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后任事率性,好恶无定,终其临朝之日,计曾任宰相七十三人”
——《旧唐书》《资治通鉴》《隋唐史》
「1」武后是个杰出的女人,这无可否认。除去疯狂热衷于权力,极端自尊自大以外,头脑非常清醒,非常冷静,个性聪敏而坚强。在她生活的后十年,性格已渐见宽容,胸襟亦渐见开阔……停止残杀。把以前用各种方法放逐的贤良之臣,又都召回为官。虽然武承嗣与来俊臣时时图逞阴谋诡计,武后并未使大权旁落。武后如果不篡唐自立,本可以成为一个有道之主,比历史上若干皇帝都好。
——梁永元着·武则天正传: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2-05
「1」公平而论,武后的确是当时最精明强干的政客,胜过那些学识渊博的儒臣,胜过历代雄心大志的皇后。
太宗为男,武后为女,二人都竭力开创一个朝代,太宗雄才大略,众望所归,武后在才略方面,堪与太宗比肩。
残忍与聪明,疯狂与冷静,在这个权倾中国达半个世纪之久无与伦比的女人身上得到了惊人的统一。
——师荃荣,袁富民主编·干县政协文史资料第7辑唐陵之冠——干陵:干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2005-11
「1」武则天是个有才能和政治野心的人……她注意选拔贤才,先后任用李昭德,狄仁杰,姚崇等政治家担任宰相,协助她管理国家大事。她也亲近一些奸佞小人,任用酷吏,制造冤狱。不过她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控制,不让他们掌有过大的权力。在她掌权的半个世纪里,李唐的皇权一度受到很大的损害,但李世民开创的政治局面并未终止,社会经济还是继续发展的。” (《中国历史纲要》)
「1」粉碎的传统,创设的改革,引起的紊乱,超过历史上任何阴谋险诈的男人——林语堂
「1」 “对于这位敢于推翻李唐皇室并像男人一样泼辣地实行统治的女人,尽管儒家历史学家都进行恶毒攻击和抱敌对态度,但是武曌显然具有特殊的才能,对政治具有天赋,并且非常善于操纵宫廷的权力结构。她之所以能非凡地攫取到权力,是由于她的杰出的才能,坚毅的决心和识别人的能力,再加上她的冷酷,肆无忌惮和政治上的机会主义。她对敌人和对手表现出的残忍和报复心,这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
(《剑桥中国隋唐史》)
「1」通过科举制度用人,就在她的时代培养了许多人才,为玄宗时代准备了人才,而玄宗初期的政策,也正是武则天时的政策。——杨春柳
标注「1」的段落以及标注段落上面的几个段落有参考了数据
“即将见到唐朝的极盛之世了!”
在场的人浑然忘记了一开始的悲伤,面色涨红,由衷期待仙幕所说的唐朝极盛之世,
“原来那个开创唐朝盛世的帝王名叫李隆基啊。”
李世民心跳如擂鼓,紧张激动的。
“之前就有听到仙幕说到玄宗之名,这还是第一次听到玄宗之名。”
“上玄降鉴,方建隆基。建盛世之基业,此子名字果然有盛世之风!”李世民很满意这个后辈的名字,只觉得其中满含大唐对大唐的祝福。
其他臣子也很紧张,前面给予他们的打击太大了,他们现在急需盛世来刺激下他们对大唐的期待。
“就是仙幕介绍这人所说的话有点奇怪。”程咬金手撑下巴,砸吧着口中的吃食说道: “怎么会说‘怕他不来,又怕他来太久’难道这其中有何深意?”
坐他身边的尉迟敬德想破脑袋也没想到,道: “未来之事,若无仙幕透露吾等可不知。”但不知也不妨碍他们心中对这件事情的猜想。
尉迟敬德道: “这一定也是个人生经历很波折的帝王吧,要不然怎么能让仙幕做出这种评价。”
李世民在一旁肯定尉迟敬德的说法,道: “虽不知此人真实年岁,但按照仙幕所言大致可知此子出生时当是周朝政权最为鼎盛的时期,身为李唐皇室的他定然受到外部压迫,成年后熬到周皇驾崩,本以为柳暗花明,但韦后篡位,他行政变……”
又是一个以皇后之身篡唐的人。
榜样的力量无穷大,皇族女性力量被武皇登基激发后争夺皇位宝座的人那可多了不止一倍,一个个都想向武皇‘致敬’,没见坐在后位上韦后也想向皇帝宝座发起冲击嘛。
就是这些人中聪明人没几个。
皇位哪是那么容易就能攀上的,周皇有野心,聪慧稳健,知晓暗中拉拢大臣,培养势力的重要性,在各方面到位后才循序渐登上皇位。
但这个这个韦后行事就荒唐多了,连周皇都不敢谋害皇帝她竟然膨胀到毒杀皇帝,可见没带什么脑子。
而没带脑子想攀登皇位的人应该不知这一个。
李世民觉得,复唐后应该是混乱过一阵的。
玄宗的登基应该也没那么顺利。
就是不知这份波折,是入盛世前波折,还是盛世后波折?
多种可能性让李世民有很多的问题。
他想知道大唐的极盛是多盛,同时好奇玄宗的波折是什么样子的,,才能让仙幕发出不想这人‘来太久’的感慨。
仙幕也没有辜负李世民的期待,开口道:
【李隆基是谁,这是一个神奇的男子。
多神奇呢?】
【他出生于唐朝宫闱多事之秋。
降生那年伯父被废,老父亲被立为皇帝。
身为一出生老父亲就能登基的好大儿,李隆基本来应该被叫做福星,备受宠爱。
加上身上艺术细菌爆棚,或许这份荣宠可以让他做个真正意义上的梨园创始人,闲散王爷,拥有醉生梦死的资本。】
【但可惜,朝堂上是年逾花甲的亲奶奶在临朝称制,专断军政,别说他,年富力强老父亲都只能被终日幽居别殿。
于是,如若没有什么意外,在别殿混吃等死的颓废风才应该是他的最终归宿。】
仙幕这话让众人狂点头,对对对,本来应该是这样子的。
现实就是如此残忍。
【但就这混乱的时局,躺平是不可能让人躺平的。
酷吏政治刮起的大风注定了他不能咸鱼,因为身为唐氏宗室在这个改朝换代的武周一朝就是最原始的罪。
不慎就会被迫害。】
【老父亲被诬告,老母亲被诬杀,年幼丧母的他只能由妾室抚养,随波逐流,被过继,被废,被囚禁,被降封。
与一众兄弟‘幽闭宫中,不出门庭者十余年。’】
李隆基的童年一出李世民就眉头直皱。
“这童年真惨,比朕惨……”
意识到老父亲就在身边,李世民缄口。
李渊直白地冲李世民横了一眼: “你当吾死了?吾在你幼时可没有做这种混事。”
其他臣子乐见老大吃瘪。
不过说实在的,他们老大的童年确实无虞,唯一会对他本人造成严重影响的也不过是被封为天策上将后的那段岁月,被太上皇和前太子排挤的岁月。
现在想想,当年他们老大犹疑不决是否政变不就是因为童年时和老父亲,兄弟关系处得太好了以至于下不去手嘛。
“不知道这些童年变故会给这个玄宗皇帝带来什么。”
臣子们猜测。
这个创造盛世的皇帝会是什么样子的性格?
是像他的曾祖父太宗陛下有勇有谋,全方面发展,还是像他爷爷唐高宗一样仁善但软弱,又或者像周皇一样聪慧过人?
【这样的人生成年人都受不了更何况幼年李隆基,多少能把人整成心里变态或者偏执狂。
所以被囚禁了七年还被放出来的李隆基注定不是平凡人,注定了他不会普通。
李隆基,对权利还是有了不一样的情愫。
童年的阴影告诉他,有权利和没权利是不一样的,做案板上的只能任人宰割的鱼儿只会给人带来绝望。】
【于是唐隆政变后干掉韦后集团拥有了皇位继承权。
先天之变干掉了强有力的对手“宰相七人,四出其门。文武之臣,太半附之”的姑姑太平公主掌握了政权。「1」】
【皇权稳固,任用贤能,整顿朝纲。
或许李隆基不是一定要开创盛世,但很不好意思,李隆基早年虚心纳谏的优秀本质,在加上时代的力量和贤臣的力量,确实做到了推动着一个盛世徐徐展开。】
李世民紧张地咽了下口水,双目炯炯有神,期待盛世。
其他臣子则爆发出窃窃私语: “看来是一个和太宗,周皇一样的人物啊!”
“是啊是啊,是一个懂得虚心纳谏的帝王。”
天知道他们这些贤臣多喜欢懂得虚心纳谏的帝王啊,懂得虚心纳谏至少不会自己一条道走到黑,带着整个帝国撞南墙。
【那时,夺得皇位之后治国这一难题就被摆在台面上。
治国什么最为重要?
在于‘治’
老祖宗太宗的成功例子近在眼前。
爷爷奶奶辈的经验教训亲眼看过。
精通治国方略的唐玄宗知道了用人乃治国根本这一真理。】
亲口被仙幕说出来的感觉总归是一样的。
代表着这人真的在施行‘治吏’之策。
老祖宗李世民嘴角上翘,拍手称赞,道: “此子若能有此觉悟,这吏治,稳了!”
其他文臣这下子瓜子也不磕了,目光炯炯有神。
房玄龄道: “此君只要得陛下您在吏治上的一分真传,就可再现清明吏治!”
房玄龄不说虚的,世间只要有皇帝有识人之明。善于纳谏,哪里会愁吏治不够清明。
其他臣子疯狂点头,超级认同。
所以这也是一个同他们陛下一样会治人之君吧,是吧是吧!
【李隆基虚心纳谏的品质后和老祖宗的积累,让他拥有众多贤臣。
《唐纪》称:唐世贤相,前称太宗房,杜,后称玄宗姚,宋,他人莫得比焉。
四人并称唐朝四大贤相。
苏辙《历代论·姚崇论》称:姚崇善应变成务,宋璟善守法持正。
姚有为尚通,宋有守尚法。
至于其他人,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纮,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魏知古,苏颋,刘幽求……众人各其所长,玄宗委之为政。
虽志操不同,然通晓治国方略,协心辅佐,尽心操劳国事
四夷来寇,驱之而已;
百姓富饶,税之而已。
是他们让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遮。】「1」
【这些人,皆骨鲠大臣,皆良相。】
【这时的唐玄宗,贤臣左右,威至在已。】
这么多的贤臣,本看得李世民都眼馋了。
这里头又冒出来几个被仙幕着重点出来的出挑人物。
被仙幕着重提出来的姚崇,宋璟,这些应该就是这些贤才里最为出挑的吧?
李世民双目放光,这是伯乐看到千里马的光。
李世民:有个性,他喜欢。
但得不到……
其他人可没有李世民那么眼馋,他们听到仙幕的第一句话后,就瞄向房玄龄。
程咬金撞了撞房玄龄的肩膀,调侃道: “四大贤相啊,嘿嘿嘿。”
唐朝四大贤相之一房玄龄本人: “=v=”
“咳咳。”房玄龄不好意思地含蓄微笑,谦虚道: “都是后辈不知事瞎评的,在座诸位可和房某不相上下,在各职上皆为能臣贤臣。”
脸上想要客气,但实际说出的话却没有客气。
啊他就确实是贤臣啊,客气什么啊!至于谦虚说‘比不上在座诸位’?
这种话怎么可能会出现在他口中,这不纯纯的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嘛!
所以都是能臣都是能臣,都是能够千古流芳的贤臣!
至于唐朝四大贤相嘛……
咳咳,能把他和如晦并列放在一起的名号他不想拱手让人,他和如晦并列就好。
极少‘贪心’的房玄龄‘贪心’一次,就是很想留下和杜如晦并列的名号。
【贤臣积聚离不开唐玄宗本人的谦虚和虚心纳谏。
毕竟要是皇帝死骄傲,那臣子基本上就会出现唐高宗时期出现的‘臣子相对无言’的窘况。
所以唐玄宗建制谏官,恢复谏议,学习老祖宗倾听臣子们的想法。面对臣子提出的好建议更是如获至宝,比如姚崇在当宰相前提出的十事要说就真成为了唐玄宗前期的行事准则。】
李世民看得眼馋,其他臣子倒是不会馋,他们只是膜拜。
看到视频中的姚崇面对玄宗升官的旨意竟还能镇定自若的要求玄宗答应他十个要求。
臣子们直接拜服了。
虞世南敬佩道: “面对宰相之位,能坚守本心,确实不易。”
魏征默默赞同,道: “而且这人所提出的十事要说简单明了,针对时政,非妄言,确实有稳定政局,整顿吏治,改善财政之奇效。”
只看这其中的部分,勿贪边功,广开言路,奖励正直大臣,勿使皇族专权,勿使宦官专权等「1」就能知晓都不是瞎说的,都是切实可行。
至于再次被仙幕拉出来鞭尸的小李治: “……”
本人已死,有事烧纸,勿念。
李渊拍了小家伙的猪脑袋: “看看,这皇帝做得不够好就是会被抓出来使劲念叨。”
李治默默地把头埋进身边的李渊肩头,自闭了。
李渊肩头传来小家伙的闷声回复: “嗯,孙儿现在知道了。”
李渊叹气,絮絮叨叨: “这都是耶耶的经验之谈啊,你看耶耶这太子没选好,开国皇帝没做好,不就是经常被仙幕拉出来鞭打。”
怕是不止仙幕所展示出来的这些,在他不知道的地方闲言碎语更多吧。
李渊头疼,这嘴碎的人哦。
李世民看祖孙两人情绪皆低落,出声一起安慰道: “帝王是君,但也是人,是人就会有不足之处,人不足影响一地,但君不足却会影响一国,影响千万人,而一个虚心纳谏的帝王能最大限度的弥补不足。”
李渊默默点头,他的这个儿子就做得很好。
李治默默领悟这个早就应该领悟的话。
【在唐玄宗与治国小分队的队员们君臣一体,上下同心,轮番上阵,花样炫技的情况下,整个大唐政局不再混乱,大唐风气为之一新。
农业,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国际性商业大都市在大唐国土上如花绽放,不止长安,洛阳,成都,扬州这四座国际性大都市,其他地方外邦本地人也是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在玄宗和官员们的支持下,互市与海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大唐的商人们甚至自己衍生出了金融机构柜房。「2」】
【没有意外的,前期的积累,加上现在改革和开放双头齐下,大唐军事文化政治经济终于达到了巅峰时期。】
【改革花开,李唐王朝特有的博大开放胸襟,终结一盛世之果,独领风骚。】
【华夏百姓们在千盼万盼中迎来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乐章里的最强音——开元盛世!】
【若你有幸给它评价,对于那段时光相信你不会吝啬好词好句
《通典》记载: “至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
“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
记载:开元,天宝之中,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太仓委积,陈腐不可较量。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开元盛世,是一个四海之内,无论高山还是绝壑,都用耒耜给耕满成田地的时代,那个时代粮食充足,那个时代物价低廉,那个时代丰果满满,那个时代基层粮食储备根本不用担心,因为‘公私仓廪俱丰实’,因为‘太仓委积,陈腐不可较量’「4」
粮食的仓储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可谓是最上等。】
李世民的嘴角大大上扬。
看盛世看什么?看的就是百姓吃饱穿暖,看的就是百姓粮食充沛。
“到开元果然人口也增长了,连小城都有万户人口。”
更别提他们看得很舒爽的稻米和粟米了。
稻米饱满圆润,粟米光滑明亮,丰收之年,丰收之年啊!
还有那看得人最舒爽的‘天下无贵物,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
只希望这些就如这首诗句所说,非各例,而是开元常态。
就是有个问题。
李世民与他的亲亲臣子们对视,有志一同的认为这个‘忆昔开元全盛日’一句,用词需要他们多家斟酌。
‘忆昔’可不是什么好话。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开元盛世下,大唐举国上下皆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绣幕里闪烁着的红烛像闹市,施着的舞裙像天空彩霞。长安纵横的大道连着小巷,四通八达,香车宝马川流不患,络绎不绝。「5」
盛唐,就是诗歌,书画,乐舞等技艺都达到了巅峰辉煌。
歌舞升平下,大唐人人知书识礼,奋发图强,人人皆爱书,人人皆读书,三尺童子以不言文墨为耻,人人望着这片天地。
这盛世让他们渴望施展才华,立身扬名,这片盛世也让他们有机会施展才华。
他们斗志昂扬,满怀信心,或步入仕途,力争蟾宫折桂,虽白首穷经,也不后悔;或弃文竞武,保家卫国,虽战死沙场也在所不惜。
姚崇,宋璟等贤臣现世;柳公权,阎立本等书画家出现;李白,杜甫,王维等泰斗级诗人崛起。
他们歌颂盛世,投入盛世,建设盛世,如群星般照亮盛唐的夜空,将盛唐推向了高潮。
他们的意气风发所留下的作品让我们有幸一同窥见盛唐的风采。
盛唐气象,这是一种整个社会充满锐意进取,朝气蓬勃的时代氛围。】「1」
这些诗句的画面感十足,众人恍若一同沉浸在仙幕所描述出来的歌舞升平之中,无法自拔。
为何无法自拔?因为那被沉浸的不是普通的梦,而是他们努努力,就触手可及的盛世梦。
在他们的世界,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没有一个时代敢大言不惭的说自己是盛世,就连备受推崇的文景二帝都只是治世。
而他们现在感受的这个诗句中所描户的可是盛世,是能问鼎华夏之巅,问鼎世界之巅的盛世。
这如何不叫他们想要沉浸呢?
通过诗句,他们窥见了一丝盛唐充满锐意进取,朝气蓬勃的时代氛围。
【 “九州岛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男耕女织的理想社会,你现在出门还得看黄道吉日,省得流年不利遇上豺狼虎豹,但在开元可不用,一切安好。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4」
没有酷吏动乱,也没有烧杀砍掠。
人人向往大唐,大唐文明当时世界文明里排行第一。
在世界人的眼中,大唐是当时世界上最富强的大帝国,势力南至越南北部,北达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乌兹别克斯坦,东至吉林黑龙江。「1」】
【大唐是开放并蓄的大唐,它的包容性极强,在长安城中你可以看到众多千里之外的异域人士,还有许多他们不远千里带来的东西——属于西域,中东,欧洲等地的特产。
那时候声威远至西亚,外邦人蜂拥大唐,各国使者和商人络绎不绝,个个都想成为‘唐人’。
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
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繁荣昌盛,山河晏晏,这就是盛唐气象,盛世之景。】
众人在仙幕的形容下,面色绯红,一片飘飘然之色,恍若醉酒。
“原来这就是盛世啊。”李世民想象着这盛世之景,终于懂得了盛世和治世的区别。
臣子们也懂了。
原先他们不明白盛世和治世有什么区别。
但现在懂了。
程咬金道: “治世还需要努力,但盛世却有种接着治世的力往上攀爬,终达巅峰的状态。”
李世民认同,其他臣子也认同。
这是一种站立山巅,一览众山小,可以歇息片刻的状态。
这是一种躺着就能受膜拜的状态。
原来这就是盛世嘛?
终达巅峰下面要做什么?
飘飘然间李世民抽出一点脑子去思考这个问题,然后……
到达山巅之后,好像就要……
嗯,不敢想不敢想,一定不会的不会的。
到达山巅后可以去攀爬下一个山巅啊。
……啊,那下一个山巅路在哪里,怎么攀爬……
这是一个问题。
【开元盛世,让我们华夏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书上留下了最灿烂的一笔,把它视为世界封建社会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辉煌盛世都不为过。】
【开元盛世,是能被世界每个国家的百姓都肯定的盛世巅峰。】
众人心情激荡,疯狂赞同: “对对对!这就是盛唐!”
【而创立这个极盛之唐的唐玄宗李隆基没意外的被众人奉上神坛。
当然,如果他不要活那么久就更好了。】
飘飘然的大唐君臣们好似被一盆凉水泼醒。
他们满头问号: “???”
李世民与李渊对视,两人一同脊背发凉。
不会吧不会吧,不会又出意外吧???
【众所周知,唐玄宗李隆基从685年出生到开元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737年,都没有什么可以令人诟病之处。
但过了开元二十五年,只要认识李隆基的人都得感叹一句:这李隆基哪哪都好,就是活得太老!多好的皇帝啊,可惜死晚了!
要是早死二十年绝对能称得上一句千古一帝,配不上千古一帝的名头,五百年一帝总能配一个。】
此刻,一个活在公元732年,正在紫微城应天门领受信安王李祎献契丹俘虏的四十七岁李隆基只觉得头晕目眩!目眦欲裂!
他听到了什么!
后世之人觉得他活得太久了!
他可是登基不到十年就开创盛世的明君,这些人竟然说他活太久了!
苍天吶,大地啊,这个突然出现的破屏幕在说什么啊!
他才登基二十年,才活到四十七岁,竟然天降异象盼他早死!
李隆基匆匆和身边的臣子麻溜地滚回皇城。
天降异象,不是预警就是祸。
他就看这鬼玩意儿到底是福是祸!
当然,急着回去的原因是因为,这屏幕竟然不只是他自己能看到,而是直接安在他头顶高处,五公里内的人都能够看到!
前面一通夸能够放任让周边的百姓们看到,慢悠悠启程回宫,但现在这批驳之话却不可以!得藏起来自己慢慢改!
浑然不知曾孙子也能够看到仙幕的预警,李世民此刻透心凉,不是一个惨兮兮可以形容。
“朕就知道,就知道没那么简单。”
李世民哭。
“朕单看到攀登巅峰的惬意,本以为开元攀登到盛世巅峰后是再创佳绩,再攀高峰,怎就不敢想攀登巅峰后就是走下坡路,各回各家各找各祖宗呢。”
其实这个结局他也有想到过,但不想承认罢了。
毕竟承认后世的皇帝不知如何攀登另一个盛世高峰,还真的有点丢脸。
房玄龄见不得亲爱的陛下伤心,劝慰道: “不怪陛下想不到,寻常人在兴奋之余也不想有此等晦气想法。”就比如他,他就不想有此等晦气想法。
李世民: “……”
道理他都懂,但并不妨碍此刻的难过。
难道攀登上第一个盛世之巅后,难以再攀登下一个盛世之巅吗?
手工业,商业,农业高速发展,国力强盛,万国来贺的盛世出现后,下一个能让人攀登的盛世之巅又是长什么样子呢?
难道就一定得像曾孙子一样被骂早死才是好皇帝?
所以他的曾孙子啊,在攀登完第一个盛世之巅后到底发生了什么?真如他所料那般倒在盛世的山巅上吗?
李世民静待仙幕为他们带来了开元盛世的结局。
仙幕不负众望,这就来了。
【把自己的一辈子活成心电图的行为艺术家李隆基,亲手带大唐进入盛世,也亲手葬送了大唐盛世。】
【当年与姚崇拉勾勾说好一辈子做好皇帝的屠龙少年终撕毁了誓言变恶龙。】
【那年,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战争兴起时唐玄宗和他的爱妃沉溺于歌舞当中,直至战乱起,反贼的将士踏破中原反应过来。】「5」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战乱过后,田园荒芜,物价昂贵,一绢布匹卖万贯钱。洛阳的宫殿被焚烧殆尽,长安被吐蕃攻陷盘踞了半月,不久之后才被代宗收复。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周宣中兴望我皇。’
不敢跟年高望重的人絮叨旧事,就怕他们又从那场叛乱陷两京说起,惹得彼此伤心。
小臣我愚钝无所能,承蒙当初朝廷授职。望当今皇上能像周宣王恢复周代初期的政治,使周朝中兴那样恢复江山社稷。】「4」
【盛唐不复存在了,即使后世诗人再殷殷期盼,也阻挡不了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决定在盛唐之巅躺平。
也阻挡不了天宝十四年,也就是公元755年的那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到来的,那场灾祸终归是撕毁了盛唐最后一层遮羞布。】
猜测成为了现实,但是李世民一点开心的情绪都没有。
因为他这个突然就很不可爱的则曾孙,真的在盛世之巅躺平了!
他怎敢!
李世民眼眶通红。
他李世民都不敢有丝毫懈怠之举,他凭什么躺平!就凭他开创了盛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