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回眸已半夏
回眸已半夏  发于:2019年05月18日

关灯
护眼

  之前心里的疙瘩被秦慕文这句话完全解开,让黎锦有点跃跃欲试,甚至还想去卖个做皮蛋的法子。

  不过他也仅仅是想想而已,这样的来财方式,他不想再经历第二遍了。

  但若是他能根据《九章算术》和自己脑海中的知识,编撰出简化版的启蒙算术,那样应该可以赚不少银子。

  秦慕文凑近了,说:“阿锦,今日喝了酒。

”  “恩,你要来尝尝是什么味道的酒吗?”  秦慕文惊讶:“可是阿锦根本就没有带酒回来。

”  黎锦直接吻上去,两人鼻息交接:“尝出味道了吗?”  秦慕文原本可能想羞涩一下,但思维被黎锦的话带跑,他居然认真思考了一下,然后摇头:“没有。

”  黎锦强忍着才不去欺负他,他家小夫郎怎么如此乖啊。

  黎锦洗了澡后把人抱在怀里,跟他说自己的打算。

  “我明日从水路走去府城,先去挑好房子,然后等我回来接你和包子。

”  小包子原本都睡着了,结果听到黎锦说了‘包子’两个字,他知道在叫自己,居然突然睁大眼睛,“嗲嗲。

”  黎锦赶紧把小包子抱起来,哄他睡觉。

  幸好小包子平常没这个点儿醒过,身体的生物钟让他没醒来多久,又很快睡着了。

  秦慕文指了指睡着的小包子,小声说:“他现在知道‘包…’是在叫他,机灵着呢。

”  黎锦沉默了一下,只想感慨自家崽怎么这么聪敏啊。

  他之后说话若是涉及到包子,都用黎若来代替了。

果然,小包子还不知道自己大名就叫黎若,对这两个字丝毫没有反应,睡得很香。

  第二天一大早,黎锦把秦慕文和孩子托付给李柱子的媳妇照顾,道谢后便带着干粮,背着箱笼,前去镇子上。

  镇上其实有个船舶的停靠点,但还不算码头,此前中秋放河灯都是在那里放的。

  原本元月十五镇子上也有庙会,但那时候距离二月县试已经没多久,又是寒冬,最后他还是选择跟夫郎和孩子呆在烧了地龙的家里。

  从镇子上到府城的外城,顺风的话,只需要一个白天的时间。



  但若是不顺风,那就得晚上把船停靠在岸边,自己找个寺庙或者客栈住一晚上。

  水路沿途大多就是山,有客栈的几率不大,大部分有经验的船家都会选择在临近府城的寺庙借宿。

  这还是黎锦第一次坐古代的船,没有任何动力设备,只靠着一根竹篙,就能平稳的漂浮在水面上。

  出了镇子后,河流的宽度剧增,流速也更加湍急,河岸两边的景色像画布一样,一寸寸展现。

  黎锦站在船头,背着手,风吹得他衣袍猎猎作响,但他却好像一点都感觉不到冷一样,只顾着欣赏周围的景色。

  无非就是好山好水,但却能在半山腰看到若隐若现的青瓦飞檐,让人仿佛置身画中。

  黎锦突然想作画了。

  船家说:“读书人,别吹风太久了,容易着凉。

”然后他招呼船头的老太太给黎锦一碗姜汤,“喝了这汤,你再看也不晚。

”  黎锦笑着道谢:“多谢了,我第一次坐船,此前没未过如此美妙的景色。

”  “俺们天天见,都觉得这没啥了。

不过,初春那会儿,山上的雪还没化,河里的冰都化了的时候,看到的景色才是真的好看。

  但是那会儿俺们不敢行船,直到有船能漂到府城又漂回来,俺才敢出船。

”  要不然河里没化开的冰可以把船撞个大窟窿,到时候连人带船都沉入河中,这就要命了。

  黎锦说:“平安才是最重要的。

”  船家还是第一回 见到如此好说话的年轻人,他说:“你跟其他人不一样,之前我还载过一个读书人,他嫌俺不会说官话,一直假装听不懂俺说话。

  俺当时以为他真的听不懂,结果送他到了府衙,接他的人也也是一口咱镇子的方言。

”  黎锦再次沉默,最后只能生硬的转了话题:“这天都快黑了,咱晚上住哪儿?”  船家此次主要运一些镇子上特产去府城,捎带一个人,还能多赚一笔钱,他也很乐意。

  船家听到黎锦问话,果然忘了刚刚自己想说什么,他回答道:“前面拐过去有个寺庙,我一会儿就停那旁边,我们直接睡船篷里。

  你是读书人,可以去寺庙借宿,不收钱的。

”  黎锦点头应下,古时很多考生都在考进士之前,选择到处游历。

  寺庙对读书人确实很友好,甚至有的人家里房子漏雨,就会长时间的住在寺庙念书。

  故此,古时很多文人墨客与僧人关系和谐。

甚至成为挚友。

  天还没完全黑下来的时候,黎锦就下了船,背着行囊,爬了三百多级台阶,到了寺庙门口。

  扫地的小僧见到黎锦的打扮,就直接说:“施主可是来借宿?”  “正是,天色已晚,行船怕有危险,只能前来叨扰。

”  “施主客气了,我寺还有许多空房,施主请随我来。

”  小和尚把他带到后堂,有一个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僧人客气的让黎锦把身份文书拿出来。

  检查完毕后,直接给黎锦分了一个靠河岸的屋子。

  “寺庙规定,每个时辰都得敲钟,还请施主见谅。

”  “贵寺能让在下借宿,已是感激不尽。

”  等到僧人走后,黎锦才打量自己的屋子,一张床,一个蒲团、一个案几和一盏油灯,房间虽小,却也五脏俱全。

  天已经完全黑了,黎锦去斋房吃了素斋,回屋后点亮油灯,把白日看到的山景、水景都画下来。

  画完后已是深夜。

  黎锦和衣躺下,还没彻底睡着,就听到铜钟悠远的响声,尾韵绵长。

  他脑海中突然冒出来两句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他这借宿的不也是府城外的寺庙么?客船上的船家和老太太每次在此休息的时候,也都能听到钟声。

  翌日一大早,黎锦收拾好自己的房间,背起行囊,在佛堂前上了一炷香,就再次出发了。

  这天午时,黎锦就到了府城外,他付钱后,赶紧进城。

  黎锦先找了一家客栈,最近不是科举考试期间,客栈生意惨淡,三十多文就能在外城找个干净的客栈。

  他找了店小二打听府城内管房屋租赁购买的负责人。

  店小二给他指了方向:“客观是要找王先生吧。

进入内城后,从正街往前直走,第一个巷子往左拐,大门一直敞开的就是王先生的住处。

”  “多谢。

”  黎锦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了所谓的王先生。

  在古代,府城、县城乃至镇子上房屋的买卖和租赁都有专人在管,要买房得先去找他,筛查买主的购买条件,随后才会给他挑房子。

  这也就是说,就算买家和卖家商量好了,也得先来负责人这里登记,然后负责人还会去询问邻里的意见,邻里不答应的话,这房子也卖不了。

  王先生首先查看了黎锦的籍贯和村长的知情书,又看了他仅剩亲属名单。

  他皱了皱眉:“你这个资料不太行,财力不丰厚,又无族亲,我给你办不了。

”  黎锦说:“王先生,后面还有文书资料。

”  王先生说:“我很忙,这最基础的两点我就筛查不通过,你还是去外城买房子吧,那里的又便宜,给负责人一点意思,他就给你办好了。

”  黎锦叹气:“在下不才,正是县官和知府大人‘钦点’的县试、府试双案首,此次来府城买房,也是为了准备明年的院试。



说着,他拿出那封宋先生写的信,“这是老师推荐在下去府城书院念书的信函。

”  王先生惊了一下,赶紧看过后面的那两份‘喜报’,知府和县官大人的印章都在上面呢!  他赶紧站起来,说:“原来是黎童生,我这一忙起来,脑袋就发晕,还请您大人不记小人过。

”  考过科举的人都知道,拿过案首之位,那院试后肯定是秀才。

而秀才就有当官的可能性了。

  所以王先生才对他突然尊敬起来,其实他此前态度也没有多恶劣,说话办事的语气都很公事公办,最后那句也是表明自己不受贿。

  黎锦完全不因他的态度改变而骄傲,反而夸赞道:“王先生高风亮节,在下怎会计较?”  王先生听到他这话,心里十分舒坦,给黎锦倒了杯茶,问道:“黎童生可有心属的地段?或者房屋大小和价位要求?”  作者有话要说:  钦点:一般只皇帝或者某个地区的最高统治者点名让xx做xxxx  县官也算县里的老大,知府亦然……所以我就用了qwq  【小时候一直好喜欢‘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前年去了苏州,可算圆了孩子一个梦想。

】第76章  有了王先生的帮助,黎锦只等了一盏茶的功夫不到,就拿到了几家合适的卖房信息。

  “这三户都是二进的院子,其中这两户是八间房,两个院落。

  最后这户,也是八间房,但一共有三个院子,据说家里的老太太喜欢种菜,才特意多买了一点地。

”  王先生说:“这三户都不在主街,但位置也不算太偏,一间房按照四两算,一共就是三十二两。

两个院子六两,三个院子九两,价格也相差不多。

”  黎锦誊写了这三户的地址和主家名字,又跟王先生道谢后,抬脚便朝最近的那户走去。

  当然,沿途他顺便买了两个鸡蛋饼,垫垫肚子。

  黎锦其实更加看好那有三个院子的房子,毕竟家里有小包子,多一点活动地方才好。

  第一户的主人家姓钱,原本是登泉村的人,年轻时生意做得大,才有机会在府城买了房子。

  如今已经过了知命之年(五十岁),心中向往着叶落归根,家中子弟也不打算在府城发展,所以他才想着把房子卖出去。

  黎锦上门的时候,是个二十多岁左右的年轻人接待的。

  那人看着黎锦手上有王先生的印章,这就等于有了购买力‘认证’。

  故此,他态度还算热情:“家里已经搬空了,您随便看看,这房子我们前年才修葺过一次,还是新的。

”  黎锦仔细的打量着这院子,大门正对面就是影壁,进去后就是一个很小的院子,左右两侧有抄手游廊。

  这都是按照府城规定的格式严格建造的。

  一进的这出院子名叫外院,设置一间正厅,一间书房和两间耳室。

  至于内院,就是二进的那出,也有四间房,但院子是外院的两倍大小,靠近院墙的地方还有一口井。

  一进与二进的院子中间用垂花门分隔开,既可以阻挡来人窥伺内院的视野,又十分经济,春夏到来的时候还有阵阵花香。

  这座院落确实如同卖主说的那样,墙壁和青砖都很干净,甚至可以直接住进来。

  至于邻里,据房主所说,两户人家也都是做生意的,很好说话。

  黎锦颔首表示自己知道了,但他要再去看两家之后,最晚后日会给答复。

  那年轻人笑说:“行,我就等你到后日。

家里的所有物件都被搬走了,我这几日都在打地铺,早点交易了我也早点能回去。

”  黎锦看完第一户,天色还亮,他想着自己还有时间去看看第二户。

  结果那户人家却没在家。

  这会儿如果再去第三户的话,可能还没参观到一半,天就黑了。

  内城规矩森严,黎锦也没有狂妄自大到敢去挑战府衙权威。

  他对此虽然稍有遗憾,但也只能在主街上逛一会儿就出城。

  府城内一共有东西南北四条主街,来来往往都是做生意的人,十分热闹。

  第二日,黎锦起了大早,每日例行的锻炼结束后,也就没有那么早了,正是拜访别人的好时机。

  但剩下的这两户都不如第一家修葺的精致,甚至有些屋子墙皮脱落一大片,看起来尤为粗陋。

  这么一对比,黎锦心中也有了自己的打算。

  虽然他本来心属那座有三个院子的房屋,但其环境实在让他难以接受。

  黎锦第二日下午又去拜访了第一户人家的邻里,他们虽然不是读书人,但到底在生意场上转悠过,识人眼光准,待人也十分和气。

  黎锦主动说了自家会有一个十个月大小的孩子,虽然平时很乖巧,但偶尔还是会大喊大叫,希望不会对他们造成影响。

  他本以为邻里们会考虑一下,结果他们全都摆摆手,说:“不碍事,这房子隔音很不错。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