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凭破案冠绝京华——薄月栖烟
薄月栖烟  发于:2023年05月16日

关灯
护眼

  谢星阑狭眸,“义川公主出身高贵,不曾与人结仇,又早已出宫嫁人,夫妻二人皆是富贵闲人,当年随侍的后妃只有三位,皇后和淑妃入宫两年素有贤名,德妃则还未得陛下宠爱,彼时兵临城下,人人自危,能花月余神不知鬼不觉地谋害义川公主,自在内廷位高权重,不管是太后还是陛下,都并非没有可能。”
  谢咏神色紧张起来,“可若是与太后和陛下有关,那、那除非天塌下来才能替县主讨个公道。”
  谢星阑显然已想到这一点,他目光冷峻地看向窗外漭漭寒夜,“若当真如此,那便想法子,让天塌下来……”
 
 
第208章 动心
  秦缨回府已近戌时, 听闻秦璋在经室抄经,她便去作陪,前几日裱好的仕女抱筝图已挂起来, 秦缨坐在秦璋不远处,看着那幅画儿出神。
  秦璋笑呵呵道:“爹爹这幅画裱的可好?”
  秦缨莞尔, “您的手艺自是精湛。”
  秦璋也看过去,叹道:“这幅画,还是当年你母亲喜欢, 我派人费了不少心思去寻来的,可还未挂起, 信阳王世子便起兵谋反了。”
  说至此, 秦璋面上笑意淡去, 目光也悠远起来, 似透过这幅画,看到了当日寻画哄义川公主高兴的场景,但他未停留太久, 只问秦缨,“今日下午出府做什么了?”
  秦缨道:“去了一趟金吾卫,月前的案子, 还存内奸之疑未解, 我去问问进展,谢大人说又抓到一个嫌犯, 倒也算有了新的希望。”
  秦缨言辞周全,秦璋自无怀疑, 二人说了会儿话, 秦缨自回清梧院歇下。
  翌日已是腊月十五,秦缨清晨离府, 直奔戒毒院而去。
  走在路上,秦缨心事重重,再不见半分笑脸,白鸳知道内情,一颗心高高悬着,不敢轻易劝慰什么,只问:“县主打算如何探查?”
  秦缨不知在沉思什么,摇头道:“不好轻举妄动,除非寻个不惹怀疑的理由。”
  白鸳叹了口气,只愁自己帮不上忙。
  一路南行,小半个时辰之后,马车入了戒毒院所在的巷口,刚入巷,便听不远处传来一阵童稚嬉闹之声,随着马车在院门外停下,孩子们的声音越发清晰。
  “风潇潇,雪纷纷,家门清净无嚣声……”
  秦缨脚步微顿,看着远处几个孩子念着童谣跑闹。
  “……月将升,日将没,绯衣小儿当殿坐——”
  白鸳也听见,舒心道:“这才是正常的歌谣嘛,比什么‘死尽’之语吉利多了。”
  话虽如此,但秦缨听着“月升日没”几字,却涌起几分古怪之感,古时极重日月星辰之变幻,这“月升日没”岂非是黑夜降临?再加上“绯衣小儿殿中坐”之言,寻常百姓人家,又何来“殿”一说?
  虽有此念,但她到底不懂天象,也未接话,转身进了院子。
  “县主来了——”
  刚入院门,岳灵修便上来行礼,秦缨道:“今日你在?”
  岳灵修笑道:“今日没什么差事,便过来等着了。”
  秦缨想到城外管事的禀告,忙问:“这几日可还有冻死之人?”
  岳灵修叹气,“因冻而死的不多,但有因伤寒和冻伤病死的,昨日又发现两个,就在城外的破庙里,那地方已经成了流民聚集之处,死的二人皆是染了风寒,已经病重,第二日早上才被众人发现断了气。”
  说至此,岳灵修面色微肃,“幸亏县主此前给我的验尸集录之上写明了勘验冻死冻伤之人的要点,这几日我照着您写的去验,果真少了许多疏漏之处。”
  秦缨欣慰道:“冻死有冻死的症状,但若是因病而死,又有些不同,你要仔细分辨。”
  岳灵修颔首,“在下明白的,此前陆姑娘写的那些病况与中毒之状,在下也细细研读许久,如今已经能分辨个大概,若有不解之地,还要找您才是。”
  秦缨自是欣然应下,这时岳灵修叹气,“前后算起来,近日冻死的病死的已经有三十来人了,多是身体本就不好的老幼妇孺,更紧要的是,她们逃难而来,多与家人走散,死后也无人为其敛尸,更别说是举行葬礼了,衙门义庄不大,如今死者的遗体都没处放了,幸而是腊月天寒,否则义庄里真是没法去人了。”
  秦缨与白鸳皆去过义庄数次,那里的停尸板床不过十来张,想到义庄内此刻停满了因雪灾而亡之人的尸首,二人面色都是一沉。
  但忽然,秦缨不知想到什么,眉头紧拧了起来。
  她瞳底波光明灭两瞬,肃然道:“城外受冻患病之人本就不少,短日内又死了这样多人,要极小心疫病才是,义庄内可有做预防?”
  岳灵修忙道:“您放心,衙门是很小心处理尸体的,如今天寒,尸体不易腐烂,也不易滋生尸虫蚊蝇,暂且还算稳妥。”
  秦缨摇头:“瘟疫始于大雪,盛于仲春,绝不是尸体不腐烂便可免于瘟疫的,不可存侥幸之心——”
  “县主所言极是——”
  秦缨话未说完,汪槐的声音响了起来。

  秦缨转身看去,便见他从西厢走出,又一脸赞成道:“县主所言乃是有备无患,殊不知前朝数次大疫,皆是始于年末,虽是天寒,却是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①,民不聊生。”
  秦缨接着道:“灾祸生瘟疫,瘟疫生饥荒与战乱,饥荒战乱死人,又生瘟疫,如此往复下来,必将国力衰微,百姓疾苦,绝不可轻忽。”
  岳灵修被她所言吓到,顿时面色紧迫起来,看着二人问:“那……那衙门该如何做?”
  汪槐是太医,他先道:“除了小心处理遗体,还要主意城外有无密集爆发的伤寒病症。”
  秦缨顺着问:“城外患病之人亦不少,不知太医院可有应对之策?”
  汪槐蹙眉,“在下这几日守在戒毒院,还未听说太医院有何针对计策,只怕要等西北传来更大的伤亡之数,陛下才会让太医院拟定方略。”
  秦缨沉吟道:“大周近十年未生大疫,上一次大规模瘟疫,还是丰州之乱时闹过一场,今岁雪灾,早就听说西北死伤数百人,如今已经过了月余,死伤之数应只多不少,若无预策,开年之后,恐怕要酿成大祸——”
  汪槐的表情也愈发严峻,“县主想的极是,当年丰州大疫死伤数万人,如今雪灾未除,若再添瘟疫那可真是雪上加霜,但听闻陛下为西北赈灾发愁,只怕还腾不出手去预防时疫,京城民生富足,衙门又多人手,尚且管不过来城外那些患病的灾民呢。”
  秦缨沉声道:“若朝廷腾不出手,倒是可发公文于坊间,令百姓们自己预防。”
  汪槐迟疑道:“在下没有防治瘟疫的经验,还真不知从何下手。”
  说至此,他又道:“不过如今太医院里,有几位太医当年去过丰州,倒是能问问他们,且据我所知,还有几位已经荣养的老太医,也十分擅长此道,当年也是从丰州回来的,可令他们一同拟定医方,广发告示,令百姓们警觉,至于城外灾民——”
  秦缨叹道:“城外我们已安排施药,但对病重者,仍是杯水车薪。”
  她又看向岳灵修,“周大人今日在何处?”
  岳灵修道:“是在衙门的。”
  听她有此问,岳灵修和汪槐都看着她,不知她要做什么,秦缨深吸口气道:“城外施粥施药,皆是坊间医家与世家自发而为,如今灾民渐多,死人不说,还有时疫之隐患,须由府衙与朝廷出面了,我去见周大人,请他以京兆府衙的名义上折子奏请陛下。”
  岳灵修立刻道:“城外越来越乱,大人如今整日心惊胆战,此前已上过一封奏折,但不敢将灾情说得太过严重,今日县主出面,大人想必会再无顾忌。”
  汪槐眼瞳晶亮地看着秦缨,“灾祸当前,确要官民同心共济才好,周大人做为京城父母官,他应该最明白轻重。”
  秦缨颔首,与二人告别后,直奔京兆衙门。
  马车里,白鸳道:“县主要查当年的事,怎又开始赈灾起来?”
  秦缨沉声道:“是赈灾,也是探查旧事,古人说大灾后必有大疫,如今防患于未然,也是不想令丰州时疫再重演一遍,且借此,我才有名正言顺查丰州时疫的理由。”
  白鸳忧心之余又生感佩,“县主机敏,总能找到破局的法子,还有仁爱百姓之心,总能为着百姓们着想——”
  秦缨摇了摇头,她此番私心已大过公义,实在当不起这夸赞。
  到京兆衙门之时,周显辰正在衙中处理公文,一听秦缨来了,亲自出来迎接,待进了偏堂,秦缨开门见山道:“我今日来,是为周大人增添烦忧的——”
  周显辰不解,秦缨便将城外乱象与对时疫的隐忧道来。
  周显辰听完果真苦笑连连,“灾民之乱,县主便是不说,这几日我也忧心得睡不着觉,您有所不知,这些灾民在城外靠着施粥过活,心知只有进了城才能寻个安生之所,但人这样多,哪能轻易放进来?于是他们变着法子混入城中,若讨到生计便罢,讨不着,为了活下去,便开始偷抢拐骗,短短半月,城中乞丐多了一倍,失窃的案子也有十多起,更甚者,还有当街抢夺银钱的……”
  他脸皱做一团,“但您说的时疫,我确实还未想到……只是朝廷为了西北赈灾焦头烂额,京兆衙门维护城内城外吏治都不易,只怕不好调派人手一边赈灾一边预防时疫。”
  话虽如此,他却又不敢轻慢,“但若、若是京城生了疫病,那……”
  周显辰苦涩难当,天子脚下若生瘟疫,那他这京兆尹的项上人头都难保。
  秦缨开口道:“周大人不必想的如此严重,此时朝廷内忧外患,正该官民一心,同舟共济才是,上折子是要令陛下重视灾情与时疫,但京城的赈灾防疫,并非只交给京兆衙门,城外世家施粥施药不会停断,便等于为衙门分担重压,官府再出面拨粮米与药材,再出告示提醒百姓防病防灾,而后定好处置死者遗体之法,便可两全。”
  周显辰听得松了口气,“我闻城外施粥施药,皆是临川侯府牵头,如今县主深谋远虑,的确周全,那我这便上折子——”
  秦缨定声道:“若周大人不放心,我可与你一同面圣,虽说女子不得干政,但如今乃是官民共济之时,我与父亲都愿为赈灾防疫出力。”
  周显辰喜出望外,“那是再好不过,旁人不得干政,但县主屡建奇功,得陛下信任,自不可寻常论处,且世家要配合官府,自然也需要人领头才好。”
  有秦缨相助,周显辰再无左支右绌之感,写好奏折后,与秦缨一同直奔宣武门而去。
  至宫门口递上折子,足足等了半个时辰,勤政殿的小太监才来召见。
  入了宫门,周显辰边走边问:“陛下此刻可在议政?”
  小太监道:“在与几位大将军议明岁军备。”
  周显辰了然,又紧张地抚了抚绯色袍襟上的褶皱,待到了勤政殿外,黄万福通禀后,二人方才入殿。
  刚进殿门,秦缨便见杜巍、郑明跃,连同崔曜皆在此地,除却三军统帅之外,崔慕之与宣平郡王李敖也在殿中候着,秦缨一来,二人都朝她看过来。
  “提防时疫,是云阳说的?”
  二人行完礼,贞元帝便沉声开了口,他神容疲惫,声音也比往日暗哑,足见这些日子忙于朝政,过得并不轻省。
  周显辰恭声道:“不错,正是早间县主来找下官商议的。”
  秦缨并无身份议政,进殿后便站在周显辰身后,姿态谦恭,但此时,贞元帝却越过周显辰朝她看来,眼底欣慰非常,“云阳,你怎想到了此处?”
  秦缨正色道:“云阳去城外施粥、施药,知晓城外灾民渐多,且许多灾民都为病患,近来京中治毒,云阳又常与几位大夫打交道,今日一早,听衙门的人说城外死了不少人,便想起古语常说灾疫同生,当时太医院汪太医也在,他也觉有此隐患,云阳思虑再三,想到城外施粥、施药仅凭民间之力已是勉强支撑,这才大胆去找周大人求助。”
  贞元帝叹了口气,“朕未想到,是你先有此担忧——”
  微微一顿,他沉重道:“今早西北来了奏折,只禹州一地,因雪灾已经死了快两千人,丰州比禹州稍好,却也死了千人之数,北上赈灾的粮米虽到,但两地人口众多,粮米尚难支应至开春,而连冬暴雪,开春必有饥荒,届时还要死人——”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