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回收站—— by林跃然
林跃然  发于:2023年11月06日

关灯
护眼

话到嘴边,他又改了词。
“来拜访江易的。”
葛二刚笑着点头。
“哦哦!上次你来找江易,我也跟他说了。”
心里却是纳闷,上次这位来找江易,那是白教授有事,这次来找江易,怎么还带上老婆孩子了?
总不能是为了让他家闺女认干亲吧?
一趟车下来的同村村民听着他们这话,就忍不住笑了。
“今儿这是什么风吹的呢!都是找江易的!”
“看见我这包了没有?里头有三封信,都是寄给江易的!”
如今的邮递信件,在城里还有邮递员来投送,到了村一级,那就只能统一送到镇上,由各村的村干事负责定时取信。
这位村民,就是那个负责送信取信的干事。
作者有话说:

第134章 八零年代(43)
来客和三封信到江家小院的时候, 江易正在清点可回收库里所有木制家具。
捐一台黑白电视机就让他发了一笔绿叶币的小财,要是他把这些木制家具也都能捐出去呢?
那天去村里小学的时候,他就顺便瞧了一眼, 教室里那些书桌和凳子, 都还是原主上小学时的老古董了,不光掉漆还掉渣!
而回收库里,就有上百套,不知道是哪家培训机构扔掉的桌椅。
这些带抽斗的桌子,还有带靠背的椅子, 虽说都不是全新的吧,可比现在小学校用的,要好上百倍。
要不想法子进城去租个小卡车?
这样拉上一趟就能把这些桌椅都名正言顺地弄到大江村。
除了这些桌椅,还有好些个办公桌、文件柜、书柜、茶几、床之类。
这些东西,放在现代,都是笨重的二手货, 很难找着合适的愿意接手的人家。
但在这里, 如果说是白给的,或者十块五块就能拿走,那肯定能一抢而光。
而且拿走的人肯定不会束之高阁,那肯定要大用特用啊!
这个生态收益可就大了!
没准还间接保护了这个年代的森林资源呢。
要不, 他还是开一个家居兼杂货店?
也不用太好的店面,只要能有个幌子让他摆放几样家具和电器就行。
再去寻寻门路,买一辆二手的破卡车?
有自己的车, 那想干什么都方便啊。
要知道这个时代,私人几乎都没车, 也就是一些厂子和政府事业单位才会有车, 要想用这些车那都是有麻烦的规矩的, 普通人,除非家里有当司机的,或者跟司机是亲朋,不然连车毛都别想摸上一根。
他就拿出手机,在上头规划着在哪里租个小店面,用多少成本,摆放什么货物……
正写得起劲呢,他家就来客人了。
冯老师一家人他倒是不意外。
他自从认识冯老师,知道冯老师一直在为闺女的人工耳蜗攒钱,就回去翻了电子垃圾库。
还真让他找着了好几款。
虽说别的东西,比如收音机,比如电视机,他一定是保守地先把最老的那些拿出来。
但这人工耳蜗它可不一样啊!
最早的人工耳蜗,科技还不成熟,给人的体验并不是多好,而且需要专业医生不断地调整矫正。
就因为这个缺陷,这个小东西就在不断地改进,江易拿出来这一款,就是最先进的,能根据人体的反馈来自适应的。
毕竟,冯老师是个教语文的,又不懂这些高科技,看不出来这小东西背后的价值。
而且这东西对他女儿至关重要,他也不太可能把这小东西上交啥的。
就算他在这个世界暴露了,而且还遇到的是最坏的情况。
大不了他赶紧兑换一个回溯镜,回到他想去的时空嘛!
他现在的绿叶币总额,其实也都有三十来万了。
冯老师这个人他大至上还是了解的。
只要知道那个人工耳蜗是能用的,那肯定少不了要来感谢他了。
跟着葛家母子来的这个人……哦,说是来买电视机的。
他拿出一台电视机捐给小学校,可不就是想卖两台电视挣点现钱么?
这个人听说了想来买电视,倒也不太稀奇。
这突然而来的三封信,可就让他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但事情也得一件一件处理。
他先把冯老师一家往里让,“冯老师您带着大姐和囡囡先坐……二刚,你不急着回家的话,先帮我招呼下冯老师他们!”
又跟村干事打了个招呼,接下了三封信。
信肯定是顾不上看的,他先看向不认识的来客。
“您好,您好,请问您是想买电视机吗?”
中年人的目光不动声色地四处打量,表现得很谨慎。
“诶,对对,我听说你从欣城回来,带了电视机,我想买一台电视机回家看,二手的也行啊!”
他说着又朝里张望,“不知道我能不能看看?”
江易就把人往里带,“您先在院子里坐一下。”
二刚已经从厨房里找着了热水瓶和茶壶,泡好了茶端出来。
又顺手给买电视机的一杯。
江易就抱着一个十六寸的小电视机出来了。
这个小电视机,跟捐给小学校的差不多,但明显这个要稍微时尚一点,外壳是桔红色的。
这个电视机把院子里所有的人都吸引住了。
在众人的注视下,江易又拖出来一个接线板。
连上电源,江易就打开了电视。
因为之前江易就想过电视机收台效果问题,就已经把信号放大器给做好了。
这会儿只要把放大器和天线接在一起,就能收到电视信号。
还是那一个台!
这会儿正在播放新闻。
中年人看得格外激动!
“请问这个电视机多少钱?我要了!”
江易想了想,就开了个价。
“一百块吧。”
其实他也是看这个人大老远上门来不容易,就没开高价。
“好的好的!我要了!”
中年人连价都没还,直接就去掏兜。
江易收了一百块,把这位上门顾客送出小院,看着对方小心翼翼地扛着装着电视机的筐子走远,这才关好了门,去接待冯老师一家人。
“小江,那天你走了以后,我才发现……诶,这可真是太贵重了。”
冯老师两口子刷地站起来,冯老师眼含泪花,脸都涨红了。
二刚看这架势,赶紧告辞,“咳,江易你招待客人吧啊,我先回了!”
二刚一走,冯老师就拉着妻子,给江易行了个鞠躬大礼。
吓得江易赶紧扶住了他们。
“哎,别别,别这么客气!我也是正好碰上了。”
原来冯老师发现了粉红盒子里的人工耳蜗,那简直就是天上掉下个救命神器,激动得两口子一宿都没睡好觉。
第二天俩人都请了假没上班,带着孩子去了趟医院。
去医院找了熟悉的耳科大夫,就请人家帮忙看看,这个耳蜗孩子能不能用。
那大夫不过是小城市的大夫,学历才是个医专,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省城人民医院做培训。
这什么人工耳蜗,他也只是听说过,哪里见过呢?
不过虽然只听说过,这个原理还是知道的。
小心翼翼地帮忙给孩子戴上,事先跟孩子说了,一有不舒服就马上打手势……
冯囡囡眨巴着眼睛,一动不动地等着大夫给她安上那个奇怪的小东西。
忽然她睁大了眼睛,看向自己周围。
五官科的门外,传来小男孩哇哇的大哭声。
那是对面口腔科长了蛀牙的小男孩看到医生手里的钳子给吓出来的。
冯囡囡仿佛一下子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她看向门外,又看向自己爸妈,也张大了嘴,学着发出了啊啊的声音!
第一次发声,哪怕是个粉嫩可爱的小姑娘,那声音也是干瘪走调,谙呀难听的。
然而这声音,听在冯老师两口子耳朵里,那简直比仙乐还要动听一百倍!
当时这两人就眼泪哗哗的了。
人家大夫虽然不是孩子爸妈,可看到这神奇的一幕,那也是跟着高兴啊!
特别认真地帮着给孩子做了些基本的听力测试,又叮嘱了冯老师他们好多的注意事项。
其实也想跟冯老师打听这个高科技宝贝,是从哪买的,花了多少钱来着。
但冯老师哪知道呀?
他还是一头懵呢!
而且这说不说的,不也得问问江易吗?
万一就只有这么一个,那告诉大夫有什么用呢?
“江易,啥也不说了,你送给小囡的,哪是礼物啊!这就是雪里送炭,救命的呀!”
“我都听大夫说了,这个在国外,好像都是好几百外币呢,换成咱们这儿的钱,那不得几千啊!你都帮了这么大的忙了,我们也不能就舔着脸白拿啊!”
“这不是……把攒的钱凑了凑,先拿过来些,剩下的,我们慢慢攒!每个月都先还你!”
冯老师眼含热泪地塞给江易一个信封,这信封还是鼓鼓的。
这会儿纸币最大的面额就是十块。
江易估摸着这里头少说也得有五六百块了。
他也不矫情,当着面打开了信封,快速一点。
居然有一千!
好家伙,这年头老师的工资也不算高,应该是五六十吧,再加上妻子的工资,算是一百吧,要不吃不喝差不多一年才能攒够这么多的钱,更何况冯老师他们还时不时地要带着孩子去各地求医?
江易就笑了笑,当着他们的面儿,拿了十张十块的。
“冯老师,其实这个小东西真的没花我多少钱!就是碰巧了,遇上一个从东尼国来的华侨,他正好家里有人用到这个……不过后来也没用上,留着这个也闹心,这才便宜了我。”
“你们要是过意不去呢,我就挣个路费……你们看,我去一趟欣城扛了好大的包,回来也不少挣呢!这剩下的钱,快拿回去!”
“哪有把家底都掏空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一番推让,最后江易还是没收那么多的钱,只拿了一百。
冯老师和妻子赶紧轻轻堆了把小囡囡,“快谢谢叔叔!”
冯囡囡眨眨大眼睛,冲着江易弯了弯腰,艰涩地冒出了句,“谢谢……”
这两个字她突击了两天,总算是能说好了。
就在谢谢二字传入江易耳朵里的时候,系统声也响起了。
“嘀!绿叶币增加七千!”
江易脸上的笑容登时也更加的慈祥了。
“不用谢,不用谢,小囡囡真厉害,这么快就学会了!说得真好!”
又看向冯老师,“冯老师,这可是大喜事啊!今天中午就在这吃饭,好好地庆祝一番!”
江易虽然有心招待,但冯老师两口子看他这单身独个的,家里没准连菜都没有,没的为难人家小伙子,就把自家带来的礼物放下,千恩万谢地,带着囡囡走了。
他们这次来感谢,不光是带了现金,东西也带的不少。
什么麦乳精、糕点、烧鸡、火腿啥的满满两大兜子。
东西虽然多,江易倒是也有地方处理,留一两样最近要吃的,其余塞进随身空间里就是了。
到了这会儿,他才有工夫拿出那三封信来看。
作者有话说:

他又不是原主,当然不可能是真心想找着江胜英的。
就算是原主,在久久没有亲妈的消息, 心里也是很有怨言的。
但江易这不是代替了原主的身份,也获得了一些原主的记忆的情绪么?
他拜托那三个老外,其实并没抱多大的希望,不过是尽责任而已扆崋。
这下可好,江胜英还真的来信了!
而且并不是当初江胜英去的骁国,而是骁国的邻国南卡国!
当时黛丝说要帮他在南卡国登寻人启事, 他其实觉得应该不太可能去南卡国。
毕竟, 都是南卡国人偷渡到骁国,极少有人是反着来的,除非是身犯重罪,亡命逃跑……
想到这儿, 江易的眼皮子就忍不住跳了下。
他就把这封国外来信放在了最下头,先拆开了白教授的信。
不出所料,白教授在红掌山附近, 挖到了真正的惊世大宝贝。
经过了近两个月的艰苦挖掘,这处不为世人所知的古文明遗迹几乎就要呼之欲出。
根据白教授已经找到的文物来看, 这里应该就是史书上磐朝最早的都城滨都。
这些重大发现, 已经报了上去, 应该用不了多久,辰国新闻里就会出现专家已经通过考古大发现验证了磐朝的存在,而且在古都滨都里又新出土了许多古生物和文物了。
这个地方如果不是江易最先发现,并且写信告诉了白教授。
要靠着联合科考队自己发现,估计怎么也到了许多年以后了。
白教授当然也把江易的功劳写进了报告里,但白教授很希望江易能过来看一看现场,等到对外公布的那天,也能接受下媒体采访,不能让这样一个对发现磐朝有重大贡献的人默默无闻。
按着时间和地点来算,应该就是木神时代后期,大江村和华城的联盟创建的……
要是运气爆棚,没准还能在遗迹里找到江二和江二后代的信息呢!
江易对出不出名倒是无所谓。
就他身上这个系统和金手指,其实也不适合太出名。
但他对大江村和华城后来的发展,尤其是江二和江二生的那些小侄子小侄女们的事迹,还是挺想知道的。
嗯,要不就去看一眼?
江易把这封信先放下,又去打开了莫文的那封。
莫文这封信倒是很短,而且还是以和杰克两个人的名义写的。
大致意思就是他们两个分别都在骁国和芙国的辰文报纸上登了寻人启事,为了方便留的是他们家人的地址,就是想着万一有人写信过来,那边收信方便而且快。
如果有什么消息就由家人直接打越洋电话给他们就好。
但是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好像都没有什么回信。
可能通过这个办法,有点不太行得通。
当初他们三个在云河县,可是被困在废弃的矿洞里,要不是有江易带着人把他们救了出来,也许小命就交待了呢。
于是他们俩商量了下,觉得为了更方便江易寻找亲妈,他们可以让家里人做担保,给江易联系一个学校,让江易出国留学,这样在那边半工半读,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寻找亲人。
当然了如果找不到亲人,江易完全可以留在国外嘛!
要知道辰国的发展远远比不上骁国和芙国,现在辰国开放了,好多一线的辰国人都梦想移民这两个发达国家,但他们可从来没想着要帮谁出国,甚至还对那些削尖了脑袋想出去过好日子的人有些鄙夷。
也就是因为江易救过他们,才会不嫌麻烦地替江易考虑的。
江易看完了这信的内容,就不自觉地摇了摇头。
虽说去了那两个国家,肯定有不少垃圾可以回收的,事业上也照样大有可为。
但他还是觉得呆在跟自己长相一样,语言相通的地方更为自在啊。
江易把这封信放下,这才拿起了最后那封来自南卡国的信。
撕开封口,拿出里头的信纸,一瞥之间,就看到上头满满的辰国字。
而且这字迹,还有点模糊的熟悉……可不就跟原主珍藏的那两封信上的字迹一模一样?
江易深吸了口气,一字一行地看了下去。
原来江胜英?蒊跟着老太太出了国,开头那一年的确是过了段不错的好日子。
老太太早年辛苦打拼,和老头子挣出了一份家业。
后来生儿育女,也尽力供他们上学置业,孙子孙女什么的,也都没有少出钱出力。
老头子死得早一些,临死的时候,把他名下的财产分成三份,一份给了老太太,另外两份给了儿女平分。
因为怕老太太年轻大了不好打理经营,老头子留给老妻的都是些固定房产之类的。
当时那边的房产也不怎么值钱,儿女们当然也就没放在心上。
可谁知道二十年过去,骁国房产涨了十倍,而儿女们手里的那些现金或者是股票啥的,有的涨了,有的跌了,还有的继承了餐馆但生意不好不坏的……总之,竟然都远远不如房产了。
于是老太太就成了全家最有钱的人了!
这不,全家人就都盯着老太太手里那些房产呢。
当然了,其实老太太也没富到那种住大豪宅,使唤好几个佣人,又有自己的车子和司机的程度。
就是个普通独居老太太,用着个钟点工而已。
老太太年过八十,心里就想着回一趟老家,儿子孙子为了讨好老太太,这不就带着老太太回了一趟辰国。
老太太对国内有感情,但他们没有啊!
因此老太太说要在国内住上几个月,他们没那个闲工夫,就飞回骁国了。
就是这几个月,让老太太给自己找了个保姆江胜英!
江胜英跟着老太太出了国,跟老太太住一起,这洗衣做饭打扫的活儿什么都干,老太太就很依赖江胜英,觉得自己的小日子过得比以前舒服多了。
虽说儿孙有不少,可也就是过节的时候来看看而已,又不会给老太太做饭洗衣搞清洁,哪里有不舒服了也不会带着去医院,哪有身边有人方便呢?
老太太也是投桃报李,江胜英照顾得用心,她就出手大方,给江胜英买穿的用的,一点也不心疼钱。
这可不就让人家家里的儿孙们看在眼里了?
国外的老人,特别是有钱的老人,性格古怪,跟亲生的儿女不亲,宁愿把财产都留给猫狗,或者捐出去,或者留给什么莫名其妙的人,都不舍得给儿子女儿。
他们当然会害怕老太太也犯了老糊涂,把家产全给了这个从辰国来的土气女人了!
没过几个月,他们就开始想招儿赶走江胜英了。
那花样使的是一套套的。
什么来看望老太太的时候,把钻石项链落在洗手台了呀,这会儿再去看就没了,不是江胜英拿的还能是哪个?
什么江胜英做饭的时候不讲卫生,菜里竟然有头发啦……
但老太太那是什么人?
人家当年跟老头一起白手起家,靠着路边小饭馆做成了大餐厅的,遇见过的难缠顾客不知道有多少,还看不出这点小伎俩?
反正这些小手段都没管用。
江胜英还是一直跟在老太太身边。
老太太甚至都有了想法,觉得要是江胜英这个老家人要是能一直这么把她照顾到没的那一天。
那她名下的财产也确实不是不能分给江胜英一份的呀!
江胜英出国就是为了多挣点钱,也躲一躲外人的闲话来的。
她才不管那么多呢!
在这边一个月挣到的钱是在沁城的十倍。苦点累点受点气怕什么?
但她压根想不到,看着挺硬朗的老太太,就因为儿子来找她要一笔钱做投资,母子俩争执起来,老太太捂着胸口就倒下了。
江胜英要送老太太去医院,却被儿子给拦着了。
那儿子还说是江胜英偷了老太太的钱,这才把老太太给气死了!
放言要把江胜英送进警局,罪名就是谋杀!
不但如此,那儿子还请了好几个人,不知道是真警察还是假警察,要来抓江胜英。
江胜英在国外不到一年,又不会外语,当然也就分不清警察的真假了,吓得连自己的行李都顾不上了,从后窗子就逃走了。
江胜英起先是逃到了辰国城,找到了那边的辰国老乡,帮人家洗碗打黑工暂且谋生。
然后她就见着了印着她画像的通缉令。
有同乡就说了,她要是坐了牢,自己要倒大霉不说,没准也会连累在国内的儿子和亲爹。
江胜英当时吓慌了,就跟着一个蛇头偷渡去了南卡国。
但其实当时她应该是被老太太的儿子一步步给哄骗逃到南卡国的。
通缉令多半就是假的,故意让江胜英看见,一番吓唬,可不就自动地逃去了穷乱差的南卡国?
去了南卡国,江胜英怕连累儿子和亲爹,又怕被抓去坐牢,就连信都不敢往回寄了。
当然了,南卡国人都在拼命想往骁国偷渡,可想而知那得有多穷差乱了。
本地人都过不好,辰国去的黑工,那日子更是过不好了。
江胜英刚开始那两年,也就能混个温饱而已。
什么□□火并,军阀政变,劫匪大盗,全都见识了一番。
哪怕江胜英十一二岁的时候,当过小民兵,亲手打过靶的也遭不住啊。
好不容易在南卡国辰人街熟悉了,拿到了正式的身份,也算是有点人脉,回想起从前莫名其妙被诬陷的事情来,也能回过味来了。
她就试着往辰国老家寄信,可她哪知道大江村行政划分,打从五年前起就成了沁城市郊区了。
信上的字又是外文的,邮局那边的会外文的没两个,就算会也是半吊子水平,这不,有一点不对的地方,就算是废弃信了。江易能收到才是有鬼呢!
就在她琢磨着是不是得想办法回国的时候,报纸上登了寻人启事了。
看那个人名,那个地名,不是她儿子又是谁呢?
激动的江胜英立马就写了信,按照报纸上的地址给寄了过来!
原来是这样啊!
江易叹息一声。
作者有话说:

看完了这三封信, 江易开始写回信。
他先写给莫文他们的回信,首先是一番感谢,又把从南卡国收到江胜英来信的事情提了一下, 请他们代为感谢黛丝。
江胜英都不在骁国和芙国, 那江易当然也就没什么去这两个地方的必要了。
婉拒了这二位的好意,江易又礼貌性地欢迎他们放假有空了来大江村玩耍。
给莫文他们的信好写,给江胜英的就得好好琢磨了。
花了两个小时,江易才算是把这封回信给写完。
至于白教授那里,江易打算去云河县一趟, 看看这个没准跟自己大有关系的磐朝遗迹。
第二天江易就早早地坐车去了城里,寄出了那两封信,也顺势去市内运输车站买了张去往山河县的车票……
江易足足在红掌山河谷呆了有一个星期,这才又回到大江村。
一回村他就积极地开始村里城里来回跑。
先找一处离好几个大的家属区挺近的店面,月租二十块,他直接租了一年。
又想办法买了一辆食品厂淘汰下来的小破卡车。
这破卡车几乎已经在报废的边缘了。
不过是从市里到村里这一段路, 就趴路边上三回, 漏油还带冒黑烟,也得亏江易会一点修车,不然非得崩溃不可。
花了三天时间,江易把这破车子的零件换了个遍, 刷上新油漆,再开出去,倒也有焕然一新的拉风感。
江易就开着车在附近各个村子里收购起了古旧家具。
每天早出晚归的, 现在江家小院里,几乎被各种刷漆上色的二手家具给摆满了。
江易在村子里收的旧家具, 其实都是些好木料的箱子柜子桌椅什么的。
因为年代久远, 有的是漆掉光了, 有的是有了破损了。
如今是新时代,结婚的大件是三转一响,家里的家具讲究的是新样式,这些老东西可不就没人想要了?
江易其实收这些倒不是为了囤起来好将来挣钱,还是为了掩人耳目而已。
他把可回收库里的各种木器,就拿出来掺杂在这些家具里头。
改色改款,清理修补啥的,忙活了足足两个星期。
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国庆节。
国庆节头一天傍晚,村民们还是跟往常一样,早早地就做好了饭,要不就端着碗过来小学校,要不就赶紧吃过了再去跑去占位置。
小学校的办公室的窗户外头,已经是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了。
就连围墙和院里的大树上,都爬满了人。
今天来的人比起前两天来,还要更多些,一个个都两眼放光,伸长了脖子等着新闻结束。
“昨儿就预报了,今天有国庆特别节目!就从七点半开始!”
“呀,不知道是什么特别节目?是不是要把所有的歌唱家都请来表演呀!”
“没准是开个联欢会?”
“兴许是多放两集电视剧?”
“也说不定是一部电影呢?”
正好播到国际新闻,有几个老汉和大娘对国际大事不感兴趣,眼神就东张西望。
可不就看到了有两个小伙子也正进小学校?
如果是普通的小伙子,他们可能就看两眼就不关心了。
可这来的居然是江易和二刚啊!
江易这小伙能耐了,去了趟欣城就发了财。
这电视,就是江易捐的!
要是人家不舍得捐,村民们哪能一吃了饭就雷打不动地有这么个好地方看节目啊?
好些个皮孩子,先前放了学吃了饭就满村瞎跑的,如今也都跟被勾了魂一样,天天挤在人堆里看电视,压根不用怕在外头淘气,磕了碰了啥的。
但村里人这么痴迷,人家江易却基本上没来看过。
要来也是电视收台不清了,大家喊他来修才会来咔咔两下就修好。
大伙闲了就打趣,说江易一定是在家里忙着干活挣钱呢!
江易买车又收家具的事儿,村里人当然不可能不知道了。
如今江易却跟二刚一起,在远远的外圈儿寻了个位置,就坐在了台阶上,也跟着大伙看起了电视,这就有些稀奇了。
“江易快过来坐!”
老汉们互相一挤,就给江易挪出了个空位。
他们可不傻,这叫吃水不忘打井人!
“快去吧!”
二刚推了他一把,江易也没谦让,就去了。
二刚则机灵地挤到了他娘和他姐的中间,也算是个看电视的好位置。
刚刚坐定,新闻播完的结束曲就响了起来。
“啊!快开始了!”
“正好是七点半!”
“前头的脑袋再低些,全挡上了!”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