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报这事就算余川没来,他们礼部也能搞,可之前陛下就是提都没跟他们提过。
这一对比,余川才是自己人的待遇,而他们就是一群后爹养的,别提多苦。
比余川职位高的礼部官员们欲言又止,看着余川,有心想要参与进来分一杯羹,又拉不下这个脸。
倒是和余川同进礼部的今科进士们立马精神了,他们科举排名不如余川,职位自然比余川低,心里对于余川得到好差事羡慕归羡慕,却嫉妒不来。
而且他们职位比余川低,正好可以调到余川手下,凡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邸报潜力巨大,对他们这些朝堂新人来说,绝对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余川吃肉,他们跟着喝汤也好啊。
很快就有人开始走动余川的关系,礼部那边不管怎么说,明面上也给予余川一定的支持,说为了能让余川为陛下更好的办差,礼部官员余川可以任选。
这样一来,余川的人选范围扩大不少,不过余川很谨慎,选的大都是和自己同一批的新晋官员,毕竟选礼部的老官员,别到时候他被下面架空,再被一脚踢走。
余川知道这是池云亭给自己的机会,极为的珍惜,而他也要向池云亭证明自己的能力。
很快第一期邸报,也被称为“朝报”“京报”的官报就被印出来,每次朝会都有专门人记录内容,所以朝政的信息来源十分的便利。
手握消息,把官报印出来是最简单的事,真正难的是如何把朝报送到地方官员的手中。
这就需要余川构建一条专门的官方渠道,只负责对接他这个负责人的。
好在礼部之前就有驻扎在地方的人,朝报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完全可以用现成的人选。
第一期朝报没什么地方情报,而是满满的朝政、国策一类,涉及六部。
不得不说对于朝报,朝中官员们是极为好奇的,是以朝报的消息一出,他们就派人或者亲自去礼部把属于自己的那份朝报领回去。
只见朝报包装精美,被装订成册,其大小如方正书籍,表面采用.的是刷了桐油的油纸,可以有效防水,至于内容,则是满满的干货,不少官员还在上面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他们所处京城,对于这些内容不陌生,可要是地方官员们也有这份朝报,那将也会对京城这边的情况了熟于心。
地方官员和在京官员,彼此间差的不就是情报的信息量吗。
还有陛下,以前在京的官员为什么吃香,就是因为他们在帝王眼皮子底下,露脸的机会多,这样才能晋升的快,现在有了邸报,地方官员们只要做出政绩,也有在帝王和其他同僚面前露脸的机会了。
官员们后知后觉的倒抽一口冷气,这朝报,也许比他们想象中的更惊人。
就连这次出钱的户部,看着朝报内容,也不能昧着良心说礼部这次又是胡乱花钱。
“啧,礼部以后可算是能抖起来了。”其他官员酸道。
就在朝中官员心思各异,朝报以京城为中心点,开始向地方为点状传播开来。
作者有话说:
查武状元的时候,长了见识:有九岁的武状元;女武状元;还有当了帝王的武状元,突然觉得主角通过科举当上帝王更合理了呢(笑哭)。
第173章
京城六部本来就在各地方有驻扎点, 比如给官员每月发饷银的户部,至于礼部,则是礼房。
礼房不知道的人可能会觉得陌生,可要是知道它是干什么的, 就能恍然。
因为礼房就是文举考生们科举时待的考场, 具体能落实到县城。
除了科举期间会忙碌外,负责礼房的人平时是很悠闲的。
可是就在最近, 身处地方的他们居然接受到了来自京城礼部下达的命令。
他们虽是礼部下属部门, 但跟京城那边的联系真的不多,顶多就是科举时给上面汇报一下考生信息, 闲暇时也基本没和上面打交道的。
主要是就算他们想, 人家也看不上他们这些下面的人。
而现在,就连最小最贫瘠县城的礼房,也没被礼部遗落下。
小县城的礼房内,周生看完礼部下达的命令, 不由怔愣失神。
不是为礼部的命令,而是为礼部下达这个命令的人:余川。
是他认识的余川吗?明明不该有所疑惑的,可周生还是觉得不敢置信。
“周主簿您怎么了?”看到周生半天不说话,同僚问道。
周生回神,笑道:“没什么, 京城礼部向我们地方礼房下达通知,让我们把各自区域的消息、政绩整理成册的送往京城, 届时他们发行邸报的时候要用。”
“邸报?礼部怎么突然弄这个了。”同僚纳闷道。
“这谁知道呢, 我们只要照做就行了。”周生笑道,可是眸光却微不可见的黯然下去。
他曾经, 好歹也是和帝王科举互结过的人啊, 甚至和余川的差距也不是很大。
可是这世上很多事情, 不是你想,就能做成的,参加完乡试,他就认清了自己的实力,后以举人的身份接受官府的调令,不再在科举路上死磕。
现在,他在县城做主簿,而几年前还曾把酒言欢的余川已经入了礼部,成了他顶头上司的顶头上司。
周生整理好心情,去找县令大人,跟县令大人说起这件事,说京城礼部让他们礼房配合,以及再过不久,京城的邸报就会送达,到时候会由礼房的人负责收取。
县令听完笑道:“我怎么依稀记得,你好像和那位余川大人都是金陵人士。”
“是,属下曾有幸和余川大人见过。”周生没有否认,毕竟身为县令,是能看到他科举档案的。
恐怕不只是见过吧,县令看着周生挑眉,他知道周生曾和余川在科举路上互结过,不过和另一位相比,余川就不算什么了。
也真亏周生年纪不大,居然能一直隐忍到现在,没把自己曾有幸和帝王同行一事宣扬出去,要他看过周生的科举资料,只怕也不会知道,自己这个属下,居然还是当今陛下的故人。
“既如此以后京城送过来的邸报,还有咱们地方消息的上报,就都劳烦周主簿了。”县令大人对周生道。
“是,大人。”周生垂眸,知道自己是沾了余川和池云亭的光。
其实对于这件事,周生接受十分良好,不过只有在面对自己人的时候,他才会表现出来。
好在周生身边就有一个能一吐为快的朋友,那就是他曾在府学的友人。
友人听说这件事后,心里一喜,道:“我们等待的机会终于要来了!”
周生点头,“不枉我当初冒险选择了另一条路,也没辜负你的信任和期望。”
“毕竟你资质不如余川他们,再继续考下去也是蹉跎光阴,咱们的确和陛下有交情,但是并不多,所以我们不能去赌帝王对我们还有多少情分,只能尽力抓住每一丝机会。”周生友人深呼吸道。
当初周生之所以放弃,自然不是自暴自弃了,而是收到了池云亭为帝的消息。
池云亭是流落民间的皇子也就算了,他后来居然成为了帝王。
当时整个金陵凡有幸见过并知道池云亭的文人,神情就没有不恍惚的。
然后等他们回神,就爆发出极强的科举进取心,就像同窗同年在官场很吃得开一样,他们可是提前跟帝王照过面,他们要是能进官场,凭借着文人时的交情还有金陵考生的出身,以后还不平步青云。
周生也是这样想的,他当时也激动的做了好几天的八股文,才稍微冷静下来。
等冷静下来周生才察觉到周围异样,那就是金陵其他考生的努力,达到让他望尘莫及的程度。
正当他也准备加入进去,成为其中一员,打算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时候,是友人给他指明了另一条道。
那就是努力过乡试,然后接受朝廷调令,和余川、沈淳两个走上不一样的.道路。
“这时候大部分的考生都一心科举,希望到时候进京和陛下攀交情,你何不试试另一条路,提前几年入官场,只要有政绩,说不定你能比余川几个更早到陛下.身边呢。”当时周生友人道。
周生心动了,主要还是金陵竞争的激烈程度惊到他了,再加上乡试成绩他不如余川和沈淳,彼此拉开的距离更大,之后就算再往上考,也希望渺茫,还不如选择另一条路。
而周生的友人,也跟着他一起来到这里,他好歹还是个主簿呢,友人却什么都不是,毕竟他友人当初在府学成绩就不行,后来也没过乡试成为举人。
这也是他友人为什么要为他做到这个份上的原因,还不是他自己实力不行,打算从他这里近水楼台,万一有天他真发达了,他也能跟着喝口汤。
可惜他们想的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他这个主簿一当就是数年,迟迟无法转正,至今还在原地打转。
可以说要不是京城传来的消息,周生都要认命了。
这激动周生只能对友人言说,“这么多年,我总算能给家里人一个交代了。”
“前提是我们得抓住这个机会。”周生友人道。
随后他起身踱步,“如果是礼部其他人也就算了,可那是余川,也许,我们能提供给礼部更多的消息。”
要知道他们这几年也不是白待的。
周生眸中泛起波澜:“你的意思是把我们这几年收集到的把柄?”
“也是,凭我们和余川的关系,最后就算无法如愿,余川也不会说出去。”
只是这事该怎么操作,他们还得好好想想。
相比起周生和友人的行动来,其他人的注意力就在邸报本身了,距离京城越近的官员,收到邸报的速度就越快,一些消息灵通的官员,对邸报上面的信息并不陌生。
至于地方偏远的官员们,可就实打实惊到了,忍不住道:“确定这是京城发下来的?”
“可不是,这事谁敢胡编乱造啊,你看,上面还有礼部尚书和当今陛下的印呢。”
“邸报要真是一个月一送,那我们就算身处地方,也不会对京城那边的情况两眼一抹黑了。”地方官员们指尖爱.抚着邸报,神色痴迷道。
邸报内容帮助对他们很大不说,还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那就是京城的陛下并没有忘记他们这些地方官,这让他们怎能不激动。
至于礼部传来的,让地方送消息给礼部一事,大部分官员都没在意,因为他们还没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
也有一些偏远地方的官员,对于邸报的到来只是稍微感兴趣,只把邸报当成打发闲暇时间的东西,毕竟,京城距离他们这里实在是太远了,就算他们知道京城的消息,也没多大用处。
倒是周生和友人两个误打误撞,开启了邸报的新先河。
无论是什么,只有流通起来,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要是邸报内只有从京城下达地方的内容,那么长此以往,邸报模式和发行难免会变得呆板僵硬和空洞。
所以邸报得有来有往才行,只有信息流动起来,才能一直为邸报注入活力。
“陛下,您看这份消息。”负责邸报的余川特地给池云亭送来一封信道。
不仅是因为那封信是周生这个故人写的,还因为周生信里面的内容。
信的开头,周生先是说明自己目前所在的位置,他之所以这样,并不是为了跟池云亭套近乎,而是为了更好的给池云亭说明情况。
周生目前正在西北一处的小县城,那个小县城是出了名的穷和破。
这是因为那个县城的百姓们太懒吗?还是上面没有试着扶持过?
都不是,那个县城的百姓们并不懒,而是无论他们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富裕的起来。
也不是上面没有扶持过这个破旧县城,每年上面也会拨下专款,让县衙发展县城,可是那个县城就是死活扶不起来。
究其原因,是历任县令的不作为,他们接了来自上面的专款,也就上面视察的时候,才会稍微拿点钱出来做做面子工程,其余的钱都进了他们的腰包里,或者被他们用来打通上面渠道,让上面不再追究此事。
至于治理好县城,是没有的,因为好像只要当一个好县令,就会吃了大亏似的,以至于后面的县令也跟着摆烂,这股风气不知什么时候兴起,等周生被分配过去的时候,已经根深蒂固。
而百姓们,他们压根就不知道朝廷还会给拨专款的事,自然也就无从愤怒。
“看看,这就是欺上瞒下,可笑满朝文武,一个个的说天下海清河晏,这是想把我当成傻子糊弄呢。”池云亭不怒反笑道。
要池云亭不是从民间来,不是穿越者,接受过信息大爆.炸,他要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帝王,只怕真会在满朝文武的马屁中飘飘然,从而认不清自己的斤两。
当然历届帝王也有自己的消息来源,比如亲卫。
可是那样就能掩盖满朝文武的失职,以及官官相护的现象吗?
第174章
一个现象之所以能够维持那么久, 一定是它暗中的力量大的超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