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综合症by千萌
千萌  发于:2025年11月05日

关灯
护眼

她身后的摄像师傅也显然懵了,镜头不由自主地晃了一下。
周围原本嘈杂的环境,也以韩漓为中心,迅速安静下来。
无数道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他身上,带着难以置信的惊愕。
相比之下,处于风暴中心的韩漓却显得异常平静。
他对着镜头微微一笑,语气温和,仿佛这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采访:“心情还不错, 总算考完了。现在最想做的……大概是好好睡一觉吧。”
他那份从容淡定,与周围石化般的众人形成了极其戏剧性的反差。
这段仅仅几十秒的采访视频,被电视台以《直击高考现场!惊现顶流明星韩漓》为题紧急插播后,如同病毒般在网络上疯狂传播。
“#韩漓参加高考#”这个话题瞬间引爆全网,空降热搜第一。
“我的天!韩漓不是早就出道了吗?怎么突然去参加高考了?”
“还是以社会考生的身份!他什么时候偷偷复习的?”
“这也太低调了吧!完全没听说啊!”
而更让网友和粉丝震惊的是,很快韩漓的粉丝通过照片、视频背景发现,不仅是韩漓,连他的经纪人柏瑾之,竟然也一同参加了今年的高考!
顾玺正是在这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和社交媒体推送中,才后知后觉地得知了这个消息。
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惊讶、温暖与了然的情绪在他心中缓缓漾开。
他忽然明白了,这几个月,为何书房的灯总是亮到深夜,为何他们的平板电脑里多了那么多电子版的高中教材和模拟试题……
原来,他们背着他,偷偷在复习高考资料。
转眼就到了高考成绩放榜日,网络几乎被各种高考新闻刷屏。
顾玺陪着韩漓和柏瑾之一起在电脑前查高考成绩,两人成绩页面显示的全都是“恭喜你进入全省前XX名,具体位置暂不显示”。
顾玺对此并不意外,韩漓和柏瑾之本就是天才,只是因外部环境没有上学而已。
前世柏瑾之也考上了A大。
只是,前世柏瑾之孤身一人,是为了拿到某私立高中的高考奖学金,才参加的高考。
如今,柏瑾之有钱有势,还会愿意放弃事业去上学吗?
听到顾玺的疑问,柏瑾之先是一愣,随即朗声大笑起来。
他伸手用力揉了揉顾玺的头发,动作亲昵一如往昔。
“笨小孩,想什么呢?”他眼中带着戏谑,语气却十分认真:“你柏哥我还这么年轻,可不想天天守着空荡荡的大房子,掰着手指头算你什么时候放假,活像个等孩子回家的空巢老人。”
他顿了顿,收敛了些许玩笑的神色:“其实最开始,我也只是想试试看。能和你考上同一所大学,我就去。考不上,也没什么,回来继续经营公司就是了。”
“现在的成绩应该足够上A大录取分数线,我为什么不去呢?事业可以交给团队,或者远程处理,但和你一起读书的这几年,错过了可就再也没有了。”
顾玺只觉一股暖流涌上心中,他转而看向一旁始终沉默含笑的韩漓,轻声问道:“韩哥,你也要去吗?”
韩漓的演艺事业如日中天,此时上大学对他的影响更大。明星一旦不经常出现在观众面前,人气很快就会下降。
韩漓没有立即回答,他抬起手,温柔地揉了揉顾玺柔软的发顶。
他的动作比柏瑾之更轻,更缓,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珍视。
深邃的眼眸低垂,目光缱绻地落在顾玺脸上,那里面翻涌着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有毫不犹豫的坚定,有长久陪伴的承诺,还有一种无需宣之于口、却早已融入骨血的习惯与眷恋。
“嗯,你在哪,我就去哪。”
韩漓和柏瑾之本想低调处理升学之事。然而,神通广大的媒体记者早已通过特殊渠道,从部分省市考试院公布的“高分屏蔽生”名单及后续录取动态中,精准锁定了两人的成绩和录取结果。
一则独家报道瞬间引爆全网:
【爆!顶流韩漓与王牌经纪人柏瑾之双双斩获高分,确认被A大录取!】
报道中不仅明确指出了两人所报考的院系,更是贴出了确凿的、经过打码处理的录取查询系统截图。
铁证如山,不容置疑。
这则消息让全国网友陷入了新一轮的震惊。
“我上次这么震惊还是在上次……”
“我以为他们参加高考只是混个分数,结果告诉我还考上了A大?!”
“这是什么爽文剧情照进现实?!”
尤其回想起一个月前,当韩漓参加高考的新闻刚爆出时,网络上还充斥着不少质疑和嘲讽的声音:
“肯定是炒作,立学霸人设呗。”
“明星天天赶通告,哪有时间学习?成绩能过艺术线就不错了。”
“坐等打脸,估计连本科线都够不上。”
如今,这些唱衰的言论被无情的事实“啪啪”打脸,显得格外可笑。
相关话题的评论区俨然成了“道歉现场”和“狂欢胜地”。
更让网友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加上早已被保送至A大物理系的顾玺,这意味着——韩漓工作室的三位核心老板,将全员成为A大学子!
这一空前绝后的情况,让网友们彻底沸腾了,调侃之声此起彼伏:
“这是什么神仙公司?入职门槛是A大录取通知书吗?”
“请问贵司还招人吗?去上班就能考进A大吗?”
“别人家工作室是娱乐圈打工,他们家是学霸联盟进修班。”
“建议韩漓工作室直接开个考研考公培训班,绝对爆满!”
“我终于知道了,我和顶级明星/经纪人之间,差了一个A大的距离。”
“学霸工作室”的名号不胫而走,甚至一度超过了他们本身在娱乐圈成就的热度。

专业选择的结果, 再次引起了小小的波澜。
柏瑾之的选择在情理之中,他填报的是《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目的明确, 打算继续深造黑客技术。
然而,韩漓的选择却出乎顾玺意料。
他并没有选择与他演艺事业相关的艺术学院, 也没有选择更偏向商业管理的学科,而是和顾玺一样, 填报了那个以艰深晦涩著称的 《工程物理》 专业。
顾玺得知后,不禁为韩漓担忧,语气诚恳地劝道:“韩哥, 这个专业真的很辛苦,理论深, 实验也多。你其实可以选个更感兴趣或者更轻松的专业, 比如A大的艺术学院就很适合你……”
韩漓没有立刻回答。他只是缓缓低头,目光深深地落在顾玺脸上。
那双深邃迷人的眼眸, 此刻却像是敛去了所有锋芒, 只余下一种极其复杂而缱绻的柔光。
那里面有顾玺看不懂的眷恋,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压抑在平静表面下的汹涌情感。
韩漓沉默了几秒,像是在斟酌词语,又像是终于下定了某种决心,声音低沉而清晰地说道:“我上大学,只是想陪着你。”
他顿了顿,目光没有丝毫游移,直白的说:“如果报了别的专业,不能和你在一起,反而本末倒置了。”
这番毫不掩饰的、近乎告白的直言,让客厅里瞬间安静下来。
一旁的柏瑾之刚刚端起水杯, 动作顿在半空,他挑眉看向韩漓:“打直球了?”
韩漓坦然点了点头,视线重新回到有些怔忡的顾玺身上,语气是前所未有的坚定与认真:
“嗯。有些事,我不愿放弃。”
顾玺眨了眨眼睛,脸上写满了纯粹的困惑与茫然,下意识地发出了一个单音节:
“啊……?”
金秋九月,A大校园里熙熙攘攘,充满了新生入学的朝气。
顾玺在学校报到后,打电话给同天报到的宁一帆和曾庭轩。
三人在校门口约见,故友重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顾玺当即叫上了韩漓和柏瑾之,五人在学校附近一家热闹的餐厅小聚。
吃完后各回所在学院报,原以为在同一个学校,随时都能见面,在餐桌上还约好了每周聚一次。
然而这份约定很快被现实敲碎。
A大实在太大了!
比如顾玺在物理学院的实验楼上完课,赶去和柏瑾之约定的咖啡馆,就要穿过三个校区、转两趟校内班车。
等他匆匆赶到,柏瑾之已经没多少时间,要赶去上课了。
和宁一帆、曾庭轩也是如此。与其浪费时间穿过大半校园见面,还不如有事网上聊的方便 。
大家都有些遗憾,唯有韩漓暗自窃喜。
幸好他和顾玺选了同一个专业,住同一个宿舍,每日同进同出,不比什么专业都好?
大一的课程对顾玺来说不算难,但他一直担心韩漓跟不上。2
直到微积分小测成绩出来,顾玺看着试卷上近乎满分的成绩,悬着的心才彻底放下。
他真怕韩漓为了照顾他,选了一个完全读不下去的专业,白白荒费大学学业。
顾玺的行李箱中,一直放着辛从南院士写的推荐信。
但顾玺没有使用,贸然拿着推荐信上门,很难让人产生信赖。
辛从南的朋友,是核技术研究所的李远山院士。
顾玺从官方介绍找到他的工作邮箱,将自己的两篇核理论物理论文,截取前三分之一内容发给他。
这两篇论文并非急就章,而是他前世在SCI顶级期刊上正式发表过的成果。
《AbInitioCalculationof Neutron-RichCalciumIsotopeswithChiralNuclearForces》
(基于手征核力的丰中子钙同位素第一性原理计算)
《QuantumPhaseTransitionsin DeformedNucleiwithSymmetryBreaking》
(对称性破缺下变形原子核的量子相变)
屏幕的光映在顾玺脸上,十七岁的少年眼神里没有同龄人的浮躁,只有与年龄不符的沉静。
他清楚这两篇论文的分量——前世发表时,曾在国际核物理领域引发不小的震动,甚至被多位院士引用在自己的研究中。
而现在,他要将这两篇“跨时代”的成果,作为叩开A大核技术研究所大门的敲门砖。
“李院士您好,我叫顾玺。附件中为本人关于核物理领域的两篇研究成果,盼能为贵所的研究提供参考,望获交流机会。”
敲下内容,顾玺点击发送。
接下来的几天,顾玺像往常一样上课,同时利用课余时间自学研究生阶段的核物理课程,偶尔会点开邮箱查看回复。
直到第六天清晨,顾玺的邮箱收到李院士的回复。
顾玺点开,李院士的回复远比他预期的更热情:“顾玺同志,拜读两篇大作,深感震撼!您对丰中子同位素计算的创新方法,以及对量子相变的独到见解,正是我们研究所当前亟需突破的方向。”
“在此特邀您于本周三上午十点,来A大核技术研究所交流,盼携更多研究细节当面探讨!”
邮件末尾,还附上了详细的地址和李院士的私人联系方式。
顾玺看着邮件,嘴角勾起一抹笑。他立刻回复邮件,确认会准时赴约。
周三上午九点半,顾玺站在了A大核技术研究所的门口。
研究所是一栋灰蓝色的六层建筑,门口的保安亭前立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牌子,往来的人都穿着统一的白色实验服,胸前挂着工作证。
顾玺深吸一口气,走到保安亭前,递上手机里的电子邀请函:“您好,我是顾玺,受邀来见李远山院士。”
保安仔细核对了邀请函上的信息,又抬头看了看顾玺,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眼前的少年太过年轻,看起来倒像个来参观的高中生。
但他还是按流程登记了信息,抬手示意放行:“李院士特意交代过,您直接去四楼402办公室就行。”

第108章
此时的402办公室里, 李远山正站在窗前,手里拿着打印出来的两篇论文,眉头却不自觉地皱着。
倒不是论文有问题, 而是他实在好奇——能写出这般深度研究的人,不可能寂寂无名。
但他确实在国内外科研界, 从未见过顾玺这个名字。
是刚学成归国,尚未做出成绩的海归博士吗?
李远山只能如此猜测。
实际上他还认为顾玺投来的论文, 是毛遂自荐来应聘的。
他甚至已经在心里规划好了面试流程:先聊聊论文里的技术细节,再问问对方对未来研究方向的想法,若是没问题, 就直接安排人事部门办理入职——这样的人才,绝不能放过。
“李院士, 你预约的顾玺先生到了。”前台的电话打断了李远山的思绪。
他立刻整理了一下衬衫领口, 坐回办公桌后,清了清嗓子:“让他进来。”
不一会, 敲门声响起, 李远山抬头,却在看到来人的瞬间怔住了。
进来的是一名十七八岁的少年,他穿着干净整洁的白衬衫,脸上稚气未脱,背着黑色双肩包,看起来就是个学生。
李远山下意识往少年身后看了看,空荡荡的走廊里没有其他人。
他皱着眉,语气里带着疑惑:“你是……顾玺的学生吧?你导师呢?”
顾玺站在门口,微微躬身,声音清晰而肯定:“李院士您好,我就是顾玺本人。抱歉, 让您久等了。”
一句话让李远山愣住了,他盯着顾玺看了足足半分钟,猛地沉下脸,怒道:“别开玩笑了!你才几岁?那种水平的论文,是你能写的?人呢?真正写论文的人在哪?”
顾玺没有急着辩解,他脱下背包,拿出笔记本电脑,打开:“李院士,这是那两篇论文的研究过程和数据推导,都记录在这里,您可以检查。”
他早料到会有这样的质疑——十八岁的年纪,确实很难让人相信能做出如此深度的研究。
李远山接过笔记本,在电脑上看到了完整的论文。
他看看顾玺年轻稚嫩的脸,还是不太相信。
点开《基于手征核力的丰中子钙同位素第一性原理计算》那部分,指着其中一个关键步骤问:“这里你采用了改进后的手征有效场论,为什么不选择传统的G矩阵方法?传统方法在计算重核时不是更稳定吗?”
这个问题正好问到了论文的创新点上。
顾玺没有丝毫犹豫,走到旁边的白板前,拿起马克笔快速画出两种方法的计算模型:“李院士,传统G矩阵方法在处理丰中子同位素时,会忽略弱束缚态的贡献,导致误差超过5%。”
“而改进后的手征有效场论,能更精准地描述核子间的短程相互作用,尤其是在钙-60这类丰中子核素的计算中,误差可以控制在2%以内。”
他一边画一边解释,马克笔在白板上划过的轨迹流畅而自信,从核力参数的选取到计算结果的验证,每个细节都阐述得条理清晰。
李远山站在旁边,眼神里的震惊渐渐被欣赏取代——眼前的少年不仅对论文内容了如指掌,甚至能对研究方法的优劣做出深度分析,这份专业度,连很多博士研究生都未必能达到。
等顾玺讲完,李远山才缓缓开口,语气里带着一丝感慨:“看来这两篇论文真是你的。我做核物理研究三十年,还是第一次见到你这么年轻的研究者。”
“你这两篇论文,解决了我们研究所目前在丰中子核素计算和量子相变研究上的两个难题。”
他顿了顿,突然想起什么,又问:“你今年多大了?在哪里读大学?”
“十八岁,我是A大的大一新生。”顾玺答,顺势拿出辛从南的推荐信。
“李老师,这是辛从南老师为我写的推荐信。”
李远山愣了一下,接过信封拆开。辛从南的字迹苍劲有力,信里详细介绍了顾玺在物理领域的天赋,甚至直言,顾玺比他的爱徒韦乐言更优秀。
他反复读了两遍,李远山抬头看向顾玺时,眼神里的质疑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真切的欣赏:“老辛的眼光我信得过,何况你刚才对论文的解读,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他将推荐信轻轻放在办公桌一角:“说吧,你这次找我,到底有什么诉求?是想加入我的研究团队,还是有其他想法?”
顾玺没有绕弯子,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目的:“李院士,我想借用研究所的核技术实验室。我手头有几个关于聚变堆辐射屏蔽的实验方案,需要高精度的设备才能完成。”
李远山没有拒绝,他原本就打算带顾玺去实验室——论文究竟是不是顾玺本人写的,做一次实验就知道了。
现在顾玺主动提出要做实验,正好合了他的心意。
“没问题,我带你过去。”他站起身,拿起桌上的门禁卡:“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我们实验室的设备都是国家级重要仪器,操作起来可没那么简单。”
顾玺跟着李远山走出办公室,沿着走廊往实验室方向走。
沿途遇到的研究员都笑着和李远山打招呼,目光却忍不住在顾玺身上停留——这个满脸稚气的漂亮少年,怎么看都不像是能走进核心实验室的人。
推开厚重的实验室大门,一股淡淡的臭氧味扑面而来。
宽敞的空间里,摆放着各种精密仪器,几个穿着白大褂的研究生正围着一台核反应模拟装置讨论着什么。
听到开门声,他们纷纷抬头,看到李远山身后的顾玺时,脸上都露出了好奇的神色。
李远山没有理会学生们的目光,径直走到实验室中央,转身对顾玺说:“这里就是我们的核心实验区,你想借用什么设备,直接说。”
他语气平淡,眼神里却藏着一丝考验——这些设备中,光是一台“蒙特卡洛粒子输运模拟仪”,就连很多博士生都要学习半个月才能熟练操作。
他倒要看看,这个辛从南强力推荐的十八岁的大一新生,到底有多少真本事。

第109章
顾玺的目光快速扫过实验室里的设备, 最终停在了角落里的几台仪器上——那正是他计划中需要用到的“蒙特卡洛模拟仪”和“辐射剂量检测仪”。
他抬手指了指:“李老师,我需要那台蒙特卡洛粒子输运模拟仪,还有旁边的辐射剂量检测仪和数据采集终端。”
李远山挑了挑眉, 有些意外顾玺能准确叫出设备名称。
他走上前,伸手拍一下模拟仪的操作面板:“这台模拟仪的参数设置很复杂, 需要先输入靶核材料的密度、厚度,还要调整粒子源的能量……要我教你怎么使用吗?”
“不用, 一看就懂了。”顾玺的回答轻描淡写,却让在场的人都愣了一下。
不等李远山反应,顾玺已经快步走到模拟仪前, 穿上门口挂着的白大褂,戴上手套。
他的手指落在操作面板上, 没有丝毫犹豫——先按下电源键, 待仪器自检完成后,快速在触控屏上输入靶核材料的参数:“铀-238, 密度19.1g/cm, 厚度5mm”。
接着调整粒子源的能量:“中子源,能量14MeV,通量1×10n/cm·s”。
最后点击“开始模拟”按钮,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不过两分钟就完成了所有设置。
李远山站在旁边,眼睛越睁越大。
他原本以为顾玺至少要摸索半小时,却没想到对方的操作比实验室里的老研究员还要熟练。
更让他惊讶的是,顾玺输入的参数精准得惊人——正是当前聚变堆辐射屏蔽研究中最常用的实验参数,连他自己的团队之前做实验时,也是用的这套数据。
旁边的研究生们也看呆了。
一个戴眼镜的男生忍不住拉了拉身边同学的袖子,压低声音问:“老师, 这位小弟是谁呀?你新收的研究生吗?”
一名女研究生认出了顾玺,震惊的说:“他叫顾玺……不是,我记得他是个唱歌的啊!”
“那你肯定认错人了。看他那熟练度,哪里像唱歌的?”
顾玺没有理会周围的议论,目光紧紧盯着模拟仪的显示屏。
屏幕上,粒子输运的轨迹正以三维图像的形式实时呈现,红色的线条代表中子,蓝色的线条代表γ射线,每一条轨迹的偏转、吸收都清晰可见。
他时不时调整一下数据采集终端的参数,将模拟结果同步记录下来,动作熟练得仿佛已经在这台仪器前操作了千百遍。
李远山站在一旁,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惊讶,逐渐变成了惊喜,最后彻底被震撼取代。
他原本还想考验顾玺,可现在看来,自己的考验完全是多余的——顾玺的操作熟练度,甚至比实验室里的资深研究员还要高!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捡到了一个“宝”,这么厉害的人才,要是不赶紧收下来,说不定哪天就被其他研究所抢走了。
听到学生们议论顾玺是谁,李远山清了清嗓子,语气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得意:“他叫顾玺,才十八岁,目前还是A大的大一新生……”
想到什么,他赶紧改口,“不,从今天起,他就是我李远山的学生了!”
这么优秀的学生,当然要赶紧收到名下。
“什么?大一新生就成了李老师的学生?这也太牛了吧!”
“我当初考李老师的研究生,考了两次才考上,他居然直接被收了?”
“这么厉害,难怪能破格录取!”
顾玺听到身后的议论声,手上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
他调出蒙特卡洛模拟的初始界面,看着屏幕上跳动的粒子轨迹图,嘴角微微上扬——前世他就是在这个实验上栽了跟头,如今重做实验,他一定能成功。
李远山走到顾玺身边,看着屏幕上逐渐成型的模拟数据,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顾玺,你可真是给了我一个大惊喜。这个实验你打算做多久?需要什么支持,尽管跟我说。”
“大概需要一周时间,数据采集和分析应该就能完成。”
顾玺头也不回地答,手指依旧在操作面板上快速敲击:“目前来看,设备状态良好,不需要额外支持。”
李远山闻言点头,拍拍顾玺的肩膀,语气里满是欣赏:“你的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比很多博士生都强。顾玺,以后就跟着我吧,我会给你最好的资源。”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今后这个实验室,你随时可以来用。我的团队成员,也会全力配合你的实验。”
顾玺有点惊讶的,转头看到李远山眼中的真诚,点点头:“好,谢谢李老师……我可以多带几个人吗?。”
他想让韩漓、柏瑾之等几个朋友也都来学习一下。不图什么,纯粹涨涨见识也好。
要带外人来?
李远山有点想拒绝,主要是实验室设备都很贵重,怕外人来搞坏了。
正准备拒绝,此时,模拟仪的显示屏上,第一组实验数据已经生成。
顾玺眼睛一亮,指着屏幕上的曲线,对李远山说:“老师您看,这是中子在铀-238中的输运衰减曲线,和我之前理论计算的结果误差小于1%,接下来我们可以尝试调整靶核厚度,看看对屏蔽效果的影响……”
李远山立即:“好好好,你想带几个人来都行。”
这么优秀的学生,给点特权怎么了?

李远山以为顾玺是要带女朋友来, 好在女朋友面前炫耀。
然而,第二天当顾玺带着人出现在实验室门口时,李远山愣住了。
他预想中羞涩文静的女孩并未出现, 取而代之的是四位同样年轻、气质各异的男生。
“李院士,打扰了。这些都是我的同学和朋友。”顾玺礼貌地介绍着身边的韩漓、柏瑾之、宁一帆和曾庭轩。
就在这时, 实验室里那位之前就认出顾玺的女研究生猛地捂住了嘴,眼睛瞬间瞪大, 手指颤抖地指向其中一人,压抑着尖叫的冲动:“是韩漓!我的天!我没看错吧?那是韩漓!”
她旁边那位戴着眼镜的男研究生抬头看了看,然后肯定地点点头, 语气带着罕见的激动:“没错,是韩漓!”
韩漓作为国民级的顶流明星, 辨识度显然比专注于音乐创作和学业的顾玺要高得多。
实验室里其他原本埋头于数据和仪器的工作人员, 听到这个名字,也纷纷抬起头, 好奇地张望过来。
确认是韩漓之后, 脸上都露出了惊讶和兴奋的神色。
这一下,不仅确认了韩漓的身份,也连带让所有人知道了,那个很擅长实验的小师弟,真的就是会写歌唱歌的明星顾玺!
不少人此时才想起在网上搜索顾玺的名字,大为震惊。
“天啊,他不但歌写得好,核物理实验也做得这么厉害……”
“这算什么?跨界天才吗?”
“我上次看他操作谱仪那熟练度,还以为他是哪个实验室隐姓埋名的大佬呢!”
研究生们低声交换着惊叹,看向顾玺的眼神里充满了不可思议。
此时顾玺正兴致勃勃地亲自为朋友们讲解实验室的概况,希望他们有所收获。
一个名叫宋思的女研究生, 同时也是韩漓的忠实粉丝,按捺不住激动心情,悄悄举起手机,快速抓拍了一张照片。
照片中,巨大的粒子加速器环形管道泛着金属的冷冽光泽,构成了充满未来感和力量感的背景。
顾玺穿着一身简洁的白大褂,身姿挺拔地站在设备前,侧脸专注,手指正轻点着控制屏上的某个参数。
而韩漓则站在他身旁半步的位置,微微低头看着顾玺,眼神温和,唇角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浅淡笑意。
宋思将这张照片分享到了社交平台上,配文充满了自豪:
【打卡偶像!顾玺小师弟带韩漓来我们实验室参观了!又会写歌又会做核物理实验,我的偶像太厉害了!这才是真正的优质偶像吧!#学霸偶像# #科技与艺术的碰撞#】
这张照片和配文,瞬间引起热议。
最初只是韩漓的粉丝看到后转发感叹“哥哥好帅,居然进实验室了”。
没过多久,很多路人纷纷来反驳。
“等等,顾玺和韩漓不是刚上大一吗?那个背景的设备是大一学生能靠近的吗?”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