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夫孩子热炕头 完结+番外完本[耽美种田]—— by:初吻江湖
初吻江湖  发于:2017年04月21日

关灯
护眼

“没事,等她们走了,咱们直接连包袱一起丢出去,谁知道?”石宏大只好偷偷安慰他。
“算了,想留就留着吧,实在不行,那些旧衣服还能给她们打个薄,纳个鞋底子呢!”于良吉叹了口气,还是有代沟,型号他也没打算娶这里的女孩子当老婆,不然日子可怎么过?
忙活了三天之后,一切准备就绪了。
天才刚刚放亮,空气尚还带些微凉,昨夜的一场小雨,水滴沾着树叶更显绿意,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清脆的叫声婉转悦耳,大公鸡飞上墙头,喔喔喔的也喊了起来,这是大自然的闹钟,在提醒人们,该起来了。
今天村里的人都早早的起来吃了早饭,就去了于家帮忙,而于家在吃完早饭之后,迎来了张家的人,这回搬家依然是三兄弟送了老两口过来,他们到的时候,于家正开始搬包袱,也算是赶上了。
房子盖的是三进的四合院,宅门边上便是一排倒座房,里头是垂花门,垂花门边上便是游廊,内院分了东厢房和西厢房,以及他们俩住的五间大正房,正房两边是东耳房和西耳房,后头最后一进是一排后罩房。
门口有一影壁浮雕,一个大大的“福”字,两边小小的游廊蜿蜒而婉约,顶梁有彩绘,花鸟鱼虫,栩栩如生,非常漂亮。
这也是如今以于良吉的身份最匹配的装饰。
倒座房一角栽了一颗白杨树,意味“阳”的意思,因为倒座房是门朝北开,又没有开窗户,见不到阳光,怕有不好的东西存着。
倒座房一共有七间,在宅门东边单独的两间用来当了车马房,一间里头放着板车,另一间还停着一辆专门给小于举人出行打造的带着车厢的小马车,正好那一间前面有块空地,套马车什么的也方便。
除了用来当车马房,大门另一边的三间都放置了各色工具,还有两间空着,于良吉就打算用来放杂物了。
过了垂花门,就是正式的居住地了。
东西厢房靠近正房的地方,栽了两颗杏树,取“杏榜高挂”之意,从这里就能看出,于良吉对于兴怀科举的重视之意了,在于宝宝还这么小的时候,就开始打算了。
最后的后罩房那里,一般人家是给女儿住的,但是他们家一窝子都是雄性生物,所以用来存放粮食,也就是仓房。
东耳房成了厨房,西耳房成了锅炉房。
农家人,粮食就是他们的命,所以后罩房两边种着两颗柳树,取“留”的意思。
于良吉设计的图纸,连窗户都是双层的,实在是冬天太冷,他有点冻怕了,但是现在有一层窗户是糊的窗纱,很透明的那种,能挡住蚊虫但是不耽误小风大风吹,绷得很直,于良吉觉得夏天有过堂风的时候,肯定会凉快。
等打扫完毕,上好了玻璃之后,乍一看,跟现代的那些复古建筑,高级别墅什么的,没啥两样了。
内里包括抽水马桶都有,这个年代已经有了地暖,就是一般人家不会盖,因为那要多花一笔钱。
别人舍不得,于良吉可舍得了,他们家花了五百两银子,铺的地暖,就是到时候得自己烧。
外头围着围墙,两米高,这不是为了防人,而是为了防野兽,尽管村子里有了围墙,可于良吉还不放心。
多一层围墙,他就多踏实一份,实在是冬天的那场狼群袭击村落,然他记忆深刻!
他们家的大门都差点被挠出窟窿来!
要不是有石宏大在,指不定谁家啥东西就被狼群叼走了呢!
据说真的有人家的孩子被狼给叼走的,当然,那种事情很少,但是不代表没有!
围墙围住的不仅是四合院,还有他们家的菜园子在内,可以说,是把整个家都围住了,按理来说,四合院是不需要围墙的。
“围墙高点也好,咱们这里靠山,野物多!”老村长也赞成于良吉把围墙搞成这个样子。
多一层围墙,就多一层保证,尽管村子里同样有了围墙。
“前头,我打算再盖个房子,教孩子们读书用,以后就是咱们十八里铺的小学堂了。”于良吉指着前面早就买下来打地基的空地。
“不是给于宝的?”老村长还真没多想。
他以为这个房子是于良吉的,前头盖的那个应该是给于宝宝长大了住的,现在盖上只不过是占块好地方,离于良吉近一些。
“孩子的地方当然在我身边,你妹发现,我这两边的空地大了很多么?”于良吉指了指房子两边。
这是他买下来的土地,没盖房子,但是也不适合种菜,都是盐碱地,只能用来盖房子。
“嗯?”老村长眯起眼睛扫了一扫。
“等将来孩子大了,就在原来老房子那地方,搭个两进的宅子,将来生了孩子,也不怕,西边我打算等他生了闺女之后,就盖个花园子,养活小孙女儿。”于良吉计划的特别长远。
“有道理,有眼光!”说的老村长都不得不佩服于良吉了,这是把下一代都算进去了。
院子大了很多,靠西北边的地方,是一个化粪池,种了一圈的丁香树,这种树开花味道浓郁,足够盖住恶臭,而且这个化粪池紧挨着他们家的粪堆,熬粪也方便。
最主要的是,离四合院最远!
正北边靠墙的也是一块盐碱地,菜园子没扩到这边来,起了一圈的鸡架和鸭棚鹅圈,以及猪圈和牲口棚子。
到时候清理出来的粪便都能直接送到旁边的粪堆上,一点不用走冤枉道。
正东边也有一块地空着,于良吉让人起了一面厚实的土墙!
他打算到了秋天盖个大棚,冬天就能吃点青菜什么的了,去年冬天各种不方便,他用室内培育出来的青菜太少了,不够吃。
西边有一个空旷的地方,硬硬的地面铺着青砖,是给石宏大准备的小型练武场,旁边有好几个木头架子,别人问的时候,于良吉张嘴就来:“晒衣服的地方!”
石宏大:“……!”
好吧,在这个小乡村里,好像有个练武场是有点奇怪的事情,晒衣服就晒衣服吧!
只要有个地方就行,石宏大不挑剔。
因为人多,包袱什么的都是打好了的,女人们一人两个,直接从老房子给拎到新房子里,往柜子里一放就行。
家具什么的都不用搬,也就把锅碗瓢盆给搬到厨房去算是个力气活。
于良吉弄的厨房也够大够干净,第一天暖锅,虽然用猪油蹭了蹭锅子,但是还刷干净了,于家可在守孝呢,不能吃荤腥。
不过于良吉早就叮嘱过了,做饭的时候,不要吝啬油盐,且家里有不少个鹅蛋,可以炒个大葱和木耳,算是个硬菜了,剩下的让张老太太看着办。
第121章 暖锅烧灶
因为这些人里头,也就张老太太算是实在亲戚,于良吉也是因此将暖锅做饭的事情托付给了老太太。
尽管他跟老太太并不是很熟,但是这个时候,能在厨房说了算的也就剩下老太太了,于是就让老太太代表自己,主持大局。
石宏大早就准备好了各种柴,足够这一天用的了。
于良吉抱着同样穿着新衣服喜气洋洋的小侄子,叔侄俩一起招待来客,家里瓜子花生都摆上来,还有大碗,喝的是好茶,能得到这么高规格的接待,大家伙儿都很高兴。
石宏大就忙里忙外的摆桌子,抬椅子的,身后也跟了好几个小伙子,都给他打下手。
端茶倒水的都有人搭把手,女人们都在厨房那里忙活。
没有青菜只能找一些涨势好的香菜、油菜之类的先摘下来吃还在孙家订了两板水豆腐,十斤干豆腐。
农家这个时候也没啥好吃的,于家又不能上大鱼大肉,只能尽量做得好一些,放的油多一些。
大葱木耳炒蛋,大酱炖水豆腐,土豆炖茄子干,炒三丝,油炸素丸子,油炸花生米,还有个小青菜鸡蛋汤。
凑了六菜一汤,一共七个菜,人说邪物是逢“七”就要避讳的,所以也算是应景。
老村长坐在宽敞明亮的的堂屋里,高居首位,跟大家伙儿聊天,说说自家的地,自家的娃儿。
他没说于良吉要盖学堂的事情,先等等,等于良吉盖起来了再说不迟。
于良吉也没说,他是想着,再过些天就要开始忙了,说了大家还以为他要让人来上白工呢。
付家兄弟也来了,只是他们都没带女眷,家里那是什么样子,他们当丈夫的最清楚,付老大是早早的就把媳妇送去了岳家,美名其曰:归宁。
其实就是为了省麻烦。
付二柱子更利索,直接把媳妇锁家里,儿子跟他娘一起,在屋里蹲着,他自己揣了十个铜钱装的红包过来吃席面。
喝着好茶好水,嗑着瓜子儿聊着天,其乐融融的样子也的确和气的很。
还有不少人都在于家的院子里蹿来蹿去看稀奇,毕竟这边虽然有大宅门之类的人家,可人家岂会让他们这些不认识的人进去乱蹿?
尽管有人吆喝他们,不许来回乱跑,但是有的人好奇心太重了,纵向好好看看。
若说以前还有人想跟小于举人攀比一下什么的,现在是歇了那个心思,人家起了这么大个宅子,谁比的起?连老村长家都要退一射之地了!
“不用呵斥他们,想看就看,都是相熟的,也不是外人。”于良吉笑着让大家随意,尽管看!
反正也搬不走。
于良吉就那么跟小侄子坐在一起,听这些农家人说庄稼的事情,很熟悉的一幕,记得以前他下乡的时候,就跟自己的导师和同学们,也是这么坐在炕上,听老农们将他们那些并不科学但是很有效果的经验之谈。
其实智慧在民间,很多人一辈子可能都不认识字,可是说起种地的经验来,那是连专家教授都比不上的,这就是实践出真知。
搬家是上午就搬完了,因为东西少,人多,不到十点就完事了,然后就是他们说话聊天,给房子增加些人气,厨房也开始暖锅,做饭。
石宏大给厨房搬了一袋一百斤的大米,大米在这边很少有人家顿顿的吃,都是来人去戚的时候,拿出来招待一下众人。
豆油更是一大桶放在那里,煎炒烹炸是随便使。
等开席了之后,上来的饭菜都是油水足足的,哪怕是全素的席面,众人吃着也香的很。
席间于良吉以茶代酒,敬了大家伙儿一杯。
他是举人老爷,尽管年纪小,但是身份摆着呢,敬一杯茶已经是很给大家面子了没人敢去挑理儿。
吃饱喝足了,女人们留下给打扫收拾,张家老爷子和老太太要赶着回去,于良吉就没多留他们,但是特意在送来的绸缎里头,挑了一匹褐色的绸子,给他们二老带回去:“绸子轻便,还透气,这个给二老做一身夏装足够了。”
“这……?”绸子很贵,摸着轻薄透气,比细棉布强多了,但是张老太太不知道该不该接。
“拿着吧,孩子孝敬的。”张老爷子乐呵呵的点头,张老太太才收下这匹绸子。
又给老爷子包了一点茶叶,如今茶叶贵着呢,给这些已经是很重的礼物了。
“你这孩子就是客气!”张老爷子不太高兴,这是啥意思?他们不是上门打秋风的穷亲戚。
“这单茶叶可是给您老的,你要是不要,以后可没得喝喽!”于良吉一边说,一边塞进了车上的褡裢里:“这也是谢您老不辞辛苦过来给小子撑场面。”
张老爷子跟张老太太都六七十岁的人了,尽管有水泥道通着各个村镇,但是毕竟是交通不便的古代,坐车颠颠的来了,为了回去还要吃完饭就走,一点歇息的时间都没有了。
“你呀,你呀!”张老爷子也不能说别的了,只好收下茶叶包,心里打定主意,回去就留着,没贵客绝对不给人泡。
又拿了三匹粗布给张家三兄弟,他们不太会说话,但是看爹妈都收了,就跟着收下了,还拍着胸膛说:“有啥活忙不过来的,叫人通知我们一声,我们过来给你搭把手。”
他们别的活不会,伺候庄稼有一手。
“行,到时候一定不客气!”于良吉笑容满满的点头。
实际上,他肯定不会找他们来,农忙的时候,人家也忙着呢,没道理为了你耽误自家的田地。
送走了张家的人,厨房那里也收拾好了,石宏大带着乔小五和张艳辉等几个壮小伙子,挨家挨户的送还桌椅板凳。
毕竟来的人多,他们家也才三张桌子,一张大的八仙桌,一张小的八仙桌,还有就是平时吃饭用的小炕桌,饭碗就那么几个,肯定不够用,都是出去借的邻居们的。
“都收拾好了,你们也赶紧歇歇吧,这闹吵了一上午,下午有空了再慢慢地拾掇。”乔大娘抱着一摞盘子,出了厨房,这摞盘子是他们家的,这就自己带回去了。
省得麻烦人还跑一趟腿。
“哎,今天辛苦大娘了!”于良吉乐呵呵的拱手。
别看今天厨房里头是张老太太主事,乔大娘才是主抓实际的那个,张老太太毕竟岁数大了,有些力不从心,她最多是个象征,这是主家的亲戚,就这么个关系,实际上乔大娘让人烧水,焯干菜,张家二婶子亲自掌厨,大锅烧着,油倒着,菜炖着。
“不辛苦,这辈子你们可能就搬这一次家了,热闹点好!”乔大娘摆了摆手:“我先回去了。”
“哎,您慢走!”于良吉送走了乔大娘,回头到厨房里一看,里头收拾的干干净净,要不是还有点油烟味儿,都跟没用过似的。
还有四个大盆,里头是没吃完的菜,半盆油炸花生米,拌的细盐粒子;剩了个盆子底的炒三丝;还有小半盆的油炸素丸子;小半盆的大葱鸡蛋炒木耳。
剩下的都吃完了,连米饭都没剩下,可见张家二婶子做饭还是很有准头的,只不过石宏大事先打过招呼了,油头大的东西肯定大家都爱吃,于是素丸子就多炸了些,花生米也多了些,至于大葱鸡蛋炒木耳和炒三丝,都是剩了够他们三口人吃一两顿的量。
油炸的食物不易坏,放着吃个三五天都可以。
因为孩子将来肯定要自己住,于良吉就将正屋分开,东边他跟石宏大住,西边的卧房,改了一下,里头的卧房是一片大炕,然后家具都是小桌子小板凳,小衣柜等等,一切比照大人的小了些,?5 呛芷肴?br /> 于良吉没想着马上就跟孩子分开住,只是让他先熟悉熟悉新家,在外间还给他起了个小书房。
跟他的内书房布局差不多,同样有着小书柜和书桌书椅,笔墨纸砚现在用的是原来在老房子那里的旧物。
这个倒是不着急用新的了。
“宝宝今天累不累?”于良吉进来正好看到他擦完自己的小桌子。
今天来人都是大人,没有小孩子,毕竟这种场合带孩子不合适,所以这一天,于宝宝都跟在他小叔叔身后当小尾巴,或者是被小叔叔放在身边坐着,听大人们谈话。
他小小的有些话听不懂,但是很乖,坐得住。
“不累,小叔,以后这里就是咱们的家了吗?”于宝宝瞪大眼睛,看着窗明几净的新房间。
这里的一切都跟自己一样大小,看着好像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
好像他也长大了一般。
“是啊,以后这里就是宝宝的房间了,所有的东西都是按照宝宝的尺寸做的哦!”于良吉哄他,顺手打开一个小衣柜的大门,里头是几个小包袱,都是于宝宝的衣服:“喜欢吗?”
“喜欢!”于宝宝回答的很大声,笑眯了眼睛。
石宏大已经将东西都还给了邻居,顺便道了谢,回来之后,就看到这一大一小正手牵着手,在院子里溜达。
“回来啦!”于良吉跟石宏大打招呼。
“嗯,我挨个房间去看看。”这搬家,毕竟人多手杂,东西放不到位,或者随便放哪儿,甚至有的地方没关门,没关窗户,毕竟大家都是来看新奇的,开个窗户开个门的,不过于良吉喜欢干净,四合院里的地,都是砂石之上,青砖铺底,然后抹上水泥。
家里现在走路都不起尘土。
后罩房那里是仓房,粮食都放到了那里,后罩房一排七个,五个存放粮食,一个专门打扫出来,放置布匹、棉花等。
最后一个放零散的东西,例如咸菜缸、大小罐子等物。
后罩房也有火墙,只是烧的时候少,隔三五天燎一把火就行,只要不在冬天上冻,不要求多暖和。
后罩房因为是个仓库,大家在搬了东西进来后,很自觉地关上了门,窗户根本没打开。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