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朕不能死完本[清穿]—— by:喏言
喏言  发于:2017年10月13日

关灯
护眼

“淮军”是清政府在曾国藩指示下由李鸿章招募淮勇编练的一支汉人军队,因为兵员及将领主要来自安徽江淮一带,故称“淮军”,淮军如今共有十三营,虽然数量听上去很少,但是其战斗力却是极其强的。淮军每营五百人,一营用抬枪、小枪一百二十余杆,各营于营、哨官外别延西洋军官充任“教习”,训练洋操,是当今极其现代化的军队。而且,又因李鸿章率军常驻上海,多与各国使节,还有西洋商人接触,常常都能第一时间更新武器,所以号称大清第一勇兵军也不为过。
载淳对于淮军的战斗力其实并不是很了解的,只因他虽然相信曾国藩,也信任湘军的战斗力,但是具体到哪一部,哪一营如何如何,他一个刚刚执政的新人,到底不是神仙。不过,在他看完了李鸿章的这封奏折之后,他心里多少对于淮军如今的军事势力有了些了解。
“李莲英,去把军机大臣和两宫太后都叫来吧。”
李鸿章所奏的事情在载淳看来太大,甚至其深远意义已经远超了湘军裁军。他一个人是万万不敢就下如此裁决,只得群策群力。
李鸿章的奏折自是瞒不过两宫太后和军机处各大臣,他们在看完这封奏折之后,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同样在等着载淳的批复。这厢听得载淳有请,心里都是有种既定如此的感觉。
两宫太后与军机大臣纷纷赶到养心殿西暖阁,慈禧慈安熟门熟路的走到帘子之后,军机大臣依次请安,载淳身受大礼之后,唤众人起身赐坐。
“芷兰,上茶,李莲英,把帘子给撤了吧。”
载淳看着众人都已经到了,然后微微一笑。说完,数个宫女用鎏金铜盘端上七杯茶来。摆在军机大臣面前的乃是血红玛瑙杯,摆在两宫太后面前的是松花翡翠杯,泡的都是福建巡抚徐宗干今年新进贡的闽南乌龙茶。
众人看着这些精致的杯子,又看了看载淳,心下纳闷,慈禧慈安这时候心里也是觉得奇怪,怎么皇帝突然会莫名其妙的叫人把帘子给撤了。“垂帘听政”,“垂帘听政”,虽然号称女子掌权,但毕竟两后依附的主干乃是皇帝,这个帘子所象征的意义不可不谓不大。
载淳似是看出了众人的心思,倒是摆了摆手:“今天在这的都是自家人,自家手足,要这个帘子做什么,额娘,皇叔,你说是不是?”
慈禧慈安心里泛着嘀咕,恭亲王奕心里也是,不过皇上都这么说了,自只能点头赞同。
“江苏巡抚李鸿章的奏折想来大家都看过了吧?”
“这是大事,皇上心里有个什么章程没有?”
慈禧欣喜于儿子这种“撤帘”的示好,率先接话。
“正是因为没有章程,才不得不请教两位额娘与诸位大臣啊。”
载淳因着先前湘军裁军的事,倒是看到了一些慈禧干政的好处。毕竟人无完人,载淳就是觉得自己脑子再好,但很多方面依旧思考的会不健全。这也是历来封建帝国皇帝一人乾坤独断难免会出纰漏的原因。如此既然有诸位聪明人愿意插手,听听意见也并非没有好处。只是,谁也没想到,就是如今的这个会议,为日后大清的议政分权奠定了最早的基础。
“臣以为这淮军暂时先不动为好。”恭亲王喝了一口茶,心里在来之前早已有了一些想法:“如今湘军已经大裁,若再裁淮军,怕世人都会说我大清无容忍之量,薄待有功之臣。况且那淮军不过几千人,甚不足万,因是无碍的。”
恭亲王是首席军机大臣,他的意思代表了军机处,也代表了他身后的所有满清贵戚。两宫太后也知道恭亲王所言有理,只是她们作为女子,且身受八大臣之乱所困,毕竟仍有一丝担忧:“湘军尚有哥老会逆贼在里,淮军便是人少,也能说没有吗?况且,奏折上也说了,这淮军的战斗力怕是冠绝所有军队。”
说话的是慈安,这位嫡母显然是有点被李鸿章里面的军队战斗力描述所吓到了。
“李鸿章可还信得过?”
这时说话的乃是慈禧,显然,她这话问的是载淳。兵部如今是载淳握着,这话问载淳最合适。
载淳闻言,心里过了过:“应是忠心的。”
“如今曾国藩回京,既他是兵部尚书,不如就叫他不要在外走动了吧?”
慈禧复又说道。载淳闻言,眼前倒是一亮。这曾国藩是李鸿章的老师,虽然不是淮军楚军的直接掌控者,但毕竟淮军历属湘军,若曾国藩在京城内坐镇,以他对部队的干涉力,倒也能节制李鸿章一二。
“那湘军的五万大军如何使得?”
恭亲王也觉得慈禧的这个建议不错,只是曾国藩若是一走,那湘军即使被裁,亦还有五万人,谁来统领又成了一个问题。
“不若叫着大军也调入山东,山东紧靠天津,离京城近,曾国藩也好统领一二。”
出主意的乃是刑部侍郎瓜尔佳文祥。文祥也是担过军务的,多少对统军也是懂一些。山东省的位置很好,一方面,天津有僧格林沁驻扎在大沽口的部队做缓冲,一旦湘军哗变,也可以迅速出兵镇压,一方面,山东离京城也不是很远,就在眼皮子底下,很容易监控。
“这主意不错。曾国藩驻守京城,这样京城沿海一线兵力大增,也安全了很多。李鸿章与左宗棠驻守东南,这些兵甲也就够了。”
载淳点了点头,很是赞同。
“那奏折上上奏军火之事呢?大家怎么觉得?”
李鸿章奏折中所说的军火事宜亦是大事。载淳复又询问。
“既得曾国藩在京,放些权与李鸿章倒也没什么。只是这军费一事。。。”
恭亲王欲言又止。
载淳闻言,想了想自己的司库,这次倒是有了决断:“那便朕走私库吧。”
第72章 洋务运动
在此不得不说一下湘军的军饷筹集模式。湘军的军饷除了军火方面是由朝廷派发,大部分都是自筹的, 就是湘军自给自足, 你或是抢也好,募集也好, 朝廷一律不管,所以这也使得湘军在自主性上非常高。湘军之前又曾得了载淳的三百万两银子建立内军械所, 在军火的自给自足方面也几乎可以脱离朝廷了, 这也使得载淳不得不防着点湘军。以上才是湘军最终被裁的原因。
载淳如今刚刚的了一千万两孝敬银子, 私库算是一下子就丰满了起来, 养个5万人的淮军还是可以的。(军费大致计算,一人一月一两,五万人就是五万两。)如此, 自然不会再允许淮军具有原先自筹军饷的权利,当下一个圣旨就下了下去:剥湘军,淮军,楚军自筹军饷之权, 一切军费申请均要上奏朝廷,由军机处处理,皇帝圣谕。调湘军入山东,楚军淮军镇守东南。准李鸿章买办洋器,赐淮军五十万军饷。
载淳的这道旨意一下, 立刻就打乱了大清内部原有的军事力量分布,不过因着各大巡抚的配合,倒也没激起什么巨大的反应。李鸿章在得到载淳的拨款之后, 自是果断的就把钱一付,然后一箩筐的把查尔德所有的军火都打包带走了。
查尔德看得李鸿章一口气买光了他的军火,也同样松了一口气,这下他总算能松了一口气,专心回国了。回国前,李鸿章为尽地主之谊,还特意请了他在绿波廊吃了一顿践行酒。
绿波廊是上海的招牌餐馆之一,建于明嘉靖年间。以海派菜式著称,并融入了西洋的现代做菜手法,他的“扇形甩水”、“生爆鳝背”、“萝卜丝酥饼”可谓江南一绝。当下这顿饭,二人吃的很是顺心。查尔德看得面前的李鸿章,越看越觉得这位清朝大官是位难得的妙人,如此也就说道:“李大人,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酒过三巡,李鸿章兴致也起了,笑说:“但说无妨。”
“如今英国使节已对我私自为你们提供军火感到不满,这也是我不得不回国暂避风头的原因。英国想要独霸上海,必定会对你方朝廷施压,我已经听说巴夏礼朝你们皇帝提出了抚恤金的事情。以我所看,他们的胃口是越来越大了。”
李鸿章是知道巴夏礼向清朝提出索要士兵抚恤金的事情的,这事还是他经手的,把朝廷的银子送到了上海英国陆军提督手上。
“那不知先生有什么高见?”李鸿章很是痛快的接话。
“不知贵国可有意与我国政府进行深一步的外交?我国北方政府正在寻求更多上的国际支援,若贵国能助我一臂之力,我国在平定内乱后也会为大清的利益作出努力。”
此时,美国的南北战争正是打到激烈的时候,虽然北方军已经在各方面获得了优势,但是有着英国支持的南方军依旧不肯投降,甚至伴随着英国帮大清平定了太平天国后,大不列颠更加空出了功夫能支援美国战场。
查尔德的这个提议很动心,李鸿章却不敢应下。现在谁都知道国际上英国的实力是最强的,这个时候和英国扳手腕,显然大清还要掂量掂量。
“此时还需上报朝廷,不过我国很是感谢贵国的建议。”
查尔德在与李鸿章的多次接触之中,已经知道了这个东方国家机器运行的机制,知道这个国家拢杂的官员机制,便也不在复提,二人至此吃完饭之后互相拜别,没过几日,查尔德便登上了回国的船只。
正如查尔德所想的那样,清朝如今的官员体制是很拢杂的,一方面,官员之间的品级制度,使得全大清上万官员之间的沟通变得很慢,一方面,又因为皇帝这一角色,集军政大权一一身,导致处理政务的快慢全由皇帝自己决定,效率也就成了很大一个问题。
其实,不得不说,如今因着两宫垂帘和议政王的并立,使得大清在处理政务方便甚至较皇帝一人处理有了更快的效率。
李鸿章的奏折一封又一封,不断地在上海把各国的最新消息源源不断的汇入到京城政治枢纽,同样的,伴随着这些消息,也大大的打开了清朝内部高层的见识。载淳与军机处大臣,两宫太后在对查尔德提议商量后,很快也就下达了旨意。允许李鸿章以私人名义发表檄文,并由当地政府牵头,支持东南汉人远赴北美务工。这样既在明面上没有过多的显露,也源源不断的给美国的北方军送去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不得不说,在美国的工业历史上,中国的华工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的。
19世纪60年代因为南北战争战略上的需求,与随著开发美西发展经济的需要,1862年美国北方国会通过法案,鼓励私营企业投资,兴建美国中部到西岸加州的铁路。当时东、西部铁路分别由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承包兴建。这两条铁总长为2,489英哩,两段铁路最终要在犹他州境内汇合起来。
东段铁路是由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承包,从奥马哈向奥格登方向施工,由於有的地方已经建成铁路,所以实际待修筑的铁路只有689英哩,不仅路程较短,而且地势平坦;西段由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承包,由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向奥格登方向施工,总长约1,086英哩,这里不仅要跨越崇山峻岭,而且还要穿过沙漠和沼泽地,环境十分恶劣。
美国北方政府最初开始雇佣的自然是白人,但由於他们大多懒惰散漫,经常酗酒闹事,还不断罢工,要求增加工资,以致两年铺设的铁轨还不到50英哩。这可急坏了公司的董事们,於是他们转而试用华工,试用的结果相当令人满意。这些来自中国南方农村的劳工(主要来自现今广东省江门地区),华工不仅遵守纪律,而且吃苦耐劳、心灵手巧,很多工作一学就会,最重要的是华工每一天在工地工作时间长达12个小时,不仅工资大大低於白人,而且伙食还得自理,所以使得美国资本家对于华工的需求愈发增大。
第73章 洋务运动(二)
不过很有趣的是,虽然军机处和载淳的旨意上写着是由李鸿章发檄文声援美国北方军, 但是在檄文上盖的却是两个印章, 自然,一个是载淳的“同道堂”, 一个是慈安的“御赏”。虽然这两枚印章都是当下在清廷最具权威的印章,但是外国人不知道啊。倒也被载淳他们打了一个擦边球。
因着本次的华工输出是由政府牵头, 李鸿章在谈判的时候, 倒也给中国的华工争取到了很多还算不错的待遇, 例如包伙食, 并且再三强调了如果华工因工死亡,必须按人头赔付清政府一定的金钱。虽然这些条款不少,但是相较于美国本土的白人劳动力支付, 也还是大大节省了北美资本家的经济支出。
第一批由大清赴美的华工总共约有八千多人,由清政府的船只先运输到马六甲,避开英国的海军封锁,再由美国开船至马六甲, 换船前往美国西岸。等到这批华工达到美国大陆的时候,已经到了七月。
一转眼,距离咸丰驾崩已经有一年了。按照祖宗传统,历代清朝帝王为了避暑,都会出宫。移驾之所无外乎有两个, 一个是圆明园,一个是承德热河行宫。不过圆明园已在去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之中被战火销毁,肯定是去不成了。至于热河行宫, 载淳想了想,请示了一下自己的两位额娘,大家都觉得今年实在是事太多了,怕是走不掉了,便也暂时作罢。
就在前几日,美国政府正式对中国政府下达了一份国书,自然,这份美国国书的出处是资本主义势力代表的北方政府,美国在国书里这样写道:请求正式与中国政府缔结外交关系,并请求外交官出使北京,会见大清政府首脑。
这封国书一来到大清,就引起了国内外的巨大关注。朝廷之中,众人皆认为这是西方第一个国家以如此礼貌规矩的方式进行外交,纷纷对美国政府表达了善意,而英国政府对这封美国的国书也表达了他们的意见。
英国驻京使节巴夏礼在知道这件事之后,当下就去了恭亲王的总理各国事物衙门,如此义正言辞的说道:美国如今正值分裂,尚无统一的政府,如何能以国家与国家的礼仪递交国书?况且,北方政府乃是英国很不看好的地方政府,大清实在不应该与之交往过密。
巴夏礼的话无疑是威胁了。恭亲王面对巴夏礼的这种威胁,虽然内心不满,但也不敢明着拒绝,毕竟英国曾经两次打败大清的事实在这里,他也不敢过多抗拒,只好推脱说要入宫与皇帝太后商议。
入宫商议?
莫说是载淳了,就是慈禧慈安在听得巴夏礼的这番话都不由怒火中烧。
“什么玩意?!”
就是再脾气好的人都不能忍,嫡母慈安这时候都不由生气的重重把茶杯敲在了桌子上:“这巴夏礼实在是太过分了。”
“早知道当初就应该把他给杀了!”
慈禧当下也是眼中寒光闪烁。当初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巴夏礼被清政府当做人质擒住,肃顺等人就曾经说过要杀了巴夏礼祭旗,还是慈禧在咸丰面前出言,才保下了他,没让他成为肃顺等人的手下亡魂。如今想来,还不如直接叫肃顺杀了了事!
载淳听着两个老母亲都不怎么友好的口气,心下也是觉得燥热的紧,自己不由用手掌闪了闪风。在一旁伺候的李莲英看见载淳额头上的汗,忙叫宫人们端上一碗冰镇的酸梅汁,载淳喝了整整一碗,才总算舒服了点。
“皇叔怎么觉得?”
“英国人怕是得罪不起。”
恭亲王鉴于之前大清的战败,实话实说。
“那皇上怎么觉得?”
这时说话的乃是慈禧,听着语气,倒是有点看洋人不顺眼了,言语中似乎有点想和英国人怼一怼的意思。
载淳听着慈禧的话,倒是有点诧异,不过转念一想,也是了。慈禧的脾气可是血性的很,就是历史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慈禧一开始的对外政策也是主战,而不是主和,只是后来实在打不过,才终于选择妥协。
“若是朕这次放弃了美国使节的朝见,日后哪还有国家会以这种正常的方式与我国建交?”
载淳这话说的很有道理。如今和大清建交的西方列强都是靠炮火打开的大清国门,还从未有过一个西方国家如此规矩的递交过国书,伸出友谊之手。
载淳的话落在两宫太后和恭亲王耳里,都不由深思。过了一会,慈安似下了一个决定:“既然皇上这么觉得,那么我们就去热河吧,虽说现在动身晚了些,但这毒日子还长,避一避也好。”
“热河?”
载淳不解。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