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男主的童养媳——将月去
将月去  发于:2021年05月07日

关灯
护眼

  刘念慈来沈家两趟,看着实在好看,就把瓷器铺子的活放了放,也学着做衣裳。
  “你要是生姑娘那我还是生男孩好,以后结亲方便。”
  顾筱:“孩子还没出生呢,你想的可够多的。”
  刘念慈也是说笑,孩子的事儿大人插什么手,以后婚姻嫁娶,还是得符合自己心意。
  当爹娘的,就把把关。
 
 
第144章 公差    她想沈羲和了……
  能从小有玩伴, 手帕交,有些事不方便和爹娘说,可以和朋友说。
  人这一生啊, 亲人朋友,都是重要的。
  顾筱道:“生子养子,不是为了把孩子放在条条框框里。”
  尤其在这个时代。
  她的孩子, 不求出人头地,只希望能快快乐乐, 平平安安的长大。
  两人又说了会儿话,刘念慈产期在四月, 现在肚子已经很大了,顾筱嘱咐了几句, 然后送她出门。
  天不似以往那样冷,马车幽幽驶出巷口, 顾筱回屋把小衣裳缝完,然后叠好放进箱子里。
  年前皇上赏了布料, 她做了几件春裳。
  周氏沈老爷子的,再有就是她和沈羲和的。
  等月份再大一点,从前的衣服都穿不了了。
  尤其是腰身这里, 要放宽一些。
  平日里没事,顾筱就在家缝衣服做小玩意, 多宝阁有阵子没上新东西了,顾筱这回做的是给小孩玩儿的。
  积木和拼图。
  铃铛学木雕有阵子了,顾筱做的时候她也能跟着, 做这些轻而易举。
  积木有方的,长的,圆的, 还有的做成小树小花形状的。
  染料用的染布的颜料,用着天然放心。
  拼图说起来比积木还好做,先找一块平整的木板,然后在上面描画,再用炭笔将木板分成形状不一的小块。
  为了贴合,小块小块之间要用嵌合,法子也简单,刻突起的小圆就行。
  积木上的画有风景,动物,还有诗词。
  在顾筱看来,多大孩子都能玩拼图。孩子大一点就可以玩这些诗词的。
  比起多宝阁以前卖的东西,积木和拼图可以说是平平无奇。
  哪怕是顾筱做的,要价也不贵,摆了两天还是无人问津。
  张绪心里愁的慌。
  本来他就把顾筱当姑奶奶供着,现在又多了沈静这层关系,那以后就是他小婶,顾筱做的怎能卖不出去。
  张绪想了个法子。
  来多宝阁的夫人也有带着孩子过来的,三四岁的有,七八岁的也有,等她们坐在二楼雅间喝茶的时候,张绪就把拼图积木抱上去,“这是我们小东家做给小孩儿玩的。”
  凳子上乖巧坐了个三岁大的小姑娘,还有一个同岁的小公子。
  男孩比女孩儿活泼好动,一会儿看看这儿一会儿动动那儿,还扯小姑娘的辫子。
  小公子的母亲赶紧把积木接过来,“阿辞,你带着妹妹一起玩。”
  小公子努努鼻子,“行吧。”
  这下才安静了,小公子不招人厌了,小姑娘也不委屈巴巴的了。
  对三岁大点的孩子来说,摆积木,拼拼图,能玩很长时间。
  张绪笑着道:“块块是积木,虽然棱角都磨平了,那也得看好孩子,千万当心眼睛。拼着玩儿的是拼图,拼好了是一副画,上面的染料都是染衣服的,夫人尽可放心。”
  童趣和童稚是大人比不上的。
  几个积木摞一块就是房子柱子,摆在一起就是假山池塘。
  “你看这个,是大老虎。”叫阿辞的小公子让小姑娘看他摆的东西。
  “我才不喜欢脑斧呢,我只喜欢小兔叽。”
  “……那我给你摆小兔子。”
  两个人坐着玩儿了一下午,根本不想回去。
  临走,夫人只能把积木和拼图买下来。
  一套一百两银子,里面有积木一百块,拼图三副。
  张绪笑着把人送出去,然后让多宝阁的学徒做积木拼图。
  拼图积木,好学易做,学徒做的二十两银子一套,要想往贵里卖,得从材料上下手,选紫檀木,小叶檀,要么就用玉石。
  张绪没想卖多少套,毕竟男孩都喜欢舞刀弄枪,女孩子喜欢扮家家酒,积木拼图没几个玩过的。
  他让学徒做了十套,心想还不一定卖完呢,谁知他低估了孩子炫耀的能力。
  阿辞仗着自己有积木拼图,每天都央母亲带他找小姑娘玩,见的小孩多了,谁都知道他手上有好玩儿的东西。
  一传十,十传百,就全来多宝阁买了。
  十套很快就卖出去了。
  靠着二十两银子一套的积木拼图,多宝阁一月份多赚了五百多两银子。
  盛京什么多,孩子多,嫡出庶出,哪家没有十几个,张绪理着账本,对顾筱道:“孩子的钱真好赚。”
  顾筱:“女人和孩子的钱最好赚,你看珍珠贝母和陶瓷首饰,只要出新样子,就有人来买。”
  就算上季刚买,就算只要一个脑袋两只手,戴不了那么多,也要买来放着。
  相比之下,除了那些纨绔子弟,男人一把折扇都能用几年。
  顾筱道:“拼图上的画样多选几种,还有,一定要叮嘱,孩子玩的时候要看着,千万放心眼睛,这不是小事。”

  自从打麻将打牌兴起之后,去手工坊的人越来越多。
  顾筱查完一月的账目,道:“多宝阁开了都三年了,你和你伯父商量商量,要不要去南方开个分店。”
  经营一事都是张掌柜在做。
  张绪点头应好,顾筱揉了揉腰,“没别的事我就先回了。”
  张绪把顾筱送出去,一月底,刚有春意。
  太阳大的时候吹的风都是暖的。
  再有几天,迎春该开了。
  沈羲和依旧早出晚归,回来的比往常还要晚。
  顾筱倒不是担心他去外面花天酒地,只是心疼他,一直这么下去,人怎么受得了。
  “这些吃的你带着,白天饿了吃。”
  沈羲和眉心隐隐透出几分疲惫来,“小小,我要出趟远门。”
  顾筱水只倒了半杯,她停下动作,“去哪里,要去多久。”
  沈羲和简单地解释了一遍,“年前户部一直在查税,有些问题。”
  为商者都要上税,沈家做食肆生意也要交,像盐商,丝绸,陶瓷,糖,上的税更多。
  “皇上下令彻查。”沈羲和道:“除了税,还有前几年的赈灾银。”
  上位者疑心病大,前年是周牧之带着人去赈灾,解了水患,那前几年呢。
  同样的赈灾银,为何水患年年都有。
  顾筱点了下头,“我给你收拾行李,要去多久,现在天还冷,要是去的久,得带几件薄衣裳。”
  沈羲和拉住顾筱的手,他目光落在顾筱小腹上,这样看已经显怀了,都五个多月了。
  他不知道能不能赶在孩子出生前回来。
  沈羲和:“带几件吧……”
  顾筱:“那带几件春裳,我给你做了几件新的,就带新的,夏衣也带两身吧,不知吃食如何,再给你带几罐酱。”
  沈羲和心里闷闷的,“小小,我……”
  他想说不能陪着她了,不能在家里照顾她,甚至不能看见孩子出生,但这些话又有什么用。
  皇命难为。
  “我早点回来,常常给你写信,若有机会就赶回来,我怕离开太久,孩子不认我这个爹了。”
  顾筱手慢慢握紧,“才不会呢,她是乖宝宝,你去,她只会担心你的安危。你放心吧,我会顾好自己,顾好孩子,顾好家里。”
  沈羲和环住顾筱的腰,“辛苦你了。”
  沈羲和一月底启程去云州,同行的有户部一众官员,以及吏部官员,宋昭清也在其中。
  他老家就在云州。
  “沈兄,到了云州我带你去吃香酥鸡,春饼,小馄饨……”宋昭清可愿意去云州了。
  沈羲和没胃口,也不想吃,“我不饿。”
  外面吃的再好,也没家里的饭菜热乎好吃。
  宋昭清道:“现在不饿一会儿就饿了,对了,云州好吃的多,你可以给弟妹带回去。”
  沈羲和抬眼看他,沉思一会儿道:“那好,什么好吃我就多带点,就只是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去。”
  两人坐在一辆马车上,宋昭清掀开车帘看看路两边。没错呀,这不刚过十里亭,盛京还没出呢,沈羲和就想着回去了。
  出公差,吃喝用度都管报,让他们贪不可能,总可以吃好的住好的吧。
  怎么沈羲和就想着回去呢。
  “沈兄啊,不是我说你,这才出来,你就想回去……你看我,巴不得出去。”
  沈羲和道:“那是因为你还没成亲。”
  宋昭清:“……”
  家里操心他的亲事,看沈羲和成亲,家里热热闹闹的,挺好。
  可人与人不同,有时也觉得一个人好。
  沈羲和:“我夫人给我带了好多东西……”
  不知去多久,那些酱沈羲和都舍不得吃。
  宋昭清:“……行了行了,好好干,争取早点回去。立了功,皇上没准升你官。”
  成了亲的人就是不一样,啧。
  沈羲和定了定心神,他想给顾筱挣诰命。
  等沈羲和一行人到江南,已经是二月中旬了。
  草长莺飞,杨柳抽新芽,白墙青瓦,微风细雨浸润了石板路。
  巷子一条接一条,街上有河道,路边的小码头停着船,船夫撑着船,等着客人上来。
  是和盛京城截然不同的景致。
  沈羲和想,以后一定要带顾筱过来看看。
  他只看了几眼,便跟着户部尚书进驿站,出来办事,哪儿有闲心赏景看花。
  云州的二月和盛京的四月差不多,四月的盛京街头飘着柳絮,街边的海棠树蔷薇花都开了,早晚还是冷的,中午最暖和。
  顾筱就在院子里晒半个时辰的太阳。
  前几天她晚上睡觉腿抽筋,想想是缺钙,就买了牛乳,中午喝一杯,喝完晒太阳。
  不光她喝,郑氏也喝,两人一块躺着,只不过,晒了几天,两人都黑了点。
  郑氏从前老在海边干活,补渔网打渔网,晒黑了冬天还能养回来。
  顾筱不怕晒黑,成天在屋里猫着,白也不好看。
  黑一点总比晚上腿抽筋强,沈羲和不在,她好半天动不了。
  那时候抽筋疼,一个人又害怕。
  这都四月了。
  她想沈羲和了。
 
 
第145章 买铺子   谁知道今天去……
  沈羲和出去三个多月了, 隔几日顾筱就能收到一封信,都说见字如面,读着信, 好像真能看见沈羲和一样。
  可她能认字识字,孩子不能呀,沈羲和再不回来, 孩子都不认爹了。
  白日其实想的不多,因为沈诚也不在家, 她和郑氏就一块做衣裳。
  郑氏盼着生个男孩,所以做的衣裳都是深色, 就算生女孩也不怕,深色衣裳禁脏。
  顾筱做的都是藕荷, 丁香紫,鹅黄的, 上面绣上花花草草,小猫小狗, 样子也不是盛京城小孩穿得样子。
  而是裤衩半袖长袖,有从中间开的,缝扣子, 还有套头的,穿着方便。
  反正小孩子, 蹭上的脏的东西就得脱下来洗,半袖裤衩还挺实用的。
  冬衣顾筱也给做了几身,脖领和袖口都缝了兔毛, 杏色的小袄穿上一定好看极了。
  郑氏针线活不太好,做出来的有点糙,好在陈氏给做了不少。
  做好的衣服洗干净晒干, 上面满是阳光的味道。
  除了衣服,还要准备小被子,小褥子,尿布,给孩子用的碗勺。
  沈家不是大户人家,家里也没个下人,孩子是要自己带的。
  肚子大了郑氏就不去食肆和火锅店了,陈氏她们又买了几个人做活,自己就准备食材,试菜试味道,像那些简单的上菜刷碗跑堂的活,就交给她们做。
  菜单上又加了不少,木耳和血豆腐。
  血试了不少,最后定了鸭血,因为鸭血涮出来最嫩最滑。
  火锅店的生意现在也稳定下来了,一天能接待二三十桌客人,两个人过来的,吃个二两多银子,四五六个人过来,吃的就多了,差不多得花五两银子。
  现在火锅店一天能赚六十多两,生意慢慢做,招牌打出去,多开几家店,生意不就越来越好了吗。
  兴许以后火锅店还能开到南方去。
  沈诚去南方没有光顾着倒卖东西,家里做吃食生意,他就分外留意方子,花钱买下来,再让陈氏他们做,做出来味道不差,给食肆添了不少进项,现在都把买方子的钱赚回来了。
  食肆赚的是大头,一天能赚一百五十两银子,总而言之,沈家的日子蒸蒸日上,红红火火。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