怪气的
嘿嘿嘿发现自己把基础秦汉历史了解很的清楚了,带你们也一起了解清楚这段历史呀~
1.《汉纪》《汉书》《后汉纪》《资治通鉴》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楚君青5瓶;青檬2瓶;玥曦, li 1瓶;小天使们真可爱,哇,每天坚持投营养液耶QAQ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番外二】在沉默中变态的汉安帝
刘彻心都凉了半截: “怎么会有皇帝二十七岁就去世?医者都是吃软饭的吗?”
其他人的惊恐不比刘彻少。
“光武帝六十二岁去世,汉明帝四十八岁去世,汉章帝三十三岁去世,汉和帝二十七岁去世,一代更比一代……”
死得早……
汲黯觉得心口不行了,受不了这种惊恐。
卫青更担心另一点。
皇帝猝然病逝,继任者怎么办?二十七岁去世的皇帝,下一代皇帝定然也是幼帝。
不是每个幼帝都向汉和帝一样优秀,能够逆风翻盘。
【世人对汉和帝的英年早逝皆是惋惜居多。
但如果他去世之后能够像汉昭帝一样有个更为厉害的汉宣帝作为继任者倒是还好,历史就能不留遗憾,但可惜是的——刘肇驾崩,继任者是出生仅一百余日的刘隆。】
此话一出,刘彻瞳孔一震。
“不足百天的幼主。”
要想抚育一个百天的幼主成年,天时地利人和皆不能缺。
刘据紧紧地握住老父亲的手,只觉得脊背发凉: “父亲,儿子记得大汉还真没有一个幼主幼到这种地步。”
就他所知道的汉昭帝也是七八岁才登上皇位的。
不足百天的皇帝,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世界上能再来一个尽职尽责的霍光?
刘彻觉得很悲伤,他恍然间好似看到一艘名为大汉的巨轮从上层开始崩坏。
【汉殇帝刘隆,无疑是比十岁登基的汉和帝更为懵懂无知,汉和帝甚至连临终训示之言都没有留下就走了。】
汲黯悲伤,对着一个什么都不清楚的百天孩子能说什么: “臣只希望汉和帝能够安排好辅政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