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生(穿越 二)——捂脸大笑
捂脸大笑  发于:2015年02月27日

关灯
护眼

与此同时,沈阳安信技术有限公司办公楼内。

“你真的想好了?不搞电子通信,要跑回北京闯荡?”男人的声音里带出了几分严厉,直直的盯着站在自己面前的那位青年。

“小叔,我什么时候跟您开过玩笑?小灵通很好,您和我爸准备进行的汽车发动机研发也很好,但是那都不是我最感兴趣的东西。沈大公路的发展您是亲眼所见,就应该知道我为什么会选择这条路。”

“搞基建可不是你想想中那么简单的事情。”男人的声音并没有半丝放松,反而越发高压起来,“那圈子太复杂,也太脏,你想进去闯闯没问题,但是管不好自己的手,马上就会惹出大麻烦,你还太……”

“太年轻?”青年微微一笑,弯弯的桃花眼眯成了一条细缝,“小叔,不公平也该有个限度啊,那人你说过他年轻吗?而且如今的基建不只是要搞,还要加大力度才行,我们的小灵通虽然已经稳步在东三省站住了脚,但是固话、手机业务并不会随着小灵通就退居二线,相反它们才该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既然总有一天要踏入那个圈子,为什么不先让我来闯闯呢?”

指尖轻轻弹击桌面,思索了半天,最终男人还是笑了。初生牛犊不怕虎啊,算了,他老子都没发话,自己是操什么闲心。轻轻挥了挥手,“想闯就去闯吧,输了别回家跟我哭鼻子就行。”

“哭鼻子?估计您老笑都来不及呢。”

比想象中的要顺利很多,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出房门,青年用力呼出口气,似乎要把胸腔中的郁气一扫而空。小灵通的业务好吗?当然,如今这小家伙眼看就有风靡之势,未来必然会成为在全国、乃至世界都竞争力十足的产品。但是那又如何?他并不想蜷缩在家人的羽翼下,做一个继承家业的二代。

从胸前的口袋里摸出了一张小小的卡片,只见上面用钢笔写着一行小字。

百年经典,与君共赏。 陈远鸣

字写的不怎么样,还不如自己的,但是那股飒爽之气似乎直破纸面,嚣张的冲入眼帘。用指腹轻轻划过那个名字,青年露出了一个明亮的笑容。如今你掌心那只燕子已经一飞冲天,我又怎能让你专美于前?

把卡片插回口袋,他没有一丝犹疑,重新迈开了脚步。

第六十一章

机舱里的日光灯已经关闭,身侧陷入了一片昏暗,燕乔森靠在内侧的椅座上沉沉睡去,偶尔传来一两声低微的鼾声。张刚则在坐在外侧,双眼微闭,像正在假寐中的大型猫科动物一样,随时都可以反射跃起。

然而陈远鸣没有把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只是在头顶那盏小灯的照射下,专注的看着手中的信件。这是封来自故乡的家信,由于一年间不断四处奔波,设在上海的邮箱就被冷落了下来,个把月才会统一收发一次信件,这封信就是一个月前发出的。

从字迹来看,写信的不是母亲,而是由大姑代笔。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大姑的文笔要比父母流畅很多,但是在那客套的寒暄中,却少了一些让陈远鸣为之心颤的东西。

这一年来,家里变化也十分惊人。今年六月时,晋升为小组长的父亲终于分到了人生中第一套房,是个50平米的小两室单元房。搬家时足足放了三挂鞭炮,那次寄来的信纸上都散发着一股浓郁的火药味儿。有了新房,母亲的心态开始慢慢转化,不再像以前那样锱铢必较。两个月后,表妹宋婷婷以优异的分数考上了市一高,家里就大方的全额给了学费、住宿费。等到十月底,大姑的工作终于从县城调到了市里,住在那所私立小学的职工宿舍里,开始了崭新的人生。

小姑方面则相对安分,年初借了家里3千块,带上自己攒的5千,一起投入了烟叶生产。这时卷烟厂的效益还没达到鼎盛期,但是烟叶公司从来都是富得流油,敢于下海种植经济作物的人又少,在十月最后一次收割完毕后,小姑家也算回了本钱,明年还攥着劲儿准备多看几本技术书籍,提高产量、精细化种植呢。

眼瞅着家里一天天过上了好日子,父母也有些按耐不住了,哪怕自己依旧每月2千元的往家里寄钱,催着回家的信还是一封接一封,在这次的信中大姑就提到了自己的学业问题,据说已经跟学校那边沟通过了,只要低头认个错,参加一下补考,就能直接拿到初中毕业证。这时上高中虽然有点晚,但是直接送到高三复读班,苦读个一年还是有希望考上大学的。

然而信里的谆谆教导,放在陈远鸣眼前却有些无奈,如果是一两年前,他可能还会生出些念头,但是如今摊子越铺越大,他也确实无法再静下心去读什么高中,考什么大学了,至少在这个千头万绪的创业初期不行……

轻轻揉了揉额角,陈远鸣眯起了眼睛,在心底思量着自己的布局。等到DVD事宜正式铺开后,他是不是也该弄一些合适的项目放在故乡投产呢?带来的经济效益先不说,有了足够的社会地位,建立牢固的社会关系网,才能让远在家乡的父母安心过上好日子。

而且对于那个城市,他的野心其实不止于此,在今后几年里,那些曾经辉煌无比的大型国企破产的破产,倒闭的倒闭,剩下一些苟延残喘,再也不复曾经的鼎盛。庞大的资源、充足的劳动力、还有技术过硬的科研人员全部都成了一次性消耗品,造成了难以估算的浪费,如果在那时做点什么,他是否也能在那些参天大树垮塌前救出些苗圃呢……

嘴角浮上一丝苦笑,陈远鸣叠起了信纸,略感疲惫的靠坐在椅背上。即便这具身体足够的年轻,他肩上担负的也太过沉重。然而机遇和挑战如此诱人,由不得他不为之拼命啊……

从上海到纽约,十几个小时转眼即逝,来接机的除了宋凯文外,还有月余未见的林学文。比起当初略带矜持的神态,现在的林学文简直可以称得上意气风发。不过也不难理解,他是真真正正的首战告捷,一个广告策划案带来超过6亿的月销量,任谁都难免一阵飘然,能够稳住心神继续为下来的目标努力已经难能可贵了。

微笑着和对方攀谈了几句,陈远鸣把话题转了回去,“怎么样,默多克那边流露出合作意向了?”

如今新闻集团的总部还在澳大利亚,设在纽约的只是新闻集团的分部大楼。他们没有直接去澳大利亚,而是来到美国,正是因为默多克人目前正在纽约。在飞燕的发展计划中,他们没有锁定八大影业的任何一家,而是直接找上福克斯的幕后老板,也正是因为默多克这个奇人的存在。

虽然现在还没有娶上中国老婆,但是默多克对华的意向早就显露分明,且不说80年代中期初次访华时免费赠送的那些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经典影片,光是近期他在香港制造的大动作就足以让人惊叹。新闻集团以5亿元的价码收购了李嘉诚开办的星空卫视63.6%的股权,一举进入亚洲市场,这种显而易见的发展策略,恰恰是默多克极度关心中国市场的表征。

如今刚渡过90年代初的伊战和世界性经济衰退,新闻集团就像一只蛰伏了数年的怪兽,开始向整个媒体世界张开了利齿。而说起娱乐媒介,说起衍生叠加,没有任何一种产品能像光盘一样,对于未来的影视业产生如此惊人的影响。因此选择一个有意于中国市场,又对美国影业有着重大影响力的盟友,就成了对美攻坚战的重要一环,而默多克就是他们最为属意的合作伙伴。

“当然。”林学文露出了个自得的笑容,“之前我还在跟新闻集团的一位CEO商谈,但是飞燕的销售额出来后,情况就发生了巨变,据说这次是默多克亲自促成这件事呢。

“哦?”陈远鸣微微一笑,“那咱们可要严阵以待了。”

“的确。”林学文却没有半点开玩笑的意思,“听小道消息,当初飞燕在香港造势时,默多克正巧在那边跟李嘉诚商谈,不知怎么就留意上了你,所以这次算是有备而来,于情于理我们都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闻言陈远鸣不由一愣,这个他事先可没想到。不过只是思考了几秒,他笑了笑,“兵来将挡吧,这已经是我们目前最好的选择了,要稳扎稳打才好。”

有了两边大佬的意见,见面安排的非常迅速,直接定在了本周四,由于是正式官方会谈,陈远鸣、燕乔森和林学文全数到场,陪伴在默多克身边的则是福克斯电视台和电影公司的两位要员。

虽然身份地位并不平等,但是默多克依旧展现出了良好的风度,不同于金融大鳄罗伯逊先生那种隐藏在礼貌下的锐利,也不同于邵爵士因年龄带来的寡淡和深沉,如今只有60岁出头的默多克并不太像一位标准的商人,反而有点大学教授的派头,脸上永远带着和煦的笑意,好像面对的不是潜在的生意伙伴,而是即将考入门下的弟子。

也正是这种态度,让林学文那番热情洋溢的介绍砸在了棉花堆里,销售数字、行业前景、发展规划在对方眼里都未曾激起一点浪花,默多克只是带着那种不变的笑容,静静观察着面前几位年轻人,等林学文全部说完后,他轻轻点了点头。

“挺有趣的设备,但是这并非是目前我们需要的产品。”

得到这种答复,陈远鸣并不奇怪,目前VCD的播放清晰度只等于录像带,而美国的录像带业已经相当发达,不论是租赁还是贩售都已经形成网络,并不需要VCD这种廉价的替代品。所以在会谈之前,他和林学文就已经拟定了应对的方针。

果然,林学文只是轻轻一笑,“没错,现在美国并不需要发展VCD业,但是不意味着美国,或者世界不需要光碟产业。这位是飞燕的董事之一,燕乔森先生,他的Cube公司正是VCD压缩格式MPEG-1的原产地,也掌握着MPEG相关的发展未来,针对这个,我们完全可以听一听专业人士的意见。”

比起林学文的侃侃而谈,燕乔森的风格显然跟曼哈顿有些区别,算是标准的硅谷模式。“我们在这里说的其实并非是单纯的光碟产业,而是跟现今屏幕分辨率急速发展息息相关的一场视频变革。如今日本已经出现了STN-LCD屏幕,分辨率普遍在640×480像素,这两年则开始发展TFT-LCD,像素晋级为1024×768。但是与之匹配的CD-ROM和VHS录像带,都还是352x240像素。当液晶屏幕进一步发展,它们势必会替换普通显像管屏幕,成为下一代电脑和电视的显示界面,这种发展在硅谷是不可逆的,因此视频的压缩模式也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飞燕目前掌握的并非一个单纯的VCD机,而是踏入次时代的钥匙,MPEG也将不仅仅运用在光盘的压缩上,而回逐步延伸到个人电脑、电视机的应用上,更好的视觉效果会从传统大屏幕上抢占更多生产空间,未来的时代将更紧密的围绕在小屏幕上,当然,也离不开贵集团赖以生存的卫星电视。所以我想这种合作是非常有前瞻性,而且意义深刻的。”

这次默多克没有很快反驳,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点了两下后,他突然扭头看向坐在一旁始终没有发言的陈远鸣,露出了一个微笑。“年轻人,我听香港的李先生提起过你。”

李先生?陈远鸣瞬间反映过来,这恐怕是说那位香港首富吧。“可惜香港之行太过仓促,没有机会拜见李先生。”

“但是你见到了邵爵士。”默多克脸上的笑容更大了一点,“要知道我们原本对香港无线电视台也相当有兴趣,但是始终未能跟邵爵士达成协议。那位老人比我预料的还要顽固,也还要强大。”

陈远鸣也笑了,“也许是因为两家卫视对于李先生和邵爵士的意义并不相同,而飞燕却能跟邵爵士的TVB发展吻合。”

轻轻摇了摇头,默多克脸上的笑容并未散去,“你能够打动他的应该不是这么简单的东西,你的VCD是拥有可观的前景,但是我们同样是做电视的,我非常懂得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也很清楚你们需要的是什么。比起TV,影业公司才该是你们争取的目标,比如最近跟中国走得非常近的时代华纳,甚至直接找到20世纪福克斯,他们应该也会对你们的产品更有兴趣。是什么让你直接找上我呢?”

这话说的直白,却也不是无法回答,陈远鸣笑了,“因为您是默多克先生,是在这个西方世界里最淡化意识形态,率先向中国伸出手的人。飞燕虽然是一家中美合资公司,但是它将来植根的只有中国这片热土,我们想要发掘它的潜力,就要找同样对中国这个大市场有足够兴趣的人。福克斯很棒,但是还不够,比起您旗下的新闻集团还远远不够。”

顿了顿,陈远鸣脸上那些笑容慢慢褪去,变得十分认真,“如果只是VCD业的发展,飞燕其实无需借助任何人的力量,但是将来下一代光碟产品,乃至个人电脑、电视的革新都非飞燕一家能够担负的,因此我们才需要有更为强大的盟友进入这个体系,一起促成新一轮的标准诞生。一个强大到足以对抗日本那些巨型财团的盟友。”

“而你们选择了我,新闻集团。”

“没错,因为我相信新闻集团能够成为这个世界举足轻重的传媒巨头,中国也会成为这个世界最重要的开放市场,而这两者,都花费不了太长时间。”

如今的新闻集团尚未吞并美国休斯电子公司,也没有摘取那颗皇冠上的宝石DirectTV,但是占领美国却始终是默多克的理想,或者说目标之一。看着眼前少年十分认真的表情,他笑了。

“你的诚实令人惊叹,目标也是。我很欣赏它们。”那位传媒帝王的脑袋微微一偏,靠坐在了椅背上,“既然你们嘴里的东西如此美好,不妨一起来试试看吧。”

第六十二章

有了新闻集团的介入,推广性质就发生了改变。几天后,由20世纪福克斯公司发起首倡,邀请美国几大影业齐聚一堂,共商新一代播放媒体事宜。在那个小型内部新闻发布会上,飞燕影碟机和VCD光盘正式出现在电影商面前。

这种崭新的Video-CD马上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性价比远胜同期的VHS录像带或LD镭射影碟,CSS密匙更是切中了影业公司最心痒的软肋,瞬间就取得了七大影业的一致好评。但是商人们绝不会轻易满足于这种过渡型的半成品,尤其是由悭吝的犹太佬组成的好莱坞世界。

在一周的磋商后,七大影业公司达成了协议,联合新闻集团一起建立了一个名为‘好莱坞数字视频咨询组’(HDVA Group)的组织,以VCD为模板,CSS密匙为依托,倡导硬件厂商研发新一代高清数字视频载体,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高清播放需求。

这个组织一共提出了七条要求,分别为:

1、在一张碟片中能容纳135分钟的影片;

2、高品质的影像效果(比LD及Video-CD好);

3、具有高级、逼真的音响效果;

4、在一个光碟片中能容纳3~5种多国语言;

5、兼容CSS密匙系统,加强防盗监控;

6、能适应不同长、宽比的屏幕;

7、一个光碟片中能有同一节目的多种版本。

HDVA Group的出现,正式标志新一代媒体光盘进入了硬件厂商的视野,没人敢忽视好莱坞在世界娱乐范围的影响力,因此在这七条标准公布后,硅谷应声而动。

不过却有人抢在了他们前面。在新闻集团宣布这一消息前,陈远鸣和燕乔森已经来到硅谷,进行了一次扫荡式的并购。如今光盘业的主攻对象尚且在光驱的读写速度上,对于目前的个人电脑而言,700M已经是个相当可怕的数字,只要CD光驱能够在个人电脑上快速运行,就完全能满足大部分需要,因而针对光盘本身升级换代的公司并不多。

而这种针对光盘介质和物理读写模式的改良,正是目前VCD和将来DVD最需要的内容。于是在撒网一圈后,他们共花费了1200万美元,并购了4家涉及光盘生产、研究的公司,从碟片的研发,到光驱的研制应有尽有,把这4家公司和之前收购的光盘工作室统一整合,一个名为零时的新公司成立了。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