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瞻基时期。
一时间,朱瞻基竟是不知该惊惧他“早死”之事,还是该复杂于宦官王振揽权扰乱朝纲,竟也有孙氏的原因在?!
但他的次子朱祁钰和朱祁镇这一对比,可真是让朱瞻基更无言以对。
明朝朱祁钰时期。
一直听到这里,朱祁钰瞬间站了起来——病重,死因不明?
他之前听天幕说起他病重,但他并不知道他会死因不明啊!
明朝朱祁镇时期。
朱祁钰也是握紧了拳,抬头直视朱祁镇。
他不否认自己的私心和欲念,但朱祁镇……未来他的病重,他的死,到底是不是“人为意外”?!
怎么你朱祁镇能继续活着,他就不能活着是吗?!
【不止是这样。】
【朱祁钰死后,朱祁镇甚至还没放过他——】
【朱祁镇复辟之后,下诏指斥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并废其帝号,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这是一个恶谥,表示朱祁钰终身为恶。】
【然后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
【朱祁钰因此成为明朝迁都北京之后,仅有的一个没有被葬入帝王陵寝的明朝皇帝。】
什么??……什么?!
朱祁钰几乎目眦欲裂:“朱、祁、镇!”
戾……郕戾王?
可真是好一个郕戾王!
明朝朱祁钰时期。
听到此,早已成为皇帝的朱祁钰更是抑制不住满心的怒火屈辱!
朱祁镇!怎么有脸?!
你为大明做了什么?这么多年……你有没有看到因为你,导致的诸多问题?!你怎么有脸的?!
朱祁钰一时踉跄,难道这五年以来,他做的还不够兢兢业业??
怎么会……
【虽是如此,但公道自在人心,是非曲直,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
【于成化年间,一些臣僚开始为朱祁钰不平,他们认为朱祁钰危难之时受命,削平惑乱,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功劳很大,却谥以“戾”,很不公平,甚至有人责问,当时若不是朱祁钰即位,瓦剌如何能退?朱祁镇如何能返京?】
【还有朱祁镇之后,继位的明宪宗朱见深。】
【这位虽然曾被朱祁钰废去太子之位,但对这位叔叔的功绩还是相当理解。】
【于是几经周折之后,朱见深下诏恢复了朱祁钰的帝号,定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并下令按帝陵的规格修饰陵寝,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朱祁钰的功绩。】
朱见深……他的侄子?
朱祁钰倏然一怔,竟是完全没有料到,最后会是如此的情况。
而另一边的朱祁镇在位时期——
愤怒难言的郕王朱祁钰在听到这里后,也是瞬间怔楞住,然后颇为心思复杂。
为他恢复名声的,竟是他的侄子??
可是话说回来,朱祁镇,你当真是可笑了!
一时间,朱祁钰心中竟有些快意!
而再看朱祁镇,果然是脸色越发的难看起来,也更是难以置信!
【朱祁镇,不得不说他是真的命好,有个好弟弟和好儿子,干什么都有人给擦屁股!】
【土木堡之后,有朱祁钰给他擦屁股,将大明朝生生拉扯回来。】
【复辟之后,埋下种种祸端,又有朱见深给他擦屁股,解决了诸多问题!】
【哦对,还有于谦那些大臣等,土木堡之后,仍活着的这些大臣,还有能力辅佐朱祁钰!】
【复辟之后,残害忠良那么多,也多亏了朱见深有能力,尽管仍有诸多隐患和问题,但最起码没在朱见深这里爆发。】
【所以总而言之,朱祁镇是真的挺没脸的,毕竟连他儿子都不认同他,也不知道给他找借口的人是怎么想的?!】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认同点头,连儿子都认同叔叔的功绩,这朱祁镇所作所为,可真是令人诟病和不耻。
明朝朱元璋时期。
他在骂此丢人现眼的不肖子孙同时,还不得不在意天幕所说的“诸多隐患和问题”??
到底是什么隐患和问题??
是土木堡之变后遗留下来的?!
也是了……不然还能是什么,死了那么多大臣!
朱元璋又忍不住咬牙,朱祁镇这个不肖子孙!
那明朝……在朱祁钰的治理下又究竟如何?
挽回颓势又是如何挽回的?
【以上那些事,若是不能代表朱祁钰为帝的资格,那就看仔细看看朱祁钰为帝期间,又具体都做了哪些事。】
【短短数年,朱祁钰和诸位明朝的老臣的励精图治,所行之功绩,可不是朱祁镇一个“戾”字就能抹灭的。】:
明朝朱祁镇时期。
朱祁镇胸膛起伏不断,听到他和朱祁钰的种种对比,想要开口反驳,可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尤其到最后……他赐朱祁钰谥号为“戾”,将其改过来的人,竟是他的儿子?!
这叫他情何以堪!
为什么……为什么就连他儿子也要如此?!
朱祁镇心中不是没有答案。
甚至早就有了回答……可是他不想承认,也不甘心就此承认。
但他再怎么不甘心,还有用吗?
【朱祁钰上位后,景泰年间,前后共八年时间。】
【时年不仅有土木堡之变后的各种影响,还有天灾**。】
【内地出现水患,灾区连连,可以说是饥民遍地,堪称内忧外患。】
【这些都需要国家去应对和治理,而《明史》记载——“自正统中,刘球以忤王振冤死,鉴继下狱,中外莫敢言事者数年。至景帝时,言路始开,争发愤上书。”】
【庙堂之远,兼听不到,庙堂之高,望之不达。】
【而广开言路,则使得这些事情能够得以上达天听,如此,朱祁钰针对内忧外患之局面,才能采取一系列措施。】
【比如针对受灾严重的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区,朱祁钰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减免税负,并且赈济灾民,安抚流民,同时还厉行节俭,减免宫廷开支,停止各类采办等,又下诏天下巡抚署理各省农桑事务,倾力发展经济民生。】
【所谓一环扣一环,上行下效,国家才能得以更高效运转起来。】
“快,把这时间记下来,会发生水患。”
朱棣立即叫人记下这些事项,若是可以,完全能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以及措施。
同时朱棣又不禁叹息一声。
上行下效,这词用得好,为帝者不作为,其下者又如何效仿及作为。
若是再有如王振那样的专权宦官,恐怕只多得是谄媚之人。
【政治上,除了广开言路,朱祁钰还招贤纳士,清除阉党势力,稳定局面,重用贤臣,吏治就此为之一新。】
【如内阁有王文等人,文臣武将有于谦,郭登,范广等人,就连其任用的太监成敬,史书记载其为人谦逊,虽然受到朱祁钰重用,但并不揽权,这一对比朱祁镇重视的王振,真可谓是差距明显。】
【还有军事上,对于瓦剌的进攻趋势,采取抵抗到底的策略,在于谦等人的协助下,筹集粮草,厉兵秣马。】
【朱祁钰还重新组织了新的戍军,景泰三年,戍军兵力增加了5万人,并被改组成10个团营,以及建立了统一指挥制度,并且加强了京师武将监督戍军的作用,比如对戍军的监督从由宦官负责,到扩大为整个京师的官僚集团。】
【另外于景泰七年,兵部武库司设立“准样图”,从此明朝武器制造和发放有了标准管理。】
【同时还清理了一批违法军官,军事上多有整顿及改变等。】
【还有从景泰元年开始,明朝各地就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导致粮食产量减少,再加上贪官污吏的盘剥,西南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民变,之后朱祁钰启用刚明廉直的王翱担任两广总督,平定了当地少数民族的叛乱。】
【总之,朱祁钰时期的基本问题是恢复稳定,而他确实也做得很好,就如军队的改革已经恢复了边境的稳定等。】
明朝朱元璋时期。
朱元璋不禁点头点头再点头,看看这用的都是什么人,再看看朱祁镇用的都是什么人!
就算也有刚明廉直的大臣在,可当出现一个害群之马时,其影响就不可忽视!
现在朱元璋只要一想起那土木堡之变中死掉的数十位大臣,他这心啊,就心痛得要死!那得是多大的损失?!将近六十位的文武大臣,甚至做到那英国公位置上的,不得是元老级人物了?
结果竟然都死在了土木堡之变中,这所造成的后果,朱元璋都不敢深想下去,一想就痛心不已!
【尽管有朱祁镇和孙太后的废帝诏书,痛斥朱祁钰败坏纲常,变乱旧制,不孝,不弟,不仁,不义等……但后人自有判断,在后世评价中,更多是对朱祁钰的认可和赞同——】
【“景泰数年中,敬礼大臣,宽恤民下,赏罚亦无甚失。”】
【“宣宗以社稷人民付正统,正统不能守;付景泰,景泰能守之。”】
【“帝为多难为之主,乃能任贤选将,而危如一发之宗社转而为治。”】
【“英宗被虏而明犹全盛,景帝之不负祖业,不涉阴险,实明宗社之福也。”】
【近现代,我们的历史学家也说过:“景帝是个好皇帝,是值得我们纪念的。”】
【是非功过,自在人心。】
【能揽下朱祁镇闯下的烂摊子,能将危难的帝国给扶持起来,任贤用能,单这一点,就没有任何可指摘的地方。】
明朝朱祁钰时期。
听着那一句句评价他的话,朱祁钰不禁泪洒出来。
戾,郕戾王……这一个字,一个称谓,简直是扎在朱祁钰身上的无数针刺,让他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也不禁想,是否他人都是如此认为?可他的侄子恢复了他的名声,也有如此之多认可他的人……
足够了,这就足够了。
他不敢说自己全无过错,但至少有人能认可他的功绩。
【自古帝王功过兼有,朱祁镇有功吗?他当然也有。】
【但为什么现在大多数人一提起朱祁镇,就不禁嗤之以鼻,还不是因为总体来看,朱祁镇就是过大于功的,单单一个土木堡之变,就能将他钉在耻辱柱上,还有其复辟之后的那些作为,让人诟病的地方太多。】
【朱祁钰有过吗?他当然也有。】
【比如更换太子之事,就是出自朱祁钰的私心,但这要说有多可指摘的地方,又能上升到什么层面上去?】
【朱祁钰做的是不地道,但他当了皇帝,自然是想自己儿子当太子,用他人评价的一句话就是“易太子者,情也”,而且朱祁钰也挺搞笑的,为了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他想出的办法竟是拿钱偷偷贿赂诸位大臣。】
【嗯……倒是挺有想法的。】
明朝朱祁镇时期。
朱祁钰:“……”
虽说他还没做这种事,但现在听着,也是难免有些尴尬。
【不过朱祁钰有一点和他父亲朱瞻基一样,就是为了立朱见济为太子,废立了汪皇后,将朱见济生母杭贵妃扶上了后位,因为汪皇后反对废立太子朱见深,但其实朱祁钰只是以此为借口罢了。】
【不过话说回来,汪皇后反对废立太子朱见深,打的是“不应当”的旗号,但当然也有她自己的考量在内——】
【比如汪皇后没有生下儿子,如果朱见济被立为太子,那她的处境就尴尬和危险了。】
朱祁钰:“……”
这……不知道该怎么说。
尤其是在知道朱见深为他恢复了名声之后,朱祁钰现在对这位侄子的观感不可能坏到哪里去。
再加上他的儿子,在册封为太子一年后就夭折……
这让朱祁钰心底不得不产生了几分纠结和犹豫。
【所以是非功过,哪有那么明显的界限之分,但究竟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谁人心中都能掂量清楚。】
【一个土木堡之变,给之后的大明埋下了多少隐患?】
【就那乱战中死去的数十位大臣,使得朱棣时期留下的肱骨能臣班底所剩无多,而后朱祁镇复辟,又斩杀于谦,王文等,废罢贬黜那么多大臣,再一次使得朝廷局势发生变化,明朝之后,文强武弱,竟是和宋朝差不多了。】
“什么?文强武弱?!和宋朝……”
朱棣瞬间脸色一变,他知道土木堡之变会留下隐患,可是这留下的隐患……实属是让他太难以接受了!
那宋朝重文轻武是什么下场?明朝土木堡之变后的文强武弱又会是如何?!
【朱元璋时期就确立了文臣统军制度,只不过未成气候。】
朱棣:“……”
竟是从文臣统军制度起??
【结果好嘛,一场土木堡之变后,“得益于”朱祁镇的“功劳”,开始了文强武弱的道路。】
【甚至到最后还演变成了崇文黜武。】
【再加上明朝中后期出现的几个“奇葩”皇帝,把这种风气发展到了成熟鼎盛。】
朱元璋:“……”
他骤然吸了口气,又是他?
不不……明明是土木堡之变的影响更大!
【若是说宋朝的“重文轻武”之路,是比较平缓的一条线,偶有上下起伏,也不太大的话,那明朝的文臣统军制度,以及土木堡之变后的文强武弱,还有崇文黜武等,就是一路高歌前进,不过到了明末,啪一下又下去了。】
【毕竟这种“高歌前进”,所谓爬得越高,摔得越惨,于是明末武官又有所起来,但是总体而言,反正也已经晚了。】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有名的武将。】
【这里不欲讲太多,有个想法,等之后某个专题的时候,不如请各朝代都出来“比量比量”再说。】
历朝历代诸人:“???”
什么比量?比量什么?
【比如各朝代奇葩皇帝,败家子皇帝,末代皇帝等?】
【导致帝国衰落的皇帝奸臣?】
历朝历代诸人:这种不用比!!
【或者拯救帝国倾颓的帝王能臣?】
【还有究竟哪个朝代的能臣武将最强?】
汉朝未央宫。
刘彻直想抓着卫青和霍去病两人举手:这种可以有!
他骄傲挺胸,完全没在怕的。
秦王宫。
嬴政也是来了精神,这岂不就是所谓的人才盘点?
肯定有朕现用之人,但或许也会提起他还未曾挖掘到的人才??
这个好!这个有用!朕很需要!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就更不用说了,嘴角挑起一抹笑,根本没有任何顾虑。
到时候就来吧。
【再说回来,别忘了这些事情的引出,是由于明朝的宦官专权——】
【朱元璋废立宰相之职,设立锦衣卫,朱棣设立东厂,还建立了内阁,只是内阁从一开始只是非法定的咨询机构,但在后来,逐渐发展演变成了明朝的行政中枢,内阁之臣被称为“阁老”,权利逐渐增大,地位日益尊崇。】
【这项制度也是有利有弊,也是明朝文强武弱的展现和影响之一。】
【还有朱见深继位后,又设立了西厂,不过西厂权利甚至大过之前的东厂,还比锦衣卫权力大,所以可想而知,又是个专权的,于是没过几年就惹众怒,又被朱见深给废掉了。】
【这算是朱见深的一大槽点,不然他可以争取明朝前五的好皇帝。】
【毕竟朱见深除了为帝时期的种种功绩外,不仅恢复了朱祁钰的名声,认可了其功绩,还给于谦平了反,说一句做的不错,完全不为过,但西厂的设立,也是在历史上留下了痕迹。】
【反正中间这一个朱祁镇,算是明朝前前后后最差劲儿的一个皇帝了。】
【和朱祁镇相比,朱祁钰的那些过错又怎能比得了。】
明朝朱祁镇时期。
朱祁镇已是说不出话来,脸色灰败又难看至极,再看朝堂之上众多文武大臣……
那些人脸色的神色,以及眼中显而易见的决断之意……简直让朱祁镇心惊胆寒不已!
骤然间,朱祁镇又想起于谦之前说的话——
请太祖皇帝或太宗皇帝决断……
到此,他还有何余地可言?!甚至连辩白的余地都没有了!
而就算他现在想做些什么,这些大臣会甘愿吗?会听话吗?
更何况此时还有瓦剌之危机未解,如果他这时候稍有异动,恐怕迎接他的,是比等待决断还要更难以接受的结局……朱祁镇左看右看,竟是毫无退路可言了?!
这种软刀子割肉一样……这一瞬间,朱祁镇双眼一翻,竟是终于承受不住晕过去了。
朝堂之上众臣见状,虽是一惊,但反应过来后,叫太医的叫太医,而其他人……
王文立即开口道:“陛下身体有恙——”
随即众臣朝向朱祁钰:“先请郕王代为监国!”
刚被掐着人中醒来的朱祁镇,在听到众臣这整齐划一,铿锵有力的声音后,再次双眼一翻,又气血攻心晕了过去。
晕过去之前,他脑海中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完了!!!
至于那王振之流,早就被带下去处死了,否则这些人还留着干什么?
明朝其他时空,同样的事也在发生上演,或许会有所差异,但结果大差不差。
朱祁钰那样令人遗恨的结局,再也不会出现。
朱祁镇或许不会直接死去,但他会看着朱祁钰一直坐在那个位置上。
看着朱祁钰如何将盛世延续下去,如果将倾颓挽救回来……细数全朝上下,当没有多少人愿意站在朱祁镇身边,而是捍卫在朱祁钰身边时,朱祁镇才深觉什么叫自作孽不可活……
且先不说对于朱祁镇和朱祁钰的抉择,朱元璋和朱棣等人欲在天幕结束后如何做,现在天幕仍要继续往下去讲。
其实这也不用过多言明,就像天幕之前说过的——是非功过,自在人心。
他们心中当然也是有一杆秤在的,所以这最终抉择如何,那还用说?
而现在天幕所讲的内容——
【明朝制度的弊端又何止海禁政策,以及提高太监地位,导致宦官专权所带来的种种影响等。】
【让我们再回到朱元璋这里,讲讲对女性有关的,对社会影响深远的相关制度。】
【比如朱元璋又重新恢复的人殉制度。】
【简直就是历史的倒退!】
朱元璋:“……!!”
竟又是说到了他这里?!
以及……历史的倒退?!
天幕这是又要开始批判他了吗?
为什么感觉这一次批判会比前两次还要严重……:
女性?人殉制度?对社会影响深远?
关于殉葬,自古有之,而与女性相关的制度,如何对社会影响深远?
这几乎是历朝历代大多数人的疑问。
也让许多人脸色为之变化。
秦王宫。
嬴政倒是对此没多大想法,甚至有一点点不屑。
人殉制度?那几十几百人的殉葬规格又有何用,哪里比得上他之想法。
嬴政想到自己的打算,不由得挑了挑眉,颇有一种“尔等比之不如,眼界实乃狭小”的藐视之感,然后就是未免有些遗憾,有一种其他朝代众人无法得知,无法亲自展现的可惜之感。
不过……女人?
倒是不知天幕接下来要具体讲什么。
嬴政便收了收心思,继续听下去——
【说起来,朱元璋恢复人殉制度,到了朱祁镇这里,人殉制度的废除,倒是和他有关系。】
【根据朱祁镇遗诏,废除自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的宫妃殉葬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或许是他历经磨难之后的灵光一点,也是对比土木堡之变,大概是朱祁镇最能拿得出来说的一件事。】
明朝朱元璋时期。
朱元璋张了张嘴,竟是哑然无声。
废除宫妃殉葬制度,对于后世而言,竟是能拿得出来说的“功绩”?
那反过来说,他恢复了殉葬制度,岂不是要被后世诟病死?
【不过要再说一下,朱祁镇废除宫妃殉葬制度的缘由,有的说是因为钱皇后,因为在他被困于南宫那段时间,钱皇后为他瞎了一只眼睛,瘸了一条腿,所以朱祁镇不忍心让钱皇后为他殉葬。】
【但也有说这和周王朱有炖有一定的关系。】
【周王朱有炖是朱元璋第五个儿子朱橚之子,死于正统四年,而这位周王死的时候没有孩子,于是在他死之前,通过某种途径,向朱祁镇表达了死后丧事从俭,不需要殉葬的意思。】
明朝朱元璋时期。
朱橚瞬间抬起头睁大眼,他儿子没有孩子?
这可不行啊,这不是无后了吗,得把这件事记下来!
【朱祁镇对这件事倒是很重视,于是周王朱有炖死的时候,亲自下旨给其弟朱有爝说明了这件事。】
【但可惜的是,诏书下晚了,朱有爝已经按照定制,命令朱有炖的王妃和夫人皆殉死了。】
【然后大概受到这件事的影响,于是朱祁镇临终前做出从他开始,废除这种殉葬制度的决定。】
【后面他的儿子,即明宪宗朱见深,也在临终前再一次强调不要殉葬。】
【于是基于此,这才终于给明初以来的人殉制度画上了句号。】
【不过朱祁镇废除宫妃殉葬制度之前,可是还让朱祁钰的妃嫔给他殉葬了,也就之前提到过的汪皇后还活着,因为其为朱见深说过话,并且被废幽禁于深宫之中,应不予殉葬,所以到最后,汪皇后是病逝的。】
明朝朱祁镇时期。
现在朱祁镇已经彻底晕过去了,完全没听到天幕“夸”他的话,倒是朱祁钰点点头,心想既然天幕否定人殉制度,而朱祁镇注定无法做这个决定了,那么就由他来做吧。
而且,不止是宫妃殉葬制度,他会做得更好。
王孙贵族,举国上下,这种人殉制度都没必要再存在。
还有更多其他事情要做,要去解决……
朱祁钰深吸口气,他也必然要比天幕所说那样做得更好,而且必然也要做到更好才是。
【人殉,是殉葬的一种。】
【所谓殉葬,就是指以器物,牲畜,或人与陶俑木俑等同死者一同葬入墓穴,以保证死者亡魂的冥福。】
【以人殉葬是古代丧葬常有的习俗,而殉葬与陪葬不同之处在于,殉葬是以某种手段使活人非正常死亡后以葬于墓中,有自愿或强迫两种形式。】
【古代的人死后,会把生前所享用的一切,包括美妻艳妾,侍从奴仆,甚至连大臣都要送到坟墓中去。】
【就比如秦国“著名”的秦穆公,他就居然让大臣也一起殉葬,如三位有贤能的大臣——即奄息,仲行,针虎这三位大臣,史称“三良殉秦”,结果在这之后,秦穆公可谓是十分的“招黑”了。】
此时正听着的秦穆公:“……”
心情复杂,复杂滴很。
而且……究竟是如何招黑?
【要知道秦穆公可是有“春秋五霸”的名头,在秦国崛起的历史上,秦穆公也绝对称得上是一位里程碑式的开拓者。】
【但是呢,秦穆公死之后让大臣陪葬,而且还是百姓爱戴的大臣,还是有贤能的大臣,这就很让人诟病了。】
【为此,秦国百姓有一句——“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这说的就是秦穆公让“三良殉秦”的事情,你说这算不算是“一世英名竟毁于一旦”?】
【毕竟在这之后,有本事的人可不敢来秦国了,而且秦国向外扩张之路也有所停滞,所带来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秦穆公:“……”
他骤然吸了口气,竟是如此大的影响???
要知道天幕之前所说“秦统一六国”之事,现在其余诸国对秦可谓是虎视眈眈,如此再出这种“影响人心”之事……
不可不可,决不能如此了!
【说起活人殉葬,其实从殷商君王死后就很盛行,但秦朝开启活人殉葬制度之风,要从秦穆公的伯父秦武公说起。】
【《史记》中记载——秦武公死时,“初以人殉死,从者66人。”】
【而秦穆公死后,“从死者177人。”】
【竟是快要到两百人,这两百人是什么概念?就算其中青壮年比例不是全部,可对国家的影响也很大,除了有本事的人不敢来秦国投靠外,这青壮年跟着殉葬,秦国的土地谁来种?仗谁又来打?】
【所以秦穆公英明一世,也不知道最后是不是脑子抽了。】
【好在后来秦献公意识到了问题,为了免除人才后顾之忧等负面影响,这才废除了人殉制度。】
【但这期间,也差不多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之后才迎来秦国强大的转折点,而在这三百年间,还是多感谢中原其他诸侯国自己也不太行吧。】
秦王宫。
嬴政轻哼一声,挑了挑眉。
时也,命也,大概天命还是眷顾在秦国这边。
【由这得见,活人殉葬制度带来的影响究竟多大。】
【于是这之后,活人殉葬在秦汉时期逐渐式微,往往代之以陶俑木俑,很少有人殉葬了,但辽国,用活人殉葬之风又起,比如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死后,就有一百多名大臣被强迫殉葬。】
【但是到朱元璋这里,竟是直接下旨恢复殉葬制度?】
【怎么想的?上赶着找骂啊???】
朱元璋:“……”
【所以说,朱元璋“开局一个碗”的确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也是由于他的阶级出身,导致朱元璋在当皇帝之后,大概也想让自己死后不失去这泼天富贵,于是竟恢复了人殉制度,由此让宫人生殉的陪葬制度再度形成高潮!】
【据统计,朱元璋的宫殉人数是最多的!】
【从朱元璋之后,一直到朱祁钰这里,宫殉人数不等,但都未超过朱元璋,而自朱元璋将活人殉葬制度定为祖制之后,便由此迅速推广开来,其范围之广,影响之深,为历朝历代所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