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明君社死现场,给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送金手指 —— by零度冰川
零度冰川  发于:2024年02月04日

关灯
护眼

【所以在身边布满小人的情况下,玄宗的胡涂事是一件多过一件。】
【小爱妃的衣服七八百人围着做,小爱妃想要的荔枝就专门修个从岭南到京城长安的几千里贡道。
小爱妃一人得道,本来平平无奇的家人直接鸡犬升天,无功上位,聪明的族兄杨国忠平步青云当宰相,家里兄弟结党营私,个个高官,权势无人能比。
“岁贡额外钱百亿万,贮于内库,以供宫中宴赐。” 「1」唐玄宗从不问这些不正常的经费,来源何处,就是爱玩。在唐玄宗的治下,奢侈之风越来越盛。
上行下效,官僚贵族一起巴结逢迎,一起奢靡。】
仙幕展示视频,视频中的小爱妃家人出行马车饰以金翠,间以珠玉,金碧辉煌晃人眼球,拉车的马更是不俗,乃千金难买名马,马嘴上衔以黄金,身上穿戴宝石。
在场的臣子看得乍舌,户部尚书粗粗算下,捂胸口心痛道: “这一车之费,不下数十万贯!”
“竟比圣驾出行还奢靡!”
李隆基: “……”
李隆基认同,因为他自己出行都不敢弄这么繁复,要不然御史们一定谏死他。
他现在觉得不可思议极了,脑袋晕眩: “这些真是朕做的吗?仙幕前前面列举出来的为吃荔枝而修建的几千里贡道,也是朕做的吗?”
一件一件,都在突破他的想象力。
李隆基觉得自己的认知受到了冲击。
在场的心腹大臣有志一同,对陛下报以微笑。
真的,很有可能,是陛下做的呢: )
众人小声指指点点,都在说这个未来才会出现的小爱妃家人真乃祸害。
就是很可惜,他们连小爱妃家族的姓氏都不知道。
有臣子遗憾: “这家人如此贪慕虚荣,还结党营私,祸乱朝纲,不知这东西为何掩盖其名,人才保护不是只保护人才吗???”
宋璟倒是悟出了一点点东西: “谁说人才保护政策只保护人才。”
宋璟面色淡然: “它只是在保护每一个可能无辜的人罢了。”
相比较而言,那个小爱妃的家族若是被爆出姓氏来,属于那个姓氏的家族未来定然会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仙幕所言之语终归不是只有一人能见,而是方圆几里的人都能看到,所以被人知道小爱妃的家族,不提这个‘小爱妃’本人会被千人所指,就说他们家族的女子,生活定然会更加艰难,甚至都不知道能不能活在这个世界上。
所以啊,它只是在保护每个可能无辜的人罢了。
【排斥异己,培植党羽,把持朝政的李林甫卖官鬻爵;不顾天下成败,只顾循私,妒贤忌能,骄纵跋扈的的杨家族人结党营私,祸乱朝政;高力士等宦官不懂朝政一心只知道少拿奏章烦亲爱的皇上;皇帝摆烂爱护奸臣,不管权力制衡,只知享乐宠幸美人,……
大唐人才辞的辞,凉的凉,谏官死的死,哑的哑……
奸臣主政,三大派系有意识的蒙蔽了玄宗的眼睛,让他沉溺于酒色,视金帛如粪壤。】
【昨天光辉夺目盛世巨唐,今日眼见着就要变成可怜黄花。】
李隆基很想大言不惭的说没什么,不会的,都是骗人的,但……
有点说不出来。
不能再那么肆意下去了。
李世民道: “良言苦口,忠言逆耳。”
“前半生还能克制,后半生身处盛世飘飘欲仙,已迷人眼。”
李世民界面,李世民和臣子现在已然知道这个曾孙的德行了。
他们看了仙幕许久,还是无法想象世界上竟然还有这种人。
“勤政爱民,昏庸无比,任人唯亲,放任朝政腐败。”
“真难想象竟然会出现在一个皇帝身上。”
大一统朝廷的皇帝极少会出现这种状况。
像上一个大一统汉朝,皇帝要么是从头聪明到尾,要么就是从头平庸或者荒唐到尾,哪有人前半生和后半生差别那么大?
实在是突破认知。
臣子们接连感叹玄宗后期的荒唐。
不过他们还是得说句公道话。
长孙无忌作为最忠诚的李家党,自觉这个唐玄宗身上流着他长孙家的血脉,至少不能让人觉得长孙家的血脉会产出如此荒谬的皇帝。
他缓缓道: “就此被仙幕盖章定论早死二十年,倒是说重了早……”
声音越说越小,本来就没多大声,说到第三个字已经几不可闻了。
早死一点点好像也不错。
长孙无忌有点说不下去了,因为说来说去,这个玄宗早死一点点好像挺好,省得那么荒唐。
长孙无忌看向长孙皇后,恰巧长孙皇后也在看他。
长孙无忌心中憋屈,用眼神像妹妹示意:但是承认拥有他长孙家血脉的孩子真的是个垃圾这件事情,真的很难接受。
不过在看到妹妹眼底的疲倦后他就知道了——当妹妹知道孙子和曾孙都缺教导的时候应该更倦吧。
长孙皇后确实倦了,很想穿到曾孙的朝代,亲自甩对方一顿的那种倦。
【表面的升平,掩盖不了潜在的危机,危机潜藏在暗处,伺机而动,祸乱近在咫尺。】
【那是一个所有人都没有在意的平常早晨,命运齿轮开始旋转。
一个腹大垂膝,肥胖惊人的外邦人踏入皇宫,望着李唐金碧辉煌的宫殿留下羡慕的口水,并以甜言蜜语赢得唐玄宗的‘芳心’。】
【——安禄山】
【这个突厥人的出现,意味着舞破中原的砍刀准备挥下,焚尽洛阳宫殿的大火即将降下。】
此话一出,众人脑中第一时间浮现出仙幕前面所言的盛唐转折点。
叛军四起,京城三陷。
“叛徒是突厥人!”
“安禄山是何人?怎么又多了个史思明,这又是何人?”
吏部尚书想破脑袋也没想出来这人是谁,他甚至把吏部的臣子册拿出来翻也没翻出这人是谁: “没有安禄山的信息,这人非记录在册的官员!”
“史思明这人也不是记录在册的官员!”
玄宗朝的官员面露痛苦之色,心焦的甚至抢过吏部尚书手中的册子自己翻找,但也仍旧没找到。
“没找到,没找到,还是没找到,这人到底是谁!”
此刻,在幽州被幽州节度张守珪抓住的偷羊贼安禄山征大言不惭的诱惑张守珪灭两蕃,怎么能知道遥远的长安有人正准备逮他呢。
至于史思明?作为一个和安禄山同乡的小伙伴,此刻还在泥地里打滚呢。
既然人找不到,他们就只能先放在一边,找寻其他值得他们关注的点,于是他们就发现……
宋璟蹙眉: “怎么又是蜜口之人。”
宋璟的吐槽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李隆基愧疚低头,但臣子们已经不会再怜惜他了,现在真的是所有人都知道——他们陛下最喜欢的就是蜜口之人。
臣子们感叹: “看来未来也要学习这些蜜口才能获得陛下的欣赏?”
“宋公方才说得没错,咱们就得学蜜语!”
李隆基不知道,李隆基不敢说。
李隆基试图转移矛盾,他咬紧牙根死盯着上面的车叛军首领: “安禄山是吧!”
“给朕等着!”
这个来自突厥的外邦人,他掘地三尺也要把他揪出来!
就是绞尽脑汁也想不到这人是谁而已……
李隆基睁大眼睛,企图从仙幕的介绍中窥探到这人的其他特征,能够逮住这人的特征,腹大垂膝,肥胖惊人的突厥人安禄山和同乡史思明是吧?会找到你们的。
【小爱妃家中权势滔天,抱大腿的人络绎不绝,而嘴甜的安禄山无疑是其中抱得最成功的那一个,四十五岁安禄山直接认了二十九岁的小爱妃为干妈,一跃成了唐玄宗最宠爱的干儿子。
多宠爱?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制20万兵马,拥兵边陲的那种宠爱。】
此刻,朝廷一片死寂。
李隆基仿佛听到众位臣子僵硬转动脖子朝他射出死亡射线的声音。
“一个外邦人,兼任三镇节度使,制20万兵马。”
武将们的声音如梦似幻。
一人统领二十万兵马是什么概念?所统领的还是边境三镇那些骁勇善战二十万将士是什么概念?
挥师南下是梦吗?改朝换代是梦吗?不是梦!
狠心点不管边境,换个皇帝还不是洒洒水那样简单!
【自此,朝堂集结了四方奸臣,
李林甫,小爱妃族兄杨国忠,宦官,现在还加入了深受皇帝宠爱的封疆大吏安禄山。】
李隆基呼出一口憋在心口的仙气,还好还好,不是一家独大,虽然这些势力都是垃圾势力,都是奸佞小人,但四方制衡着总归能保持一种平衡,不至于一开始就搞大的,直接反。
李世民也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制衡之法确实是好。
这些人相互牵制,应该不会做什么才是,怎么就搞到叛变呢?
除非……
李世民蹙眉,除非权利失衡。
【集齐四方奸臣,召唤一场兵变。】
【意外总在人意外时降临。】
【一唱一和把持朝政的李林甫和杨国忠带着新晋宠臣安禄山内部争权夺势,四方矛盾进入白热化,并随着李林甫的去世而有所倾斜。】
【绣花枕头杨国忠深怕权利被分走,每日对安禄山就是开干,整天说他谋反,说着说着……
杨国忠计划成功,安禄山反了。】
【撕毁盛唐最后一层遮羞布,让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的灾祸终于在天宝十四年来临。
安史之乱,一场由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争夺统治权的内战。「1」】
“嫉贤妒能,嫉贤妒能,朕真是第一次看到嫉贤妒能之辈的能力啊!”
李隆基哀嚎。
这个不知名的奸臣整日整夜整月整年的揪着人搞事,难怪那个安禄山反了啊!
虽然这其中也有安禄山自己的锅,但这嫉贤妒能之辈绝对是直接原因!
李隆基憋屈死了。
李世民这个曾爷爷也是被气到牙痒痒,和李隆基一样少有的见到了嫉贤妒能之辈的强大能力。
“这些混账,都是被权利迷了眼的!”
生气完他就悟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道: “平衡一旦被打破,就难以重拾和平,看来还是得和后世的子孙们说说,制衡之术要慎用,一朝不慎,误人误国。”
【三方牵制,玩火自焚。
消息闭塞的唐玄宗收到安禄山带着他20万边军反了的八百里加急情报时,叛军已起兵六日,潼关都快陷落了。】
李世民失望: “这就是所谓的八百里加急?急到叛军起兵第六日才知道?”
他突然觉得好失望啊,这个曾孙,好废物。
李隆基脊背发凉,有种被人鄙夷的心虚感,但不用找他也知道为什么,因为一个皇帝消息闭塞到这种地步,他要是老祖宗都得扇一巴掌。
【朝廷的的反应迅速,好似太宗,高宗,武周的武力还在一样主动出击,力求速战速决。
高仙芝和封常青两位名将被寄予厚望,派去带兵平叛。
然后,这批被寄予厚望的正义之师,并没有原先设想的美好。】
【因为时代变了,中原近四十年未有大规模对外战争,府兵制下的中原将士们在盛世中养尊处优,实战经验几乎为零,战斗力还没有安禄山叛军的一根脚趾头强。
而安禄山的将士们呢?常年在边境御敌,实战经验满分。
战斗力如此悬殊的队伍,战斗结果不言自明。
高仙芝和封常青两位将军深知府兵制下唐军的菜鸡,固守潼关不出。】
李祎赞同,道: “潼关易守难攻,就是应该闭关自守!”
“高仙芝出身于武将世家,自幼习武,是个好苗子,武艺高强。听他的,准没错!”兵部尚书肯定!终于有一个他们熟悉的娃娃了!
他们眼含期待,就希望有个好结果。
李隆基听臣子们这么说,也眼不眨地盯着仙幕上的史料看,希冀不要有意外。
于是,李隆基在仙幕上面光荣的又看到自己的名字。
【但朝廷怎知两位将军的苦心,洛阳都失守了竟然还死守潼关??
一口‘畏战’‘勾结叛军’的诬陷大锅从天而降。
两位名将被急于求成,不明是非的李隆基斩首了。】
【前面两个将领死了,第三位精通军事的将领哥舒翰出场,这位名将和前面两位一样知道防守才是上策,继续践行防守战略。】
【但愚昧无知,连纸上谈兵都不配形容的朝廷死活要人开门应战怎么办?胳膊拧不过大腿,哥舒翰开门迎战……
这场战役的结局就是二十万将士被堵在隘道虐杀,战壕覆尸,哥舒翰等不认降的将领被马拖拽而死。
很不光荣,安史之乱的这场潼关之战被作为中国战争史上伏击战的典型战例。
二十万将士全军覆没。
潼关失守
兵临长安。】
李隆基面色一白,他颤颤巍巍想辩解: “洛阳距离长安极近,洛阳失守,长安定然也守不长久,朕朕朕……”
洛阳确实通往长安的必经之路,不容有失,但潼关更是长安的门户,一旦有失,京师危矣,在敌我双方实力悬殊之时,防守才是硬道理。
潼关形势险要,道路狭窄,重兵把守那些叛军打半年都打不下来,保持守势并没有过错,更何况,还有郭子仪等将领说要进攻安禄山的老巢渔阳,要求潼关守军继续守住。「1」
确实应该坚持守势,据守险要,持久疲敌,再伺机出击。
守势也还未延误战机啊,为何要改?人地两失,战争急转直下是他想要的吗?
李隆基想要辩解。但怎么也说服不了此刻还没有昏庸过头的自己。
李隆基愧疚,低落道: “朕错了……”
他觉得自己也很蠢,忘记了先辈的教训,妄图以外行指挥内行。
三位将领都说要防守,未来的他竟然还听信谗言让哥舒翰开门迎战。
未来的自己如此蠢笨,李隆基觉得头很痛,这仗能赢就怪了
李隆基的心腹臣子看皇帝如此愧疚,出声道: “陛下不能全然怪罪于自己,一切还当属那妃子的族兄,迷惑陛下,诱拐陛下往坏处走,才有潼关失守,长安危急的困局。”
李隆基深有同感,又想把锅放在视频中每次都想跳出来指指点点的妃子他哥,只觉得要不是不知道小爱妃他族兄是谁,此刻暗杀名单上应该加上这个人了。
总是跳出来,引诱未来的他走向错误的路。
就连强势要求哥舒翰出关打战都是他挑唆的。
李隆基觉得自己真萎了。
这妃子带来的族兄真可怕,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完全不在乎江山社稷。
宛若没有教化的蠢童。
他一想到这个不知名的妃子潜藏在各世家中,不知道的贪婪族兄也在暗处窥视着,连纳妃的心思都无了。
不想再有宠妃,也不想再让任何一个人无功上位了,因为他不知道那愚蠢的族兄到底潜藏在哪个家族。
此刻,李隆基再次骂起仙幕不让他知道那祸国殃民的妃子家族到底在哪里。
冷静的文臣们可不像武将们一样被表面迷惑,他们看得更加清楚,更加懂得视频中这个不知长相的贪官所作所为内里的意思。
宋璟道: “此人不过是摸清了陛下想尽快平定乱局的心理,从中挑唆罢了。”
“哥舒翰为良臣,这族兄为奸臣,二者必然有过节,宠妃族人又是嫉贤妒能之辈,担心手握兵权的哥舒翰得胜归来威胁他的地位,玩的一出借刀杀人的把戏罢了。”
就是这人委实有病,为一己之私弃二十万人命和江山于不顾。
宋璟只能说社稷有此贼,不亡已幸甚。
不过他们的陛下就没错吗?
战时斩将,无异于自断臂膀,助长敌人气焰。
他们愚蠢的皇帝啊,果然应该提早死二十年。
【渔阳鼙鼓过湩关,此日君王幸剑山。——《谶句》里的这句诗表示了安禄山从渔阳起兵,一路杀向长安的过程也表示了……惊慌失措的唐玄宗西逃入蜀的无能。
没有明朝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的血性与魄力。
唐玄宗把安史之乱过成了菜鸡玄宗,在线跑路表演现场。
带着杨贵妃以及宗亲逃离京城,让大唐失去最佳战机,让大唐的将士们失去了士气,让叛军有机会兵临长安城下。】
【《旧唐书》记载: “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豺狼所号。
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就像历史上胡人南下一样,这些外邦统领的叛军,残忍血腥。
宫室十不存一,百姓不满千户。
盛极一时的大唐京都长安城。
百万家一朝尽毁,沦为人间地狱。】
贞观朝的官员们只觉得幻灭,真的是原先对这个玄宗是有多期待,现在就有多讨厌他。
“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为何朕的大唐君王做不到,盛世迷人眼,不过百年时间,李氏宗室就无人敢御敌吗!”
李世民眼露悲伤: “朝廷腐败,奸臣当道,百姓困苦……,如此多的错误还是盛世吗!”
他要列举,简直可列举出一堆东西出来,都是他从这段视频中看到的。
为何国祚仅一百三十余年的大唐王朝会落得这种粉身碎骨的境地。
大唐的国力攀上巅峰注定会跌落吗?为何不能长久地维持盛世之景?
李世民心中难受极了,外显得眼眶都红了。
攀上最顶峰的盛世就一定会跌落吗?他们大唐也不能逃离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朝代规律吗?
李渊不能体会李世民那种对大唐未来走向的迷茫感,他只看到了现下,李渊抱住李世民哭唧唧,直言道: “吾现在觉得,虚心纳谏真的是你最大的优点!”
他原先不明白为何仙幕在夸自己二儿子的时候总免不了要拿虚心纳谏说事,并且在介绍后面的高宗,周皇和玄宗时总也是离不开纳谏,现在啊,他终于知道了。
不广纳贤言的弊病就是像玄宗一样,身边只有天天高奏凯歌报喜不报忧的人!
呜呜呜呜,他的大唐啊!
李渊这是真难过啊。
看到后面的战场应对方面,那真是越看越让人生气。
其他臣子们的心境和李渊差不多,太宗一朝的臣子们絮絮叨叨,念念不休。
“这玄宗简直蠢到机智,这些边关将士们经过战场血雨腥风的洗礼,是能小瞧的吗?那可是个个骁勇善战,如狼似虎的边关将士,哪是中原养尊处优四十年的兵油子能对付得的???”
“两军对垒,可不就是一触即溃!要想有这个速战速决的勇气,你就得有底气,有实力啊!”
程咬金他们看得有多难过谁知道啊,本以为民不知战是他们最期待的事情,没想到玄宗一朝反向操作,让他们这知道国家承平已久,民不知战的结果可能是各州县面对外敌望风瓦解,官员投降跑路,百姓任人宰割!
太宗一朝的武将们: “QAQ”
真相太残忍了。
他们该何去何从?
难道注定一辈子操劳命吗?
【可能是李唐命不该绝,不是每个李唐宗室都像唐玄宗一样无能懦弱,会在危急关头弃把百姓于不顾,在看到安禄山叛军的暴行后,有识之士强烈愤慨。「1」
在太子的李亨的带领下,在李辅国等人的支持下。
有识之士带兵北上和叛军对战。
李亨自请为帝,号令天下。
用郭子仪,张巡和李光弼等人收复失地。
其中以张巡最为厉害,他所带领的睢阳之战是安史之乱后期收复战中最为惨烈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战。
屡破敌军,历大小数三百余战,张巡以两千人扼守城墙单薄的宁陵,雍丘60多个昼夜。
之后转战睢阳,张巡领七千兵,在尹子奇十八万叛军的围攻下经过四百余战,但仍坚守睢阳。
为何要守住睢阳,因为睢阳是富饶江淮地区的屏障,只有守住它,才能让唐军有时间征收江淮地区的税收和粮草,才能让大唐有一线生机,要不然中原大地就直接归属番邦,难以翻身。
七千兵对抗十八万叛军,固守一城,注定是艰难的。
《新唐书卷一百一七》有记载:
被围久,弹尽粮绝。
初杀马食,既尽。
而及妇人老弱凡食三万口。
城破,遣民止四百而已。
终,固守睢阳10个月。
张巡,以整个睢阳数万人口被吃到只剩下四百余人的人口,换取唐军的粮草,换取唐军有能力与叛军一战,换取保全中原,换取保全大唐,换取叛军再无南下。】
视频的最后,是睢阳城破的画面。
睢阳城内的将士们死得死,饿得饿,病得病。
即使那个跑在最前面的中年人如何眦裂血流,齿牙皆碎也无济于事。
病饿力竭,寡不敌众,叛军破城。
多么熟悉的城池啊,玄宗一朝的官员们满身悲意。
他们熟悉的睢阳没有往日的繁华,唯余满目苍夷。
宋璟沉默许久,终开口道: “睢阳属于河南,乃江淮地区的屏障。江淮经济富庶,得之则粮草足,叛军与我军都想占据,叛军投出十八万兵力势在必得,再正常不过。我军也确实得坚守住……”
宋璟久久不能言。
战况太过惨烈,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们不熟悉这个张巡,但也知道这人在盛世应该也是意气风发的将才。
但最后,却落得食人肉,落得喊着‘我为君父义死,无憾矣!’被敌军害死。
以食数万人的性命换十月坚守,换中原有一争之力。
他们能想象出史书对这人的争议,会有人觉得他残忍吧,也会有人觉得这些人死得其所吧。
李隆基替他说这未尽之余,道: “张巡以数千兵力,抵抗十个月,乃将才。”
以惨烈血腥逐步收复失地,最终打败了叛军。
这些战役的惨烈,未来自己的愚蠢,甚至让李隆基没空去想到底是哪个孩子登基,也没空计较自己被变成权利架空的太上皇。
什么死得其所,本来这些人都不用死的!
李隆基在想自己的结局,应该不好吧,这么垃圾的皇帝,未来怎么配拥有一个好结局呢。
【用数万睢阳人命牵制叛军十八万的兵马,给予了唐军充足的粮草准备时间。
安史之乱的最终结果尽如唐人意。】
【就像是诅咒一样,称帝的安禄山常居深宫,不理一线,宠幸宦官,又因眼疾失明和疽病,性格暴躁,随意打骂杀戮左右身边宦官,最后落得被砍死的结局。
而唐军则犹如天助,败安军,收长安,收洛阳,抢河内,河南,河东,中间更有史思明领13郡及兵8万降唐。
不过历史重演,降唐的史思明复叛称帝,唐军向邺城发的数十万兵,因肃宗的孱弱和猜忌成大溃败。忠诚的臣子被解除兵权成于闲官。】
【叛军的瓦解源于叛军内讧。
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非那个临危受命称帝的唐肃宗,而是他的儿子唐代宗启用唐将仆固怀恩等名将后才平定。】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十月里西北十郡那些良家子弟,鲜血流成了陈陶斜的泽国水乡。京都百姓转头往北方痛哭流涕,日夜盼望官军早来到退敌安邦。「1」
官兵来了,退敌安邦了,但盛唐回不去了。
历时七年多的大动乱,让大唐极盛而衰,直接就把万国来贺的盛唐风光摧毁殆尽。
5500万人口,到安史之乱结束,锐减至不足1100万人。
五分之四的中原人口,整整4000万人,在这场动乱中消失。「1」
活下来的百姓也过得极为凄惨,经济民生的毁灭性打击,让中原百姓以纸为衣,以土为食,玄宗中期之后的百姓们过得比一百三十七年的建国时期还惨。
繁华落尽成一梦,盛世大唐不复还。
留给后世无尽的感慨。】
【而这场动乱的直接原因,我们亲爱的唐玄宗陛下,早在安禄山死时就被迎回长安,称太上皇,每日对着小爱妃的画像‘朝夕视之而欷歔焉’。
亲信被清洗,晚年只身一人,茕茕独处,形影相吊,忧郁寡欢,终在762年与好大儿同年驾崩。】
李隆基嘲讽地笑了,因为他的下场是真不好。
陪伴在他身边的亲信遭到清洗,宠爱的妃子死了,毕竟当年的逃跑可不是没有代价的,剑门关七十二峰下,宠妃因兵变而成为替罪羊死了。
高力士被诬陷流放;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被下放;亲妹玉真公主被送入道观;供娱乐的梨园被遣散。
李隆基甚至想鼓掌。
“弃祖宗留下的江山社稷与百姓于不顾的帝王就应该落得如此下场。”
年迈的皇帝胡涂,但他能不知廉耻吗?不能。
逃跑就是让人耻辱,就是会令人厌恶,不是吗?
“罪人就应该有罪人的待遇,若是活的舒心怎对得起枉死的四千万大唐百姓。”
不知怎么,李隆基把自己和未来的自己划分得很清楚。
毕竟现在一切都还没发生不是吗?一切都还有挽回的余地不是吗?
但李隆基也是真难过啊。
皇帝在深宫内院,谁的声音也听不到,身边都是忠臣还好,若是奸臣,那只能被奸臣混淆视听。
至于如何分辨忠奸,全看皇帝是否被乱花迷了眼。
那个未来的他,后半程是否有回旋的余地呢?没有,一丝也没有,因为一朝过错,他的身边就被奸佞围绕满了,他没有悔过的权利。
李隆基眼底晦暗不明。
好想把所有不安定元素去掉,他想给自己留下一份悔过的空隙。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
李隆基呢喃着这几个字。
不安定来自哪里,来自宦官,来自文臣,但最容易解决的不安定元素是什么?是外邦异族。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