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文豪红包群考科举 完结+番外[穿越重生]——BY:一口西多士
一口西多士  发于:2020年12月25日

关灯
护眼

  “我姓赵,以前是个镖师,你们唤我赵教头就好!”这位赵教头虽然身材高大、肌肉遒劲,但是看上去并不凶狠。
  他笑起来颇为豪爽,一口白牙在黝黑的皮肤衬托下闪闪发光,声音也十分嘹亮,站着的学子都听得清清楚楚。
  赵教头拎着一大袋教学用具,看起来依旧是轻轻松松毫不费力的模样。他将麻布袋子放下,从里面掏出几套弓套、箭囊、扳指袋。
  “我先讲解一下这射箭的要点,你们且好生记下!”
  赵教头一边拿出一把弓和一只箭杆用做示范。
  “先拇指佩戴扳指,然后以拇指钩弦开弓。”,他一边示范一边说道:“食指和中指弯曲,压住自己的拇指。一定要注意,右手钩弦的时候,箭杆是在这弓身右侧,左手拇指上方的位置。”
  赵教头说罢,率先拉开弓来了一箭。他姿势潇洒,动作利落,自带一股让人钦佩的气度。
  只听见“嗖”的一声刺穿空气的声音,众人下意识屏住呼吸,目光死死追随着这箭杆。
  正中靶心!
  甚至这红心木耙还因为这箭矢所带来的巨大力量摇晃了一下。
  厉害了,赵教头!
  见着如此场面总是容易使人热血沸腾,苏晏甚至想鼓掌叫好。
  围观了赵教头射箭的学子们也是如此,一个个目光灼灼,脸色发红,面上洋溢着激动之情,恨不得自己也能如他那般潇洒开弓直中红心。
  赵教头射出箭矢后就不再看向那靶子,而是回过头看着学子们,因为他知道一定是正中红心。
  见着学子们激动的模样,赵教头不由得哈哈大笑,道:“这就觉得厉害了?我都还没使出真本事来!”
  “赵教头武威!”
  “赵教头厉害!”
  见赵教头没有什么架子,倒是有股江湖侠气,学子们恰是热血的年龄,气氛一下子热烈了起来。
  “赵教头再来一个!”有学子见他心情好,起哄道。
  “赵教头来个 ‘参连’行吗?”谢临风也大胆地说道。
  “ ‘参连’是吧?”赵教头瞧着学子们起哄也不生气,“行!你们看好了啊!”
  “《周礼》里中提到的五射,指的就是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赵教头解释道, “其中的 ‘参连’指的是发了第一箭后,之后三箭都要连续射出。这也就是俗称的连珠箭。”
  说完,赵教头便从旁边的箭囊里取了四只箭。
  作者有话要说:  暗搓搓发糖!玉扳指其实还有一层隐晦的含义——拴住对方!
  “两牛相争,一死一生,死者同享,生者同耕。”及其相关的判案例子出自明末清初吴肃公《明语林》。
  “射,决也,所以钩弦,以象骨韦,系着右巨指。”出自汉代许慎《说文解字》。
  射箭的手法等改编自互联网。
  《周礼·地官·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郑玄注引郑司农曰:“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也。”


第61章
  说时迟那时快,赵教头将箭连续射出,动作奇快无比。
  只见那第一枝箭才刚刚射出去,赵教头已经眼疾手快地将第二枝箭搭在了弦上了。随后,第三枝箭、第四枝箭同样是如此,拉弓、搭箭、射箭,动作快得不可思议,整个过程干净利落极了。
  更妙的是——四枝箭连中四个木板靶心!
  “好!”
  “赵教头威武!”
  围观的学子们掀起一片喝彩声。
  赵教头爽朗地笑了笑,示意大家安静下来,继续讲解这射箭的要点。
  “开弓不可太早,过早开弓容易身手不稳,容易摇动,箭也射不准。当然也不可太迟开弓,不然心眼俱慌,匆匆忙忙。要看准了,不慌不慢,从容不迫。”
  见众学子乖乖地点了点头,赵教头不徐不疾地用他嘹亮的嗓音继续说道:“开弓之势,头必撑起,股莫离鞍。且记住要用你们的右肋和腰脊发力,往前一推,前手要低!”
  说罢,赵教头摆出姿势做了个示范。之后便让学子们自行排成五个队伍,轮流来练习。
  赵教头发下五套射箭装备给每个队伍的头一个学子,让他们手持弓箭试练,琢磨手感。然后他再一个个上前去学子们纠正动作。
  “你这箭摇摆不定,知道是为什么吗?”赵教头指着其中一学子的手部位置说道,“这是由于你右手拇指和食指扣弦扣得太紧。来,放松一点!对!就是这样!”
  赵教头接着走到另一个学子身旁,指点他:“你这身手颤抖,多半是两脚底松。看!学我这模样,两脚心用力,是不是身子稳了?”
  “你这目不定,则神不注!记住!目勿瞬视,身勿倨坐,出弓如怀中吐月,平箭如弦上悬衡。”
  ......
  赵教头不愧是经验丰富、实力超强的射箭能手,一眼就看出众学子存在的问题,他一一指出纠正。
  每一排五个学子练习完后,便将弓箭交给排在身后的学子,自己则站到队伍的尾端继续排队,等待新一轮的练习。
  很快便轮到苏晏了。
  他按照赵教头所教授的姿势摆好。
  苏晏年纪小、力气不足,只觉得拉开这弓都十分考验臂力,出箭之前苏晏的各项准备都做得不错,然而箭在弦上一发,连靶子都没中。
  他羞赧低头。
  不过在场的学子们,还真没有几个能把箭准确地打在红心木耙上的。
  赵教头见状倒是哈哈一笑,对此情景习以为常,安慰学子们神射手哪有那么容易练成,在之后的课堂中好好练习就是。
  射艺课练习了许多轮,苏晏只觉得自己胳膊都是酸疼的,肚子里也是饥肠辘辘。
  一下课,学子们就像饿狼一般扑向公厨。
  公厨的打菜师傅们一见他们这模样,笑眼咪咪,明白这些学子们刚刚定是上了射艺课。师傅们乐呵呵地给他们的饭盒里都打了足分量的饭菜。
  接下来的几天,苏晏和小伙伴们依次上了“乐”、“御”、“书”、“医”、“兵”学的课程,在知识的海洋里辛辛苦苦、勤勤恳恳地泛舟。
  苏晏有一日早上出门时一脸忧伤,看着自己的掌心不由得低低叹了一口气。
  小师兄周允文见状,忙关切地问他怎么回事。
  苏晏捧着手上的几根头发展示给周允文看,一边感慨道:“这一根根的不是头发,是我知识的力量啊!”
  周允文抽了抽额角。
  苏晏默默在心里感叹,果然选修课是不可能全上的,太费神了,还容易秃头,能掌握一两门已经是十分难得了。
  等到学子们热情期盼的休沐日到来,苏晏才惊觉这一旬过得可真快。
  在充实紧密的课程后有两日的休息,也是万分难得的了。
  这两日苏晏不打算用来继续读书了,毕竟学习也要讲究劳逸结合嘛。
  休沐日一到,小舅舅柳楷瑞果真派了松竹斋的小厮驾着马车前来接他们。
  苏晏想着小白一贯喜欢去不同的地方玩,便打算带上小白同去。
  他抱着着小白,和二哥苏钰一同上了松竹斋派来的马车。
  马车晃晃悠悠地朝着山下驶去。
  苏晏上马车的时候还留意到,有不少学子仍然在门口排队等待着云山书院的马车。
  他眼睛转了转,对着二哥苏钰说道:“二哥,你说,是不是可以在云山书院弄一门马车租赁的生意,感觉书院学子们上下山的马车总是不够,需要排队。”
  “就可以弄一队专门提供给学子们的,在云山书院和山脚下马车集散地来回往返的马车。”
  苏晏回忆了一下现代通勤车的运作方式,又提议道,“每次搭乘可以付固定数目的银钱,可以有往返双程的折扣,还可以包月、包年付账等。”
  他说着说着,越发觉得这个方案可行。
  总归云山书院有那么多学生,学生要想出去一趟,从半山腰处的云山书院前往山下和云州,必然是需要马车的。虽然每次收取的费用不高,但是这生意源源不断、细水长流,也是个赚头。更何况,这样一来,给云山书院的学子们也节省了等候的时间,让他们出行方便了许多。
  苏钰一双漂亮的桃花眼转了转,打趣道:“哎呦!没想到我们晏哥儿还是个做生意的好苗子。果然说外甥肖舅,小舅舅知道了肯定会非常开心。”
  “上次你弄得那炭笔和卷笔刀,听小舅舅说销量可是很不错。等风靡了大卫朝,你可就要变成人人称道的炭笔祖师爷了!”
  苏晏听到二哥调侃的话,睁大杏眼瞪了他一眼。
  苏钰轻笑一声,靠在马车上的靠垫上,慵懒地说道:“确实可行,不过嘛......”
  苏晏盯着二哥盈着笑意的眼眸,等候着他的下文。
  “不过山长可要苦恼了,万一有了这马车,学子们老是想着往山下跑可就不好了。你说是不是?”苏钰耸了耸肩。
  云山书院是开放式管理,不刻意给学子们下山提供方便,但是也不会拘着学子外出。
  一般下山的工具除了云山书院仆役们平日里下山采购的马车,就是少数学子自己的小厮带上来的马车。若是没有自家的马车,想要用云山书院的马车,人多的时候,就得按照先后顺序来排队。
  至于是不是提供方便后会促进学子们下山活动,苏晏想了想,觉得不大可能。
  逃课这件事情,尽管没有明文规定,但是云山书院是小班教学,各科的夫子都认得课室里的每个学生,还有随堂作业,随时可能来个当堂提问,一逃课就会在为数不多的学子中分外明显。
  苏晏之前也没听闻过云山书院学子逃课的传闻。他想着下次和对云山书院所知甚多的范康成交流询问一下。
  不过嘛,这个问题,“云山密卷”可破。
  苏晏弯了弯眼睛,当即把自己想要出版“云山密卷”的想法和二哥详细地说了。
  若是有了“云山密卷”,学子们必定会为了展示更好的答卷而更加刻苦努力的读书。
  苏钰挑眉看了自己的小弟弟一眼,目光中带着欣赏,觉得这事倒是能成功。若是各个府城的松竹斋出版了“云山密卷”,对于书院本身而言,是进一步打响了云山书院“天下第一书院”的名声;对于书院的学子而言,则是在真正科考之前就传播了才子的名气,十分有利。想想,整个大卫朝的书生都在研习你的文章习作,多么令人心动。
  “等会到了松竹斋,你且把这想法跟小舅舅说了罢。”苏钰伸出手想摸苏晏的脑袋,却被苏晏敏捷地躲闪躲了过去。
  苏钰只得退而求其次摸了摸苏晏怀里小白的小脑袋,继续说道:“至于具体的商谈事项,就让小舅舅和山长去商量,你就不用担心了。”
  “这一旬上课有何感受?”苏钰干脆从苏晏怀里接过小白,放在自己的大腿上。他一边用修长的手给小白顺毛,一边看向苏晏问道。
  “就,还挺累的,不过也确实挺涨知识的!苦并快乐着叭!”苏晏想了想,总结了一下这八日来上学的感受。
  基本上是每天早出晚归,上课的时候需要全神贯注地听夫子讲解内容,下了课散了学之后还要跑到文津阁去借阅相关书籍,查找资料。不过幸好还有系统每门课后发放的重难点手册,着实帮了他大忙,辅助他梳理课程脉络,弥补记忆的缺漏之处。
  “不是还没正式选课嘛,有三次试听机会,我和小师兄便将所有课程都上了一遍,想要听过之后再从中做出选择。我自己比较偏好射和乐,我上课的时候......”苏晏乖乖巧巧地跟自己二哥描述这段时间上课的经历和感受。
  苏钰听到自己的小弟弟这八天时间将所有课程都上了一遍,他面上神色不变,心里却是颇为吃惊和感慨。
  他不由得回忆起多年前在父亲苏越的书房里,那个连三字经都背不出来的小弟弟的黑历史。一晃多年过去,那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厌学小屁孩,已经成长成敏而好学的小少年了。
  “啧。”苏钰发出一声轻叹。
  “那你现在决定了好选择什么为本经了吗?”苏钰接着问道,“你若是选定了本经,以后上课可就轻松多了。”
  苏晏赞同得点了点头。
  可不,选定自己治学的本经以后,要学的课程里一下子就少了最难的四门课。相当于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竞赛五管齐下到只选一门来进行钻研。
  嗐,光是想想就觉得轻松了不少。
  当今大卫朝的学者们大多只专治一经,兼通两经的都实属难得。若是有人能兼通五经,则经学上的造诣可以说是无人能及了。
  云山书院的山长安和先生就是以“兼通五经”闻名天下,当年在云山书院与前山长的一番精彩讲学、辩论,一举奠定了他在大卫朝士林中不可动摇的崇高学术地位。
  若是在寻常的书院里,学子们可没有苏晏这种“幸福”的选择烦恼,因为他们根本没得选。
  普通书院、私塾的师资力量不强,往往是夫子擅治哪经,弟子也就跟着选择哪经。就算是学子对其他的经义感兴趣想要治学别的经义,然而只苦于没有治相应经义的夫子悉心教导。
  到了乡试这个阶段,单单靠自己钻研,可行不通。
  而云山书院作为“天下第一书院”,有着匹配得上如此美誉的相应师资力量。云山书院治五经的夫子都有,且不止一位。夫子们都是数十年如一日的钻研本经,见解独到,学术造诣深厚,对待学子们也是悉心教导、倾囊相授。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