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之,,打铁铺记事。
[db:作者]  发于:2017年01月02日

关灯
护眼
年代之,,打铁铺记事。,。
欢迎关注楼主大神号:


看了中立者:一帖,使我回想起乡村的打铁铺。过去的打铁铺只有一间破草房,屋子正中放个大火炉,炉边是一架风箱,风箱一拉,风进火炉,炉膛内火苗直蹿。要打的铁器要先在火炉中烧红,然后放在大铁墩上,由师傅掌主锤,下手握大锤进行锻打。上手经验丰富,就用右手握小锤,左手握铁钳。在锻打过程中,上手要凭目测不断翻动锻打的铁料,师傅的铁锤叫偏锤,很小,只有几斤重,学徒的铁锤叫头锤,可重十几斤。偏锤起指挥和修整作用,偏锤敲在什么地方,头锤就狠狠地砸在什么地方,这样一起一落,“叮叮当当”响个不停。

以前乡村的打铁铺,几乎每个村都有。印象中,铁匠都不是本地人。邻县的,似乎各个县都有特长的手艺,自成一帮。比如补锅补伞换钢精锅底的,大都是邻县桐城人。正月唱门歌,带乞讨性质的,耍猴卖艺的人,大都是邻县风阳一带的人。而打铁的匠人,则是怀宁潜山一带的,说话口音都差不多。各村(大队)一两个铁匠铺,都是打些各种镰刀(砍柴刀,毛镰刀,齿刀,割草刀)等了,各式锄头(草锄,挖锄)等,也打斧头菜刀,帮箍水桶粪桶各式盆,生意还是挺好的。

我看了杂谈乐友的一些帖子,感叹国家之大。各地农用器具的称呼也很不相同,各个地区的农具也不一样。比如镰刀,我们割稻的叫齿镰刀,有齿,每年收割前便会送去铁匠铺锉一次。砍柴的叫毛镰刀,在百度搜索了半天,也找不到相似图片。用来砍树斩硬树棍枝的,叫弯刀。(可代斧头的)。站在那儿,有很长的柄,手握刀柄将刀贴地能将杂草割倒的,叫铡刀,(与冬天将枯稻草割碎喂牛的刀又不相同,那也叫铡刀,短些。)再比如锄头,有草锄,用来锄草用,有锄头,既可锄草也可挖地的。另有挖锄,专门挖土的,深翻菜地耕地之用。耘稻田草的,叫耘耙。每家,有劳力的家庭,至少每人各种都会备有一把。不用时架在高处,以防生锈。

忘了还有各种锹,铧锨,挖藕的叫包锹(尖尖的窄窄的,不易沾泥巴),还有踩锹,等等这些农具我都用过,所以非常清楚。所说的这些刀呀锹呀锄呀,这些铁器,都是在铁匠铺里打的。在乡村,除了铁匠,还有木匠,(木匠分方木,圆木的)圆木的,则是箍桶匠。如锅盖,盆,桶,这些归圆木匠加工制作。其余归方木了。如打犁,耙,耖,水车,家具等。正如厨师之红白案。还有篾匠(又叫竹匠),是编织稻箩,畚箕,床垫,筛子,篮子,丝篮等的。还有砖瓦匠等。但随着大小竹木加工厂的出现,乡村的单独匠人(手艺人)越来越少了。

文库首页 小说排行 我的书签 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