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厨(穿越)——浮云素浮云素
浮云素浮云素  发于:2019年03月06日

关灯
护眼

  已经炒过的蔬菜再度入锅,吸足了酱汁的烤麸颜色变深,接近于深棕色,每当锅铲下压,浓郁的酱汁便从蜂窝状的小洞中流淌而出。

  烤麸最完美的状态呈现在厨师眼前,美味多汁。

  晚餐不用说,就这四喜烤麸,全家人都吃的呼啦啦,餐桌上不闻说话声,只听见筷子与碗相撞发出的清脆声响。

  饭后莫文远对李三娘道:“明日我去兴善寺一趟,顺便带点烤麸给各位师傅尝尝。

”  ……  几年下来,莫文远已成为大兴善寺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就连常来听讲经的善男信女都知寺中有名小师傅颇具慧根,却不知因何缘故尚未剃度成沙弥。

  哎,恐怕是时候未到,假以时日小师傅定能成为高僧。

  莫文远:不,不存在的。

  门口扫地的小沙弥见莫文远来了,笑道:“莫大郎,今日又带什么好吃的来了?”  莫文远手提木桶,四喜烤麸太多他干脆装大桶里带过来了,他道:“你晚上快些去吃饭不就知道了?”  小沙弥感叹道:“你一来,今日饭点又要抢了。

”  寺庙里的大和尚是分餐制,他们这些小的,就跟学校里的小学生似的,菜先到先得,最后去的只有残羹冷炙。

  小沙弥心说今儿得跑快点。

  莫文远先把四喜烤麸送到后厨,然后找几张碟子盛了后先给两位师傅送去。

  与他接触最多的是慧远慧智两位师傅,慧远不用说,整一生活导师,小到借书讲解经文,大到同李三娘店的买卖都是他管的。

  慧智不常见,但每次找他,对方总会教给莫文远一点拳脚功夫连同“戏法”,几年下来他觉得自己遇见妖怪应该也能跑掉。

  但长安城中各种和尚道士镇守,他一次妖怪都没见过,真是可喜可贺。

若不是还要看慧智师傅变戏法,莫文远都觉得自己活在正常唐朝了。

  而不是神话版本的。

  慧远吃了一口四喜烤麸,充满幸福感地叹气:“着实美味。

”  莫文远却道:“还不够入味,特别是糖,若饴糖的溶性更好点就妙了,现在不过是以汤汁混合挂在烤麸皮上,甘味还没有渗入豆皮中。

”  慧远听他所言,摸摸自己下巴道:“我听说天竺有一种糖,状若盐粒,色如血……”  莫文远:???  天呐这真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  原来这时代竟然有红糖吗?  太令人惊讶啦!第16章  蔗糖与饴糖区别很大,且不说颜色粘性上的不同,对厨子来说,两者味道上的区别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都是甜,但相较于蔗糖,麦芽糖的甜度低,触及味蕾时无法直接将甜味输送到人的大脑,需要细细品味才能察觉,而蔗糖,那是入口即化,舔一口就觉得甜。

  现代人做菜用的都是白砂糖,也就是蔗糖。

  见莫文远目光炯炯,盯着自己,慧远略感不适,对他道:“此事你还是去问慧智吧,天竺的糖我也是从他口中听说的,了解不多。

”  他虽知自己身为僧人不应贪图口腹之欲,却还忍不住问道:“尔急迫至此,红糖能起甚作用?”

莫文远严肃道:“作用可大了。

”红烧肉八宝鸭八宝酱杏仁豆腐,无论做什么都绕不过蔗糖,红糖是蔗糖的一种,而且从四川一带往南,沿途多种甘蔗,唐时甜菜虽还没有传入,但光凭甘蔗就能让糖的产量翻倍。

  饴糖由小麦所做,对唐人来说是奢侈品,好端端的小麦还不够吃,谁会拿去制糖?  但甘蔗就不一样了,他是果品,用来制糖反而比做水果吃有用。

  莫文远忽然想到,街坊邻里还把甘蔗当醒酒汤用,喝完酒后嚼一嚼,当然,其实它的醒酒作用并不大。

  想一圈之后,他终于开始具体解释:“人食米面后才能工作,米面不仅能够填饱肚子,其中更有驱使人劳动的能量。

”也就是碳水化合物,人体所需的70%能量都是由糖提供的。

  “糖中所蕴含的能量远远多于米面,吃一口糖所得的能量,比吃一块蒸饼还要多些。

”糖的碳水化合物成分是最高的,要不然现代人减肥怎么会要断糖断碳?  除此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

  “慧远师傅您不觉得,吃糖以后心情会变好?”他说出了匪夷所思的理由,“甜的东西不仅能让孩子快乐,大人、老人吃了,都会很愉快。

”  能够让人愉快的食物,光是冲着这一理由,就应该尽可能扩大产量。

  慧远和尚睁大眼睛,他不是很懂能量一词的意思,却能从莫文远的话中大致猜到其含义,他从未想过糖中可供人劳作的力比粮食更高。

  而且……  能够让人愉快的甜味,听着似孩童的玩笑话,仔细一品却蕴涵着大道理。

  “阿弥陀佛。

”慧远若有所感,呼佛号,莫文远见他双手合十,好似入定,十分不解,慧远师傅是顿悟了什么道理?  ……  从慧远的禅房出来后,莫文远便去找据说知晓红糖产地的慧智和尚,此位师傅身在何处,他也很不确定。

  慧智师傅与其他大和尚不同,好在人间行走,体会民生百态,又有手降妖除魔的本领,莫文远私心觉得这位师傅神秘无比,怕不是什么神仙门人。

  以上种种原因叠加在一起,令他不常出现在大兴善寺内,能否见到慧智师傅,还要碰运气。

  今儿莫文远运气不错,小沙弥言明慧智师傅正在僧寮中,他便把四喜烤麸放入篮子中,提篮摇摇晃晃去了。

  许是练过些拳脚功夫,又天天扛羊腿掂锅铲,莫文远不仅力气日益见长,五官也越发灵敏,耳聪目明,还未到慧智师傅那儿,便听见悉悉索索的说话声从他房中传来,莫文远猜他有客人。

  然而敲门见到慧智师傅,却发现门内一人也无,只见师傅看着自己,笑容静谧,如同坐在莲台上的端庄菩萨,他道:“莫小郎君,今日来可有事?”  莫文远先把篮子放地上,从中拿出一盘四喜烤麸放在台前道:“慧智师傅可要尝尝?才做出的四喜烤麸。

”  慧智知晓莫文远厨艺精湛,即便不贪图口腹之欲,见吸满了酱汁的深棕色烤麸,也心痒痒的,尝了一筷子。

  见他眉眼舒展开,显然很满意莫文远的厨艺。

  他趁热打铁询问慧智师傅蔗糖一事,对方闭目回忆道:“你说的可是摩揭陀的红糖?”  在寺庙呆了多年,别的不说,对印度半岛附近诸国的名字,莫文远是了熟于心,天竺是那附近所有国家的统称,而摩揭陀就是今日的印度,现旅居大唐传播佛法的僧人,有很大一批是从摩揭陀来的。

  莫文远大喜道:“正是。

”他眼巴巴盯慧智道,“师傅可知道红糖的制法?”  然而一向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慧智却犯难了,摩揭陀的经书他是没有不知道的,甚至从长安到天竺一路上的妖魔鬼怪他也心中有数,但你说那里的制糖技术,他从未关心过。

慧智和尚只能一五一十道:“不曾了解。

”  见莫文远眼中的火焰灭了,他出言安慰道:“不若你去问问摩揭陀的僧人,或许有人知道。

”  莫文远似又找到了新动力,脸上重新焕发光彩,他道:“我晓得了!”又如一道旋风,从僧寮中冲了出去。

  慧智刚松口气,便见一团黑黑的毛茸茸的小物从墙角猛地蹿了出来,张开血盆大口,将盘子里的四喜烤麸连同盘子一同吞下去,还发出咀嚼陶器般“嘎吱嘎吱”的声响。

  慧智惊骇不已:他的四喜烤麸!  差点伸出尔康手了!  “竟然吃了?”房内传出一道懒洋洋的声音。

  慧智立刻收起眼中的痛惜之意,脸上写满了庄严宝相,他道:“你不是说他什么都不肯吃?”  不足半米高的小黑羊吃完四喜烤麸,又张开血盆大口,看着可怕,但在场人都知他不过是想要再吃一盘刚才的吃食。

  那声音纠结道:“现在好像肯吃了?”  慧智无语道:“是只吃好吃的吧?”  小黑羊:“咩。

”  ……  从慧智那里出来后,莫文远的决心越发坚定,为了蔗糖提取法,先把大兴善寺内的摩揭陀僧人都找一遍吧!  别问他为什么不用厨神系统兑换,蔗糖提取法就如同盐精炼法一样,是划时代技术,一旦出世,能够彻底改变厨师界的历史。

系统中虽能兑换,但积分点后的零,莫文远到现在还没有数清楚,他心知肚明,如此天文数字,基本上就是禁止兑换的。

  系统中兑换不出来,却能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努力,地球另一边的玉米土豆他弄不回来,摩揭陀的炼糖技术却可以搞搞看。

  干脆找慧远师傅打滚,要张摩揭陀的名单吧!  然大兴善寺内僧人众多,就算是慧远师傅都不知有多少天竺僧人,故而他让莫文远先等几日,待名单整理好之后再来。

  莫文远从善如流,回家准备寒食节。

  ……  寒食起源于远古的改火旧习,即“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

古代钻燧改火,火种并不是持续燃烧,一年要改火四次,春夏秋冬四时变换时,将旧的火种扑灭,重新钻木取火,取新火种。

秦汉之后,变成只在春日改火,寒食节意味着旧火扑灭,新火交替之时,这段空档内,举国上下,不可见火种。

  莫文远心说,好在天已回暖,如果寒食节被安排在寒冷的冬日,没有火岂不是要冷死?  他正想着,李三娘的声音从隔壁的厨房中传来:“饧大麦粥熬好没?”  莫文远道:“快了快了,就要好了。

”  寒食节前一日,莫文远家都要忙疯了,李三娘带着几名小娘子早起做子推蒸饼,也就是枣糕,莫文远则忙着炒特色菜四喜烤麸。

  待到店铺开门后,四喜烤麸、凉拌豆腐皮、冷豆腐等凉菜被一抢而空,枣糕也被卖得七七八八。

  手里有几个钱的小居民也不愿意在寒食节当天过得太寒颤,不能吃热菜,那就买点好吃的凉菜吧,他们早就打听好了李三娘食肆要出能过夜的凉菜大餐,开门前排队就排得老长。

  等到坊门开了之后,更是有大流量客人涌入,到晚上打烊前,李三娘一家都在灶台前忙活,一刻都没有闲下来的。

  更可怕的是,即便等开始宵禁,他们还是有事要做,之前做的那都是卖出去的吃食,他们自家还要吃呢!李三娘是个生活挺有仪式感的人,不肯用残羹冷炙把节日对付过去,她全身上下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忙碌了一日后还能带领众人为寒食节准备吃食。

  说是众人,其实也不过是李三娘莫小狗莫文远还有嫁进来的赵二娘罢了,他们家人口简单,不用做太多菜。

  莫文远被分配去熬饧大麦粥,它同寒具、子推蒸饼一样,是寒食节不可不吃的经典菜,作法也不难。

  但莫文远是谁,他可是立志成为厨神的男人,再简单的小食也能给他玩出新花样。

  他在锅边呆了许久,脱壳大麦在铁锅内煮,水沸腾,浓浓的麦香透过窗子,飘扬进小院,深吸一口气,满胸膛都是黄金谷穗的香气。

  杏仁是早就用石磨磨成粉的,他将杏仁粉倒入锅中搅拌,等一大锅浆糊冷凝之后,切成块食用,便是地道的饧大麦粥。

  莫文远不满足于此,在等待结块的过程中,他开始鼓捣蘸酱。

  传统的饧大麦粥蘸酱是麦芽糖,除了麦芽糖之外,他还把去年制作的桂花蜜拿了出来。

  他家院子中有几棵桂花树,在丹桂飘香的季节,莫文远干脆在树底下铺了好几块大布头,没事干就去晃晃树,让更多的花落下来。

  等攒了满满一桶桂花后,他坐在小条凳上,无比耐心地把花中的杂质挑出来,小虫、外壳、树枝子一个都不放过。

  花放在铁锅中,连续煮沸放入凉水中浸泡几次后捞出来完全晒干,再收入放有蜂蜜的罐子中。

  其实桂花蜜使用白砂糖与干桂花拌出来的,无奈于没有白砂糖,他只能一层蜂蜜一层桂花地在罐子里压实了,好好储藏起来。

  现在莫文远打开密封的陶罐,用筷子进去搅搅,竹筷子上裹着一层金黄色的糖浆。

  桂花蜜配饧大麦粥,完美!第17章  寒食节各家各户都要去城郊上坟,故而李三娘食肆也停业一天,莫文远难得有空,手揣一把寒具,在加上晃荡,走两步就折一把塞在嘴里。

  “咯吱咯吱——”  “咯吱咯吱——”  他腮帮子嚼得起劲,让周围同龄小伙伴羡慕得都要流口水了。

  王复愿的孙子与莫文远差不多大,他眼巴巴看着寒具道:“莫大郎,你阿娘竟然给你做寒具?”  莫文远面上笑嘻嘻,嘴上却不说话,他心道,哪里是阿娘炸的,分明就是他自己炸的。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