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么一操作,吸雾器工厂也就不那么扎眼了。
毕竟工厂那么多个,都是向公厕供货,人们更关心首都和公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发展前景越来越好。
以及,希望自己能应聘进入这些工厂工作。
是的,后面这些工厂面向大众招工,从管理岗位到技术岗位到后勤保洁岗位,各方面的人都要,而且要一定比例的残疾人。
整个首都都沸腾了。
这一举措,后来被誉为“首都由混乱转向有序”的一个重要标志。
……
而此时,宋伏衣安排好一切,对于韩景衣却有些犯难了。
他们是师兄弟,感情极好,他瞒着韩景衣算计了他韩家的人,让他觉得有些为难。
他让人去请韩景衣,韩景衣来得很快,不过过来第一句就是,他要回明市去了。
宋伏衣一顿:“决定了?”
韩景衣一脸严肃:“是,明市足足有着十六座公厕,听说东部那些城市的人都在往那里涌。”
作者有话说:
第66章
虽然16座公厕对于一座城市来说, 根本算不得什么,但要知道,明市目前人口只有首都的1/10不到, 可公厕却足足是首都的16倍!
无数人正往那边迁徙, 那里将最先一步成为最繁华兴盛的城市。
那意味着机遇, 也意味着可以预见的光明前途。
“首都有那么多家族、那么多势力, 最重要的是,有你了,我留在这里也没什么意思。”韩景衣看着宋伏衣, 很坦然地说道。
韩景衣虽然没有太大的野心, 但也不愿意在这风起云涌的时代,一直屈居人下。
哪怕对方是他的师弟兼好兄弟。
不如出去闯一闯,况且, 明市有他的黑猫救援队,有他的队友们,他离开快一个月了,也该回去了。
宋伏衣问:“伯父伯母同意吗?”
“我爸不同意, 说韩家的根在这里, 而且我祖母也要求他留下来辅佐我二叔。不过无所谓,这一次我会带我妈走。”
以后韩家是在首都煊赫起来,还是烂在这里,都和他没关系。
宋伏衣便没有再说什么, 他和韩景衣差不多,都是从年少时起, 就开始和同辈兄弟姐妹竞争。
区别只是, 宋家虽然人丁兴旺, 但竞争手段都是良性的, 后来他以压倒性的优势胜出,无论是长辈还是同辈,都没有质疑他的人。末世后,他更是正式从祖辈手里接过了当家权。
而韩家房头虽少,手段却有点一言难尽,韩景衣的父亲在家族竞争中落败,韩家的继承人是韩景衣的二叔,韩家的大部分资源都与韩景衣无关。
打那之后,韩景衣就自己出去闯荡了。
这一次离开,他也等于是带着母亲,脱离韩家了。
想到韩家似乎被公厕针对,这样或许也不错。
宋伏衣问:“什么时候走?”
“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明天就走。今天你不叫我,我也要过来跟你道别。”
韩景衣说着,拿出一个手提袋,“这个是我小姑实验室里做出来的东西,据说对治疗骨折很有好处。我出门前,家里让我带过来给你。”
宋伏衣目光微微一闪,看着那白色瓶身、绿色盖子的一罐乳白色膏药:“我记得韩夫人不是植物学的专家吗?现在研究药物了?”
“我也不太清楚,我小姑长年浸淫植物学领域,据说这是许多种植物里萃取出来加工而成的,能够修复伤口,促进骨质愈合。效果据说很好,但我也没用过,你找人看看吧,不要直接用。”
宋伏衣不动声色道:“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之前没听说过?能量产吗?现在公厕鼓励大家自主生产,正在筹建的药厂,目前只能进行最简单的一些化学制剂的生产。这方面无论是人才还是原料,都极为稀缺,周家或者韩夫人有意愿加入吗?”
韩景衣道:“这我得回去问问。”
又谈了一会儿,韩景衣起身告辞。
他离开后,宋伏衣对特助道:“准备一些出行要用的东西,明天师兄出发时送去。”
看向那罐药:“拿去化验一下成分。”
关于还人情那事,宋伏衣压根没提起。
他和韩景衣之间不需要特别提这个,而帮别人还人情的话……既然韩景衣要去明市,他想这个人情,莹莹那个朋友可能更愿意自己还。
到了晚上,韩景衣那边消息就传过来,说周家那边可能要自己开药厂,就不和宋伏衣这边的药厂合作了。
这个答复也无可厚非,人家有能力自己办一个药厂,自然不需要和别人合作。
宋伏衣表面上没有多说什么,暗地里却让人去盯着周家这个药厂。
能被公厕特别针对,这家人肯定有特别之处。
……
当晏曦知道韩景衣要回明市后,沉吟片刻:“你是说他只带上了他的母亲,没带韩家其他人?”
小水滴道:“是的。”
晏曦就说:“那么金和区体育馆前的那座公厕,管理权给韩景衣吧。”就当还他送密码箱的人情了。
并不是每一座公厕的管理权都有明确的归属。
至今为止的64座公厕,只有平桥镇基地的4座、平湖镇等三镇里的3座,以及首都公厕,这8座公厕的管理权是明确交付给某人、或者某些人。
其他的公厕,基本都是放养状态,晏曦不管,谁想当老大,由当地人自己角逐去吧。
一般经过一段时间的混乱后,当地便会磨合出一个成规模的、像样的官方管理组织,然后向晏曦申请租赁集体田地。
每到这个时候,小水滴就需要去审核,对方所谓的这个官方组织,到底够不够格。
毕竟集体田地一租就是一百亩,它可不想让这么大一块田,成为某一小撮人的后花园。
今天就有好几个申请:“主人,明市那几个放养的公厕,都提交了集体田地的租赁申请。”
“嗯?怎么突然扎堆申请?”
小水滴道:“大量外地人涌入明市,明市本地人,或者说,之前就在明市的人有些慌了,担心这些外地人抢他们的资源。”
比方说,之前围绕在某公厕边上的几个势力,都在争抢当老大,谁也不让谁。
但在大量外地人涌过来时,这些人就团结起来,先把这个官方组织的头衔拿到自己头上,把住权力再说。
晏曦挠头。
这时候认可这些“官方组织”的话,那么后来者不免要受到这些官方组织的排挤。
要是不认可,公厕管理权没有个归属的话,那么外地人本地人会不会打起来?
所以说,这些事情好闹心啊!
从前那些政府跑哪去了?
要是有名正言顺的政府,这些事还轮得到她烦恼吗?
晏曦只能一刀切:“不通过,通通不给通过,既然那么多人到来,土地给私人租赁还不够呢。”
小水滴道:“这就是更大的问题,主人,农田不能离开公厕太远,明市那边,人们都围着公厕居住,虽然拥挤了点,但本地人差不多都有农田了,而现在外地人来了,实在没有多余的农田给新来的人了。”
晏曦拧起了眉头。
“其中还有几个公厕,周围的本地人把道路堵死,根本不让外地人去公厕,外地人想办一卡通都不行。”
晏曦的脸都黑了。
这是那些人的公厕,还是她的公厕!
“还有,首都不是出现过大势力逼迫普通人让出农田的事吗?在明市,这种事虽然还没发生,但如果外地人一块田都得不到,而本地人大多数人都有田种的情况不能改变,恐怕这种事很快就会发生了。”
晏曦开始揪自己的头发。
哎呀,真的好烦啊!
说来说去,还是公厕不够多。
默然许久,她看向了不远处的吸雾器。
看来只能用这个,先缓解一下矛盾了。
……
几天后。
首都公厕拼装小作坊。
工人们忙碌个不停,短短几天,这小作坊一扩再扩,工人数量已经将近百人,作坊的规模,也扩大到占了整整三层楼。
作为熟练工,这些工人在流水线上分工合作,一个吸雾器,只需要两分钟就可以组合完成。
但即便如此,这么多工人依然需要三班倒,忙得不可开交。
实在是工作量太大了。
终于,最后一个吸雾器被拼装好,放进箱子里。
这一个个装满了吸雾器的大箱子被搬上手推车,然后被拉到角落那台收货机前。
那台收货机和回收机很像,都有一个很大的投递口。
一箱箱货被送进去。
“第一批货,三十万件,正式交货!”
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忙了好几天,终于把第一批货赶出来了。
“这东西到底是什么呀?”
工人们暗暗议论,虽然是他们亲手组装的东西,但他们都不知道东西具体是做什么用的。
在光罩里,没有毒雾,所以也没有试用的机会。
“总不会真的是吸尘器吧?”
就在此时,那个仿佛催命鬼一样的收货机,又给出了第二个单子,这一次是一百万件货,一周内就要交货。
工人们一阵哀嚎:“一周内一百万件,再变出一双手来都做不到。”
“工厂那边生产赶得上吗?”
“你们再辛苦一下,今天晚上发本周工资。”小作坊管理人安抚道,“明天开始,给你们轮换放假。”
听到晚上就发工资,众人又充满了干劲。
他们本就是国家养的技术工,服从性很高,虽然都很疲惫,但看着外面运进来的新零件,还是老老实实地继续工作起来。
至于说放假,还真没几个人愿意放假。
虽然拼装工作纯靠手工,流水线作业连个喘气的时间都没有,但这里可是光罩内,完全没有毒雾,工作环境多安全啊。
放了假就要走出光罩,那还是算了吧。
在工人们继续工作的时候,各地光罩一阵波动,出现了一则新通知。
【为消除日益弥漫的毒雾,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本公厕今日起推出新工具——有害绿雾吸收器。】
人们轰然一声议论开了。
这毒雾居然也能吸收!
这是什么好工具啊!
但接下来的文字,却如同一盆冷水泼下。
公厕说,因为吸雾器数量有限,所以,吸雾器售价为10万贡献点。
其次,名下无农田者可以租赁吸雾器,一天仅需交纳100贡献点作为租金,租满半年,这吸雾器就是你的了。
这下大多数人都退却了。
10万贡献点,别说没有,就算有,有这个钱,买点什么不好?多去做几次净化不香吗?非要买一个吸雾器?
而名下没有农田的人却激动了。
这是公厕对于他们这些无田可种的人的补贴啊!
公厕太贴心了!公厕万岁!
还有人开始考虑,到底是要名下的那几平米田地,还是把田地退租,转而来租这吸雾器。
作者有话说:
第67章
明市。
某路口。
百来个风尘仆仆的人, 背着、扛着、拖着、推着各种家当,在赶了许多天路途后,终于抵达了明市。
抬头看着那斑驳老旧的“明市欢迎你”的牌子, 他们一阵恍惚。
“到了吗?我们终于到了吗?”
“那个公厕在什么地方?真的有吃的吗?”
“能有水吗?”
他们互相看了看, 一时间都产生了一种类似“近乡情更怯”的感觉。
这里自然不是他们的故乡, 但他们担心, 憋着一口气,千里迢迢到了这里,那公厕的传闻却是假的。
如果是那样, 他们恐怕会真的崩溃。
“都到这里了, 走吧。”
“天黑前总要找到落脚处。”
最好天黑前就抵达那公厕。
人们这么想着,迈着无比疲惫酸乏的双腿,顶着炎炎烈日继续前进。
就这么沿着主道走了大半个小时, 他们终于看到了人影。
那是一堆捡垃圾的人。
说是捡垃圾,其实也不算,那些人正在一个垃圾场边上,分工明确, 把垃圾捆成一捆一捆的, 然后码在很大的手推车上。
足足有几十个人呢,更像是一个团队,而且衣着都挺体面的,遮阳道具很齐全, 也完全没有一般拾荒者的面黄肌瘦。
反正,就是一看就日子过得不错的人。
对方也看到了他们这些人。
一个花衬衫男人正站在遮阳棚下, 在本子上写写画画着什么, 嘴里叼着一根用纸张卷起来的烟, 扭头看到他们:“嘿, 新来的呀!”
这边百多人不明所以,派了两个人过去交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