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不脱,。 前段时间,参加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考试。考试结束了,成绩还在等待中,从忙碌紧张的状态中松驰下来,静心梳理过往的一切,发现一个人的人格特征,真的是很难改变,经常时时处处显露出指导性、决定性来,在不知不觉中,统领着我们的思想与言行。
参加这次学习,本意是为了圆满自己,成长自己,给正在青春期的孩子,一个正向的指引。在学习过程中,我又找到了上学时的状态,每次都坐在基本固定的位置上,一杯茶,一本书,一个笔记本,一包零食,安然、自在、专注,是云淡风清的样子,是物我两忘的本真。每一次被老师拨动了心弦,都会有和鸣的欢畅,我享受着这样的情境。
边学习,我边用学到的知识尝试运用在女儿的身上,努力去倾听女儿的感受,共感她的情绪,发掘她的能力,支撑她的信心,缓解她的焦虑,强化她的成绩,女儿越来越相信自身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也越来越稳定,正能量慢慢地凝聚并散发出来,和我之间的沟通,充满了爱、理解、宽容、体贴,我是她的朋友和依靠,她是我的宝贝和支撑,母子情深,其乐融融。
我的学习目的,已经初步达成了。
但是,我报名参加了证书考试。
考试来了,个性当中不愿意认输、凡事必须要有一个结果、结果最好很漂亮的图式,一下子又占据了主导地位。于是我每天开始背书,理论是枯燥的,没有完全理解的理论更加枯燥,背书是痛苦的,还没有理解硬要背下来的内容,更加痛苦。放弃了背教科书,转而背复习辅导书,然后再背历年真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我在强化记忆中度过,每天早晨七点钟前后,就已经在办公室里喃喃诵读,开会时抽空还要默写一遍,用尽笨办法让自己尽量记全,利用所有的时间做APP上的机考题,不断经历其他同学理论扎实、背书流利的压力,焦虑袭来,我又把这样的焦虑一点折都不打地扛了起来,上了考场。虽然考试结果没有出来,但我还是为自己点赞,因为,只要是我背过的题目,全部答了出来,一点都没有浪费,我付出了多少,收获了多少。
还有一次考试是面询,老师第一次带教,就表扬了我,接下来的十次带教,我每次都认真参加,丝毫不敢懈怠。同学间练习时,我也克服一切困难,报名参与。老师说我经验丰富,同学说我气场强大,模特说我共情很好。我以为,大家说得都是真的,我肯定会过的。直到考试,带教老师最后一次辅导,严肃地指出我的问题时,我才明白,我的问题是最大的,因为我将工作状态带到了考试当中,没有划清咨询师助人与生活中助人的界限,主观经验太多,没有清空自己,成为我的致命伤。发现再改,已经晚了。进入考场,原型展示,考官指出的缺点与平时暴露的问题是一致的,虽然心情平和,决写从头再来,但在这件事上,却让我对自己的人格特点与他人的人性,进行了深入反思。我喜欢听好话,并沉溺之中,把好话当真话。别人喜欢说好话,并把假话包装成好话,让自己的人际关系圆融。
我发现,学习这么久,我还是没有挣脱个性中固有的桎梏,并且乐此不疲地投入其中,这让我对自己失望。
我决定继续投入学习中,让“我”越来越真实,越来越美好。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