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族举一反三,觉得既然抓住了哼哼兽,那也能抓其他猎物。哞哞兽这种种群大块头也大的猎物先不考虑,咯咯鸟和咩咩兽倒是可以抓回来。
其实准确说,用渔网抓咯咯鸟比他们直接去追慢,但渔网抓回来的是活的,能养起来。养殖,代表的是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再杀,可以吃新鲜的,这点对大家来说很重要。
现在保存肉类的方式比较简单,大部分是自然晾干或者熏烤后悬挂起来,但这样做完后,食物只适合煮着吃,再进行烤制的话会十分坚硬,雨季和雪季大家的食物种类特别少,基本就是晾晒熏制的肉干和一些没坏掉的果实。
虽说肉干也能吃,但味道和新鲜的天差地别,能吃新鲜的,没几个人愿意吃那种难吃的肉干。
于是从三头哼哼兽开始,部落里开始出现一些其他活的猎物,带回来的猎物,大家默认为小的给白朔,大的是整个部落的。
给猎物准备食物的还是幼崽,之前幼崽们一天有大半天的时间在玩耍,而现在,每天工作多了两倍。为了让幼崽轻松一些,采摘队将捡柴的工作全部接了过去,幼崽只需要摘野草。
每天又有了空闲的时间,幼崽们开始四处寻找成熟的果实。
在吃到一个红到发紫的红顶果时,白朔意识到一件事,红顶果的果期,即将结束。
虽说绝大部分植物都能在生长季生长,但这些植物的花期、结果期并不完全一致。红顶果算是结果比较早的水果,它开始结果的时候,绝大部分果树还没有开花。
而结果早也代表着果期结束得早,现在其他果实陆陆续续出现,红顶果的数量越来越少,最多再过一个月,就摘不到红顶果了。
想到下次要隔大半年才能吃上,白朔就觉得可惜。别看现在多了许多其他品种的果实,但作为雪季后最先出现的果实,红顶果的地位是其他水果无法替代的。现在这种季节红顶果可有可无,但等到雪季,想一想红顶果的味道就能让人流口水。
前段时间他想过制作果干,但这种方式实在不现实,倒不是没成功,成功是成功了,只是他准备了五十个红顶果,烤成干后只剩下七个。
清洗的时候,一人吃了两个,擦水的时候,吃了两个,往烤架上放的时候,又吃了两个。木炭烤制不好掌握温度,烤制过程中试水分,又尝了不少,当时他和白肃白乐乌焰四个人烤,在火边你尝一个我尝一个,烤架不知不觉就空了。果干烤好了,人也吃饱了。
事实证明味道很好,烤得越久味道越好,比新鲜的更好吃,就是人有点撑。
实在不能怪他们,要怪就怪没有密封的烤炉,散发着浓浓果香味的果干,一口咬下去满口都是浓缩的果汁和香甜的果肉,这谁忍得住?
根据上次的经验,白朔得出结论,烤果干,想吃的时候烤没问题,想烤完保存起来,不用想了,基本不可能。如果真要烤果干,最后够不够吃都是问题。晒果干就更不可能了,想象一下,满架子清洗干净的红顶果,对干完活回来又累又渴的幼崽来说,那是怎样的诱惑。
所以这个方案直接排除,或许其他产量高的水果可以拿来做果干,但红顶果,在扩大种植前没有可能。
白朔回忆着以前听过的方法,最后想一种比较简单的,用泥土保存。把土和稻壳和到一起,制作一个个泥罐,晾干后将水果放进去,用泥封住接口处。方法比较简单,重要的是接触水果的时间短,不会忍不住吃一个再吃一个。
白朔没用过这种方法,不确定最后是否真的成功,所以制作了十几个泥罐,烤干后,将带着一点酸的红顶果放了进去,搬到山洞里面。他决定接下来这段时间,每天都保存起来一些。
与此同时,白朔也在考虑其他食物的保存。
现在产量最高的是叶菜,叶菜不是一种食物,而是对所有能吃的叶子的总称,和现代绿叶菜这个称呼差不多,种类十分繁多,现在大部分叶菜都在生长,今年多了背篓等工具,采摘队采回来的叶菜有时还会剩下,吃剩的部分都喂了哼哼兽和咯咯鸟。
白朔决定做梅干菜,果干不敢晒,菜没问题,如果有人想吃,完全可以吃,吃多少管够。
于是当晚,白朔在采摘队回来后挑了几种整棵的,清洗干净,挂在外面晒了一天,等叶菜干了后拿出来煮一会,放置一夜,第二天拿出去晒,晒干后上锅蒸,蒸完继续晒,反复蒸晒三次。
许多绿叶菜都可以做梅干菜,白朔用的几种都成功了,只是味道稍有不同,剔除掉有点发苦的两种,白朔开始收集另外三种叶菜的种子。
这边大部分叶菜的生长期都只有两三个月,也就是说一个生长季可以成熟两次,如果有足够的灌溉水将旱季利用起来,可以做到一年收获三次,所以现在收集种子种下去,过几个月成熟,还来得及加工。
采摘队早已经习惯他时不时要一两种植物或者种子了,这次数量多点,也没什么难的,叶菜大批量成熟的时间,想找点种子很容易。
带回来的种子全部种在附近,这些叶菜生长快,并不用担心产量,只是要注意防虫。白朔让幼崽们把部落里的草木灰收集起来,撒在地里,杀菌消毒,还可以预防病虫害,只是草木灰碱性大,因此一次不能撒太多。
忙完这些,白朔带着幼崽们往部落走,还没回到部落,就遇上了慌里慌张跑出来的白良。
“白朔,不好了,哼哼兽不好了!”
“怎么回事?”听到猎物出了问题,白朔加快脚步,边走边问白良发生了什么。
白良看他走得慢,干脆直接把人抱起来,往养殖区的方向跑。
其他幼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连忙追过去。
白良一边抱着白朔跑,一边解释。
哼哼兽和咩咩兽个头都不小,花永不放心让幼崽老人和身体不好的族人去喂,于是每天留下一个狩猎队或采摘队的成员,负责给养殖的猎物喂食,也算是休息。
今天轮到了白良,早上他喂完猎物就回山洞睡觉了,没想到一觉醒来再去看,早上喂的食物还剩一大半,这和别人说的喂多少吃多少完全不一样,哼哼兽不光不吃饭,还到处乱转,白良一看,立马慌了,于是连忙出来找白朔。
听完解释,白朔松了口气:“应该没事。”只要不是打架就还好,食欲不大有可能是其他原因。
被白良带到养殖区,白朔站在栅栏外面,往下看,里面确实还剩下不少食物,有两只哼哼兽在里面转,时不时往其他哼哼兽身上爬。
“不会是要逃跑吧?”看着那个不断攀爬的哼哼兽,白良充满了担忧,原本以为留在部落喂猎物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谁想到还有这种惊吓。
“不是……”白朔看着坑底的哼哼兽,想明白了原因。
不是要逃跑,是和小哼哼兽分开时间长,断奶后发情期到了。
第23章
许多动物在幼崽断奶或者失去幼崽后,就会在短时间内进入发情期。雄狮占领狮群后第一时间咬死上任狮王的幼崽,就是为了让雌狮进入发情期,生下自己的血脉。
白朔记得上辈子一些养猪场,母猪一年会产仔两到三次。也就是说,如果照顾得当,这几头哼哼兽在旱季来临前大概可以再生下一窝小哼哼兽。
退一步说,就算哼哼兽的孕期比猪的孕期长,那也没关系,今年部落会为养殖的猎物储存一些植物做饲料,再加上以后小麦磨面粉后剩下的麦麸和含油植物榨油后剩下的油渣,给它们吃的东西有很多。
只是现在有个问题,部落前两天抓到的那只公哼哼兽一直乱撞东西,没有放在这个养殖坑里养,而是直接杀了,现在部落里没有公哼哼兽。
那么问题来了,狩猎队今天能再抓一只吗?
大概是感受到了白朔的祈祷,狩猎队还真抓到一头。
之前白朔说过,哼哼兽一窝幼崽比其他猎物多,于是狩猎队在有选择的时候,都会优先抓哼哼兽,加上哼哼兽确实是除了哞哞兽以外最会横冲直撞的猎物,从开始捕捉到现在,总共不到十天的时间,已经抓到了好几窝。
今天有个狩猎队又看到了哼哼兽,本来很高兴,然而等抓住捆绑的时候,才发现是公的,公的代表没有小哼哼兽,一群人有些失望。
以前抓到猎物,他们并不会仔细看,只要是吃的就行,但现在情况不一样,如果抓到的是母哼哼兽,周围大概率会有小哼哼兽,但是抓到公的,那肯定只有这一只,而且吃起来不如其他猎物好吃。
因为对猎物不太满意,狩猎队成员情绪不高,带着猎物回到部落,没想到看到猎物的白朔还挺高兴。
虽然不明白白朔为什么高兴,但大家还是按照他的要求,将哼哼兽放进了养殖坑里。
不过那头哼哼兽没机会在里面待太长时间,只一天一夜,就开始追着其他哼哼兽乱跑。白朔在观察完其他哼哼兽的反应后,让狩猎队把它弄上来,单独放进另一个养殖坑中。
养殖哼哼兽后,白朔让部落的族人晚上没事做就去挖坑,为养殖其他猎物做准备,新挖的养殖坑有大有小,大的一百平方左右,小的十几平方。
不同猎物养殖方式不同,像咩咩兽这种弹跳能力好的,上面还会盖一张网。
单独挖出来的小养殖坑,白朔是为了预防猎物打架等特殊情况准备的,现在也算是特殊情况,在抓到下一头哼哼兽之前,这头一直住单间。
一个养殖坑里的猎物数量不能太多,担心它们打架是一方面,还有个原因是怕聚集太多万一生病互相传染,因此除了分圈,白朔还让羽族定期清扫。
每次清扫都是几个羽族拿棍子把哼哼兽赶到角落,再下去几个人迅速将下面打扫一遍,然后一起上来。
白朔在看到一次后思考了好久,然后开始重新规划养殖区。
现在的养殖坑,每一个都是单独的,他们挖养殖坑的地方要比周围高一些,而且这一片小土坡面积很大,完全可以容纳他们需要养的猎物,白朔在选址前就考虑了排水等问题,按照目前的发展看,一两年内肯定不会换地方,因此就需要好好规划一下。
白朔想在每一个养殖坑旁边再挖一个相对小点的,这样需要打扫卫生时,就可以将猎物驱赶到小的那边,用栅栏挡住中间的过道,等把底下脏了的干草清理干净后,再打开过道,让猎物过来。
需要抓猎物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把要抓的那只赶到小坑里,比在一大群里面抓一只更安全。
另外就是堆肥的坑,多挖几个,以后猎物只会越来越多,分批堆肥,施肥时也方便。
白朔在心里盘算着一个又一个注意事项,根据地形设计,尽量利用地形高度,减少工作量。其实现在倒还好,主要是雨季,那时候雨水连绵不断,有时候一两天都不会停一下,如果不做好排水,这些猎物都要淹死在这里,白朔当然不愿因这么久的努力白费,因此十分上心。
好在部落里的人现在特别相信他,就算工作了很多,依旧没有人抱怨。
白朔喜欢现在的生活,他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而家人和族人的配合,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单靠一个人的力量,不可能完成这些改变。
规划好养殖区的结构后,白朔用磨碎的木炭在地上画出痕迹,其他人就可以根据他划出的范围挖坑。
与此同时,白朔开始着手升级母哼哼兽的住处,之前养着是为了吃,挖个坑垒上石头,用泥抹平一圈就把哼哼兽放进去了,但是现在这些是要生小哼哼兽的,住处当然要进行一下改造。
首先就是避雨的问题,现在每隔几天就会下一场雨,不大,但在外面待时间长了会淋湿,成年的猎物抵抗力强,白朔就没管过,只给小咯咯鸟和小哼哼兽准备了避雨的地方,现在要给母哼哼兽准备了。
白朔交代采摘队砍竹子,砍回来的竹子横竖田字形排列起来,将交点用绳子捆紧,然后盖住养殖坑,上面再加上大树叶,支架稍微向外倾斜,下雨时水流会顺着叶子流到旁边竹子做的排水管中。叶子做挡雨棚,制作容易,材料易得,但也有缺点,那就是需要定期替换叶子,防止叶子枯萎变形导致顶棚漏水。
雨棚不光可以避雨,白天太阳出来时也可以遮阳,哼哼兽很适应这边的环境,随遇而安的猎物们,没几天就享受起了不用到处寻找食物的生活。
小哼哼兽的适应性也不错,只是相比于小咯咯鸟,它们力气更大,哪怕没想着逃跑,玩耍时的力气也弄坏了不少篱笆,白朔看着雨棚的效果,决定再等一个月就将小哼哼兽送到养殖区这边来。
小咯咯鸟也可以送过来,在山下,经常有羽族从栅栏旁边经过,最初小咯咯鸟还会装死或者自欺欺人地躲在角落里,但时间久了,或许知道这些人不会伤害它们,小咯咯鸟的胆子也变大了,比在山上养殖的时候变了许多。
而且现在如果抓了新的小咯咯鸟,放进过上两天时间,胆子也会变大,可能是同类数量多让它们有了底气,也可能是小咯咯鸟有独特的信息传达方式。
心里想着小咯咯鸟和小哼哼兽搬家的事情,白朔又看到了不远处的土堆。这些是挖养殖坑挖出来的土,堆在这边,挖得太多,积攒下来都快成一个小土山了。
这么多的土,加上最近捡来的大量木柴,白朔觉得可以烧砖了。
其实烧砖和烧制陶器的原理差不多,都是利用高温,现在陶器都做出来了,砖块的难度更低,只是之前更需要陶器,就把烧砖这件事延后了。
砖块的优点很多,防水、隔热、耐磨损……用来建造炉灶十分合适。
烧制之前要先做砖坯,这点和做陶坯差不多,把黏土和砂子混合起来,里面再加一些草木灰,然后放入模具中。地上铺上一层草木灰防止粘连,把砖坯倒在地上,等待自然晾干。
除了和泥和制作模具这两个工作,其他步骤幼崽们也能完成,难度并不大。
幼崽们对集体玩泥巴这件事十分期待,白朔之前捏陶坯的时候他们就参与过,后来栽种时也玩,这次听白朔说要和泥玩,一大早就在山下等着,白朔说了,今天要玩一整天!
之前幼崽们着急时会跑到山洞口去喊人,只是白朔担心十几个幼崽挤在一起上山不安全,万一有一个不小心摔倒了,其他幼崽也会跟着遭殃,山洞口是有块空地,但人多也不安全,于是要求他们只能在山下集合。幼崽们一个个眼巴巴地看着山上,希望白朔快点出现在他们面前。
过了一会,在幼崽们的期待中,白朔白肃兄弟俩和乌焰,一人拎着一个篮子从山下储存物资的山洞走了出来。
看幼崽们都盯着山上看,连他们走到身后了都没发现,白朔做了个手势,开口:“出发!”
本来以为白朔在山上的幼崽们齐刷刷扭头,动作整齐划一,对他们突然出现在大家身后这件事十分诧异。
白朔:“……”怎么说呢,整个羽族的通病,心眼太少,这样出去肯定要吃亏。
路上,很多幼崽都有些好奇三人篮子里的是什么,有个幼崽跟在白朔身后:“白朔,你们拿了什么?”
白朔转头看,发现是幼崽中最活泼的一个,名字叫花多,是首领花永的小儿子,和几个哥哥姐姐年龄差好几岁,在家里就是个小霸王,之前在幼崽群也是小霸王的存在,可惜遇到好吃的就什么都顾不上了,现在一副蠢蠢欲动的样子,白朔一猜就明白他想知道里面是不是吃的。
白朔买了个关子:“等会你就知道了。”
于是幼崽们更好奇了。
养殖猎物后大家在河道两边来回走的次数更多了,每晚都有羽族过来干活,最初都是变成羽形飞过来,到另一边再变成人形,但这种方式对幼崽来说特别不友好,哪怕是那些即将十四岁,已经跟着采摘队四处寻找食物的未成年羽族,变成羽形都飞不过去,更不用说更小一些的幼崽了。
为了幼崽们能够自由在河道两边穿行,白朔在大家搭架雨棚的时候选了一些比较长的竹子,用绳子捆绑起来,在河道最窄的地方搭建了一座小桥,原料种类少,搭建的竹桥承重力一般,但供幼崽们走动是完全够了。
不过过桥的时候白朔依旧十分小心,没让一群人一起上去,而是分成三队,一队一队往前走。
等穿过河道,到了昨天成年羽族和泥的地方,白朔让幼崽们排成三队站好,然后打开篮子上面的盖子。
里面是裁剪整齐的千层树树皮。
千层树是白朔前段时间在领地内发现的树木,和名字一样,树皮有很多层,而且很薄,可以用来充当纸张,枝叶蒸馏后可以得到茶树油,是一种天然的消毒剂。白朔还没试过提炼茶树油,先用上了它们的树皮,篮子里这些,每一张上面都有他做的标记,刚才盖住是因为怕风吹走。
刚才还一脸期待的幼崽们看到白朔拿的是没什么用的树皮,别提多失望了。
“等会做砖坯,每个人做完一个砖坯过来领卡片。”白朔指着面前的篮子说,“如果做得好,会获得两张,如果做出来的不好,只能领一张,十张纸可以兑换一次零食,零食有肉片、小鱼干、果干……”
闻言,幼崽们眼神立马亮了起来,白朔说的每一种,他们都吃过,味道特别好!
看到幼崽们都听懂了,白朔点点头:“好了,现在跟乌焰学习怎么做砖坯。”
其实白朔最初是打算自己来教的,但他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力气太小,羽族做的模具,比他上辈子见过的砖块要大一些,装满后大概十几斤,他倒是能拿起来,但要完好无损地扣下去,有些困难。而其他幼崽,搬个十几斤的东西轻轻松松,所以教幼崽这项工作就交给乌焰了,他和白肃一起看幼崽哪里出了问题,指导一下。
他们做砖坯的地方旁边,已经堆放了不少砖坯,这些是部落里的成年羽族昨天做好的,是部落的财产,而幼崽做的砖坯是白朔自己要用的。
跟着乌焰做了三四个后,幼崽们逐渐上手,白朔看着幼崽们做出来的砖坯,满意地点头。长时间做一种工作容易心烦,经常换事情做就不一样了,幼崽们也高兴。砖坯稍微重一些,白朔不再按之前的方式分配报酬,选择按件计工。
其实白朔一直觉得这种方式比较公平,做得多的幼崽,得到的零食也越多,只是之前不好计算每个人的工作量,现在工具多了,倒是可以把这件事情提上日程,集体劳动难免有人会偷懒,而一个偷懒又会传染下一个。这样下去,时间越长,工作效率越低,但如果所有的工作都能换成零食,那又不一样了。
幼崽们熟练起来后,白肃留在这边盯着,他和乌焰把前两天放下去的鱼篓拿上来,其实多数时候是乌焰在拽,他负责打下手。
现在白朔已经深刻意识到他和其他幼崽的差距,所以到哪都会带一两个帮手,有时候是白肃白乐,有时候是乌焰彩洪,白乐到底比他们小几岁,河边这种地方白朔一般不带他,带力气大又能杀鱼的乌焰最方便。
乌焰动作很快,将鱼篓一个个拽到岸边,倒出来几条鱼后开始处理。
白朔将剩下的往外倒,依旧是鱼和螃蟹居多,偶尔有几只河虾。
鱼肉已经成了白朔固定的食物之一,烹饪方式包括不限于油炸、油煎、炖汤等等,目前为止幼崽们都很喜欢。
也可以说,除了火直接烤之外的食物,鲜少有幼崽们不喜欢的。投喂幼崽这么长时间,白朔发现了,一个个都跟白乐差不多,饭量巨大,给多少零食也不耽误他们吃饭。
不过幼崽们吃得多,变化也十分明显,最近部落不少羽族都说幼崽们好像胖了点。
生长季的幼崽们本来就会比雪季胖一些,今年白朔烧制出了陶器,改进了部落里的烹饪方式,能够把食物完全利用起来,不会浪费,每天还有固定的加餐,变化更加明显。
其实现在的幼崽,在白朔看来还不够健康,大概是上辈子自己小时候挨过太多饿,白朔特别害怕缺少食物,害怕饥饿的感觉,看到幼崽,就忍不住想让他们吃得更好一点。
要不怎么说是亲兄弟呢,白朔不知道的是,他投喂幼崽们的神情,和白肃白乐投喂他时几乎一模一样,也不知道是他的内心感受影响了白肃白乐,还是白肃白乐影响了他。
乌焰杀鱼的速度很快,除了大块头的鱼,小鱼他也一样自己处理了,根本不让白朔插手,把鱼清洗干净后从背篓上面悬挂着的小篮子里拿出肥皂开始洗手。
白朔制作的肥皂成功了,只是因为油数量少,制作出的肥皂不够每个人都分一块,于是只能优先给需要的人,比如经常杀鱼的乌焰,再比如狩猎队负责给猎物一击致命的几个队长。
肥皂去油效果好,还不像草木灰那样碱性大,刚拿出来就受到了使用者的好评,白朔最近让采摘队帮忙寻找皂角树或者无患子等有清洁作用的植物,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自从白朔开始要一些奇奇怪怪的植物后,采摘队每天出发的时间越来越早了,一些之前没去的地方,他们现在也要去看看,包括狩猎去过的地方。
白朔和乌焰将鱼肉带回去的时候,白乐已经起床了,正坐在山下帮忙往梭子上缠麻绳,这也是幼崽们的工作之一,老人们搓完麻绳后将一截缠在织渔网用的梭子上,剩下的让幼崽们帮忙,他们再去搓新的。
哼哼兽的力气大,大网隔段时间就需要修补一次,花永还让他们加粗麻绳做更结实的去抓哼哼兽,因此最近编织渔网的老人都很忙。
部落里的每个人都很忙碌,连之前经常休息的几个亚成年羽族,最近也比之前勤奋了。白朔点燃火,看着不断燃烧的树枝,不由叹了口气。
总觉得现在部落里最清闲的只剩下他自己了。
“在想什么?”乌焰放下背篓,帮忙搬了一些木头过来,白朔力气小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因此大家会帮他把这些需要力气的工作准备好,方便白朔取用。这边刚搬了一些,听到白朔的叹气声,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连忙问了句。
“我觉得自己太闲了。”白朔实话实说,“所有人都在干活,只有我在这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做。”最近发现的植物都被他种上了,之前种的那些还不到采摘的时候,而又没有新的需要种植的植物,制作砖坯这项工作他又不能参加,白朔再次叹气,前段时间一直忙忙碌碌,现在突然没事情做了,很不习惯。
乌焰看看背篓里的鱼,又看看旁边做饭用的陶罐,目光又转向另一边的咯咯鸟和哼哼兽,实在不明白白朔怎么会有这个想法,即使加入部落的时间不长,乌焰也知道,部落里的变化都是白朔带来的,这叫什么都没做?
乌焰动了动嘴,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说。
没等他说话,白朔突然想起来一件现在需要做的事情,改造陶窑。
之前为了方便,盖的陶窑是最简单最基础的那种升焰窑,盖的时候比较简单,烧制时也比较轻松,但也有一点不足,火势直接向上,热量流失太快。现在部落已经烧制了不少陶器,积累了很多经验,似乎可以把陶窑改造一下,加大产量。
目前做的陶器主要是用来煮饭,除了他们家,其他人家里也只有一两件陶器,如果加大产量,可以烧制一批储存食物的陶罐出来,等第一批种植的植物开始成熟的时候就可以用了。
以前绝大部分食物没办法保存到雪季,是因为中间要经历一个相对潮湿而且高温的雨季,如果把食物放在陶罐中,能一定程度隔绝外界的空气,而且陶罐密封紧实,也能预防一些虫子。
想到这里,白朔开始回忆看过的资料,陶窑有好几种,升焰窑、倒焰窑、半倒焰窑、龙窑……种类很多,其中产量比较高的,似乎是龙窑?
当然,他大概没办法一次建造出长度十几米的龙窑,但可以制作出比较小的,主要是一次烧制的陶器多一些,更节省燃料。
至于燃料,似乎也可以大批量烧制一些木炭,和木头相比,木炭提供的热量更高,还可以做个鼓风机出来。
白朔把陶窑需要改造的地方一一清点起来,其中很多地方都是盖砖窑也能用的,比如鼓风机。
鼓风机的作用是加速空气流通,提供氧气,提高燃烧的温度,用树枝和比较薄的木板或者叶片能制作出,原料周围就有,只是需要加工一下。
白朔选出一根的树枝做轴,让乌焰帮忙把底部削尖,顶部均匀劈三刀,然后把较细一些的树枝卡在里面作为辐条,鼓风机的叶片就有了支撑,然后还要找叶片的原料,树叶到处都是,不透风而且大片的也有,白朔找出几片,折叠后卡在辐条上面,用鱼刺固定树叶以防散开。
这个鼓风机只是其中一部分,但是已经可以扇风。白朔将轴抵在地上,来回转动,随着他的动作,陶罐下面的火势逐渐变大。
有用,剩下的就是用泥做一个鼓风机的外壳出来,白朔直接就地取材,把那些坏掉的陶坯加水搅拌,捏出外壳、盖子、通风口和轴承座,烤干后组装在一起试用,空气通过鼓风机输送到灶台下,火焰一下窜起。
好用但不够完美,烧窑的鼓风机肯定不能用手来回转,最好制作一个弓,用弓弦绕过轴,只有弓还不够,还需要一个固定轴的支架,确保拉动过程中轴不会移动位置。
白朔琢磨着改进方式,完全没注意到旁边乌焰的表情变化。
乌焰眼中全是疑惑,怎么会有人想做什么都能做出来?
第24章
因为工具和力气的限制,白朔做出的鼓风机还比较粗糙,但是已经初步成型了,傍晚拿着鼓风机让捏陶坯的羽族复制,很快得到了几个大一些的泥坯,这些晾干后烧制,就可以用在陶窑和砖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