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伟(穿越)——报纸糊墙
报纸糊墙  发于:2012年03月14日

关灯
护眼

题。

然后是米粉,米粉可以用年糕机做一点变动就能做出来,粗粉细粉都做吧。

还有薯粉,红薯在双月国内也算是主粮,只是这东西要是当饭吃实在受不了,所以很多家里不缺粮的,会拿来喂猪

。眼看着秋天要到了,杜小伟委托刘记的人收购红薯,当初楚晋阳说了,有事直接找刘记帮忙。

而且他们这一行,明面上也打的是刘记的旗号。只是这样一来,刘记作为皇家势力的秘密,不就等于不攻自破了吗

?看来要变天了,杜小伟想。

最早的时候杜小伟想不通为什么刘灿那么爱钱,现在知道了,花钱的不是一个人或者一家人,那是一个国家机构。

这次他带过来的小孩只有十五个,其他的都还在培训,火候不够。然后又招了二十个帮工,十二个男的八个女的,

都属于肾强体壮型的。

年糕由刘灿直接从年糕作坊里抽调两个人过来,他就不再需要操心了。米粉也不难,先开两个模具,以后他再手把

手的教给下面的人就好。

他现在首先要整的还是面楼。因为东西再好,别人不知道怎么吃,还还是白搭。先弄一家面楼宣传宣传吧。

因为以前起手过一家,这次他已经是熟门熟路了,而且还有刘记帮忙,简直是事半功倍。不出十天,面楼就开张了

。杜小伟再次感慨,刘记果然是财大气粗。

面楼果然没有让大家失望,在沿海的这座城市掀起了一股小旋风,刘记作坊里面的年糕之类的生意立马剧增。考虑

到杜小伟的到来,刘记在城里另外找了一家大的店面,靠近码头,专门为杜小伟的作坊服务。

面馆一开张,杜小伟就去忙薯粉的事了,他从洛城带出来的小孩个个都很能干,杜小伟只留了三个在厨房忙,掌柜

又刘记那边出人,前堂的伙计临时招来的。再调两个过去熟悉年糕的流程,到时候做米粉之类的,也是要用到。

杜小伟仿照碎肉机的原理,做了一个更大一点的玩意儿,专门用来碾红薯。他招过来的哪些人都是年轻力壮的类型

,一天下来,能干不少。

安排四个妇女专门洗淀粉,十几个木桶并排放着,在房梁上吊跟绳子下来,在木桶的上方系一个十字木架,把纱布

的四个角系在木架的四头上,再往纱布里放一些碾碎的红薯,加水过滤。一个桶满了,就转移到另一个桶继续工作

过滤好的淀粉要沉淀一个晚上,第二天把上面的清水倒掉,剩下底下的白色淀粉,可以放在竹排上晾干晒成红薯淀

粉,也可以马上加水调匀上蒸笼,做成红薯粉丝。

蒸薯粉要用特制的蒸笼,一个一个铝制的抽屉,刚蒸熟的薯粉是跟抽屉一样大小的块状,等它凉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用专门的工具把它削成丝状,再小心的用筷子定型,放在竹排上晾晒。剩下一些没有办法削成丝的小块,就切成片

再晒干。

刘记作坊现在已经很出名了,但是依旧没做多少生意,因为人家放出话来说,只收粮、不收钱。那些个行商出门在

外,哪里会带粮食在外面转悠。但是也有很多人瞅准了机会,赶紧卖完东西回国筹粮去了。

他们作坊的店面里,除了一些粉丝米线之类的东西,还专门划出了一个区域卖甜品糕点,只是价格实在是高,能大

量采购的商家不多,但是总有那么些人,舍得花好几斤粮食,去换那一块小小的糕点。其实高买高卖,最后赚得也

多。那些富贵人家,可不会去计较自己这一口咬下去,等于多少斤穷人家里的粮食。

周边这些国家这几年可以说是风调雨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余粮,筹备点粮食出来算什么。再过不多久,作坊的销

售量一下子就提升了,严重供不应求。杜小伟连忙又扩大了规模,招人,置备器具,忙得脚不沾地。

差不多两个月,梁城的生意基本上也就稳定下来了,供销基本实现平衡。也就这么长时间里,梁城运往内陆一些城

镇的粮车几乎没有断过。

这边一旦稳定,其他几座城市的也要开始运作了,器具之类的完全不需要杜小伟担心,刘记早就帮着置备好了。又

从洛城调十个孩子过来,这一批其实还不怎么能上手,但是现在顾不了那么多了,楚晋阳瞪着眼睛盯着他呢,杜小

伟不敢留手。

上次带过来的十五个孩子,留三个在这边主事,再留两个刚来的帮忙。其他三座不算特别大的城池,各派了三个熟

练一点的两个刚来的孩子过去,刘记会配备掌柜和处理一些销售上的事情,目前先这样吧,要是实在弄不起来,自

己以后再抽空过去巡视帮忙好了。剩下的五个孩子,他要带去卞城,位处南方的一座不怎么太平的城市。

第二十四章:卞城

卞城也是一座沿海城市,四季干燥炎热,盛产水果。

杜小伟这一行人并没有招摇,尽量低调行事,毕竟这里皇家的势力薄弱。他们先是装作普通商贾的样子,花了几天

时间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发现其他城市的套路在这里并不适用。

面楼是肯定不适用的,因为这里天气燥热,哪里有什么胃口吃面,大多人家都酷爱喝粥。点心应该勉强能做,但是

因为气候的缘故,不能存放,容易坏。粉丝米线倒是能做,但是未免太过单一。

他们一群人还在犹豫的时候,双月城传来了消息,老国主辞世了,太子登基。一时间,国内各股势力都蠢蠢欲动,

因为老国主辞世前没有立传位诏书。所以各种不利于太子的谣言被有心人四处传播,搞得人心惶惶。

杜小伟他们也就干脆停止了动作,卞城这地方当地的土著势力很强,这这种时候,搞不好有些人就想来个浑水摸鱼

,占山为王。他们这几个可得藏好了,小心人家一个不痛快,就被抓去敲山震虎了。

不久之后又传来一些消息,双月城那边情况还算稳定,但是闹了饥荒的那几个地方,有一些灾民在别人的煽动下似

乎闹了几场。但是影响并不大,楚晋阳毕竟还是捏着双月国的大半军队,量那些人也翻不出天去。之后以刘记为主

的一些商号和地方富绅,纷纷开仓赈灾,形式逐渐趋于稳定。

都说乱世出英雄,但是要在乱世出头,那都是提着脑袋的危险活计。杜小伟现在只是担心小孩,希望他在这种时候

要懂得收敛,不要太出风头才好。

在卞城待得越久,杜小伟就越觉得楚晋阳要自己来这里的目的,肯定不止筹粮那么简单。第一,这里虽然气候温暖

,一年里可以产两至三季的水稻,但是因为水土的缘故,总体产量也不比北边多多少。其二,这里鱼龙混杂,来这

个地方挖粮,事倍功半,根本不划算。

杜小伟心里很不爽,明明当初只是答应帮忙筹粮,现在把自己丢到这狼窝里算怎么回事?果然那些真正能在高处坐

得稳的人,首先需要具备的素质就是不要脸。

杜小伟在心里把楚晋阳的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都诅咒了个遍,还是觉得不过瘾。因为事实摆在眼前,自己家的小

孩还在人家手底下做事呢,老头也还在人家手里捏着呢,他能怎么办?乖乖听话呗。

果然没过多久,新国主传了消息过来,让他们这些人不用急于筹粮,尽量先跟本土的乡绅打好关系。

于是他们也不弄作坊了,买了个大宅子住下,请了下人伺候。毕竟要跟跟那些地头蛇打交道,你要是整一个寒酸样

,谁理你啊?

但是人生地不熟的,你说要是刻意去跟人家套近乎吧,也不大合适。再说谁没个心眼啊,起了疑心就麻烦了。

一群人,天天吃吃喝喝的不干活,对外总得有个说法吧。几个人一商量,统一了口径,杜小伟装作读书人,五个小

孩装作家丁,刘记安排过来是老头是管家。对外表示新国主刚刚登基,他不想轻易入世,反正家里也不缺钱花,所

以打算再观望两年。如果是明君,到时候自当鞠躬精粹,如若不然,从此便纵情山水也未尝不可。

从教育水平上来说,卞城远不及北面的城镇,所以对于读书人,也多少有着敬畏心理。等消息传开以后,慢慢的也

就有些乡绅请他们上门吃个饭之类的,基本上算是融入了这边的社会。但是要达到楚晋阳的标准,还早得很。

卞城附近的一条海岸线,靠东边的大部分区域属于平原地带,农业发达,商业也十分发达。但是靠西边的那一段,

则为贫瘠的山地。卞城就处于平原的边缘地带,和山地的距离不远。

因为冬季就要到了,这边的天气也比较凉爽,杜小伟有一天没事上山去看了一下,发现这里的山没有办法耕种,最

多在一些平缓的地带,整出几处一小块一小块的梯田。山上果树倒是不少,只是长出来的水果酸涩,不好吃。山上

缺水,山民偶尔自己摘一两个解渴倒还是可以,但是若要摘去卖,根本没人要。若换娇贵的树木在这种山地根本活

不了,所以一直也就是这么成片的放着,给它自生自灭。

杜小伟以前见过别人搞嫁接,觉得山上那些没有经济价值的果树完全可以当作砧木利用起来。对于这种热带地区,

季节应该没有太大关系,他又抽了几天四处走走,发现在附近的平原地带,就有一些不错的品种。

这边的水果种类很多,其中最主要就以龙眼、荔枝、木瓜、芒果、香蕉、石榴为主。杜小伟现在也不知道怎么跟那

些乡官土绅套近乎,难得来一趟这边,不如在农业上为当地的百姓做点贡献好了。当然,是在他实验成功的前提下

杜小伟找到一个土地主,跟他说要承包他们家一座小山头,这座山头的果树长得都还不错,枝繁叶茂的。那地主听

说有人要花钱租那座没用的荒山,开心都来不及,杜小伟说要租十年,他要的租金极低,生怕人家又反悔了,最后

杜小伟当场掏钱,还特意多加了一些,人家毕竟是地头蛇,以后哪天若是觉得自己吃了亏,那也是极麻烦的。

然后又请来当地的村民帮忙稍微整了一下地,这里的劳动力实在是便宜。看着那些村民为了一天几个铜板工钱,一

个个挥汗如雨,生怕丢了差事,杜小伟心里也觉得酸涩。有些人,生来就该这么辛苦,面朝换土背朝天,却换不来

一家人的温饱。

接下来他花了几天时间收集接穗,因为山上的水果树大多是野生的,长得并不十分集中,所以他收集的接穗品种也

比较杂。

等到了上山嫁接的时候,杜小伟依旧带着那些村民,他这一次不准备藏私,只希望这个实验可以成功,以后多少可

以为这些人带来一些收入。

这些村民并不知道杜小伟现在教他们的东西代表什么,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又会带来多大的改变,他们眼里,只看得

到一天结束后可以拿到手的那几个铜板。就是为了那几个铜板,他们都学得格外认真。

看着杜小伟把山上那些野果的枝条统统剪掉,他们私底下嘀咕:这些有钱人家的少爷就是会折腾,这玩法,该得要

多闲才能琢磨得出来啊?

第二十五章:易粮

要嫁接果木并不难,难的是养护。几天忙下来,看着那些嫁接好用油纸包裹起来的苗木,杜小伟开始考虑灌溉问题

了。这里靠海,雨水也并不算很少,只是山上的土质疏松,蓄水能力不强。

所以在这个农闲的季节,这些村民又有事情做了,那就是挖池塘。好不容易找到一小口泉眼,杜小伟就带领村民挖

开了。先挖一条沟把泉水引走,然后在四周挖了一个长方都有三十几步,差不过一人半高的深坑。

坑底要用粘土填平踩压,然后又铺上一层砖块,四周做成自然的斜坡。等基本完工的时候,再把那条沟堵起来,赶

在泉水漫上来之前,填土,铺砖。但是缺口处比四周都要矮一些,雨水足的月份,大概这个池塘的水位会高起来吧

,留个出水口总是没错的。

完工之后,杜小伟天天跑去池塘边观望,检查这个池塘能不能积水,如果不能,那这些天就算白忙活了。最后总算

没有让他失望,只是泉水受地下水压的影响,最深的地方,水位也只到成人大腿的高度。

眼看着冬天快要过完了,也就是代表着水果们都将陆续登场,杜小伟有不少计划,估计明年会过得有滋有味。

但是眼下,还有一种水果可以做文章,那就是菠萝。菠萝在这边四季都可以生长,并没有什么季节性,但是菠萝不

能长时间存放,熟了以后不及时吃掉,就要坏。水果罐头倒是不难做,只是运输是在不方便,这里又没有轻薄的金

属容器,只能放在坛子里存放。

但是他还是做了十个罐子,主要是最近这段时间有点闲了。听说水果罐头的时候,加热到100度都还不够,他只好

模仿高压锅的样子,去打了一个铁器,但是因为没有树胶材料,密封性很难保证。最主要是他对自己不是特别有信

心,万一爆炸怎么办。

一个下午,杜小伟都在那里数柴火,估摸着要塞几根进去,才能把东西弄好,又不会爆炸。最后,他决定还是靠运

气吧。

把菠萝削了皮切成小块,加点水放进锅里,在锅盖里面缠上湿布条,然后扣上扣子,缠上铁丝。生火,多丢几个柴

火进去,关上门窗,远远的站在院里里听动静。

另人心惊胆战的爆炸声并没有出现,杜小伟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就推门进去。出气口顶上的那个铁帽子被顶起来

发出嗤嗤的声音,看着怪危险的。

他一时也顾不了许多了,这会儿他可不敢去搬锅,直接对着灶头浇了一桶水下去。那“高压锅”立马就清净了。拿

掉铁帽子,拆了铁丝,解了扣子,趁热把里面的东西倒进一边消毒好的罐子里,加点糖。眼疾手快的层层密封,又

在外面淋了蜡。

把六个罐子挪到墙角摆好,就等着几天以后检查成果了。

这一天晚饭后,杜小伟从拿出一个坛子。

“新鲜玩意儿,打开来大家尝尝。”

“是什么?”他手底下的几个孩子好奇了,这一段时间相处下来,他们也不怕杜小伟,有的只是满满的崇拜。

“第一次做,还不知道成不成,先尝尝吧。”杜小伟一边说着一边开封。

刚吃完晚饭,大家都还没散,包括刘记那位。大家一人倒了一小碗,一时间芳香四溢,但是跟新鲜菠萝的甜腻香味

又完全不同,淡淡的,吃起来甜甜的,一点酸味都没有。

晚饭后吃上一碗,只觉得神清气爽,满口留香。

“好吃!”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子,永远都是简单直接。

“不错,只是,这么密封起来,可以存放多久?”刘记的人又打起了赚钱的注意。

“现在还不知道,得多做一些试试看。但是一般三五个月,应该还是没问题的。”一听这话,那老家伙眼睛都亮了

当天,刘记的那个老头子就联系上这边的桩子,把剩下的几坛子装上马车,运往双月城去了。杜小伟修书两封。一

封给刘灿,主要提醒他一定记得把菠萝罐头送两坛到宋平哪里。

另一封给宋平,杜小伟想了许久,最后也只是说些这边的风土人情之类的,再交待他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其他的也

就不知道从何说起了。

一个多月以后,双月城传来消息。楚晋阳当时拆了两坛罐头,用来招待邻国的一个使臣,使臣吃了之后大为陈赞,

后来一开心,答应资助双月国粮食五百车。楚晋阳也是大笔一挥,承诺运粮的队伍不会空手而归,五百车,装满罐

头带回去。

杜小伟一听就懵了。他娘的楚晋阳真敢说,五百车,拿得多少坛子啊?一车起码不得装个几十坛子才能看。

结果人家传话的又来一句:“国主说了,我国的东西贵在新鲜,他会吩咐专门的工匠打造五百辆精巧的车子,每车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