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by羽春
羽春  发于:2025年02月09日

关灯
护眼

然后他翻开崔老二的文章看。这也是他看过的,他跟谢岩聊了聊学问。
谢岩跟他一起坐书桌边,一心两用。嘴里回应着好友的问题,手上提笔写家书。
新来一个陌生城市,他写两封家书,一封给娘,一封给陆杨。
见闻他都用线条勾勒,几笔就是一个小场景,没有深入刻画。再写了这一路的感受,重点写了京城内的事情。
他看见的、听见的、感受到的,能想到的,他都落笔记下。
乌平之跟他简单聊两句,没再往后说。
谢岩抬头看他一眼,说:“你比乡试的时候还淡定了,你修心修出了个什么东西?让我也学学。”
乡试的时候,乌平之之所以心态平稳,是因为他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他能得到什么结果,都是他的极限,他再强大的执念,都没办法压到笔尖上,写出震撼考官的千古名篇。
现在来考会试,他的心态平稳,是因为他能把他的欲念分隔开。他非常想穿上官袍,但只是想一想,都会耗他许多心力。这不值得。
乌平之说:“就算我装得好吧。”
谢岩想了想,跟他说:“你不开口说话,就装得好。一开口说话,我就觉出矛盾了。你想要,但说不要。你明明说过你是随心为之。你现在可没有随心。”
乌平之问他:“你觉得会试的时候,我装一下好,还是随心好?”
谢岩让他装。
“我也要装的。我最近跟着我师父学到了很多,人心里喜欢的东西,跟表面喜欢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他们会藏起欲望,随大流。别人喜欢什么,他们就喜欢什么。我们也要这样。”
乌平之点头,笑道:“难怪骂文人都骂伪君子。”
谢岩:“……”
他伸手把崔大哥的文章拿来瞧一瞧,这时品出了几分滋味。
真好啊,希望他以后也能这样说真话,能傲,也能笑。
二月初七,所有人都在筹备。
天还冷着,他们沐浴泡澡都小心,到城里去泡汤池。暖暖的进去,热烘烘的出来。
怕着凉,回家后一人灌一碗姜汤,今晚早早睡下。
罗大勇和其他陪考的人一起收拾考篮,准备衣物被褥、油布暖炉等物件。
这都是家里带来的,全都是素寡的样式,一个小小的花纹都没有。
罗大勇是在考场担任过官差的人,检查更仔细,帮着其他几家都看完,天都蒙蒙亮了。
初八这天,考生们都睡了懒觉,临近中午才起床,中午吃顿好的,下午就出发,去贡院附近的民宅。
房屋有人收拾,炕都烧好了。他们到地方,下午窝一块儿下棋说书聊聊天,晚上吃得早、睡得早。三更天就被人叫起来,收拾洗漱,简单吃个早饭,就往贡院去。
初九开考。和乡试差不多的流程,到地方找县牌,等着点名。他们几人到了地方,各处看一看,没有见到刘有理。
到这时没来,那就是今年不考了。
季明烛皱了下眉头,没说什么,专心等着点名。
谢岩左右看看,把京城贡院门前的景象映入眼底,等着画给陆杨看。
会试是举人应考,搜检的过程斯文一些,他们不用把衣衫脱完,食物的检查也没太恶劣,至少谢岩带进来的红豆绿豆,只是被摇晃了几下,没有被人伸手反复摸索揉搓。
他们赶考都熟悉了,进去找到号棚,就钉上油布防雨防风。
谢岩把被褥铺好,考篮放到桌上,点了蜡烛,逐一收拾好物件,暖手炉要抱着,两斤豆子放枕边,等他熬时辰的时候用。他还抓了一把红豆出来放到墨碟里。这是相思豆!
这些弄完,时辰不早,他抓紧闭目养神。
他把陆杨的话记在心里,就这一会儿,也把外衣脱了睡,免得起来着凉了。
等着考巷里有铜锣敲响,答题纸来了,他就麻溜儿起身,被子也不叠了,把衣裳穿好,静等答题。
今年的会试,正式开考了。
与此同时,运平府的家中,陆杨整晚没歇好,天蒙蒙亮,他就睡不下去,成功把陆柳吵醒。
陆柳伸手摸摸,问他:“哥哥,你哪里不舒服?”
陆杨说一句没有,因声音太有精神,被陆柳听出来他不是刚醒。兄弟俩都不睡了。
临近考期前几天,陆柳就抱着小枕头来陪哥哥了。
算算日子,今天开考。陆柳没说什么,摸黑下炕,点了油灯,又再次爬上炕,扶着哥哥坐起来,拿棉袄给他穿上,把大袖套拿来给他抱着,手暖、心窝窝也暖。
陆杨让他再睡会儿,“我最近很快就累了,就这一阵过去,我也睡了。”
陆柳不睡了,陪他说会儿话。
“你说京城是什么样子的?我听说省城都跟府城差不多,京城会是一样的吗?”
陆杨也不知道。他最远就去过省城,比弟弟多走一站路。
陆柳又说:“你放心吧,有罗大哥在,哥夫肯定被照料得很好。他心里也记挂着你,只要想到你,就不会在外胡来。我找大峰问过的,去京城要二十天左右,这还是走水路,要是走陆路,两个省城的距离,能走两个月。他到地方,歇一歇,就该应考了,哪能有事?”
陆杨说不好心事,“就是记挂。知道他好好的,还是记挂。”
陆柳就知道了,不再追着安慰,而是顺着话头跟他聊。
要说路程,他们过了元宵再走都有点晚了。听洪管事说,很多考生过了新年,到初五开市,就立马走了。还有一些人,去年就往京城去。
“哥夫舍不得你,才拖这么晚。”陆柳说。
陆杨情绪还好,记挂归记挂,没有特别忧心急躁,只是心里念着想着,让他脑子里全是谢岩,没法睡着。
说来也怪,谢岩在家的时候,他常常会想到一些让人难过的事情,心情起伏着,时不时不高兴,偶尔也会掉眼泪。谢岩去赶考了,他反而好了。
“我这样说,你可能不信,毕竟我这一晚上都没睡着,但我说的是真的,他走了,我就不矫情了。很多念头我都觉着没意思,没必要。我怎么都能过好的,什么困难我都不怕。”
陆柳听着为他高兴,说:“哥哥,你这是会撒娇了。哥夫宠着你,你知道他会由着你耍性子,所以你能闹一闹。现在他去京城了,你俩离得远,你又不好意思对我撒娇,自然就觉着没意思了。没事,你都攒着。等哥夫回家,你这这那那的找他麻烦,他肯定很高兴!”
陆杨听得直笑:“我找他麻烦,他还高兴?”
陆柳肯定道:“他最喜欢你找他麻烦了,这说明你需要他!”
这倒是真的。
陆杨跟他说了些谢岩的事。
有些是最近的,有些是以前的。还有一些是他做梦梦到的。
他怀孕后,睡眠质量不好,总是做梦。梦到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有些让他心疼,有些让他委屈。
梦里的时间是乱的,他们有时候见过,有时候没见过。但在陆杨看来,所有的相遇都应该是认得的,谢岩要是冷淡,表现出不认识他的样子,他就会很烦躁,很生气。
做梦多了,他觉着他的脑子都要坏掉了,真的假的分不清了。睡醒就能闹个脾气。
“我这性子,就得找他这种好脾气的男人哄着才好。我现在是变了很多,我刚跟他成亲的时候,欺负他几次,我就会跟他说我不是故意的,让他别跟我计较,要是不喜欢,就告诉我,我会改。现在我都不问了,我就要欺负他。不过很多时候,我也下不去手,张不开口,慢慢会心疼他,不想欺负他了。
“柳哥儿,你不知道,我有一阵觉着我们俩不愧是兄弟。你看我在外头那么强势,可是我在家里竟然也会这么温柔,这么会疼人。我都在想,是不是今年住到一起,我们常常来往,我喜欢你待人的方式,觉着和你相处高兴,也跟着学,性子也变软了。”
陆柳听这话好耳熟,他歪歪头,往前回想一阵,记起来黎峰也跟他说过差不多的话。
他当即笑了,也不提黎峰,顺着夸道:“这是夫夫相啊。你是跟哥夫相处多了,他待你好,事事顺着你,做什么都怕你不高兴,你跟他在一块儿,他对你好,你对他好,慢慢也就不舍得了。你们是天生一对!”
陆柳夸完,在心里补充了一句:我跟大峰也是天生一对!
陆杨被他甜得不行,想想陆柳说的话,也觉着有道理。
他是这种人,谁对他好,他就对谁好。他当然也能主动对人好,他办事圆滑,他有很多种对人好的方式,比如说他刚嫁到谢家的时候,他各处都安排妥当,没让人不高兴。但要真心换真心,确实是谢岩先喜欢他。
兄弟俩坐炕上聊得久,赵佩兰起来,见屋里亮着灯,过来敲门,也上炕坐着,加入聊天。
她昨晚也没睡好,怕陆杨记挂,只说刚睡醒。
她跟陆杨陆柳说了点京城的事,“谢岩爹看过一本游记,里面写了点京城的见闻。我都记不清了,就听说很多贵人把房子的地基修得高高的,回家跟上殿一样,要走几级台阶。”
陆杨对游记有点兴趣了。他看书很功利,之前觉着读书有用,跟着看四书五经,后来认得洪楚,愈发知道这些书的可看之处,每天都要翻几页。但看得最多的是经商书籍。
从某方面来说,游记真的值得一看。了解别地的风俗人情,对他做生意也有好处。一地盛产之物,到另一地是稀缺的。货物运过去,转手就是银子。
他说出来,就拍了拍脑袋。
哎。怎么还是这么功利?
赵佩兰和陆柳都看笑了,让他随心点,想看啥看啥。
外头天亮了,陆杨要下地走走。
他吃过早饭,在外走走消食,出去串串门,再回家补觉。
今天没上课,下午睡醒了,陆柳给他补课。
陆杨听着昏昏欲睡,没学进去,又补了个午觉,等到傍晚,才找陆柳再给他说一遍。
根据汪掌柜所说,学生意、学看账,是没有尽头的。
前人经验给他们铺路,让他们前行路上少走弯路。他们上路了,再遇上事,或是照着经验应对,或是自己另想法子,一日日历练,练就一身好本事。
陆柳喜欢这个说法,他跟陆杨说:“大峰也是这样的。他们当猎户的,都有家传的本事。怎么在山里生存,怎么跟猎物搏斗。要会找水、找食物,要会辨认方向,找安全的地方歇息。也要知道各种猎物的习性、弱点,还有一些有毒的植物、蛇虫,都要学。他跟我说,他很早就记熟了,上山以后才发现差别。他还是要自己走一遭,才能把这些经验跟实际经历结合,化作自己的东西。”
陆杨听陆柳细细诉说,心中很欣慰。
他弟弟总说自己笨、会得少,但他其实一点都不笨。他记得很多事,也擅于模仿。这些和经商毫不相关的东西,在他心里沉淀,因汪掌柜一句话,全都勾起来,让他很轻易的就理解了。
这门生意课,兄弟俩进度差不多。
陆杨胜在原本就懂得多,败也败在太过相信自己,学到新本事,会有一个接纳过程。
陆柳胜在懂得少,很听话,学得快。败在原本了解得少,很多思考想得浅,达不到汪掌柜的要求。
现在他们慢慢同步了,陆杨找到了平衡,懂得了求同存异。陆柳也在学习里找到了熟悉感,能联系其他的经验,形成循环。
今晚他们还是住一起,陆杨洗漱完,在院子里看了会儿星星。
不论相隔多远,头顶的这片天空是一样的。
考完试的谢岩,一定也会仰头看看天。
他们相隔数百里,有这一刻的默契,心里就满了。
陆柳给他拿来披风,陆杨没穿,转身回房。
陆杨有一个长长的木锤,是他请干爹做的。
他靠坐在炕上,能拿木锤捶捶腿。陆柳再帮他捏捏脚掌,他夜里就能睡得特别舒坦了。
陆杨看他忙来忙去,觉着有个弟弟真好。
“你说我们要臭男人做什么?我俩也能过日子。”
陆柳听多了这话,再次听见还是会笑,他说:“哥哥,你就承认吧,你是离不开哥夫的,就像我离不开大峰一样。男人是臭的是香的,自己抱着闻一闻就知道了。”
陆杨觉着谢岩是香的,黎峰是臭的。
陆柳觉着黎峰是香的,谢岩是臭的。
兄弟俩拌嘴入眠,睡得香香的。
而远在京城的谢岩,在第一场考试结束的夜里,用考篮当凳子,坐在考棚外,看了很久的天空。
他烧着炉子,一壶茶够他暖很久的身子。他知道今夜陆杨一定会看看星星。他们有默契,看一眼星星,就算说过一遍想念。
陆杨怀着孩子,月份大了,受不得冻,可能晚饭后不久就回房歇息了。
但谢岩没有急着回考棚躺下,他固执地仰头看天,想着一遍再一遍,每一个最后一遍,都要把他的目光留一留。
直到炉子都不能给他温暖,他感受到寒意,才利索起身,取水泡脚,收拾完自己,躺到被窝里。
京城的贡院不比省城好多少,木板吱呀吱呀响,他拿棉花堵住耳朵,手里抓着一把红豆睡了。

考完才二月中旬,需要等到月底才出成绩。
谢岩有计划,出了贡院, 歇息两天, 养足精神,也不用出去跟人结交、吃酒,他跟好友们说一声,就跟罗大勇出门,打听到崔二哥的府邸, 上门拜访。
他至今不知道崔二哥想收他做徒弟的事,见面就喊师兄, 得到一个非常复杂的眼神。
谢岩知道礼数了,先说很多师父的近况。
老人家过冬难。他师父还好, 家里富贵,炭火足,走哪里都冻不着。就是御寒的衣物太重,老人家身子虚, 穿少了寒凉,穿多了沉重,他总不舒坦。
吃喝饮食还不错, 谢岩看他挺能吃的。都说能吃是福,年岁大了,再保持饭量, 一看就知身体好。
平常没什么玩的, 凌三师兄要忙着公务,隔阵子才到府上拜访。师父精力比不得年轻人,谢岩也只过去上半天课。
要是跟师兄碰上了, 家里就特别热闹,三个人就能笑笑闹闹。只有两个人,就觉着有点闷。
崔二是个严肃人,家常谈完,就要说学问。
谢岩如常讲了。崔府藏书多,他还没完全看完。
他早看过《通鉴》,不是完本,这半年都补齐了。因补了这套书,其他书籍的阅读都耽搁了。这半年的学习,也是以此为主。
谢岩很幸运,拜了一个好师父,没学完整套书,都让他受益匪浅。
他跟崔二哥说:“师父说我取中了进士,他就不教我了。他也不想教这个,讲腻了。”
崔二听到这句,不着痕迹的把谢岩的话头推出去了。
“到时让我大哥教你。”
谢岩正想找崔大哥,闻言立马接话,想去拜访一二。
崔二不知他的热情源自被坑的二两银子,看他满眼的渴望,当他求知若渴,当即写了名帖,让他拿着去。
谢岩克制再克制,今天先在崔二哥府上留了半天,临走前到书房拿了两本书。
只得两本。因为崔二哥直言了不给,他看对方的神色好可怕,不敢硬拿。
次日,他转道去崔大哥府上拜访。
崔大哥就热情很多,说早听说过他,说老头子老来得徒,一串串的话,十分不中听。像谢岩是骗了崔伯伯养老钱的黑心肝一样。
谢岩就说:“师兄,我看过你的厌学。写得真好。”
崔大听得一愣。
为官多年,还没人到他面前直接怼他,他愣了一下又一下,问:“什么?”
谢岩给他背了一段。
崔大:“……”
他爹为什么会收这么个愣子。
谢岩看他没生气,又往前再试探了一下,“我能在你家看书吗?”
看书而已,多大点事?
连看带拿就不一样了。
他拿都拿了,抱着一摞书,还要让崔大送他几本。
非常理直气壮,他拿的是他拿的,崔大送的是崔大送的。
崔大:“我不给你,你能拿?”
谢岩:“我能拿,是因为我师父有面子,我们第一次见,你不能太冷漠。你送我,是见面礼。我可是你师弟。”
谢岩看他脸色不好看,抓紧时机,问了其他师兄的住址。
崔大的性格跟崔二真是不一样,他使唤人,给谢岩拿了二十多张名帖,让他去。
谢岩就想忙一点。忙一点他就没空想些有的没的了。
在等待会试成绩期间,他没有忧虑过结果,逐一到师兄们家里认门,看脸色行事。哪个人不够严肃、不够可怕,就会被他蝗虫过境,好书无遗漏。
谢岩满载而归,极为得意的给他师父写回信。
他在成绩出来前,拜访完了他已知的所有师兄。他一个小小举人,都能进师兄们的门。作为师父,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不够努力。
而他的师兄们,团聚在一起,面色各异。
有个人擦了擦额头不存在的汗,苦笑道:“还好我消息灵,见到他就板着脸,话也没说两句,他喝喝茶,寒暄两句就走了。不然我也……”
所以是热情的错对吗,所以他们热情招待小师弟是错的对吗?
他们到崔大家里诉苦,被崔大笑话了一通。不得已,他们收拾收拾东西,又去崔二家里坐。
崔二听说还有人一本书都没被拿走,递去眼神问询,听闻是板脸装严肃的战果,只觉无语。
这小子变化真大,都会看菜下碟了。
谢岩在拜访里熬过了等待,这些背地诉苦的师兄们,也万分关注着会试成绩。
张榜这天,万众瞩目。谢岩名列榜首,扬名京城。
报喜的人从早到晚,家里带来的银子如流水似的花,看得谢岩好心痛。
本次会试取中二百九十六人。他们一行人,名次差距特别大。盛大先排名五十,季明烛在一百名后。乌平之在乡试时和盛大先名次相隔不远,这次却在两百名开外。所幸都取中了。
殿试在三月中旬,这期间他们去礼部学礼仪,已经被当做官身看待,往来小吏都特别客气。
殿试还会再有一次排名,再看各人去留。乌平之已把会试结果当做参考,设宴请他们吃酒。
谢岩心里不大高兴。早都知道会别离,真到面对的时候,却想不开,没办法高贺恭喜。
乌平之让他高兴些:“我以后还等着你捞我。”
谢岩干巴巴笑。他对他的前程不太看好,他说:“科举结束,会读书的优势荡然无存。我还指着你罩着我。”
他拜了好师父,却没想着借此上青云。
他的官途会顺一些,要想特别出息,却不容易。
没有才干,想扶扶不起。
乌平之真是佩服他,“你怎么到现在还能守得住心?我要是拜了这么个师父,我会试都考不下去了,我心早飘天上去了。”
谢岩说:“你看吧,好师父是双刃剑。有好有坏。”
这场酒吃得不热闹,隔天,季明烛再摆一桌,说说读书的苦,讲讲这些年的难处,大家叽叽喳喳,你一言我一语,不为前程抱负,只为来时的路,喊苦叫累,因这份成绩,都值了。吃了一顿热闹酒。
这顿酒后,他们歇息两天,迎来殿试。
半个月的时间,足够他们上殿应考,却不足以让喜讯传回家中。
殿试是天子担任主考官,场面很大。
天子升殿,文武百官行礼,中式举人们跟着礼部官员静候,等着天子赐题,再行礼叩拜。领题入座,正式开考。
殿试只考一天,中午有餐食茶水,考完就可以交卷离开。
谢岩没急于动笔,装得很随大流,读题过后,提笔在草纸上慢慢写,和他平常写笔记一样,没有成篇的文稿,都是些文思,记几个关键词句和思路。
他能写很多种风格的文章,平常知道怎么选,到最后一场却犯了难。
他师父讲过当今天子的行事风格,但在教他的时候,从未说过哪种文章好,只常说过一件事。
落笔作文,不在新,不在奇,在于心,在于骨。
谢岩喜欢这句话,他喜欢由心而发的文章,有血肉,有风骨。这样的文章会不够完美,有瑕疵,却会给人极深的印象。
最后一场了……
谢岩闭闭眼,选择了“完美”,随大流。
这篇作文誊抄完,谢岩感觉自天上落下了一件纱织的衣裳。它会随环境变色,无影无形。那么轻,又那么沉重。
他直到现在,才发现他有了成长,是个大人了。
殿试考完,从角门离开。
只一天的考试,他比考九天还累,回家就倒到炕上,从衣裳里掏出他的荆棘福牌。它的意思是,身有锋芒,心无尘埃。
殿试成绩又要两天,谢岩收拾好心情,把他想写的文章写下来,又迅速烧掉了。他记得就够了,不必留档。
在他们上殿听殿试结果的时候,府城的家中来人报喜。谢岩考中进士的消息传遍三水巷。
家里热闹不断,登门送礼的人比取中举人时多了十倍不止。来来往往的游商,听见消息都要来凑个热闹。
陆杨没出去躲清闲,他喜欢这份热闹,听着心中欢喜。
家里摆酒庆贺,他在书斋里也搞了个“读书会友”,连续十天,来书斋看书不用钱,借着谢岩扬名的时刻,让书生们都知道他们书斋,来沾个喜气,一起传名府城。
两地隔着路程,他们摆酒庆贺的时候,谢岩得知殿试结果。
他得偿所愿,被圣上点为状元。
考完以后,才是忙碌的开始。
谢岩作为状元,要领着一群进士们,穿上大红的进士袍服,叩拜谢恩,又上街游马。一天有一天的事,要吃琼林宴,要去鸿胪寺学礼仪,要接赏赐,拿朝服冠戴,要上表谢恩,要去拜谒孔子庙,更换朝服,从此是官身。
谢岩这辈子没有长期跟这么多人打过交道,忙得他灵魂脱壳,只剩一个躯壳在路上行走。
等这些事情告一段落,他再回神,还有人恭贺他连中三元,一下又把他拉回刚得知成绩的那天清晨。
殿试结束,意味着科举结束。
他完成了一项重要任务,人生要进入下一阶段了。
可能是要跟好友们分离,而家人们都不在身边,谢岩又很疲于应酬,很难高兴起来。
他们一行人,他是最早离开京城的。他要回家。
盛大先是第二个,他是二甲进士,可以考馆入翰林。返乡祭祖后,就会回到京城了。
季明烛是第三个,他被分到兵部观政。这是出乎意料的结果,他因此在京城多留了一阵,返乡祭祖过后,也要抓紧回京。
最后离开的是乌平之,他被点为一个他们都没听说过的县城的知县。择日上任。离京后不再回来,先去吏部,又有一番应酬打点。
来时同行一路,返乡时零零落落。
三月中旬,谢岩等人在考殿试的时候,府城又迎来了一场大集。
他取中进士的消息传回府城,本次大集都没怎么费劲,就占到了一个摊位。还没到雨季,商号的菌子储备不足,让陆杨大感遗憾。
他们之前有过尝试,可以跟其他作坊、商号谈合作。别家供货,他们卖。
陆杨后来又跟洪楚聊过,能把货源的来路摆在明面上。他们挣个信誉钱。
信誉要多年积攒,一开始会很坎坷。
他把弟弟他们都叫来,一起商量过,决定就挣信誉钱。
开始坎坷一些,慢一些不要紧。他们现在也没有足够的人手去承办。刚好一起发展,事业起飞,人员到位,才接得住大财。
走信誉担保的路子,他们商号以后做旁的生意,入股或者自家开作坊,也能更好的让客商们接受。
大集是忙碌的,里里外外都有奔头。
谢岩启程返乡时,家中又来人报喜,恭贺谢岩取中状元。
这下别提往来游商了,城内乡绅、大小官吏,都上门祝贺。
登高楼的余老板上门下帖子,要给谢岩摆酒庆贺,只等他回家。
余老板是他们来府城后的第一批客商之一,也是他示好,以登高楼的名气,带着菌子菜扬名。直到现在,还固定拿货,商号卖蜂蜜,他也拿了不少。
陆杨直接答应了,不耽搁余老板做生意,只说到时会提前递帖子订座。
和谢岩的心情不一样,他在京城高兴不起来,家里却非常喜庆。
陆杨挺着大肚子,里外走动不方便,就坐屋里这这那那的指挥。
还没返乡,先在公爹牌位前祭拜禀报。香火要给足,收拾些酒菜,买些香烛纸钱。
考中状元,家中门庭彻底要改了。这房子是租来的,不能改。外头要留人,辛苦一下黎峰和罗二哥,还要从商号里叫些伙计过来支应。
这时候报喜的人很狂热,也不知他们激动个什么劲儿,窗户门槛儿都能先拆了,也不管房子是怎样的,先改了拿银子再说。大喜的事情,不好跟人吵架,只好他们自家防着点,看见有人带着家伙事来,都拦一拦。
三年出一个状元,但百年才出一个□□。谢岩的状元跟别人的状元不一样。
以后当官能走多远,他们不考虑。趁着名气在,里外都沾沾光。
他的书斋不用提,以后少不了状元墨宝、状元笔记、状元文章等东西。
弟弟家的酒楼也可以先筹备起来,买不起就租个铺面。不想去街上,就让海有田跑一趟牙行,让蔡管事帮忙找一找,看看书院附近有没有合适的饭馆,要大一点,气派点。
他们在赶考的季节来府城时,饭馆酒楼的菜单全有“状元”,什么状元蹄、状元塔,连茶水都是状元茶。那他弟弟开个状元楼,不过分吧?
就开在书斋附近,以后就往外吹牛,说他家状元郎就是吃这些东西,才养出的好脑子。附近书生们怎能不心动?
商号就算了。往来游商已经贺喜过两回,这种事情,要适可而止。捧得太高,对他们都不好。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