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大宋小吏完本[bl同人]—— by:拉棉花糖的兔子
拉棉花糖的兔子  发于:2017年03月31日

关灯
护眼

这从旁协助正宾为冠者加冠的赞者,毫无疑问,由赵允初担任。
另外,有司三人,则由小宝、郑凌、沈括担任,职责也是从旁协助,端端盘子什么的。
郑家子弟众多,举办冠礼是得心应手的,有他们打点,一点也不用费心。在冠礼之期前,还有人来给云雁回讲解当天的环节、走位什么的。
正宾、赞者、有司等人员,同云雁回一样,提前一天便住到了郑家来。
这冠礼非但要占卜好日期,连时间也要占卜好。
到了时日,郑家将加冠所用的器物都准备好,云雁回也沐浴更衣,迎接宾客。这一日,郑家人自不必说,很多云雁回的好友也来观礼了,甚至陈林也奉命前来观礼了。
这证明郑苠琢磨得没错,云雁回的冠礼的确该大半。而且官家派人来观礼,也说明日后别人不可拿云雁回的血统说事——当然了,现在也没人敢说,介意过他血统的人正帮他办冠礼呢。
待到冠礼开始,首先是由赵允初为云雁回梳头。
云雁回还好,就是觉得赵允初的手有点抖,于是光明正大伸手拍了拍赵允初。赵允初一下跟受惊了似的,一颤,便扯了云雁回的头发一下。
云雁回往后仰了一下,看到一旁的亲友都面露紧张,赶紧自己用手撑住,小声说道:“你给我稳住了,紧张什么啊!”
“疼吗?疼啊?”赵允初快哭了,“我就是……紧张……”也怪郑家把冠礼办得比较隆重,样样按照古礼来,赵允初也没啥经验。
云雁回:“……你别梳就是了!”
也就赵允初实诚,这就是个象征性的礼仪,赵允初还认认真真给他梳头发呢。
这赞者梳了头发后,正宾会进行三次加冠,按照古礼,第一次加缁布冠,第二次是皮弁,第三次则是爵弁。
包拯从郑凌捧着的托盘里接过缁布冠,为云雁回加冠,并念诵祝词:“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字,顺尔成德……”
如是三加之后,要祝酒取字。
礼记说“幼名,冠字”,男子二十岁之后,便冠而加字,朋友们便不再称呼其名,而是称呼字了。这起字也有种种讲究,一般名与字之间有关联,互相表里。
包拯受邀做正宾,自然早有准备,他为云雁回取表字,乃是“逐风”二字。
云雁回瞥见郑苹面上,竟有几分释然。
云雁回这个名字,是因当年云父一去不回,郑苹日夜盼望鸿雁寄回书,因此取名。
包拯取字为“逐风”,则一改其异象,成了云雁逐风,整个名字变得昂然向上,有积极进取之意,姓、名、字之间极为贴合。
加冠取字之后,云雁回便正式成人了,给各位亲朋好友见礼,从此大家可以逐风相称。
云雁回拜见郑苹时,郑苹便抚着他的脑袋,难得掉泪了,“古人说加冠成人,我儿虽是今日加冠,却很早就作为长子,在我身体不好时打理家中事务了。尔父在天之灵……想必也会瞑目。”
云雁回很想抱一抱郑苹,他紧握了郑苹的手,眼睛也有点红,“阿娘……”
旁人看到,都不禁唏嘘。郑苹一提,大家才记起云雁回家早年也困难过,了然还说过云雁回小时候是神童,不过和其他神童不一样,他不爱读书,却爱在寺里帮忙搞经济庶务。
这时大家一想,却觉得分明是迫于困境了,哪有人会放着士不做,反爱的市井中打滚,这就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么多年下来,才成就现今的样子,真是令闻者伤心啊。
云雁回要是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一定会说你们想太多了好吗?
不过今日,对云雁回的确是一种奇妙的体验,从前他也叫云雁回,现在多了个字,这像是他与这个世界更进一步的融合。
云雁回心有所感,转头看了赵允初一眼,就看到这傻白甜正被感动得泪汪汪呢,不禁笑了起来。


第232章 富国强兵
话说包拯被授予参知政事一职, 正式成为副相,这位在原著里可是天上星宿下凡,一直很有使命感,一当上副相,立刻就琢磨着要搞事情。
包拯将公孙策、展昭和云雁回叫去, 这几人可说都是他的信服, 人品也俱是可靠。
“本官既然入相, 有件事定然要做。” 包拯严肃地说。
云雁回忙不迭道:“我知道我知道。”
包拯“咦”了一声,“逐风怎知?说来听听。”
云雁回严肃地道:“相爷也老大不小了,一直忙于政事,无暇成亲, 咱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俗话说,先成家,后立业……倘若相爷放心, 这件事就交给我们了!”
包拯:“……”
公孙策和展昭都暗笑起来。
“交给你, 你想做什么啊?”包拯指了指云雁回, “你这个人啊!”
云雁回连忙做虚心状:“相爷请赐教。”
“本官以这样年纪入相,实乃官家信任,这几年在开封府,本官也有一些感悟,”包拯看了云雁回一眼,“因此想要献策建言,你三人各有所长,因此叫你们也来参详一番。”
说罢,包拯拿出一份文书,足有一指厚。
公孙策笑呵呵地道:“逐风也是玩笑之言,相爷说,咱们仔细听着,有力出力。”
包拯点点头,说道:“前不久,咱们将东京整肃一新,这一举花费了数年来完成。治一府尚且如此,何况一州一国?说到底,是两个原因造成的。”
“其一,我朝多州皆是民风悍强,绿林、劫盗之辈甚多。其二,重文轻武,冗官冗军,军士虽多,却众多老弱或奸猾之人,京中厢兵尚且如此,何况他处?
“劫盗之辈,多是因无事可做产生,也有只为欺压百姓的。这冗军呢……”
说到这里,包拯顿了一下,似乎在思考该如何说。
云雁回接道:“是历史遗留问题。”
包拯一想,还挺准确,于是点头道:“不错,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因宋朝开国之初,就忌惮武将,一直到现在都重文轻武,但是边境一直战事不断,又得养很多士兵保持战斗力,因此兵多却不精,整个军队系统都比较混乱。
包拯虽然是文臣,但是并不轻视武将,反而认为这是一个弊病。
包拯又道:“先时,朝廷也曾有令,使这些无业游民入军,然则,反而促使了很多人在军中学习到一些技艺后,便再次出逃为盗。从军,竟然像是为他们熟练了做盗贼的本事一般。”
“从东京的经验,咱们却可以看到如何解决。东京那些地痞流氓在开封府严打后,能够转去做其他事,都是因为有活儿可干,否则便是再严加打击,他们也无路可走啊。
“再来,这厢兵皆被收服,展护卫、白护卫等人,更是传授过本事给这些人,听说,有些人同禁军打过架,还胜了?”
包拯说起这个,展昭顿时不好意思起来,他还以为包拯不知道呢,无奈地点了点头,“虽然常常操练,但还是免不了争勇斗狠。”
展昭都没敢说出来,还不是因为白玉堂煽动的。
公孙策轻轻颔首道:“相爷的意思是,要向官家献策,使各处仿照?”
“不错,每有饥荒,朝廷总是督促各个寺庙、道观出资修桥铺路,雇佣民众,以工代赈。”包拯说道。
“然而,这也无法完全解决问题。倘若修的不是桥、路,而是可以赚钱之处,也并非只有饥荒之时才修呢?以蒲关泽为例,它在修建过程中,雇佣了几多民夫,建成之后,又提供了多少长期工作?”
“还挣了不少钱呢,”云雁回说道,“沈存中之前还和我说过,这钱只有流动起来,才能起到更大的作用,解决更多的问题。”
包拯说的虽然是一个治安的问题,实际上却涉及到了许多重要方面,这是开封府的经验,运用在其他地方,未尝不可。
包拯是来要意见的,他既然说了,公孙策和展昭也纷纷补充了起来。
展昭认为军队的装备太差了,像他们那些厢兵,武器都起锈了,许多装备只存在账目上。这是整个大宋上下都存在的问题,兵器什么的都别提了,大宋好多骑兵连马都没有呢。
公孙策摇头道:“我大宋境内,无有养马之地,难出良马啊!”
这好马要在高寒之地,才养得出,宋朝境内根本没有产马区。不说良马了,就是普通马匹现在都成问题。
云雁回沉思了一下,“一来,方才相爷说起雇佣民夫提供工作的问题,那么马匹又何尝不能让民户来养呢?我听闻真宗朝也有监牧,却因无大片牧地,竟然用耕地来养马。可是何必非要群牧呢,完全可以分散开来,叫民户自愿养马,以养出来符合要求的马匹抵换徭、税。”
包拯一听,连呼大善,这养马的问题,完全大家一句赶一句涉及到的,但没想到云雁回竟然还真的有好建议,“二来呢?”
“二来,”云雁回笑了起来,“咱们不是建立了土司制吗?我和小老虎聊天时,知道广南一带其实有不少高山草原。各地土族许多住在深山,他们在寻觅住处时,都会优先考虑地肥水美之处,因此小老虎他们才知道有这样的地方。”
“我不懂养马,但是方才展护卫说起良马要如何条件,我才想起来,这些高山中的草原,天寒水冷,乃是大好的养马之处。很多地方官教化土族,总是叫他们从山中出来,住到城中。但是,未尝不可利用他们对深山的熟悉,叫他们来养马换盐茶物资?
“虽不知有多少这样的草原,但是,蚊子腿也是肉啊,更能以此加强对土司、土族的掌控。”
云雁回这么一说,其他人都不自觉连连点起头来,思路也更加广阔了,热火朝天讨论了半天。
最后,包拯将所有建议写下来,心道把他们叫来讨论果然没错,三个臭皮匠还顶个诸葛亮呢,何况都是和他一起经历过这几年的三人。
包拯要再次归纳一下,然后进宫给仁宗。
包拯一副非常有自信的样子,把云雁回三人送出门外。
云雁回心中思索着,又看到公孙策和展昭也一派轻松的样子,忽然想起来,他之前其实在担心,历史上大宋弊病难改,但是这里并非完全的真实历史啊。
包拯是星宿下凡,仁宗还是一代明君呢,到处招收人才,对展昭、白玉堂他们这样武艺高强的人也非常看重。所以说,包拯一起说,仁宗觉得对的话,说不定还真的会一改以往重文轻武之风呢!
不对,不是说不定……按照仁宗那个样子来说,是很有可能啊!
云雁回顿时笑了出声。
公孙策和展昭都诧异地看着云雁回,“你笑什么?”
云雁回立刻收敛了表情,恰好看到了赵允初在不远处,于是说道:“没笑什么啊,我看到小初了,我找他吃饭去!”在包拯那里动了半天的脑子,他还真的饿了呢。
云雁回欢快地跑过去,拍了拍赵允初,一手揽住他肩膀,两人亲密地往食堂去了。
展昭感慨道:“原来是看到了赵兄,难怪笑得那么开心,他们俩还真不愧是被误会为断袖的交情啊!是吧,公孙先生?”
公孙策也正看着云雁回他们的背影呢,这会儿收回目光,转过头来,笑了一下,“你这么想啊,那就是吧。”然后走开了。
“??”展昭莫名其妙,觉得自己不懂公孙先生的意思,他说错什么了吗?
……
“包相公找你又是什么事?”赵允初关心地问道,“那样忙了,不会还有活儿吧?”
云雁回摇头道:“想什么呢,没有,就是给相爷参详一下……”
今日说的事也不好传出去,即便关系再亲密,这个云雁回还是懂的,于是他严肃地说,“关于相爷是不是该娶亲了的事情。”
赵允初大惊:“相爷想成亲了?”
因为赵允初惊讶之下声音没注意放低,路过的人听到了,也吓了一跳,“相爷要成亲了?”
一字之差,区别可大了,这下子,周围的人都靠了过来。
“成亲?是哪家贵女?”
“咱们相公现在乃是参知政事,什么高门贵女配不上!”
“这可是大好事啊,相爷忙于府务,都无暇考虑婚事,早该成家了。”
“对啊,好多百姓也关心这件事呢。”
云雁回:“……”
云雁回赶紧严正声明,还没影的事儿呢。大家口头上都应了,但是一转头又细声讨论起来。
“那就只是想?也是……相爷不老小了,房中一个人也无……”
“就是,想也是应该的,相爷家人都不在京中,无人操办,否则何至如此!”
云雁回也是无言,算是亲眼见证了一场流言的发源。
又过了几日,仁宗听取建言,果然颁下旨意,有几个命令。
第一是颁布养马新法,包括两个部分,一则是叫民众以养马抵税,二则要在土司试验地广南,叫土族于高山草原设养马场,为朝廷养马。
第二又说蒲关泽经营得特别好,孔寄也在开班收徒,可以在别州也建分苑,有实力的州府可以参与到运营中来,提交申请即可,此事将由游苑管理会负责。
第三,则是成立军器监这么一个新部门。
这叫土族养马的事情和蒲关泽开分苑,都不是很特别。
前者很多人都觉得是进一步巩固土司地位,而且朝廷也一直在为了马匹增多努力。后者,更是早就听说过,蒲关泽日后是奔着全国连锁去的。
还有臣子说,咱们是不是可以在辽国或者两国边境开一个,赚辽人的钱呢,至少也能弄个戏班子过去。
要知道,不但是全国各地都在热烈期盼汴戏,辽国的人更是痴迷得很,一直在呼唤邀请孔家班过去表演。
唯有成立军器监一事,是比较新颖的,据说,这是个专门研究武器的地方,还会面向全国征收创意。官员从其他部门调过去,原工部的沈括,就被调过去做副手了。
不过,这一事也没有引起很大波澜。更无人知道,这个主意和人选都是云雁回提的,对于这个姐夫的本事,他是很信任的。
那日他们和包拯谈论之时,就说起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军器监很有必要成立,现在可以开发兵器,日后就可以监督各地军队兵器质量。
这其实已经是一个信号了,开国的时候对武器的研发很重视,随后慢慢少了,现在又提高,还成立专门的部门,正是说明要重新重视起军队。
这些都是第一步行动而已,日后仁宗还会逐步提高对军队、将领的管束与奖励,包括剔除杂兵,广纳高人,操练军队。富国强兵,由此始也。
因为怕引起文官的反弹,所以仁宗只能悄悄摸摸地来改革,一步步来,等到发展好了,任那些人怎么喊都没用了。朝中知道此事的人,不超过两个巴掌。
包拯看到一切如计划实施,十分顺利,心情也大好,哼着《刘备过江》的戏词回府。
一回府,却是有人禀报,今日好几位媒人上门来,已经等候多时了。
包拯愕然,“媒人?媒人来做什么,告状吗?”
包拯思索着,难道是有什么和媒人有关的大案发生,叫这些人一同来报案,而且直接告到了他这里,要知道现在很多案件都是叫下面的府官审理了。
府吏禀报:83 “都是听闻相爷有意娶亲,想给您做媒的……”
包拯:“……”
最近和他娶亲有关的事情,也就是大家论策时,云雁回提了两句。包拯一想,脸顿时(更)黑了,“岂有此理,去把云逐风给我叫过来!”
府吏十分惊讶地说:“咦,怎么……云先生竟是早知相爷要见他吗?真乃神机妙算啊!先时他便说若是相爷找,就告诉您他去府学监考了,三五日回不来,七八日要再看哩!”
包拯:“…………”


第233章 太黑了!
包拯对贪官污吏都是不苟言笑的, 但面对百姓时,却十分和蔼。
比如现在,面对这些想给他做媒的人,包拯的态度就很好,他不容拒绝但是非常有礼貌地要把这些人送出去。
可是这些媒人既然上门了, 怎么会轻易离开呢。宋代媒人叫媒妇, 行业已经发展得比较规范了, 甚至有等级高低之分。
这礼金越高,媒妇收取的费用也就越高。像包拯他们这个级别的婚事,对媒妇们来说,是一桩大买卖啊。于是死活也不肯走, 还要和包拯推销一下。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