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毒后完本[穿越]—— by:苏长轻
苏长轻  发于:2016年11月28日

关灯
护眼

消息传到梅府,不仅梅思远心头的一块大石,终于落地,就连梅思慎,也不免对梅清柔刮目相看。
到底是梅家嫁出去的正经小姐,即便不是个“能征善战”的,做个乖巧伶俐的好孩子,不给家里人拖后腿,总还是好的。
叶缺对梅清柔很是不放心,时不时便要往太子府跑上一趟,好确认一下,这个梅家二小姐,是不是真的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已经改过自新了。
去了几回,叶缺专挑了夜半无人的好时间,但见梅清柔一袭素衣,跪在佛祖面前敲着木鱼,哒哒的做着忏悔,似乎真的是幡然醒悟了。
待过了春至日,国子监的春试,便如约举行了。
从报名到初试,再到最后的正式考试,无一不是大浪淘沙,复杂繁琐。
据梅思远从几位老朋友那里得来的消息,今年报考国子监的学生人数,较之往年,又有很大程度的增加,心中不免长长叹息一声,觉得梅长歌恐怕是没什么希望了。
萧良弼是国子祭酒,也是鼎鼎大名的老学究,惯以教学严厉,一丝不苟而著称,曾担任过十六次主考官,此次由他再次出马,想来定能为大秦选出不少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
等到报名的时候,梅长歌才惊觉,国子监原不是自己想象当中的那么一回事。
国子监划分六学,一为国子学,受教者为三品以上官员子孙;二为太学,受教者为五品以上官员子孙;三为四门学,受教者为七品以上官员子孙。四为律学,五为书学,六为算学,受教者均为八品以下及庶人子孙。
考试难度逐层递减,国子学最难,而律学、书学、算学最易。
这样设置的目的,主要是考虑到金钱在教育资源上发挥的不均衡作用。
比如像三大世族这种级别的大家族,有条件给每一个孩子请先生,先生甚至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学习程度,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但八品官员,俸禄有限,孩子们想读书,恐怕就只能尽量靠自己领悟了。
梅长歌身为尚书令府上的千金,从理论上,只能报考国子学,但她向来是个喜欢不走寻常路的,一口气从上到下,报到了四门学。她才不管什么脸面不脸面,能考进国子监,最是要紧。
参加考试的当天,梅长歌在国子监门口,“一不小心”偶遇了卢琳,两个人客气寒暄一番,顺便吐槽了一下复习备考的郁闷情绪,也就散了,并没有发生围观群众喜闻乐见的撕逼环节。
策论是梅长歌的强项,她交卷的时候,场上的绝大多数考生,还在冥神苦思呢。
至于诗赋,更是简单,梅长歌将李白的《将进酒》抄了上去,自我感觉极佳,觉得没理由不合格。
明经科的卷子,难度也还算适中,除了几个相当冷僻的高难度填空,梅长歌基本上可以保证正确率。不过卷子简单,大家也都简单,分数自然水涨船高,对于能否通过,梅长歌没有太大的把握。
梅长歌之于骑射,那简直是不共戴天的仇人,练习了这么久,临上场的时候,她整个人几乎都是在颤抖的。
战战兢兢的搭弓射箭,带着诚惶诚恐的心祈祷,最后成绩也就十分一般,根本看不到任何通过的希望和可能,只能寄希望于别人的集体发挥失常了。
因为梅长歌连报三学的缘故,这样的煎熬和折磨,足足持续了长达半月。等到她终于考完全部学科,国子学的考生录取名单,都已经出来了。
梅长歌站在榜前,愁眉苦脸的看了半晌,也没有找到自己的名字。当然,很快梅长歌就发现,比自己没考上更糟糕的是,卢琳不仅考上了,而且排名很靠前。
啊,这真的有点尴尬了。
不过好在,让梅长歌倍感欣慰的是,除了骑射科拖了她的后腿,其他科的成绩,还算不错,起码都合格了。这意味着,她有极大的可能,能通过四门学的考试。
事已至此,梅长歌能做的事情,都已经做完了,剩下的,就只有漫长的等待了。
第一百四十四章 萧良弼到访
应该说,考试的最终结果,远比梅长歌想象的要好。因为她虽然没有考上代表国子监最高教学成就的国子学,但梅长歌终究以高分,被太学录取。
这段时间,梅长歌进步神速,可惜起步太晚,能有此等成绩,已经算是意料之外的惊喜了。
按理说,放榜之后,国子监会派人将一个形如“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东西,送到梅府,用以告知学生,在入学前,需要准备些什么东西。
不过梅长歌等来等去,没等到录取通知书,反而等到了国子祭酒,萧良弼大人本尊。
“见过萧大人。”得到消息的梅长歌,亲自出门相迎,一直将人接到了幽兰院中,“不知萧大人今日到访,有何贵干?”
“为了梅小姐被太学录取的事情而来。”萧良弼开门见山的说道。
“萧大人有什么为难之处吗?”梅长歌问的小心。
久闻萧良弼性格孤僻,是个不好说话的狠角色,梅长歌可不想还没正式入学,便先把院长大人给得罪了。
“听说梅小姐今年一口气报了三学?”萧良弼蹙着眉,冷冷的问道。
梅长歌闻言,眼睛滴溜溜的转了两圈,委实搞不懂,萧良弼此番明知故问的原因,只能含蓄而温婉的说道,“是有什么不妥吗?”
“国子监此前,没有这个先例。”萧良弼默然半晌,平静的解释道。
“报考之初,我也曾有过这个顾虑。”梅长歌实话实说道,“但我并没有发现,有任何一条,不允许三品以上官员子女,报考太学的条款,所以才放心大胆的报了名。”
“是的,确实没有。”萧良弼定定的看了梅长歌一眼,起身说道,“因为之前没有人会做这样的事情。”
萧良弼言下之意,是在责备梅长歌不按常理出牌,让国子监骑虎难下,面临困境。
然而梅长歌的回答,却是令他大吃一惊,“长歌以为,无论是律法还是条款,都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不能因为以前没有人做过,所以便私心想着,以后也不会有人去做。既然大家都是按章办事,录取符合条件的学生,是合情合理的,不存在什么难办的地方。”
根据梅长歌的推测,萧良弼今日只身来此的目的,应该是想面对面的考量她的才学,否则以他往日的性情,大一挥,抹了她的名字,也就是了,何苦坐在这小小的幽兰院中,听她“信口雌黄”?
一旦弄明白了老先生的意图,梅长歌的心里,稍稍安定了两分,出了问题,对症下药便好,何必诚惶诚恐的,让人看着好笑呢。
“梅小姐,那我问你,你知道国子监办学的初衷吗?”萧良弼饶有兴致的问道。
“法制可以混乱,但教育不能不公。”梅长歌想了一会,信心十足的说道。
“可我不明白的是,倘若萧大人希望假以时日,国子监能够最终达到一种有教无类的理想状态,那么为什么又要人为的将考生划分为三六九等,强调这种不平等呢。”
萧良弼用力抿紧嘴唇,却仍然止不住双唇的颤抖,显然梅长歌的话,戳中了他心中的软肋,“国子监创立至今,已有百年,最初的时候,我们确实怀揣着这样的理想,然而没过多久,当时的几大家族,很快意识到,这样做,会丧失相当一部分的既得利益。”
“优秀的教育资源不再稀缺,转而成为庶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对世家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
“于是,他们开始四处散布谣言,鼓吹读书无用,并且大幅度提高了商人在整个大秦的社会地位,让很多庶民之子,产生了这样一个错觉。我花十几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来读书,实际上的收益,远比不上十岁从商赚的钱多。”
“是的,没错,读书的收益是潜移默化的,短时间内,不可能有什么成效,反而是在不断的‘赔钱’。”梅长歌点点头,赞同的说道。
“被逼无奈,我们只能做出一定的妥协,承认这种不公平和不平等。”萧良弼神色冷峻的说道。
他没有发现,在不知不觉中,萧良弼已经忽略了先前的疑问,和梅长歌一起,如同相识多年的老友一般,高谈阔论着。
“我执掌国子监也有二十几年了,这些年,能够进入国子监读书的庶民之子,有很多,然而他们在一旦认识到这种不平等的差距后,却很少有人能做出正面的理性抗击。”
萧良弼深吸一口气,恨铁不成钢的说道,“所以,我们能够看到,他们当中的一部分,被击垮,终日浑浑噩噩,以至于根本无法通过考试,只能被迫退学。还有一部分,走上了依附权贵的极端,将自己视为他人之傀儡,丧失了生而为人,应有的底线和尊严。”
“这样的人,在国子监淘汰了一批,等到了大秦朝堂上,又被淘汰了一批。最后剩下的,也不过是在经年累月的苦熬中,被消磨了改变自身命运的热情,彻底沦为生活的傀儡。”
“不,萧大人,你也太过悲观了些。”梅长歌沉声质疑道,“总会有人……”
“是的,没错,确实不乏有刚正不阿,铮铮铁骨之辈。”萧良弼打断了梅长歌的话,说道,“梅小姐,我记得不久之前,你曾与五皇子一同奔赴平州,调查平州刺史被杀一案。”
“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平州官场齐黑案,应该不是本朝唯一一起地方齐黑案,甚至,也不会是最后一起。”
“一个出身陇西李氏的世家公子,尚且为平州官场所不容,你又如何能要求一位,在朝堂上毫无根基的寒门官吏,去勇敢的挑战整个灰色官场体系呢?”萧良弼颇为惋惜的说道。
------题外话------
感觉身体被掏空,无论睡多久,仍然觉得困顿不堪,好烦躁,真心的~
ps:上章所提之六学,系参考唐代官制所设,其余有所改动。
第一百四十五章 入学
经过一番长谈,虽然彼此都心照不宣的,没有再提到录取通知书的事情,但在萧良弼造访幽兰院的第二天,便有人客客气气的将通知书送了过来。
开学的时间,定在了一个月后,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不过基本上都是能用钱买到的,因此置办起来,倒也不算太过繁琐。
国子监采用的是寄宿制,五品以上官员子女,可以随身携带一名书童,并且享有单间住宿的特权。
其实说是特权,主要还是怕引起不必要的矛盾,索性一人一屋住了,省得一言不合,拔刀相向,回头再不小心弄出个人命案来,反而得不偿失。
总而言之,传说中最为公平公正的大秦高等学府,实际上处处体现着不公平不公正,也难怪会有人心中愤愤不平,以致一蹶不振。
雪竹的伤,养了大半年,眼下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况且梅长歌惯是个不爱使唤人的,所以想着带她一同去国子监,也好让她能借此机会,旁听太学的课程,多少总会有些裨益。
经此大劫,雪竹的心境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性子开朗了许多,还求着梅长歌,给她另取了个新名,以示脱胎换骨之意。
如今雪竹名唤素衣,听起来,倒颇有几分素雅淡然的意境。
关于携带书童入读国子监的事情,梅长歌和楚青澜之间,曾有过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
楚青澜的想法,其实是很朴素的,他觉得既然萧良弼算是破格录取的梅长歌,那么她在行事作风方面,当然还是稍微低调一点为好。
梅长歌对此,却是不以为然。
“楚青澜啊,我跟你说吼,任何时候,从众和随大流,才是保持低调的最佳方式。”梅长歌笑得风轻云淡,“你是知道的,京中有点家底的人家,用东西多喜欢图个典故,恨不得用古董装菜吃。”
“而在江南一带,富户们格外青睐一个新字,最好每天穿的衣服,都是新做的。”
“这是不同,也是差异。如果你反其道而行,不仅不会显得低调,而且会因为你的与众不同,无端招致猜忌和探寻的目光。”
“这是有违初衷的。”梅长歌冷哼一声,不屑说道,“至于那些故意把自己打扮的素一点,自我感觉就是低调的,大多是话本子里的人物,你可别脑子不清醒,一时犯了浑。”
梅长歌这话,一听就是在含沙射影的说梅清柔的。
到底是梅思远放在心尖上**了十几年的女儿,略略有些“进步”,落在他的眼中,那都是了不起的飞跃。几次三番的跑来暗示,希望梅长歌能给想个办法,帮她一把。
这些话梅思远虽然没有明说,但梅长歌最擅察言观色,哪里有不明白的,装傻充愣了好几回,直到梅思远自己领悟到了她的不情愿,才算作罢。
楚青澜最近也很苦恼,因为他在忙着想办法和卢琳退婚。
这种事情,他一个大男人,总不好和梅长歌商量,只能自己慢慢摸索,试图找到一个较为委婉的办法,来妥善的解决此事。
楚青澜一边忙着处理私事,一边还在着手考虑,如何用一种不令人望而生厌的方式,积极的参与到朝政中。
忙忙碌碌了这么长的时间,前者似乎没有迎来新的转机,后者倒是卓有成效,逐步接手了几件难啃的事务,勉强算是挤进了大秦朝堂。
梅长歌的话,给了楚青澜一点小小的提示,他觉得自己有必要改变一下现在的处事风格,变得更圆滑亲和一些。
入学当天,梅长歌接连见到了好几位老熟人,除了卢琳以外,方冲也考上了国子学,还有梅家两位旁支,亦是不负众望的,一路过关斩将,顺利成为国子监最顶尖的那一小撮学生。
正如梅长歌所说的那样,中规中矩的打扮,难以获得他人的注目,因此她一言不发的站在人群中,显得很不起眼。
在听完萧大人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后,既寻常,又不平凡的一天,也就这样默默的过去了,似乎和寻常度过的每一天,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第一百四十六章 开学第一案
太学的课程,安排的十分紧凑,鸡鸣即起,日暮而息,远比一般正规的大学,要严格的多了。
不光校服有统一的规制,便连身上佩戴的玉佩、香囊等物,也有一定的规矩,不可以太过奢华精致。
梅长歌作为整个太学,唯一一名入学的女学生,那待遇可是相当的好,连着素衣的地位,都蹭蹭的往上蹦了好几个等级。
课程逢十休一,家在京城的学生,大多借此机会,回府探望双亲。不在京城的学生,有选择结伴出去游玩放风的,也有选择在房间里闭门苦读的。
在国子监众多的规章制度中,有一条,梅长歌觉得很有意思。
凡入读上三学的学生,需要缴纳极其高昂的学费,而下三学的学生,不仅学费全免,而且还会根据学习成绩,一生活津贴。这让很多庶民之子,得以补贴家用。
期间楚青澜偷偷来看过梅长歌几回,主要是给她送点吃的喝的,顺便聊聊天,谈谈人生。
楚青澜近日在朝中进步神速,陛下交代的几件得罪人的苦差,被他办得漂漂亮亮的,除了犯罪嫌疑人家属,还当真没人对他说个不字。虽然还远不能与太子和晋王相比,但楚青澜也隐约有了些声望。
或许,诚如梅长歌当日所说的那样,在朝中众多老臣眼中,楚青澜这个出身陇西李氏的皇子,就是一块金灿灿的招牌,只要但凡稍微表现出一点想要夺嫡的心思,便自然而然的,能够获得一批念旧之人的支持。
当然,这也正是陛下心中郁郁寡欢的原因。
如何平衡朝堂和陛下的关系,几乎是一个无解的命题,楚青澜对此感到十分头疼。
案子发生的时候,恰巧是休息日当天,难得不用早起的学生们,大多还在睡觉,梅长歌也不例外。
说是案子,其实不太准确,因为它并没有一个相对清晰的案情,只有一个大致模糊的概况。
贾华清是就读于户部院的学生,由于入学考试的成绩不是很好,生怕不能从国子监顺利结束学业,因此常常苦读到天亮,于是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案件的第一发现人。
能够有幸就读于国子监的,都是天之骄子,出了案子,刑部不敢怠慢,久未露面的京兆牧石安楠,居然亲自到场,可见其重视程度之深。
“我一整夜都没睡,眼看着快天亮了,学院食堂应该已经开门了,所以想着,干脆吃了早饭,再回屋睡一下好了。”贾华清一脸茫然的说道,“其实我也不是故意的,只是昨夜曾听见一声闷响,当时我有些犯困,迷迷糊糊的,还以为是在做梦,故而没有出门查看。”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