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婆婆不当诰命—— by荔枝不甜丶
荔枝不甜丶  发于:2023年08月18日

关灯
护眼

老头拄着拐刚到人院门口,就看到宋长渊笑呵呵的送张氏族长出来。
张氏族长也面带喜色,显然两人相谈甚欢。
刘氏族长这会有点慌了,顿时后悔自己不该这么晚来,至少也要在场,听听两人说了什么呀!
这下可好,两人明显谈好了,要是往后宋氏和张氏联手打压刘氏?
这一想,刘老头手里的拐顿时下陷了一分。
“刘族长,您老这也是为了地瓜藤的事来的?”没等刘老头缓过来,宋长渊已经走了上来,半扶着他进院笑问道。
刘老头面色一顿,干笑着回道:“是啊,这村里谁不知道这地瓜是个好粮食,你们宋氏种出这地瓜可有大功德咯。”
张氏族长刚走出不远,听到这话,脚步立马加快了。
宋长渊笑扶着他坐下:“您老这话说的,什么功德不功德,不过野菜罢了,山上随处可见的东西。也就是明孝明义那两孩子孝顺,这才花心思瞎捣鼓了一番。”
宋长渊也没等刘老头接话,噼里啪啦的直接把重点全说了。“您老呀,可别把两孩子夸多了,年轻人经不住夸。
对咯,明儿我们宋氏嫡族的去后山岭寻藤,张氏那面也说好了一起去,您看看你们刘氏族里要不要同我们一起?后山岭山大林深的,还是结伴的好。”
他虽然因为二赖算计他小闺女的事情对刘氏看不上,但大事上还是不会特意针对刘氏的,毕竟一个村里的,该带着的时候他不会把人家落下。
再说这地瓜的事情村里都晓得的,就是这回不带他们,难道刘氏的人自己就上不了山,找不到地瓜了?地瓜藤是少见,又不是没人认得,着实没必要。
刘老头一听这话,什么念头都没了,赶紧应下:“同去!同去!明日什么时辰出发?我回去通知好了族人,保准能齐。”
刘老头这人爱面子是爱面子,却算不上糊涂,种了一辈子粮食的人,知道地瓜有多重要,这会心里一点小心思都没有了。
当然,他虽然应的快,但心里已经绕了十八道弯了。跟着宋氏虽好,却也要让利不少,可这利,不让不行啊。
他们刘氏族人最少,又是农忙的时候,真抽不出多少人手,上后山岭,马虎不得。
宋长渊道:“明早寅时三刻,咱们吃过早食就上山,嘱咐族人带上干粮和水,后山岭远又深,不近天黑咱们不回来。”
刘老头连连点头:“行行!明早准到!我这就去通知!”说完这话,小老头提溜着拐杖,脚步飞快的出了宋家往最近的刘氏族人家走去。
这会是一点暮色老人慢悠悠的样子都没有了,健步如飞都不为过。
宋长渊看着小老头的身影还担心的站在门口看了好一会,等看不到了才摇头失笑回身,坐回了竹椅上。
第二天一早,裴玉看着大儿子背着筐出门,想起自己存起来的地瓜了。
想着等宋明孝空闲了就带着一家人把外面地头都种上地瓜,宅基地外面好大一片山地都规划过了的,就等着今年种地瓜用呢。
她前面一听宋族长的来意,立马就想起地瓜了,去地窖看了一眼,好多都发芽了,真能种的。
年前想着留种,冬天都没吃地瓜,足足有三大筐的。
三大筐的量看着好像挺多,但分一分真没多少,裴家那面怎么也要送一筐过去,不然五个兄长不够分的。
吴家那多少也得装半筐,这面倒不是不用考虑人家够不够分的问题,数量上不小气就行。
想到这,裴玉立马去地窖,给装了一大筐起来,想着一会就给裴家送去。
吴家的份量她也装了起来,等老大回来了再去送,女婿半个儿,该表现的时候就得使劲表现,不然岳家能对你揣心窝子热乎几年呢。
想到村里三族这会应该都集合了,裴玉默默的叹了口气,可惜裴家不好参加上山的活动,不然还能多得点种子。
毕竟是外村的,排外这种情绪是非常普遍的,何况现在地瓜藤明显不够分,能少点麻烦还是尽量避免吧。
寅时三刻一到,村口集结了几十个村民,三氏族长一人提溜一个铜锣,带着乌泱泱的族人就往山上冲,那气势,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要上山打劫土匪窝呢。
宋长渊和张氏族长倒是还好,四十出头的年纪还算壮年,刘氏族长要跟着去可真是让大家吓得够呛。
这老头身体硬朗是真的,还能下地干活也是真的,可去山上也真挺让人担心的。
可刘老头是倔脾气,板着脸硬气着呢,不听劝。
宋明孝跟在宋族长身边,身后背着一个大筐,里面有干粮和水,手上拎着刚磨过的柴刀。
不止宋明孝,几乎所有人都带了“兵器”,全是镰刀、柴刀,一点都不含糊,这时候还算农忙,来的却都是壮劳力,可见村民对地瓜有多重视了。
幸好这会不是秋收,镰刀之类的空闲着呢,所以才能人手一把。
一般农户家里也就一把镰刀罢了,秋收的时候镰刀都是集资的,几户人家合在一起,轮流着使唤。像宋家秋收的时候,裴家就带了三把镰刀过来。
光看村民现在这架势要是遇到山匪什么的,根本不会被打劫。
之前村里会被一网打尽,主要是因为匪徒是半夜下山,这出其不意才让村民措手不及,连拿起武器反抗都来不及。
且对方还有真正的武器刀,个别机灵手脚快的,就是找到柴刀、镰刀也没用,身手和武器都打不过。
当然,也是匪徒直说了只要米粮钱财,没有大动干戈的意思,不然真有生命危险,村民肯定会拼死反抗的。
到了那个时候,匪徒就算有兵器在手也不一定斗的过手无寸铁的村民,要知道这可是度过乱世活过来的百姓。
走了半天,村民们才到后山岭,这里是真正的深山老林,不熟悉的人进来了都别想出去的。
三姓族长碰了个头,决定原地休息一下,先吃点东西,垫吧下肚子。
锣声在林子里响起,惊飞了不少林子里的鸟,深处还有草丛发出动静,应该是走兽,被锣声惊到了。
这也是村民的手段之一,兽类大多怕这种声响,把野兽赶走的手段多的很,他们这次不打猎就不用顾忌了,怎么好使怎么来。
三个族长的背篓里还带着单根响的炮仗呢,就防着万一遇到熊瞎子什么的,点一根也有很大概率能吓走。
要准确依据什么的倒没有,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说法、经验,但凡有点有用的都会被人记着,然后一代代传下来。
后人大多也就听说过,毕竟这些东西正常情况下基本是用不到的,能传下来是因为小孩都爱听这些稀奇的。
当然,放炮仗大多时候是有用的,冬天有野兽下山的,点了炮仗吓一吓,要是能炸到身上,那效果可好的不行,算是有效经验了。
“楚兄弟,你这跟着我们没问题吧?今儿真不打猎了?”宋明孝喝点水,看着身侧的少年问道。
他是刚进后山岭的时候遇到楚南辰的,这人悄无声息的出现,吓了大伙一跳,幸好大家基本都认识他这号人,面熟,不然不少人都要冲上去了。
楚南辰收起水囊,认真道:“无妨,宋大哥,你们不是要找野菜藤吗?这后山岭我熟悉,我见过几回,一会带你们去那几处看看。”
宋明孝闻言立马惊喜了一下,这后山岭还真就楚南辰这个猎户最熟悉了。
可想到楚南辰因此耽误了生计,他又有点担忧,之前的医药费他还没来得及还给人家呢。
今儿上山他也没带银子,一时之间也不好开口说这事。
虽然接触的不多,但这小伙子的性格他是看清楚了,办事要果决快速,不然八成能被搪塞回来。
楚南辰看他面露犹豫,开口道:“宋大哥不必为难,平常我进山打猎也不是每回都能打到猎物。”
这违心话他说的一点都不虚,说的宋明孝差点都要信了。
宋族长适时的开口:“明孝啊,就让楚小猎户帮忙吧,这后山岭咱们还真没人家熟。等回去了族里出一袋米粮作为酬谢,绝不会让楚小猎户白忙活。”
宋明孝闻言,欲言又止的表情立马没了,笑着应道:“哎,那就麻烦楚兄弟了”
“不麻烦。”楚南辰摆摆手,对着宋族长点点头,心里有些意外。
他和村里人接触不多,印象里村民们虽然淳朴但还是有不少小毛病的。像宋族长这样行事的他真是第一次见,宋家那样的,更是少见。
思及此,楚南辰突然有了一种理应如此的感觉,宋氏一族本该是这个样子才对,所以宋家,宋氏族长的行事作风才会如此一致。
可想到之前见过一些宋氏一族的村民,他又有些疑惑,那些人,和宋家和宋氏族长可差太多了。
目光扫向身边的其它宋氏族人,楚南辰眸色微变,和这些人也差的很多,完全不像是一族之人,给人的感觉和行事举止实在相差甚远。
他和村人接触的不多,根本不知道宋氏有嫡支和旁支之分,宋氏分族的事情自然也不知道,所以才觉得十分奇怪。
虽然心中疑惑,但楚南辰也没有多问,宋家兄弟对他有救命之恩,他只是为了还恩罢了。
至于宋氏一族到底如何,和他可没有关系。
休息过后,有楚南辰领着走,大伙的路途顺畅了不少,走的都是较好行走的地方。
楚南辰说见过地瓜藤也不是瞎说的,领着一众村民很快就找到了一处野生的地瓜。虽然植株不多,但有收获就是好事。
一时间大家伙对楚南辰热情了不少,哪怕少年一直冷冷淡淡的表情,那些憨厚的汉子也能热情似火的叫着小兄弟。
有人带着找,总比他们在山里瞎转悠碰运气强。
大家的心思十分统一且简单:这小猎户有真本事呀,那可得套套近乎。
把楚南辰印象里的地点都转悠了一遍,宋氏族人筐里都有了一点地瓜藤。张氏和刘氏那面分的要少一些,这是事先说好的,要想跟宋氏学种地瓜藤,这不得让点利益?
咱也不收你钱粮,就找到东西咱多分点,有问题吗?没问题吧。
刘氏那边也是人人都有点收获,因为刘氏人最少,才来了十三人,一人代表好几家的,回去了估计也不好分,就现在看着不错。
张氏来了二十多人,一人代表两三家,还有三分之一的人空着背篓,有收获的也不过一人一两根藤。
张氏族人其实是多的,别看现在张氏不怎么样,之前可是地头蛇。
宋氏两支没合在一起之前,上溪村是张氏一家独大的局面,后面壮大的宋氏分了地位,可张氏的话语权也一直没小过。就乱世末期的时候遇到了一次匪徒,张氏有几个愣头青捅了火。
当时死了上百个族人,张氏被抢的也最多,这一遭才让张氏族人比宋氏少了,实力也弱了不少。
不得不说,张氏这坑亲族的天赋怕是祖传的。

第131章
匪徒凶狠是不错,可一般是不爱杀人的,他们就跟养猪羊一样,还等着下次过来抢粮食呢。
乱世的匪徒一般就图钱粮,因为大多匪徒之前都是被战争波及,流离失所的普通百姓,他们回不去家乡,又没地种粮食,活不下去了可不就成了匪徒。
晚霞遍天的时候,山上下来一拨人,个个满身大汗一身狼狈,却都面带喜色。
宋氏族人笑的最欢,他们每人都分了不少藤,宋氏去了三十多人,一人也代表两三户,但这收获够分的,不怕分不均匀。
张氏和刘氏的也人人都有所获,虽然不多,但也都能分到每家去,都有的种了不是。
虽然羡慕宋氏的,但也没多少愤懑,地瓜藤快入秋了种下去都能结果,他们就算这一茬没能种多,等种起来了,再接着种就是了,怎么的今年家里也能多得几筐吃食。
目前得先跟着宋氏学,往后每年都能种地瓜,年年都多产出粮食,能比宋氏的差哪去?
而且这地瓜听说不用怎么伺候,比庄稼好种的多。
裴玉看到儿子回来,赶紧化了一碗糖水端过来,在山上累一天了,赶紧补充下糖分。
这里的山她是亲自见识过的,真正的深山老林,迈一步都费老大力气了。
后山岭的地界她没到过,但到了大鱼山上是能看到的,那可是深山老林,和附近常有人去的山头可不一样。
看到娘急匆匆的端水过来,宋明孝咧嘴一笑,有几分书卷气的脸立马变得傻里傻气的。
宋明孝接过碗立马就喝,嘴里甜滋滋的滋味让他愣了一下,然后心窝就跟着泛甜。
宋明孝喝完糖水立马开心的翻着筐子,和母亲分享收获的喜悦:“娘,我不累,今儿收获不错,您看,咱家分到小半筐,十几根带根的整藤。”
翻着藤,宋明孝突然唰的站起来:“娘,我先去把地瓜藤种了。”藤蔓留着明天种也能活,但他就是想现在去种了,可都是粮食。
“唉?”裴玉看着风风火火的大儿子,无奈的把伸出去的手收了回来,端起空碗去厨房了。
宋明理见状立马跟了上去,大哥要去种地了,他可不会偷懒。
宋明珠看着坐在竹椅上咿咿呀呀的宗哥儿默默叹气,她要看着小侄子,娘和两嫂子要做饭,没空带娃。
顾承安在一旁的沙盘上写完今天认的字,立马跑了过来,小娃吧唧亲了一口宗哥儿,惹得小家伙兴奋的又摆手直咿呀。
“叫哥哥~宗哥儿,叫承安哥哥~叫哥哥~”四岁的娃,自个才把话说清楚呢,就一遍遍不厌其烦的教奶娃娃喊人。
宗哥儿特别给面子,笑了一会,终于蹦达了一个类似的音节:“gei~”
顾承安高兴了,欢呼一声,迈着小短腿哒哒的围着跑:“宗哥儿叫我啦!叫哥哥啦!”
宋明珠立马兴奋了,凑在一边接着教:“叫姑姑,小姑姑~姑姑~”
宗哥儿笑了几声,抬着小手咿咿呀呀,然后打了个哈欠。
厨房里,吴氏正切着牛肉,忍不住吞了下口水,这牛肉可少见了,一年都不一定能见到一回,更别说吃了。
裴玉看着牛肉,有些感慨。早上去裴家送地瓜,回来又打了娘家秋风,这一大块的牛肉就是这么来的。
说来也巧了,裴玉回娘家,基本三回就能得一回肉。
因为裴家三嫂的娘家是做屠夫的,经常能接到好单子,时不时的还能给留个野味啥的,肉食是真没差过。
裴家这边代代练武的,隔三差五就要买一回大肉,三嫂娘家那边肉都是给留好的,两家人默契的很。
“娘,这牛骨今晚炖吗?放草根用小火炖着,可补身子了。”吴氏期待的开口,眼睛里冒着吃货的光。
草根炖的牛骨头汤最好喝了,还补身子。
裴玉点点头,“行,炖吧,牛肉先切一半,再多切点大葱。”说到牛肉,裴玉有点馋,来这里这么久了她今儿第二回 见牛肉。
这牛肉是老牛肉,估计塞牙不好嚼,但这会没有淀粉什么的,想把老牛肉做嫩也没办法。想到淀粉,裴玉想到了地瓜,今年的地瓜可以拿一些出来做地瓜粉,不比淀粉差。
想到此,裴玉心念一动,这也是一条财路啊,这世界好像还没有淀粉,之前她去铺子买佐料,配料品类真的不多,有辣椒都算惊喜了。
淀粉、胡椒这类真没有。不过想到家里要科举,裴玉这心思又淡了,目前还是科举最重要,挣钱的事情等以后再说。
没能力护住一家人之前,她是不会靠这些发家致富的。
吴氏得了准话,眸子唰的亮了,欢快的应声:“哎~我这就切好,娘,您今儿亲自下厨?”婆婆不喜欢处理食材,但厨艺是真的好,她最喜欢婆婆做的饭菜了,香喷喷的。
“嗯,切好了放着就行。”看到儿媳妇难得一见的少女姿态,裴玉笑了笑。
说来吴氏也才十六,只是为人处事一向沉稳,又有了孩子,她经常会忽略了这一点。
顾暖把洗好的菜放在一旁,也抬起头亮晶晶的看着裴玉,她也期盼着婆婆下厨呢,主要是想学。
裴玉顿时被逗乐了,笑着出了厨房去仓库找酒去了,做牛肉没有酒可不行。
这里的酒度数不高也不够精纯,但价钱贼贵,家里也就存着两小坛子以备不时之需。虽然不是好酒,做料酒却是足够的。
这顿饭做的丰盛,一大盆炖牛骨汤,一大盘子的大葱炒牛肉,还有韭菜炒蛋、酸辣口的拌青菜再加上香喷喷的米饭,上了桌,闻到味个个都忍不住发馋。
特别是炒牛肉的味道,大葱放的多,占了半盘份量,香的不行。
虽然裴玉改了伙食,但宋家人只是吃的饱了,粗粮粥换了白米杂粮饭/粥,也不像刚来的时候那样顿顿喝粥,只能吃个七分饱,如今早晚喝稠粥,中午都是吃实在的米饭。
宋家的菜色还是很普通的,平常桌上都是自家种的青菜,割肉都是看情况,有重劳动的时候裴玉才给买肉。
平日里,蛋羹炒蛋的两三天能上一次桌,肉食都是一个月才买一回,嗯,像从裴家打秋风来的就不算。
所以啊,这一桌子好菜,真是难得的很,特别是牛肉,都没吃过几回。
裴玉看人齐了,对吴氏开口:“端饭吧。”
吴氏立马到桌尾盛饭,桌尾放着蒸饭的木桶,盖子一掀开全是热乎乎的白气,顿时饭香就飘了出来。
虽然现在每天午饭都能吃一顿干的,偶尔像今天,晚上也能吃到,但大家还是稀罕的不行,这好日子以前是想都不敢想。
一大碗满满的米饭盛好,顾暖负责端,头两碗自然是先给裴玉和宋恒,后面按照长幼顺序,当然,儿媳妇是最后的。
裴玉刚开始对这规矩不大适应,但现在也没有觉得有什么。
不过是端饭的顺序,又没有少吃一口,规矩做到位了,也没亏待了谁,算两全了。
裴玉这边也站着给分好了牛骨汤,牛骨头全分了,肉可是稀罕的食物,就是在宋家这牛骨一样要按人数剁,一人一块,一点没多。
小承安人小,啃不动骨头,碗里的那块骨头少肉多,看着比较小块,其实一点都不差。
这是吴氏特地切的,家里只要做排骨汤,小承安碗里的那块都是这样的。
吴氏这点是真的好,小便宜,小算计全都没有,做事向来眼宽心敞亮。吴氏这么切,裴玉这么分,无形中都有默契了。
小承安拿着勺子,吹了吹刚端到面前的半碗汤,然后小心的舀了一勺嘬了一口。
小娃哪怕闻到肉味馋了,动作却一点都不着急,小嘴吧嗒着,喝了汤立马满足的眯起了眼。
顾暖看着弟弟的小模样忍不住笑了笑,弟弟就分到半碗汤,她没有不满的,她知道不是婆婆偏心,是因为弟弟人小,太满了容易撒,婆婆这是贴心。
何况剩下的排骨汤是可以再添的,肉分完了,想再喝汤可以再舀。
分了汤里的骨头肉,其它的就没再分了,菜什么的要是还分那也太难看了点。
何况宋家的规矩一向很全,饭桌上没人敢抢食,该吃多少菜心里都有数的,不会多夹让别人吃不上,这一点倒是多亏了原宋恒。
今天不仅宋家的伙食好了,嫡脉宋氏的各家伙食基本都好了点,因为今天有收获,有盼头了呀,人一高兴不就忍不住想庆祝一下嘛。
第二天一早,宋明孝就带着宋明理出门了,兄弟两去了族里的族地。
族地这边也要种地瓜藤的,宋明孝昨天就把这活揽了下来,反正不多,就二十来根的藤。
七叔公带着大儿子正在田地里翻地,今年轮到七房的人负责族地,这片地由七叔公家负责。原本这边是种玉米的,但他们这地方玉米的收成一向不大好,今年就改了种地瓜。
前段时间忙着种秧苗,这会才有功夫来翻地,其实之前翻过,但想着要种新粮食七叔公就决定再翻一次,还要把地翻干净了,免得有什么影响,毕竟这地瓜他也没种过,小心点的好。
“七叔公,长荣伯,长茂叔。”兄弟俩见到人立马见礼。
宋文顺笑的慈爱:“明孝来了,哎呦,明理好好养病就是了,怎么跟地头来了!一会让明帆几个去帮忙,明理乖乖在旁边看着,不准乱跑。”
小老头慈爱的目光在看到宋明理的时候变了,语气气呼呼的,差点要上手赏宋明孝两个炒栗子。
宋明理前段时间受伤的事情可瞒不住,全村都知道宋明理在医馆躺了两三天才回家。
这咋地?才回来几天啊,就让孩子跟着下地?不怕出事啊?
要说宋明理这孩子,他也是真喜欢的,这孩子小时候又聪明又活泼,见一回他就能开心一回。
可后来那一摔,好好的孩子就摔坏了。
“七叔公,我不休息,我是来干活的!”宋明理着急的很,他不是小孩子,他是大人,他干活很卖力,做的很好的。
宋文顺当即瞪眼:“干活啥时候不能干?!你现在病还没好,身体还没好,干啥活?身子不要了?”说着话,小老头气呼呼的扯着宋明理就走,今儿这地他不看了,赶紧把这糟心孩子拎回去。
宋明理不敢挣扎,让小老头直接拖走了。
宋明理看着老人,不理解:“七叔公,这是要去哪?”七叔公对他可好了,怎么现在凶巴巴的,他又没做错事。
小老头看着少年清澈的眼,手上力道松了,拽着少年的手改成了握:“别问,跟七叔公走。”
宋明理疑惑的挠挠头,回头看了一眼了大哥,只见大哥对他使劲摆手,这个手势他懂,大哥让他走呢。
七叔公要带他走,大哥也让他走,行吧,他走。
想着,宋明理默默抽手,变成了他扶着小老头。
宋文顺板着的脸瞬间柔和了,老脸带笑的拍了拍少年的肩。
宋明孝见弟弟走远了,忍不住笑了笑。他弟弟啊,可有人疼了。
宋长茂见爹走远了,一屁股坐在了土埂上:“明帆、明韬去给明孝帮忙。”
宋长荣也松了下身子,爹总算不监工了。他爹岁数大了,他们这两年不让老爹下地,老头还跟他们生气,回回跟地头来,不下地就板着脸瞅他们,做的有点不好就瞪眼哼他们,可愁人了。
咋办呀,亲爹,瞪眼就瞪眼吧,反正他们不会妥协的。
他们家儿子不多,但那又如何,人手不够就请族人帮忙呗,他们家这点粮食还是出得起的。
说来七房当初和六房一样没分到大宅是有好处的,七叔公家和宋家一样,独占一片山头。
别看其它田地被分的七零八碎的,这祖上传下来的宅基地没丢,宅基地附近的山地虽然种不了好粮食,种点别的是没问题的。
虽然山地产出不好,能种的东西也有限,但他们地多,多种就是了,家里的田地又都是自己的,不像大多人家还得租田地,他们家的日子可不难过。

第132章 宋珩的书房
“是,爹(三叔)。”两少年没意见,还挺乐意的,他们对种地瓜藤特别好奇。
宋明孝想拒绝的话,在看到少年期待的眸子时咽下去了:“长荣伯、长茂叔,那我们先过去了。”
宋长荣摆摆手:“去吧去吧。”
宋长茂点点头,两少年立马拿起自个的草帽锄头。
七叔公是七房长子,有两儿子三女儿,三个女儿排前头,所以兄弟俩的年纪都还算年轻,宋长茂还比宋恒小几个月呢,不然也不能被叫一声叔。
剩下三个少年对眼看了看,齐齐叹了口气,他们也想跟去种地瓜藤。
种地瓜藤的热度很快就过去了,附近的村子都听到了风声,有亲戚在这边的都过来打听过了,有胆子上山的都结伴去了后山岭,但找到地瓜藤的人不多。
因为之前有楚南辰带着三族去扫荡过一遍,显眼的都被挖走了,还有的肯定隐蔽不好找。
宋长渊说好给楚南辰的报酬也给了,宋明孝去送的,之前剩下的银钱也还了。
楚南辰倒是没说什么,接了粮食和银钱,倒是让宋明孝松了好大一口气。
裴家那边的地瓜没敢全种地里,一大半都种菜园子里了,幸好裴家的菜园子够大,又独居山腰,一般情况不会被人发现。
他们不是怕别人来要种子,是怕惹人眼,树大招风的道理放哪里都适用。
主要裴玉给的量足,全种地里真的很惹眼。
“这是?”何玉看着宋珩打开卧室门,惊讶了一下,而后又疑惑了。
眼前是一间古香古色的屋子,博古架,书案,太师椅……她知道的不知道的都应有尽有。
“我的书房。”宋珩沉声道,他原以为这些与他再无关系,可如今却再次出现了。
“你的书房?!”何玉惊讶了,看着古风韵味十足的屋子,小嘴渐渐成了“o”。
“嗯,先看看。”宋珩牵着她走到案前,看着熟悉的屋子摆设,眸子渐深。
何玉好奇又激动,拿起桌上的东西看了看。
少女眸子里亮着光,动作却小心的很,要是放在前世这可都是古董!忒值钱的那种!
宋珩看着她的动作,不由轻笑了一下,转身先去查看了几处“要点”。
之前的房间是何玉的卧室,他就算再细心也有难以察觉的地方,如今到了他的地方,自然要好好观察一番。
何玉一屁股坐在了太师椅上,一股淡淡的木质香味瞬间将她环绕,小巧的鼻翼嗅了嗅,很独特的味道,闻了脑子好像都清醒了点。
小手摸着扶手,何玉肯定这椅子的材质一定很特殊!巨值钱!
何玉观察了一会椅子就收心了,趴在书案上,看到左边堆起的帖子的一样的东西,伸手拿了一份。
托最近写小说的福,她已经能看懂古言文了,扫了两眼,何玉大概读通顺了意思,然后桃花眸子瞪大了几分彻底呆住了。
这,这,这是奏章?!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