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 by木南斐
木南斐  发于:2023年07月22日

关灯
护眼

【开元盛世,大唐全盛时期。】
【可是……也到此为止了。】
李隆基的那声轻笑骤然僵在了脸上。
唐朝其他时空众人也是措手不及——
天幕这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到此为止?!
【虽然王朝兴衰不可逆,总会有新的气象取代旧的气象,可是唐朝的衰落,却是如此的叫人心痛难忍!】
【它是帝王之祸,是本可以避免的哀歌之局!!】
【大唐,在极盛之后,如抛物线般,瞬间降落了下去——】
此时,天幕画面随着“抛物线”三个字,也出现了相应的展现,只见标志着“大唐盛世”四个字的黑点,在极力攀登至定点后,于骤然之间,竟迅速衰落了下去!!
那样触目惊心的陡然之势,可真是将“抛物线”这三个字诠释得极致且生动。
“是谁?!”
李世民失声问道。
“是谁!!”
李隆基也不禁站了起来,可不知为何,他心下竟跳得更为厉害且迅速。
【让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想必大家都知道。】
【而造成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想必大家也都清楚——】
李隆基不由得紧紧盯着天幕。
只听天幕继续说道:
【他就是继让大唐进入全盛时期后,又导致大唐盛世崩塌的——】
【唐玄宗,李隆基!】

第23章 盛世崩塌 可李隆基,你才最该死啊……
让大唐进入全盛时期后,又导致大唐盛世崩塌的……
唐玄宗……李隆基?!
“怎么会?!”
怎么会是他!!!
李隆基竟顾不得帝王威仪,直接惊呼出声,满眼不可置信。
而其下大臣也尽皆如此,脸上惊骇诧异的表情几乎不受控制——
怎么会……
“不,这不可能……”
李隆基摇着头:“这怎么可能是朕……”
【没错,李隆基,缔造大唐全盛时期的人是他,导致大唐盛世骤然崩塌的人也是他。】
【一个无论是粉黑都希望他早死的人。】
【喜欢李隆基的,希望他早死,以便得以保留这盛世大唐。】
【不喜欢李隆基的,也希望他早死,免得看见被李隆基祸害导致的大唐乱世。】
【总之,李隆基如果早死,后面大概也不会出现那么多糟心事了。】
【可他偏偏在位四十五年,是唐朝所有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
【正所谓老而不死是为贼啊!】
【李隆基,何故活那么长时间?就为了亲自让这盛世大唐毁在自己手里?】
老而不死是为贼……老而不死……
亲自毁掉这盛世大唐……
咚咚!!
李隆基只感觉自己脑袋被人猛地敲了几下闷棍一样,连站起来的身体都忍不住摇晃了两下。
“陛下——”
高力士骤然一声低低的惊呼,而后急忙上前去搀扶,满脸的忧心与焦急:“陛下,万望要保重龙体啊!”
李隆基根本无心回答,他依旧满脸恍然并且难以置信。
——先前听着自己的政绩功绩有多志得意满,现在遭受的打击冲击就有多沉重恐慌……
而且满心的复杂难言与惊骇羞耻……
怎么会是他呢……怎么就是他呢……
为政后期——他到底……都做了什么?
唐朝武则天时期。
年仅十岁的李隆基刚迈入朝堂,便听到天幕说——
……又导致大唐盛世崩塌的——唐玄宗,李隆基……
他几乎整个人僵在了原地。
原本就忐忑不安的心情,此时更是乱成一团。
先前听天幕之言,震惊忐忑的同时,也未免存有一丝欣喜与意气,激动与兴奋。
然而现在再听……只觉惊骇又莫名,慌乱又羞耻……无论是粉是黑都希望他早死,那“粉”和“黑”,显然是后世喜欢他与不喜欢他之人,可竟然都不希望他活那么长时间……所以他那个时候,究竟都做了什么啊?
十的年纪,已经不小了。
李隆基已然能明白许多事,也能认清许多事。
此时他站在朝堂之上,周围所有人目光都聚集到了他身上,包括正前方高高在上的祖母,对方也在注视打量着他。
李隆基紧紧握拳,努力让自己昂首挺胸,目不斜视继续往前走。
无论后来的他究竟都做了什么,现在的他,就只是他而已。
十岁的年纪,少年之姿,只信服自己,一切都还未可说。
武则天深深看着勉力维持姿态走过来的少年,蓦地笑了一声:“倒是有意思……”
“来到祖母这里,一起继续听听看天幕是如何说的吧。”
李隆基恭敬拱手:“……是,祖母。”
唐朝,李渊时期。
之前听着天幕提起大唐还会进入全盛时期,又看见那全盛时期的洛阳长安等究竟有多繁华,哪怕是李建成李元吉等人,也不禁心生感慨,其余大臣更是连连点头,面露欣喜之色,一时间,对李世民的拥护敬意更多。
秦王后代都能有如此表现,大唐交给秦王则该当时理所当然的!
可是接下来……
缔造大唐全盛时期的人是唐玄宗李隆基,导致大唐盛世崩塌,直至大唐乱世的人竟也是唐玄宗李隆基?!
这怎么……怎会如此?!
李元吉蓦地嗤笑一声,望向李世民:“秦王,看来你的后世子孙并不怎么样啊?”
李世民还未说话,魏征竟直接开口道:“大王,现有天幕预警,一切都可以避免发生,倒是好事。”
李元吉骤然转头,怒目而视:“魏征你——”
太子之位还没变呢!魏征这背信弃义之人!!
魏征俯身拱手告罪:“臣只是为大王阐述事实而已。”
李元吉冷笑:“你倒是说说看,你为的是哪个大王?!”
魏征还未言语,对面房玄龄便开口道:“不管为的是哪个大王而阐述的事实,魏大人所言确是极有道理的,能提前知道未来历史如何,也能提前做好规划预警,总好过其他……臣是说,不管怎样,总好过那不可知的未来走向。”
什么叫不可知的未来走向?!
这话在暗指什么?!
当他听不出来是吗!!
而再听其他大臣出言附和,甚至还有安慰秦王之语,李元吉骤然憋红了脸色,却是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
——此等沆瀣一气之臣,他也不屑与其争辩!!!
再观唐朝另一时空——
李世民表情都僵住了。
他是怎么都没有想到,造成大唐骤然出现乱世之局的,怎么还是他之前称赞和感叹过的玄宗李隆基?
而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所谓的安史之乱又是怎么发生的?
李世民不禁喃喃道:“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安史之乱,起始至公元755年12月,到公元763年2月结束,总共足有八年之久。】
“八年!!”
李世民骤然吸了口气:“八年之久的战乱内耗!要损耗多少国力?!大唐怎么可能不由盛转衰!!”
【守业更比创业难,破坏更比建设易。】
【自唐太宗李世民起,这一代代守护和建设的大唐盛世,就在这八年里彻底崩塌了。】
【安史之乱,其中“安”和“史”指的是唐朝李隆基时期的将领——即安禄山与史思明。】
【这两人在背叛唐朝后,发动了与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所以此次战乱被称为“安史之乱”。】
【在此之前,唐朝几乎有百年之久未经历过战乱了,当时海内承平日久,所以直至战乱发生的时候,百姓累世不识兵革,近几代人都没有见过战乱,于是在听到有人起兵造反,发动战争时,无论远近的百姓,几乎全部都震惊无比。】
【而就是这场八年之久的内战,使得唐朝8000多万的人口再次大量丧失,国力也迅速内耗且锐减衰落!】
“安禄山……”
“史思明……”
李隆基咬紧牙关:“是这两人——”
【虽说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是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变造反,但究其根本,也绝对少不了李隆基这个始作俑者的锅。】
李隆基的脸上骤然火辣辣的疼,登时再也说不出话来。
【大概是自认为使得大唐进入了全盛时期,李隆基就开始志得意满起来——】
【简而言之就是,他觉得自己已经做到位了,开始满足了,开始飘了。】
【于是,他觉得自己可以开始享乐奢靡了。】
先前的确开始有意气风发,并且志得意满感觉的李隆基:“……”
他想为自己辩白辩解,可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李隆基为帝的前半段的确励精图治,也提倡节俭之风,可后半段,大概是觉得这全盛时期的大唐,已经足够他挥霍和糟践了吧,节俭之风不再有,明君之相渐消,已然忘乎所以,被享乐奢靡所侵染,沦为一副昏聩又骄奢的模样。】
【开元二十五年,即公元737年,李隆基因所宠武惠妃进献谗言,将个儿子——即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尽皆废为庶人,并在之后被无情杀害,而后同年十二月,武惠妃病死。】
李隆基听得简直心惊肉跳,哑声道:“武惠妃……”
还有他的个儿子,怎么……
【武惠妃曾构陷于王皇后,致使王皇后坐罪废为庶人,幽禁冷宫,而她女儿咸宜公主的驸马杨洄,则很是擅长揣摩武惠妃的心意,对太子李瑛多次毁谤,再之后武惠妃便勾结权臣宰相李林甫,构陷于太子兄弟人——】
【她设计派人召王入宫,说是宫中有贼,遂请求他们帮忙,而太子兄弟人也答应进宫帮忙。】
【可是武惠妃却接着告诉李隆基,说太子等人要造反。】
“武惠妃!!!”
“还有……宰相李林甫?!驸马杨洄?!”
李隆基瞬间阴沉着脸望向堂下,一人直接跪趴了下去。
现在的宰相还是张九龄,而并非李林甫。
然李林甫现今也是位高权重之能臣。
又牵扯出多人,李隆基只觉得心跳如擂鼓,耳中嗡鸣不断。
【想当然,李隆基最后废了太子人,将其都贬为了庶人,还处死了太子妃薛氏之兄薛锈。】
【而再不久后,已贬为庶人的人便接连遇害。】
【天下人都为太子等人的死感到冤枉,可是李隆基呢?】
李隆基心底骤然咯噔一下。
【因武惠妃陷害了太子等人后,就害了疑心病,恐慌恐惧,以为总看到人的鬼魂,所以竟一病不起,最后各种办法都用尽了,也还是全都不管用,所以同年十二月也病死了,只能说是害人终害己,一报还一报。】
【然而在武惠妃病死了之后,李隆基非常的伤心,还追封了武惠妃为皇后。】
【不过她谋害皇子之事人尽皆知,后来又被唐肃宗废去了一切皇后祠享。】
【但尽管如此,李隆基的这个做法,也真是没得说,确实宠啊,也难怪武惠妃死后,他能将杨贵妃再宠天上去。】
杨……杨贵妃……
竟然又来了个杨贵妃……
这人还能一添再添吗……昔闻太宗身边尽是能臣武将,而他身边的这些人……
可杨贵妃此人?
他后宫之中好像没有——
【儿子死了没什么感觉,宠妃死了倒是追封为皇后,还又给自己找了第二春——】
【杨贵妃,原武惠妃之子——寿王李琩的妃子。】
【在武惠妃病死之后,李隆基日夜寝食不安,觉得后宫里的美人虽然多,但却没有一个能使他满意,然后听人说武惠妃的儿子,即寿王李琩的妃子杨玉环很美貌绝伦,艳丽无双,于是……】
【于是当然是把儿子的媳妇召进宫,当自己的媳妇宠啦。】
【至于所谓的礼节什么的,他是皇帝,他说了算,就是这么霸道强宠。】
李隆基骤然脑袋一懵,只觉得眼前一阵晕眩……
天幕语气戏谑又不屑,简直犹如千斤重锤,狠狠击在了他的脸上身上!!
而此时,他已经不敢再看朝堂之上了——
那里站着的可不止有诸多大臣……
【关于李隆基和杨贵妃的争议有许多,后世作品中,经常将两人比作真爱,可事实当真如此吗?】
【不过是文学影视作品多为了美化罢了。】
【毕竟设身处地想一想,当时李隆基都多大年纪了?而杨贵妃又多大年纪了?你会心甘情愿爱上一个都能做你爹的老头吗?再者说,杨贵妃和寿王李琩成亲后的日子,又不是过得不幸福不美满。】
【结果李隆基先是让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然后又下诏让杨玉环还俗,将其接入宫中,后正式册封为贵妃。】
【呵,男人,果然在面对女色上,真的是惯会耍弄心眼子,这招掩耳盗铃用得好啊。】
【只可惜自古以来无权做主的女人了。】
李隆基……
李隆基已经不知道该作何表情,只觉得脸皮异常发热发胀,几乎无言以对,也更是无颜以对堂下诸人。
其他时空众人更是不知道该摆出什么表情,尤其是唐朝时空听着的人。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怎么说呢……虽然类似事情不是没有,但听着天幕用这样的语气叙述,就是觉得……丢人至极啊。
【提到杨贵妃杨玉环,就不得不提她的族兄杨国忠。】
【安史之乱,也少不了杨国忠的影子。】
很好,又新添了一人……
【安史之乱究竟是怎么一步步的积累矛盾,直至骤然爆发的?】
【我们从李隆基的这几个操作中,不难看出他后面已经被享乐奢靡之风侵染腐蚀,脑袋已经不好使了,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再加上一些大臣投其所好,说什么就信什么,于是奢靡挥霍的时候,竟然就从不过问经费来源。】
【还有在李隆基对政事倦怠后,就将政事交给宰相处理,可张九龄是个直臣,李林甫却不是。】
【张九龄认为看见不对的地方就要谏,皇帝不听更要谏,但李隆基已经就想着放松身心,以犒劳自己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了,能愿意和喜欢听张九龄的劝告和建议?】
【反倒是李林甫也投其所好,私下里警告那些言官,说如今明主在位,天下大治,负面的话,诸位应当少说,以彰明主之伟大,否则出什么事的话,后悔都来不及,于是言官们再也没有人敢直言进谏了。】
【而之后张九龄等能臣更直接被先后罢官,于是这朝堂之上,便开始由李林甫一人专政独权。】
汉朝未央宫。
刘彻啧了一声:“宰相专权,挑还不挑个好的,怎么想的?”
秦王宫。
嬴政又想起了已经处死的赵高,不禁冷哼一声,这李林甫显然与赵高一丘之貉也。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和众大臣听到这里,更是脸色难看,话到嘴边,简直不吐不快!!
“既然先前虚心纳谏,为何不贯彻到底?!”
“前面所为如何就先不说了,国之政事,如何就敢直接放手!”
“那张九龄显然才是贤臣之范啊!”
李世民更是直接气到拍椅子:“糊涂!糊涂!!”
为君者,竟到后期只图享乐?!
莫不是脑子真的坏了!
这李林甫竟让言官不再谏言,那以后这朝堂之上,岂非他一人说了算了?
还有李林甫此等作为,恐怕不单单只是投其所好那么简单……
【李林甫其人,“口有蜜,腹有剑”,凡是才能在他之上而被李隆基所重视的,他都会千方百计的将其除掉。】
【不仅忌妒并且阴谋陷害有学问之人,还收买李隆基左右之人,致使李隆基的一举一动都在其掌握之中。】
【而这样一来,李林甫就可以随时采取各种措施,去迎合李隆基的需要。】
【加上李隆基开始不理政事,李林甫阳奉阴违的手段可谓是发挥到了极致。】
【不过李隆基也没什么好说的,因为由此,他曾在天宝六载,把天下所有的贡物都赏赐给了李林甫,真的是既眼瞎又眼瘸,活该被人蒙骗,从一个耳聪目明的君王,沦为了一个只知享乐奢靡的蠢货愚人!!】
【然而李林甫的为所欲为行事还不止如此——他担心武将立功之后会跻身相位,从而威胁到自己的权势地位,所以为了杜绝边将入相之路,就向李隆基建议,说胡人忠勇无异心,淳朴单纯,让李隆基用胡人为镇守边界的节度使。】
【可是李隆基给了胡人兵权,却又放任他们拥兵自重……】
“此子是不是疯了!”
李世民此时的脸色已经难看到不能再难看——
兵权旁落,岂不是犹如待宰的……
李世民深吸口气,到底还是没能将余下的字眼说出口。
宋朝赵匡胤时期。
一直听到这里,赵匡胤仍是忍不住摇了摇头。
尽管他早已知晓唐朝如何颠覆,也一直引以为戒,可再听到李隆基此等操作,也还是禁不住心生感慨啊。
不过大宋定然是不会再出现此种状况,他会将一切都杜绝于摇篮之中!
想到此,赵匡胤不禁嗤笑一声,像安禄山那等拥兵自重的情况,绝不会出现在他大宋朝!
可是随即,赵匡胤又脸色一僵——
天幕之前说过宋朝尤甚……这到底又是个什么情况啊……
【李隆基自以为是的摆弄着权衡之术,实际不过是将情况推向更糟糕的地步——】
【也因此,身为胡人的安禄山等人得以取得愈加强盛的权力与实力,军队骁勇劲捷,到最后,安禄山甚至直接独掌大兵镇,兼有十八万千九百多人的兵力!至此完全具有了叛唐的实力及野心……】
【这可是李隆基一步步的,将安禄山等人的胃口给填满,甚至喂大的,就这样,安禄山等人还能憋着不反?】
【——于是拥兵自重如安禄山等人迅速崛起,最终成为了唐王朝的心腹大患。】
李隆基颤抖着嘴唇,脸色青了又白,白了又红,红了又青,真可谓是好不精彩,难堪至极。
唐朝武则天时期。
十岁的李隆基也是脸色难看,但此时他只是皇嗣,一切甚至都还未开始,所以更多的是感到不可思议,以及难以置信——他不敢相信,更是难以想象……天幕所说之人真的是未来的他?!
他可真是耻于与其同为一人!!
【藩镇崛起,节度使雄踞一方,尾大不掉,势力大到一度无法指挥调度的情况。】
【李林甫为相十九年,是李隆基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后期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使得朝纲紊乱,又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等人势力坐大,大唐政治每况愈下,可谓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而在李林甫之后为相的,便是杨玉环的族兄杨国忠。】
【杨国忠此人,更是不堪。】
【他早年嗜酒赌博,品行就不端,其后任相期间,两次派兵攻打南诏,两次遮掩败绩,并且伪造捷报上书朝廷,损兵折将无数,最终南诏不仅背叛了唐朝,还投靠吐蕃……】
【除此之外,杨国忠还专权误国,败坏朝纲,致使官吏贪渎,政治**,民怨沸腾。】
【而这期间,杨国忠与安禄山互相倾轧,一直排斥和想要牵制对方,并且因为自觉牵制不了安禄山,便经常向李隆基说安禄山有谋反的野心和迹象,但安禄山是谁,他可是被杨玉环收作了养子的人……】
【而且李隆基对他很有好感和喜爱非常,甚至安史之乱发生时,太原以及东受降城的人奏报安禄山造反,李隆基都仍然认为是有人厌恶安禄山,所以才编造出来这种假话谎言,以至于根本就不相信这种话……】
【所以,就算李隆基曾召安禄山入朝,想要试探安禄山有无谋反的心思,可在此之前,安禄山早事先就得到了杨玉环的通风报信,于是将计就计,装模作样说自己一片赤诚之心,由此倒是让李隆基更加信任他了。】
“收胡人为养子?还有那杨玉环之兄……”
李世民猛地喘了口气,听得简直血压升高——
宠妃,宠臣,放权至此,兵权旁落,如此无德无才之人竟还能出任宰相……
这杨国忠莫不是因为……
【李隆基是真的宠杨玉环,为了讨杨玉环的欢心,专门为她服务做衣服的都有七百多人。】
【而那句著名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也是因为杨玉环——就因为杨玉环喜欢吃荔枝,所以为了让杨玉环能够吃到新鲜的荔枝,李隆基便下令让人用快马快速运到长安,走的是从岭南到京城长安的几千里专属贡道。】
【自从有了杨贵妃,李隆基的奢侈之风越来越盛。】
【朝中大臣投其所好,不断巴结逢迎,杨玉环的姐姐们也由此各自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她的族兄杨国忠就更是平步青云,一路坐上了宰相的位置,其他兄长自然也有封赏,都做了朝中的高官。】
【而杨国忠,因为杨玉环的受宠,一时权势堪称无人能及,兄妹二人在当时可当真是辉煌无比。】
【显然,在杨国忠的专权下,整个已经戳满了窟窿漏洞的唐朝,终于开始混乱起来——】
【最终加之杨国忠与安禄山的矛盾逐渐更加尖锐激化,所以使得安禄山在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发动了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实则为行夺取皇位之实的叛乱,也因此,这两人之间的矛盾斗争,是直接导致安史之乱发生的导火索!】
李世民脸色难看的闭了闭眼睛,只觉得有些晕眩。
他就知道……他就知道!
这一步步的,简直是毫无意识的,甚至闭目塞听的,任由各种人拿着利剑在大唐之上肆意妄为!
而这戳的岂止是大唐的天下,也是他的心啊……
李世民不禁双目泛红,是气得,也是急得,更是恨的!
【问题不是一日就积累起来的,混乱也不是一天之内就全部发生的,可唐玄宗李隆基始终沉溺在温柔乡中,毫无改弦更张之意,对于唐朝之下所发生的危机更是丝毫没有察觉!】
【甚至他还反而对外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加之受当时朝政黑暗**风气影响,边镇将领多贪功求官,想借军功谋求高位,于是对外多次肆意挑衅,最终致使边境战乱不断,而李隆基的好战,无疑是对此火上浇油,以至于边境冲突日益升级,先后战死,病死的唐朝士兵多达二十万人。】
【除此之外,唐朝内部矛盾也是逐渐**激化。】
【地方割据势力壮大,安禄山等节度使把持兵权,内部如李林甫,杨国忠之流更是霍乱朝政,专权独断,排除异己,加之杨玉环得宠后,整个杨家都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所握权势滔天,声色犬马,过着极其荒淫糜烂的生活。】
【而这无疑加重了当时百姓的负累重担,使得暗地里的矛盾也不断加剧。】
【当然,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无疑是唐玄宗李隆基。】
【无论是边疆节度使的拥兵自重,还是杨家诸人的权欲熏心,亦或者是李林甫和杨国忠之流的专权独断,败坏朝纲等,都绝对少不了李隆基的放之任之,甚至直到战乱发生时,还不能蓦然惊醒!】
【在他执掌下的大唐盛世之景,已经完全遮盖住了李隆基的耳目,让他志得意满,自鸣得意,依旧被大唐盛世的假象光环所笼罩着,甚至尤觉得自己的一切决定,一切政策都毫无问题可言!】
【所以到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叛军最终占领了洛阳,而同年六月,叛军又长驱直入,开始攻陷唐朝的都城长安,也是由此,安史之乱进入最高峰——在长安沦陷之前,身为皇帝的李隆基只能率众败走,仓惶又狼狈的逃亡……】
“嘶……”
“逃亡!!”
最终竟到了逃亡的地步?!
刘彻简直复杂难言,从盛世到乱世,从明君到昏君,这唐玄宗李隆基当真是让人瞠目结舌,难以置信啊。
卫青眉头也是紧皱:“难道这大唐就没有其他得用的将领吗?”
一代帝王竟然要沦落到放弃都城逃亡,简直是奇耻大辱啊!
秦王宫。
嬴政等人也是紧锁眉头,尤其是蒙恬王翦等将领,最看不得此种境况景象!
叛军逼近,就要仓惶败走?
怎么就落得个逃亡的下场?!
“这唐玄宗李隆基怎么回事?”
王翦沉着脸:“弃都城而逃,也亏是做得出来!”
蒙恬更是直言:“胆小如鼠之辈。”
弃都城何异于弃国而逃,怎么都得殊死一战才是!
就连扶苏也是听得眉头紧蹙——
这盛世大唐,即使骤然衰落混乱,也不见得就毫无抵抗之力吧?
缘何到这种地步啊?
唐朝李隆基时期。
听到这里,李隆基脸上已然毫无血色可言了。
他摇晃着身体,甚至几乎喘不过气。
“陛下!!”
“陛下——”
高力士急喊了两声,连忙给李隆基顺气:“陛下,一切还可避免啊,一切还可避免!”
李隆基急喘了两口气,却几乎无言以对。
堂下众臣见此情状,也不由得出言安抚。
至少对他们来说,现下的唐皇李隆基,还未曾到之后那等昏庸昏聩,并且只知享乐奢靡的地步,哪怕在众臣心底,却依然对天幕所说的一切而感到悲愤悲痛,可他们到底都身为臣子,只能暂且先按下心中所想与各种思量考量等。
不过败逃都城长安之后呢?
还有大唐究竟为何没能抵挡住那叛军之势啊!
【大概因为长时间荒废政事,所以导致李隆基在安史之乱发生后,不仅多次骚操作失误,决策昏头昏脑,还加之杨国忠的错误操作等,于是致使原本完全可以在两年左右平定的安史之乱,竟前后足足历时了八年之久。】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