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学习成为人生赢家[现代耽美]——BY:飞叠
飞叠  发于:2022年11月26日

关灯
护眼

  会场一片哗然,潘途看着大家窃窃私语,看着他的眼神由敬佩转为鄙夷,慌乱得心神俱颤。
  他勉强扯出一个笑容:“并没有这回事,可能有什么误会。”
  “是不是误会,你自己跟普林斯顿的人说吧。”说完这话,季知行好整以暇地站起来,离开了会场。
  他如今也算有名有姓的人,说出的话不会不受重视。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有心去查点什么还是很容易的,哪怕是在国外。
  更何况,与会的记者绝对不会放过这个反转素材,他保证潘途肯定能借此机会“一炮而红”。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当天,潘途的爱国谎言被季知行当场揭穿的事就在学术圈传遍了。
  一开始还有人觉得季知行行事太不留情面,但很快就有人想通了他的动机。季知行可是阎安瑾的得意门生,而阎安瑾当年与潘途闹得沸反盈天,不少人都还记得。
  如今看来,潘途这十几年在NS方程上未有寸进,而阎安瑾培养出来的季知行却一举破解了NS方程,当年孰是孰非不言自明。
  季知行吃完酒店提供的晚餐后,就收到了高霄教授十连发的语音,条条都是夸奖。而阎教授则是打了个电话给他,却沉默了很久也说不出什么话来。
  季知行理解阎教授复杂的心绪,主动转移话题提起自己在燕大的学习生活,然后就在阎教授的鼓励中结束了通话。
  又过了两天,出差四人组就带着主办发赠送的各种小礼品回到燕大,重新回到实验室研究“低温光镊”技术。
  大家都努力地想要在思维困境中突出重围,而季知行因这次学术会议受到启发,突然冒出个想法。
  作者有话说:


第72章
  在新一次“低温光镊”小组讨论会上, 发缝又宽了0.01cm的邓迫睁着无神的双眼提出了一个天马行空的新方案。
  “咱们能不能干脆抛开激光,引入“反引力”技术?”
  梁梓哈哈大笑:“好家伙,你这是一步到位, 直接打算造飞碟啊!”
  科幻电影中,没有发动机喷口的飞碟、太空飞船之所以能轻松起飞,靠的就是“反引力”原理。而“反引力”是基于这样一种科学猜测:世界上存在着一类“反粒子”,它们在各方面都与普通粒子相同, 但有着与普通粒子相反的引力场。
  一切物质实体都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 而“反引力”技术正是利用反粒子与普通粒子之间的排斥作用“凭空”获得一种动力。
  然而,虽然科学家们相继发现了质子、中子、介子、超子等其它粒子的反粒子, 但以目前的科学水平尚还无法捕获它们, 所以“反引力”技术还仅存在于科幻作品中。
  叶诗也吐槽道:“这项技术漫威应用得很溜了,你去问问斯塔克工业能不能告诉我们具体的技术方案吧。”
  绞尽脑汁想出的唯一方案被毙,邓迫绝望地倒在地上扭曲、嘶吼、阴暗地爬行……
  季知行心中一动, 其实从那场没营养的学术会议回来后,他脑中就隐隐约约有点想法,却一直缥缈得抓不住实质。而邓迫提出的“抛开激光”叫他瞬间抓住了一丝灵感。
  完全抛开激光基本不可能,因为只有激光才能汇聚成一个十分微小的光斑, 这种特性是普通光源不具备的。但是, 或许可以通过降低激光强度来减缓高度聚焦的光束所带来的热效应。
  “如果引入涡旋光束, 你们觉得可行吗?”季知行问道。
  “涡旋光束我们以前试过, 但强度不足以形成三维光学势阱。”叶诗说道。
  光镊技术是借由激光束汇聚形成的强聚焦光斑形成一个类似“陷阱”的机构,将微粒束缚在其中, 再通过移动聚焦光斑来实现对微粒的操控。但涡旋光束的强度不够,根本无法有效形成“陷阱”。
  季知行摇摇头, 解释道:“不, 我的意思是干脆不设“陷阱”。”
  不设“陷阱”?叶诗等人面面相觑, 那基本等于完全颠覆传统光镊的技术原理了。不过,颠覆传统好啊!三人都露出跃跃欲试的神色。
  “快说!快说!”邓迫催促道,“具体什么原理?”
  季知行其实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路,他一边在脑中探索,一边斟酌着说道:“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对吧?”
  梁梓点头如捣蒜,他知道季知行并不是在问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而是在摸索思路,于是配合地描述道:“对!光的粒子或量子不仅具有“波”的概念与属性,也具有“粒子”的概念与属性。”
  因为具有“粒子属性,所以,在人们眼中不存在实质的“光”其实完全是一种“实物”。但人们之所以没有被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日光、灯光击倒在地,是因为光的压力仅在10亿分之一到100亿分之一N这个数量级,用肉身根本感受不到。
  叶诗也试着帮季知行聚拢飘散在他脑海中的灵感:“你是要借光的粒子属性来做文章?”
  “是的!”季知行点头,此时他脑中已经豁然开朗,完全抓住了具体思路,“从本质来说,我们要捕获的或小或大的物体都是粒子,而光也是一种粒子。”
  “我知道了!”邓迫从地上蹦起来狂叫,“乌鸦喝水!不!乌鸦喝水的反向操作!”
  “没错!”季知行兴奋地跟他击掌。
  叶诗也反应过来了:“也就是说,我们要捕获的物体就像石头,而光就像水。”
  梁梓接着说道:“乌鸦衔来石头,让水升起来。那反向操作就是灌水让石头升起来?”
  季知行被心潮澎湃的邓迫拉着转了好几个圈,坐回到椅子上都有点晕乎,他摇了摇头,把自己的脑浆晃匀。
  他总结道:“总的来说,就是利用光与物体的粒子密度差,像水使得石头升起来一样,去控制物体的移动。从微观尺度来说,就是控制涡旋光束的量子涡流来实现对微粒群的操控!”
  量子涡流!
  如果去年听到这个词,邓迫会很绝望。量子涡流就跟漩涡、湍流一样随机万变,岂是那么好控制的。但此刻流体专家就坐在眼前啊!
  叶诗和梁梓也是目光灼灼地看着季知行。
  季知行也没想到绕了一圈又干回老本行。
  从本质来说,量子涡流的活动跟流体有异曲同工之妙。从理论上来说,运用NS方程完全可以有效控制量子涡流按照他们的需要而千变万化。
  邓迫已经迫不及待了,不过在具体实验之前,还需要补充知识。毕竟,他们对流体力学的理解与掌握可尚不足以应对量子涡流的领域。
  “需要补充阅读什么文献?”邓迫问道。
  季知行掏出手机,将自己去年写的那几篇论文中的《应用NS方程对物理漩涡湍流普遍性质的计算方法与验证》文档发送给邓迫等人。
  他说道:“先看这篇,看完了有什么概念需要进一步理解的,我再检索对应的文献。”
  叶诗打开文档粗略浏览摘要,对季知行说道:“那你看看需要添置什么仪器和材料,先填个表吧,咱们跟老师申请采购。”
  “需不需要先报送实验方案?”季知行问道,毕竟这回的方案完全颠覆了传统光镊的技术原理。
  “用不着!”邓迫大大咧咧地一挥手,“老师说过,只要是我们自己觉得可行的方案都可以放手去做。”
  老师的原话是:“哪怕你们打算到粪坑去掏材料,我也绝不拦着。”
  季知行也知道高霄教授一向鼓励他的学生要敢想敢做,甚至在操作价值百万的仪器时,只要不是故意搞破坏,只要在安全守则之内,都允许学生尽可能地去尝试。
  因此,实验室里总是有很多奇思妙想。当然,仪器也比其他导师的实验室坏得快。每个季度,高霄教授的实验室上报给学校的损耗与维修费永远高居第一。
  上周,财务处主任拿着报表来抱怨,说这个季度的损耗与维修费再创新高,劝高霄教授约束一下学生。
  高霄直接怼回去:“废话!什么东西还能用不坏啊!因为贵重就得畏手畏脚,那干脆插两柱香当祖宗供起来得了!”
  财务处主任无可奈何,也只能按报表报销。
  所以,他刚才也只是礼貌性地问一下,其实也知道高霄教授不会干涉他们的实验自主权。
  上个月,他甚至看到隔壁实验室采购了一个炼丹炉。因为他们小组需要营造一个CO2、CO、SO2、NO2、H2混合氛围去加热一种硅结构。但用恒温箱效率太低,起码得连续加热半年。他们小组开会商量后,干脆回归炼丹术。
  高霄教授见到实验室里出现了一个很不学术的炼丹炉,还调侃了一句:“科学尽头是神学啊。”
  后来,隔壁实验室用炼丹炉处理材料,居然得到了相当优异的硅材料,正盘算着就这项新的反应技术写成论文呢。
  在邓迫等人争分夺秒地读论文的时候,季知行也把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都查好了,拿出单子开始填写。
  衍射涡旋透镜、透射电镜(TEM)……
  写完了粗略一算,加起来起码也要两三百万。啧啧,物理实验真是劳力伤财啊,做这个项目更是花钱如流水。高霄教授的实验室给企业做商业项目,基本也都是为了反哺实验室的科研项目。
  把申报单填好,交给高霄教授,他略扫了一眼就直接签字了。
  在新的材料和仪器到位之前,邓迫等人抓紧时间补充流体力学方面的知识,而季知行则专心设计实验方案。
  回到宿舍,像往常一样学习系统课程时,季知行收到了一条信息。他打开一看,是俞竹藜发来的。
  “论文已过稿,谢谢你!”
  季知行点开键盘正要回复,却见俞竹藜又发了一张图片过来,那是《华夏科学》的新一期样刊。
  季知行一喜,双手打字:“你的论文发在《华夏科学》?”
  “是的。”
  太好了,俞竹藜的期刊选择叫季知行喜笑颜开。
  自NS方程破解之后,物理、工程、天文、气象等各领域科研人员纷纷加以应用,科研成果呈井喷式爆发。
  在得知《华夏科学》还有这么一篇可以称为集大成的论文后,各界学者合力促成SCI数据库收录《华夏科学》期刊,以便大家在应用NS方程时更加便利地引用参考。
  从此,在《华夏科学》上发表的论文也可以称之为SCI论文了。
  而季知行的那篇论文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被引用了上万次,因为期刊影响因子的评价指标与论文引用数息息相关,所以《华夏科学》的影响因子持续增长,如今已有12.632,期刊影响力大大提升。
  很多原本受限于考评机制的国内学者向《华夏科学》投稿的意愿大大增加,华夏学术界的代表性期刊已经有了繁荣的势头。
  但季知行知道俞竹藜选择《华夏科学》投稿与影响因子无关,毕竟,那篇论文所解决的“晴空湍流”问题实在是太重要了,向影响因子更高的《Science》《Nature》或四大数学顶刊投稿也肯定会被收录。但他仍然选择向《华夏科学》投稿,就表明他也怀着建设华夏学术期刊的热忱,也愿意为提高华夏的学术话语权出一份力!
  什么是同志?这就是同志!
  作者有话说:
  本章对反引力的描述参考《UFO空中悬停揭秘——破译引力的物理实质》。


第73章
  “低温光镊”实验室一地狼藉, 散落着各种零件,看起来就像一个维修厂。
  叶诗、邓迫、梁梓蹲成一排,目不转睛地盯着季知行手上的动作。
  “80x80μm微米球透镜。”季知行说着伸出左手。
  邓迫连忙在满地的零件中找到季知行需要的东西递过去。
  季知行一边将物镜嵌入光学操控模块, 一边说道:“帮我找一下低噪单频激光器,要波长2647拓扑荷数39的。”
  “好!”梁梓开始满地乱找。
  叶诗候在一旁,心惊胆战地看着季知行将95万的Aresis Nano高速多光阱纳米显微镜拆得七零八落,又替换各种零件重新组装。
  由于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完全颠覆了传统光镊原理, 所以市面上根本找不到完全合适的光镊仪器, 只能在现有仪器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叶诗本来联系了技术人员到实验室按照他们的要求现场改造,但是技术人员在搞清楚他们的需求后, 表示臣妾做不到啊!这种基于新原理的仪器改造相当麻烦, 不是接一段纳米管或焊一个新物镜那么简单的事。
  技术人员头也不回地跑了,季知行当天回宿舍就进入系统空间的实验室开始拆仪器了。这个实验室什么都有,包括传统光镊实验所需的各种仪器。他打算自己动手, 试着改造出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调整时间流速后,他在系统空间内拥有了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充分地试错。
  后来,叶诗又联系了好几个仪器大厂的技术员, 没有一个愿意接手那么麻烦的订单。而这时候季知行在系统空间经过无数次的拆解组装, 已经对改造仪器有了十足的信心, 于是向叶诗自告奋勇。
  叶诗没想到看着稳重谨慎的季知行竟然是他们小组中最胆大的一个, 想了想还是不敢自作主张,面陈高霄教授请他来定夺。高霄教授连多问一句都没有就同意了。
  “一百万以下的仪器随便造, 一百万以上的悠着点造。”
  因为高霄教授的信任,季知行并没有为了掩饰自己的改装技术而糟践东西, 直接按照在系统实验室里确定的最终方案动手改造。而叶诗等人蹲在一旁给他当助手。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