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国师完本[古耽]—— by:木兰竹
木兰竹  发于:2017年04月24日

关灯
护眼

这庄子上所属的农人,也十分贫穷。他们在山地中平整小块的地,种植连果腹都难的粮食。平日农闲时候,就驾着小船出海捕捞。小小的木船,在海浪中如同浮萍一般飘摇,看上去就十分惊心动魄。
“不过有了土豆和番薯之后,日子已经好过多了。”被叫来的老农道。
他并不知道面前做书生打扮的年轻人,就是传闻中的宿天师,只以为是主人家府中的账房或者书吏之类。
这庄子被即将到任的刺史大人买下,庄子里的农人都知道。刺史大人府中,当然小吏不少。这年轻书生一看气质就和旁人不同,肯定是刺史大人身边很受看重之人吧。
宿谊脱下自己一身道袍,是因为现在宿天师随着慕晏来到青州的事已经传开了。和慕晏有关系的道士,那肯定是宿天师。宿谊可不想走哪都被人围观。皇后让人送来的一大堆“角色扮演”的衣服派上了用场。
宿谊刚到京城中的时候,如履薄冰,必须随时注意形象,不仅很少出门,出门也会全副武装,当好一个得道高人。待宿谊不需要时时刻刻装备他那天师的行头的时候,他已经出名到穿什么都会被人认出来了。
作为一个宅男,宿谊对穿着打扮并不在意。道袍又舒服又方便,他就一直穿道袍。慕晏经常笑话他一模一样的道袍居然准备了一箱子。
不过到了青州,宿谊换其他衣服就很有必要了。谁让宿天师虽然很有名,但他那张脸没多少人认识呢。
宿谊道:“土豆和红薯虽然耐旱,但也不是适合山地种植的粮食。”
老农道:“的确。不过山脚下能种啊。以前那小块田地种其他的,收成可差了。现在土豆和红薯的收成多啊。”
宿谊想了想,道:“也是,那山脚下先种着吧。”
宿谊转头问身后的官吏:“我记得玉米是可以种在山地吧?”
那官吏道:“缓坡上,可以种植玉米。不过若是再高一些,收成就不好了。”
宿谊道:“不仅收成不好,还会造成水土流失。嗯,就是塌方泥石流什么的。所以还是种树吧。”
记得青州是属于现代的山东省吧?山东啊,当然是大枣和苹果出名啊。红枣一直是山东传统经济林,只是一直只卖枣子卖不起价格。他可以想一些比较容易的枣子加工产品。
至于苹果,只要种出来,就是好东西,估计会被列为贡品吧。
那可是淘汰了整个华国原生苹果种类的红彤彤的大苹果哦。
宿谊道:“先去看看吧。”
官吏道:“是。”
老农在一旁迷茫的看着几位贵人。玉米是什么?能在坡上种植?
不过地是主人家的,主人家想种什么就种什么,他们没有自主权。所以老农虽然心中忐忑,但也殷勤的给宿谊等人带路。若是贵人欢喜,赏他一些铜钱,拿回家之后,也能吃上一顿好的。
“玉米现在在京郊推广的如何?”宿谊问道。
官吏道:“很顺利。不过玉米能在缓坡种植,所以这里估计要以后才会推广。”
粮种有限,青州大部分土地平坦且肥沃,地方存粮不少,虽然有少许山地,但朝廷看的是整体。玉米当然要优先向山地众多且较为干旱的地方推广。
宿谊道:“总有一天,都能吃上的。”
他骑着他那头十分神奇的汗血宝马小枣,漫步在田间,看着那起复的丘陵。青州主要地形为丘陵,丘陵的话,粮食可种的面积会广一些。
虽然宿谊知道丘陵全种粮食不好,会水土流失。但先流失后治理的老路,实在是没办法。人只有在能吃饱肚子之后,才会考虑其他的事。他只能尽可能的减轻水土流失,但是不开垦是不可能的。
宿谊骑着小枣到了丘陵顶端的时候,看着山脚下一片平摊的田地,道:“那些地方不能种粮食对吧?”
老农道:“那里的地里的水又咸又苦,什么都种不出来。唉,明明离海那么远了。”
大概是海水倒灌地下水,造成的盐碱地吧。宿谊心想。
若是盐碱地的话,那确实是没办法了。
宿谊有马代步,宿谊用一天的时间逛完了这个庄子。
不过大部分地方,都是站在山顶上远看一下,描绘一下庄子的地形图而已。
这个庄子说是大部分地是丘陵,其实并不如此。这个庄子绝大部分地方,是海岸线。也不知道慕晏当时怎么想的,大概是买不到好的就尽可能多买一点吧,居然让他买了一大片的临海的地方。
不过在其他人看来,大概是浪费钱吧。
宿谊想起,慕晏此次来青州,还有一项重要任务,是造船建工坊出海贸易,立刻明白慕晏的意思了。
“不过谁说的临海就是没用的地方。”宿谊自言自语。
穿越者必须接触的东西,除了玻璃之外,不就是盐了?宿谊可是知道很详细的制盐方法,甚至对从古至今制盐方法的变革都了然于胸,并且全部尝试过。
盐是很多化学实验的原料,作为技术宅的宿谊当然对盐感兴趣。
盐在很多朝代都管控的十分严格,实行专卖制度,仅隋文帝到唐玄宗开元初年这一段时间,开放了盐的买卖。
昱朝实行的是唐初的政策,即虽然会收税,但盐可以自由买卖。不过看样子,很快这政策就会收紧了。现在朝中已经有人提出,盐的专卖政策。即民产官收,不允许自由买卖。这些就和华国封建社会大部分时候差不多了。
宿谊觉得,如果盐的销量上去了,由官产民销似乎更符合国家利益和民众利益。当然,这只是他的一己之见而已,而且如果官府腐朽,肯定会出问题。
不过官府腐朽,怎么都会出问题,倒也不差这一点了。
宿谊对这些不在行,但提高盐的产量,倒是没有问题。他知道盐铁是封建社会很重要的战略物资,所以对这方面一直很小心翼翼,很怕触犯到谁的利益,最后落个不得好死的地步。
铁也就算了,钢铁一直是“国营”,上次炼钢法直接给了皇帝,皇帝又瞒得紧,所以并未引起什么风波。
盐这一点,他一直不敢触碰。他一直以为盐是专卖,若是贸然提高盐的产量,是不是砸盐商的饭碗?
结果宿谊到了青州之后,才知道自己想太多。现在盐不但自由产销,而且因为产盐工艺太落后,根本没有成气候的盐商。现在盐都是以小家为单位,小商贩自产自销。
清朝盐商那么牛逼,是因为明清引岸制度,即盐运使衙门收钱后给商人盐引,商人有了盐引之后就能向盐户买盐,并且销售。稍稍有点脑子的人,看着这个制度,就知道盐商可以从中获得暴利。那时候盐商基本上是世袭。
现在没有引岸制度,自然没盐商什么事。所以宿谊之前想了那么多,是自己吓自己。
不过宿谊可不知道什么引岸制度,什么盐商的来源。他只知道盐既然不是官府专卖,谁都可以买卖,那在商言商,慕晏的庄子制造了盐,拿出去卖总是可以的。
反正慕晏如果不反对,那就是没问题吧?慕晏现在可是青州老大呢。
宿谊只是想着,怎么让慕晏那贫瘠的庄子能尽可能的被利用起来。但慕晏一听宿谊计划,就知道,这是可以在整个青州推广,让整个青州更加富裕的计划。
大片的丘陵可以种玉米,粮食产量提高了;有新的制盐方法,盐的产量提高了。粮食和盐的税收是国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税收,这两样提高之后,青州的赋税收入就提高了。
赋税,就是地方官的政绩。
慕晏忍不住又抱着宿谊啃了两口。宿天师被人当活神仙供着,不是没理由的。看,刚到青州,宿天师就拿出了一个会让整个青州百姓受益的计划。
宿谊不好意思的擦了擦脸颊上的口水,道:“其实我?1 幌肽敲炊唷野。我簿退懔耍谇鹆曛钟衩祝阋材芟氲桨 !?br /> 慕晏道:“我是能想到,但是我没那么多粮种啊。若是朝廷不侧重青州,我是拿不到种子的。”
宿谊道:“我就不信,以你的能力和人脉,真没办法。”
慕晏微笑。他的确有办法,但是宿谊说起种玉米的时候那轻松的样子,明显是能直接拿出种子吧?慕晏是最接近宿谊秘密的人,他知道宿谊是真的能凭空拿出东西来的。
不过为了替宿谊遮掩,他还是会做出四处寻觅玉米种子的动作。
宿谊道:“不过推广起来,会有难度吗?我看你刚来,就有人想针对你。”
慕晏毫不在意道:“针对我是正常,别忘了谁在打下青州出的力最多。”
宿谊道:“好吧,你那名声太可怕了些。你跟大部分青州地方豪族都有仇吧?”
“可以说有仇,也可以说没仇。”慕晏轻笑道,“他们不敢跟我有仇。所以陛下才会放心让我来青州。”
宿谊愣了许久,才明白慕晏的意思。大概是慕晏把这里的豪族都打怕了,所以反而比其他人更轻松一些。
“我现在也带着兵呢。”慕晏道,“我的下属许多,都是跟着我从青州一路……嗯,又回到青州的。”
宿谊忍不住为这里豪族默哀一把。
虽说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但是若是那强龙已经把这片地烧成一片焦土,把地头蛇杀过一遍,差点让地头蛇们灭绝呢?
大概那强龙只在那片地的上空晃悠一圈,那些地头蛇们都会钻进地洞里瑟瑟发抖吧。
偏偏因为青州当时的占领者十分残暴,横征暴敛。所以慕晏打下青州,反而得了青州民心。
宿谊有些期待今后的日子了,一定很有趣。
作者有话要说: 痛经……快死了……我还以为今天肯定更不了呢……_(:зゝ∠)_
☆、第115章
作者有话要说: 二合一章。已经补全。
痛经问题我喝了好几年的中药,也去医院打过B超,最后结论也是身体没问题,结了婚生了娃就好了,实在太疼了就吃中成药止疼。已经放弃治疗了。希望真的和医生所说一样,结了婚生了娃就好了。
宿谊定下计划之后, 慕晏就开始派人实施。
虽然海岸地方因为土地贫瘠, 购买并不难。但齐鲁之地自古产盐, 有许多盐贩盘踞在此,若要一一收付, 比较困难。慕晏思索之后, 让人快马加鞭递折子给皇帝陛下, 说要给青州搞个试点,看能不能先实施朝廷所说的收紧盐政。若是青州实施的顺利, 就可以全国慢慢推行;若是青州实施的不顺利, 朝中也好再做打算。
盐铁一直是重中之重, 朝中本来就为盐政的事吵过无数次, 现在是被北疆战事和鸦片之事绊住了脚步,才没有再吵下去。慕晏此次折子递上去之后,朝中很快就一致通过了。
盐政之事,迟早得拿出来再讨论,现在慕晏想要先在青州试验一下, 这对朝廷政策推行是有益的。
地方试点什么的,从古至今一直都有。
这时候的地方官权力还很大, 刺史军政合一, 实施许多政策的时候,甚至都不需要报备中央。若是离京城远,中央政令到达困难的州,刺史如同土皇帝。
皇帝一直在思考这事。不过现在他就算要改革官制,也是从中央开始, 所以地方暂时不会动。
慕晏其实完全可以自己直接做决定,不必报备朝廷。不过慕晏既然能成为皇帝心腹,这些方面把握的很到位。但凡大事,他宁可累死几匹马,也不会擅作决定。若是必须抓住时机,来不及报备的,那也一定是在做的同时,就派人去告诉皇帝,顺带说明自己没有提前报备的原因,并且请罪。
皇帝虽时时刻刻说慕晏太迂了些,但慕晏这样做法,显然让他越发信任看重。
盐政之事并不急,慕晏便等着京城的回复。不过这一段时间他也没闲着,以私人名义购买海岸线附近的土地。除了为以后制盐做准备之外,他还得为造船出海打掩护。
而且以皇帝的慷慨,他自己买的庄子晒出来的盐,肯定归自己。
就算朝廷同意,他也不过是收拢零散盐户手中的土地,挂靠官员的豪族的土地肯定不能说收就收的。这是政令推行的潜规则。
不过宿谊信心满满。封建社会就是强权,征收土地的时候完全不担心钉子户。本来他还以为必须缓缓图之,结果慕晏直接一封折子,上达圣听,直接就变成政府行为了。
有了那么多地盘,宿谊坚信自己能晒出大量质量上乘的盐,到时候地方豪族算什么?在商言商,统统击垮。
为什么明明在元明时期,就已经发现的晒盐方法,直到清末,也只有福建等地少数零散盐户使用?因为晒盐需要大量的地方和统筹的劳动力。晒盐不是小家小户能做到的事。
这就跟种地一样。即使在工业化之前,农场和农户也是不同的。农户若和农场竞争,是不可能竞争的过。农场面积大,可以统筹安排各种农业生产活动,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省人力物力。
这就是规模化经营。
晒盐这个“晒”字,就可以看出它需要的地盘和设施,绝不是小家小户能完成的。它需要前期的投入,需要更多的人力。
普通盐户,也只能支个锅煮盐。产量低,劳动量大,劳动成本极高。若是在盐专卖制度实施之后,盐户基本上就是被剥削的对象,是苦力。
宿谊虽然不懂太多管理,但没养过猪,猪肉吃过,猪跑也见过,稍稍简单一点的管理他还是做得到的。
怎么弄晒盐的设施,将其技术推进到工业化之前最先进的程度,怎么安排人力分工,这些宿谊都是做得到的。
而且宿谊觉得他这么一安排,慕晏绝对会落下一个好名声。因为这个时代,徭役是义务,不但不给钱,还要自备干粮。即使不是徭役,那沉重的税负也足以压得盐户们喘不过气。但海边百姓,除了晒盐和出海,没有其他谋生手段,只能依靠这个。
慕晏的晒盐场子,宿谊是准备“招工”而不是征发徭役,是要给工钱,包食宿的。
宿谊说这个的时候,以慕晏这个封建旧统治阶级的脑子,很不能理解。在慕晏看来,这都是无谓的花销。在宿谊给他从声望到工作积极性等各方面给慕晏解释了一下这么做的好处之后,慕晏同意了。
虽然看上去花销很多,但是若是以制盐的利润,不过九牛一毛,就当是给自己刷声望得了。
不过慕晏决定,这声望不能给自己刷,要给皇帝陛下和宿谊刷。
慕晏决定,他要宣扬这是宿谊仁慈,为民众造福,想让更多人吃上盐。因这并非朝廷行为,于是皇帝陛下同意了宿天师的请求。这是个人的善举,不能当做徭役。
到时候这些人感恩戴德,就朝着皇帝陛下和宿谊感恩戴德吧。
宿谊现在知道自己名声刷的再高都不会引起皇帝猜忌,至于太子……首先他信任他的弟弟,然后当他声望高到一定地步,又不干涉朝政,下一代统治者也会礼待他。相比之下,慕晏声望高了反而不好。所以宿谊同意了。
不过宿谊觉得,可以再加一把火。他决定淡化自己的存在,全心全力给他皇帝老爹刷声望。为此,他特意搞了一套现代类似于邪教,不,宗教的仪式。
也就是,不是要管食宿吗?这吃饭的地方,弄成食堂吧。然后每次吃饭之前,都组织工人们高呼“谢陛下恩赐”或者“陛下万岁”之类的口号。然后出了什么成果,比如晒出第一批盐,就组织一个活动。自己这边提供伙食,让工人们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搞一个庆祝仪式,对着京城那边跪拜,谢谢皇帝陛下的恩赐。
虽然之前是规定,但是长久以后,就变成习惯了。变成习惯之后,这些思想就会真的深入脑海,根深蒂固。
看,邪……不,宗教不都是这么搞的吗?
慕晏刚听宿谊这么说之时,只是想着,这大概是为了让这特立独行的行为不给其他压榨盐户的豪族所抵制,所以把什么都推到皇帝陛下身上。
宿谊坏笑:“你不明白,我是要给皇帝陛下在青州塑造金身。”
慕晏虽然不太明白宿谊的意思,但是觉得可能会变得很厉害。
“那我就拭目以待。”慕晏道。
宿谊道:“只几月,你就会发现,那些做工之人的精神面貌会完全不同。若是你承认这一点,就在造船和造玻璃的时候,也这么做吧。”
慕晏犹豫了一下。
慕晏已经算是很关心老百姓的人,但这个时候的人,还真征发百姓做事的时候,还管吃管住甚至给工钱的说法。不过宿谊说的若是真的,的确益处比给出那点东西多。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