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欸”
“你怎么啦?”
前面的女生背上书包正要赶往饭堂,却突然一手撑着道旁的树身,一手抚捏着脚踝。
伊恬认出是刚刚一起打球的小伙伴,忙上前搀扶,关切地问。女生疼痛的表情瞬间转成灵动的wink,凑近伊恬的耳畔。
“装的装的”
她迅速使了个眼色,伊恬的余光顺着被暗示的方向偷偷瞄了一眼,原来是他!伊恬微微地和面前的女生相视而笑,便识趣地走开了。
青春里那些懵懂的情愫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埋下了种子,也许只在人海中多看了一眼,也许只是一次小小的交际,也许……
接下来几天,伊恬能感觉到后排这片“风水宝地”热闹了不少,“来访者”多了、来自各方的关注多了、谈资似乎也多了起来。
一八几的身高优势,配上壮实的身形,满足女孩子最萌身高差的美好幻想,再带上小说男主普遍不太与人亲近的高冷气场,那些小小的情窦初开似乎都能说通,世间的联系总是微妙却又有迹可循的。
“你刚才看到了吗?他拒绝了!”
“挺伤人的,估计需要在位置上自闭疗伤一段时间”
“只是一块饼干而已,也许真的不喜欢吃罢了”
“那也算得上表白的前奏吧,就被拒绝了”
“小点声!小点声!”
伊恬看似在思考习册上的题,手中的笔还在不停地勾画着重点,可那细细簌簌的小声音还是尽入耳中。
尴尬的氛围还未完全褪去,伊恬不敢抬头,也不敢用余光侦察。虽然事不关己,可身为近邻,就如处在风暴的边缘,“风吹草动”也一并受着。
隔壁的他低头转着手中的签字笔,似乎不曾流露出什么表情,而在他另一侧的兄弟已经有点受不起各方的窃窃私语和隐隐注视,用手半遮挡着脸、侧身对着他,断断续续的暗笑与摇头中似乎传达着男生间的某种言语,“此时无声胜有声”吧。
才思初显【上】
周一,课表上最后一节是班会。经过两周的学习生活,加之第一次月考将近,一堂总结与动员的班会是自是不能少,不过这次,老师将主持任务交给了班长,让同学们多了些许新鲜感和期待。
“第一个环节:谈谈自己的目标。同学们可以先思考一分钟,然后举手发言,如果实在没有自愿那就抽学号啦!”
班长大人也算摸清了大家的脾性,“安静”“被动”是相处下来后自动贴上的集体标签,习惯了在等待抽号中思索着各自的答案,带着小紧张组织着语言。
“7号”
“我的目标是在月考中进班级前十、年级前三十!”
话音落下后迎来的是意料中的小骚动,“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班长好手气,一抽就抽到学霸,让后面发言的同学情何以堪呢。同学大多先将目光投向学霸,再好奇地回身看看老师的反映。
肖老师在讲台一旁默默注视着、嘴角带笑。班长见老师暂时没有点评的倾向,便接着拉大音量叫号:
“19号”
“嗯……嗯我的目标是语数英都上一百。”
底下的同学都不禁眉头紧皱、不敢多言,这发言的趋势都是这般直裸裸地与成绩挂钩,压力与紧张感更是充斥心间。
“31号”
……
伊恬愣了一下,缓缓地站起身,她嘴边的答案与前面的格格不入,而且也未经太多的斟酌,只是此间最真实自然的想法罢了,需要跟风作答吗?还是……
“……嗯我的目标是完成每天的作业以及自己制定的复习任务”
这个答案并不惊艳,但同样收到绝大多数同学的目光。伊恬不太自然地低下头,准备坐下,就在这时:
“我觉得应该是要踮踮脚、跳一跳、需要伸手去够的才能称作目标,你说的这些之前做不到吗?”
不约而同倒吸的那口凉气伊恬感受到了,来自班长犀利的追问是大家都没想到的,那些表情是期待吗?还是看好戏呢?伊恬没有必要分辨,抬头越过一双双眼睛,迎上来自讲台最远的目光。
“我相信只要做好了这些,其他的都可以水到渠成!”
掷地有声的回应完全有力量结束这场突如其来的小小辩论,旁边的他竟还鼓起来掌,只是难以带动夹杂在“辩论双方”中间的“观望者们”,有些无声的拍手稍作应和。
伊恬心中是有丝丝骄傲的,应变能力需要契机去激发,似乎也正好道出了心中所想。只是班长的脸色有些难看,伊恬本无意于此。脑子一热后周遭的声音对伊恬来说都是模糊的,直到老师出声点评才让伊恬回过神来。
“同学们讲得都很好,很期待那位‘班级前十’同学的表现哈,也期待更多的同学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但给老师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提及‘水到渠成’的同学,目标不分大小,进入年级前十是目标,每天完成作业也是目标;完成复习任务是近期目标,考上理想大学是更长远的目标。只要做好当下,一切都可以水到渠成!”
伊恬在心里暗自惊喜,没有想到老师会给出这样的评价,还有他!他鼓掌了!虽然没有看到脸上的表情,是认同吗?还是赞许呢?
无论如何,都引得心中小鹿乱撞。欣喜之余,伊恬很快陷入沉思:刚才的自己是否会过于强出头?虽然也只是一己之见,毕竟还是让班长难堪了……
后面是两位毕业师兄的经验分享——肖老师往届的学生,又是一件夺人眼球的新鲜事,毕竟在文科班,男生可是十分稀有的。今天的班会一改从前的“打鸡血”教育,总有很多的意想不到。
班会的最后,是发表感想环节。照例的随机点名,都是“受益匪浅、努力拼搏”之类的官方回答。伊恬当真没想到,班长会再次“宠幸”她,这一次整整齐齐地跟风,做了番同义词替换,但似乎“树欲静而风不止”,班长的“宠爱”可是独独一份的:
“那你觉得刚才两位师兄帅吗?”
也不是什么刁钻的问题,颇有活跃气氛、准备放学的意思。班里的笑声略有收敛,都是一副副看好戏的神色。肖老师虽有些皱眉,但也没有阻止这题外话。而伊恬是真的不知所措:
“啊?”
笑声再也收掖不住了,班长重复了一次这个略微敏感的问题,伊恬也在飞速构思着合适的答案:帅吧?好像显得不太庄重;不帅吧?好像又会得罪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嘛,是这个理,但好像又有点装。
这般思忖斟酌,终没有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案,不知不觉就静默了许久。班长以为伊恬一时语噎,就笑着示意伊恬坐下,又提问了另一个同学同样的问题,而伊恬仍沉浸在刚才的尴尬中。
放学后,那一声蒙圈感十足的“啊?”一时引发了模仿热潮,许多人都不得其中的精髓,好像是他学得最像,是离得近的缘故吗?伊恬不知道,也并不介意,边笑着回应那些模仿声,边收拾书包回家了。
才思初显【下】
两节连堂的自习让伊恬感到分外轻松和愉悦,一节半分配给今日的功课,剩下的就留给《琅琊榜》吧。
自从历史老师布置下演讲任务,伊恬的心中就一直为它留有一席之地:早做准备可以为将来随时可能出现的任务腾出时间,也不用临时绞尽脑汁,讲述连自己都不感兴趣的内容。
《琅琊榜》虽是架空的小说,可其中既有庙堂之高,又有江湖之远,对古代君臣的点评也相当独到,从中寻找话题立足点倒是个新颖的方式,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寻觅与主题相匹配的主角形成一篇人物评传。
拥有了创作方向后的伊恬暗自激动,沉思时低垂的眼眸也慢慢自信地抬起,纵览绝大部分坐在前面微躬的背影,这将是很出彩的三分钟吧。
伊恬倚着靠背,在书里的空白处记录下流动的点滴灵感,而这一切,都悄无声息地印在了一个男生的眼底:细腻而惠美、安静而内敛。
伊恬似乎没有察觉,自己举手投足,都有一个人在默默地欣赏,也不知道那个他是否有去看过,那道照亮伊恬的光——“琅琊榜首江左梅郎……”
熟悉且舒适的书桌,身旁没有同学“沙沙”的写字翻书声,客厅里上演的精彩剧集也没能诱惑到伊恬,她手头有热爱且期待的事情:将思绪与灵感付诸笔头,时而畅然疾书,时而顿笔斟酌,头脑中重温着《琅琊榜》中揪人心弦的翻案片段,应放置在何处才能发挥最大的震撼力?伊恬思忖着,也听从着自己的内心。
之后的夜里,伊恬总会不时地反复默念着这篇演讲稿。偶有琢磨到需要改进之处,伊恬会在脑海中细细重复几遍,以免一觉醒来后灵感就走丢了。但往往还是不放心,便蹑手蹑脚地起身记在小本本上,再心满意足地钻回被窝。
那一天,伊恬边等待着历史课的上课铃,边摩挲着演讲稿。虽然早已烂熟于心,但伊恬依旧会握着它上台,许算是定心剂吧。
在暗暗深呼吸释放紧张时,下意识地将自己与之前的同学作比较:虽然没有跳出叙事评人的普遍主题,但饱含了感性的议论还算是“史无前例”,伊恬用手中的稿纸掩盖住那溢出嘴角的优越感,而这些细微的情绪,大多都能被身边的他悉心捕捉。
“大家好,今天我与大家分享一代名将——他曾屡立战功,却死于帝王的猜忌。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军队,也在一夜间走向万劫不复。忠诚与猜疑,热血与无情,全部都在帝王的一念之间。
檀道济,南朝宋将领,北府军最后一位名将。东晋末,助宋武帝刘裕扩大势力建有功勋,多次为其平定战乱。
义熙十二年,刘裕北伐,檀道济担任先锋从淮河出发,所到各城纷纷投降,进而攻克许昌,直进洛阳,平定长安。
刘裕称帝后,因檀道济履立战功,官至征南大将军。檀道济的妻子曾劝其说:“震世功名,必遭人忌,古来如此。”
他却不听劝告:“我率军抵御外寇,镇守边境,从未辜负国家,国家也必不负我。”后宋文帝即位,因檀道济在前刘裕一朝立功,威望极高,其心腹和儿子都身经百战,军功赫赫,因而朝廷怀疑并忌惮其势力不可控制,便以叛变之名将其斩首,儿子、心腹皆被处决。
对于檀道济的事例,我的感受是:战士在沙场上浴血奋战,换来的却是帝王的勾心斗角和无尽的猜疑。
陛下远在王城,为了一念猜忌就挥下屠刀,斩杀了赫赫有名的北府军将,自毁了能保卫王土的“万里长城”。
檀道济的权力是先皇和陛下共同赋予的,但陛下却没给予他足够的信任。在决定将他赐死前,可曾记得:是他,为先王开拓疆土,助其称帝;景平元年,北魏进犯,青州告急,又是他,率军解围,镇守广陵。无论是为臣,还是为帅,他从未负过陛下。他知道自己心里忠于的是什么,所以他从未想过背叛。当他拿到赐罪诏书时,心中是何等悲凉。
君不知臣,臣不知君。君若知臣,当知他不会背叛,臣若知君,他就不会至死也不肯相信陛下会杀他。
陛下可以杀掉所有自己认为居心叵测之人,因为你是王。可当你杀掉所有人时,你还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王吗?
即使是至尊帝王,拥有最至高无上的权力,也总有些做不到的事,比如,陛下影响不了天下人良心的定论,改变不了后世的评说,更无法否定死在你手里那些冤魂忠正的心。陛下也许未曾发现,当年的君臣之义,全都消没在陛下自己无端的猜忌中。
天下并不是陛下的天下,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若无百姓,何来天子?若无社稷,何来君臣?北府冤魂,天地为墓。在陛下心中,恐怕只有巍巍皇权,又何曾有过天下?
檀道济死后,北魏南征,势如破竹。宋文帝可有悔意?若北府军仍在,江山应不会在风雨中飘摇。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与下面那么多双眼睛相对,伊恬不太自然,但她能察觉到自己的内容成功抓住了同学们的心。
言尽、鞠躬,收获到赞许的目光和掌声,对伊恬而言就是最大的肯定。尽管对于“檀道济”这个人物,伊恬同大家一样知之甚少,但经过“精心”搜索整理拼凑的概述还算能够呈现出这一名臣的大致形象。
再到情感升华部分,小说《琅琊榜》确是字字珠玑,与檀道济所处的历史情况有太多的不谋而合,一字一句犹如空谷之音,加上感性的对问形式,能够挑拨着人的心弦,使人无限地接近那些曾经的历史风云,这也是伊恬自认为最得意的地方。
从掌声中冷静下来,伊恬很快也意识到,这份“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演讲稿,算是分享自己挚爱作品《琅琊榜》的工具罢了,那段情感充沛的评述,也并非是自己的所想所感,只是深深印刻在心里的文本金句和经典情节而已。
循着“情感先行”的原则,自己也没有仔细甄别过真正的历史是否如实契合这份抒情……如此想来,这份演讲稿也没有那般得意,而这些都是演讲前自己难以发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