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靠抽卡君临天下[基建](穿越)——紫舞玥鸢
紫舞玥鸢  发于:2023年05月31日

关灯
护眼

  莫摧眉望着江明秋,忍不住露出羡慕嫉妒恨的眼神,正想酸秋朗几句,却见后者目光幽幽,神情有股一言难尽的失落,很快又被他掩藏起来。
  这番话,陛下那个时候也曾对他说过……现在却同样说给了别人。
  秋朗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剑柄,难得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莫非自己真的被比下去,已经不在是陛下心里第一心腹重臣了吗……
  想起莫摧眉挑衅的话,秋朗忍不住侧过头瞪了他一眼。
  “看我干嘛?”莫摧眉一脸莫名其妙。
  秋朗这时却又恢复了一贯的冷漠,不再搭理他了。
  就在江明秋话音刚落之时,萧青冥脑海中又响起系统提示的电子音:
  【你已开启治理荆州河段支线任务,完成时限为三个月,完成时间越短奖励越丰厚,如果任务失败,将扣除大量声望。】
  果然又有支线任务来了,萧青冥默默沉思片刻。
  治水抗洪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的文明史。
  放在百年以前,这么一条大河要强行拦河改道,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奇迹工程,耗费的钱粮人力不可计数。
  但现在不同,有了炸药,机械,国道铁轨,有皇家技术学院众多老师和学子的技术积累。
  有一支对自己忠心耿耿的皇家禁卫军,皇家水师,后勤工程兵,还有这么长时间以来积攒的国库支撑。
  这个疯狂的计划,江明秋前世的遗憾,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
  今年的洪水来临前,荆州百姓是否能安然渡过此劫,就看是否会有“奇迹”发生了。
  待众人散去已是深夜。
  萧青冥在桌边奋笔疾书,一连写了好几封信,分别盖上自己的私印,这才松了口气。
  桌上点着一盏油灯,他坐在灯下,在纸上写写画画,反复思量着接下来要做的大事。
  直到夜深露重,他支着脸颊,累得上下眼皮打架,慢慢阖上眼,手里的笔轻轻滚落,一道人影缓缓靠近,喻行舟俯身,轻轻抚上他的眉心:“陛下?”
  对方没有回应,只余下绵长的呼吸声,他低头仔细一看,萧青冥竟然已经坐着睡着了。

  喻行舟有些心疼地无声叹口气,双手将人打横抱起,小心翼翼放到床上,自己也爬上去,卧在他身侧。
  他支着侧脸,缓缓抚摸着对方的头发,昏暗的光线里,萧青冥睡颜安然,不知道梦见什么,喃喃一声,脑袋一歪,埋进他怀里。
  喻行舟莞尔,终于忍不住低头吻住他的额角:“晚安,我的陛下。”
  作者有话说:
  萧:又趁朕睡着占朕的便宜!
  喻:是陛下投怀送抱的哦  :)
 
 
第120章 举国动员的治水工程
  翌日清早。
  萧青冥将昨夜写好的信交给莫摧眉, 派人快马回京交给瑾亲王,统筹协调治水工程。
  如今的朝堂早已无人敢轻易质疑皇帝的皇命,尤其是这件关系到万千民生的大事。朝中那些经历过两朝的老臣们, 对荆州水患和匪患的了解,比萧青冥更甚。
  在上一任皇帝在位时, 就派出过无数官员,下拨过巨额钱粮整治荆州,可惜每每治标不治本。
  朝廷剿匪官兵派得少了, 荆湖水寨根本不怕,只管与朝廷军队躲迷藏,派的多了, 就直接投降接受诏安, 需要朝廷下拨一大笔饷银安抚。
  还没安分个两三年,甚至一两年, 钱粮吃光, 这些水寨便又开始反叛,劫掠附近村镇和来往船只商旅,荆州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而修整堤坝也是个苦差事, 需要在当地大量征徭役, 荆州百姓不光要出劳力,还要自备干粮。
  大家顶着烈日没日没夜的干活, 非但没有一文钱的酬劳,有时候还会不小心失足掉入河中, 转眼就被冲没了影。
  一听说朝廷要修堤防洪, 百姓怨声载道, 可是朝廷放任不管, 大水来临, 百姓依然怨声载道。
  京城,皇宫,紫极殿。
  朝中几位重臣此刻都聚集在大殿之中,商议治水一事。
  瑾亲王将萧青冥的书信给众人传阅后,开口道:“诸位,陛下的命令已经很清楚,大家可有何说法?”
  大臣们不约而同皱起眉头,纷纷看向工部尚书彭越,后者犹豫片刻,道:“臣以为,这样的工程,三个月的时间太紧了。”
  “先要挖掘长宁河那段故道,光挖就要挖一两月,最难的还是拦河。”
  “即便荆州河段最窄的颈口道,想要拦截这么大的河,需要的土石难以计数,运过去也要时间,拦河建堤起码又要花三个月,除非征十万徭役民夫……”
  主官户部的瑾亲王立刻摇头:“这不可能,陛下也不会如此劳民伤财。即便征收民夫,也要付工钱。”
  工部尚书苦笑道:“那这几乎不可能实现嘛。”
  吏部尚书厉秋雨蹙眉道:“可是,按照钦天监监正的说法,今年的天气和十数年前那场洪水来临前极像,几个月后的汛期很有可能有水患,陛下也是无奈之举。”
  “若是没有兴此水利,发了洪水,百姓大约只会怨怼天灾,但陛下耗费巨大人力物力,最后还是被水冲垮,民怨就会聚集到陛下身上啊!”
  厉秋雨缓缓摇头:“此事要做,就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否则,对陛下的威望打击将会非常大。”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时,怀王匆匆踏入殿中,手里带着一份快马送到的急件:“诸位,看看这个,是皇兄刚派人送来的,关于此次治河的详细计划。”
  瑾亲王几人赶紧凑在一起研究。
  这份计划是由江明秋探遍荆州河段两岸后,结合他曾经的想法修改而成。
  工部尚书捻着胡须,时而惊讶时而蹙眉,最后十分艰难地点点头:“若是这样,大约……能有一线希望吧,但依臣所见,成功的可能不超过三成。”
  怀王不悦道:“这世上哪有什么十成十的事?正是因为困难,我等做臣子的才应该竭尽全力为君分忧,哪有君主在前冲锋陷阵,臣子在后面坐享其成的道理?”
  瑾亲王肃容道:“怀王殿下说得极是,治河之事非小事,非举国之力投入其中不可。”
  “既然陛下的计划只有三成把握,我等更需要动员京州和其他州府所有力量,全力以赴,共同襄助陛下一臂之力,哪怕能再提高一两成成功可能,也尽到为臣之责了。”
  “本王已经按照陛下要求,调配钱粮和物资人手准备南下,诸位也要拿出各自的本事来,莫要让陛下小觑了才是。”
  他转头看向工部尚书彭越:“彭大人,此事还要劳烦大人亲自带工部负责勘探和水利的官吏,去荆州辅助陛下,皇家技术学院,还有禁卫军的后勤工程兵,以及建筑工程局,都要调配足够的人手。”
  工部尚书彭越颔首道:“臣明白,臣即刻便出发。”
  他犹豫一下,又问:“按照往年规矩,兴修重大水利,需要向各地征税分摊财政负担,若是征徭役也就罢了,既然陛下还要给民夫付工钱,依臣看,此事少说也要五百万两银子才能落地。”
  “这么大一笔钱,只怕国库也负担不了吧?”
  其他大臣早就有此顾虑,闻言一同看向主掌户部的瑾亲王。
  瑾亲王却仿佛早有所料,微微一笑道:“陛下对筹集钱粮的事,已有吩咐。”
  众人精神一振:“愿闻其详。”
  瑾亲王道:“陛下的意思是,向全国各州发行‘水利国债’,允许官员和大户出资购买,国债期限为一年,一年后连本带利一同归还。”
  “而且,如果是商人购买到一定额度,还可以获得与皇室采办交易的优先权。”
  “水利国债?”工部尚书惊讶地问,“这不就是朝廷向民间借贷?是自愿购买,还是直接向各州下达指标呢?”
  “如果是自愿购买,会有人出钱买一份契书吗?若是强行摊派,那跟直接征税又有什么区别?”
  怀王自信满满反问道:“彭大人,你仔细想想,自燕然退兵以来至今,皇兄说过的话,下过的旨意,有哪一次没有兑现过?”
  “再说了,征税就是白上缴钱给朝廷,下面的人当然不愿意,国债就不一样了,不光会还钱,还有利息可以赚,买的越多赚得越多。”
  几部尚书各自对视一眼,点了点头,勉强同意了发行国债的事。
  众人商议了一通,头一次发行国债,不能冒太大风险,最后一致决定,这次水利国债只作小范围发售。
  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买,要么是官员,要么是当地世族大户,要么是身价丰厚的大商人。
  总数额为五百万两,最低起买为一万两。不面对普通民众发售,换言之,一共只有五百个名额,先到先得。
  一下朝,工部尚书彭越立刻回家开始筹钱,他嘴上虽在担忧会没人买,实则早就盘算好了。
  做到尚书这个位置,谁还拿不出个几万两银子,利钱都是小事,关键在于,能借钱给皇帝的机会,可不是那么容易遇到的。
  ※※※
  萧青冥一旦下达决议,朝廷中枢立刻按照他的旨意开始运转起来。
  自从北三州用国道和铁轨完全贯通连成一片,再加上沿途不少驿站,各地传达中央指令,互通消息,速度快了几倍不止。
  朝廷宣布治理荆州河段,以及发行水利国债的消息传向各地州府以后,京州自不必说,自上而下都是支持的态度,其次响应最快的是宁州。
  宁州位于长宁河正下游,一旦发大水,宁州沿岸也会遭灾。
  文兴县位于京州和宁州交界,离荆州沿河距离不远,快马只需三日路程。
  文兴铁厂里,技术管事陈老四收到调配工匠的命令,立刻组织起厂里几千名工匠和矿工开大会。
  “诸位,当初陛下和朝廷,替咱们赶走了骑在咱们头上作威作福的贪官污吏,现在大家的生活眼看着好起来,大恩大德尚未报效。”
  “现在咱要做的事,同样是拯救我们这样受苦的老百姓,是为人为己的好事,大家也不想自己的家乡受难。”
  “朝廷要调配五百名工匠和五百名矿工,负责建造和运送矿料,这份力,咱们文兴铁厂不能不出,愿意跟我一起去的,就站出来。”
  不等陈老四多费口舌,昔日最初那一批反抗贪官的工人们,纷纷起身,七嘴八舌地嚷嚷着愿意出力。
  惠宁城中。宁州商贸联合会的议事厅里,当地大商户们尽数到齐,正对朝廷新发行的水利国债议论纷纷。
  虽说朝廷征税修水利防洪这种事,大家都知道是有利的,但真要落到自己头上,凭白上缴一大笔钱,这些人唯利是图的商人,谁也不愿意。
  如今朝廷发行国债,又是另外一回事,非但能为修堤防洪出力,还能赚利钱,甚至能与皇家搭上关系,谁不眼馋惠民丝绸坊的背景,不就是因为那曾经是皇帝亲自开办的工坊吗?
  出这点钱事小,若是能与皇家搭上线,将来还怕没钱赚?
  片刻,主持发行国债事宜的惠宁新任知府匆匆到来,开口便道:“诸位,朝廷国债一共五百名额,分到咱们宁州的是一百五十个名额,总共一百五十万两……”
  他话音未落,惠民丝绸坊的东家柳梦娘立刻起身:“我们惠民愿购买十万两的国债!”
  其他商户早就跃跃欲试,纷纷开始竞价:
  “我们陈氏买五万两!”
  “我们三万两!”
  除了纺织业商户,惠宁城其他行业的大户得了消息,纷纷开始往联合会议事厅赶,生怕晚了一步没抢到国债。
  片刻功夫,报价的总数就飙升上了两百万。
  “停停停!”惠宁知府叹气道:“本官话还没说完呢,整个宁州是一百五十万两,惠宁城是一百万两。”
  宁州那么多城市,总不能让惠宁城包圆了。
  众商户急了:“才这么点,不够分啊?”
  惠宁知府命人把白纸黑字的契书整齐叠好,亮到众人面前。
  这一批水利国债的契书,都由京州皇家印刷厂生产,所用的纸张和刻印防伪技术工艺,成本极高,最特殊的是上面的印玺,绝不是一般的作坊可以轻易模仿的。
  契书上,清清楚楚写着债期时间,利息,最重要的是落款,不光有朝廷大印,上面甚至还有皇帝陛下的印信!
  这是皇帝在向民众借钱!
  一众家财万贯却苦于没有身份的商人们,看着上面皇帝的亲笔名讳“萧青冥”三个大字,两眼放光,恨不得立刻就抢一张回去当传家宝镇宅。
  还不到一个下午时间,一百万两的国债,就销售一空。第二天,当地黑市有人转手一张万两国债,甚至被炒上了两万的高价,足足翻了一倍,依然求购无门,有市无价。
  ※※※
  几乎同一时间,淮州首府淮宁府府衙内。
  陈、梅、崔、钱四大世家,以及淮州当地其他几个家族的家主齐聚一堂,他们都已经听说了朝廷开始举国动员,要在几个月之内在荆州河段修堤治水一事。
  淮州沿河一带多为世家良田,往年也曾遭过水灾,损失不小,但同时也是兼并土地,并以此为借口向朝廷要求减免赋税的机会。
  梅家家主梅庭风道:“诸位,朝廷是什么德行,那些愚民不知,我们岂能不知?往年哪次治水,不是做做样子,那河堤该决口还是决口,还要向咱们淮州额外征税。”
  “还有这个水利国债,依我看,分明就是朝廷敛财的把戏!咱们可不能上这个当。”
  陈家家陈恩主年逾七十,双目矍铄,点点头道:“正是,皇榜上说什么,三个月之内拦河筑堤,那怎么可能?简直是异想天开!”
  钱家家主叹道:“我看,自从当今圣上把心思放在那个什么皇家技术学院上,轻视科举,就变得越来越不像样子。”
  “就连这次治河,都派出了不少学员学子,恐怕大有让六科取代科举之心,不能不防啊。”
  陈恩似笑非笑地看他一眼:“哦?我怎么听说,你们钱家已经送了不少钱氏子弟,想挤进皇家技术学院读书,看来钱家主心里还是很看好的嘛。”
  钱家家主随意打了个哈哈,暗道,装什么样?说得好像你们几家没送人去一样。
  几人商议一阵,各家装模作样买了一两张国债,只当给知府一个面子,便纷纷告辞离去。
  陈家家主坐在马车里,手里把玩着新到手的国债契书,看着上面红彤彤的大印和皇帝的名讳,没走多远,突然要车夫掉头回府衙。
  陈恩一改之前不屑一顾的态度,一进门就对淮宁知府表示,愿意出资二十万两购买国债。
  他心里精明地打着小算盘,自从陈太后莫名其妙被扣上一顶谋害皇帝的帽子,被“自愿”去尼姑庵终身圈禁,陈家虽然没有被牵连,但在淮州的势力也跟着一落千丈。
  陈恩算是看明白了,现在龙椅上这位皇帝可不是什么善茬,这二十万两与其说是买国债赚利钱,倒不如说是给陈家留一道后路。
  他反而希望一年后朝廷拿不出钱来还,让皇帝记着这个人情,说不定还是件好事。
  毕竟,当皇帝债权人的机会,不是谁都能轻易捞着的。
  谁料,淮宁知府却摇头道:“你来晚了,没剩那么多,只剩五万两,我自己还要留一张呢。”
  陈恩登时傻眼:“什么?”
  知府道:“你才刚走,那几个家主就立刻回来买国债,我们淮州本来分到的额度就不多,这不一会不就抢完了吗?”
  陈恩在心里把那群世家家主家祖宗十八代骂了个遍,一个个都虚伪成精了,嘴上说着不要上当,原来都是在忽悠别人,给自家谋好处!
  最后他也无可奈何,拿着可怜巴巴的四万两国债契书走了。
  ※※※
  蜀州,蜀王府。
  “我没看错吧,皇帝要三个月内修堤治河,让长宁河在荆庭城改道?”
  蜀王手里拿着朝廷下达的文书,捧腹大笑,险些笑出眼泪花子。
  “皇帝真以为自己是紫薇大帝下凡不成?”
  他摇了摇头:“如此荒谬的政令,朝堂之中居然没有大臣反对,依本王看,这个朝廷只怕过不了几年就气数将尽了。”
  蜀城知府这话可不敢接,赔笑脸道:“可是这国债,一点都不买,实在说不过去吧,毕竟二公子还在京里……”

  蜀王想起那个不成器的安延,顿时一阵头疼,冷声道:“过几个月治水失败,本王便等着看皇帝威信扫地,看他如何收场!”
  ※※※
  要修筑堤坝和改道的事传扬出去后,荆州当地,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南北两岸,村镇百姓,甚至荆湖水寨,各种流言传得沸沸扬扬。
  荆州长宁河北岸大户们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朝廷派人治理这段河多少次了,也没见治好过,看到皇榜告示了吗?这次竟然要让长宁河在这里改道,回归上百年前的故道,简直的天大的笑话!”
  “就是,自古以来,长宁河只有决口改道,哪有修堤拦河强行改道的?万一惹得河神震怒,我们这些沿岸的人岂不是要遭殃?”
  “遭殃也是南岸和下游遭殃,与我等有何相干?反正朝廷要征税,一个铜板都没有,等着看笑话便是!”
  ※※※
  荆湖水寨。
  大堂内,大当家梁渠坐在上首听着属下的回报,满脸怒容:“你说刘家村那个阿环送不过来是什么意思?”
  那个叫阿环的少女年芳十八,是附近几个庄子里最水灵的,梁渠早就心痒难耐等着送来给自己享用的这天,没想到那户人家不识好歹,竟然宁可献祭河神也不肯送来寨子!
  现在可好,又来了一大群朝廷治水的官差,更不好下手了。
  看大当家因欺负不了一个小女子在这无能狂怒,二当家陆返暗自不屑地翻了个白眼。
  手下小弟苦着脸道:“大当家的,消息咱们兄弟们都听说了,朝廷派人来剿匪治水,咱们水寨怕是有大麻烦。”
  梁渠背着双手来回走了几趟,不屑一顾道:“治河?改道?放他娘的屁!朝廷要是有这能耐,咱们还能在荆湖吃香喝辣十几年?”
  他目光看向坐在一旁沉默不语的二当家,道:“老二,这个堤不能让他们建起来,否则咱们没了出去的水路,如同自断一臂。”
  “荆湖就这么大,这么多水寨全挤在这里出不去,以后的日子还怎么过?”
  陆返皱了皱眉:“大哥的意思是?”
  梁渠抚摸着手里的连环大刀,狠辣道:“他们不是要修堤吗?他们修,咱们就趁夜偷偷去决,看他们修到猴年马月!”
  陆返大惊:“万万不可!听说今年可能有大水,万一发了水,咱们也讨不了好。”
  “更何况,水寨大多都是过不下去的渔民,和淹了土地的老百姓,若是朝廷这次真的把河治好了呢?”
  “那以后大家就可以安心过日子,不用再干刀口舔血的买卖了。”
  陆返暗暗叹口气,他原本在幽州也是良家子,他的兄长还曾在幽州军中当总旗,若非走投无路,谁愿意当水贼,整日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提心吊胆过活?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