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后爹全家是皇帝——文理风
文理风  发于:2023年05月17日

关灯
护眼

  林从嘟着嘴,“我才没胡说,有次禁军衙门开会,有个将军先和大姐夫打了个招呼,二哥就不高兴,黑着脸,大姐夫整个会如坐针毡,手不是手,脚不是脚的,大气都不敢出。”
  李嗣源听了一愣。
  王氏忙过来,“陛下,林儿年纪小不懂事,这事我听公主说过,没这么严重,就是禁军中,不是从荣为正,敬塘为副么,可敬塘原来就在军中,认识的人比较多,又和将领们比较熟悉,有时从荣和敬塘一起,将领们遇到就和敬塘先打招呼,从荣可能觉得被忽视,就有些不高兴。”
  李嗣源听了皱眉,“这事之前朕怎么没听说过?”
  王氏叹了一口气,“孩子们都是要脸的,哪好把这事拿到陛下面前说,妾身知道陛下把石郎安到禁军,是因为石郎是女婿,是自己人,又正好能辅佐从荣,只是这从荣毕竟是正,石郎是副,自古副不压正,石郎随陛下征战多年,在军中素有威望,将士们难免更亲近石郎,从荣才刚到军中,难免吃味。”
  李嗣源听了有些沉思。
  “陛下也知道石郎素来恭谨忠心,见到如此难免心中不安,再加上他与从荣是姐夫与小舅子,也怕伤了亲戚之情,这才主动提出外调,陛下,石郎是个知分寸的。”
  李嗣源听了点点头,“这事是朕考虑不足,委屈石郎了。”
  “石郎和公主倒是没说陛下半个不字,”王氏在李嗣源身边坐下,“妾身听闻昔日先帝让郭崇韬和和哥儿一起出征,也是有让郭崇韬辅佐和哥儿的意思,可打下蜀国后,因为郭崇韬威望更高,蜀中降臣都去拜访郭崇韬,却冷落了和哥儿,由此引起了和哥儿身边的宦官不满,在其中挑拨郭崇韬和和哥儿关系,最终导致当年的事,如今石郎和从荣的事,陛下难道不觉得有些相似么?”
  李嗣源顿时脸色有些不好。
  王氏端了茶给李嗣源,“如今石郎既然有心避开,妾身觉得也是好的,人都是远香近臭,陛下不如允了石郎,另选一个忠心又不如从荣的给从荣做副统领,这样既不用让石郎尴尬,也可以让从荣更好的在禁军树立威望。”
  李嗣源听了点点头,“爱妃说的有理。”
  几日后,石敬瑭再次上书自荐去镇守河东,这次李嗣源没再说别的,欣然同意。
  石敬瑭立刻收拾东西,拿了朝廷的任命,就一溜烟跑去河东就藩了。
  *
  石敬瑭放弃京中经营,跑到河东去避祸,开始很多朝中重臣还觉得不以为然,甚至可惜,可很快,众人就明白一个道理。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先跑的才是赚了。
  原来李从荣见石敬瑭跑了,本来还有些生气,觉得让石敬瑭逃了,可很快,李从荣就发现,没了石敬瑭,他在禁军一家独大了。
  李从荣顿时又高兴起来。
  并且高兴着高兴着,好像打开了一个新大门。
  原来除了看人不顺眼,除了折腾对方,还可以把人逼跑。
  这简直是一劳永逸啊!
  于是,李从荣看向了自己一直看不顺眼的枢密使范延光。
 
 
第111章 后宫弄权四人组初显
  范延光和赵延寿怎么也没想到, 他们前脚刚同情完石敬瑭,石敬瑭走后,下一个倒霉的是他们。
  没错, 倒霉的不只是范延光,而是范延光和赵延寿。
  因为李从荣去枢密院时, 无差别攻击了。
  范延光和赵延寿顿时苦不堪言,李从荣是皇子, 是皇帝亲儿子, 李嗣源又向来屁股歪, 他们对上李从荣, 真是除了吃瘪就没别的办法了。
  而且两人还真不敢得罪死了李从荣, 毕竟李从荣是真很有可能做下一任皇帝。
  其实两人也不是没想过干脆把李从荣拉下来, 可两人想了想还是放弃了,李从荣虽然身上问题一大堆, 可背后有李嗣源, 他们要真搞下李从荣, 等李嗣源反应过来,他们只怕要去地底下和安重诲作伴了。
  所以,两人咬咬牙,决定忍了。
  退一步, 海阔天空, 忍一步, 家族平安。
  李从荣如此作妖,多行不义必自毙,想必以后也活不长,他们没必要为李从荣搭上自己和自己的家族。
  于是两个枢密使也决定跑路。
  两人就跑去找李嗣源请求外放做节度使,结果, 两人就遇到了石敬瑭一样的困难。
  李嗣源得知范延光赵延寿想要外放,还是一同决定外放,顿时觉得自己人老了被人嫌弃的心理又来上来了,不但没准,反而把两人臭骂一顿。
  其实这种心理在老年人身上有常有,就是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觉得被人嫌弃。
  不过普通人还好,李嗣源可是皇帝,他要这么觉得,范延光和赵延寿就只能干瞪眼。
  范延光和赵延寿无奈,只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赵延寿首先出击,走了自己媳妇兴平公主的路子,兴平公主虽然不如大姐李宁受宠,但兴平公主会说啊,来宫里对着李嗣源一顿撒娇卖萌,李嗣源一时不查,就顺口允了。
  等李嗣源回过神,兴平公主已经兴奋地带着消息回家了。
  第二天,赵延寿就带着媳妇一溜烟去藩镇就藩了!
  赵延寿一跑,范延光傻了,赵延寿跑了他更难跑,果然范延光折腾了很久,李嗣源因为枢密院就剩他了死活不松口。
  范延光既没公主媳妇,又失了先机,无奈之下,范延光拿出杀手锏。
  砸重金贿赂王淑妃,吹枕头风。
  范延光深信,这事上,没什么是钱办不了的事,如果有,那只能是钱不够多,这事上,没什么是枕头风吹不了的事,如果有,那只能是风吹的不够大。
  这次林从是真没参与,不过他娘王氏很开心地参与了。
  于是,在王氏拿钱手软,一阵三百六十度无死角枕头风后,范延光成功外放,出镇成德节度使。
  林从事后得知此事,暗中咂舌,想不到他娘也有被钱折腰的时候。
  结果等林从知道范延光送的钱的数额,立马改口: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他娘这是做善事,岂能“斤斤”计较!
  说起来范延光也搞笑,范延光进京做枢密使之前,就是成德节度使,在京城经营好几年,终于爬上枢密正使,如今居然又回到了成德节度使。
  也不知道范延光是什么感想。
  不过对于京城的官员,却是绝对羡慕这前三位,石敬瑭、赵延寿、范延光虽然丢了在京城的经营,却凭着自己之前在位的权力,给自己谋了不错的去处,也没降太多。
  可其他官员,可就没这么好运了。
  李从荣因为又赶跑了两个枢密使,一时间,京中风头无二,李从荣现在在京城中,如螃蟹一般,横行霸道,只要他看着不顺眼的,就避免不了遭殃。
  而李从荣,几乎看他所有能看到的人不顺眼。
  一时间,京中重臣纷纷想尽办法外放,哪怕降职,都找关系外放。
  历朝历代,从来是京官尊贵,多少地方官挖空心思往京城调,如今却被李从荣硬生生改了这规矩。
  京中重臣外放,就导致了京城有大量空缺,朝廷只好调外地官员来补空缺。
  外地官员因为天高皇帝远,接到调令,不明内情,还觉得升官,挺高兴,结果等一进京,才知道被坑。
  这其中被坑的最惨的,就是康义诚、朱弘昭、冯赟。
  康义诚是接了石敬瑭的禁军副统领,康义城原来是沙陀旧部,对李嗣源也忠心,只是名声不显,李嗣源大概真听进去王氏的话,这次特地挑了个好拿捏的给李从荣做副手。
  可对于李嗣源是放心了,对于康义诚就是灾难,他不像石敬瑭那样深受李嗣源信任,又没石敬瑭那样有公主媳妇,他想跑都没人脉跑。
  万般无奈之下,康义诚只能接受。
  很多时候,不能反抗,那只能躺平任操!
  而且李从荣好歹是皇子,眼瞅着就是下一代皇帝,于是康义诚咬咬牙,决心倾心侍奉李从荣。
  不过这倾心也得让李从荣看着真心,康义诚也够狠,为了让李从荣看到自己的诚心,康义诚直接把自己的长子亲自送到李从荣府上,让儿子侍奉李从荣。
  俗话说舍不得儿子套不住狼。
  康义诚这一通操作,居然连李从荣这个神经病都动容了,自此,李从荣居然对康义诚还不错。
  康义诚这边好歹舍了一个儿子在李从荣手下待住了。
  朱弘昭、冯赟两个新上任的枢密使,可就没这么好的福气的。
  康义诚能狠心送一个儿子,朱弘昭倒是也不是没想过送儿子,可他心里明白,他送儿子也没用。
  还记得当初在凤翔,接待安重诲,然后转头向李嗣源告密安重诲心怀怨恨,导致安重诲被赐死的凤翔节度使不,没错,就是朱弘昭!
  范延光如果只能说是落井下石,那朱弘昭才是真正的凶手。
  不过这事也不能怪朱弘昭,朱弘昭和安重诲当年是一起跟着李嗣源的客将,朱弘昭虽然没有安重诲那样和李嗣源那么亲近,可也是李嗣源心腹,李嗣源登基后,朱弘昭一路升职,当初李嗣源任安重诲为枢密使时,曾想过让朱弘昭做枢密副使,可安重诲怕被朱弘昭分权,硬生生把孔循这个前梁降臣拉来做枢密副使,还把朱弘昭外放。
  断人仕途如杀人父母,朱弘昭怎么会不记恨安重诲!
  所以当时安重诲嘴上没把门说漏了自己和李嗣源有了隔阂,朱弘昭立刻就落井下石,诬陷了安重诲,给李嗣源打小报告,说安重诲对李嗣源心有怨恨,成功弄死了安重诲。
  如今朱弘昭终于进京做了梦寐以求的枢密使,可谁想到,进京之后,才发现有李从荣这个大杀器。
  朱弘昭顿时悔得肠子都青了,他不信因果轮回,却没想到报应来的如此快。
  自知无法和李从荣无法善了朱弘昭立刻去见李嗣源,打算向范延光一样,再次外放。
  结果,朱弘昭见了李嗣源,才刚谦卑地说了一句“属下没有什么功绩,实在不足以担任枢密使这样的重任。”李嗣源就暴怒,“你们一个个推三堵四,都不想在我跟前,朕养你们有什么用!”
  吓得朱弘昭从兴圣宫仓皇而退,只能捏着鼻子到枢密使就职。
  而冯赟则是接替了赵延寿做了枢密副使,这位倒真和李从荣没仇,而且之前也名声不显,纯粹是这次实在无人,才被瘸子里挑将军,再加上原来是李嗣源亲信,被挑上来的。
  按理说冯赟要好一些,可实际上,他才是最冤的那个,因为他是朱弘昭的副手,所以被李从荣妥妥的迁怒了。
  在李从荣眼里,枢密院没一个好东西,连狗,都必须得踹一脚。
  两个枢密使朱弘昭、冯赟内无公主做媳妇,外无前两个枢密使的人脉,只能在枢密院瑟瑟区待宰的小白兔,在眼瞅着李从荣咄咄逼人,无法自保后。
  两人果断抱上了宫中宠妃王淑妃的大腿。
  再加上还有一个皇帝身边的大太监孟汉琼,因为之前安重诲和宫里太监的事,也被李从荣记恨,也凑到王淑妃跟前。
  结果等林从在宫外练了一个月兵后,一回宫。
  好家伙,这俩枢密使,咋跑他娘宫里来办公了!
 
 
第112章 雕版印刷术起(一更)
  林从对两个枢密使跑后宫来办公这事是真很吃惊, 这吃惊程度,不亚于看到他娘偷偷养了两个男宠。
  嗯,其实他娘要是养两个男宠, 他可能都没这么吃惊。
  最多第一时间想办法帮他娘藏起来。
  毕竟无论唐朝还是后唐,养面首其实也不是啥大事。
  可两个枢密使在后宫,还光明正大在他娘宫里, 林从只觉得这事咋这么超出常理。
  虽然之前他后爹生病,在他娘宫里养病时,枢密使和宰相也曾进后宫,但那是事出从急, 可现在, 两个枢密使大大方方出现在后宫, 还一副常驻的样子,谁能告诉他,这是什么情况?
  不过很快, 林从就知道原因了。
  知道原因后,林从只能表示:
  对不住, 是他见识少!大惊小怪了!
  枢密使, 人家还真可以在后宫办公!
  因为枢密使这职位, 在以前整个唐朝,人家都是太监担任的。
  或者说,枢密使, 本来就是太监的职务,是朱温灭唐后,才硬改成了文人或武将担任的。
  唐朝时期,宰相和将领,大多出自世家门阀, 尤其是五姓七望,三省六部制又自成体系,真要不节制,就没皇帝啥事了,所以唐朝每当大将出征,皇帝就喜欢用太监做监军,对三省宰相,皇帝也想安插个部门在旁边监督,而这个安插在三省,政事堂对面的,就是枢密院。
  那枢密院是谁任职,自然是皇帝信任的太监。
  所以自从唐代宗永泰年,置枢密使,一直到唐末两百年,枢密使都是由太监担任的。

  到了朱温灭唐,朱温深恨太监误国,杀尽唐宫太监,才开始用文官任枢密使。
  后来李存勖推翻后梁建立后唐,也曾对枢密使到底是用太监还是用文人又过争议,不过李存勖对太监感官不错,但又深知任用太监影响太大,所以李存勖折中了一下,正枢密使用了武将,就是郭崇韬,副枢密使用了太监,就是张居翰。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