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重生后我成了国家的外挂 完结+番外[穿越重生]——BY:戏余朝
戏余朝  发于:2022年04月23日

关灯
护眼

  至于俄国人为什么只摆着不发射弹药呢?还不是因为少。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炮火要用在战场上。他们现在打完了,以后真打起来用什么?
  福全虽然脾气憨直忠厚,做事却很周全,他派人日日观察俄国的动静,把他们的武器情况逐一记录下来。在些请安折子的时候,把这些统统都汇报了上去。
  康熙看到福全的折子上说俄国人在边境线上晒肌肉的时候,心情莫名有点复杂。太平日子过了没几天,又来了。
  从他继位开始,大清就一直不断的在跟各方打。打服了三番打琉球,打完了琉球打准噶尔。好不容易摆平了准噶尔,现在俄国人也来凑热闹。
  康熙放下折子之后沉吟了半晌,想到福全说,察觉到俄国的火器威力必不在大清之下,还是决定把戴梓再招进宫来。
  自从胤礽回宫之后,他虽然没叫停火药的研究进度,但确实已经不如以前那么倚重戴梓。如今眼看着又有大战,又不得不把自己逐渐没那么待见的戴梓再叫到跟前来。
  与他不同的是,费扬古间接打听到此事之后,兴奋的乐开了花。
  上次打准噶尔的时候,因为某些原因功劳打折,他不甘心也无法辩驳。这次能打败俄国,他发誓一定要补回上次的大错,一定要立功翻身。
  费扬古在心里默默祈求,这次可别让他再碰上太子了!
  戴梓异常繁忙,火铳的生产他要监督,手榴弹的制作他要操心,还有他自己研究多年的火炮,现在又重新提上了日程,他恨不得这一天十二个时辰能变成二十四个时辰用。
  但皇上召见,他不得不停下手头工作,匆匆忙忙的进宫。
  胤礽知道他来了,也兴冲冲的到乾清宫报道。换来了康熙多半个时辰的训斥。
  他进宫时,正好就看到胤礽缩着脖子挨训的场景。
  戴梓知道自己救场就得有点晚,干脆就当做没看到,一板一眼的行李道:“皇上万安。”
  康熙心不在焉的应了一声,又吩咐赐座。
  胤礽毕竟与他一起待过不短的时间,两人合力研究火器,相当于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心里觉得亲近,语气自然也温和,“戴先生。”
  戴梓拱手施礼,“太子殿下。”
  康熙心中警铃大作,这场景,多么的熟悉。几个月之前,戴梓就是这样当着他的面拐了他的儿子。这两个人就仿佛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找到知音一般,一说起火铳就停不下来。
  康熙自然不会允许之前场景就要重现,于是重咳一声,问:“现下景山那边或从做的如何了?”
  戴梓忙转过身,“回皇上,工匠们已经十分熟练,现有火铳二百把,殿下所教的木柄榴弹,臣也让他们做了上百个出来。”
  康熙挑眉看了眼儿子,见他面色心虚却故作镇定,又勾唇冷笑,“哦?太子教的木柄榴弹。”
  胤礽不自在的抿了抿嘴,对了,他汗阿玛还不知道他把这配方给了戴梓呢。
  康熙不欲因此再训他浪费时间,便直视戴梓道:“现在俄国人在关外虎视眈眈,裕亲王的折子上说,他们拉了至少二十门火炮,士兵也配有上千把火铳。”
  戴梓明白皇上这是在暗示他还得加紧时间做武器,于是沉思片刻后说:“要做火铳,说到底还是在人力。熟练的工匠几日便可做出一把。若要短时间内做出上千把,总得有五百人才是。”
  “那火炮呢?”
  他起身拱手,“此事还未禀告陛下,臣已经新制出了子母连珠炮,威力是之前火炮的数倍。”随后又顿了一下,说:“要做出二十门火炮,总得要半年时间才行。”
  “若朕再多派遣些工匠给你,可否加快进度?”康熙追问道。
  关外俄国人的威胁,像不知什么时候会咬人的野兽一样挑拨他的神经,这武器做出的时间若是再控制不好,大清未免太过被动。
  戴梓略一思量,说:“若有五千人,再全力赶工,臣便可以保证三月之内做出二十门火炮,两千把火铳,和上千柄的榴弹。”
  他说的慷锵有力,胤礽则听的有些无奈,五千熟练匠人哪里去找?
  戴梓自然也考虑了这个问题,见康熙同样踌躇,又加了一句,“火药与旁的不同,只要仔细小心些,熟练之后便可大量产出。”
  康熙抬眼看打量了他几番,见他态度坚决不似作伪,便大手一挥道:“朕即刻下旨,京郊的骁骑营随你分配。”
  “谢皇上!”戴梓激动的道,他又瞅了眼胤礽,“那太子殿下…”
  康熙冷哼,“太子还有书要读。”
  胤礽与戴梓对视一眼,给了他一个安抚的笑容,“先生有何事都可进宫禀告。”
  言下之意就是,有问题你来问我,汗阿玛也不能拦着你啊。
  戴梓迅速领悟他的画外音,然后利落的告退了。不过从这天开始,他还真是经常进宫,变着法子的找借口见胤礽,两人常常一聊就是大半天。
  康熙虽然不满意,但确实也没有阻止他。
  因为俄国的威胁,景山的军工厂这里,康熙是要什么给什么。国家机器全力开动,戴梓又得到了一波人力支援,火铳的产量是果然是之前的数十倍。
  康熙二十六年,大清与俄国的战争一触即发。
  景山的动静不小,康熙也没有要求额外保密,所以朝臣们都知道戴梓的火铳项目进行的吐火如荼。有这样强大的热武器做后盾,人人心底都好像有了主心骨一般,对这次战争的态度简直前所未有的淡然。
  朝廷都淡定了,民间的气氛明显也没有之前那么紧张。
  但是这一年,两方却并没有如各自期望的那般,立即开战。
  俄国人也只是会偶尔在边境线上晒个肌肉,并无要侵犯的具体动作。福全却并没有因为对面的不作为而放松警惕,反而更加坚定了俄国图谋不轨的猜测。
  康熙多番考虑之后,到底还是把费扬古派往了关外。四月,费扬古领军到了关外。可即使是他率军到了,双方都只是短暂的试探,并没有正式拉开战线。
  原因嘛,俄国那边有人嫉妒南怀仁,不时在沙皇那里提个反对意见,给他下个绊子什么的。
  正因为俄国内部的不团结,才导致了大清获得了一年的短暂休战期。
  胤礽除了给戴梓在武器上提建议给方案,这一年也异常繁忙。
  不同于北边的气氛,南方的局势稳定,经济作物的价格日渐上升,商税又调整了几次。几次调整的争论,背后都有他在做推手。无他,朝廷必须要用商税上涨的的收入,冲击田税较低带来的影响。
  这次操作几乎是商场和官场的联动,商籍入朝为官的利益诱惑,导致了他们商人即使不满朝廷的税收上涨,也还是不得不服从安排。更何况他们之中还有个朝廷派出的间谍,杨衍裘。
  杨衍裘在与曹寅的合作中赚了不少,虽然后来也把利益跟下头的代理分了不少,但他还是有大把的盈余可赚。富贵迷眼,使的他自然而然成了朝廷最好的代言人。
  商人闭嘴了,但是文官们却有些心里不平衡。
  无他,文官们发现,之前商籍科考的不公正待遇被查出之后,现在朝中的商籍话语权竟隐隐有些要与他们分庭抗礼的事态。
  这让苦读多年的文官集团如何能平衡?
  其实这个事情其实也怪不了任何人,透过现象看本质,手里有钱袋子的人又有了说话的权力,可不就是官途顺遂吗。
  文官却不这么想,他们无论如何不愿与商籍共事,几次联名上书,闹得物议沸腾。
  这风雨来的快,康熙平息的动作也不慢,他给出了一个所有文官不能拒绝的条件,大幅度上调了所有文官的薪俸。
  请注意,这里所说的大幅度,那真的是大幅度。
  过去三品官员一个月最多几十两,现在朝堂因为收税尤其了,康熙一下提高了三倍薪俸。
  所有文官就像是喷嚏打到一半却突然被人吓唬了一般,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反击。
  皇上,给的实在是太多了。即使是他们文官,嘴里说着功名利禄和钱财都是粪土,也不能说完全不把钱放在眼里,毕竟他们还要生活。
  文官闭嘴了,朝堂安生了。
  朝堂安生了,民间却没有。因为,文人书生们,又乱起来了。
  之前国家与准噶尔的大战在前,所有文人很有眼力的没有在科举之事上多嘴。但是现在战争结束了,科举在即,他们感觉到了无形的竞争压力。学子们觉得,自己是时候出来蹦跶一下彰显存在感了。
  于是报纸上有了第一份个人写的,抗议朝廷不公的文章。
  朝廷的第一反应,当然是找人回击,回击的主要阵地,还是在报纸上发发公文,跟学子们隔空打打口水仗。但文人们压根不买账,即使有报纸的做舆论引导,他还是闹出了不小的风波。
  六月,整个年度中最热的时节,上百名书生在午门前静坐以示抗议。
  第二日早朝,朝臣们便为此事再次吵的不可开交。
  康熙虽然面上不显,但是心里也因此发了很大的火气。文人的嘴最是麻烦,一定程度上说,他们就是民意。堵不上,疏通不,可真是麻烦。
  胤礽却没将这点麻烦看在眼里,他趁机上荐,给出了另一个文人更不能拒绝的条件,找人在京城盖了一座图书馆,由国子监的书生抄书,把所有的古籍眷写了一遍,收录到这座图书馆中。
  以后但凡文人,只要有身份证明,都可以免费,在这座图书馆里借书。
  康熙听到这个主意后,脸色古怪的看了儿子好半天。
  胤礽淡定的说:“儿臣觉得这可是大好事,往常那些古籍被存在士大夫的家中,书生想看也看不到,现在有免费可以看的,他们自然也不能再多嘴说自己被不公平对待了。”
  康熙:“...”很难不认同。
  他同意,朝臣们却又提出了反对意见,“那些古籍可都是老臣家中的珍藏,如何能拿到外头给那些白生眷抄!”
  胤礽嗤笑,“孤记得大人一贯宣扬自己爱提携后辈,怎么,如今只是两本古籍就舍不得了?”
  他摆出一副无赖嘴脸,“不如大人说个公道价格,孤买下了就是。”
  “...”
  不怕无赖有文化,还得怕他有权力呢。谁敢让当朝太子掏钱买书?
  于是一个月之后,由朝廷投资的国家图书馆,就在京城里这么开业了。
  文人学子们,则完全被这图书馆吸引力全部视线,早就忘了他们最早抗议朝廷不公的动作。
  商籍满意,文官满意,学子闭嘴。整个世界清静了,除了与俄国到底对峙,大清简直能算的上海清河晏。


第75章
  因为上一年的国库异常丰盈,所以新年伊始,康熙对于兵部上报的军事上的支出,批准的简直不要太痛快。
  那痛快的程度,简直让除了兵部之外的其他五部,都眼红。
  但戴梓的武器制作,也正因为康熙在钱和人力的大力支持,进度前所未有的快。再次还要特别说下,骁骑营在刚刚得知他们作为免费人力被派过去做火铳的时候,还有些不服气,差点闹出营啸的动静来。
  不过后来当他们用自己亲手做出的火铳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军事拉练后,就很快真香了。人人恨不得到康熙面前高呼,皇上,这火铳我可以再做他一百年。
  不,向天再借五百年我都可以。
  将士们做火铳做的开心,戴梓研究新武器研究的也很开心。不过他最该感谢的人应该也不是康熙,而是俄国那边,还在和政敌极力拉扯的南怀仁。
  正是因为有俄国内部,两个同样谄媚,同样阴损的小人之间这一年的拉扯,才给了他备战军需的充足时间。
  康熙二十七年,过了二月,清军与俄国的早就蓄势待发的一场大战,在关内百姓几乎要忘记他们还有大敌的情况下,于一个很不适合进行战争的春天,不声不响的开始了。
  这场大战开始于雅克萨,战争结束时,清军已经把人赶过了尼布楚。
  两方战争开始的快,最终结束的也很快。比康熙意料之中的还要快,只进行进行了不到两个月,俄国就已经派人,低声下气的来谈判,请求两方坐下来谈谈战损赔偿的事心了。
  开打的第一个月,俄军被打败。第二个月,他们发挥了不怕死,不认命的坚韧精神,冲锋陷阵以命相搏,然后再次被打败。
  其实他们也不像这么快认输的,但无奈,进度太快,战损太大,他们实在撑不住。
  据参战的清军后来回忆,当时的开始时这样的。
  战争前三日,俄国自持自己装备强大,所以战斗时毫无章法,结果被费扬古和福全联手,用用计耍了个团团转。
  福全率领五千人的小队,跟俄军半真半假的对垒半天,然后假意不敌,把人引到了费扬古的包围圈。
  然后费扬古带人一波远程火力覆盖,俄军就损伤了追击小队三分之一的人数。
  追击战遇险,俄军吸取教训,换成了更大范围的炮火覆盖战。把他们招摇了一年却舍不得用的所有火炮,都给拉倒了阵地的最前沿。
  为什么拉那么往前?因为怕太往后覆盖范围不够,不足以对敌进行全方位的打击。
  费扬古应对的手段也简单,就是在俄军开火初期,要人把己方的所有火炮都藏严实来了,佯装出清军势单力薄,无力应战的样子。
  这幅情景开在俄军眼里,可不就觉得对站清军的难度值约等于没有,所有清军都是待宰的羔羊吗?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