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对他们的公司有兴趣,且人也合适的话,他自然不会拒绝。
谭文磊有点紧张:“有什么要求?公司招人是不是要看学历和年龄?”
卿孟祝:“生产部门的人不看学历,身体健康就可以了。年龄的话,十八到五十都行,要人勤奋并且没有基础病的。”
冯凝香在旁边插话:“女的行不行?”
卿孟祝:“行啊,怎么不行?我们这活又不是纯体力活,妇女也能上手,比如你们不就干得挺好的吗?”
冯凝香她们咯咯笑:“你要是这么说,等你们招人的时候,把我们也招进去呗。”
她们在卿孟祝家兼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双方的感觉都不错。
卿孟祝爽快地答应下来:“行,等生产部门组建好了,你们过来,给你们算全职,交五险一金。文磊叔,你是不是有亲戚想来?”
谭文磊不好意思:“是我自己想干。”
这话一出,大家都挺意外。
谭文磊挠头:“我田种得一般,刚招了虫,今年估计挣不了什么钱。孟祝你要是看得上我,我跟你干。”
谭文磊会说这话,不仅卿孟祝意外,所有人都很意外。
狄彩勇最先反应过来:“文磊你不种你家的地了?”
谭文磊不好意思:“我早就想去外面打工,这不是找不到工作嘛?要是能找到,我就不种了。”
冯凝香:“那你家这些地怎么办?”
谭文磊:“转租出去,我们这里路好走,挺容易转出去的。”
种地的风险比较大,病害、虫害、水涝灾害等都特别频繁,除了需要技术,还要运气。
谭文磊早年还行,现在年纪大了,还要操心那么多,又一直做着重体力的活,就想退,和卿孟祝念叨过好几次不想种地了。
卿孟祝都知道,也理解。
谭文磊问完,看大家都围着,反应过来,说道:“我就是问问,看你们要不要人?”
卿孟祝:“要啊!文磊叔你要是考虑好了,欢迎你随时过来。”
谭文磊一个人种十几亩田,勤奋程度不用说,人品和性格也都挺好,热衷帮人牵线还负责。
卿孟祝挺喜欢他。
谭文磊一听卿孟祝这么说,立刻说道:“那我回去跟我老婆商量一下。”
卿孟祝:“慢慢来,不急,我们的生产部门还没正式组建,等正式组建了,你们再过来也行。”
卿孟祝说是这么说,他们家要招人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村子,连附近几个村子的人都知道了。
不少人上门来毛遂自荐,表示愿意跟着他干。
卿孟祝看到合适的会招,不合适的便交给赵和曦挡掉,开公司就是开公司,他也不介意什么面子不面子。
卿孟祝他们平口村就招了两个人,除了谭文磊外,另外一个则是邓临嘉。
两人都跟卿孟祝比较熟,了解他的人品和能力,对他也比较看好。
相比起自己种田,他们还是更愿意跟着卿孟祝干。
好歹拿一份固定工资,还交五险一金,以后老了能有个收益,比种地强。
两人正式入职祝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后,田也转租给了他们公司。
除了他们俩,村里好些人看到卿孟祝他们公司要租田都将田转租了过来。
卿孟祝和赵和曦天天看田跑手续,将一大部分连着的田租了下来,租约统一签订二十年,从明年一月一日开始生效。
有些田地理位置不那么好,或者没有连着,他们就暂时没租。
田主人听到他们不愿意租,还挺遗憾。
这些年他们这里的农业发展得好,在各路支持下又和商超及社区农业对接,不愁销路,但种地还是累,一年到头也不比打工挣得多多少,还特别操心,要是有机会跑,挺多人还挺想跑。
卿孟祝不去管别人的想法,他只做了规划,将条件好的农田和池塘都收了下来。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努力,他手头上的农田从十五亩暴涨到四百五十亩,也就是三十公顷。
这点地对于一个农业科技公司来说还是不算多,不过已经代表他们走上正轨了。
卿孟祝最高兴的就是除了这三十公顷地,还租下了八个连在一起的大池塘,这些池塘合起来起码有十亩。
等来年,他们把这大池塘清一清,种上莲藕养上虾,一定能获得不错的收益。
两人跑了那么久,都累得不行。
这天终于歇下来了,两人坐在家里做纪录。
赵和曦的记事本都卷起毛边了,他翻着记事本:“目前该做的事情都做完了,接下来就是整理农田,先消杀再埋底肥,为明年春的种植做准备。”
他们租的田中也不是每一块田都种了作物,有些空着的田现在已经可以开始准备了。
卿孟祝也看自己的记事本:“消杀不急,等空出来之后一起消杀吧。这几天我想先种竹子,再考虑一下明年的销路问题。”
他们的地多,要是种菜,现在差不多该为卖菜铺路了——和商超合作、直接对接社区或者走电商的路子都可以。
只是不同的卖菜方式侧重点不同,最好在种植之前就确定好。
赵和曦将卿孟祝的话记下:“行,把收拾山林作为我们生产部的第一项工作,正好拿这个当试用期,考察一下。”
卿孟祝点头:“种竹子比较累,要是连种竹子大家都能适应,接下来的工作应该也没什么问题。”
赵和曦:“好,我明天就联系人来报到。”
赵和曦已经把生产部组建起来了,他将生产部的人暂时分为三组,目前只组建起了一组,由冯凝香当组长,他自己兼任生产部的部长。
现在一组一共十五个人,七男八女,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
卿孟祝对招人没有太大的要求,更希望给本地出路少的低学历中年人提供工作机会,也算是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赵和曦亲自面试,又找人打听了面试者的品性,精挑细选,才筛选出十五个勤快的员工。
现在终于来活了,他也想看看招的人合不合适。
要是不合适,趁着试用期没过,赶紧换人,下次他再招聘就有经验了。
正式上山干活那天,卿孟祝和赵和曦带队,十七个人戴上帽子手套,一起往卿孟祝家山上奔。
爬到山上的时候,赵和曦给大家开了个短会,今天的目标是清理灌木和杂树,统一将地面的部分清除,后面再来挖树根。
大家听完都表示知道了,很快就各自分散干活。
这么大一座山,十七个人分散在山里,丝毫不起眼。
然而大家干起活来却很快,咚咚咚地,一会就清理出一大片地方出来。
卿孟祝和赵和曦观察了一下,发现男女同事的干活速度居然差不多。
赵和曦小声地跟卿孟祝说道:“你们这边的阿姨好猛啊。”
卿孟祝同样小声:“她们平时也没少干重体力活,有的还会去建筑工地上干活,都是很勤快的人。”
赵和曦:“真厉害,比我们强多了。”
大家干活都很快,他俩反而落在后面。
幸好他俩是领导,也没人催他们。
他们生产部的工作时间是早上七点到十一点,下午两点到五点,一天七个小时,中午有一顿工作餐,一般是盒饭。
今天第一天上班,十一点下班的时候,赵和曦带大家去镇上吃饭,也庆祝开工。
吃完饭,大家各回各家,下午再来上班。
全是本地人就这点好,一辆电动车,半小时哪里都到得了,上下班非常方便。
赵和曦带人忙了几天,把杂树灌木全都砍掉了,而后开始移栽竹子。
卿孟祝家的竹子长得太快了,现在已经长了一大片。
移栽的时候,将竹子连根挖出来,砍掉多余的枝叶,将根部放到调制好的生根液里泡两个小时再移栽到别处,基本都能活。
于是,短短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卿孟祝家的竹林从一片扩大到了一座山。
尽管大部分地方,竹子种得很稀疏,也还不成林,但是可以想象它们枝叶繁茂后的样子。
到时必定满山苍翠,竹风飒爽。
赵和曦也看明白了:“你是不是想将榛鸡养在山上?”
卿孟祝:“对啊,总不能一直养在后院,后院太小,对它们不好。”
赵和曦:“榛鸡是不是要孵出来了?”
卿孟祝:“没那么快,起码要月底,榛鸡得孵25天。”
赵和曦打开手机看了下天气预报:“月底气温已经降下来了吧?是不是还得买个取暖器?”
卿孟祝:“应该不用,十月才降温,到时候再看看。”
赵和曦畅想了一下:“要是把榛鸡养在竹林里,能养几万只吧?以后就不愁吃了。”
卿孟祝:“几万只这个密度太高了,先来几千只试试。就怕上规模了,万一有什么疫病,会一锅端。”
他们正聊天的时候,明春晰下班回来了。
看两人坐在长条桌前,身前各放着一本本子,桌角还泡着一杯茶,他走过去,自然而然地搭了一下卿孟祝的肩膀,看他面前的本子:“在商量什么?”
卿孟祝反手摸了一下明春晰的脸:“说山上养榛鸡的事情。我打算把榛鸡放到山上,让它们变成真正的散养榛鸡,模拟野外的环境。”
明春晰看着他写下的条目:“山上的食物不够充足,还是要人工喂养吧?”
卿孟祝:“有点,不过它们的运动量应该会够。”
赵和曦:“反正比现在好,让它们多动一动,味道也会更好。”
卿孟祝:“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简单聊了几句,明春晰说起来:“刚刚我回来的时候,远远看到十六爷朝这边过来了,不知道是不是有事?”
十六爷就是卿国致老爷子,明春晰跟着卿孟祝的辈分喊。
卿孟祝站起来:“我去看看,应该有的。”
卿孟祝走到门口打开门,卿国致刚好想敲门,一看到他就说:“你要出门?”
卿孟祝摇头:“出来给您开门。”
老爷子乐呵呵,将手中提着的螃蟹递给他:“你知道我要来啊?别人送了几只大螃蟹,我提过来给你们尝尝。”
卿孟祝:“好大的螃蟹!”
赵和曦也跑出来:“现在到了吃大闸蟹的季节吧?”
老爷子:“还差一点,再过几天黄会更满。”
卿孟祝:“那我们今晚做螃蟹,您留下来跟我们一起吃个饭?”
老爷子:“好啊。我看你家山上的竹子已经种完了吧?”
卿孟祝:“今年暂时种完了,明年看看效果,要是竹子种得好,我们把另一座山也种上。”
卿孟祝家的山尽管只是小山,但对于想要种满还是很吃力的事情。
他们家的竹子没那么多,只能让竹子长长,明年再考虑移栽。
老爷子:“我看你那竹子种得挺好,上面成片的竹林已经快成风景了。”
卿孟祝略微得意:“是吧,不枉我们忙了这么久。您来找我们,是不是有事啊?”
老爷子也不绕弯子:“我来是想跟你要两根竹子,不用带根,只要上面部分的就行,想熬点鲜竹沥。”
卿孟祝:“鲜竹沥?”
老爷子叹气:“是啊,这不是换季了嘛,我家老三最近咳得厉害,想给他熬点鲜竹沥润润肺。”
卿孟祝小时候喝过鲜竹沥。
小时候他跟爷爷奶奶住过一段时间,小时候冬天上火咳嗽,爷爷奶奶就会上山砍竹子给他现熬鲜竹沥。
滚热的鲜竹沥喝下去后,很快就舒服了。
长大后,他倒记得鲜竹沥的疗效,只是家人都不在了,自己凑合着过,也不在意吃药会不会对身体不好,感冒咳嗽了就买点药压一压,倒是好多年没喝过鲜竹沥了。
听到老爷子这么说,卿孟祝还恍惚了一下。
旁边的赵和曦也没想到老爷子对儿子那么细心,还问:“您亲自给叔叔熬啊?”
老爷子笑了一下:“我这不也没什么事做,顺便熬一点。”
说着,老爷子对卿孟祝说道:“不知道你家的竹子能不能砍,能砍匀我两根,不能也没事,我问问别家。”
卿孟祝回过神来:“别人来问不能,您来问,那必须能。您急不急?不急明天再砍,天色晚了不好爬山。”
老爷子笑眯眯:“不急不急,我就是来给你们送大闸蟹,怕明天再送,蟹就死了。赶紧蒸了吃,今天正新鲜。”
当晚,老爷子不仅留下来吃饭,还给了他们不少开公司的建议。
老爷子见多识广,对本地的情况又十分了解,给的建议都非常有用。
卿孟祝和赵和曦感激地拿小本本记下。
第二天一早,老爷子就过来了,看得出来很是心急。
卿孟祝他们原本想去地里看看,见到这种情况,干脆跟冯凝香她说了一声,让她带人处理菜地的事情,他们则上山去了。
现在他们开了公司,人手充足,反而比之前还轻松些。
老爷子听赵和曦跟冯凝香说话,饶有兴致地问道:“你们公司现在放假怎么放?”
卿孟祝:“分大小周,一个月六天假,按意愿申请,不忙的时候想哪天放假跟组长说一声就行,忙的时候得忙完了才能轮流休假。”
农业不比其他行业,农业非常看重时节,有时候得抢种抢收,没法将节假日固定下来。
老爷子听着却点头:“这个好,你们公司待遇挺好。”
卿孟祝:“反正也不是特别着急盈利,就慢慢来。”
一个月只有四天假,休假偶尔还要加班的明春晰在旁边说道:“比我们公司好。”
卿孟祝哈哈笑起来,揽住明春晰的肩膀挂在他肩上:“那等我们的农业公司挣钱了,我们再正儿八经地开个科技公司,到时候怎么休假你说了算。”
他们一边说话一边慢慢上了山。
原本长满了杂树的山现在到处都是竹子,显得清幽又整齐。
尤其卿孟祝他们公司最近比较闲,赵和曦便带人上山埋了一轮有机肥,都是外面买的发酵羊粪。
埋肥的时候翻过土地,清理过不少树根,现在土壤松软肥沃,一看就非常有利于竹子的生长。
老爷子看着忍不住说道:“你们这种得也太精细了,一看就是要在竹子上做文章啊。”
卿孟祝笑:“先种着,种好梧桐木,再看引什么金凤凰。”
反正他家的竹子是云镜竹,怎么种都不可能亏。
老爷子连连点头:“要得,到时候无论是卖竹材、挖竹笋还是做点别的,都不难。”
卿孟祝:“我们也是这么想,到时候可能在山上养榛鸡,也可能种点竹荪,养点竹虫什么的,竹子能挣钱的项目还挺多。”
他们一边说着一边找那些长得比较密的竹子,砍掉长得太密的竹子可以让竹林发展得更好。
今天砍竹子砍地面的部分,正好剩下的竹根挖起来泡一泡生根液还能移栽到别处,形成新的竹林。
之前卿孟祝悄悄给竹子滴了生长液,竹子长得快,合适的竹子也多。
除老爷子外,他们三人每人砍了五六根大竹子,而后一捆,就这么背着下山。
生竹子比较重,好在都是年轻人,背着也不算吃力。
院子里的杂物比较多,他们把竹子背到后院的空地上,拿砖头另外垒了灶,然后把竹子劈开,竹皮朝下,就这么放在火上烤。
灶下的火不大,竹子被烤着,两端冒出了泡泡,有水被烤了出来,滴到他们在竹子两端下面放着的碗里。
烤出来的竹子本身蕴含的水分,而不是竹节处藏着的水,所以颜色偏黄,闻起来也有股竹子特有的清香味。
赵和曦:“没想到鲜竹沥是这么来的,要弄点鲜竹沥还真不容易啊。”
老爷子:“那是,所以现在基本都没人弄,要喝只能自己动手。”
赵和曦想起来:“不对吧?我在药店也看到过鲜竹沥。”
老爷子嗤之以鼻:“那鲜竹沥不纯,都是竹子煮水浓缩的,跟我们这种鲜竹沥不是同一回事。”
卿孟祝:“现在很多都是复方鲜竹沥了,可能一部分鲜竹沥加煮竹子的水浓缩出来,再加别的药材。”
赵和曦一脸感慨:“听起来水很深啊。”
卿孟祝:“像我们这么熬鲜竹沥成本太高了,那种鲜竹沥也有效。”
老爷子:“就一点点效果,喝了也不舒服。”
他们守着竹子,等竹子里面的鲜竹沥被烤得差不多了就换新鲜的竹子。
守了半天,几个碗还是半满,鲜竹沥一共也没熬出来多少。
卿孟祝换了新的碗放上去,而后将装了鲜竹沥的碗换下来,另外找了个大碗罩上纱布,将鲜竹沥过滤到大碗里。
鲜竹沥是烤出来的,里面多少飘了灰,得过滤一下才能喝。
赵和曦早就迫不及待了:“我能尝尝这个鲜竹沥吗?”
卿孟祝问老爷子:“不怎么咳嗽也能喝吗?”
老爷子:“能,别喝太多就行,喝多了寒。”
赵和曦:“我咳啊,怎么不咳?早上起来嗓子也不是很舒服,正需要清一清。”
老爷子:“这种情况可以喝。”
卿孟祝便将过滤好的鲜竹沥倒了小半碗给赵和曦喝,又问边上的明春晰:“你要喝吗?”
明春晰:“我不喝,你自己喝点。”
喝水都堵不住赵和曦的嘴,他在旁边连连点头:“对对对,孟祝你嗓子也有点哑,可以喝点试试。”
卿孟祝说道:“别胡说,我嗓子清亮得很!”
说着,卿孟祝和明春晰对视了一眼,眼神有些微妙。
卿孟祝的嗓子偶尔确实有点哑,却和上火没什么关系。
赵和曦和老爷子都没注意到他们的表情。
赵和曦喝完小半碗,喟叹一声:“别说,喝下去真是整个人都舒服了,胸口也不发闷了。”
卿孟祝:“见效哪可能那么快?你那纯粹是心理作用。”
老爷子却说道:“老祖宗传下来的方子自然好,我们年轻的时候,小孩秋冬一咳嗽黄痰,我们就上山砍竹子熬鲜竹沥,给小孩喝完就好了,比给他们吃药好。”
卿孟祝听着这熟悉的说法,心情颇为复杂地笑了笑。
他们熬了三捆竹子,才熬出几大碗鲜竹沥。
卿孟祝过滤好了,拿保温杯给老爷子装了一杯,剩下的装进密封罐里,又连密封罐一起放到锅里蒸,蒸好自然晾凉后,放进冰箱保存。
这样处理的鲜竹沥在冰箱里保存半个月应该不成问题。
眼看到了饭点,老爷子也不在他们家多留,高高兴兴地揣着保温杯就打车找儿子去了。
卿孟祝看着老人的背影,眼里带着羡慕。
正看着,一只手压在他肩膀上,转头却是明春晰近在咫尺的脸。
明春晰压着他的肩膀往屋里带:“吃饭了,我刚刚做了生炒鸡。”
卿孟祝:“用周哥给的酱做的吗?”
明春晰:“闻到香味了?”
卿孟祝点头:“闻到了,特别香!”
说着,卿孟祝心底里那点羡慕已经抛到脑后去了,现在他也有家人了。
老爷子趁着鲜竹沥还烫着,直奔卿勋的公司。
卿勋感动之余又有点责备:“您这么跑来跑去,也不嫌累?”
老爷子:“嘿,要不是为了你,我至于吗?快趁热喝,我特地拿保温杯装的,热着喝有效。”
卿勋打开保温杯倒了半杯:“这鲜竹沥真好,青黄青黄的,看着真澄净。”
老爷子:“我们亲手熬了滤出来的,能不澄净吗?”
卿勋一口气喝了半杯,又盖好保温杯,伸手揽着老爷子的肩,笑嘻嘻道:“真好,还是我爸想着我。”
老爷子眼里也带了笑意:“不想着你们想谁?怎么样?有没有用?”
卿勋抚着胸口:“有,喝完舒服多了,感觉肺一下就放松了。”
老爷子又担心起来:“肺还闷啊?去医院了没有?”
卿勋:“去过了,医生说没事,就是咳嗽上火。”
说着,卿勋不舍地看了保温杯一眼:“要是孟祝他家会熬鲜竹沥卖就好了,外面卖没什么效果,可惜白占鲜竹沥这个名头了。”
老爷子:“人孟祝才刚开始种竹子,哪舍得砍下来熬鲜竹沥?这点鲜竹沥还是我舍了老脸问人家要的。”
卿勋:“那他家以后可以试试,他家这鲜竹沥真不错,要是熬了卖,哪怕价格贵一点,愿意买的人肯定也不少。”
老爷子心头一动:“我提醒他一下,确实比卖竹子强。”
卿勋:“就是,现在办个保健食品经营许可证也容易,我看他那公司项目多,可以办一个试试。”
老爷子:“行,我等会就跟他说。”
老爷子操心的事情多,怕自己不记得,跟儿子吃完饭后立刻给卿孟祝打电话说了儿子的提议。
老爷子对他家的宝贝一清二楚:“我看你们家的莲心就很不错,当成保健茶卖,应该也会好卖。还有山上的乌天麻,你们家的乌天麻不是长得不错?以后可以加工成天麻糕什么的。现在这鲜竹沥也好,愿意应该不愁销路。”
“趁着现在有空,你们抓紧时间办个证,以后要用的时候就不用急了,就算不用,办个证也不怎么麻烦。”
卿孟祝心中一动,倒觉得以后真可以试试。
他家的竹子是优品云镜竹,尽管现在用了生长液,品质暂时达不到优品,但也比市面上大部分竹子要好。
以后真卖鲜竹沥的话,肯定能打开市场。
入口的东西最看品质,品质好不好,消费者第一时间就能尝出来。
卿孟祝跟明春晰说了这事。
明春晰也同意:“找人办吧,正好以后可以走保健礼盒的路线,比一般的农产品好卖,也比较容易卖上价。”
卿孟祝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我们的莲子可以仿照燕窝盅的形式,做成银耳莲子羹。之前阿姨还反馈过莲子挺补,能美容养颜来着。”
明春晰:“吃了莲子羹的那段时间,她的气色确实好。”
卿孟祝:“那我们也试试,正好还有两百多斤干莲子,我看看能不能在中秋节的时候推套礼盒出去,省得放久了莲子的品质会下降。”
农产品还是新鲜的比较好,越放品质越差,哪怕容易保存的莲子也这样。
卿孟祝之前留着莲子是想拿莲子当种子,前阵子嵇青林和伍天庆都反馈说他家莲子种出来的莲性状不稳定,要是移栽,最好还是用藕种,他就放弃了用莲子扩繁的想法。
明年新租下来的大塘还是移栽藕过去,这批莲子就当食用莲子消耗掉好了。
卿孟祝把这个计划跟赵和曦也说了一下。
赵和曦一拍大腿:“我觉得可以,正好我们趁这个机会把市场部建起来,慢慢锻炼着。另外把我们的网店也开起来,现在别管它有没有东西卖,先开着,等以后有东西要卖的时候就不会手忙脚乱了。”
卿孟祝赞同:“行,就这么办吧。”
山上的竹子还没完全长起来,现在没那么多竹子可熬鲜竹沥。
卿孟祝让赵和曦他们先跑银耳莲子羹的事情。
作为副总的赵和曦完全没意见,从周一就开始联系人买原材料,又联系代工厂,找人设计瓶子和外观。
卿孟祝对商业不是很感兴趣,便放手让他去跑,自己则照顾田里山上。
这天傍晚,赵和曦兴冲冲地提着一个礼盒进来了,一进院门就嚷道:“银耳莲子羹做出来了,你们快来尝尝!”
正在厨房里忙活的卿孟祝听到动静后走出来:“这么快?”
赵和曦:“加急嘛,尽量赶一下中秋国庆的档期。”
明春晰跟在卿孟祝后面:“辛苦了。”
赵和曦:“嘿嘿,也没有很辛苦,我现在比较兴奋。来来来,一人一罐,尝了之后告诉我感觉,我们再来调整。”
赵和曦将礼盒放到桌上。
礼盒以绿色为主调,上面绘着精致的花卉,中间用篆体写着“银耳莲子羹”五个大字,看着很精致清新,一看就是面对女性向的礼盒。
卿孟祝又看了看背面,找到了配料表等信息。
赵和曦催促:“别看了,赶紧尝尝。喏,200克一罐,一人份的。”
卿孟祝打开盒子,从里面拿出三罐磨砂玻璃罐装的银耳莲子羹,分给他俩:“里面的玻璃罐也挺好看的。”
赵和曦得意:“那是,人靠衣装佛靠金装,高档礼品靠包装,这个不能少。”
卿孟祝拧开盖子,将贝母做的勺子拿出来,闻言给赵和曦竖起大拇指:“我来尝尝。”
玻璃罐里的银耳莲子羹熬得很浓稠,胶质全出来了,里面还点缀着枸杞和红枣,一看就给人一种很补的感觉。
卿孟祝看了看,拿勺子舀了一勺,送入口中,瞬间,清凉甜润的感觉蔓延开来,里面的银耳和莲子一甜糯一绵软,口感很棒,甜度也恰到好处。
卿孟祝眼里露出惊喜:“味道真好,比我想象中的银耳莲子羹好。”
赵和曦得意地摇头晃脑:“我们调整了好几次配方,这版的用料没那么扎实,口味却最好。春晰你呢,你感觉怎么样?会过甜吗?”
明春晰仔细品尝:“吃起来的时候不会,因为甜度恰到好处,非常好地遮掉了莲子和银耳的草涩味,感觉很好吃。吃完之后才会觉得口腔有点甜,要喝水压一压。”
卿孟祝看着明春晰笑:“可能你不怎么喜欢甜食,我倒觉得刚好,甜味很正,吃完后也没觉得有什么负担。”
赵和曦:“你舌头真灵,里面的冰糖用的三十一斤的□□糖,跟普通冰糖有点不一样。银耳也是,用最好的那档银耳,大量拿货都要两百一斤,枸杞三百八一斤,红枣八十一斤,等会我把品牌和价格表发给你们。”
卿孟祝点头:“现在正需要把名声打出去,别吝啬。”
赵和曦:“好嘞,要是你们都觉得没问题,就按这个配方生产了。卿勋叔他们那边已经订了五百盒,两百八一盒,我们先发那边的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