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穿今之再生之瓷 下——南瓜老妖
南瓜老妖  发于:2016年01月23日

关灯
护眼

高中时期受限于所处的环境,蒋忻就能利用有限的资源和不多的外出时间为自己赚到了第一桶金。等到上了大学做了几笔大的之后,蒋忻就开始不满足于这种小打小闹。

作为一个仅仅大二的金融系学生,他就注册成立了投资公司。

蒋忻的眼光毒辣,是个天生的投机者和女干商。几次以小博大,成功的投资之后,慢慢的蒋忻名气就越来越大,很多有钱的富豪专门投钱加入他的项目跟着一起赚钱。

蒋忻充分抓住这种能够分摊风险又能够壮大自己的机会,迅速的从一众小投资公司当中脱颖而出,高速的发展起来。

到他大学毕业的时候,锐丰投资的盈利丰厚的让人眼红,而就在那个时候蒋忻却从台前转到了幕后。接手博古轩,回到上海遥控锐丰。

在上海北京两头跑的几年里,锐丰初期投资的项目正是处于爆发式的回报期,蒋忻分别在海外和上海建立了分公司,寻找更多的投资项目。

蒋忻玩弄般的过程就成立了一个现如今发展成为了庞然大物的金融公司,而郑凯龙继承的却是靠着实业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宏湾集团。房地产捞钱是快,但是比起来好像印钞机一样的投资公司也毫不逊色。

在资本上锐丰投资和宏湾集团不相上下,以流动资金来说锐丰还多呢,只不过比起三十年老牌公司,锐丰欠缺的是深厚的根基和人脉。

一个投资公司和房地产公司怎么斗呢?并不重叠的业务范围,甚至让双方毫无交集。

蒋忻并不着急,现在急的是对方。他就等着郑凯龙遍寻不到方法,贸然进入他的领域,然后慢慢的……坑死他!

做这些事情,蒋忻没有隐瞒徐久照。术业有专攻,除了烧瓷只会点职场斗争的徐久照是一点也帮不上忙,只能给予鼓励和支持。

开春之后,各地市场忙碌起来,纷纷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当中。封窑镇大体的事物和框架已经搭建好,王朝臣自己就能搞定,蒋忻就舒服的陪着徐久照悠闲的享受了一段轻松的日子。

比利时的订单数量大,徐久照打算分几次完成然后在约定的时间一次性把成品交付。

最近一段时间一股寒流肆虐,天气不好不能开窑,徐久照就一直待在位于“艺术”村的工作间里写写画画的设计今年准备参加法国国际双年展的作品。

他认真工作的时候蒋忻并不打搅,他会自己打发时间。有的时候抱着笔记本处理一些公务,有的时候就看看书,看看电视剧,看看徐久照。

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徐久照的集中力惊人,很多次蒋忻撑着下巴在一边看了他半天,他都没有发觉。

每当这种时候,蒋忻就会觉得自己无可救药的迷恋徐久照专注的神情,都说认真的男人最迷人,果然是这样。

手上的图纸告一段落,徐久照伸了一个懒腰,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

“画完了?”蒋忻出声说道。

徐久照已经完全习惯他会默不作声的在一旁看,他转头看坐在单人沙发上的膝盖上搁着一本书的蒋忻。

“嗯,这一张算是完稿了。要看吗?”徐久照冲蒋忻笑。

蒋忻站起身,把书放到一旁的圆桌上,走过来拿起图纸看。这上边是一张非常现代的插瓶,有着徐久照一贯的优雅精致风格,很漂亮。

“很不错啊。”蒋忻夸奖。

徐久照摇头说道:“完全不行——”

蒋忻不解的把图纸放到桌面上,走过抱住徐久照:“怎么不行了?”

徐久照一脸忧郁的表情:“我从来没有参加过这种指定命题的展览,主题也太过抽像了。”

蒋忻同情的摸摸他的脑袋,爱莫能助的说:“慢慢来吧,展览日期是10月份开展,距离参展投递截止日期还早呢。”

大型的国际展览并不是送什么就展览什么,而是要符合展览的举办主题。本次法国国际双年展的展览主题是“感性:我现在的生活”。

面对这种抽像到完全无法理解的主题,徐久照沉默了好几天。

虽然有着能够得奖的技艺,可是看不懂命题有什么用?!

徐久照已经画了满满一抽屉的图纸,可是让他自己觉得能够符合这个莫名其妙的主题的一个都没有。

“要不然,请邹老帮你分析一下?”蒋忻建议道。

徐久照摇头说道:“吴淼给过我提议,让我尽力表达对现在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就行。”

这么唯心的命题也许对于现在充满感性的艺术家来说很简单,可是对于徐久照来讲就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了。

以往他也不是没有做过这种对主题有要求的瓷器,可是那些瓷器要求表达的要么是合家欢乐、五谷丰登、龙凤呈祥……这种具体要求的。

他对现在生活的感想也不是没有,可是震惊、惊奇、便利、快捷这种复杂的情绪怎么用瓷器来表达出来呢?

“算了,暂时先别想了。”蒋忻柔声的说,“休息一会儿,咱们要劳逸结合。”

徐久照知道蒋忻一直在担心他,于是顺从的坐在一旁的休闲沙发上。

徐久照伸展了一下随着长高而开始显得笔挺修长的双腿,抬眼看着蒋忻勤快的整理被他弄的乱糟糟的工作台。

这些天尽管进展不顺,徐久照也没有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思考这个命题上,过犹不及的道理他还是知道的。

工作台上除了纸笔各种作图工具外。还摆着几个晾干的素陶,是他试验新瓷泥搭配的时候随手制造的。

蒋忻拿起其中一个小巧的笔筒,这个笔筒是模仿树根的造型,不过却不是全然的写实。树根上有门有窗,还有一根纤细的晾衣绳上搭着的衣服,底下站着一个小小的包着头巾穿着短裙的女孩。

蒋忻知道徐久照这大概是用《拇指姑娘》的故事来创作的这个笔筒。自从做了《七兄弟》后,徐久照那段时间对于儿童故事非常的感兴趣,买了不少书籍回来看。并且时不时的做点童话主题的素陶小摆件出来,让蒋忻觉得他这个兴趣非常的可爱。

“你喜欢那个?”

见他爱不释手的拿着那个笔筒看,徐久照站起身走过来。

蒋忻抬手举起手中的笔筒:“我正好还少一个笔筒。”

徐久照轻笑一声,他这边随手制作的东西,很多得了蒋忻的青睐,就被拿去放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各种显摆。

“那下一批一起送烧好了。”徐久照把台子上摆着的几个都拿过来,“你还喜欢哪个?”

这一批里蒋忻就最喜欢这个:“别的不要了?”

徐久照说:“嗯,只要不烧,这些加水还可以反覆使用。”

蒋忻帮他把那些素陶放进了粉碎池里。然后徐久照拿了一块调和好了的瓷泥,对他说:“你要不要试试?”

“好啊。”蒋忻立刻就答应了,他早就对这个很感兴趣了,只不过平常徐久照都在忙着,蒋忻从来不会去做那种相当于是捣乱的事情。

徐久照把蒋忻按在椅子上,自己另外拖了一把凳子坐在他旁边。

拉坯机转起来,徐久照淋了水在泥坯上,蒋忻就迫不及待的把双手放到了圆柱形的泥坯上。

只不过平常看着徐久照做的非常的轻松,蒋忻自己刚把手放上去,圆柱立刻变的七扭八歪。

“你不要那么用力。”徐久照忍着笑,拉着蒋忻的手,慢慢的把变形的泥坯又从新变回圆柱形,“我们拉一个盘吧?”

蒋忻自然是没有意见的,徐久照一步一步的教给蒋忻。等确定蒋忻把基本的要领都学会了,就松开了手。

徐久照亲自手把手的教,蒋忻又聪明,很快就能自己进行造型。

泥坯非常的柔软,拉坯的动作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手部的动作也很重要,拉坯机转的飞快,手上有一点不对就能在泥坯上拉出一道道的痕迹。

蒋忻再怎么聪明也只是一个初学者,结果最后没有拉出一个盘,而是一个胎体挺厚的浅盆。

以蒋忻的厚脸皮,看着自己的浅盆,再看看徐久照给他做示范的盘子,也有点不好意思了。

“很不错,第一次能做成这样已经很棒了。”徐久照没有吝啬他的夸奖,低头在蒋忻的额头上亲了一下。

最后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浅盆被徐久照上了釉色摆在自己的工作台上专门盛放那些小零碎的工具。

三月的时候,蒋卫国突然打电话给蒋忻。

“阿忻,北京的一位藏友前一阵子去世。他的后人要变卖他的收藏,你去看看,有合适的就收回来摆到博古轩。”

第97章

这段时间蒋卫国的身体越来越好,博古轩最近的时间都是他在管理。虽然不能外出到处跑,不过蒋卫国的面子够大,只是坐在那里就有人会把货源往他手里送。

正是因为蒋卫国精神好身体好,蒋忻才放心让他在博古轩管着,自己把主要的经精力放在锐丰和韵文的事情上。

好长时间蒋卫国没有要求蒋忻去做什么了,他这一打电话来,蒋忻立刻二话不说的答应了。

当然,他这次去北京是带着徐久照一起去的。

东奔西跑跟着蒋忻天南地北走的时候,徐久照曾经跟蒋忻路过过北京,这次还是第一次在这个完全现代化的城市里边走动。

徐久照眼神怀念当中带着幽思,望着车窗外边路过的紫禁城。

“怎么了?想去故宫?”蒋忻发现他一直看着那边,“办完事咱们去参观紫禁城?”

“不用了,这次时间不是很充裕,等以后吧。”徐久照回头看着蒋忻,把自己的那些情绪收拾干净。

蒋忻疑惑的看了看他,握着他的手说道:“以后无论你想去哪,我都会陪着你。”

徐久照回握住他的手,点了点头:“嗯。”

车子开到了一片胡同里,这边全都是四合大院,七拐八拐的,俩人在一家大门前下了车。

蒋忻看着门外排着的车辆皱了皱眉毛。

“看来人不少。”徐久照低声说道。

“我们来的可能有点晚了。”

这也是没办法,毕竟他们要从上海赶过来。而距离近的就在本市或者是河北周边,比他们可快多了。

走进四合院,里边的环境很清幽,被重新修缮的很精致,看得出来这一家的经济状况很不错。

蒋忻和徐久照走进来根本就没有人管,俩人朝着人声的地方走过去。

那是一排厢房,里边没有多余的家具,全都是多宝阁之类的展示架子,应该是专门用来放藏品的房屋。

蒋忻说的没错,他们来的确实晚了,大部分架子上都空了。还有不少人正在观看那些剩余的藏品,徐久照一看这样扭头对蒋忻说道:“咱俩分头看吧。”

蒋忻只是犹豫了一下就说道:“好,你看上了什么就直接决定下来,不用再问我。”

于是俩人分头,在这摆满架子的房屋里边寻找满意的古玩。徐久照擅长的是陶瓷类,而蒋忻更擅长的则是玉石鉴定和杂项。

这家人的收藏的瓷器并不多,也可能是早到的人把心仪的瓷器都挑走了,剩下的没有多少。

徐久照当然不愿意这一次空手而归,转了两圈挑了一件清代民窑的作品。这一件作品一眼看上去还算是不错,只不过器口有冲。

“冲”是古玩行话,指的是瓷面上有裂纹。这种裂纹有的是在出窑的时候就有,也有的是保存不当造成。不管怎么说,这种不是种类而造成的裂纹都算是有伤。

瓷器一旦有伤,整体价格就要比完好的瓷器要下降30%的价格。

徐久照垂眼又仔细看了看这件瓷器,除了器口的裂痕,整个瓷器还是不错的,至少能卖个几万。只要卖家要价不是很离谱,有一定的利润空间,阿忻应该会赞成。

刚来的时候徐久照总是不自觉的用不同两个时代来换算金钱,结果在估价的时候总是出现误差。

直到跟着蒋忻看多了,他才把这个毛病改掉,能够正确的判断市场价。

手里拿着这件20厘米的瓷器,徐久照继续寻找。他转来转去看到的都不太理想,等走到角落里的时候终于看见一件器型优美的天青色花盆。这个角落的位置比较低,匆忙之间人们很容易忽视。

徐久照眼睛一亮,他蹲下小心的放下手中的瓷器,把这件花盆翻过来看它的底部。底下并没有落款,只有一个垫烧时留下的支圈痕记。细看来这青色并不是很纯净,显得有一点点沉闷。

徐久照有了判断就把这花盆也算作收获,一起搬了。

等到他再转了一圈,确定再也没有什么好的收获,这才一左一右的抱着两件瓷器向着这家的主人走过去。

那家主人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他在厢房门外摆了一张很大的桌子,结算的时候可以给现金也可以银行转账。

徐久照小心的把两件瓷器放在桌子上,正在结算的一人不知道是古玩商还是收藏爱好者回头看了他一眼。他盯了徐久照手中的瓷器两眼,又看了看徐久照年轻的面庞,似乎是很觉得很瞧不上的摇了摇头,俨然是因为为徐久照年少而轻视他的判断。

徐久照才不去理会这无礼之人,只等那人走了就上前询问这两样的价格。

这家主人显然之前也做过功夫,每一样都有准确的估价,就算是记不住的也拿了一个笔记本记录了下来。

有冲的瓷器不出所料的价格不是很高,卖家要价两万。徐久照暗自点头,这样摆在博古轩卖个五万左右不成问题。

谈定了价格之后,中年男子又拿着笔记本翻了半天,在最后边的几页才翻到的花盆的记录。

“这个花盆是民国时期的作品。虽然是民国的,但是釉色很清亮,品相完好,算是不错的仿汝窑花盆。你要的话就一万五。”中年男子合上笔记本。

徐久照眉毛皱了一下,并不是因为对方给的价格有问题,而是这人显然对于这件花盆的断代错了。

汝窑只有短短的二十年历史,烧造的瓷器存世量并不多,后代大量仿制汝窑时期作品,于是市场上鲜有真正的汝窑器。

他看这件花盆确实是仿汝窑花盆,不过并不是民国时期仿的,应该是明朝时期仿的。

这个花盆全身上下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瑕疵,除了底部的垫圈痕迹。对瓷器了解多的都知道,汝窑入窑的时候防止粘连,底下是用支钉,所以一看底下的不是支钉痕迹而是垫圈痕迹,就能够基本判断是仿品而不是真品了。

徐久照不知道这个中年人是根据什么断定这件花盆是民国时期的仿品,也许是因为底下没有落款。因为一般情况下御窑厂烧造的仿汝窑都是有当代皇帝的年号款的,而民国时期大多数都是仿款或者是不留款。

徐久照并不会在这个时候好心的去提醒对方的错误,跟着蒋忻这个女干商,徐久照也有点腹黑了。

徐久照尝试着跟对方还价,最终把这件花盆的价格降低到了一万三千。

达成了交易意向,徐久照就把两件瓷器挪到一边等着蒋忻回来一起结账。这会儿人已经不多了,没等多长时间,蒋忻就搬着一个三尺来高的炕柜过来了。

那柜子看起来挺沉,徐久照过去想要帮他:“我帮你。”

“不用,我能搬得动。”蒋忻避开他,这种重活蒋忻可舍不得让就徐久照碰,他那双手可金贵着呢。

徐久照只好往一边站了站,他仔细看了看这个炕柜。

这种柜子规格不大,一般都是放在北方的炕上。属于炕上家具的一种,一般的炕上家具分为炕桌、炕几、炕案、炕柜,这四种。

北方人有睡火炕的习惯,火炕往往很大,上边可以摆放一些家具,日常活动直接就在炕上。

蒋忻淘的这个炕柜明显是个老物件了,不过它的用料并不是很贵重是榉木。只是柜门上装饰着精美的云纹仙鹤雕饰,柜沿、柜脚也有很美观的卷纹妆点,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掉漆掉的厉害。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