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厂观察笔记——她与灯
她与灯  发于:2021年07月05日

关灯
护眼

  杨婉用棉绳绑起自己的袖子,一面道:“我就没有使唤人的习惯。”
  说着,又朝直房内看了一眼。“对了,你帮我一件事。”
  “你说。”
  杨婉收回目光,“清波馆现在如何了。”
  “关着,不过我前两日去看的时候封条已经撤了。”
  杨婉点了点头。
  “他们东家应该回不来了,宽勤堂和其他几个坊刻书局可能想要接手,你帮我看好它,不准它买卖。”
  覃闻德道:“姑娘要做什么啊。”
  杨婉抿了抿唇,“我要买下它。”
  买下清波馆其实并不需要多少银钱,但是不仅要买下它,还想要将他经营下去,所需的费用却不少。
  邓瑛下得床以后,杨婉抽了半日,让合玉去将宋云轻请到承乾宫。
  宋云轻跟着杨婉走进后殿的次间,一边走一边道:“我听到了一件大事。”
  “什么事。”
  宋云轻打了个谜,“儿子抓老子,这可是本朝头一件。”
  杨婉听了这话,抿着唇推开了窗,“细说说。”
  宋云轻道:“
  “快入冬了,陈桦这两日天天在外面办炭差,我是听他说的,说是张洛亲自从家里锁拿了张次辅,关到诏狱里去了。京城里为这事都炸开了。你说这幽都官,也太狠了吧。”
  杨婉听完这句话,忙转身问道:“是今日的是吗?”
  “今日一早,陈桦就在西华门上看着呢。”
  杨婉肩膀猛然一松。
  宋云轻继续说道:“这张次辅是两朝元老,说拿就拿了,也不知道会怎么样,不过,应该是不能回内阁,也不能再做小殿下的老师了吧。欸,这么一说,翰林院会举谁啊。”
  杨婉怔怔地点了点头,却没顾上回答她的问题。
  历史上的张琮是靖和朝的辅臣,如果宋云轻的话成真,那么,她所知道的那段历史,就算是真正被她扒出口子来了。
  “对了……咳咳”
  宋云轻被次间里的灰尘呛得咳了几声,挥袖扇着灰道:“你把我带到这里做什么。”
  杨婉弯腰打开箱子,宋云轻顿时被箱中的金银晃了眼睛。
  “你……的啊……”
  “不是。是以前宁娘娘留下的。我想整理整理,把它们清算出来,但邓瑛受了伤,我这几日实在太忙了,所以找你来帮个忙。”
  宋云轻蹲下身道:“怎么想起整理这些。”
  杨婉应道:“预备给小殿下。眼看着就要翻年了。”
  宋云轻笑道:“行,帮你清算,好久没跟你一块做事了。”
  杨婉笑笑,“想没想过,以后出宫,也跟我一块做事。”
  宋云轻笑道:“我攒了一些钱,够一辈子清贫地过。等出了宫,我就找一个地方住下来,自己一个人清清静静的。”
  杨婉点了点头,笑了笑说道:“也好。”
  说完,取了一支笔递给她。
  两人各自点算,黄昏时才点算了不到一半。
  杨婉看了看天色,估摸着易琅下学快回来了。
  宋云轻直起身道:“你去照看殿下吧,这一时半会儿算不完,我再点一会儿,后日不当值,过来帮你一道算完。”
  杨婉点了点头,出来刚走到中庭,合玉便迎上来道:“督主把小殿下接回来了。”
  杨婉一怔,忙要往书房去,合玉拽住她道:“姑姑别急,清蒙说,殿下是在路上遇见督主的。一路说着话回来,并没有争执。”
  杨婉听了这话,才稍安下来。
  “他们在哪儿。”
  “殿下让督主去书房了。”
  杨婉放轻了步子,悄悄走到书房外面。
  里面的炭烧得很暖,一阵一阵的暖风从门隙里扑出来。
  易琅与邓瑛一道立在灯下,易琅仰头望着邓瑛。
  “我今日讯问了张副使,知晓了清波馆一案,可是我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那样做。”
  邓瑛蹲下身。
  他身上的伤还没好全,身子不稳,便顺手扶着窗台。
  他抬头视易琅,“殿下看过杨大人写的《清田策》吗?”
  易琅点了点头,“看过,舅舅要还田与民,在南方推行新的税制。”
  “嗯。殿下怎么看呢。”
  易琅沉默了一阵,“我觉得还田与民和赋税归田都是益民之策。”
  “张大人怎么想。”
  “先生……”
  易琅垂下头,“先生一直不太认可这个新政,他说祖制不能轻易违背。”
  邓瑛咳了一声,“所以殿下明白了吗?”
  易琅眼眶一红,沉默地点了点头,抬头又道:“这是不是……就是党争。”
  “是。”
  邓瑛闭眼缓了一口气,“古往今来的官场,党争都是不可避的,不过殿下不必害怕,只需要从他们的政见里选择于国于民都有利的见地。”
  易琅听完虽然在点头,眼眶却越来越红,他抬起袖子抹了一把眼睛,接着便一直抿着唇忍泪。
  邓瑛问道:“奴婢能问殿下为何难过吗?”
  易琅摇了摇头,“我觉得我以前学的道理都是假的。”
  “不是。”
  邓瑛换了一只支撑的腿,另一只手也撑向了地面,“殿下要明白,《贞观政要》,《资治通鉴》,《四书》,《五经》都是古贤人呕心沥血之作,他们教殿下立身,也曾教奴婢处世,谁把这些书本放到殿下面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殿下的心性,能否与古贤共鸣。”
  灯烛一晃,熄灭了两盏,邓瑛的面上落下一片阴影。
  “邓瑛。”
  易琅唤了他一声。
  邓瑛抬头应道:“奴婢在。”
  “我对你如此严苛,你为何还肯与我说这些。”
  邓瑛含笑道:“殿下不惑,吾等才能不惑。殿下清明,天下人才能清明。”
  易琅听完,垂头沉默了良久。
  “我以前……从来没有对人动过刑罚,我不知道会……”
  “殿下没有做错。”
  邓瑛打断他道,“殿下惩戒的是奴婢对殿下姨母的不敬,奴婢受之于身,慎记于心。但望殿下能知刑罚残酷,行用慎之。”
 
 
第87章 山月浮屠(四) 弄得跟回门一样。……
  杨婉一直站在门外听二人的对谈。
  邓瑛讲到了《贞观政要》第五卷 当中的《仁恻》篇。谈及贞观七年,唐太宗不避辰日哀悼襄州都督张公谨,以及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诏安抚病卒的故事。易琅安静地听邓瑛说话,偶尔询问。 
  邓瑛走出书房的时候,天幕阴沉,承乾宫已灯火通明。
  杨婉站在阶下等他,抱着手臂冲他笑了笑,“你真厉害。”
  邓瑛仍然有一些行走不稳,踏阶时不得不扶着门廊柱。
  杨婉伸手给邓瑛借力,一面替他看着脚下的台阶,轻声续道:“我自愧不如。”
  邓瑛低头看着杨婉笑了笑,“听说你要买清波馆。”
  “覃闻德跟你说的吗?”
  “嗯,为什么要买?”
  杨婉抬起头:“因为那是大明喉舌。虽然它强极便易折,但我很喜欢。”
  大明喉舌。
  邓瑛第一次听人用“喉舌”二字来形容天下流行的文章,很生动。但是过于贴切,令人有了画面感之后,反显得残忍。
  “买下了还要经营,钱够吗”
  “不够问你要也没用啊。”
  她说完挽住邓瑛的手臂,“钱是姐姐和易琅的,我借来用,日后要还,你这个东厂的厂督就帮我护着它。让它赚钱。”
  邓瑛笑着点头,应了一声“好。”
  二人在宫道上走,邓瑛重伤刚愈,一步一步走得都有些吃力。
  杨婉边走边抬头看天上的月亮,忽然说道:“这个月月底,你带我出宫吧。”
  邓瑛道:“你想去哪儿。”
  “想带你回家吃饭。”
  邓瑛站住脚步,欲言又止。
  杨婉回过头,“你怕杨子兮吗?”
  “是。”
  邓瑛顺着杨婉的目光朝宫墙上看去,“也许过不了多久,他就要亲自审我了。”
  “为何。”
  “明年杭州要试行赋税新政,杭州遗留的学田,户部已经开始清算了。”
  杨婉捏了捏手指,“你要如何应对。”
  邓瑛摇了摇头,“一旦滁山书院和湖澹书院被查,司礼监会保我。”
  杨婉听后却蹙紧了眉,他转身面对着邓瑛:“司礼监若要保你,弹劾你的人会怎么样。”
  邓瑛沉默不语。
  杨婉望着邓瑛道:“你要保他们。”
  邓瑛抬起手抚上杨婉的脸颊,“婉婉,等我的伤再好一点,好到能久坐的时候,我跟你回家吃饭。”
  杨婉低下头,脸上的皮肤在邓瑛的手掌中摩挲。
  “你还很痛吗?”
  邓瑛抚摸着杨婉的眼角,摇了摇头“结痂很久了,你给我的药都很好。”
  ——
  结痂之后掉痂,然后消肿,邓瑛的这一场伤病持续到了贞宁十三年的深冬。
  在这期间,易琅愿意留邓瑛在自己的书房,偶尔也准许站不住的邓瑛在他面前坐一会儿。
  从十二月初起,翰林院推举了一位老翰林汪临江充仁皇子师,带着易琅从头开始精辨《贞观政要》,易琅受讲回来以后,习惯与邓瑛一道温故。
  邓瑛在的时候,杨婉很少进去,即便进去也只是给两人送些饮食。
  有一回,她煮了面给这两个人,邓瑛不能在易琅面前吃,便端着面坐在门廊下面吃。
  为了不沾染汤水,他小心地挽掖袖口,在寒夜里露出一截手臂,一口一口地,吃得慢而认真。
  书房内的易琅偶尔会抬头看邓瑛一眼,却也不说什么。
  杨婉独自站在侧窗下,看着这两个在她面前各自沉默吃面的人,虽在冷窗下,心里却实有些暖意。
  性纯如雪,不闻远香,邓瑛是一个需要私近之后,才能洞悉真心的人。
  杨婉在他身上看到了一种万物献祭般的残美,像极了物哀美学的内核。

  冬日卷帘,眼前大雪满地,知道不久之后便会化为泥泞,但仍然感动于它耗尽自身,献于眼前的这片纯净。他没有远香,在漆黑的夜里不为人知,只有提灯卷帘,才能得幸邂逅。
  “万物谦卑无邪。所以寺内寿太郎写才会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吧。’”
  (感谢两位读者的纠正,此处最初版本写此句出自太宰治有误)
  杨婉在笔记上写下了这一段话。
  那一日,易琅赏赐了邓瑛一件冬衣。
  月白色的绫段夹不知名的兽绒,杨婉记得,那是邓瑛唯一的一件亮色衣袍。
  邓瑛穿着这件冬衣,带杨婉出宫。
  那日是腊月二十四日,民间祭灶神,各处高门都挂上了接福的红袋,用来接“飞贴”。
  广济寺门前在架熬山灯,灯高十二丈,上悬金玉彩灯足足有百余盏。杨婉边走边抬头看那架了一大半的灯架,“我看宫中也在架鳌山灯,最高的那一个比这个还要高。”
  邓瑛点头,“今年宫内一共架了八盏,你看到的那盏最大在太和殿,是杭州的几个官员送来的。广济寺门前的这一盏也是内廷制的,从除夕起,一共燃八日,供百姓游赏。”
  杨婉低头道:“鳌山一盏千金价啊。”
  正说着,便听见鳌山灯下传来杨伦的声音,“‘宣和彩山,与民同乐’礼部也是会拟,户部的堂官打饥荒的年份,我都恨不得在衙门口下跪,试问谁同乐得起来。”
  站在他身后的萧雯忙拉住他的胳膊,“这话我听着就吓人,人陛下想与民同乐,造了这鳌山灯,咱们跟着看就成了,今日菁儿出狱,婉儿也要回来,我知道你在户部做事,看这铺张场面你心里不顺,可再怎么气不顺,今日好歹也忍一忍,婉儿秋天在诏狱受那么重的伤,你在杭州我们什么都没过问到,你不愧疚,我心里愧,我什么都不管,今儿的戏酒钱花下去,我得让婉儿开开心心地在家里乐一日。”
  提起杨婉,杨伦才换了一幅脸色,“她说什么时候来。”
  萧雯道:“说的辰时之前……欸?”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