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远左顾右盼,发现今日到的百姓信徒并不比昨日少,明明他们赶早前来,却已聚集了不少人,高座前排有的人席地而坐,有的自带蒲团垫子,后排则或站或蹲,不少人拿着扇子一边摇一边聊天,时不时还爆发出一阵短促的笑声。 他们身上不仅没有即将倾听佛经的庄严肃穆,反而各个喜笑颜开,就好像在等小品开幕。 很正常,面向普罗大众的俗讲与僧人内部枯燥的僧讲有很大区别,其性质更加接近于文工团三下乡慰问时的汇演。 开始俗讲之前,小贩们在院门口的空地上穿梭,除了李三娘他们,还有卖瓜果炒货,糖水冷饮的,小贩们都抓紧最后的机会,赚上一笔。 昨日李三娘他们就在此地做生意,桃子馒头样式新颖,味道也好,经过了一天的流言发酵,在人民群众中已经有了些名头,听到有人叫卖“桃子馒头”,不少人都伸手示意他们来一个。 莫文远也加入了小摊贩的队伍,他人小个子也小,便在席地而坐的前排观众间穿梭。颜值高有利于做生意,他长相白嫩,穿得衣服也洗刷得干净,又兼之嘴甜脑子活络,格外受老太太与有母性的中年女人欢迎,光是她们就已经把莫文远篮子中的馒头清了一大半。 忽从远处传来高呼:“升座——”,随即鼓磬其鸣,莫文远刺溜一蹿,跑到站立的观众中,莫小狗已经在等他了。 只见今日主讲的大和尚从寺庙边门缓缓走出,他身披袈裟,形容端庄,远观颇具庄严宝相之感。其余僧众分立左右,见他来了都低头行佛礼,而他也双手合十低头回礼。 随后他便做到“高座”上,口称“阿弥陀佛”开始讲经。 《佛说盂兰盆经》本来十分无聊,经书也并不长,千字上下,如果只是摇头晃脑诵读其中内容,没两分钟就说完了。 观众们自然不想看如此无聊的节目,所以为了迎合俗世信众的口味,僧人也对其作出了改进。 像现在在台上的僧人,长的白胖圆润,表情端庄,有点像弥勒佛,一开口,莫文远却将他定义为技艺高超的相声艺人,更可怕的是,他还能以男声女声两种声音唱歌,就应该去参加“蒙面唱将”。 僧人一会用女声唱道:“忆得这身待尔来,教人不省傍妆台。洗面河头因担水,梳头坡下拾柴回。” 一会儿又唱目连父的段落:“娘子今日何置言,贫富多生恶业牵……” 莫文远:“……” 厉害了厉害了,唐代僧人真是多才多艺。 待唱到目连母受难的段落时,僧人还抬起衣袖做掩面状,而台下观众更是被调动情绪,有情感丰富的女子甚至用衣袖揩泪,就连李三娘都眼眶一红,似被情节触动。 莫小狗就更不用说了,表情悲戚,似乎下一秒就能落泪。 莫文远心道,自己真是在现代看多了电视剧,回到古代乍一看到民间艺术表演,久久不能被带入情状中。 哎,没办法,经过现代各种电影熏陶,他的泪点已经非常高了。 …… 一刻后,《佛说目连救母》终于讲完,台下人有的念佛号对俗讲僧人表感谢之意,有的则激动抚掌。 时人虽没有鼓掌表赞许的习惯,在心情激动时却也会抚掌大笑。 俗讲还没有结束,现在不过第一部 经说完,等过会儿还有第二部第三部,但就跟戏剧表演有中场休息一样,俗讲活动也有中场休息。 莫文远趁机又蹿出去叫卖馒头。 “哎,前面那位小友!” 莫文远还是巍然不动,小友,叫谁啊。 “卖馒头的小友。” 莫文远这才意识道:好像是在叫自己? 他回头,发现一穿法袍的僧人喊住自己,他笑眯眯道:“你卖的可是桃子馒头?” 莫文远点头道:“是。” 僧人的脸面如满月,又腰大肚圆,一看就是个好吃的,听见桃子馒头他就口舌生津,不断回想昨日尝到的酸甜味,他道:“多少钱一枚?” 莫文远道:“两文一个。” 僧人立刻掏出两文钱买了一枚,三口两口吃完之后眼睛都亮了,他道:“就是这个味儿!”随后立刻道,“你还有多少,我全要了。” 莫文远哪有不清楚的,肯定是阿娘昨日供奉桃子馒头的英明神武举动得到了回报,僧众竟然回购了,他立刻道:“我阿娘堂兄那还有,大师您可都要?”
他道:“要的,除我之外,其余师兄弟皆对桃子馒头念念不忘,我买回去,多了还可予给他人。” 莫文远立刻把李三娘他们招呼来了,那白胖僧人也趁此时机招来师兄弟,他身上只有不到百枚铜钱,剩下的还要找其他人共付。 “桃子馒头?” “可是我们昨日所吃的供奉?” “没错,味道一模一样,馒头尖儿还被染成红色,我已吃了一枚,松软可口,比我们昨日吃的还好。” “嘿,我昨儿可没抢到,今天定要给我留一枚。” 说话间,他们身后又款款走来一名僧人,定睛一看竟是刚才讲目连救母的俗讲僧人,别看他掌握一口好口技技巧,经书也念得很多,是兴善寺内受人敬仰的大和尚。 众僧见他来了纷纷行礼,慧远和尚还礼后道:“你们说的可是一垂髫小童?长相白净?” 胖僧人道:“正是如此。” 慧远和尚沉吟片刻道:“带我一起去吧。” …… 莫文远带李三娘莫小狗到了寺庙门口,惊见那里汇聚一众僧人,且别说他,就是李三娘都挺不淡定。 她悄悄对莫文远道:“我们的馒头很受欢迎?” 莫文远也悄悄回道:“大概。” 李三娘的心稍微安定一点,她与领头的慧远僧人客气了两句,便开始做生意,三个篮子中剩余的馒头汇在一处,直接给了僧人们。
反正篮子也不值钱,对她来说就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期间慧远僧人还问了饼屋的地址,说以后可能会让僧人们定期采买。 平日里僧众在诵经做法事之余也会干农活做家务,甚至做点小生意,但他们做的饼显然没有李三娘做的好吃。 李三娘顺带还推荐了一波他们家的素食包子,听得缀在后面的胖和尚不断咂巴嘴,似乎现在就想冲到光德坊大快朵颐。 在卖完桃之后,李三娘正欲带俩孩子走,不料慧远和尚却道:“施主,我观小郎君与我佛有缘,可愿入我兴善寺学习一番?” 李三娘:啊??? 莫文远:啊??? 他见慧远和尚笑眯眯看向自己,第一反应便是疯狂摇头道:“不了不了不了,我不欲说相声。” 慧远和尚傻道:“相声为何物?” 莫文远这才发现自己说漏嘴了,他道:“就是俗讲。”他心中已经浮现出一幅画面,自己身穿长袍马褂站在台上,另一手持快板,嘴上说唱不停,快板哒哒哒敲,声音同小毛驴蹄子踩在地上的声音相似。 不不不不不,他的目标是当好厨子,说相声什么的还是免了! 慧远和尚很无语,他沉默一会儿道:“并非跟我学俗讲。”他又道,“昨日你可遇见一艺人,在盆中栽出桃树?” 他又道:“我听闻小郎君你一眼便看破幻术,知那树上只有一枚桃是真的。” 莫文远他们都作恍然大悟状,而慧远身后的僧众则交头接耳道:“一定是慧智师叔。” “这小郎君竟能看破师叔的幻术?” “确实有慧根。” 李三娘多聪明的人,听着听着也懂了,她儿子可能与戏文中降妖除魔的僧道一样,有天生的本领,所以慧远和尚才来渡他。 其实在这年头,和尚是个吃香的职业,信众多,还用不交税。而且大兴善寺是皇家寺院,一般人想进都进不进来,但她心说自家虽是孤儿寡母,但生活还凑合,万万没有令孩子出家的道理,一个箭步挡在莫文远前面道:“这位大师,我家大郎并不想出家。” 莫文远爷躲在三娘背后,看似怯生生道:“我想当厨子。” 莫小狗是不聪明,但三人一家上下一心,他站在李三娘前面,防贼似的看向慧远。 慧远大师哭笑不得,就算没有成功渡化莫文远他也不会强抢孩子好吗,大兴善寺是正规寺院,万万没有强买强卖的道理。 他立刻改口道:“施主你会错意了,我说的并不是令小郎君出家。”他又低头对莫文远道,“你若有兴趣,可以来寺内跟慧智师父学两手,小小年纪便能看破幻术,真是天赋卓然。” 培养好了,长大肯定是降妖除魔一把手。 不出家,当个挂名居士也没问题啊! 太久没看见“与佛有缘”的孩子,慧远着实不想放手,就想忽悠进佛门碗里。 莫文远:emmmmmmmm 他怎么觉得这位笑眯眯的慧远大师,就跟诱骗小红帽的狼外婆一样。 哎,看他的笑脸就慎的慌。第7章 是否让莫文远到兴善寺学习的事情尚未谈妥,铁娘子李三娘却与慧远法师说好了特供素斋的生意。 在经过给西市酒肆供饼之后,李三娘的眼光变得更加长远,她深知做些零售生意虽然能够满足温饱,却不足以让饼屋规模扩大,只有成为大供应商才能赚得更多。 都说是为母则强,李三娘相较于一般妇人,本就更有商业头脑,做起生意来更是一副铮铮铁骨,现在又有了莫小狗莫文远俩要养,她全身上下都燃烧着挣钱的熊熊火焰。 慧远僧人精通俗物,除了俗讲之外,兴善寺的油粮米面采买等一系列事务也是他负责,寺内的蒸饼自做没错,笼饼馒头等却都是别店供应,在盂兰盆节过后,寺内就刮起“桃子馒头”的旋风,他也品尝过,确实好吃。 光凭借这馒头,便可给李三娘的店一个机会,竞争大兴善寺的笼饼供应商,更不要说还有天赋卓绝的莫文远在,慧远和尚更是愿意卖好。 李三娘知道机会来之不易,更是十二万分的尽心,在与寺院众僧约好八月头试吃后,就带俩小儿回家,开始琢磨素馒头的内容。 …… 店内全素包子出的不多,有芦菔馅、菘菜馅韭菜馅还有慈姑馅儿的,以上这些都是常见蔬菜,价格又便宜,李三娘将菜剁了之后加入荤汤,熬制馅料,明明是素食包子却带肉味,很受买家欢迎。 但给僧众做得包子却不能如此,肉汤甚至鸡蛋都不可入料,李三娘虽没读过佛经,却也听闻过“一切卵不可食”的告诫。 在没了肉汤与鸡蛋过后,如何将素包子做的好吃,已成为难题。 莫文远对此倒有看法,他当庖厨时虽不是专门研究素斋的,却知道全素宴的根本核心是将素食做得跟荤食一样,也就是说,带肉味的素馅料才是好馅料。 眼看李三娘在灶前急得团团转的模样,他将好不容易攒满的2000点花了出去,购买了《全素宴入门》。 莫文远:哎,要学会开源节流,等成了大兴善寺的供应商,什么奖励点没有?埋藏储存法就等下次吧! 是夜,莫文远闭上眼睛,意识沉入海底,进入厨神系统,他兑换的《全素宴入门》静静躺在“我的课程”里。 这是他在获得系统之后第一次购买学习资料,莫文远很好奇,课是怎么上的。 他念了一声:“《全素宴入门》,开始学习。”眼前场景便为之一变,空荡荡的房间里多出了料理台,煤气灶,还有蔬果等一系列材料,更夸张的是,眼前忽现一头戴高厨师帽,表情严肃的厨师。 翻看菜谱后,他找到三道可用的菜,分别是“素排”“素汉堡肉”还有“无肉版京酱肉丝”,初级的全素宴中没有素肉馅,不过,一旦知道“素肉”的做法,还怕弄不出馅料? 他道:“先京酱肉丝吧。” 一脸严肃的老厨师点点头,料理台上出现相应食材:鸡腿菇、米酒、盐、葱、甜面酱、黑胡椒盐等等。 佛教不食五辛,葱是不能放的。后两者在这一时代并不适用,胡椒之类的辛香料虽然可以买到,但价格过于昂贵,放在馅料中实在有点小题大做,而甜面酱更不用说,现在还没发明出来。 不过,如果只是酱的话,却可以取代,用豆酱或者酱清岂不更好? 传说中,酱是由范蠡无意中制得,在唐代已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韩鄂的《四时纂要》秋令卷中就记载了多种酱的制作方式。鱼酱、肉酱、蚁卵酱等平头百信吃不起,但是豆酱却已经深入长安百姓的生活中,西市上五文钱可以打一罐,灶上现在就有一陶瓮的酱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