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文的炮灰秀才重生了by兔月关
兔月关  发于:2025年02月11日

关灯
护眼

当然是因为楚国的造船技术,因为谢文彦从边境捞回来几个义父的贡献提高,以及邹家乃是江南巨富,擅长经商的结果。
“此次能够有这么多收获,还得多亏陛下提供的大船,让我们用比以前更短的时间,到达更远的海外国家做生意。”
“那些海外国家好东西真多,可他们也太不会用了,吃穿用度粗糙得很,看到我们带去的瓷器,茶叶,丝绸……一个个眼睛都摞不动了,挥着大把大把金银来交换……”
邹舅舅满脸红光,想起那些海外蛮国拿着大笔金银,疯抢瓷器丝绸的模样,简直乐得合不拢嘴。
他们邹家做了这么多年生意,还真没做过这么简单,还这么好赚钱的。
海外可真是个捞金之地,真真是去捡钱啊!
一群楚国官员们听着也是热血澎湃。
他们在这边为了点利益,整天斗死斗活,没想到出海天地竟如此广阔。
陛下能成为陛下不是没道理的,到底是他们格局小了啊。
“陛下,这出海实在大有可为,臣觉得事不宜迟,咱们商议下再尽快派遣船只继续出海吧……”
“陛下果真高明,以前是臣狭隘了!臣对出海之事有点拙见,您听臣瞎编……哦不,听臣给您建议……”
“陛下,陛下……”
世上圣人是少数,普遍俗人才现实。
在利益面前脸皮就是扯谈,一群官员对出海的利益全都眼馋上了。
比起冒着抄家流放的风险,去放印子钱、去贩卖私盐,当然是跟着谢文彦掺和出海赚钱更好。
只要跟着陛下能吃肉,他们就算憋屈点听陛下的话又如何?
大部分人辛辛苦苦当官,为的不就是荣华富贵么!
楚国朝堂的官员,除去投靠世族的那些,基本都对谢文彦彻底臣服了。
谢文彦也没有再计较众人之前的小动作,只要是真心给他办事,他都不吝啬重用,以及给好处。
毕竟,没有人谁会无缘无故为谁白白奉献。
以前这些人跟他作对,是他的价值还不够大,现在他的价值足够,众人自然也就奉上忠诚了。
世上没有永远不变的忠心,只有永远不变的利益。
有海外赚钱门路吊着,楚国官员们对谢文彦的政令,基本都不再阻止,开始积极配合了。
在所有人齐心协力,和谢文彦的提前准备下,朝廷高效运转,楚国不到半个月,所有县镇及以上的城池,就全部铺设好了国有钱庄。
并且下发圣旨:凡在国有钱庄,存款达到1两银子的百姓,就能在官府购买低价官盐。
此举一出,楚国因私盐造成的动荡瞬间消失。
“真的假的?在朝廷钱庄存款达到1两银子,就能买低价官盐,跟咱们之前偷偷买的那个低价细盐,价格精细都一样?”
“肯定是真的啊,这是衙门亲自贴的告示……”
“虽然要在钱庄存1两银子,但如果能够一直购买这么便宜的细盐,倒也挺划算,我去试试看……”
百姓们喜出望外讨论着。
若是能够用买低价私盐的铜板,正大光明在官府买官盐,大家还是很愿意去钱庄存上1两银子做抵押金的。
毕竟购买私盐终究不合法,若是朝廷铁了心要追求,就算他们人多,也难免被收拾。
要知道,前朝为了镇压百姓,又不是没有屠村屠城的例子!
谢文彦的解决办法,传到王氏、吴氏、石氏三大世族耳中。
还等着抄作业的他们全都傻了。
万万没想到,谢文彦竟然如此豁得出去,没有强行镇压百姓,而是选择开办钱庄,自己拿钱贴补民间盐价。
这简直比出现低价私盐还可怕!
若是楚国的官盐价格被控制下来,以后一直都是这么低,那他们三大世族在楚国还有混的余地吗?
“谢文彦,这是一点活路都不给咱们啊……”
王族长气得差点没喘上气。
吴族长深吸口气道,“倒也不是没活路,既然谢文彦可以出海赚钱,咱们也可以,看来私盐的事情短时间内无法解决了,咱们想要活下去,必须另辟蹊径,重新寻到一条稳定的来财路。”
“出海是个很不错的选择,谢文彦虽然狠辣,但他的确聪明,我们不妨效仿一二,慢慢以待时机……毕竟谢文彦的敌人,还有诸国呢。”
“此言有理,那就这么办。”
石族长点头同意。
他们家族现在内忧外患,不适合与谢文彦硬碰硬,慢慢等机会才是最好的选择。
谢文彦得到世族那边的消息,并未阻止。
只是轻笑摆摆手,“他们想组织船队出海,让他们出便是,无需阻止。”
反正这些人捞回来的金银珠宝,最后都是他的。
牛羊不养肥,哪里来的肉吃?
楚国情况迅速稳定。
其余几国就恼火头痛了。
他们没有足够的银子来贴补盐价,也不可能学谢文彦那般,以开钱庄的名义聚财暂时缓解私盐危机。
因为其余几国的皇帝,做不到像谢文彦这般,将满朝文武和世族势力都压制住。
最后几国皇帝,不得不采取最糟糕的解决方式,那就是强行镇压。
谁敢买卖私盐,就诛九族。
拉几个倒霉鬼出来杀鸡儆猴,百姓们惧怕之下,暂时就消停了。
只不过,让百姓心中生怨,留下巨大隐患就无法避免了。
几国皇帝只能下令。
“大力找出贩卖低价细盐的幕后之人,暂时禁止边境人员流动,务必不能让楚国朝廷贴补盐价,售卖低价官盐的消息在民间传开!”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一旦被民间百姓,知道楚国竟然跟着降低官盐价格,他们的强行镇压就没用了,只能暂时闭关锁国。
如此强压手段虽说有后顾之忧,但几国短时间内,确实是把私盐动荡给稳住了。
只有黎国不行。
黎国以贩卖海盐为国家支柱,如今诸国民间出现大量低价私盐,他们的海盐卖不出去,每耽搁一天,损失都无比巨大。
再加上国库被盗,朝廷想要拿银子出来稳住局面都做不到。
黎国民间很快就因经济崩溃乱了起来。
黎国皇帝慌得抓脑壳,忍不住双眼通红对着大臣们咆哮。
“朕用高官厚禄养着你们,你们都是吃白饭的吗?私盐之事到底怎么解决,今天必须给朕拿出个主意,否则别怪朕不客气,拿尔等头颅祭天!”
再耽搁下去,黎国就要完了,他就要成亡国之君了。
黎国官员们苦笑:……
他们倒是也想解决,但想不出办法啊。
谁能想到卖盐这种自古稳赚不赔的生意,竟然也会出问题,还突然出这么大的问题。
再加上国库被盗,两件事叠加威力,简直让人措手不及。
毫无疑问,这绝对是有人在背后整他们黎国。
就是不知道,这背后的瘪犊子到底是谁。
犹豫半晌。
最终一个黎国官员的站出来,拱手提议道。
“陛下,事情太过突然,国库的金银和粮食又全部丢失,如今想靠我们自己解决此事,实在难如登天。”
“臣觉得,不如让公主和公君们,与其余诸国联姻,我们陪嫁海盐,换取诸国的金银和粮食作为聘礼。”
“现在诸国也在为民间私盐发愁,想来他们应该会很愿意与我们相互帮助,共渡难关。”
黎国皇帝闻言皱眉,“和亲不是不可以,但诸国狼子野心,若是我们主动和亲,便是明明白白告诉对方,黎国危机迫在眉睫。”
“届时,诸国怕是会直接一拥而上,将我们瓜分!”
想要和亲,必须让其余诸国主动求娶才行。
那黎国官员笑道,“让诸国主动求娶不难。楚国不是送了一位李夫人过来吗?据微臣所知,那李夫人以前是个媒婆,不知何原因被楚国皇帝选中送过来。”
“既如此,那就让李夫人替吾朝公主,与楚国的郎君做媒,只要楚国答应和亲之事,其余诸国便会跟风。”
诸国之中,楚国和陈国最强。
只要其中一国异动,便会成为诸国的风向标。
黎国皇帝思索后觉得可行。
“那就召李夫人前来!既然楚国将人送过来,那肯定就是人才,事情办不好,那也不必留在咱们黎国吃白饭。”
他们给楚国送人没安好心,楚国回送一个李夫人前来,心思必然也相同。
正愁找不到借口把人赶走,这倒是个机会。
媒婆都是胆子大,脸皮厚的主儿。
李夫人被带到黎国皇帝面前也没有心虚,听对方要让自己给一国公主公君做媒,励志做天下第一媒婆的她,简直激动坏了。
“没问题,黎国陛下您放心,我一定给你们公主公君找门好亲事!”
李夫人爽快拍胸口保证。
反正她来之前,陛下就说过,让她好好给她们楚国宗室的未婚郎君们,物色黎国的姑娘哥儿。
原本她还愁差事怎么办,现在黎国皇帝亲自开口,正中下怀啊。
爹娘,你们女儿真是出息了,竟然能给两国的公主做媒。
李夫人神情喜气洋洋。
看上去特别不靠谱!
黎国皇帝:……
黎国官员:……
他们是不是误会楚国皇帝了。
哪家好皇帝,会送这么个玩意儿来当细作啊?

第189章 心狠手辣的和亲公主
虽然觉得李夫人看上去很不靠谱,但黎国皇帝和官员们,拿不准楚国送这么一个人过来到底想干嘛。
所以此次让对方说媒,促成两国和亲之事,更多也是想让对方知难而退,找借口把人赶走。
当然,如果真的能够促成和亲,自然最好。
李夫人对说亲之事简直太积极了。
根本不用黎国众人催促,回去后就捞起袖子,开始了解黎国推出来的和亲公主公君情况。
毕竟出发前,谢文彦可是再三叮嘱她,一定要选出黎国最为人品才情兼优的姑娘哥儿。
陛下如此看重她,她可不能让陛下失望!
不久后,谢文彦就再次见到快马加鞭而来的黎国使臣,以及一份李夫人挑选出来的和亲公主公君名单。
看着这份和亲名单,谢文彦不得不感叹一句。
他可真是太有先见之明!
李媒婆那双眼睛,果真不愧是“鉴渣之眼”,对方选出来的黎国公主公君,在他前世记忆中,无不是黎国后来闻名的黑寡妇、黑寡夫……
这些姑娘哥儿心那叫一个黑,手那叫一狠,反正谁娶谁倒霉。
心中有了思量。
谢文彦面对黎国使臣很是和蔼点头。
“早就听闻黎国风水养人,姑娘哥儿都是顶顶好,若能迎娶贵国的公主公君,倒是喜事一件。”
“不过,朕大楚的儿郎们也都是青年才俊,和亲之事可以,但朕要你们黎国的陪嫁海盐,再增加两成。”
“并且和亲人选,除了这张名单上的人,都可以。”
他的要求并不过分,如今诸国仍在为私盐的事情发愁,楚国想要增加海盐数量,在情理之中。
只是,他最后一句话就让众人摸不着头脑了。
黎国使臣疑惑不解,还有点生气,“这张和亲名单乃是吾朝陛下,与贵国送来的李夫人共同挑选,皆是吾黎国最为优秀美丽的公主公君,楚国陛下此言何意?”
是不是瞧不起他们黎国,刻意羞辱!
谢文彦保持温和笑容,“黎国使臣多虑了,正因为这些是贵国最为优秀的公主公君,朕才有此言,因为朕大楚目前并没有适合和亲的宗室子弟,和亲人选只能从官员家的郎君中挑选。”
“一国公主公君至少也该亲王郡王相配,朕让官员子弟迎娶贵国公主公君,岂不是有辱贵国颜面?”
黎国使臣:……
总感觉哪里怪怪的,又说不上来。
谢文彦的话有理有据,还表现出来大大的谦虚,以及对黎国的重视,使臣虽觉得奇怪,但又无法反驳。
“此事臣一人无法做主,还请楚国陛下见谅,待臣回去与吾朝同僚商议之后,再给陛下您答复,可好?”
黎国使臣最终只能点头。
谢文彦很爽快答应,“可以。”
说罢让人下去,就继续和官员讨论朝政。
黎国和亲之事着急的不是他们,还没必要让他们楚国严阵以待。
黎国使臣回到驿馆后,就把谢文彦的意思告诉了同行的其余黎国官员,众人对此展开猜测讨论。
尽管从表面上看,谢文彦的要求没什么问题。
但傻子也知道,以诸国现在的关系,要是没有好处,楚国怎么会如此心平气和接受与黎国和亲,还提出如此要求?
众人讨论了半天,还是没猜出谢文彦到底怎么想的。
最后只能道,“无论楚国皇帝有什么猫腻,目前来说,这已经是对吾朝最好的局面,如若和亲不成,黎国就将面临诸国直接围攻瓜分。”
左右都是糟糕局面,自然选择稍微好点的路。
不出意外。
最终黎国使臣答应谢文彦的要求,两国成功进行和亲事宜。
消息传回去。
黎国皇帝和官员们松口气。
只有李夫人很郁闷,觉得自尊心大受打击。
“陛下不是让我挑选黎国最优秀的姑娘哥儿吗?黎国使臣带回去的和亲名单,可都是我精心挑选出来的,结果一个都没选上,陛下说好看重我的呢?大骗子!”
李夫人哭唧唧,死活想不明白自己眼光为什么被嫌弃。
那些被她撮合成亲后鸡飞狗跳的夫妻:……你给我们滚。
有了楚国作为风向标。
黎国再与其余几国商量和亲之事,就容易很多了。
因为如果楚国不参与瓜分黎国的行动,诸国也不敢轻易出手,就怕他们前脚派兵攻打黎国,后脚楚国就跑来偷家。
“楚国这个新皇到底在想什么?如此好瓜分黎国疆土的机会,他不出手就算了,竟然还与黎国和亲?”
诸国皇帝气得不行。
他们国库东西丢失,又碰上私盐动荡,就等着发一笔横财解决难题。
如今瓜分黎国多好啊,楚国竟然不配合,真是脑子进水了!
只不过。
任由他们如何生气大骂都没用,谢文彦不配合,他们也没办法。
最后为了局势平稳,只能紧跟楚国的步伐,暂时与黎国和亲。
好在和亲也不是没好处,有黎国陪嫁的大量海盐,诸国的私盐问题就没那么恼火了。
而与诸国和亲的人选,自然是李夫人挑选出来的那些公主公君。
毕竟这些人在明面上,的确是黎国皇室非常优秀的姑娘哥儿。
现在黎国需要讨好诸国,送去的和亲人,无论是相貌还是才情,自然都不能差。
诸国与黎国和亲,获得海盐;
黎国与诸国交好,获得钱财和粮食;
这场和亲总的来说,算是皆大欢喜,诸国紧张的关系暂时平和下来。
不出意外,接下来几年天下应当仍旧太平。
但凡事都有意外,这不出意外,那就要出意外了……
尤其是还有谢文彦这个满腹坏水的家伙在其中搅局。
诸国仅仅是和亲半年后,南国就率先吹响了诸国之争的号角。
“报——”
边关士兵快马加鞭抵达京城,连口气都来不及喘,将八百里加急送到金銮殿上。
南国在半月前突然集结军队,趁夜偷袭黎国边境。
并且在黎国措手不及的情况下,势如破竹直接拿下黎国靠近边境的三座富饶城池。
“南国怎会突然对黎国发兵?”
“南国的军队,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厉害了?”
“南国短短时间就拿下黎国三座富饶城池?”
楚国官员们闻言皆是震惊地长大嘴。
不能怪他们如此表情,实在是南国的国力,一直都是诸国最差的。
再加上南国历代皇帝昏庸,都喜欢炼丹求药,不仅对朝政疏忽,还因大量修建道观佛寺,浪费不少人力物力,没钱养军队。
所以,南国军队的质量可想而知。
若不是诸国局势需要平衡,南国根本不可能存活至今,早被收拾了。
结果现在他们听到了什么?
南国竟然雄起了!
急报士兵禀道,“是的,南国趁夜偷袭黎国,军队气势如虹,短短几天就拿下黎国三座城池,边关将士们亲眼所见。”
“几位将军派遣斥候打探,南国军队之所以突然变得如此厉害,是因为陛下送过去的那位方道士,是真正的修道高人。”
“对方能够撒豆成兵,掌控天雷,做法让南国军队的战斗力,在短时间内变强……”
总结下来就是,南国之所以如此厉害,就是因为找方道长搞了封建迷信。
楚国官员:……
真的假的?还真有撒豆成兵,呼风唤雨的高人啊?
最重要的是,这高人还是他们楚国送去的!
楚国官员不约而同看向谢文彦,目光齐刷刷,痛心疾首瞪眼:陛下,咱们亏大了啊。
谢文彦神色不变。
亏什么亏,那就是假道士,撒豆成兵,掌控天雷,都是朕让封夫人带兵在后面帮忙呢。
势如破竹拿下黎国城池的是南国军队吗?
不,那都是朕的娘子军!
谢文彦好奇追问,“那南国,为什么突然对黎国发兵?”
“据打探消息,是因为黎国公主嫌夫君长得丑,南国和亲的宗室嫌公主脾气泼辣,夫妻双方关系不和,成亲后经常吵架打架。”
“南国宗室忍不了,就纳了妾室;黎国公主不服气,也跟着养了面首,因此惹怒夫家……”
“南国宗室一家觉得黎国公主不守妇道,要狠狠教训对方,结果反被黎国公主给收拾了,一家人被公主囚禁起来,砍了手脚做成人彘。”
“然后黎国公主在事发前,带着奴仆逃之夭夭,顺带还给南国皇宫放了一把火……”
士兵抹着汗禀报。
这么心狠手辣,压根不管自己国家亲人和臣民的和亲公主,真是长见识了!

第190章 又挑拨离间了
谢文彦虽说早就料到黎国那几个,被李夫人精心挑选出来的和亲公主公君,肯定会搞事情,但也没想到速度会这么快。
不愧是上辈子有黑寡妇之名的人,果真没让他失望。
谢文彦露出笑容追问,“那其余诸国的边境,现在是何反应?”
“其余诸国边境严禁,但三军已经整装待发,粮草准备齐全,约莫随时加入南国和黎国的战场。”急报士兵道。
“既然如此,朕大楚自然也不能落后,户部尚书霍明朗听令,即日起三日内与兵部完成军饷粮草筹备,随时支援边境军队。”
“黎国城池,大楚至少拿下十座城池。”
谢文彦大手一挥下令。
霍明朗和兵部尚书积极站出来,“是,陛下!”
其余朝臣也都没有反对意见,皆是满脸的激动兴奋。
原因很简单,有南国带头,其余诸国是绝对不会错过瓜分黎国疆土机会的,此时出兵,摆明了就是捡便宜。
当皇帝想要开疆扩土的功绩,他们这些臣子又何尝不想?
名留青史可是读书人最高的追求。
谢文彦早就在暗中做好了开战的准备,所以命令下去后,楚国的粮草和军队行动速度非常快。
在其余国家还在犹豫时,楚国出其不意从另一边攻打黎国。
诸国见此,当然不能再落后。
陈国和吴国紧随跟上,黎国一下子被诸国包围,1v4的局面哪里抗得住?
不出意外。
拼命抵抗了半年时间,四国军队就一起打到了黎国皇都,黎国皇帝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就被率先攻进皇宫的陈国将领斩杀。
这次围攻瓜分黎国。
陈国不负骁勇善战的威名,虽然出兵晚,但攻打下的城池是最多的,也是最先进入黎国皇宫,收获绝对是诸国最大。
吴国和南国也差不远,同样收获颇丰。
只有楚国攻打下的城池数量,以及抢夺到的金银珠宝最少。
因为在谢文彦的要求下,楚国军队从来都不会用蛮力强攻,打下城池后,也不会在城中烧杀抢掠,反而会花时间和物资,进行安抚百姓。
如此,楚国军队攻打速度自然落后。
但有得有失。
虽然楚国得到的城池数量有限,可楚国却获得了民心,黎国因战乱惊慌的百姓,大量都逃到了楚国军队占领的城池。
面对这些难民,楚国不仅全部都接收了下来,还从后方调动了不少物资和金银过去帮忙安顿。
如此举动,让被占领城池的原黎国百姓迅速归心。
让陈国、南国、吴国很是嗤之以鼻。
“虽说如此楚国确实得了好名声,可在诸国现在的形势下,为了一群贱民耗费如此多金银物资,实在不值得。”
“有这么多金银和物资,还不如投进军队,只要军队守得住城池,里面的百姓迟早归心……楚国新皇到底年轻,心性终究稚嫩了些。”
诸国皇帝同时感叹。
其实他们说得也没错,黎国已经被灭,诸国混战随时都可能打响。
如今粮草物资乃重中之重,实在不能轻易浪费在其它地方。
他们并不知道的是,楚国的高产粮种,可不仅仅只是表面的红薯土豆,穿越堂兄谢文齐的空间中,还有更多没拿出来的粮种。
早在决定抢皇位时,谢文彦就一直在准备粮草了。
如果不是有充足的把握,他怎么会这么快就挑起诸国战争?
不管其余几国怎么看,谢文彦都面不改色按照自己的计划走,派遣官员好好安顿民间百姓,并做好思想工作。
瓜分完黎国后。
诸国原本是打算暂时停手,休养一段时间生息再说。
因为先前国库被盗之事,实在让诸国手中银钱有点紧张,如今虽说已经从黎国瓜分中找补,但还是需要时间缓缓。
可谢文彦怎么会允许他们停下蓄力?
既然战争号角已经吹响,那就没有停下来的道理。
之前派出去的郭明熙、方道长、张和尚三人也跟着发力了。
方道长因为帮着南国皇帝,成功攻打黎国,如今深受南国皇帝信任,他只是稍稍挑动几句,南国就决定乘胜追击,向吴国亮出爪牙。
“国师说得对,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有国师的撒豆成兵和天雷术法,是我们南国崛起之时了!”
“打,诸国瞧不起咱们,这次咱就狠狠打他们脸,下一个就拿吴国开刀!”
南国皇帝现在自信心爆棚。
南国想对他们下手,他们肯定不能坐以待毙。
郭明熙见此,也趁机鼓动那些被自己美貌吸引的吴国官员。
“南国军队如此勇猛,依仗不过是那位国师大人,只要我们派人牵制住国师,南国军队就是纸老虎。”
“既然南国现在送上门,我们不如声东击西,贵国与我朝陛下合作,咱们一面应对南国,一面偷袭陈国,打陈国措手不及!”
吴国众人很心动,但又犹豫,“陈国将士骁勇善战,他们又是出了名的记仇,若是此次偷袭不能让陈国大伤元气,回头我们怕是承受不起报复。”
“这有什么?陈国再厉害,还能跟咱们两国同时作对?”
“迟早都要兵戎相见,为何不抢占先机?就算到时候失败,陈国要反扑报复,第一个针对的也是我朝,你们吴国怕什么?”
“何况,现在不趁机在陈国身上咬下一口肉,等你们吴国与南国打得如火如荼时,陈国必然抓住机会偷袭……别忘了,黎国例子还摆着呢。”
郭明熙舌灿莲花劝说。
吴国众人想想也是,其实他们根本没有选择。
如果他们不跟楚国合作,等吴国和南国打起来的时候,楚国和陈国肯定就会像瓜分黎国那样,在后面捡便宜。
与其防备楚国,还不如把所有人都拉下水。
浑水才能摸鱼……
这般想,吴国就和谢文彦暗中达成了合作。
为防止楚国有诈,他们确定楚国把军队调遣出去后,才松口气行动。
但很显然。
吴国这口气松早了。
楚国的确是把军队调遣了出去,但根本没打算真的对陈国出兵,只不过在边境做了个样子。
等吴国和陈国军队交上手时,才反应过来自己被骗了!
“楚国,尔敢食言!来人,快去把郭明熙那贱人给朕抓住。”
吴国收到边境消息后,气得差点没吐血。
赶紧让人去抓郭明熙,但为时已晚,郭明熙早就跑路了。
最后吴国没办法,只能硬抗陈国的报复,以及南国的入侵,陷入两面夹击的境地。
而陈国这边。
张和尚也没闲着。
他倒没有挑拨离间,谢文彦也没敢让他这个励志渡化世人的“圣僧”去做坏事,只在临行前,吩咐他此次前往陈国,劝说陈国皇帝和太子向善即可。
陈国凶名在外,张和尚对这个渡化任务很是积极。
自从到了陈国后,仗着陈国暂时不敢杀他这个来使,见天的就寻机会,去找陈国的皇帝和太子,一起讨论佛经。
众所周知,张和尚他不会说话。
他渡人向东,那人家绝对向西!
原本脾气就不好,野心勃勃的陈国皇帝和太子,在他渡化下,戾气就更重了,誓不拿下诸国成为统一赢家就绝不罢休。
这结果让张和尚那叫一个急,一个慌。
他明明是想阻止陈国野心,给天下百姓一个安稳的,怎么越说陈国皇帝打仗的心越坚定啊?
众生,贫僧对不起你们啊!
张和尚有点心虚。
见没办法阻止陈国野心,又不愿意承认自己没用,他只能重选赛道,决定“好心”帮陈国皇帝和太子,缓和紧张的父子关系。
来都来了,他怎么都得做出一点成绩,才有脸回家吧。
然后……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