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了的年味
[db:作者]  发于:2017年01月25日

关灯
护眼
消失了的年味,。 昨日,转了几条街,欲买几副黑色墨汁写出来的对联回家过年,令人遗憾的是连墨味也没闻到,不用说找到了,全是清一色的印刷品,后来在一条小巷一位年近七旬的大爷那里,看到旁边的一张小桌子上放着笔墨,但也是金色墨汁写的,便问大爷有没有用黑色墨汁写的对联。大爷抬头看了看我,语气有些颇冷地说,没有。眼看天色将晚,我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只好选了几付中意的,将就买了。
没想到在付钱的时候,大爷莫名其妙地问我,你是工作人?
我说,我就是一农民,哪里是工作人。
大爷“哦”了一声说,接着又不带一丝感情地说,你选的几付对联韵律都很好,这样吧,本来我是一付少了10元不卖的,不过对你每付少一元,六付对联收你55元,多出的一元送你四个“福”字,也就是说你一元买个“四季平安”、“四季发财”。
我有些愕然,这算什么道理?又不好意思问,我边收拾对联边看,果然他对别人就是一个子儿都不少,你爱买不买。
为了表示谢意,给了大爷一支香烟,他把烟夹在手指中间,然后对我说,火。吸着烟之后,自顾自地忙去了。
我心想,真是一个怪老头。
就要离开时,他对一个人指着一副“家庭和睦千般好 ,社会安宁万事兴”的对联说,这是讲德、孝、仁、义的,现在的人素质太差、道德品行不端,贴对联不仅要的是喜庆,还要看字义,孝敬老人,优良的家风……听到这里,我的心不由得颤抖了一下,便默默地离开。
回来的路上,边走边想,不管老人是出于营销还是别的什么都不重要了,而对联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魅力,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弘扬。尤其是写对联,字义的美好、字体的美观更重要。
记得小时候,生活条件不是很好,临过年时,家家户户除了杀头猪、做些年糕之外,最要紧的就是大年三十写对联、贴对子。而这些成为我记忆中的过年的味道。
那时,几十户人家的村子里,能够找一个写对子的人确实不容易,一两百号人里也就三两个。那时还在做乡村教师的父亲就是三两个人中的一个,每年除夕,我家就很多人,找父亲写对联的村人很多,有的是裁剪了对联尺寸,父亲铺开就写,有的是因为不知道尺寸,直接拿三两张红纸而来,在父亲的指导下折叠裁剪后再写。为此,每到腊月赶集,父亲就不得不为自己备几小瓶墨汁和一两支毛笔,也有村人来时拿着墨汁的。
这一天,令我至今记忆犹新,我小时候和哥哥也常看父亲写对联,由于我们俩小,所以父亲在写对联时,我和哥哥就轮流抓住纸头,将纸拉直,便于父亲书写。说实话父亲的毛笔字确实是很漂亮的。村人大多其实也不懂字,只是说一个“好”字,就因为这个“好”字,父亲从早上开始,一直“点、横、撇、拉”到晚上点燃油灯。而年少的我们,羡慕父亲写得漂亮的字,渴望自己快快长大,到了春节好自己写对联。
后来,上了初中后,过年就开始自己写对联,父亲的字就成了我们的模仿字,但怎么写也没有父亲写的有神韵,而我家还是很多人找父亲写对联,再后来,由于村里上学的孩子多了,找父亲写对联的人少了,再再后来,全村的人基本很少写对联了,再再再后来,连父亲也不写了。
其实,不是父亲不写对联了,而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写对联已被印刷对联所取代,相比一勾一划,一副对联需要一二十分中,而印刷机一动,一二十分钟几十上百付对联,再说,流行“土豪金”的今天,“黑墨点”就成了上不了台面的“土坷垃”。然而,于我来说,那种漂亮的对联,多了虚华,少了纯真;多了铜臭,少了墨味,这也许就是我奔赴几条街而寻找原汁墨味的对联之原因吧。
因为墨香的味道,就是我记忆中乡村过年的味道,今天看来,原汁原味的对联或许在乡村逐渐消失,事实已经消失,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遗憾,而少了墨香的味道,年,也就失去了一种味道,是也?否也?恐怕不仅于此,对于乡村文化来说,这或许是一种损失,不仅仅是乡村文化,因为看看现在,会写汉字、写好汉字的人又几人?包括我,有好多字都能认不会写了。

文库首页 小说排行 我的书签 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