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起茶碗喝了一口用最便宜的茶叶泡的茶,孙金山突然想到一件事。
他要是娶了姜丽萍,就是姜丽云的姐夫了!
他之前总是莫名地有点怕姜丽云,觉得姜丽云像是他的长辈或者某个大老板。
等他成了姜丽云的姐夫,就不用怕了!
第66章 合作养殖
姜丽云并不知道孙金山的想法,她详细询问了孙金山这次去上海遇到的情况,对孙金山的“战果”非常满意。
孙金山去了很多饭店,大的小的都去问了。
有些饭店答应了要买他的鸡肉,但也有一些饭店拒绝了他。
虽然孙金山没怎么说被拒绝的事情,但姜丽云知道这里头的事情肯定没那么简单。
她是做过生意的,孙金山上门推销,有些人或许会愿意试试,但也肯定有很多人压根不把他当回事,会直接把他赶走。
换成姜利海,肯定无地自容,甚至不敢去别的饭店了,孙金山却还能自信满满继续跑,也是个人才。
姜丽云拿出自己拿来记账的本子,道:“这段时间我一共收了三千多只鸡,我们手上有差不多七千个鸡腿,鸡腿的平均重量是 190克,这么多鸡腿加起来大概有1300千克……”
姜丽云简单说了说她这边的情况。
鸡腿和鸡翅单卖的价格,是远超鸡肉的,她上辈子就听过一个说法,大概就是把鸡腿鸡翅还有鸡胸卖掉,鸡的成本就已经出来了。
剩下的鸡爪鸡架鸡内脏什么的,卖掉了就全是利润。
当然,找人帮忙杀鸡切分也是要钱的,但这年头人工便宜。
姜丽云只简单说了说数据,就道:“等砖瓦厂的船队下次去上海,我们可以租一艘船,把这些鸡肉都送过去,到时候应该能赚不少。”
她一边说,一边简单算了算,发现这三千多只鸡,他们依旧能挣三千多。
如今鸡肉的价格比之前高一点,但相比于大城市还是便宜的,切分之后卖得贵,挣得也就多了。
这年头,确实已经有一些国外的冻货流入国内市场了,有些还是走私的,但那些流入的冻货基本都是鸡爪、鸡翅尖、鸡架、猪蹄之类,鸡腿这样的东西,在国内是紧缺的。
当然鸡架之类也不愁卖,毕竟这年头大家都缺肉吃。
姜丽云记得上辈子她刚离婚的时候,孩子总是吵着要吃肉,她当时没什么钱也舍不得花钱,就买鸡架回来做。
九十年代的时候,鸡架在东北流行,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当时很多国企员工下岗,大家舍不得买整只的鸡吃,干脆就买个鸡架回来做。
今天是 1988年1月22日,距离过年还有不到一个月,既然已经有了销售渠道,这段时间她可以多收一些鸡,赶在过年前后多赚点。
另外,联系村里人养鸡这件事,也已经可以做起来了。
还有就是她的早餐店要开……年前这段时间,她会非常忙。
姜丽云当即做了决定:“后天宜开业,丽云早餐店到时候开张,这两天我会比较忙,孙金山你跟我哥一起,在咱们乡里跑一跑,看有哪些人有意向跟我们签合同养鸡,等我忙完,我就把合同写出来,到时候所有人都签一下合同。”
其实合同范本之类,她都已经做出来了,不过要签的合同有点多,她得找人帮忙印刷一下。
“好!”孙金山道,有种想要大干一场的冲动。
姜丽云想了想又道:“你们可以先去跟乡里说一声,这样办事更方便,说不定乡里还愿意牵头。”
如果他们乡里的老百姓可以富裕起来,对乡里的干部来说,是实打实的政绩。
他们是非常愿意牵头搞一些致富项目的!
这次他们要做的事情,有很大概率,可以得到乡里的支持。
“好。”孙金山道。
丽云早餐铺后天就要开张,那要做的准备工作就多了!
这天下午,姜丽云又回了镇上。
另一边,孙金山和姜利海却是带着姜丽萍,一起去了乡里。
姜利海是不想带姜丽萍的,但姜丽萍要跟着,他却也不好拒绝。
只是这一路上,孙金山和姜丽萍聊得热火朝天,只他一个人默默在两人身后跟着……他总觉得自己有点多余。
他想私底下找姜丽萍说几句话,还压根找不到机会。
不仅如此,他还发现姜丽萍挺厉害的。
怎么说呢,他们去了乡里,跟乡里的干部谈合作的时候,孙金山张口闭口说上海如何如何,姜丽萍却是张口闭口镇上的干部如何如何,乃至县里的干部如何如何。
姜丽萍温和地笑着,说出来的话却让人震惊:“我之前见过镇上的陆镇长,他说接下来,经济是重中之重……”
“镇上的王副书记也说过这样的话。“
“之前副县长来镇上,就说……”
姜丽萍确实了解很多这方面的事情。
她那个初恋的父母,原本都在镇政府工作,职位不低,后来更是双双调去了县里。
她那会儿跟着自己的初恋,认识了不少人,知道了不少事情,她那个初恋,更是什么都跟她说。
她之前给一对老夫妇当保姆,那对老夫妇的背景也不简单,所以她当时照顾人家,是真的尽心尽力。
姜丽萍认识的人真的很多,当时她以为她已经进了那个圈子,可以嫁给她的初恋,去政府里坐办公室。
可惜等她初恋一家离开,她就立刻被那个圈子排斥了。
不过现在倒是可以拿出来吹一吹。
乡政府的人都被震惊了!
之前他们觉得姜利海很有文化,紧跟着,又发现姜丽云很有能力。
现在……姜家这个名声不太好的大女儿,懂的东西也不少。
这姜家人,不简单啊!
孙金山听着姜丽萍的话,更是觉得姜丽萍牛。
他以为姜丽云很厉害,没想到姜丽萍更厉害!
总之,双方一番交谈,最终确定,由乡政府牵线,然后姜丽云孙金山跟红星乡的养鸡户签合同,搞合作养殖。
养鸡户可以从姜丽云和孙金山这里买到便宜的小鸡和饲料,等鸡养大,他们也不用发愁销路,直接卖给姜丽云和孙金山就行。
这样养鸡,并不能保证养鸡户发大财,但绝对可以获得稳定收入。
他们乡里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自然也能得到一定提升。
双方皆大欢喜,所以姜利海提出,说是希望乡里的兽医可以给他们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的时候,乡里一口答应。
之前姜丽云跟姜利海说过鸡可能会生病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专业人士指导是好事。
从乡里出来,孙金山就回家了,姜利海这才有机会跟姜丽萍说话。
结果不等他开口,姜丽萍突然笑吟吟地看向他:“哥,你跟我说说孙金山的事情呗!他家里人是怎么样的?家里房子盖了吗?”
姜利海把自己想问的话吞回去,跟姜丽萍说孙金山的家庭情况。
孙金山原本是有个哥哥的,但十几岁的时候生病没了,现在孙家就孙金山一个儿子。
孙金山上面有个姐姐,已经结婚,下面有个妹妹,还没有结婚。
而孙家家境在农村算好的,孙金山的父母都很能干,早就盖好了房子,孙金山之前在砖瓦厂运输队,一个月能挣两百块不说,还有额外收入……
孙家是他们村最早买电视机的人家之一。
收音机孙金山也有,他每次跟船出去都带着,姜利海会蹭他的收音机听。
但是……姜利海道:“孙金山有些话是吹牛的。”
孙金山这人吧,他手里有五块钱,能吹成十块钱。
姜丽萍道:“我知道。”这事儿姜丽云也跟她说过。
她那个妹妹,她是知道的,一般不说假话,所以孙金山爱吹牛是肯定的。
但孙金山他跟村里那些明明家里什么都没有,还吹得好像自己干啥都能成的人不一样,孙金山是有资本地在吹。
孙金山的衣服手表她都是亲眼看到了的,做不了假。
就孙家这条件,怎么都比他们家好吧?
他们家连个收音机都没有,她哥哥都没有个自行车,盖房子还欠了一笔钱。
她妹妹虽然最近赚了点钱,但应该全拿来开店了,也没什么钱。
还有合作做生意这件事,这她也是信的。
但她妹妹也就负责收鸡杀鸡这样的累活,生意全是孙金山跑出来的!
谁是主事人一目了然。
现在她从她哥哥那里打听到孙家的事情之后,对孙金山就更满意了。
孙家没有外债,孙金山也没有不良嗜好,还没谈过对象……
不管从哪方面来说,孙金山都是她能找到的,最好的选择。
除非她真的不要脸面,去给人当小的。
但那样的话,搞不好哪天就被人抛弃了,最后啥也捞不着,她才不干这种蠢事!
还不如找个孙金山这样的,等以后孙金山成了大老板,她还可以让孙金山给她买个户口,去当个城里人。
她现在的户口还在乡下呢。
“喜欢孙金山的人挺多的……”姜利海又道。
孙金山这段时间在乡里挺有名的,因为他到处招摇的缘故,有很多人想把女儿嫁给他。
光是砖瓦厂,就有好些人想给孙金山做媒。
不过孙金山这个人吧……他对孙金山有所了解,孙金山没别的要求,就想找个漂亮的。
说起这个……他大妹妹,比他二妹妹更漂亮,打扮得也时髦。
就说这头发……姜利海一眼就看出来,姜丽萍的卷发也是用了摩丝定型的。
仔细想想,今天姜丽萍也没少吹牛,她跟孙金山其实挺像的……
“孙金山这样的,肯定有很多人喜欢,我动作要快点。”姜丽萍道。
姜利海:“……”
这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姜利海忍不住叹气。
他怕姜丽萍又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
但姜丽萍要做的事情,他们根本拦不住,当初他们全家都劝姜丽萍不要跟她那个初恋在一起,姜丽萍还是义无反顾。
后来他们让姜丽萍不要嫁给李旭阳,姜丽萍也还是嫁了……
“利海哥,这题我不会,你给我讲讲吧。”冯易对姜利海道。
冯易问姜利海的,是数学题。
语文有姜丽云教他,他还拿姜丽云给他的零花钱买了一本字典,学着就不难了,最近他开始主攻数学。
小学三年级以前的内容他都会,后面分数什么的,姜丽云跟他讲了讲他就理解了。
但五年级的课本,他有些没看懂。
“我给你讲。”姜利海道,拿过课本就开始给冯易说上面的题,说完之后问:“大概就是这样,来,我再给你讲一遍。”
他最近偶尔会辅导姜丽雨做作业,现在已经习惯多讲几遍了。
冯易道:“不用,我已经听懂了。”
“你这就听懂了?”姜利海问。
冯易点点头。
姜利海不是很相信冯易,当下从书上找了一道题让冯易做,结果冯易很快就做了出来。
姜利海:“……”冯易的学习速度,是不是太快了?
这才多久,他就学到五年级了!
姜利海他们读书的时候,小学就只有五年,那课本,比现在姜丽雨他们用的课本,还要简单一点。
而等他们五年级毕业,就可以去考初中了。
姜利海只读完了初一,压根没有读初二初三。
所以……冯易问他初一的问题,他还是会回答的,但要是冯易问他初二初三的问题,那他就不会了!
姜利海心中,突然就升起一股紧迫感来。
他也不忘提醒冯易:“语文很重要,你也不要只学数学,还是要在语文上下功夫的。”
冯易认真点头,然后道:“我一直在背语文课本,已经开始背五年级的了,当然前面漏了的三本没背。”
背……背课本?
姜利海翻开自己五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让冯易背第一课。
冯易……背出来了。
姜利海:“……你怎么背出来的?”他们那会儿的课本上的课文虽然没有姜丽雨的课本上的课文那么复杂那么长,但也不短了!
冯易道:“多读几遍,就背出来了。”
姜利海:“……”
1月24日,是丽云煎饺店开张的日子。
姜丽云上辈子开的早餐店的名字就叫这个,那是她的回忆,也是她的过往。
当时,她就是靠着这么一家店,给自己买车买房,并且积累下足够的本钱开网店。
她挺喜欢这个名字的,再加上这时候的人认这个名字,这辈子,她的店就依然叫“丽云煎饺店”。
姜丽云平常起得很早,这天就更早了。
被她放在被窝里的闹钟叮叮当当地响起,发出震动的声音,姜丽云睁开眼睛,按住老式闹钟上面的“小锤子”让它发不出声音,又调了闹铃时间,让它彻底安静。
从床上起来,摸黑穿上放在被子上的棉袄,姜丽云往外走去。
跟她一张床的姜丽雨还睡得很香,隔壁床上的姜丽萍也一样。
昨天孙金山和姜利海去跟乡里的养鸡户谈生意,姜丽萍又跟去了。
跟去也就算了,她爱漂亮,还穿一双小皮鞋。
虽然大部分的路有姜利海骑自行车载着她走,但这来来去去的,也有不少路要她自己走。
昨天她回家的时候,小皮鞋上满是泥泞已经不成样子了,脚后跟也被磨开了口子。
姜丽云有时候都不明白,姜丽萍平常挺懒的,总是把家里的活推给她干,为什么一到找对象的时候,就能突然奋起。
这大概就是人的追求不同,她哪怕是上辈子,也没想过嫁了人之后就啥也不干,嫁给谢祖根之后,她依然会去上班。
当时沙发厂效益不好总是放假,她还在谢家人非常不赞同的情况下,去镇上摆摊。
但姜丽萍的所求,一直都是嫁个好老公,然后就能吃香喝辣啥也不干了。
这大概也跟性别有关,很多女人,从小就潜移默化接受了这样的思想。
姜丽云定的是四点的闹钟。
姜瘸子夫妇年纪大了睡眠少,这时候也已经起来了,至于冯易那边……姜丽云去了姜有文家,把冯易叫醒。
那木工帮她做完了铺子里要用的桌椅柜台还有板凳之后,就开始给姜利海做门窗桌椅了。
依旧是按件算,因为最近他们家事情比较多有些忙,木工又是同村的,姜丽云还跟对方商量了不包饭。
对此,木工没什么意见,虽然姜家的伙食好,但不包饭的话,会多给他一点钱。
他更想要钱。
现如今,姜家的新房子的门窗已经做了一些,但还没有全部做完,暂时也就没有办法住人。
姜利海和冯易,依旧住在姜有文这里。
冯易起来的时候,姜利海也起来了,对姜丽云道:“我今天请了假的,丽云,我去给你帮忙。”
“好。”姜丽云答应下来。
今天是第一天,搞不好会有点乱,有人帮忙会好很多。
等冯易起来,顾大发也已经过来了。
顾大发是骑了自行车的,姜利海骑姜丽云的自行车,冯易载着姜丽云还有姜瘸子夫妇,一行人摸黑前往镇上。
上辈子姜丽云去世那会儿,他们这边农村的道路上,都安装了路灯,这会儿却是连镇上都没有路灯的。
好在冯易对路熟,倒也不会骑错。
他们到镇上的时候才四点四十,但冯秋凤已经起来了。
她正在包包子,包好了就放在蒸笼里。
因为店铺刚开张,姜丽云现在卖的东西不算多,分别是小笼包、馒头、煎包、煎饺、粉丝、豆浆、茶叶蛋。
小笼包五毛钱六个,煎包、煎饺涨价了,现在卖一毛钱一个,馒头比小笼包要大上许多,也是一毛钱一个,粉丝汤和豆浆两毛钱一碗。
粉丝汤就是泡发煮好的粉丝,有客人买的话,盛起一碗,放进去榨菜末、火腿肠末、葱花就直接能吃了。
豆浆分甜的和咸的两种,甜豆浆加糖,咸豆浆加酱油、榨菜末、油条和葱花,会有满满一大碗。
姜丽云看了一圈,给自己冲了一碗咸豆浆喝。
她喜欢往豆浆里加点醋,然后这浓稠的豆浆就凝结起来,这么热腾腾一碗下肚,她甚至觉得自己已经饱了。
蒸包子是在院子里蒸的,顾大发在这里砌了一个土灶,架上一口锅,再在上面放上蒸架和蒸笼,就可以开始蒸包子了,姜丽云还专门买了个闹钟,放在旁边定时。
在他们来之前,冯秋凤就已经把包子蒸上了,这时候,顾大发又开始做煎包煎饺。
他们的店开得很早,但这时候的人起得也是真的早。
化纤厂的刘厂长每天八点就睡,四点多就醒,他在床上是躺不住的,就会起床到外面溜达。
之前他都是先去茶馆喝早茶,喝上一两个小时,然后去吃个早饭,再买点早饭回家。
但今天他起来溜达的时候看到姜丽云的煎饺店已经开了,干脆就进了煎饺店:“你们的店开了?都有什么吃的?”
姜丽云指了指贴在墙上的价目表,然后道:“有煎包、煎饺还有小笼包。”
刘厂长道:“给我来五个煎包一碗粉丝汤,我还没吃过这两样东西。”
前几天姜丽云是做过煎包的,但做的时间有点晚,刘厂长也就没吃着。
“刘厂长,榨菜葱花火腿肠你都吃的吧?”姜丽云问。
“都吃。”刘厂长道。
姜丽云给他上了一碗料很足的粉丝汤,又道:“煎包要稍等一会儿。”
“成,反正我也没事,”刘厂长道,“你开了店真好,这样我就不用在外面挨冻了。”
姜丽云闻言笑起来。
她之前摆摊卖煎饺虽然放了个折叠桌,但其实坐着吃的人很少,大部分人都是打包带走的。
不过现在有个铺子确实会好很多。
刘厂长说完就喝了一口粉丝汤,然后道:“这味道挺不错的,很鲜!”
姜丽云道:“现在没条件,就只放了火腿肠末,要是放牛肉末才好吃。”
“你下次弄点牛肉来放进去啊!”刘厂长道。
姜丽云道:“我手艺不好,做出来的牛肉不好吃。”
她上辈子卖牛肉粉丝汤,放的牛肉是从熟食店买的。
那家熟食店的牛肉特别好吃,往粉丝汤上稍微撒一点,粉丝汤的味道就能提升很多。
只是这会儿,这熟食店只在县城有,还没有开到他们镇上来。
“那你还说什么。”刘厂长无奈,慢慢吃着粉丝汤。
而这时候,又有一些人来了,有些人进来之后询问过价格又走了,但大部分人都留了下来,要了吃的。
铺子里,姜瘸子夫妇和冯秋凤做包子包饺子,顾大发负责做煎饺蒸包子,冯易则负责收钱,以及给客人铲煎饺煎包,拿包子。
客人付钱之后,可以把煎饺包子打包带走,也可以自己拿着包子煎饺找位置坐下吃。
要是还点了豆浆粉丝汤,冯易喊一声,顾兰兰会做好了给客人端过去。
姜丽云上辈子的店就是这么开的,她有经验,提早培训过店里的员工,这一切也就显得井井有条。
刘厂长已经吃到了煎包,道:“你家这煎包真不错!在你们这里吃饭,比在国营早餐店吃舒服多了,以后我天天来吃。”
听刘厂长这么说,在场其他那些来吃包子的人纷纷点头。
这丽云煎饺店是真的不错。
国营早餐店这个点都还没开门,就算开门了,他们去吃的时候,给他们拿包子端豆浆的人态度也不好,好像他们没给钱似的。
而且姜丽云在桌上准备了醋和他们本地的一种不怎么辣的辣椒酱,筷子勺子也干干净净,让人只是看了,就觉得心情不错。
“那我就等着刘厂长你了。”姜丽云笑起来。
因为要开店,姜丽云准备的东西就挺多的。
反正店在这里,大早上卖不完的话,一直卖到中午也是可以的。
但让姜丽云没想到的是,生意非常好,她准备的东西甚至不够卖,没办法,她只能又去买了点肉回来,揉面做饺子。
今天是周日。这年头的农村人很多都不上班,周日孩子放假,他们就会带孩子来镇上玩。
他们大多不富裕,不可能带孩子去饭店吃饭,就会带孩子去吃个早饭。
之前姜丽云只有一个露天摊子,他们不一定会过来吃,更愿意找别的店坐下吃,但现在姜丽云也有铺子了。
他们带着孩子进来,点上煎饺煎包,再要上粉丝汤和豆浆,吃得特别高兴。
姜丽云觉得这些人,很像二三十年后那些周末去逛商场,然后在商场吃饭的人。
那时候的人会带着孩子去商场吃各种好吃的,这时候的人则会带着孩子到镇上吃个早饭。
到后来,他们店里的豆浆都卖完了,只剩下煎饺和又做了一锅的粉丝汤。
等到上午十点,煎饺也卖完了。
于是刷锅的刷锅,洗碗的洗碗,姜瘸子夫妇还开始做午饭。
蔬菜是他们昨晚上从地里拔了之后洗好带来镇上的,荤菜是去附近菜市场买的——在镇上住着,不用担心没菜吃。
等吃过饭,冯兰兰就回家了,冯易则出去一趟,拿回来下午要卖的鸡。
切分鸡肉、腌制、制作炸鸡粉……下午两点,他们就开始炸鸡架了。
他们的铺子虽然在巷子里,但巷子连着大街,他们还在大街上放了个牌子。
之前卖炸鸡的时候,他们也一直跟客人说,他们要搬地方。
很快就有人来了:“你们开始卖炸鸡了?”
“对,开始卖了。”姜丽云笑道。
下午他们卖炸鸡、卤味,还有炸萝卜丝饼,粉丝汤也继续卖。
一对周日上街来约会的小情侣就要了两碗粉丝汤,又要了炸鸡、萝卜丝饼,还有卤豆干,然后坐在店里吃。
两人吃得津津有味:“这粉丝汤挺好吃的。”
“萝卜丝饼也好吃。”
“卤豆干味道也好!”
“炸鸡最香了!”
姜丽云观察着来店里吃饭的客人,发现大部分客人都挺满意的,松了一口气。
想让所有的客人都满意是不可能的,让大部分客人满意,就已经可以了。
就是下午的事情也挺多的,只冯易和冯秋凤两个人忙不过来。
不过之前顾兰兰就提过,说她可以在这边做全天,以后给她加工资,让她做全天就行。
姜丽云正想着这件事,就看到姜芬兰和姜安树在店门口徘徊。
“芬兰,安树,你们来了?快进来。”姜丽云笑着向他们打招呼。
两个孩子拘谨地从外面进来,好奇地看着这店铺。
上个星期六中午,还有星期天中午,他们都来了这里。
当时冯秋凤跟他们说了几句话,然后把自己刻意留下来的荤菜拿给他们吃。
他们看到那些荤菜,确定冯秋凤过得好,也就放下心来。
当时他们跟冯秋凤一起,分吃了那些荤菜,又跟冯秋凤说好,以后每个星期天,他们都来看一看冯秋凤。
这会儿,他们就过来了。
冯秋凤正给客人舀粉丝汤,瞧见两个孩子,不好意思地对姜丽云道:“丽云,两个孩子来看我。”
姜丽云笑道:“是该来看看,他们肯定想你了。”
她收鸡杀鸡那些天,这两个孩子放了学就来帮忙,真的特别懂事。
姜丽云对他们很有好感。
“丽云姐,”姜芬兰带着弟弟姜安树来到姜丽云身边,小声问,“丽云姐,有活儿要我们干吗?我们会做很多事情。”
姜丽云看了一眼姜芬兰,道:“芬兰你帮忙切萝卜丝吧,安树你帮忙洗萝卜。”
十三岁的姜芬兰放现代,大家都会把她当孩子,指不定都不敢让她动刀子。
但在这个时代,让一个十三岁的农村女孩切点萝卜丝肯定没有问题。
姜芬兰立刻就去切萝卜丝了,姜安树则在旁边帮着洗萝卜。
“秋凤婶,你儿子女儿挺好的。”姜丽云道。
冯秋凤笑笑:“我也觉得。”
姜丽云上辈子年轻气盛的时候,遇到有人过得不好,会直接劝分。
但年纪渐长,她就意识到这行为有些傻了。
人跟人是不一样的,她遇到问题会想要怎么解决,但有些人只是想要抱怨。
她记得有一次她劝了人,那女人转头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老公,然后这女人的老公就找上门来,骂了她一顿。
渐渐地,她就习惯了不多嘴,除非确定人家是真的想要分。
对冯秋凤,姜丽云就没说过让她离婚的事情,但她不介意提点几句:“秋凤婶,我看两个孩子连双好鞋都没有,你拿了工资,可以先给他们买两双鞋,买点铅笔本子什么的。”
“是要买的。”冯秋凤道,姜丽云多给她三十块钱,她就可以偷偷给孩子买东西了。
姜丽云道:“你一个月工资五十,给两个孩子杂七杂八买点东西,最后往家里交个十块二十块,也不算少了,你公婆肯定不会有意见。”
冯秋凤真要把五十块钱全交家里那就太傻了,可以拿出大部分给孩子买东西,剩下的交家里买个清净。
姜洪海会不会生气暂且不说,冯秋凤的公婆肯定不会有意见。
这段时间她跟冯秋凤聊天,得知冯秋凤娘家人对她很不好,所以真要离了,冯秋凤是回不去娘家的,她手上又没多少钱,没办法带着孩子远走高飞。
不带孩子吧,孩子留在家里,指不定要挨姜洪海的打。
既如此,暂时维持现状也是可以的,反正就姜洪海的喝法,也活不了几年了。
上辈子两个孩子初中毕业就跑了,而他们跑掉没多久,姜洪海就一命呜呼。
怎么说呢,姜洪海家里挺穷的,他买不起好酒,常年喝的都是非常便宜的散装白酒。
那些散装白酒都是兑出来的,喝了对身体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