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穿越 一)——来自远方
来自远方  发于:2015年07月29日

关灯
护眼

“孟百户不必急着当值,养好身体尚为紧要。”

“谢副千户,标下……”

没等孟清和表完忠心,沈副千户又上下扫了他一眼,随口加了一句,“着实是太瘦了,的确像个小娘。”

孟清和:“……”

这次,绝对是幻听了吧?

走出千户所,一阵北风吹过,天空中零星飘起了雪花。

孟清和打了激灵,回想起沈副千户之前说过的话,升职的喜悦顿时被压下大半,脑子清醒许多。

高阳郡王的一句玩笑,沈副千户竟然知道。不会是偶然,那么,宣纸上的字,也是刻意?心中不免骇然,和这些天生玩心眼耍计谋的相比,他果然还差了些段数。

雪越下越大,风卷着雪花,几乎能把人冻僵。

同一队巡城的边军擦肩而过,孟清和紧了紧身上的袢袄。

沈副千户的话和举动,与其说是警告,不如说是提点。否则,试百户落不到自己的头上。

只要再谨慎些,不犯原则性的错误,升官发财之路还是相当有指望的。至于高阳郡王,级别相差太多,想再多也没用。

想通之后,顿时轻松许多,孟清和嘴里哼起了熟悉的调子,加快脚步朝家中走去。

同样是套马的汉子,两次的心境却截然不同。

西城千户所内,沈瑄将写好的宣纸递到烛火旁,橘红色的火苗吞噬了墨黑的字迹,最终被丢弃到了铜盆之中。

拿起墨条,在一方云纹端砚上细细研磨。

白皙修长的手指,黑色的墨,青绿色的砚台,青色的武官服映着烛光,褪去一身煞气,染上一缕墨香。金戈铁马的沙场猛将,亦是枕玉衣锦的王孙贵胄。

火盆中的宣纸已化作了黑灰,厢房里还留着几许草药的味道。

沈瑄拿起笔,双眸沉凝,是个聪明的,可用。

笔锋落于纸上,苍劲有力,仿佛带着寒刃剑芒。

第二十九章:寒冬

雪下得大,孟清和到家时,地上已积了一层。脚踩上去,咯吱作响。

院子里,孟虎和孟清江正忙着将成袋的荞麦搬进西屋,喂马的草料也得收拾,两人已忙了一下午,家中唯一清闲的,只有被拴在棚子里的驽马。

听到院门被拍响,孟虎放下肩上的袋子,“想是十二郎回来了。”

孟清江拍拍手,转身去开了院门。

一地雪光,借着堂屋里的火光,倒是不碍着脚下的路。

“四堂哥。”孟清和跺跺脚,笑了笑,“劳烦了。”

“有什么可劳烦的。”孟清江一把将孟清和拉进院子,入手冰凉,不知道在外边走了多久,眉头就是一皱,“快些进屋,给你留了饼子和热汤。”

堂屋里烧着火盆,关上门,隔绝北风,手脚才感到些暖意。

见着孟清和脸色有些发白,孟虎担心的问道:“十二郎,身上的伤无碍吧?不说去拜见副千户,怎么这么迟?”

“没事,堂兄不用担心。”孟清和掸掉身上的雪,坐到桌边,搓了搓手,将赵大夫给的药取出来,笑呵呵说道,“有事耽搁了。”

“何事?”

“不是什么大事。”孟清和瞒下了高阳郡王召见一事。说好话不切实际,语气说重了,平白让两位兄长担心,“我这有件好事要告知两位堂兄。”

“好事?”孟清江从灶房里端出两个大碗,一个碗里是摞起来的荞麦饼子,另一个碗里是飘着油花的热汤,零星几点翠绿,飘散着香气。

“莫不是有赏赐下来?”

“不只如此。”孟清和接过大碗,一口热汤下去,没尝出什么味道,身子倒是暖和起来,“好叫两位堂兄知道,沈副千户已擢升小弟为试百户,仍戍守城外。”

试百户?孟虎张大了嘴巴,孟清江险些坐到地上。

从离开孟家屯到北出塞外,这才过了多久?

“十二郎,你说的可是真的?”

“当然,小弟句句属实。”孟清和拿起一个饼子,咬了一大口,鼓起了一边的腮帮子,“改日还会有粮食和布匹赏下来。一冬的粮食都不用愁了。”

孟清和口气笃定,孟虎同孟清江都面露喜色,十二郎果然是有大能耐的。

“小弟还有件事想同两位兄长商量一下。”

“十二郎尽管说。”

“趁着过年还早,烦劳两位堂兄寻人问一下,可有商人前往北平。若有的话,托人给家里带个口信。离家数月总要报个平安。”

边军轻易不能离开卫所,这是定死的规矩。孟清和想了许久,也只得出这个办法。

明初,官员的法定休假日只有三天,碰上一个有工作狂嫌疑的皇帝,每月定时休沐都成了传说中的神话。

生命在于运动,干活才是根本,休什么沐!

这话要是崇祯说的,不用理会,完全可以当他是空气。可这话是洪武说的,敢不理会,他能让你变空气。多少官员将脑袋系在裤腰带,哭天抹泪以头抢地才让洪武帝大发善心,将三天延长到一个月。

读书人尚且如此,一个军汉还想休假?美得你!

若想合家团聚,也行。家人都搬到卫所来,种田开荒,按时缴粮,朝廷绝不限制。

综上,孟清和想回家过年是想都别想,孟虎和孟清江倒是没这个限制,但要开具路引,经上下盘查,再加上打点,准备盘缠,也是麻烦。

朝廷设立的驿站只传送公文邸报,想要给家中送信,要么托赖同乡,要么只能请这些商人帮忙。唯一不用自己想办法的时候,就是为国光荣之后,差人到里中勾补余丁贴户,自会给家中带去消息。

一般情况下,只要脑子没被驴踢过,都不会想借这个便宜。

“若有人愿意帮忙,可出些宝钞酬谢。”

孟清和吃完了一个荞麦饼子,还只是半饱,又拿起了一个。到边塞之后,他的饭量是一日日的见长,个头也拔高了些,就是不见长肉。

“余下的宝钞也尽快用出去,换些菜种也好。”

“我明日便去问。”孟清和话出口,孟虎当即说好,“是否给家里带些粮食布匹?”

他同孟清江家中不缺这些,问的主要是孟清和。

“暂时不用。”孟清和摇头,临走之前,他和孟王氏一同清点过,家中的粮食足够吃上半年,加上田中的出产,口粮不成问题。就算遇上麻烦,也有孟重九关照,这次托人只为了传信。

“还要给九叔公带个好。”

“成。”

两人说话时,孟清江一直没出声,给家里带口信?爹娘眼中只有大哥,哪还有他!

当夜,孟清江翻来覆去一直没睡。清晨起来,到底让孟清和代笔,写了一封家书。

寥寥几语,问候了孟广孝和孟刘氏,再无其他,显见得疏远。

“四堂兄,可要再添上几句?”

“不了。”孟清江等孟清和写好信,苦笑一声,“我便是孝敬再多,也比不上大哥一句话,何必自找没趣。”

孟清和放下笔,没有再劝。看着纸上横平竖直的几行字,心里有些打鼓。字如其人,他已经尽量收敛,笔锋中仍带出不少本来的性格。不够平直,不够圆润,不够温和。就像是野生的豹子永远成不了家猫,熟悉前身的人怕是一眼就能看出来。

找人代笔不难,前郎中大人现成摆在那里。可他堂堂一个童生,顶着读书人的名头,这么干说得过去吗?

没办法,孟十二郎只能硬着头皮亲自上阵,一心希望家人当他是从军后改了性子,不要起疑。

大雪一连下了三天,仍不见停,朔风急劲,呼啸着刮过草原,天地间茫茫一片银白。

无论城内还是城外,当值都是个苦差。

这时就见出地堡的好处了。档上木板架个火堆,挡风取暖完全没问题。遇上溜达到附近的野物,还能来一个自助烧烤。其他的边军就没这份待遇了,地堡工程才建设到一半,没屋顶挡风?扛着吧,用意志力压倒一切!大明边军都是纯爷们!

遗憾的是,纯爷们也架不住大雪冷风,纯爷们也会生病。

城内的医户一天到晚都在熬药,不时能见到挂着两管鼻涕的边军抱怨贼老天要了人命。

两相对比之下,孟百户的形象在麾下军汉心目中不停增高,不说顶天立地也直冲云霄。

试百户任命已下,去换腰牌的时候,刘经历特地拱手道贺,还送了孟清和一小坛酒。这在以前可没发生过,孟清和受宠若惊,连声道谢。

孟总旗摇身一变成了孟百户,原顶头上司马总旗成了下属,两人见面,笑呵呵见礼,心里怎么想另当别论,表面上总要你好我好大家好。另一名总旗也是熟人,竟然是弓兵高福。仔细问了才知道,月前鞑子叩边,他五箭射死四个鞑子,其中一个还是百夫长,被擢升为总旗。

有这两位,丁小旗和刘小旗暂时升官无望,好在两人也不计较。

在孟百户手下做事,还怕没有高官厚禄的机会?话是前郎中大人说的,孟清和有点不好意思,和高福一起被调来的老边军却是轰然叫好。

不管真心还是假意,队伍是拉起来了,能不能让对方彻底心服就要看孟清和自己的本事了。

“百户不必谦虚,卑职相信您!”

丁小旗智珠在握,很有信心。孟百户抬头望天,好吧,有信心总比没信心好。

又过了几日,沈副千户口中的赏赐也如数发下,除了粮食和布匹,还有盐巴和胡椒。孟清和同两个总旗各得了不少马肉,是鞑子犯边时留下的。天气冷,冻起来堆到库仓里,正好用来做人情。据说,这是卫所的的老规矩。

孟清和一边吩咐手下的边军将赏赐送回家,一边感叹,“为官的学问,果然还有得学。”

升官受赏的不只有孟清和,重伤的郑千户到底没能熬过这个冬天,撒手人寰。家中独子已及弱冠,袭了他的军职,却没分到开平卫,而是被发到北平行太仆寺养马去了。战功是别想了,相对于时刻要防备鞑子的开平卫来说,生命却能得到保障。郑家人没有不满,反倒是给出力的人送了一份厚礼。

论起钱财,郑千户这些年积攒下不少,世袭千户,授田也不会收回。郑家人守着田产,领着一份闲置,以世袭千户做群长,明面上大材小用,实际上已经足够了。

郑千户功成身退,西城千户所的一把手变成了沈千户,诸如周荣等人自然也水涨船高,该升职的升值,该领赏的领赏。千户所里十个百户,五个都换成了沈瑄带来的燕山卫。

由于孟清和暂时还没被划拉进第一梯队,百户前面的试字还得挂一段时间。十个百户里,他也算是独一份。

孟十二郎不急,心急吃不着热豆腐,是他的,早晚有一天会落到锅里,着急是没用的。按照后世的话来说,XX尚未成功,继续努力也就是了。

一片升官发财的恭贺声中,众人均是喜气洋洋,一名书吏的意外身死自然引不起太大的重视。哪怕他勤勤恳恳在千户所工作多年也是一样。

一副薄棺,几匹麻布,差人带回乡里的一个口信,就是身后的全部。

第三十章:危机

孟清和一直记着高福的人情,寻到一个合适的日子,将分到的马肉切成大块用大锅煮了,请众人好好吃了一顿。

大块的肉和骨头滚在汤里,和搀了荞麦的大饼一起端上桌,热气扑鼻。

高福等人也不客气,舍了筷子直接上手,抽—出随身的匕首,削下骨头上的筋,送进嘴里,格外有嚼头。

丁小旗和刘小旗不请自来,刘小旗还有些抹不开面子,丁小旗却全无顾虑,也不管孟百户的脸色发黑,抱拳问好之后,直接盯准了肉最多的骨头,下筷捞起,狠狠就是一口。

快,狠,准,三字诀被发挥到了极致。

油花四溅,看得孟清和嘴角直抽。

前郎中大人,文人的清高呢?官员的气节呢?读书人的节操呢?

前郎中大人啃完了骨头一抹嘴,“何为节操?吾不明矣。”

话落,干脆也扔掉了筷子,直接下手抢,其凶狠程度丝毫不亚于身边的军汉。

这样的觉悟,这样的行动力,这就是五品文官!

还能说什么?

孟百户只能挽起袖子,毅然决然的加入了抢肉的行列。

大家都是读书人从军,谁怕谁啊!

在一群凶狠的军汉面前,孟虎和孟清江是唯二的斯文人。捧着饭碗退到一边,互相看看,幸亏灶下还留出了一些,不然别说肉渣,连口肉汤都喝不着。

“幸亏四堂哥有先见之明。”

“好说,大饼留了几张?”

“不多。”孟虎伸出了十根手指头。

“做得好。”孟清江竖起了大拇指。

“过奖。”孟虎笑得格外的憨厚。

所以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孟十二郎相处久了,木头也该长心眼了。

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

入冬之后,北地连降大雪,官道一度无法通行。各地送往京城的奏疏,足足耽搁了十余天才摆上皇帝的案头。等朝廷得知北元再次犯边,辽东等地的边军已经和鞑子刀劈斧砍几个来回了。

“残元于此时犯边?”

不怪建文帝不相信,往年这个时候,鞑子早回家猫冬,边境也已经消停了,今年的确是情况特殊。

鞑子在开平卫没打成谷草,还被当成稻子割了几茬,损失不少人马,想想就是一把辛酸泪。逃回去的人虽然保住了性命,仍要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

没有粮食,没有布匹棉花,单靠牧民手中的畜群,怎么支撑过这个冬天?就算能撑过去,牛羊都吃完了,明年怎么过?

一连串的难题摆在面前,深刻让北元王公们体会到了生存的艰难。

北元皇帝额勒伯克的王帐中,一片愁云惨淡。大臣和王公们都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为今之计,只能硬着头皮,再抢一次。

“再抢一次?”

众人眼睛一亮,燕王的地盘不好抢,就去辽东,去山西,总之,撞大运也能有点收获吧?

于是,在洪武三十一年的隆冬时节,北元接连对大明边塞发动了多次袭击。北元的骑兵们分散各点,游击作战,充分发挥了逮着机会就抢,抢完了就跑的最高行为准则,一旦遇上边军,绝不恋战。

甭管抢没抢着,保命要紧。风紧,咱就扯呼!

苍蝇不咬人,它膈应人!

卫所里的边军气急了,开始扯嗓子问候鞑子的十八代亲属,各种不文明用语纷纷出炉,流行于整个边塞,盛极一时。各种方言汇聚在一起,骂上一整天都不会重样。

实在不能忍了,辽东等地的边军开始主动出击,宁王手下的朵颜三卫也没闲着,挥刀砍人一点也不手软。拿谁的钱给谁办事,这是外援的职业道德。

一时间,朔北各地杀声四起,刀光斧影,朝廷也为止震动。

消息传到南京,建文帝不得不减慢削藩的步伐,主张削藩的一干大臣也降低了声音。在外部矛盾和内部矛盾发生冲突时,大部分人还是能分得清主次的。自己人的那点事暂时放到一边,先赶走鞑子才更要紧。

进攻辽东的鞑子又一次铩羽而归之后,燕王,宁王,晋王,辽王,谷王突然串联,集结军队,顶风冒雪,从边塞各卫北出二三十里,对潜伏在各处的鞑子进行了一次狂风暴雨般的扫荡。

左军都督杨文,武定侯郭英也积极参与了此次行动。亲自披挂上阵,英武仍不减当年。

开平卫处于要冲之地,卫所边军骁勇善战,只余少部分留守,其他人在指挥徐忠的率领下倾巢而出。

沈瑄被令为前锋,带领三千骑兵一路冲杀,在茫茫雪原中寻找鞑子的踪迹,找到了就杀,杀完了继续找,杀得鞑子是望风而逃。

孟清和带着手下一百多号人,跟在沈游击的队伍后边打酱油,顺带捡漏。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