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奸复国的可行性报告》[古耽]完本 —— by:生煎包大战小笼包
生煎包大战小笼包  发于:2016年07月05日

关灯
护眼

    有文彦博一言提醒,高太后也明白了过来,叹服道:“吕相公深谋远虑,实乃国家之幸。”
    吕公著急忙躬身一礼,连称不敢。事实上,若非慕容复提醒,他也想不到人才梯队建设的问题。慕容复于政务这般老辣实乃天授,他日由苏子瞻培养出来的新宰相必然是他这个学生。只是慕容复这般年轻,这中间又该由谁来接手呢?想到这,吕公著不由暗自发愁,见识了慕容复的眼界谋略,再看朝堂诸公他不免感觉人才难得。再转念一想,这该是慕容复自己操心的事,他不禁又自失一笑,心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数日后,朝廷颁下诏书拜苏轼为尚书右仆射。自此,苏轼创造了一个空前的奇迹,在短短两年之内,从一名没有编制的民兵副队长步步高升直至一国总理。右相之职花落苏轼实乃爆冷,不但在朝中势力极大的刘挚不敢置信、在士林中名气极响的程颐不敢相信,便是连苏轼本人也不能相信。苏轼自知在朝中根基不稳,不容于新党又不容于旧党,如何也想不明白为何最后竟是自己得了右相之位。他一头雾水地拜谢了官家与太皇太后,回到家中将这消息与自己的家人和学生分享,又迫不及待地吐露了心中疑惑。
    他的妻子王闰之只是温柔以对,并不因丈夫骤得高位而欣喜忘形。无论苏轼在官场上是否得意,这都不会影响她对丈夫的一片深情。
    弟弟苏辙实在不放心苏轼这个大嘴巴,再次不厌其烦地提醒道:“兄长既为右相,日后更当谨言慎行。”
    苏轼做了一个无奈又顺从的表情,转头望向他的几个弟子。苏门四学士今日群聚慕容府,他们与慕容复相处已久逐渐了解他的实力并信服他的能力,心中已隐隐视这小师弟为马首,此时便也有志一同地望向他,等着他的回答。
    慕容复笑道:“老师,当年荆公决意变法,罔顾民意,遗祸无穷;而温公立志尽废新法,同样罔顾民意,是以天下人人反对。如今朝廷拜老师为右相,想来是已然明白治大国如烹小鲜,当不急不躁缓缓而变的道理。”
    “不错!这天下哪有一无弊端的制度?关键,还是要看如何施行啊!”苏轼感慨道。
    “老师既已拜相,正该以天下为己任。无论是荆公之法抑或温公之见,都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慕容复又道。
    苏轼瞬间挺了挺胸膛,慷慨道:“为师自当经世济民,鞠躬尽瘁!”
    秦观见状无奈地瞥了身侧的张耒一眼,轻声道:“我早说了,还是明石最能哄老师开心。”几句话就让他忘了深究这个宰相究竟如何而来。
    张耒半张着口,半晌,僵硬地点了点头。随后,黄庭坚与晁补之也跟着默默地点了点头。
    却是苏轼仍意犹未尽,再度问起了慕容复的去向。“为师听闻吏部新的调令已下来了?”
    “正是,”慕容复回道,“正要回禀老师,学生不日便将启程前往西平赴任。学生不在京城,老师再留在慕容府未免遭人话柄,好在老师的府邸业已装修完工,老师随时都能搬去入住。至于我这府邸……”他四下环视了一遍苏门四学子,“诸位师兄但住无妨,只是麻烦黄师兄为我照料一二。”
    京城房价高昂,黄庭坚等四人又不愿收慕容复赠送的宅院,是以至今仍留居慕容府。慕容复有这小小要求,黄庭坚即刻道:“师弟放心。”
    却是苏轼急道:“怎么是西平?我明明说的是上海!”西平地处兰州以西,长年在西夏治下。直至元丰五年李宪收复兰州,夏军难守西平,这才退守西凉府。然而西平地处偏僻与夏国、吐蕃相邻,当地又多有异族杂处,这个地方于大宋而言本是名复未复。而慕容复将自己海运生意的据点定在上海,苏轼以为只有去了那里,他才是龙归大海如鱼得水。
    去西夏防线本是我自己的意思,不过把我送去西平,应是痛失右相之位的刘挚在泄愤了。慕容复轻轻一笑,只道:“老师,西平既已重归大宋治下,学生去赴任也是正理。老师不可再为学生争执,以免天下人非议老师滥用私权任人唯亲。”
    苏轼刚起了这个念头就被慕容复打消,不由一怔,半晌说不出话来。
    反而是慕容复一脸坦然地道:“学生官职低微,留在朝堂也不足道。不若离京赴任,治一地则使一地靖宁富庶。然后以小至大,逐步落实老师的政策,改善百姓的生活。届时,老师居于内而学生居于外,内外呼应,则大事可成!”
    慕容复有此说法,苏轼再无可辩驳,许久方长叹道:“终究是为师连累了你。”苏轼虽对党同伐异阴谋诡计打击报复不屑一顾,但他却实在不是个蠢人。
    “老师何出此言?”慕容复诚挚道,“若非老师,学生至今仍浑浑噩噩虚掷光阴。今后学生在地方若有几分功绩,皆因老师教导有方。唯一可憾者,日后拜读老师新作总要晚上数月了……”
    “说起来,昨日我写了一首新词……”慕容复有此一叹,苏轼登时满脸兴奋地提起了他的最新作品。
    眼见之后的谈话进入垃圾时间,历史上留下赫赫大名的苏门四学士不由彼此互视一眼,惨然而笑,心道:看来这最受老师宠爱的弟子的位置,我是永远不必再争了……
    作者有话要说:
    注1:吕大防,字微仲。范纯仁,字尧夫。
    注2:西平县的具体位置大约是在现在的西宁。
    慕容:总算从国史院这个坑死人的地方爬出来了。
    苏轼:徒弟,为师舍不得你!
    慕容:老师,学生也舍不得您!
    苏门四学士:……
   
    第68章 启程
   
    鉴于北宋时期糟糕的交通水准,吏部给了慕容复足够宽裕的时间前往西平,而这也使得他有充足的时间来安顿京城里的一切事务。
    在离开京城前,慕容复首先要做的一件事便是带着苏门四学士同去拜会《汴京时报》的主编。马车一路来到相国寺附近在一处远离人群的宅院前停了下来,待五人自马车上下来,黄庭坚一抬头便见到一块有写着“汴京时报编辑部”几个大字的簇新门牌悬在大门左侧。
    “这里便是《汴京时报》的主址所在,相国寺附近人流如织,把地方选在这是为了方便别人来投稿。哦,忘了告诉几位师兄,《汴京时报》自上一期开始便正式接受各方投稿,稿费从优。”慕容复一边说,一边将几人引了进去。几人走马观花地将整个编辑部的布局都看了一遍后终于来到了主编办公室。
    主编办公室内已有十多名青年士子恭候,见到黄庭坚出现,他们一起拱手道:“见过主编。”
    黄庭坚对《汴京时报》的主编钦佩已久,今日此行主要目的便是为了拜会主编。这时见房内的这些青年士子竟称他为主编,他不由愕然地望向慕容复。
    慕容复笑道:“不瞒师兄,今日之前《汴京时报》并无真正的主编,通常是由我定下每期报纸主题,大伙集体创作。但今日之后,这主编之位便有了归属——正是师兄!”
    慕容复话音方落,那十多名青年士子便已迫不及待地上前直抒己见。
    “主编大人,在下是社会版编辑周筹。社会版新闻繁多,在下要求多加两个版面。”
    “在下是时政版编辑黎牧斋!时政版才是《汴京时报》的根基,要加也是先加我们!”
    “在下是广告版编辑钱大通,没有广告收入,大家都要喝西北风去。我坚决反对压缩广告版面!”
    “庸俗!俗不可耐!主编大人,在下是教育版编辑……”
    待黄庭坚送走那十来个口才了得上蹿下跳的编辑,已是半个时辰之后。只见他满面怒容地转向正在一旁与秦观等人悠闲茗茶的慕容复,咬牙道:“这是怎么回事?”
    慕容复随手放下茶杯,漫不经心地:“《汴京时报》原是小弟名下产业,在黄师兄赴京之前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是以主编之位长期悬空。小弟不日又将前往西宁赴任,诸位师兄中唯有黄师兄见识广博、文采了得、性情沉稳,最适合这主编一职,小弟不来拜托你还能拜托谁呢?”
    黄庭坚半晌没有说话,原本黑沉的面色一会转青一会又转红。他是性情沉毅直爽之人,实在受不了慕容复的戏弄。
    慕容复察言观色,也好似看出了他的不快,黯然道:“师兄看来并不乐意?……罢了,小弟再想想别的法子罢。大不了,这报纸也只能关门大吉。”
    黄庭坚知道慕容复说的话多半又是假的,只是他本人着实欣喜于报纸的存在,不敢赌这个可能。忍了又忍,终是挤出一句。“我愿意……我愿意,当这主编。”
    慕容复闻言即刻起身揖道:“如此便谢过师兄了!”顿了顿,又道。“师兄,我等虽被刘挚、程颐等视为蜀党,但我这报纸却并无党派之别。公开接受投稿便是这个道理,只要说的有理,无论投稿人是谁,我们都登。须知,言为民声方可不败。”
    黄庭坚听了“言为民声”四个字这才面色稍霁,委婉道:“明石何不早说请我当主编?反而骗我,说是为我引荐主编,教我空欢喜一场。”难为我还特意写了一阙词打算用来结交主编,现在也只能放自己的诗集里了。
    “明石年纪尚幼,哪有事事周全的道理?如今这般已经很好了。”在场的五人中属张耒性情最是宽厚,当下笑着为慕容复打圆场。张耒与慕容复相处越久便越发感觉出慕容复骨子里与老师相同的天真无邪来。区别只在于苏轼无论对谁都是一般的纯粹赤诚,慕容复却唯有对着真正亲近信任之人才会如此。
    慕容复又笑着对张耒拱拱手,转口道:“还有一事,正要求张师兄帮忙。”
    “何事?”
    “是这样,老师的相府我已经打点妥当。以我对老师与师叔的了解,他们多半会同居相府,这样一来原本给师叔准备的宅院就算彻底空下来了。所以我想,能不能移做他用,当然宅院还是归于师叔名下。我打算建一座藏书楼名为‘东坡阁’,汇聚天下之书供世人阅读。这藏书楼的管理工作,想请师兄挑起来。师兄以为如何?”慕容复正色道。
    “藏书楼?汇聚天下之书供世人阅读?好事啊!师弟,这是好事啊!”如今士林之中也有人凭喜好藏书,然而多半只供私人翻阅,并不借阅他人,更遑论“免费”二字。张耒自幼精研学问,慕容复要他管理这可以公开借阅的藏书楼,张耒哪有推辞的道理?“皇家虽说也有书馆,但终究门禁森严,不是人人能去。师弟能免费办这藏书楼教化百姓,功在千秋啊!”
    “哪有师兄说地这般重要?不过是闲来无事,哄老师高兴罢了。原本师叔的宅院便与老师的相府毗邻,届时我再命人开一角门……老师向来是最喜欢与士林学子聊天畅谈切磋学问的了。”所谓“教化百姓,功在千秋”的功劳慕容复可不敢领,通过这藏书楼为苏轼收揽士林之心才是他的目的。“藏书楼的管理方略小弟已整理了一份草稿,改日便给师兄过目。银钱方面,师兄不必节俭。小弟虽说学问不如人,但经济之道总算尚有几分心得。”
    慕容复提起“经济”二字,秦观登时嚷道:“明石,我那《全唐诗》……”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