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勉为其男(四)——怜惜凝眸
怜惜凝眸  发于:2015年08月25日

关灯
护眼

雷铁点头,“有何不可?”

秦勉道:“可以是可以,只是会耗费不少时间。咱们再好好想想。”

回到县城后,雷铁派出几队人马去寻找水源。他和秦勉在天上时曾看到过深山里有一条河和一个湖泊,但不便直说,只能指出几个不同的方向派人去寻找。随后,他又派出几队人马去山上打猎。初步估计,岿县存活的人数在三万左右,再加上一万精兵,一直消耗州府送过来的米粮根本消耗不起。

秦勉用笔将整个县的情况画下来,以便能够更全面地分析。

秦锐麒和雷锐麟很乖,玩了一会儿就去睡午觉,这会儿睡得正香。一点白和金毛都在一旁守着。金雕不知去向,大半是去山林里玩去了。

第204章:重建岿县

秦勉和雷铁发现的那条河有些远,湖相对近些,很快就被找到。

得知不远处有湖可以好好地洗一洗,老百姓们不必人催促,就主动打听湖在哪里。雷铁安排了一支队伍专门给他们领路,顺便背一些水回来。

秦勉琢磨了一下午,还是决定迁移岿县,位置就在湖泊边。老百姓们大多数是种田的,临近水源方便灌溉,到时候只需开辟大片的农田即可。

翌日一早,秦勉先去找到原县令交接,正式成为县令后,换上县令服饰,更显俊朗和威风,雷铁看得移不开眼。

但现在不是儿儿情长的时候,两人商量一番,投入重建岿县的工作之中。

秦勉先让人将所有老百姓聚集起来,明言会将岿县搬迁到不远处的湖泊边。有乐意的,就有不乐意的。乐意的是因为,现在的岿县明显是一个危险的地方,再不搬走难道还等着下一次地动?不乐意的是因为,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故土难离。

秦勉却不管他们的各种想法,直接道:“今日起,就开始重建岿县。岿县所有愿意留下的人会分成两个队伍,一个队伍负责将到山外的路修得更平整、更宽阔;另外一个队伍负责在新岿县开垦荒地和建造房屋。到时候,开垦出来的田地会按照人头平均分配。此外,从今天开始,一日三餐实行按劳分配,即,干活才有饭吃,不仅管饱,还有荤有素。不干活的,自己想办法解决一日三餐。至于不愿意留下恶报,本官会给每人分二两银子,从今以后你们便再与岿县无关。”

因为土罗国的巨额赔款,孝惠帝批给秦勉的赈灾银不少,每人分二两银子实在不多。但并不是秦勉要这么狠,而是他有信心将岿县建立得更好,所以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将人留下来,免得他们还要大老远地去投奔亲戚朋友,寄人篱下;二来,有些老百姓思想封建、想法固执,与其浪费时间去和他们争吵、辩解,还不如用这种强硬的方式震慑住他们。要知道,多耽误一天,就多一天的危险。万一哪天下了雨,情况会更糟糕。等岿县建好,老百姓们自然会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果不其然,他的话音一落,老百姓们都吵吵嚷嚷起来。大部分老百姓都有亲人在地动中丧生,心中本来就悲痛,新县令还只用二两银子就想打发他们,让他们更觉得愤怒和不满,还有人大骂狗官。

雷铁眉头一皱,想做些什么,被秦勉拦住。

秦勉早料到这种情况,也不劝说,吩咐几个大噪门的将士大声吆喝。

“愿意留下来的过来排队,准备干活。”

只有小部分动起来。

秦勉毫不在意地给他们分配任务。

等到了中午,确实没有人给那些抗议的人准备饭食时,他们终于清晰地认识到秦勉现在的身份——县令,那是父母大人,还有镇国公和蔡知府护航!众人这才慌了,赶紧就近找到雷铁带来的官兵,说明同意搬迁,并愿意留下来干活。

当然,还是有人不愿意留下。

为了防备有人骗钱,秦勉也明说了,离开了也不是不能再回来,但回来之后的头十天,其他人每顿能吃两个馒头,菜有荤有素,这些走了又回来的人则每顿只能吃一个馒头,喝一小碗汤。

还真有人打算先骗到钱,离开几天再回来,假称没有找到亲戚。一听秦勉这么说,立马打消主意,老老实实地去排队。

即使这样,还是有少许人选择离开。秦勉也不打诳语,当着所有老百姓的面,让程副将给每一个要离开的人发二两银子,在纸上写上他们的大名,让他们盖上手印。

但离开的只是少数,一共只有六户人家,加起来不到三十口人。秦勉让人暗中去问清楚,确定这六户人家在本州府内就有亲戚而且亲戚有八成的可能会帮助他们,这才放了心,让人暗中给他们每家补发十两银子,确保他们有足够的盘缠到亲戚家。

这些人这才知道新县令并不像他们以为的那样恶劣,带着感激离开。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可以说是真理。是以,秦勉安排岿县老百姓中的三分之一去修路。暂时先修一条平坦的土路,等新岿县建好后再组织人手挖沙铺路,或者用砖铺路。剩下的三分之二人手,一部分负责休整湖边的地,方便盖屋,另一部分则负责将县城内可用的砖石都挑到湖边去。

多亏是在古代,房屋大多都是一层,方便挖掘,老百姓们将农具从坍塌的废墟里扒拉出来,便投入热火朝天的劳动里去。

雷铁带来的一万精兵自然也不可能闲着,他每天派出一个五百人的小队负责打猎,给所有人改善伙食;一小部分负责监督老百姓做工,防止有人故意偷懒;另外一部分也帮忙砍树、挖土等。

县中的小孩不少,秦勉从老百姓中找到四位童生,给他们安排了两间房,让他们负责教小孩们念书,让孩子们识字的同时也能避免大人们在干活的时候还要分心担心他们。

如此这般,经过秦勉细致的安排,县城内的老百姓几乎没有一个人闲着,就连干不了活的老太太、老爷子也能帮着缝补衣服,照看一岁到五岁的小孩,或者挖挖野菜。

蔡知府一直没走,看到秦勉只花了不到三天时间就将重建岿县的所有要事安排妥当,佩服不已。在岿县这件事上,原本他只抱着明哲保身的念头,此时忽然福至心灵,觉得自己绝对不能错过这次机会。秦勉的安排几乎没有任何问题,岿县建好是迟早的事,如果他能时不时地帮秦勉一把,秦勉和雷铁一定会在给皇上的折子中为他说几句好话,到那时离升官发财也就不远了。

想通之后,他开始积极配合秦勉的工作。

秦勉暗中派了个人去州府打听蔡知府的为人,消息传回来之前不妨碍他安排蔡知府负责修路这一块,主要就是监督修路的进程以及劳工们的伙食,确保老百姓们修路的积极性,以及确实他们每一顿都能吃饱。当然,他还安排了雷秦坚和雷秦圆给蔡知府做帮手。说是做帮手,双方都明白,这是为了防止蔡知府借机克扣劳工们的伙食,从中得利。

蔡知府对此并不是十分介意,秦勉不了解他的为人,防备他也不稀奇。他蔡永信或许不算什么大好官,但也不至于从受灾的老百姓嘴里抢食。

秦勉和雷铁则负责新县城那边的所有事务。秦勉努力回忆前世见过的曲辕犁,琢磨了两三天又请工匠们试做了几个,终于把曲辕犁给做了出来。曲辕犁由犁铧、犁壁、犁底、压镵(chán)、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和犁盘组成,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

此犁一出,蔡知府震惊不已。老百姓们所惯用的长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效率极低。而曲辕犁只在其基础上略作改动就事半功倍,怎能不叫人吃惊?若是将此犁推广到全国,大夏国的生产力水平岂不是要更上一层楼?但看秦勉的样子,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其中的重大意义。

秦勉以前并不具备“伟大”到想提高大夏国生产力的思想高度,所以就没往这方面想。如果不是要重建岿县,他依旧不太可能想到这一点上来。如今,他自然知晓曲辕犁对庄稼人的重要性,但他还是拒绝了蔡知府“立即将此事禀明朝廷”的建议。他敢说,一旦孝惠帝得知此犁的事,一定会派高官来实地考察。在岿县,他和雷铁的身份是最高的,所以不会有人就重建岿县一事指手画脚、唧唧歪歪,如果再有高官来就不一定了,到时候一定会阻碍进度。

所以,他的想法是,至少得等到岿县附近的田地全部开垦出来之后才能把新犁的事告诉皇上。反正老百姓们用旧犁也用了几百年了,再等几个月也不打紧。

秦勉和雷铁身上是有圣旨的,雷铁还有可以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对于两人一致的决定,蔡知府也不敢反对。

秦勉承诺将来会给蔡知府记上一功,蔡知府也就冷静了下来。

于是,在秦勉和蔡知府分别写给孝惠帝的第一道汇报重建新县进度的奏折里便一句也没有提到曲辕犁。

有了曲辕犁,开垦田地的进度更快。老百姓们看着湖边方方正正的田地一天比一天增多,脸上都挂上了真心的笑容,眼中重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湖边,一排排房屋也逐渐有了雏形,从远处看去,排列整齐,比旧县城漂亮得多。

第205章:分田咯,分房子咯!

因为目前最主要的是解决近三万人的住宿问题,不可能将房屋建造得那么高级,是以,除了县衙和学堂,每一栋房屋的格局都一样,都是三个大间。但每栋房屋后都留了足够的空地,等房子分下来后,户主如果有足够的财力,可以再自己掏钱加盖或者改建。所有房子都很结实,绝对没有偷工减料。

等所有的田地和房屋都打理好,至少还得再过三四个月,先开垦出来的田不能荒着。这个季节不适合种植小麦,秦勉问过当地的农民后,让人从其他县城买回适合当季播种的种子,包括红薯、玉米、黄瓜、通心菜、冬瓜、芹菜、西红柿、辣椒等,按照每五亩地里有三亩玉米地、一亩红薯地和一亩蔬菜地的比例来播种。山高皇帝远的,不必担心被朝廷发现地里的异常,便和雷铁悄悄地用了一些灵泉水稍策改善土壤质量,至少确保所有种子能顺利成长。

老百姓们原本对新县令的印象非常糟糕,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发现新县令是真真切切地为他们办实事,打心底尊重新县令,干起活来更加心甘情愿,更加卖力。

白天,所有老百姓一起干活,晚上,就在已盖好的房屋里休息。或许是一同经历过大灾难的缘故,老百姓们相处得相当和谐,就算有一些或大或小的矛盾,经过旁人规劝也能很快放下心结。

众人拾柴火焰高。七月中旬,从新岿县通往山外的道路完工;十月中旬,所有农田开垦完毕,并种上各种各样的农作物,最先播种的田里,蔬菜早已摘过几茬。直到十二月下旬,新县城的所有房屋全部盖好。

站在半山腰俯视山下的新县城,几乎所有老百姓眼中都饱含欢欣、惊喜,还有骄傲。只见,一块块大小相当、规划整齐的农田如同棋盘上的方格一样,环绕着宽阔的湖泊。连绵的农田外围,二十四排房屋构成六个大小不同的“口”形,一个套一个,相互平行,整齐之极。这其中有十六排砖瓦房,四排是木屋,四排是竹屋。因为木屋和竹屋在保暖性上比砖瓦房差些,所以在面积上有所提升——都是两层。设计图是秦勉提供的,外形美观,很受喜爱。除此之外,在县城的四个角落还有四栋了望塔,这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岿县镇守国门的作用。正东面的一块开阔地是兵营。

一言以蔽之,新的岿县比原来的岿县更受欢迎。

接下来的一件大事就是分田和分房子。有些人家里只剩一口人,有些人家里有五六口人,所以这房子和田怎么分,秦勉仔细地研究过才确定下来。

田,按照人头分,不管是行将朽木的老人还是刚出生的婴儿,不管是男还是女,每人都能分到一亩田。至于是分种了玉米的田还是种了蔬菜的田,抓阄决定,全凭运气。因为先播种的田地已经有了产出,后播种的田里种子还没发芽,所以,万一有人抽到后播种的田地,县里面会按照实际情况给予他们一定的补助,至少保证他们能熬到来年春天。毕竟有近三万人,要做到绝对的公平是不可能的,就比如说离湖泊近的田地,灌溉的时候肯定更方便。

房屋的分配了采用抓阄的方式。县城里的人口是在重建县城之前就统计过的。家里只剩一口人的,无权独享一栋房屋,需要与人合住。也别认为这样不公平,只有一个人的家庭干的稍大总量肯定比人口多的家庭干得少。就比如说,如果有几户人家家里都只剩一个未出嫁的姑娘或者孤寡的妇人、老太太,可以让她们合住一栋房屋。如果某户人家想要某两栋相邻的房子,也行,等分配好之后,再和邻居商量,或是租赁或是买下,那就是个人自己的事,不归县令管。

还有其余更细致的规则,秦勉都一一说清楚,让人详细地写下,在县城里特设的四个布告栏那里贴上告示,诸人自去细细琢磨,于次日辰时初到操练场上集合,分配房屋和田地。

第二天,全县城的老百姓吃过一顿囫囵早饭,早早地来到操练场上集合。这是新县城建立后的第一件大事,学堂里也给学生们放了假。操练场上人声鼎沸,热闹极了。

蔡知府提前几天就知道岿县要分田地和房子了,也赶了过来。

操练场上的点将台上,摆放着三套桌椅,秦勉、雷铁和蔡知府都在。雷铁面前摆放着两个抓阄的大箱子,一个上面绑着红布,另外一个上面绑着蓝布。秦勉面前则放着一张名单和新县城的地图。这名单当然是为了防止有人浑水摸鱼。告示上说过,如果有人谎报家中人口,举报有奖,意图行骗者则重罚。

秦勉环顾一圈,估计人来得差不多了,走到前方。

“都安静。”

下方很快安静下来。

“现在开始分田、分房——”

秦勉的话还没说完,老百姓们就喧嚷起来。

“县令大人,您先挑一栋房子和几亩田吧!”

“是啊,县令大人是好官啊,理当如此!”

“对,县令大人家有两个孩子呢,应该挑两栋房子。”

“……”

秦锐麒和雷锐麟站在一旁,相视一笑,为爹爹如此得民心而骄傲。

秦勉窝心之极,目光变得柔和起来。这段时间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既然如此,本官也不客气,就挑一栋房屋;至于田,就不必了,等所有人分完田后,如果有多余的,本官再来挑几亩来种。”

老百姓们纷纷让他也挑几亩田地,秦勉挥手制止,“不必多说。我们一家就挑南边第一排的第一栋竹楼。好了,现在开始抓阄,上来的人都自觉报上自己的名字,以及家里有几口人。”

他说话用上了真元,音量甚大,保证所有人都能听清楚,说完之后回到座位上。

“第一位。”排在最前面的是一位三十出头的男人,面露喜色,快步跑上台阶,因为太激动,险些摔倒,众人不禁都善意地大笑起来。

“嘿嘿……”男人憨厚地一笑,跑到桌前,老实地跪下磕了一个响头,“参见三位大人,小的叫陈老大,家里五口人。”

“不必多礼,快起来。”秦勉道:“在红布箱子里抓一个纸团,蓝布箱子里抓五个纸团。”绑着红布的箱子是用来分配房屋的,绑着蓝布的箱子则用来分田。

“是。”男人将纸团抓出来后递给秦勉。

秦勉打开六个纸团,上面写着“东0211”,“南0511”、“西0304”、“西1023”、“西1024”、“北0101”,念道:“陈老大一家,房屋,东面第二排第十一户;田地,南边第五排第十一块地……以及北面第一排第一块地。”

雷铁和蔡知府各记录一份,一份留下来存底以便办理房契和田契,另外一份递给一旁待命的士兵,让他领着陈老大一家去认一认自家的房屋和田地。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