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时值深秋,寒风虽未入骨,满目也已是萧瑟一片,清晨薄雾,凝霜山路,一人一驴,姗姗而来。
那人却不骑驴,只懒懒的闲步踱着,忽听"咕唧唧~"的几声轻响,不觉苦笑,抚驴附耳道:"你也饿了么,再多忍耐些吧。"
不知不觉间,已到了一栋颇大的庄园之外,抬头看看额匾,翠和山庄,再看那门庭之处,挂着两个大大的奠字灯笼,家丁仆役具是缟素白绳,出入匆匆,那庄内一片愁云惨雾,隐隐有恸哭之声。
见门首处立一管家模样之人,便上前道:"在下陶清客,特来拜祭尤老太爷。"
管家快快打量他一眼,颇面生,便道:"冒昧请问公子那个门派的高徒,可有拜贴?"
"在下并无拜贴,
只是尤老太爷的一位朋友,听闻噩耗,特来拜祭。"
管家又打量他几眼,便让入客厅,自去寻庄主去了。陶清客注目望去,白帐素花,漆牌金字,上面是:
慈父金刀侯尤斩。望定了"慈"字,便怔怔地出神,伸手轻抚棺墓,一阵酸楚,尤叔啊尤叔,你这又是何苦~
不多时,内里出来一个锦衣白袍,浓眉大眼的年轻人,正是庄主尤靖龙。
"阁下姓陶?"
"不错。"
尤靖龙细细打量眼前这人,蓝衫玉立,举动生风,衣着虽朴素,却十分合身,恰到好处的显出了修长的身材,面如温玉,神色间隐隐一股温柔笑意,好一派浊世佳公子。
"那便是故交了,
家父确有一位陶姓老友。"言罢暗中打量他的反应。陶清客微微一笑,"此陶非彼陶,在下认识尤老前辈不过数月。"
"敢问陶公子师从何门何派?"
"在下并无门派,不过幽居山野,享清闲罢了。"
尤靖龙又试探了几句,只觉得毫无破绽,又见他神色间颇有凄苦之意,心中一动。
陶清客道:"冒昧问一句,尤老太爷为何人所害?"
尤靖龙叹了一声,道:"家父自十五年前退隐江湖后,一直踪影全无,一个月前突然返回家中,原以为从此可以合家团圆,尽享天伦,不料突然中毒身亡,留有遗书说是仇家所为,还叫我们不必追查,也不可报仇。"
陶清客闻言峨眉轻挑,"这倒是奇事。难道老太爷早知道自己必死吗?"
尤靖龙神色复杂,快快瞟了他一眼,"这个,原是~"
"咕唧唧~~"一阵轻响,某人腹中正唱响空城计。
尤靖龙先是一怔,后冲口一笑,道"后院早已备好酒菜,陶公子若不嫌弃,何不一同入席?"
某人此时脸上一片红云,轻轻点头。
尤靖龙不为察觉的闪过一丝冷笑,便引他向后院走去。
两人出前厅,入角门,刚要进入一个雅致的小院,便听得一阵拳打脚踢之声,几个家丁打扮的大汉,正把一团小小的物事,踢来滚去当球玩,拳脚间具是狠毒功夫,显然不是寻常家丁。
"干什么呢,
大呼小叫的,不是叫你们什么人也别放进来吗!"尤靖龙沉着脸道。
几人俱停手肃立,颇为训练有素。
陶清客这才看清那团物事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儿。那孩子遭此毒打,竟是一声不吭,只紧紧的闭了眼。
陶清客心里一阵急痛,他本是心肠极好之人,当下"上前"抱过那孩子,猛一看那脸,唬了一跳,整张面孔布满了脓疮疥疤,甚是狰狞吓人。那孩子忽然睁开眼,一对眸子,似两道闪电,一时间仇恨恶毒之色冷冷流转,
又一闭眼,就晕了过去。陶清客对人素来和气,见了这情景,也不免讥讽道:"府上是这样教训下人的么?"
适才陶清客一番动作,尤靖龙并未看清,只觉转瞬之间,人已在对面对他怒目而视,此人武功,恐远在自己之上,但这里毕竟是自己的地盘,又曾周密安排,量他插翅也难飞,便道:"不过是家父捡来的一个弃儿,
陶公子,快随我赴宴去吧,我引见一个人给你认识。"
陶清客微一皱眉,"庄主何必再掩饰,只怕你们摆好了鸿门宴,要宰我这只鹅吧。"
"陶公子既然明白,何不快随我来?"
"庄主可见过白白给人宰杀的鹅?"
"说得好!" 小院内哗啦一声扇响,踱出来一人,三十多岁年纪,身高体硕,面目一股鹰隼之气。
"我看陶公子不是鹅,是条龙吧!",他走出来又合上扇子,兴致十足盯着陶清客看。
陶清客抱着孩子起身,扫一眼扇子上的玉坠,轻轻一笑,"想不到衔玉而誕的镇南将军竟会在此,幸会幸会。"
尤靖龙想不到陶清客竟会猜破主人的身份,暗道:此子果然聪明。的c0c7c76d30bd3dcaef
那男人一笑,道:"不错,在下正是冯衔玉。只是想不到如假包换的太子殿下也会在此,真是三生有幸。"
陶清客呵呵一笑:"什么太子,我本山人,功名利禄全如过眼云烟,倒是冯将军,食君俸禄,怎么又想起前朝旧人?"
冯衔玉笑笑,又道:"太子何必隐瞒,可知尤家已为我所用?"
陶清客淡淡眼神扫来,尤靖龙不由自主低下头去,额头隐隐生汗。
"尤叔他--,
是你害死的么"陶清客轻轻说道,皱了眉,似乎还想说什么又忍下了。
尤靖龙却猛地抬了头大声说:"如今昏君无道,荼毒百姓,天下人莫不想除之而后快,太子何不借冯将军之力收复河山,救民于水火?"
陶清客仍是淡淡笑着,眼神却有了冷冷之意:"挟天子以令诸侯,当真是好主意!"尤靖龙看他神色,
不禁一凛,暗暗摆了摆手,周围一阵淅淅索索,竟是弓箭手。
陶清客朗声一笑:"我既能来,便能去,可惜今天没吃到饱饭。"伸手掏出一物,冯衔玉见状急展扇子,
顺势抓去,只听得"砰"一声巨响,便是一片黄烟迷漫,一股劲辣的馥郁香气迎面扑来,冯衔玉忙用扇子掩住鼻息,
仍不免一阵头昏,心内暗道: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密药"黄梅"?
只听尤靖龙高呼:"不可放箭!"烟雾散去,哪还有那人影子?耳边尚留那人朗朗笑声,还有那一声叹息--
"唉,你太急啦!"
第二章
小孩儿睁开眼时,发现自己躺在床上,一个人坐在旁边,伸过一张满是欣喜的脸。
"太好了,
你醒啦。"那人伸手给他掖了掖被角。
"饿不饿?起来吃点粥吧。"
脑袋刚从混沌中清醒了一点,他想起,这不正是在山庄中抱着自己的那人么。四下打量了一眼,这里似乎是家客栈,便不作声,目光定在了粥碗上。
陶清客见他不答话,
眼中却露出饥渴之色,便舀了一勺,吹凉了,向他唇边送去,不料小孩儿一跃而起,抢过碗,咕噜咕噜就喝个干净。勺子摔破了,陶清客倒不在意,只是米粥还是滚热的,这孩子再怎么饥不择食,
喝下去也很难过吧,便道:"别急,还有很多呢。"
那孩子一口气喝了十几碗,才渐渐饱了,正在吹粥的陶清客感到他正盯着自己看,便笑道:"吃饱了么?"
小孩儿垂下眼睛,不作声,脸上虽狰狞难辨,仍能感到一股冷冷的神色,陶清客心中笑道:看来脾气还挺犟的。
"好歹我也是你的救命恩人,刚才你还吃了我的东西呢?"他逗他说话。
"我不要人可怜!"
他抬眼瞪了他一眼,终于说话了,嗓音又尖又哑,竟像嘶吼一般。
陶清客看那孩子目光犹如一头受伤的小兽,掺杂仇恨恶毒,想到他小小年纪,便受病痛折磨,这一张脸,
也不知受了多少白眼,心里一痛,道:"你这病是天生的吧。"小孩儿虽低头不作声,却微微一动,显是说中了,陶清客又说:"你这病是胎里毒,普通人活不过六岁,你却能活到十来岁,应该是经常服用各种剧毒的关系吧。"
小孩儿抬眼看他,目光中狠毒之色又凌厉了几分。
"我从小就被卖给人试毒,
她折磨我,就因为我吃了她的药不会死,她每次都拿更厉害的毒给我吃,折腾得我死去活来,偏还死不了!" 小孩儿攥紧了拳,长长的指甲把原本就溃烂的皮肉扎破了,也不知疼,眼中闪动疯狂的神色。
陶清客一皱眉,不知道那个"她"是谁,又道:"我帮你治病好不好?"
见那孩子像见到怪物一样的神色,
又忙说到:"我真的有本事治好你!"小孩儿先是震惊,后是冷笑,"戏弄人也有个限度!就算你治的好,我也没什么钱给你!"
陶清客笑道:"钱财身外物,不过报酬还是要的,你会煮饭么?"
过了一会,求生的欲望终于占了上风,那孩子慢慢说:"会。"
陶清客牵了驴走在山路上,那孩子则在驴上坐了,天渐渐黑了,陶清客道:"我们寻个地方休息吧。"
突然间驴停了下来,四只蹄子抽起筋儿来,把背上人无声无息的甩了下来,陶清客忙去抱他,"你没事吧。"
孩子的表情看不清楚,那一对眼睛却在暮色中闪闪发光,"连畜牲都狗眼看人低。"
陶清客记起刚出客栈时,驴子见这孩子生的怕人不肯让他骑,当时他也是这么说的,刚想安慰几句,只见驴子抖了几抖便倒下了。
陶清客忙上前探了探,半晌无语,叹了一口气,道"小黑,你死得好惨!"亲自动手刨个坑埋葬了,又道:"只可惜没让你吃到饱饭就上路,你莫恨害你的那人啊。"又长吁短叹一阵,两人才继续上路。
岂料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来,好不容易找到个破庙,两个人进去生了火取暖,陶清客脱了长衫,
便叫那孩子也脱了,"穿着湿的会伤风的。"
小孩儿略一迟疑,便依言而行,然后缩成小小一团,微微颤抖着,陶清客看那孩子骨瘦如柴,体无完肤,
有几处竟是用刀划破后浸毒的痕迹,不忍再看,脱了中衣,把他裹了起来。
"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呢。"陶清客道
"我没名字。"
孩子轻轻说"她总叫我‘找死',说我早该死了。"
"我给你起个名字好不好?"
"古人云:毋以恶小而为之,毋以善小而不为,你跟我姓,就叫陶小善,好么?"
那孩子眼中闪过一丝不屑,意思是"你要我叫什么我就的叫什么吗?"
陶清客盯着他的眼睛,道:"小黑耳朵里的血是你的吧,你恼它不肯驮你,想用毒血弄死它,对不对?"
那孩子不作声,半晌才幽幽道:"连畜牲也敢瞧不起我。"
言语之凄凉,让陶清客的气也去了八分,想他不过十几岁的孩子,心思竟比大人还要恶毒刻薄,睚眦必报,一定是受过非人的虐待才会如此,便叹了口气道:"你的脓血本是毒物相克的产物,
毒不死小黑的。只是小黑身上还有一种常人闻不到的香料,闻香而至的虫子受不了腥味的刺激爬入它脑内,使它死亡。你虽无意中帮了我一个忙,使我察觉对方的用心,但你小小年纪,怎么如此促狭?人谁无过?何不看开些?"
小孩儿不再开口,似乎已经睡着了,陶清客轻轻地把烤好的衣服替他换上,自己也披了长衫,外面雨声渐大,
更有极微弱的声音传入他敏锐的耳朵,站起身将小孩儿抱起,藏在干草之中,那孩子早已醒转,大眼睛一动不动冷冷盯着他看。
陶清客伸手点了他的穴道,低声说:"小善,乖乖在这儿等我回来。"言罢人已纵身飞出庙外。大雨之中,隐隐看出人影迭动,陶清客呵呵大笑"冯将军真是好客,我再三请辞,还是舍不得我走。"
对面飘来一个白色身影,也是朗朗大笑,"陶兄走时不吝以‘黄梅'相赠,在下当然很过意不去了。"
"冯将军太客气了,你不是也在我家小黑的宝臀上留下了‘追魂香'么,害它埋尸山野。"
"陶兄如此聪明,在下更舍不得你走了,况这大雨天,黄梅再香,怕也未必有用。"
"呵呵,
还是老话,既来得,就去得,你当我只有‘黄梅'么?"言罢,人便扑入雨中,一时间金属搏击之声,衣衫浮动之声一片,直到天渐晴明,才渐渐住了。
晌午时分,陶清客才笑呵呵的返回,扒开干草一看,哪里还有人在,不由失望的自言自语道:
"就这么不信任我么,小善啊小善,你去哪儿啦。"
"哪也没去,我在这儿。"陶小善灰头土脸从供桌下钻了出来。
第三章
不久以后,他们两人坐在一家客栈中,陶小善头上多了一顶黑纱帽,安静的啃着馒头,陶清客则对着一桌子菜长吁短叹,肚子里咕咕唧唧的,只是不肯下筷。
"唉,
这也叫招牌菜么?"他放下筷子,看来今天又要挨饿了。他有个怪癖,对吃挑剔的紧,不对胃口的菜就算饿着肚子也不动一下。要是尤叔还在多好,就不必受这肠胃之苦了。想起尤叔,又是一阵长吁短叹,
再一看,满桌菜早已被一扫而光,他瞅一眼瘦弱的同伴,想不到这小子还挺能吃。
"你把菜都吃光了,我怎么办?"他不满的说
"你不是不吃么?"陶小善不客气地说。
陶清客语塞,
看看陶小善,戴了那顶纱帽后,身体的三分之一都遮住了,头奇大,身体愈发单薄得可怜,
疼惜之心忽起,道:"这有什么好吃,我带你去这里最好的酒楼吃包子好不好。"于是半个时辰后,
他们已经坐在弥香居三楼的雅座里了,陶清客点了几屉包子,陶小善便埋头吃起来,陶清客也不再挑剔,
这里的驴肉灌汤包,确实名不虚传。忽听那庭院深处,传来幽幽的琴筝之声,原来这弥香居四面都是楼,中间有个颇大的水榭,榭中一个青年,鹅黄衫子,正在抚琴,举止好不优雅。
一曲奏罢,
一直站在窗前沉默凝听的陶清客"啪啪"拍了几下手,叹道:"妙极妙极!"
那人抬起头,道:"妙在哪里?"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然。"
那人微微一笑,道:"兄台果然是个知音,可否借步说话?"
陶清客颇通音律,方才那人抚琴,确实不俗,心里便有了结交之意,当下道:"请!"
不多时,
那人便款款而来,只见他一面笑吟吟,一面拨开珠帘,,面如皎月,眉目奇秀,珠帘抖动间,衬得他玉树临风,一派斯文。陶清客心里暗道:好个俊秀人物。便道:"在下陶清客,敢问兄台大名?"
那人道:"在下姓苏,单名一个澄字,澄浊之澄。"
陶清客让了座,两人便论些音律诗文之类,苏澄侃侃而谈,旁征博引,胸中大有丘壑,陶清客见他言语不俗,
竟是越谈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陶小善吃完了包子,便不作声,冷冷的一边看着。
苏澄不经意的瞟了陶小善一眼,道:"这位是?"
"他是--"陶清客这才想到,陶小善究竟和自己是什么关系呢?"是我弟弟,叫陶小善,自幼身染恶疾,我带他出来治病的。"
"噢?什么样的恶疾?说来听听,我粗通医术,或可参详参详。"
"不劳烦苏兄了,小善的病,我自有办法,听苏兄的口音,不是本地人士?"苏澄儒雅一笑,"我是京城人士,家里世代书香,兄弟六人,独我不成器,得罪了权贵,被迫出京,借朋友的地方避祸,这弥香居,便是朋友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