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您不必过于忧虑。”李源轻声宽慰道,“近日南疆的荆蛮人攻势已经有所减弱,这或许是个好兆头。说不定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选择投降休战,让周将军得以顺利回京。到那时,咱们再好好筹划,定能为国分忧。”
然而,严孤山却并未因此感到轻松。他叹了口气,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仿佛已经穿透了重重云雾,看到了南疆那片充满硝烟与战火的土地。
“初冬时节,水面已结薄冰,渡河变得异常艰难。双方暂且休战,也是无奈之举。但我深知荆蛮人的狡猾与凶残,他们绝不会轻易善罢甘休。而冬日南疆湿寒,对我军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条件。这场仗,恐怕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艰难得多。”
严孤山见李源在谈论军事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便轻轻摆了摆手,表示理解并决定不再继续这个话题。他深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而李源在政治律法方面虽然能力出众,但在军策上或许并非他的强项。
心中想着,严孤山准备回去找自己的门客以及郑长忆商议,毕竟他们中不乏精通军事之人,或许能为当前的南疆局势提供更为有效的对策。然而,在转身离开之前,他忽然想起了自己此行的另一个重要目的。
“李大人,”他旁敲侧击地问道,“关于那些……嗯,画册,你那边处理得如何了?”
李源闻言,立刻明白了太子的意图。他迅速从案几上拿起一封已经封好的包裹,递给了严孤山,并解释道:“殿下放心,这些画我已经仔细处理过了。上面出现的所有名字都已经被我一一记录下来,原本放着也没什么用处了。正如殿下所说,放在刑部确实人多眼杂,万一被人翻出来外传,对那些无辜被卷入其中的人的名声确实不好。因此,我认为将它们存放在东宫,由殿下亲自保管更为妥当。”
严孤山接过画册,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多谢李大人。”严孤山沉声道谢,同时将画册小心地收入怀中。
他怀中还有一封郑长忆昨夜寄来的信,今早回到东宫匆匆拿了就赶过来,也没来得及看。他将两份包裹在怀中揣好,暗自叹了一口气。
第94章 小心路滑
李源送走太子后回屋去屏风后找郑长忆,郑长忆坐在角落里默默的捧着手炉发怔。
李源看他半晌没反应,问:“怎么突然呆了?”
郑长忆抬头看着李源,眨着眼睛道:“是啊,你们折腾这么一圈下来,除非是周氏放弃了穆王爷这个棋,不然你们就是白忙活了。”
李源叹气伸手把他拉出来:“你这是痴心妄想呢,听了只言片语就说这些,你又不是跟太子一党的,凭周氏怎么闹,你好好跟着皇帝,怎么也闹不到你身上。行了别瞎担心了,快回去”
李源特意先一步来到后院,找了个由头将巡逻的侍卫暂时调开,他匆匆回到内室,见郑长忆仍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便连忙上前,细心地为他戴好风帽,边整理边催促道:“快回去吧,这天寒地冻的,大路上的雪都被来来往往的人踩化了,湿滑得很,你小心些走小路。下次出门,记得一定要带上个书童,也好有个照应。”
郑长忆对于李源的关心,虽心中感激,但面上却是不耐烦地“嗯嗯”应着,显然并未将这番话放在心上。
沿着那条少有人走的小径,郑长忆一步步向少府寺行去。雪地上留下一串串深浅不一的足迹,偶尔传来脚下积雪被踩踏发出的“咯吱咯吱”声,在这寂静的早晨显得格外清晰。
郑长忆踏入少府寺的大门,早晨清扫过的雪地,因新落的雪花和过往行人的踩踏,又结上了一层薄薄的冰。郑长忆一心想着心事,并未留意脚下, 踩中了一块隐藏在雪下的薄冰,身体顿时失去了平衡,“啊”的一声惊呼伴随着他摔坐在冰冷的雪地上。
这一摔,不仅让郑长忆感到一阵剧痛从腰椎传来, 里头的下属们听到外面的动静,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好奇地探出头来查看。当他们看到郑长忆摔倒在地的情景时,都吓了一跳,连忙放下手中的东西,快步跑来想要帮忙。他们七手八脚地想要扶起郑长忆,但郑长忆却感到腰椎处传来一阵阵剧痛,仿佛有千万根针在刺一般,让他根本无法动弹。
金环和宋恕闻声赶来,都吓了一跳,两人各一边把他架起来送到后屋书房榻上。
躺在书房的榻上,郑长忆感到腰椎的疼痛更加剧烈了。他忍不住捂住脸,眉头紧锁,“今日是谁扫的雪?”他沉声问道,语气中带着几分难以掩饰的愤怒,“怎会如此疏漏?”
宋恕忙道:“是前院的杂事们,今早扫过,这会儿天寒,又冻上了吧,大人消消气。”
郑长忆听了宋恕的话,虽然心中仍有怒气,但也知道此时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他咬牙忍住了疼痛,闭上了眼睛,试图用这种方式来缓解一下身体的痛苦。他心中暗自懊恼自己太过大意,没有叫人服侍着出门,以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罢了罢了,金环,你帮我按按腰吧,我实在是疼得难受。”郑长忆终于开口请求道。然而,他的话音刚落,就被宋恕再次阻止了。
“大人,您要是觉得疼得难忍,可能是扭伤了。这样贸然按摩的话,恐怕会适得其反。”宋恕一脸严肃地说道,“我看还是请医师去府上为您诊治吧,这样比较稳妥。”
金环满脸焦急地转向宋恕:“宋大人可知道这京城哪个医馆的大夫擅长治扭伤?”
宋恕想了想道:“东大街的回春堂里的大夫会治跌打扭伤,金针馆的曾大夫擅长针灸……”
郑长忆在一旁听得心烦意乱,他胡乱摆了摆手,强忍着疼痛说道:“别管那么多了,赶紧回家,让金环去请医师来。”
回到府中,金环连忙去请医师。然而,回春堂的大夫竟被别的府邸请去了,只留下金针馆的曾大夫前来。一番针灸过后,郑长忆非但没有感到轻松,反而疼得更加厉害,浑身上下直冒虚汗。
他勉强支撑着,对金环说道:“这曾大夫的针灸,于我似乎并无大用,你再去请一位医师来吧。”
金环见状,心中更是焦急万分。他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再次出门寻找医师。过了半个时辰,当他带着一个看似有些疯癫的老道走进房间时,郑长忆刚针灸完正上半身裸露,用薄被子勉强遮住身体。看到这位不速之客,他吓了一跳,惊呼道:“金环!这是谁?你怎么能带一个疯癫的老道进来?”
金环连忙解释道:“大人息怒,我去请医师的路上,正巧看到这位老道在路边给人看诊。那人滑倒扭伤,被他轻轻一按就好了。我见他医术神奇,便斗胆将他请了回来。”
郑长忆虽然心存疑虑,但此刻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他勉强镇定下来,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这位老道。老道似乎并不在意郑长忆的目光,只是微微一笑,说道:“小友不必惊慌,贫道冬日在山里经常帮香客诊治,绝无差错。”
金环见状,小心翼翼地在一旁劝道:“公子,这老道据说是奉山那边的高人。您不妨让他试试?”
郑长忆面对这位突然造访、看似不拘小节的老道,他心中不禁生出几分嫌恶,尤其是想到这老道或许曾与形形色色的人有过接触,更是让他难以忍受。于是,他不动声色地给金环递了个眼色,金环心领神会,迅速端来一盆清水,置于老道面前,示意其先净手再为大人诊治。
老道见状,也不恼,只是微微一笑,依言而行。待双手洗净,他这才再次靠近郑长忆,轻轻按压起他后腰的伤处。郑长忆因疼痛而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老道见状,神色凝重地宣布:“大人这是扭伤了,而且似乎还伴有轻微的骨裂。”
此言一出,郑长忆心中一惊,但随即又听老道安慰道:“不过大人放心,伤势并不严重。只需用捣烂的生地黄熬制成药,敷于伤处,再以纱布固定,这半个月内小心行动,自会痊愈。”
金环闻言,连忙表示府中备有生地黄,随即转身去准备。老道则继续为郑长忆按摩扭伤的肌肉,尽管手劲颇大,疼得郑长忆几乎要落下泪来,但一番按揉之后,那原本紧绷酸痛的肌肉竟真的舒缓了许多。
不久,金环端着熬好的药汤回来,小心翼翼地替郑长忆敷上。随后,又根据老道的吩咐,给郑长忆服下了一些增进骨骼愈合的药物。药力渐显,郑长忆只觉疼痛减轻了许多,心中对老道的医术不禁多了几分敬佩。
待一切处理妥当,郑长忆欲赏老道银两以示感谢,却被老道婉言谢绝。他笑道:“大人客气了,贫道行医济世,不求名利。只愿世间少些病痛,多些安康。”郑长忆闻言,心中更是感慨万分,只好作罢。
最后,他吩咐金环在前院备下一桌素斋,以表对老道的敬意。临别之际,郑长忆还是坚持让金环塞给老道几块银子,说是让他路上买些茶水解渴,老道推脱不得,收下后转身离去。
郑长忆因那一跤摔得不轻,腰部传来的阵阵剧痛让他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行动。他勉强坐起身,试图用食物来安抚身体的疲惫与不适,但每咀嚼一口都伴随着腰部难忍的疼痛,让他几乎失去了食欲。
最终,他放弃了继续进食的念头,决定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于是后半日便一直趴在床上,任由时间在昏沉与疼痛中缓缓流逝。
在这漫长的午后,郑长忆的思绪如同脱缰的野马,难以收束。他迷迷糊糊地睡了一觉,梦中似乎还回荡着今天无意间听到的李源与严孤山的谈话内容。
那些关于时局的深刻分析、对未来的种种忧虑,如同沉重的石块压在他的心头,让他即使在梦中也难以释怀。醒来后,他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了这份忧虑,不禁愁上心头。
他尝试着想要起身,想要自己分析一下当前的局势,但刚一用力拉动腰部,便疼得忍不住叫出了声。金环闻声急忙赶来,看到郑长忆痛苦的模样,连忙上前扶他。在金环的帮助下,郑长忆缓缓坐稳,心中却不禁想起了另一件让他挂心的事情:“公子,太子那边还没有送来回信呢。”
郑长忆闻言,轻轻叹了口气。他回想起今早严孤山那略显疲惫的身影,以及他提及因公主病情而忙碌一夜的话语,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
他轻声道:“他有事忙着,且安心等待便是。”
然而,话虽如此,郑长忆心中的担忧却并未因此减轻分毫。正当他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时,门外突然传来了银铃急促的脚步声和通报声:“公子,皇帝回京了!听说他已经得知了最近京城发生的事情,立刻召见了太子和李大人进宫。”
这个消息让他瞬间清醒了过来。他意识到,随着皇帝的归来和对京城事态的关注,整个局势都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担忧严孤山在宫中的处境安危,更担忧他们共同筹谋的计划是否会因此受到冲击甚至夭折。
郑长忆深知,在这关头,干着急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他强忍着腰部的剧痛,双手紧紧抓着床沿,用尽全身力气缓缓坐起。
他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的思绪逐渐清晰起来。然后,他拿起案头的纸笔,开始将脑中的盘算、计划以及眼下的局势一一罗列下来。他凭借着前世那微薄却珍贵的记忆,努力回忆着每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试图从中找到一丝线索,来判断各种计划的可行性。
时间悄然流逝,窗外的月光逐渐西斜,直至月上三竿,郑长忆才终于停下了手中的笔。他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轻松之色,虽然只是勉强找到了一条看似可行的道路,但这已经足以让他感到一丝欣慰。他知道自己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至关重要,稍有差池便可能满盘皆输。
然而,长时间的思考与劳作让郑长忆感到无比的疲惫。他的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身体也因长时间的紧绷而显得僵硬不堪。他示意金环撤去屋内的炭火,让空气变得凉爽一些。然后,他缓缓躺下,任由疲惫如潮水般将他淹没。
第二日的清晨,天边还挂着淡淡的月牙,星辰尚未完全隐退,金环便轻轻地推开了房门,将还在睡梦中的郑长忆唤醒。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促与不安:“公子,皇帝下旨要您即刻进宫面圣。”
第95章 仲冬寒气严,霜风折细柳
郑长忆迷迷糊糊中睁开眼,见窗外漆黑一片,不由得皱了皱眉,但随即意识到这是皇命难违,便强打起精神坐起身来。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感受到腰部传来的隐隐作痛,不禁轻叹一声。
金环见状,连忙上前关切地问道:“公子,您的腰可还疼得厉害?我帮您换换药吧。”说着,他便动手去解郑长忆腰间的绷带。
绷带解开后,金环惊讶地发现,昨日被按摩过的地方已经泛起了青紫,显然是那老道手劲大了加上淤血未散。他心疼地看着郑长忆,劝道:“公子,还是敷些药吧。”
郑长忆却摇了摇头,道:“无妨,腰已经不算很疼了。再说,若是让陛下闻到药气怕是不好。”
金环闻言,虽感无奈,却也只好遵从郑长忆的意愿。
一切准备就绪后,郑长忆在金环的搀扶下,缓缓走出府邸,坐上了早已准备好的马车。马车在寂静的街道上行驶着,只有车轮滚动的声音和偶尔传来的马蹄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经过一段时间的颠簸,马车终于停在了皇宫的宫门前。郑长忆在宫人引领下,穿过一道道宫门,向着御书房的方向走去。
从宫门走到御书房的路途虽不算遥远,但对于腰部有伤的郑长忆来说,却已是颇为吃力。他强忍着疼痛,尽量保持步伐稳健,不让自己的狼狈之态显露出来。
终于,他们来到了御书房外。公公进去禀报后出来告知郑长忆:“皇后娘娘正在里面与陛下商议国事,请郑大人先在偏殿等候。”
郑长忆点头应允,跟随公公来到了偏殿。偏殿内空荡荡的,只有几张硬邦邦的椅子摆放着,显得格外冷清。没有炭火取暖,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寒意,让人不禁打了个寒颤。
郑长忆坐下后,顿时感到一股凉意从椅背传来,直透心底。他紧皱着眉头,努力忍受着这份不适。同时,腰部的疼痛也因为久坐而开始加剧,让他不得不时常用手轻轻按摩以缓解疼痛。
几个时辰的时间仿佛过得异常漫长,郑长忆的额头上渐渐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擦去汗水,心中暗自祈祷着时间能过得快一些。然而,宫中的时间仿佛被拉长了一般,每一刻都显得格外难熬。
终于,在郑长忆几乎要失去耐心的时候,公公再次出现在了偏殿门口。他神色匆匆地走到郑长忆面前,躬身行礼道:“郑大人,陛下请您过去。”
郑长忆闻言,连忙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和思绪。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更加镇定从容。然后,他跟随公公再次穿过宫门,向着御书房的方向走去。
郑长忆踏入暖阁的那一刻,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难言的情绪。暖阁内炉火正旺,暖意融融,与外界的寒冷形成了鲜明对比,然而这份温暖却并未能驱散他内心的寒意与不安。皇后已离去,只留下皇帝一人独坐其间,那份空旷与静谧让空气都似乎凝固了起来。
他强忍着腰部的疼痛,缓缓跪下,身体因用力而微微颤抖。礼毕后,他低着头,不敢直视皇帝的眼睛,生怕自己眼中的情绪泄露了内心的恐惧与不安。
“不知陛下叫臣来,有何要事?”
皇帝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他并未直接回答郑长忆的问题,而是反问道:“没事就不能叫你来了?”语气中带着几分戏谑与挑衅。
郑长忆心中一紧,连忙答道:“臣不敢。”他的声音更加谦卑,几乎要低到尘埃里去。他知道,在皇帝面前,任何一丝的抗拒或不满都是致命的。
皇帝似乎对郑长忆的回答颇为满意,他轻轻挥了挥手,示意郑长忆过来。郑长忆心中虽有千般不愿,但也不敢违抗皇命,只得战战兢兢地站起身,一步步挪到皇帝脚边,再次跪下。
皇帝低头看着跪在自己脚边的郑长忆,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他伸手轻轻抚过郑长忆的发冠,那动作轻柔而充满挑逗意味,仿佛是在抚摸一只温顺的宠物。郑长忆的身体不由自主地僵硬起来,他能感受到皇帝指尖传来的温度,那是一种让他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你,很乖。”皇帝的声音在暖阁内回荡着,让郑长忆的心也随之颤抖。
“如今这一个个的,都想要弄权。”皇帝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敲击在郑长忆的心上。他感受到皇帝的愤怒与失望,那是一种对臣子背叛的深切痛楚,也是对帝国未来命运的深深忧虑。
郑长忆跪在地上,身体紧绷,大气都不敢喘。他知道,这个时候任何一句话都可能是火上浇油,让他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因此,他选择了沉默,用无声的顺从来回应皇帝的怒火。
然而,皇帝似乎并不打算就这样放过他。他突然伸出手,猛地抓住郑长忆的头发,将他拉近自己,那双锐利的眼睛直视着郑长忆的双眼。
“你别装不知道,”皇帝的声音冷若寒冰,“你是朕的耳报神,说说吧,你怎么看?”
郑长忆的头发被皇帝突如其来的动作拽得生疼,他强忍着不适,声音里不由自主地带上了一丝颤抖:“臣确实听闻太子殿下与李大人因科举案而深入穆王府,发掘出诸多舞弊之证,此举令京城士子欢欣鼓舞,视为朝政清明之兆。”
皇帝的手并未因此放松,反而更加用力:“那你呢?你,郑长忆,你高兴吗?你对于这股清扫腐败之风,有何感想?”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更加诚恳:“臣,自然是见朝政日益清明而感到由衷的高兴。陛下圣明,太子殿下与李大人忠勇,此等正义之举,实为朝廷之福,百姓之幸。”
然而,皇帝并未因此满意,他轻抚着郑长忆那漂亮得近乎妖孽的眉眼,眼神中却透露出几分冷酷与玩味。
“你还真是心大,难道坐在这个位置上久了,就忘了自己当初是怎么爬上来的?别忘了,你科举之时,也是靠着那些人的‘帮助’才得以出人头地。如今太子他们查舞弊,你这位靠关系上位的官员,岂不是岌岌可危?”
第96章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郑长忆的心猛地一沉,但随即强忍住内心的恐惧与不安,用更加恭敬的语气回答道:“臣不敢忘,王爷、太傅以及陛下的恩典,臣铭记于心。但臣更明白,身为臣子,首要之务便是忠于陛下,忠于国家。至于过往之事,臣已尽力弥补,力求不负陛下厚望。”
说着,郑长忆的眼眶不禁微微泛红,他趁机挤出几滴眼泪,表情可怜地抬眼看着皇帝,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乞求:“微臣只身一人在京城,无依无靠,唯有陛下是臣的依靠和庇护。臣恳请陛下怜悯微臣!”
皇帝看着郑长忆那楚楚可怜的模样,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享受着郑长忆的依赖与顺从,但同时也对他那份骨子里的倔强与抗拒感到不满。他放下手中的笔,缓缓抬起郑长忆的下巴,仔细地端详着他那滚落的泪珠,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刚刚皇后过来说太子这几日疯的很,又哭又叫闹了一场,听得很是聒噪。还是你,可人怜爱。”
说着,皇帝的手不自觉地滑向了郑长忆的领口,那动作缓慢而充满挑逗,仿佛是在试探着什么,又似乎是在寻找某种慰藉。他轻笑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戏谑:“怎么,今日进暖阁前没有按规矩先退去衣物吗?还是说,你故意穿着这厚重的衣裳,就是想要朕亲自为你宽衣解带?”
郑长忆的身体因久跪久坐而疲惫不堪,腰上的旧伤更是隐隐作痛。暖阁内的温暖与他身上厚重的衣物形成鲜明对比,使得他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面对皇帝的质问,他心中虽有万般苦楚,却只能强忍着疼痛,颤抖着声音回答:“陛下恕罪,臣...臣昨日伤了腰,恐怕不能如陛下所愿...”
皇帝的脸色在郑长忆的话语未落之际,已骤然阴沉下来:“怎么,现在连你也不听话了?”
郑长忆被这突如其来的质问吓得浑身发抖,他连忙跪伏在地,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恐惧与惶恐:“臣不敢……臣真的……”
然而,他的话音未落,就被皇帝粗暴地打断了。皇帝猛地一拽郑长忆的领口,强大的力量让他整个人失去了平衡,被重重地掼在了榻上。紧接着,皇帝开始粗鲁地扯拽他的衣服,那动作没有丝毫的怜悯和温柔,只有无尽的愤怒和羞辱。
郑长忆的腰伤因这突如其来的动作而加剧疼痛,他忍不住发出了一声痛苦的呻吟。上衣被扯掉,露出他单薄而颤抖的身体,以及后腰上那片触目惊心的青紫。
皇帝看到他后腰上青紫一片,还能看得出敷药的痕迹,却故意冷笑嘲讽:“哦?这是去哪里偷腥了?”
郑长忆听得此言,心如刀绞,他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不让泪水再次滑落,但眼眶中的泪水却如同断了线的珠子般滚滚而下。他哽咽着解释道:“臣……臣没有……昨日冰雪路滑,臣不慎摔倒……这才伤了腰……请医师按摩所致……陛下可以去问少府寺的官员们……他们都可以为臣作证……”
然而,皇帝似乎并不打算就此罢休。他故意伸出手,轻轻按在了郑长忆的伤处。那轻微的触碰却让郑长忆整个人猛地哆嗦了一下,那剧烈的疼痛让他几乎无法忍受。但他却咬紧牙关,没有发出任何声音。皇帝见状,嘴角勾起一抹满意的微笑,他知道郑长忆并没有说谎。
他一把将手中的衣服烦躁地丢在郑长忆的身上,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与恼怒:“罢了,你这样脆弱娇贵,到底是你伺候朕还是朕伺候你?真是看得叫人没了兴致!”
皇帝望着郑长忆裹着残破的衣裳,颤抖着从榻上爬下,跪在地上,那瘦弱的身躯显得更加可怜可爱。皇帝的语气不自觉地软了下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昨日伤了怎么不叫太医去看看?你这般硬撑着,若是落下病根可如何是好?”
郑长忆顺着这股可怜劲,直接临场发挥,挤出眼泪哽咽着回答道:“臣……臣不敢去请太医。臣听闻前日怀宁公主高烧不退,却连太医都请不到,更何况是臣这点小伤小痛呢?”
皇帝闻言,眉头紧锁,显然对这件事感到十分不满。他沉声问道:“请不到太医?这是怎么回事?”语气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郑长忆趁机将话题引向皇后,他低声说道:“臣也只是听传言,说怀宁公主病重,但太医们却都守规矩不敢擅自前往诊治,非得等到陛下的准许才行。臣想,这宫中的规矩虽严,但也不能因此耽误了公主的病情啊。”
皇帝闻言,脸色更加阴沉,冷哼一声道:“哼,皇后方才还跟我告状,说太子要带着东宫的太医强闯后宫,原来她自己也在这里搞鬼!”
郑长忆怕自己的意图太明显,忙不迭地为皇后辩解,他躬身道:“陛下息怒,或许此事并非皇后娘娘本意,深夜时分,宫人们或有懈怠,不愿走动传话,也是有的。再者,宫中之人,难免有拜高踩低之辈,他们或许因公主年幼,便故意怠慢苛待,也未可知。”
皇帝轻轻瞥了郑长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深知后宫的复杂与黑暗,对于郑长忆的单纯与善良,他既感欣慰又觉无奈。他冷哼一声,语带讽刺道:“哼,你不了解后宫,那后宫如今哪一点不是听她周氏的?宫人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皆受皇后影响,他们的意思,便是皇后的意思。”
言罢,皇帝似乎又意识到自己的话有些过了,他轻轻叹了口气,语气中多了几分温和与关切:“罢了,此事暂且不提。不过,你既已受伤,便应好好医治才是。就算请不来太医,也该去找个好些的医师,你这看的什么大夫,竟将你按成这个样子?”
郑长忆下意识回道:“是位奉山的游医,臣觉得尚可....”
说完才发觉自己不该在皇帝面前提奉山,免得叫皇帝觉得自己和奉山那边走的近,但皇帝听后仿佛心思不在这个上面,啧了一声:“罢了,只是你这细皮嫩肉的,若是留下什么痕迹,倒真是让人看着不舒服。胡太医之前给你用药祛疤效果不错,让他去你府里给你瞧瞧。”
皇帝的目光在郑长忆身上停留片刻后,转而投向了空旷的大殿,那眼神中似乎蕴含着无尽的欲望与疲惫。他轻轻拍了拍手,门外的太监闻声而入,躬身等待皇帝的吩咐。“去,把那孩子叫来。”皇帝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不容抗拒的威严。
郑长忆闻言,心中不由得一紧,他误以为皇帝是要传唤宫中的某位皇子前来,于是慌忙想要整理好自己的衣裳,以免在皇子面前失态。然而,他的动作却被皇帝接下来的话语打断:“不必,你等一会儿,朕还有点事,要想想怎么安排你。”
第97章 新人换旧人
话音刚落,大殿的门再次被推开,一阵嘈杂声随之而来。只见几个太监将一个双手都被细细的硬绳捆住的少年连拖带拽地带了进来,那少年的身影在光影交错中显得格外瘦弱无助。
公公粗暴地踹了一下少年的膝盖,强迫他跪倒在地,发出一声沉闷的声响。
郑长忆震惊地看着这一幕,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
这孩子的面容明显不属于大齐中原地区,那深邃的眼眸和高挺的鼻梁透露出北围外部落的血统。他看起来只有十三四岁的年纪,面容俊美却难掩脸上的伤痕和疲惫。
他心下一沉,意识到皇帝这是又找了一个新的男宠来排解心中的寂寞与欲火。他望着跪在皇帝面前的那个少年,眼中满是不忍与同情。这孩子很可能是部落贵族为了讨好皇帝而送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